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3篇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3篇

本文目錄民生問題調查報告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農村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3篇

一教育方面。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資助402xxxx學生共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二醫療方面。醫療衞生基本滿足羣眾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鄉鎮衞生院16處,規範村醫務室899處,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方便羣眾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到,,累計報銷21xxxx萬元,有效地緩解了農民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羣眾的意識不斷增強。

三住房方面。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夏、聚鑫園、津華園、明星家園、永基花園等住宅小區1xxxx處,共計3017 套、41.9xxxx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000xxxx、1500xxxx、44xxxx、1020xxxx、570xxxx。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鉅。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後。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國小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佔了國小教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二醫療方面。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範圍不瞭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範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三住房方面。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左右,目前均價為每平方米150xxxx。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四社保方面。一是擴面難。當前,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率僅為1xxxx,絕大多數職工遊離於養老保險之外。二是徵繳難。企業參加意識差、部門配合力度弱,徵繳困難重重。三是逆差大。1-7月份各類保險徵繳452xxxx元,發放516xxxx元,收不抵支64xxxx元, 估計全年相差150xxxx元。

三、建議及措施

一教育方面。一是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項足額預算教育經費並執行到位,同時,探討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二是減少農村中國小教學點,逐步實現國中全部、國小部分進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三是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結構、加強培訓。四是採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決教師老齡化問題。五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精力用到該用的地方,保障國小教育資源不被擠佔。

二醫療方面。一是適當調整新農合報銷比例和範圍。同時要提高對殘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費用補償。二是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在治療方法、治療方案過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三是加強醫德建設,讓醫務人員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為首選。四是簡化轉診手續,下放到鄉鎮合管辦,逐步實現省內聯網,讓農民能縣外就醫就地報銷。

三住房方面。一是調控房屋價格。建議公開房地產業成本與利潤,實行政府指導價等措施,努力使其適應小城鎮絕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承擔政府責任。積極推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決收入較低、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三是推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並全面推進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職工解決自住住房的能力。

四社保方面。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切實消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社保認識上的不足與誤區,強化用人單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規的自覺,喚醒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二是擴大社會保險面。採取教育加強制的手段,以民營企業為重點,擴大參保人數。三是依法加強徵繳力度,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實行部門聯動,整合勞動、工商、財政、税務、審計等力量,使不繳納者寸步難行。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民生問題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根據省、市、縣開展“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户”活動的要求,房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成立了專題調研組,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眾、代表座談、查閲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縣的農村民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房縣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圖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場),304個行政村,1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財政收入2.1億元。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老蘇區,全縣有優撫對象31160人,其中享受撫卹定補5469人,農村實有五保6610人,農村低保對象3.3萬人,城鎮“三無”對象820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萬人,常年因災救助對象400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90歲以上的老人476人。全縣建有福利機構23所(其中縣辦福利院1所、光榮院1所,鄉辦福利院21所),為民服務窗口2個(即婚姻登記服務大廳、低保服務大廳),社會公益事業管理單位2個(即烈士陵園管理所、殯葬管理所),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1、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工作,我們從城市低保救助開始,不斷拓展救助種類,目前已開展了農村低保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救助、災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十項社會救助種類,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困難羣體“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時,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標準,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實惠。“xx”期間,我縣共投入民政事業資金4.5億元,常年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達到5.8萬人,常年災民救助4萬人次,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羣眾1.2萬人次,實現了城鄉居民無飢寒。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五年累計救助2500人次。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幫助災民恢復住房8000户。建立了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鄉低保救助陽光化操作 為了解決羣眾不瞭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政策執行不嚴等現象,近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面實施救助服務。一是建立了民主評定製度。在低保對象的確定上,以村(居)民委員會為基礎,開展“民主選貧”活動,對提出低保申請人,採取“一會兩票”的辦法確定對象,逐級上報、審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審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訪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對象即進即出、保障標準有高有低”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了“四級公示”制度,即對低保對象實行村(居)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示、户掛標示牌,接受羣眾監督;四是建立了公眾服務窗口。投資50餘萬元建立社會救助服務大廳,接受全縣羣眾的政策諮詢,受理羣眾的上訪,辦理臨時救助,承辦社會救助工作。XX年和XX年,我縣低保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

3、社會福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局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切實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提高了為民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100萬元,對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新增牀位210張。目前裝修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全面向社會開放使用,有效推動了我縣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農林場福利院、化龍堰鎮福利院,改建了青峯鎮福利院、榔口鄉福利院、紅塔鄉福利院、土城鎮福利院、野人谷鎮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達到省級模範福利院標準,6所福利院已達到合格福利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福利生活配套設施,使入院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確保了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民政綜合服務大樓,為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和婚姻登記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寬敞的服務場所,每年接待服務對象達4萬多人次。四是啟動了殯儀館和公墓建設項目。

4、優撫安置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全面落實了優撫撫卹政策,按政策及時予以調整,建立優撫對象台帳,實行網絡化管理,及時兑現優撫資金。二是認真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制定出台了《房縣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對優撫對象建立了醫療救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對現役軍人家屬給予重點幫扶。三是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慰問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各級各單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走訪慰問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民軍政魚水情。四是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擴大就業渠道。

5、防災救災工作快捷高效 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方針,努力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確保受災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權益和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嚴格執行汛期和特殊時期24小時救災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收集、彙總、上報災情。災害發生後,及時督辦鄉鎮開展自救,下撥救災資金,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乾淨飲用水。二是規範常救對象的救濟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對全縣常年救濟對象進行摸底調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及時下撥冬春生活救助資金,解決常救對象的口糧、衣被等生活困難。三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鄉鎮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數據庫,成立縣救災備災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拓展社會募捐渠道,逐步實現社會捐助活動由集中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日常性轉變,每年接受社會捐贈款物50萬元以上。三年來全縣先後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和羣眾生活救濟資金2147萬元,其中用於冬春生活救濟資金1114萬元,因災倒房恢復重建資金1033萬元;下撥棉衣棉被12萬件6000牀。

6、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  在婚姻服務上,逐步實現了以鄉鎮分散登記向全縣集中登記的體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婚姻諮詢、法制宣傳、登記拍照、電子檔案傳輸、信息查詢、代寫婚姻文書等一系列婚姻登記服務。年結婚登記量4500對左右,登記合格率達到100%,XX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單位”。在收養登記上,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嚴格服務程序,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在社會組織管理上,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文化事業等方面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加快房縣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農村民生問題調查報告民生問題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省、市、縣開展“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户”活動的要求,房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成立了專題調研組,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眾、代表座談、查閲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縣的農村民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房縣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圖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場),304個行政村,1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財政收入2.1億元。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老蘇區,全縣有優撫對象31160人,其中享受撫卹定補5469人,農村實有五保6610人,農村低保對象3.3萬人,城鎮“三無”對象820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萬人,常年因災救助對象400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90歲以上的老人476人。全縣建有福利機構23所(其中縣辦福利院1所、光榮院1所,鄉辦福利院21所),為民服務窗口2個(即婚姻登記服務大廳、低保服務大廳),社會公益事業管理單位2個(即烈士陵園管理所、殯葬管理所),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1、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工作,我們從城市低保救助開始,不斷拓展救助種類,目前已開展了農村低保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救助、災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十項社會救助種類,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困難羣體“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時,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標準,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實惠。“xx”期間,我縣共投入民政事業資金4.5億元,常年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達到5.8萬人,常年災民救助4萬人次,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羣眾1.2萬人次,實現了城鄉居民無飢寒。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五年累計救助2500人次。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幫助災民恢復住房8000户。建立了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鄉低保救助陽光化操作 為了解決羣眾不瞭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政策執行不嚴等現象,近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面實施救助服務。一是建立了民主評定製度。在低保對象的確定上,以村(居)民委員會為基礎,開展“民主選貧”活動,對提出低保申請人,採取“一會兩票”的辦法確定對象,逐級上報、審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審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訪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對象即進即出、保障標準有高有低”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了“四級公示”制度,即對低保對象實行村(居)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示、户掛標示牌,接受羣眾監督;四是建立了公眾服務窗口。投資50餘萬元建立社會救助服務大廳,接受全縣羣眾的政策諮詢,受理羣眾的上訪,辦理臨時救助,承辦社會救助工作。XX年和XX年,我縣低保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

3、社會福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局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切實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提高了為民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100萬元,對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新增牀位210張。目前裝修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全面向社會開放使用,有效推動了我縣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農林場福利院、化龍堰鎮福利院,改建了青峯鎮福利院、榔口鄉福利院、紅塔鄉福利院、土城鎮福利院、野人谷鎮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達到省級模範福利院標準,6所福利院已達到合格福利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福利生活配套設施,使入院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確保了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民政綜合服務大樓,為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和婚姻登記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寬敞的服務場所,每年接待服務對象達4萬多人次。四是啟動了殯儀館和公墓建設項目。

4、優撫安置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全面落實了優撫撫卹政策,按政策及時予以調整,建立優撫對象台帳,實行網絡化管理,及時兑現優撫資金。二是認真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制定出台了《房縣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對優撫對象建立了醫療救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對現役軍人家屬給予重點幫扶。三是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慰問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各級各單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走訪慰問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民軍政魚水情。四是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擴大就業渠道。

5、防災救災工作快捷高效 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方針,努力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確保受災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權益和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嚴格執行汛期和特殊時期24小時救災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收集、彙總、上報災情。災害發生後,及時督辦鄉鎮開展自救,下撥救災資金,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乾淨飲用水。二是規範常救對象的救濟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對全縣常年救濟對象進行摸底調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及時下撥冬春生活救助資金,解決常救對象的口糧、衣被等生活困難。三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鄉鎮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數據庫,成立縣救災備災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拓展社會募捐渠道,逐步實現社會捐助活動由集中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日常性轉變,每年接受社會捐贈款物50萬元以上。三年來全縣先後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和羣眾生活救濟資金2147萬元,其中用於冬春生活救濟資金1114萬元,因災倒房恢復重建資金1033萬元;下撥棉衣棉被12萬件6000牀。

6、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  在婚姻服務上,逐步實現了以鄉鎮分散登記向全縣集中登記的體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婚姻諮詢、法制宣傳、登記拍照、電子檔案傳輸、信息查詢、代寫婚姻文書等一系列婚姻登記服務。年結婚登記量4500對左右,登記合格率達到100%,XX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單位”。在收養登記上,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嚴格服務程序,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在社會組織管理上,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文化事業等方面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加快房縣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社會救助水平低。房縣屬貧困縣,縣級財政投入社會救助資金有限,儘管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形成,但各類救助水平較低,救助面較小,難以應對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福利機構不健全。一是城區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養牀位40張,遠遠滿足不了城區450名“三無”老人入院需要。二是農村福利院投入少,規模小,集中供養率低。全縣僅有21所中心福利院,牀位都在50張以下,容納人數有限,無法滿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縣無一所救助機構,社會流浪乞討人員和生活無着落人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救助。四是殯葬服務設施匱乏。全縣目前尚無一處殯儀館和公墓,殯葬制度難以推行,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適應。

3、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隨着打工經濟和異地就業新格局的出現,有30%的留守老人處於孤獨無助狀態。而全縣目前尚無一所社會養老機構為他們提供養老服務場所,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優撫安置服務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環境優美的光榮院,為傷殘軍人提供服務。沒有軍休所,無法為退離休軍人提供活動活場所。沒有優撫醫院,優撫對象的醫療難、生活難、活動難、就業難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5、村(社區)基礎設施滯後。村(居)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人民羣眾的橋樑,是國家政權基礎。隨着社會的轉型,村(居)民委員會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務型。而村(居)組織的辦公經費的困難和辦公服務場所的缺少,無法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嚴重影響了城鄉社區建設的推進。

6、村幹部隊伍嚴重老年化。目前,村幹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結構偏大,思想不夠解放。大多數村幹部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為;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幹啥就幹啥,上面讓咋幹就咋幹”,僅僅停留在完成常規工作。

四、意見和建議:

1、提升農村低保救助水平。我縣農村低保救助標準低,月平補差僅有45元,救助人口4.6萬人,請求上級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將農村救助政策向貧困山區傾,與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接好軌。

2、加快農村福利院建設。一是要明確機構的性質和福利院管理人員的身份,請求政府出台相應的政策,建議明確為政府福利事業單位,採取縣辦鄉管或縣辦縣管的管理體制;二是福利院提檔升級,政府出台相應政策,建立農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機制,不斷改善辦院條件,讓五保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農村五保供養經費。農村五保供養費過去是由村級提留中解決,税費改革後,由財政轉移支付解決。五保數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養經費形成缺口。全縣省財政轉移支付供養3956人,實有五保6610人,供養經費缺口每年達480萬元。

4、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縣只有一所福利院,沒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們對縣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增牀位210張,可以有效解決我縣“三無”老人住房緊張問題。今年以“竹房城鎮帶”為試點建1-2所標準化農村福利院,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請求領導給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鄉社區建設力度。我縣共有304個村(居),目前,只有107個村(居)有辦公場所和一戰式為民服務場所,有120個村(居)只有辦公場所,沒有足夠的為民服務場所,還有77個村(居)辦公用房簡陋,辦公設施老化,難以適應為民服務的發展需求,請求政府加大城鄉社區建設扶持力度。

6、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力度。要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途徑,做好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村級幹部培訓力度,加快村級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進程。優化班子結構,從而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待遇問題,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體現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從政治上關心愛護村幹部,讓廣大村幹部感到政治上有奔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x4lp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