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全面瞭解全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情況,分析移民新村建設工作現狀和問題,推動全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有序、健康的開展,縣政協及時調整調研課題,由經科委牽頭,組成3個調研小組,分別深入到xx等13個鎮和扶貧、財政等10個部門,採取聽取彙報、現場查看、走訪移民户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移民新村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1、xxx年工作情況:xx年是避災移民搬遷安置的起始年,省市下達我縣移民搬遷任務xx户xx萬人,實際完成移民搬遷xx户xxx人,佔任務的xx%。全縣啟動xx户以上集中安置點xx個,集中安置農户xx户xx人,佔移民搬遷任務的xx%;特困户安置xx户xx人,實際完成xx户避災移民安置任務,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縣避災扶貧搬遷xxx户的縣級驗收入户核實工作和省市檢查驗收,並已將建房補助資金兑付到搬遷户一折通帳户。

2、xxx年工作進展情況。xxx年,省市下達我縣移民搬遷安置任務xxx户xxx人。現已啟動集中安置點xx個,計劃當年集中安置搬遷羣眾xxx户xx人、分散安置xx户xx人。截止xx月底,全縣共落實避災扶貧搬遷xx户xx人。落實移民搬遷集中安置3967户14678人,其中房屋建設開挖基礎xx户xx人,主體在建xx户7319人,主體完工xx户xx人,達到入住條件xx户xx人,入住xx户xx人。分散安置861户xx人,房屋主體均已峻工。在啟動建設的xxx個集中安置點中,蒿坪鎮雙星、紅椿鎮盤龍等xx個安置點進展較快。

全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各鎮、各部門搶抓陝南避災安置政策機遇,堅定不移地把移民遷建工作作為山區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舉措。立足鎮情、村情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政府統籌協調、建設市場化運作,移民遷建與產業建設同步規劃實施的路子,可以説是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推進工作有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並通過半年巡查的方式,為全縣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各鎮、各部門嚴格按照縣委、政府的部署,結合鎮情、部門職能情況,制定方案,明確責任,主要領導親自上手抓落實,副職領導蹲點包抓,切實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移民遷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高點定位,建設標準超前。縣委、縣政府把移民新村建設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突破點,與拉大縣城骨架,擴大集鎮規模,完善市政功能有機結合,按照公共服務城鎮化,日常管理社區化,從小區定位、產業發展、市政設施配套等進行專業規劃。如縣城區、蒿坪鎮集鎮、雙橋鎮新型社區和漢王鎮新街建設等項目建設點,建設定位高、發展規劃超前,一個個環境優美、功能配套、人居和諧、發展潛力巨大的安置新區正在形成。

(三)合理融資,破解投資瓶頸。各項目點積極協調,通過採取政府籌資、企業墊資、信貸支持、搬遷户出資等多種方式,解決了徵地資金及安置小區所需的規劃、地質災害評估以及農户購房的首付資金,有效破解了建設資金困難,保證了工程進度。

(四)多措並舉,確保有業安置。各建設點結合域情、鎮情實際,按照“低山茶葉蔬菜、中山魔芋蠶桑、高山木本藥材”的循環經濟模式,採取通過土地流轉,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能人大户帶動等辦法,引導移民户成為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勞務產業的主力軍,新型社區服務業的經營人,使遷建户搬得出,放心搬、有活路。

三、移民新村建設工作存在問題

(一)少數移民新村建設點選址不盡合理。一是以完成上級任務為目標,為建點而找址,選址存在盲目性;二是所選點未與移民户進行充分的溝通協商;三是個別移民安置點,對移民户後期發展因素考慮不夠周全;四是個別通過招商引資的施工企業與政府欠溝通,政府和施工單位在移民新村選址上形成了兩張皮的現狀。上述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移民户的積極性。

(二)移民新村建設點基礎設施配套難。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以建房為主,社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一是各遷建點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不夠,移民新村配套項目未能與部門年度項目申報實行有效對接,項目資金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移民新村項目在規劃上存在盲目性,使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增大。

(三)技術力量薄弱,指導監管難度大。突出表現在:一是移民新村建設點施工單位普遍沒有具備資質的監理人員;二是縣內沒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專業人才奇缺,不能滿足全縣建設的需要;三是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要求雖已落實監理單位和人員,但由於全縣建設量大、面廣,不能監管到全縣所有的建築單位,鎮、村幹部以及由施工單位聘請的人員擔當起了“監理”職責,工程建設安全責任無法落實,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

(四)移民户增收渠道窄。從多數安置點來看,一是移民户自身就業、創業能力弱;二是可提供給移民户轉行就業的空間小;三是周邊環境對移民户增收推動作用不大。

(五)協同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移民新村建設,要求高、程序多、手續複雜,一些部門在服務態度和質量上還有差距;

(六)集中安置選址困難。我縣是一個以山地為主的山區農業縣,又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土地條件極差,且鎮與鎮間的情況有極大差異,農户建房宅基地選擇極其困難。經過調查摸底,全縣可安置30户左右的集中安置點只有400個,以鎮為單位全部實行集中安置難度大。

(七)移民新村管理滯後。從調研情況看,各鎮對移民新村管理工作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我縣搬遷量大、面廣,今後幾年時間內,每年將有50-60個新型移民社區形成,人口聚居,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家庭狀況,不同的個人素質,可能導致社會矛盾的聚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引起高度重視。

四、對移民新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移民新村建設的責任心。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全縣上下各級幹部的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新村建設工作的認識,增強大局、主人翁意識;二是加大移民新村建設政策的宣傳力度,明確移民新村建設是解決“民生根本問題、搬遷羣眾長治久安”的核心所在,把全縣上下統一到“移民新村建設工作是系統工程”的理念之中,營造全社會支持、部門協同,人人蔘與的工作氛圍;三是強化對施工單位的宣傳、教育、引導力度,使施工單位建設使政府放心、移民户放心的“放心”工程。

2、移民新村安置點選址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的原則。一是充分尊重移民户的意見,加強交流溝通,爭取羣眾參與和支持;二是要加強研究論證,從近期與遠景相協調的思路通盤統籌考慮集鎮定位、發展方向、產業佈局、空間擺佈以及人口規模,科學做好集鎮規劃的優化和調整;三是安置點選擇要從功能定位出發,按照打造“產業帶動型、商貿流通型、休閒旅遊型”新型社區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民俗特色,建設與眾不同的新型社區;四是是鎮村兩級要強化對施工單位和投資人在選址工作的指導,切實保護他們參與新村建設的積極性。

3、建立和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管理的機制。一是制定移民新村建設領導小組參與部門管理細則,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將各職能部門參與移民新村建設情況納入年終考核;二是各鎮要結合建設點實際,提前制定配套設施建設規劃並及時報縣政府審核、安排建設計劃,各職能部門在申報下年度項目時,則應優先保證移民新村建設配套項目;三是嚴格執行省市縣明確的移民新村建設配套基礎設施補助標準,不隨意調整,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調動鎮村兩級的積極性。

4、多措並舉,充實技術幹部隊伍,強化監督指導力度。一是整合現有的技術資源,按照部門職能職責,將移民新村建設所涉及的配套工程項目,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從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質量監測一包到底;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招聘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技術幹部隊伍,提高整體素質;三是移民新村建設點必須按規定,申請報建,將整個建設過程至於業務主管部門的全程監督指導之中。

5、強化協調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強有力的協調機制和情況通報制度,制定明確的工作流程,確保移民新村建設工作及時、有效地開展;二是嚴格執行省政府(2019)4號文件精神和市縣移民新村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減輕移民户負擔。

6、採取綜合措施,拓展延伸移民户增收渠道。一是整合技能培訓資源,使各類技能培訓得到有效的利用,整體效益得以充分發揮,提升移民户自身創業、就業能力;二是要創新培訓方式,一方面要結合我縣實際,積極開展以茶葉、畜牧、中藥材等為主的產業培訓;另一方面,依託我縣在外設立的勞務輸出基地、紫陽籍人士創辦的企業,實施“訂單式”培訓;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中、小、微型企業,拓寬就業空間;四是堅持進城入鎮居住的原則,選址應以集鎮所在地為主,同時考慮撤併後鄉鎮府駐地、廠區及資源聚集區,為移民户創造就業機會;五是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動員羣眾積極參與各類社會保障。

7、堅持“兩輪”驅動,切實解決選點難的問題。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對無實施集中安置條件的鎮,採取打破行政區域界線,統籌向有安置條件的區域集中安置,降低建設成本,減輕安置壓力,提高已建房的入住率;三是加大外遷動員力度,結合實際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移民户通過投親靠友等方式,改善居住條件,達到搬遷目的。

8、建立健全移民新村社區管理體系。移民新村建設工作的快速推進,新型社區的大量形成,各類矛盾也就隨之而生,社會管理必須快速跟進。一是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移民户個體素質,營造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良好鄰里關係;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規範言行;三是建立新型社區配套設施的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辦法和責任,提高配套設施的使用壽命;四是移民新村居住户人口結構複雜,地域特色明顯。相關職能部門要儘快調查完善新型社區人口數據,依照現行的社區管理模式,根據實際情況設立管理機構,配置管理人員,確保新型社區的穩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9dzo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