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精選18篇)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精選18篇)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

摘要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精選18篇)

本研究基於生態足跡理論通過構建生態足跡模型對西安市20xx年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當前西安市存在較大生態赤字,生態環境處在過度開發利用之下,發展模式為不可持續狀態,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有必要從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保證耕地和綠化面積,倡行低碳生活方式這些層面來制定應對之策。

關鍵詞:生態足跡 西安市 可持續發展

目錄

摘要…………………………………………………………………………………1 1問題的提出……………………………………………………………………….1 2研究目標………………………………………………………………………….2 3研究意義………………………………………………………………………….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內容………………………………………………………………………….2 參考文獻……………………………………………………………………………8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西安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陝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於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高端、功能完備、宜居宜遊、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宏偉目標。陝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xx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量目標,實現西安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二、研究目標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將生態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區域適度人口規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承載力範圍內的適度人口規模,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西安市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況

3. 西安市20xx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4. 西安市20xx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五、研究內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態足跡理論概述

生態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

於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足跡模型來實現的。即:用生態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於當地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當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稱為生態盈餘,則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於生態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狀態。反之,生態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赤字,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的範圍,説明區域發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的。

(2)生態足跡指標的計算: 生態足跡(生態資源需求)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為區域總生態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項目的類型;Ai為第i種消費項目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生態承載力(生態資源供給)為:

EC=N× (ec)=N×aj×rj×yj

式中,EC為區域總生態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盈餘,如果ef

2.西安市概況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濕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温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温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温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

(2)社會概況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厚,交通條件發達,通訊便利,經濟發展迅速,截止20xx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數806.93萬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xx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運用生態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20xx年西安統計年鑑中的相關數據,對西安市20xx年的本地生態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xx年西安市生態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户和化石能源賬户(表1、表2),再根據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生產性面積類型進行彙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足跡和本地生態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數據。需要説明的是,由於由於牧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水域面積最新數據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數據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承載力數據採用《20xx-20xx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劃》中20xx年統計值。生態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表1 20xx年西安市生物資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數據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xx》.①單位為m3/ hm2;②單位為m3.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2

摘要

本研究基於生態足跡理論通過構建生態足跡模型對西安市20__年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當前西安市存在較大生態赤字,生態環境處在過度開發利用之下,發展模式為不可持續狀態,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有必要從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保證耕地和綠化面積,倡行低碳生活方式這些層面來制定應對之策。

關鍵詞:生態足跡 西安市 可持續發展

目錄

摘要…………………………………………………………………………………1 1問題的提出……………………………………………………………………….1 2研究目標………………………………………………………………………….2 3研究意義………………………………………………………………………….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內容………………………………………………………………………….2 參考文獻……………………………………………………………………………8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西安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陝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於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高端、功能完備、宜居宜遊、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宏偉目標。陝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__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量目標,實現西安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二、研究目標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將生態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區域適度人口規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承載力範圍內的適度人口規模,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西安市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況

3. 西安市20__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4. 西安市20__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五、研究內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態足跡理論概述

生態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

於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足跡模型來實現的。即:用生態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於當地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當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稱為生態盈餘,則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於生態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狀態。反之,生態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赤字,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的範圍,説明區域發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的。

(2)生態足跡指標的計算: 生態足跡(生態資源需求)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為區域總生態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項目的類型;Ai為第i種消費項目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生態承載力(生態資源供給)為:

EC=N× (ec)=N×aj×rj×yj

式中,EC為區域總生態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盈餘,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赤字。< p="">

2.西安市概況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户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濕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温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温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温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

(2)社會概況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厚,交通條件發達,通訊便利,經濟發展迅速,截止20__年底西安市户籍人口數806.93萬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__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運用生態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20__年西安統計年鑑中的相關數據,對西安市20__年的本地生態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__年西安市生態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户和化石能源賬户(表1、表2),再根據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生產性面積類型進行彙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足跡和本地生態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數據。需要説明的是,由於由於牧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水域面積最新數據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數據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承載力數據採用《20__-20__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劃》中20__年統計值。生態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表1 20__年西安市生物資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數據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__》.①單位為m3/ hm2;②單位為m3

表2 20__年西安市工業和能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數據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__》[8];計算中的折算係數採用世界上單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積的平均發熱量[15]; ①單位為104m3 ,密度為0.5 kg/m3; ;②單位為104kW·h,折算標準煤系數為3.27 t/104kW·h.

表3 20__年西安市人均本地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平衡狀況

0.17221

0.00057

0.06381

0.07154 0.00053

0.30866

0.03704

0.27162

4.西安市20__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20__年西安市的人均生態足跡為2.45970 hm/人,生態承載力僅為0.27162 hm/人,存在2.18808hm/人的生態赤字。人均生態足跡約為可利用的人均生態承載力9.06倍。由此可見,西安市的發展模式目前處於一種不可持續的狀態,生態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為緩解西安市當前的生態赤字,有必要採取如下相應的措施:

(1)適當控制西安市的人口規模,緩解市域整體性的生態赤字格局.

(2)應加強耕地保護,加強對現存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推進植樹和綠化、抑制水土流失,在全市範圍內推廣生態農業。通過各種新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單位土地的生物產量,增進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3)全方位

社會消費結構的可持續性導向,例如通過控制家庭機動化交通的增長,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減少對食物和水資源的浪費等一系列舉措,降低生態足跡。。 參考文獻:

[1]童億勤,基於本地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續發展評價, [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__(10)

[2]劉 峻,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青海適度人口研究, [J]青海社會科學20__ (5) [3]井梅秀,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預測及碳儲量價值研究, [D]陝西師範大學,20__(5) [4]郭秀鋭,楊居榮,毛顯強.城市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以廣州為例[J].地理研究,20__,22(5):13-17.

[5]索麗生.江蘇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__.79-80. [6]魏靜,馮忠江,鄭小剛,劉曉麗.1995-20__年河北省生態足跡分析與評價[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__,22(6):22-29.

[7]謝高地,魯春霞,成升魁,等.中國的生態空間佔用研究[J].資源科學,20__,23(6):20-23.

[8]範曉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蘇省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的生態足跡評價[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__,33(3):13-19.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範文拓展:高中生物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題目: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

由__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__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__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准號為。現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説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校可能都要被當成寶了。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並採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説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台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設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着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着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可這一落不得了,等什麼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鬥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着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説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覆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於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儘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佔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複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説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繫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着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佈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3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採風寫生報告)

長途跋涉,繞開一座座山,宏村——千呼萬喚始出來。

到達宏村,天色陰霾,偉岸的徽州羣山,依偎在山下的小村,安靜的,沉默的。層樓疊嶂,錯落參差,高聳着的馬頭牆靜靜佇立,淳樸而美好。二十多天的寫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我開始期待接下來的異鄉生活,迫切想深入瞭解這麼美麗而婉約的古鎮。

其實宏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宏村,取宏廣發達之意。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宏村建於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

駐足南湖,宏村一覽無遺,展現在面前。由於宏村位於黃山西南麓,羣山環繞,南湖一池碧水,波光粼粼,綠荷搖曳,鴨羣戲水,倒影浮光,水天一色,再借着遠峯近樓,都一起輝映在這一片色彩明豔的湖水中,猶如一幅幽深雅靜、清新明麗的水墨畫。

南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20xx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粧的少女,把秀髮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羣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峯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清嘉慶甲戊年秋,吳錫麟遊南湖後,撰文述道:

漫步進入村子,途徑羊腸小道,還有村中名喚月沼的池塘,老百姓也稱月塘,就是所謂的“小牛肚”。宏村人認為,“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月沼原址原有一天然水眼,一年四季地下水噴湧不息,於天然水眼處建池塘,以蓄“內陽水”,便可達到“錦繡蹁躚,峯倒池塘”之效。於是他們以“月盈則虧”之寓意,將池塘建成了半月形,故名月沼。在月沼的設計上,以四周羣山為參照,遠山近水互相假借,非常巧妙的以開闊水面營廣場效果。雖然月沼四周並無太大的空地,但是並不感到空間的侷促,又因為四周馬頭牆高低錯落,與月沼和諧統一,使得這塊水面門浮清波,雲影婆娑,風生水起,如詩如畫。

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溶合,它將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兩股活水匯合後,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常年不竭。而其應和了宏村人聚攏風水的意願,活水長流,塘面如鏡,水源景觀與層樓疊院交相輝映;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聊天老人,浣紗少婦,戲耍頑童,一幅生動的民俗風情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自此水流宏村曲折環繞中,疾徐有致,收放自如,月沼自然起到了一個調節的作用,這也是宏村人的智慧吧

月沼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嘻戲。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期間。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氲,徽風柔波。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稱這是穿行在宏村的老屋內外,仰望柱、枋、樑、檁、椽等構件組成的木結構,樑託、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鏤雕加工,漂亮的花紋、線腳,裝飾繁複。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各種撐木構件被雕成各種非常生動的神仙人物、飛禽走獸、戲劇故事,線條流暢,飄逸俊俏,令人眼花瞭亂,美不勝收,歎為觀止。

承志堂,一個倍受遊人稱讚的古建築,建於1855年前後,為清末鹽商汪定貴住宅。磚木結構,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個,七處樓層,大小60間,門60個,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全屋分外院、內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以及保鏢房、女傭住室、慈廳、小書房等。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屋。前堂是迴廊三間結構,分上下廳,雕樑畫棟,天井四周為錫打水梘,上有南湖書院,明朝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稱為“依湖六院”。清嘉慶年間(1820xx年),花了四年的時間,將六院合併重建為一所規模極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書院”。

書院是一座具有濃厚徽州建築風格的古建築,面積十餘畝,外面與一湖碧水相鄰,裏面有玲瓏的假山,場上有株百年圓柏鬆。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志道堂”是先生講學之場所;“文昌閣”奉設孔子文位,供學生瞻仰膜拜;“啟蒙閣”乃啟蒙讀書之處;會文閣供學子閲鑑四書五經;“望湖樓”為教學閒暇觀景休息之地;“祗園”則為內苑。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書院大廳巍峨壯觀,門樓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額,是清朝翰林院侍講、大書法家樑同書93歲時所書。西側有“望湖閣”,捲棚式屋頂,樓窗面臨南湖,上掛“湖光山色”橫匾一幅,登高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歷史上這裏也是官吏文人興會講學的場所,曾任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時期駐英、日公使,代理國務汪大燮幼年曾經在這裏讀過書。

富麗堂皇的承志堂,精巧別緻的平常民居,四季柔情的南湖月沼,宏村陪伴着歷史已近千年,掩不住的數百年徽州商幫的鼎盛和儒雅,至今有如神韻悠長的樂音絲絲縷縷,依然在今天的羊棧嶺下飄飄蕩蕩,輕輕迴響。只是,昔人已去,水自東流,空留下一隅老屋讓人們在日暮天光的晚霞裏憑弔那一逝不回的古老時光。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4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採風寫生報告)

長途跋涉,繞開一座座山,宏村——千呼萬喚始出來。

到達宏村,天色陰霾,偉岸的徽州羣山,依偎在山下的小村,安靜的,沉默的。層樓疊嶂,錯落參差,高聳着的馬頭牆靜靜佇立,淳樸而美好。二十多天的寫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我開始期待接下來的異鄉生活,迫切想深入瞭解這麼美麗而婉約的古鎮。

其實宏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宏村,取宏廣發達之意。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宏村建於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

駐足南湖,宏村一覽無遺,展現在面前。由於宏村位於黃山西南麓,羣山環繞,南湖一池碧水,波光粼粼,綠荷搖曳,鴨羣戲水,倒影浮光,水天一色,再借着遠峯近樓,都一起輝映在這一片色彩明豔的湖水中,猶如一幅幽深雅靜、清新明麗的水墨畫。

南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粧的少女,把秀髮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羣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峯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清嘉慶甲戊年秋,吳錫麟遊南湖後,撰文述道:

漫步進入村子,途徑羊腸小道,還有村中名喚月沼的池塘,老百姓也稱月塘,就是所謂的“小牛肚”。宏村人認為,“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月沼原址原有一天然水眼,一年四季地下水噴湧不息,於天然水眼處建池塘,以蓄“內陽水”,便可達到“錦繡蹁躚,峯倒池塘”之效。於是他們以“月盈則虧”之寓意,將池塘建成了半月形,故名月沼。在月沼的設計上,以四周羣山為參照,遠山近水互相假借,非常巧妙的以開闊水面營廣場效果。雖然月沼四周並無太大的空地,但是並不感到空間的侷促,又因為四周馬頭牆高低錯落,與月沼和諧統一,使得這塊水面門浮清波,雲影婆娑,風生水起,如詩如畫。

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溶合,它將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兩股活水匯合後,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常年不竭。而其應和了宏村人聚攏風水的意願,活水長流,塘面如鏡,水源景觀與層樓疊院交相輝映;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聊天老人,浣紗少婦,戲耍頑童,一幅生動的民俗風情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自此水流宏村曲折環繞中,疾徐有致,收放自如,月沼自然起到了一個調節的作用,這也是宏村人的智慧吧

月沼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嘻戲。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期間。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氲,徽風柔波。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稱這是穿行在宏村的老屋內外,仰望柱、枋、樑、檁、椽等構件組成的木結構,樑託、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鏤雕加工,漂亮的花紋、線腳,裝飾繁複。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各種撐木構件被雕成各種非常生動的神仙人物、飛禽走獸、戲劇故事,線條流暢,飄逸俊俏,令人眼花瞭亂,美不勝收,歎為觀止。

承志堂,一個倍受遊人稱讚的古建築,建於1855年前後,為清末鹽商汪定貴住宅。磚木結構,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個,七處樓層,大小60間,門60個,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全屋分外院、內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以及保鏢房、女傭住室、慈廳、小書房等。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屋。前堂是迴廊三間結構,分上下廳,雕樑畫棟,天井四周為錫打水梘,上有南湖書院,明朝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稱為“依湖六院”。清嘉慶年間(1814年),花了四年的時間,將六院合併重建為一所規模極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書院”。

書院是一座具有濃厚徽州建築風格的古建築,面積十餘畝,外面與一湖碧水相鄰,裏面有玲瓏的假山,場上有株百年圓柏鬆。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志道堂”是先生講學之場所;“文昌閣”奉設孔子文位,供學生瞻仰膜拜;“啟蒙閣”乃啟蒙讀書之處;會文閣供學子閲鑑四書五經;“望湖樓”為教學閒暇觀景休息之地;“祗園”則為內苑。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書院大廳巍峨壯觀,門樓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額,是清朝翰林院侍講、大書法家樑同書93歲時所書。西側有“望湖閣”,捲棚式屋頂,樓窗面臨南湖,上掛“湖光山色”橫匾一幅,登高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歷史上這裏也是官吏文人興會講學的場所,曾任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時期駐英、日公使,代理國務汪大燮幼年曾經在這裏讀過書。

富麗堂皇的承志堂,精巧別緻的平常民居,四季柔情的南湖月沼,宏村陪伴着歷史已近千年,掩不住的數百年徽州商幫的鼎盛和儒雅,至今有如神韻悠長的樂音絲絲縷縷,依然在今天的羊棧嶺下飄飄蕩蕩,輕輕迴響。只是,昔人已去,水自東流,空留下一隅老屋讓人們在日暮天光的晚霞裏憑弔那一逝不回的古老時光。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5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前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日益增強,並且隨之而來的也有日趨惡劣的生存環境。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領軍人物,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已經刻不容緩。高校應該針對目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公共課程,引導大學生建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共築美好家園。因此,為了更深入的瞭解當今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程度,並且為了更有力的倡導大學生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我做了以關於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為主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針對個宿舍成員共五十名,其中包括男生25人,女生25人。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地點是南區宿舍樓通過宿舍內發放書面問卷的方式進行,在各宿舍隨機發放兩張,對各年級學生無要求。

(三)調查內容

書面問卷以選擇題為調查內容,共八道題。內容如下:

1. 請問地球日是哪一天?

A.3.18

B.4.22

C.6.5

D.12.22

2.你清楚垃圾的分類方法嗎?

A.不清楚

B.記不太清,但很支持 C.清楚,偶爾會注意行為 D.清楚,同時運用與生活中

3.發現周圍存在環境污染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A.視而不見,一走了之 B.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 C.阻止有關行動 D.向環保部門反應

4.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做法 A.不環保,堅持不用

B.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 C.一次性餐具挺方便,經常使用 D.別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5. 您以為下面哪一項是工業“三廢”? A.廢銅、廢鐵、廢鋼

B.廢電池、廢家電、廢傢俱 C.廢電視機、廢冰箱、廢電腦 D.廢水、廢氣、廢渣

6. 您認為下列因素對我國當前環境問題影響最大的是?(選三項) A. 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B. 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

C. 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的環保意識差 D.E.

7.對於低碳生活,請問你有那些行動?(多選) A.出門按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私車選擇 B.任何電器一旦不用及時關掉電源 C.儘量節約,循環使用水資源等

D.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E. 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F. 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G. 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共發放書面問卷50份,得到的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50。

調查結果如下為,44%的同學表示會阻止其行為,32%的同學希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學會向有關部門反映,極少數會一走了之。許多同學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較現實,56%的同學選擇了“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有些同學卻很注意這方面,堅決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時也有少數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關於工業三廢調查,使我們看出同學們對工業中的“三廢”有很大瞭解,最起碼大多數人都知道“三廢”是指什麼。説明大家對工業污染比較重視,也説明了“三廢”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多數學生認為影響我國環境的主要因素是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實可以想到我們約束自己行為的意志也不夠堅定,這需要我們社會共同努力,加大宣傳共同促進大家的環保意識。對於第七個問題,反映出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環保的概念不是特別強烈,所如果改變大家對環保的看法,就要從社會大環境中營造一種良好的環保氛圍, 在尊重客觀存在的環保意識不太高的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經濟建設是必不可少,我們意識的高度,往往物質基礎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調查問題分析

1.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現狀

首先,環保意識素養不高,缺乏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這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對對環境保護的知識瞭解很少。調查最後,我碰到幾個同學,問他們幾個問題了解到,關於廢棄物會收到再利用的標誌也是別不出來,關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電子垃圾的概念等這樣的常識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整體認知水平亟待加強。

2.造成大學生環保意識整體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關環保的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B.社會缺乏宣傳力度

社會上一些主流媒體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或者缺乏關注的連續性和

持久性,很多網站或紙質媒體只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或“植樹節”等特定節日,才會象徵性地關注一下環境保護,等日期一過便再無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關於環境保護的期刊或雜誌,大學生很難接觸到有關知識。 C.有關環境保護的校園課外活動太少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的課餘時間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社團,以及各種主題的課外活動。雖然很多學校也會組織環境保護主題的課外活動但是大都僅限於觀看資料片、考察野外動物園等初級層次,表面上非常認真重視,短期內也能在校園引起一定的反響,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夠,目前很多大學生了解環保的意義所在,但卻缺乏更深一步的瞭解。

四、解決對策

近年來,素質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的核心與目標。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目的在於培養完整意義上的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體。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係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是對其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是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1.開設與環境保護知識相關的必修課,並在德育課程中引入環境意識的內容

有調查表明,日前很多大學生已有的環境知識不是來之於學校的教學,而且對現有的環境教學感到不滿。因此,有必要在大學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增加環境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主要應加強三部分課程內容:一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公共必選課,如“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或“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這類公選課的設置要兼顧全校各專業的特點,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現狀、危害及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環境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對環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二是根據全校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專業必選課,如“清潔生產工藝”、“三廢處理”、“可更新資源管理”、“旅遊景區環境評估”、“環境監測”等,專業選修課要結合各專業的具體特點,在提高學生環境意識的同時,還提高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增加旨在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內容,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向學生通報高時效性的國際與國內的環境狀況及環境問題,同時通報由環境問題帶來的現實與潛在的危害;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中加強環境道德教育;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環境法律法規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要求,等等。如此將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有機地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當中,這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具有啟示意義,更是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有效途徑。

3.開展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不能侷限於課堂,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將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多,例如開展廣泛的環境教育宣傳,辦展覽、開講座、結合環境保護主題節日開展活動等。我們也可以借鑑德國的經驗,引導大學生走向户外、走進社區、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並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以此提升大學生以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水平。

4.構建並完善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激勵機制

構建並完善激勵機制是促進大學生環境意識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瑞典的成功經驗是設立綠色學校獎,儘管其目的是鼓勵學校為健康的環境而採取了基於課程的行動,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可以設立諸如綠色使者、綠色團隊等獎項,並使之與繼續升學以及就業相聯繫,激發大學生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並付諸於實踐的動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水平。

總之,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其進行薰陶與滲透,必將使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大大提高,進而有利於我國乃至整個地球的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6

一、調研報告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研很有必要。

二、 調研目的

1、 瞭解所在蘇大材化部及周邊同學對創業本身的認識與其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誤區及利於積極發展的方面;

2、 通過調研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為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為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 調研方式

1、 利用QQ羣、人人網等通信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研;

2、 採取面對面交流採訪的形式,瞭解身邊同學對創業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對創業的構想與安排;

3、 查閲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研報告數據。

四、 調研報告結果

1、 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1)、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參加調研的29位同學中有11位同學希望自主創業,佔總數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學是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冒險創業,嘗試一條不同的發展路線,約佔希望自主創業同學的36.36%,且四位同學均為男生,結合男女生性格特點差異,可見冒險嘗試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創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B、收入豐厚的刺激:

此次參與調研的同學有4位同學是因為自主創業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而願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佔36.36%。從事後的採訪調研得知,這些同學認為雖然找到工作雖然相對創業要簡單許多,但是其與創業相比,收入差距較大,不足以為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故希望能夠進行自主創業;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調研中2位同學表示因為現今就業壓力明顯而選擇願意進行自主創業,佔18.18%。從國務院每年的工作報告及近期參加工作的人員口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伴隨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壓力;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研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佔總人數的5.88%。從採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持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係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為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研中,31.03%(9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係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係,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係的僅佔調研人數的3.45%(1人)。數據顯示,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關係不大的學生始終佔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鈎,從基層做起,因為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3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的形式來為自己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獲得專業人士的指點並作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佔希望進行自主創業的同學的27.27%;

B、看創業類書籍:

9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閲讀足夠的創業類書籍,學習創業成功人士的良好經驗,並得到充分的知識儲備。採訪顯示,部分同學對類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等為創業者提供幫助的公司的瞭解較多,希望通過閲讀相關內容獲得更多的幫助,並希望自己以後創業時能夠獲得其幫助;

C、參加創業培訓:

6人選擇會在創業之前參加創業培訓,以此獲得關於創業的專業知識,佔總人數的54.55%;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佔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為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並不高,其程度僅在於“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於將理念實施的。

2、大學生創業時應做好的準備(查閲資料):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而擁有三分鐘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鏡花水月,因而,自主創業無疑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脱離“紙上談兵”呢?

(1)、主觀方面:

A、創新

大學生要自主創業創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務實

大學生們是一羣受社會影響較大的羣體,要有從實際做起的決心,不能盲從,要兼備面對現實的勇氣,留心身邊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在求學階段,要懂得從方方面面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想創業的大學生們要紮紮實實地從基本做起,並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經驗,大學生們要創業應該也必須如此做的。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7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温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温州樂清,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就業狀況温州大學温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着黨和國家的心。“20xx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xx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研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研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研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研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研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温州做調研的侷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20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8

現在的高校都以網上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課程,除必修課外,選修課的自由選擇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了個人的特產。讓學生在自由選擇的同時也達到了深化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目的。公共選修課涉及的範圍廣,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也包括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內容。可以説,選修課是一個知識豐富的海洋。

為了理解本校學生對網上選課及公共選修課的學時態度。特開展了一次網上選課的調查活動。調查活動的主要形式採取問卷調查,主要對象為大一大二的在校學生。問卷總共設有11道選擇題和一道主觀題。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和本人的計算表明,本校學生對網上選課及選修課的學習呈現出不滿意的狀態。

調查結果表明,無論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大約60%的學生表現出不滿意的態度,大約30%的學生持有比較滿意的態度,而僅有大約10%的學生表示滿意。而出乎意料的是大約40%的學生是為了完成學分或者受學校的教學管理規定製度的要求才去選的,大約60%的學生選擇的目的為了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或者個人的興趣愛好等。而讓人覺得欣慰的是大約90%的學生都會去上課,還沒有出現過沒有學生沒有去上課的情況。而在上課的學生當中,其中大約70%是認真聽課的,大約20%在做自己的事,大約10%在聊天。作為考試方式,相以平時成績代替的和開卷考試的各佔20%,大約40%的學生喜歡以交論文的方式作為考試方式,而有10%的學生想以閉卷的方式。當提到選課限制時,大約8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選課限制是不合理,大約1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而僅有5%的學生認為是合理的。大約80%的學生認為選修課的學習比較有用,大約5%的學生認為沒有任何作用,大約15%認為很有用。

為什麼本校的學生對網上選課和選修課的學習出現如此令人不滿意的態度,通過調查結果和本人的分析,可得出以下原因:

(一)學校學生多,而開班的數量少,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學生”搶“課的現象,這樣就不能讓學生選自自己喜歡的課程。

(二)學生上課不聽課,在底下聊天,睡覺以及調課現象的發生。這些都是因為他們覺得老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都太無聊,根本就不能引起同學的興趣。而老師在講台上講課也很少理會在下面的學生,只顧在上面誇誇其談,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在聽課。可以説,這樣的授課方式為”對牛彈琴”。

(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對選修課的學習是一種浪費,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課程對他們以後的就業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只是機械的去完成學校規定的學分而已。而且購買的教材資料也沒有必要,因為他們覺得學校的課程每年基本都一樣,老師授課的內容也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沒有必要每一次都要購買新的課本。

(四)學校安排的選課時間段很不合理。因為每次選課都是全校性的選擇,雖然校方也開放了多媒體教室供學生使用,但是由於學生人口基數大,學校裏的電腦和周邊的網吧根本供不應求。這就使一些沒有電腦的同學一時沒有機會選課。

(五)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以為所選的課程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老師授課的內容太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沉。這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牴觸和排斥去上課的心理。

(六)授課的內容不切實際。部分選修課的內容與一些專業的關係不大。而且有時老師對社會存在的問題分析得不切實際,只是個人的片面理解,個人的主觀因素大於客觀存在因素。

(七)學校是課程安排不合理。比如説本科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類選修課程的學習並取得2個學分的安排,這就是一個大問題。校方本來學生就多,而且是年年增加,而藝術類課程的開班數卻沒有什麼變化。這就使很多快要大三的學生沒有修到藝術類的學分。而且有些課程安排在午休的時間段,這不僅影響了老師和同學的休息時間,也大大減低了學習的效率,而且有些學生一天都滿課,這就更增加了他們的負擔,這樣不僅影響身體,而且下午學習也沒有精力。

雖然我們學校的選課系統和選修課的教學都存在問題,但是隻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因此,針對以上的情況,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對學校的建議

(1)增加選修課的開班數,特別是藝術類課程的開班。儘量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2)增加師資,提高教學水平。老師應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儘量減少理論性教學,更加傾向實踐性與實用性。

(3)增加課堂的活躍性,老師應與學生們相互溝通,活躍課堂氣氛,儘量避免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靈活運用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教學等。

(4)做到教材自願購買原則。這一方面節省了學生的費用支出,也可以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

(5)選修課的開設贏更加註重實用性,貼近生活,形式多種多樣,而且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情操和技能。

(6)調整上課時間,儘量做到避免把課程安排在午休時段。應該更加註重質量而非速度。

(7)考慮選課人數的比例,應該分批選擇,免得學校的選課系統因為人數太多而癱瘓,也可以避免有些學生因為沒有電腦而選不上。

(二)對學生的建議

(1)端正學習心態,認真學習,儘量避免“選而不學”現象的發生。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比如要多與老師溝通,不懂就問。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書館等。

(3)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為在課堂上汲取一點都是一些理論知識,這就需要你在課後將這些東西運用到實踐中。

(4)培養“既來之,則學之”的心態。既然你已經不能改變結果,那你就應該來哦完善過程。

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議,雖然我的建議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不積窪步,無以成千裏”。我相信,只要我們一步一步的改進,我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9

為期一個月的加彈車間的實習馬上就要結束啦,不知是喜或愁,在匆匆的一個月時間裏面,雖然收穫頗豐,但是隨着而來的就是一個新的挑戰。但不管怎麼樣,我信心十足。在加彈車間渡過了最炎熱的幾天,從剛開始的抱怨慢慢的習慣到最後的喜愛,一切都如此的快。在這裏我接觸了許多新的東西,在這裏之間覺得自己也應該懂得很多,開始的時候對這些東西還是比較敢興趣的,覺得這個學的應該比較簡單的,但是到了後面就越來越難啦,不管是操作人員還是其它的師傅們説的一些專有的名詞也不知道啦,自己慢慢的意識到學的東西還有許多啦,現在説到這些專有的名詞就懂啦,也可以自己看懂啦。以下是我車間的實習流程:

一.加彈車間機器的種類

加彈車間總共有十三台機器。十二台機器(1-12)來自於德國,還有一台(13)是國產的。第一台到第六台是v型機,第七到第十二台是m型機。

二.學習概念的描述

人們經常説的dty,是拉伸變形絲,其品種也有許多的現在做的最多的是輕網,nsw。還有f數就是絲的根數,在物檢室裏面我也慢慢會數其根數,一般的f數都是有規律的。我還學會算纖度。1分特=0.9旦dtex=10d/9

三.加彈車間的工作流程

在車間裏面學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這個車間是poy絲轉換成dty絲的過程,它的整個流程分成10個部分,從開始的poy原絲移料到上、接絲,然後生頭,落絲,再在後面的織襪、染判、物檢、外檢和配重包裝到最後的入庫。整個流程一條線的走下來是剛開始的基本工作。慢慢的隨之深入,説説是簡單的十個部分,但是做的時候是如何的辛苦我自己也深深的體會與看在眼裏。在車間裏面跟着操作工本站,看着他們斷線接頭,他們如此的順手,我自己也去嘗試的去接過,也去套三羅拉的。平常有機器要換批號自己也會主動幫忙的。

四、絲的規格與批號及其標籤

加彈車間的十三張機器,總共在做八種不同種類的絲,其中主要的是150d/144f。每台機器都掛有一塊寫字板上面都有寫着,跟操作工學習久了,隨之也記住了。每種絲的筒管的顏色也不一樣的啦,紅燈亮的時候説明要換絲,把落下來的絲按照號碼放在台車上面,於是貼標籤的事情自己也喜歡乾的,根據上面的號碼將其一一貼上,最後把車推到織襪那邊,由他們進入下一步的工作。

五.加彈車間的包裝

不同的規格絲的重量也是不一樣的。包裝的時候分等級的有aa級、a級、b級。根據等級的不同重量也是不同的,今天做的78dtex/72f的時候,一顆aa的絲是5.3-5.6公斤,每隻筒管是0.2公斤其他的隨之往上增加的。一包是31斤的,重量不到的就成為a級的。在包裝的時候,也有外檢人員會對絲進行檢查的,有毛絲、繞外、僵絲、油圬的…

作為一個實習生在加彈車間的一個月裏,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對於新的東西我仍然在學習之中,比如説cv值之類的,雖然在車間裏面的温度讓人受不了,但是車間大家庭的温度讓我心情高漲,機不可遇,我會在車間學習更多有用的東西,將自己完善到最好的程度。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0

最近幾年,由於時代的進步,科技日新月異,信息交流的爆炸,也導致了校園文明程度的不同

當前學校裏面的不文明現象可歸納為三種:行為不文明、語言不文明和環境不文明。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校園大環境建設,也就是學校的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問題。現在,規章制度不少,《學生食堂文明公約》、《宿舍文明條例》、《教室文明規範》等等。但是具體執行得怎麼樣?要打個問號。第二,自律。儒家的經典人生道路自古就被描繪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對任何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談何 “治國平天下”?第三,積極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現在班內有班組織、團組織、黨組織;校內也有百餘家社團。如果社團能把校園文明建設自覺地滲透到自己的各種活動中,主動開展公益性社會活動,對樹立校園文明新風會起到示範作用。如果大家對不文明現象熟視無睹,無形中將縱容不文明行為;如果大家都講文明,關心和愛護校園文明,那麼不文明的行為就會很突出、很孤立,難以自容。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營造交大文明的校園環境。

同時根據調查,校園文明排名前十事件有:

★愛祖國、愛家鄉、愛校園

★誠實守信,誠信考試,誠信待人,不欠繳學費

★講求宿舍文明

★自覺維護校園環境衞生,不隨意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踐踏草坪 ★勤勞儉樸,節約資源

★積極上進,勤奮好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嚴肅考試紀律

★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文體活動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同學

★拾金不昧(拾到飯卡,現金等及時交還失主)

★文明上網,不瀏覽不健康網頁,不傳播不良信息

相對的,校園存在着文明的一面時,同時也有不文明的情況出現。

現在手機普及得很快,在自習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手機鈴聲最讓人討厭,還有隨意接打手機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我們學校已經把老師上課接聽手機定性為“教學事故”了,足見學校對此類現象的重視。當然,還有比較隱蔽的一個方面就是用手機短信傳播不健康、不文明短信的現象也存在,我就收到過。很明顯,這些都非常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我覺得,大學是一個厚重、聖潔、寧靜的所在,叮叮噹噹的手機鈴聲是對這種氣氛最大的褻瀆。而亂七八糟的短信,更是給人很浮躁的感覺。這樣叮叮噹噹浮躁的氣氛,怎麼學習?怎麼做學問?記得去年,浙江有一所大學就制定了《手機禮儀》,對公共場所手機的使用做了具體規範,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挺具體。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啊。

因此,我認為對於文明和不文明的改進的方法,自然是通過“教化”讓大家都認識到不文明之壞和文明之好。但是由於我們現在所追求的目標和現實的情況差距太大,所以“教化”幾乎是徒勞的,但是關鍵在於我們即使面對這種情況,也不能放棄“教化”,畢竟整個文明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沒有量變的積累是不會有質變的出現的。認識到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然後堅持地努力是最重要的。我們説的“文明”中的“不亂刻亂畫”,我覺得其實是西方文明的舶來品,要知道中國文人墨客到處題詩寫詞可是由來已久了的。所以我們現在等於是要打破我們傳統的道德文明的準則,效仿西方的文明。且不考慮西方的現代文明經過了多長時間才建立,而建立的經濟基礎有是多麼的“厚實”(相對我們來説),單是考慮“西方文明適合我們麼”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知道其實整個“不文明行為”本身就是很複雜,根源也是很深的。

這次不文明現象調查很有意義,這種調查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比老師在課堂上講道理好得多。我們學校提出“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這個口號已經12年了,但成效並不是很理想。其實大家要明白,文明不只是一種習慣,一種理念,而且是一種素質,一種光榮。文明素質是評價現代大學生很重要的一個標誌。校園內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不文明現象?我認為,首先是因為大學生沒有把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提高到一定高度。中央4台有個“海峽兩岸”的節目,中國台灣一位學者説:“西方是‘以法治國’,中國是‘以德治國,要是去掉‘以德治國’中的人治的部分,還是‘以德治國’好些。”可是當代大學生把文明禮貌當成一種被迫的要求,並沒有形成一種文明的理念,認識到一種道德的高度。其次,大學生的自控能力差。現在有的大學生可能從小養成了不文明的習慣,並習以為常。最後,校園裏並沒有完善的文明約束機制。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個“中美論壇”,發現美國的大學裏有對大學生的道德文明的養成與培養。並且中國台灣來的學生總是很文雅,這與他們大學裏的道德文明的教育與培養是分不開的。我建議同學們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離開教室隨手關燈。我們可以用“人文之光”網站做一個不文明現象的照片展覽,並從黨員開始“文明自律公約”。從人文學院、“人文之光”開始推廣人文精神,從此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文明習慣。希望大家真正從道德觀念上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的大國國民。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1

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報告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課餘時間比較多,但是有些大學生 卻未能合理安排好這麼多的時間,虛度了大學的寶貴光陰,影響到了未來的生活。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課餘時間關係到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大學生未來的生活質量。為了全面瞭解大學生課餘時間安排及利用情況,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我在7月29日到8月12日,這兩個星期內,一共收回了94份電子調查問卷,並對問卷進行了整理分析,發現當前大學生存在許多的問題。

總體來説,大學生課餘生活時間基本充裕,活動豐富多彩,時間利用基本合理。但也有部分同學課餘時間不足,活動單一。部分同學課餘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大量時間花費在上網和玩遊戲上,對身心造成不利影響。

1、79%的大學生課餘時間基本充足。調查顯示,21%學生課餘時間不充足,18%學生很充足,61%課餘生活基本充足。可見,佔大多數的大學生課餘時間基本充足,發揮空間還很大。

2、大學生課餘活動豐富,內容差異大。

從調查結果看,課餘活動中,女生以學習(佔其所有課餘活動26%)和逛街購物(佔其所有課餘活動28%)為主,,男生以學習(佔其所有課餘活動19%)和娛樂(佔其所有課餘活動30%)為主。此外,上網,社團活動,閲讀,運動,兼職等所佔比重各分秋色,不相上下。

3、課外學習的同學佔多數。

從調查結果看,無論男生女生,課外學習仍是其主要活動。其中,66.3%的男生課餘時間用於學習,77.6%的女生課餘時間也用於學習。由此看出,課外學習對於每一個大學生來説,是一條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是對課內學習的重要補充。它對大學生擴寬視野,開闊思路,激發求知慾望,豐富精神生活,培養道德情操以及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都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着紮實的知識基礎和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的籌碼,切身感受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4、上網的學生多,使用時間長,上網目的不一。

從調查結果看,約40%的學生每天花2-3小時上網,佔其所有課餘時間50%左右,且26%的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59%的時間用於聊天,上校內及論壇,看影視劇。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越來越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學習方式。但僅有26%的上網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其餘大部分用於聊天,衝浪,遊戲和看影視劇。可見,大學生的網絡的學習價值和功能有待開發和提高。

5、大一學生90%課餘時間用於社團活動。

從調查結果看,大一學生中,在課餘時間通常忙於各類社團活動的近90%,遠高於其他如學習、娛樂等。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社團活動能夠鍛鍊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入社團已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也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6、大學生課餘生活平均花費基本合理,但仍需合理規劃。

依據調查結果,約72%學生課餘花費在100-500元之間,約11%學生花費在500元以上。可見,大部分學生課餘花費基本合理。但是,仍有不少的大學生課餘生活花費過高,這是一個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問題。

7、對課餘生活規劃和認識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56%學生能認識到自己或周圍人課餘時間利用得不好的原因,此外,僅有43%學生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自身課餘時間,其餘只是稍作安排或順其自然。由此可見,大學生在處理課餘時間中還普遍存在問題,合理安排大學生課餘時間成為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我的建議:

1、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是學習的好地方,這也要求各高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習和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這要求學校從軟硬件實施上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2、重視課外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但現代社會要求的是德才兼備、有知識、有能力、能創新的開拓性人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由應試型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之中,第一課堂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知識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它培養的是大學生的專門能力,而素質教育則要求除了專業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應該是整個人的素質的提高,這不是第一課堂就可以實現的。

3、把自己從單一學習的枯燥之中拉出來,豐富課餘生活。

學習之餘,大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社團開展的各種活動,如運動會、足球比賽、卡拉OK大賽等,還有校內外各類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各類學術社團組織的學術節、模擬股市、學術論文大賽等等。除了這些活動外,大學生也可以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志願者活動、創業活動等實踐服務型活動。總之,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興趣愛好及個人發展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餘活動

4、分清主次,提高課餘時間利用率。

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且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眾多的選擇時要善於思考,分清主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跟風、不盲從,優先做那些對於提升自己有幫助、有意義的事,努力充實並提高自己,步步為營,不斷髮掘自身的潛能,爭取做到每天都有實質性的收穫,提高課餘時間的利用率。

5、合理使用電腦,避免沉迷於網絡遊戲。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合理使用。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信息,開拓眼界,不斷提高自己。而且培養更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與娛樂兼得,避免沉迷於網絡遊戲。

大學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關鍵的時期,而課餘時間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的生活,是大學生進一步挖掘潛能,全面發展的關鍵。希望這次調查的結果和總結能給大學生和即將成為大學生的同學們一些幫助和啟示,也相信大學生能更好的規劃和利用課餘時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2

在制一課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馬上就要結束啦,不知是喜是愁,在匆匆的一個月時間裏面,雖然收穫頗豐,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新的挑戰。但不管怎麼樣,我信心十足。

以下是我車間的實習流程:

一、實習説明

(1)實習時間:20xx年4月23日至20xx年6月1日

(2)實習地點:信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制一課)

(3)實習性質:社會實踐

二、實習單位

廈門信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

三、實習環境

實習期間我在實習工廠的制一課主要從事於在生產第一線生產並簡單加工產品。我被安排在制一課的AC班,AC班有班長、配料員、理貨員、技術員、還有十多名作業員組成。

四、實習過程

(1)瞭解工作及生產流程起初,剛進入車間的時候,車間裏的一切對我來説都是陌生的,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幕讓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第一天進入車間開始工作時,所在班的班長、技術員給我安排工作任務,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簡單的熔接,我按照技術員教我的方法,運用操作機台開始慢慢熟練,在操作機台的同時注意操作流程及有關注意事項等。實習的第一天,我就在這初次的工作崗位上操作機台,體驗首次在社會上工作的感覺。在工作的同時慢慢熟悉車間的工作環境。

作為初次到社會上去工作的學生來説,對社會的瞭解以及對工作單位各方面情況的瞭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開始我對車間裏的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工作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都不是很瞭解,但每天技術員都會給我講解,通過他的幫助,我對車間的情況及開機生產產品、加工產品等有了一定的瞭解。

對車間裏的環境有所瞭解熟悉後,開始有些緊張的心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工作期間每天按時到廠上班,每天提前到廠看排班表明確工作任務後,則要做一下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於是我便到我們班的物料存放區取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關物料及用具。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點等待開早會強調工作中的有關事項,然後做早操。8點必須已開始生產,在流水線進行正常作業,我運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將機器生產出的產品測試好。另外在工作中,機器生產出的產品有時會出現異常(比如:熔接不良,劃痕,缺料等)。出現上述情況時,要及時告知班長或技術員,通過對機器的調節讓生產出的產品恢復正常,符合檢驗的要求。

(2)瞭解產品及測量用具 產品如:

量具的使用

遊標卡尺,是一種以毫米為單位測量長度、內外徑的儀器。遊標卡尺常用的分辨率為0.01mm,允許誤差為±0.03mm/150mm。也有分辨率為0.005mm的高精度數顯卡尺,允許誤差為±0.015mm/150mm。還有分辨率為0.001mm的多用途數顯千分卡尺,允許誤差為±0005mm/50mm。數顯遊標卡尺讀數直觀清晰、測量效率高。

五、實習工作總結和收穫

實習期間,我對實習工廠的整個操作流程有了一個較完整的瞭解和熟悉。雖然實習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沒有很大的關係,但實習中,我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了很多學校以外的知識,甚至在學校難以學到的東西。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從工作中再拾起書本的困難性。每天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憊,很難有精力能再靜下心來看書。這更讓人珍惜在學校的時光。

此次實習,我體驗到了社會工作的艱苦性,通過實習,讓我在社會中磨練了下自己,也鍛鍊了下意志力,訓練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技能。積累了社會工作的簡單經驗,為以後工作也打下了一點基礎。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3

地點:發酵車間

時間:20xx-3-15至20xx-4-17

一 實習背景

實習過程恰逢發酵車間停車維修、檢修,工作環境整理整頓,以及制度完善、勞動紀律強化階段。

二 實習過程

1、 熟悉發酵車間運行環境,參與環境整理過程。

2、 熟悉瞭解發酵車間各工序設備、管道的維修、檢修以及相關安全知識。

3、 自控和膜過濾兩道工序的操作員詳細講解了相關工序管道、罐體的排列布局、輸入輸出;閥門的調控和調節力度掌握;操作指標如壓力、温度、流量等與具體動力設備或閥門等的調節方法與經驗數值。

三 實習收穫

發酵車間實習是作為企業一員真正意義上接觸一線生產的過程,此次實習使我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車間的佈局和管理有了更直觀的瞭解。

首先,工人同事們很辛勤的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自身的價值,他們讓我懂得付出與回報的內涵,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應當珍惜生活賦予自己的每一次機會。 其次,進入一線生產這段時間,真正意義上了解和感受了現代企業生產工藝的標準化和環境的標準化,使我對企業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自控和膜過濾兩道工序的自動化控制生產帶給企業的是高效和人力的節省。在我參與環境整理,管道維修保護的過程中對環境的標準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就生產環境而言,標準化不僅僅是我們對自身負責,也是對客户負責,更是對社會生產鏈中最後的消費者負責。

最後,這段時間與車間同事和諧相處,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關懷與温暖。

四 實習建議

讓客户的腳步慢下來

每年停車維修、檢修這個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必要的程序,但是今年時間特別長,根本原因是銷售環節出了問題,庫存量過大不僅影響了正常的車間生產,由於影響到了工人同事的工資,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車間同事的工作積極性。停產對企業和員工雙方都是不利的。為解決銷售問題,從高層到車間員工對來我公司參觀的客户高度重視,由於工作時間短暫,我並十分了解一直以來客户參觀之後的結果如何。在這裏我只報告一下對某一個細節的感想。

偶然碰到一次外國客户,很匆忙的在我公司同事的陪同下參觀車間,兩個細節:一是腳步很快,二是他們在車間內而不是參觀通道穿着都是西裝革履沒帶頭套。

試想作為一個參觀者,腳步匆忙只有一個結果,對所看到的事物沒有興趣,也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讓他停下腳步去考慮我們產品的理由。

客户進入車間,我們應該至少給他看三樣東西:工藝標準化,環境標準化,制度標準化。無論哪個環節不能讓客户眼睛一亮,產生興趣,停下自己的腳步去考慮我們的產品(即使是發現問題讓我們改進)那麼車間同事們的努力與取得的效果就不成比例了。因此,如何讓客户停下腳步慢慢參觀在本質上是很重要的事情。

工藝和環境以及制度的標準化如何去吸引我們的客户,需要我們公司更專業的同事更細緻的思考和計劃,由於專業侷限,我不清楚這兩塊業務。第二個細節我認為是制度執行的問題,無論是誰都應該在制度的框架之內,我們向客户也應該傳達這樣的信息,因此,只要是進車間我們就應該讓他們着必要的工作服裝即便他是客户。

這個建議只是我的思考,可執行性有待檢驗。

最後,謝謝所有的車間同事對我的幫助!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4

浦發銀行調研報告:10%的大學生選擇信用貸款

近日,浦發銀行發佈《大學生金融知識及消費習慣調研報告》。該報告從金融知識素養、金融消費行為、金融安全意識等角度綜合分析中國大學生的金融素養情況。報告顯示,有近60%的大學生以網購和移動支付為主,近60%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有10%的學生在生活費緊缺時會考慮使用信用貸款,且普遍獲取的貸款額度在5000元以下。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羣體對於互聯網科技和金融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螞蟻花唄、微信和京東佔據了學生互聯網金融支付和消費的絕對市場份額。移動支付近幾年來的迅猛普及,使學生在校園中都習慣使用手機付款,而不是傳統的校園卡。

對大學生信貸信用的調研顯示,近六成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近三成的學生有意願或使用過信用卡。有10%的學生在生活費有缺口時會考慮使用信用貸款,普遍獲取的貸款額度在5000元以下,有一半獲得貸款的學生會使用其中40%-70%的額度。使用過信用貸款產品的學生中,有近10%的學生未還清貸款超過10000元,另有33%的學生選擇“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從其他平台借錢還款。

《報告》指出,如何讓持有信用貸款的學生正確地面對需求,引導其消費正規的金融信貸產品,並且在其整個貸款期限中控制風險,是大學生金融安全行為研究最重要的痛點。

《報告》結果顯示,大學生金融知識水平不受專業和學校層級影響,主要依靠個人興趣和主動獲取意願。例如:北京某重點大學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其金融知識水平可能尚不如普通民辦大學的大專學生。大學生獲得非專業金融知識的渠道主要來自互聯網和自身社交圈,多為被動式獲取,主動式獲取的比例較低。在非財經類專業的受訪者中,有10%表示對於金融領域的知識完全沒有興趣,如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常規的金融知識普及是目前的一大痛點。

浦發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基於本報告的調研結果,針對大學生羣體金融知識教育普及面臨的痛點,進一步研究形成大學生樂於接受的金融知識普及材料,實現基礎金融安全知識的有效普及。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5

近日,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宿舍冷暴力多由小事兒累積引發,記者採訪發現,不打招呼就用室友打來的熱水、亂放東西等,都可能成為冷暴力的導火索。

“她們孤立我,

難道僅僅因為我土?”

“冷暴力的威力就在於此,它讓你感到難過卻只能憋在心裏不知道向誰傾訴;其次就是在心裏不斷質疑自己,我生性比較內向,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一些讓她不高興的事情得罪了她,而我沒有意識到?”駐濟高校大三學生常琳(化名),回憶起上大學三年來,她感覺到的“冷暴力”。

常琳在高中就已經住校,八人間,全都來自農村,宿舍關係比較和諧。“高中時,大家談論的話題一般只有學習,或者家裏的情況。上大學以後,我們的宿舍變成了六人寢,她們五人總是討論韓劇化粧電影之類,對這方面,我不太瞭解,説不上話。漸漸地,她們也就不怎麼和我説話了。從大二開始,不知為什麼,宿舍一個女生G開始排擠孤立我,打招呼也不理,算一種漠視吧。一開始我感覺很尷尬,很想弄清楚為什麼,就問宿舍另一個女生,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説‘沒有的事兒’。”後來,常琳發現,其他四個女生有事兒也不一塊喊着她了。

“當大家在宿舍裏熱烈討論時,我如果加入,總是被忽略。大家共享食物時,她們也只是象徵性地問我一下。”常琳無法消除自己的失落和沮喪,便約了隔壁宿舍女生J一同出入。也就是J,告訴常琳,常琳宿舍的G經常對同學討論常琳的行為,説常琳好欺負,甚至説常琳土氣。“她們孤立我,難道僅僅因為我土?”常琳想不通。從大二到大三,常琳一直處於對自身不斷的質疑和反省過程中,“中間偶爾有關係緩和的時候,大家有説有笑,但是很快,我又體會到被她們‘踢出局’的感覺。”

漸漸地,常琳發現自己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一開始的沮喪和自我否定變成了一半憤怒一半失落,在被孤立一兩個月之後,她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以前和G相處經歷的不愉快和一些G讓她無法忍受的事情。更嚴重的是,慢慢地,“我開始變得偏激,為了逃避自己被冷暴力的事實,我的腦子自動形成了保護機制,把G塑造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放大了她的缺點,把她平時的優點縮小得我幾乎不能想起,雖然其實事後想我和她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愉快的回憶。”

不提熱水、亂放東西

瑣事升級“冷暴力”

不僅是常琳,大二的林青(化名)也處於宿舍冷暴力的“高壓”環境中,“有時候我寧願自己是一個男生,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反而比憋在心裏好。”她直言不諱。而事實上,“大學宿舍之間的冷暴力,往往不是肢體衝突,最多僅僅是伴隨着語言的謾罵,大部分是以態度上的冷漠呈現的。”山東師範大學心理輔導專家昌兵説。

昌兵分析,在大學宿舍裏,一個宿舍的人聯合起來攻擊甚至孤立剩餘的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假如宿舍裏有A、B、C、D、E、F六個人,可能會有5個人聯合起來孤立A。但是當A因為某種原因暫時脱離了這個團體,這種現象並不會停止,而是剩下的5個人中,會有4個人重新聯合起來攻擊B。也就是説,宿舍冷暴力的情況,並不單單因為某個人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大學期間,尤其是宿舍裏,冷暴力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彬彬有禮、原形畢露、人以羣分和世界大同。”昌兵説。陌生人最初在一起,大家都是彬彬有禮、和和氣氣的。時間一長,隨着生活中不斷產生一些小摩擦,大家慢慢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弱點,遇到事情都從對方身上找原因,還不是反觀自身。不同個性的碰撞,可能會分化為不同的羣體,分成幾個小組。而隨着大學生思維不斷成熟,尤其到了大四,升學、就業等重要性慢慢凸顯出來,人際關係反而會得到一些緩和。

“宿舍分為兩大派,好像只有屬於某一個派別,才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林青説。但是談到具體“派別分立”的原因,“她總是用別人的熱水,從來自己不去提”、“她總是把自己的東西亂放”、“她説話總是陰陽怪氣”……林青列舉了一下,才發現都是小事,但她不甘心,最後又補充了一句:“反正我看着她就煩,莫名其妙地就很討厭她,雖然知道這樣很不高尚,但是難以控制。”

調查中七成女生

有被孤立感

正如林青所言,一開始她並未意識到這屬於“冷暴力”,而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那天我看見她又偷偷提起我的熱水壺倒熱水喝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跟她大吵一架。”林青把這稱作“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吵完後,雖然心裏一時痛快了,但情況並沒有得到緩和,“只要兩個人同時在宿舍,就會感覺到一種尷尬的氣氛,有時候我也很想跟她溝通一下,又擔心她不給面子,讓我下不來台,畢竟我當時罵她罵得很難聽。”如今,林青跟這位室友已經半個多學期不説話。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大學裏,女生比男生更易產生冷暴力的傾向。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相比較而言,男生這一比例相對較低,僅12%的男生產生過被“孤立”感。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而男生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

“通過觀察,確實發現女生宿舍的矛盾跟男生相比更容易激化。”濟南某高校的輔導員陳林告訴記者,“雖然有時候男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粗暴,比如打一架、罵幾句,但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溝通方式,只要問題暴露了,大學生素質本來就不差,或多或少會進行一些反省,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女生喜歡憋在心裏,甚至在背地裏通過互相傾訴緩解情緒。經驗發現,有時女生小團體私下裏的‘悄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加劇彼此間的孤立。”

“這與男生女生思考問題的不同方式有關,一些女生給人印象是偏於情緒化,一方面善於隱忍,還會進行認知加工,這種認知加工就會加入很多情感化的東西,使問題更加泛化;而男生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可能更容易通過某種方式發泄或表達出來,而且相對而言比較客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昌兵分析。並且,冷暴力跟生活小摩擦的區別就是,隨着矛盾積累越來越厲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小摩擦就容易升級為冷暴力。

由學生向社會人轉換

人際交往這一課要跟上

“冷暴力產生,主要是與教育缺失有關,與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有關。在高中階段,學校主要對孩子進行應試教育,主要關注‘成才’,而忽視了‘成人’,社會化程度相對‘滯後’。到了大學,孩子在由中學生向社會人轉換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在大學生中比較具有普遍性。”昌兵説,所以導致的後果就是,很多大學生不會與人交往。但是根據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是有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大學生也渴望被一個團體所接納,需要一定的歸屬感和被尊重感。

所以,不良溝通模式的引導下,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就容易出現問題。“冷暴力也是一種暴力,也具有攻擊性,會讓人的思維變得偏激。”據昌兵分析,打破冷戰的最好方式是有效溝通和換位思考,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當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性格開朗的學生可能會通過言語攻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冷漠或者否定。現在大學生都成為“低頭族”,缺乏有效的面對面溝通,往往會讓隔閡加深。

而另一方面,雖然在宿舍中受到的冷暴力讓自己的情緒低落,當朋友建議常琳向心理輔導老師尋求幫助時,常琳並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令常琳更加苦惱的是,自己最近與男朋友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我們最近在‘冷戰’,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以前兩三天他就會來找我道歉,結果現在一個多星期了還沒來,看看誰比誰更能忍。如果他不主動道歉,就説明他不夠喜歡我。”常琳還是習慣用“隱忍”的方式解決問題。

“冷暴力作為一種不良的認知和情感模式,確實會產生固化,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並在人際交往中進行轉移,無論是與朋友還是家人的溝通中。”昌兵介紹説,即使隨着大學生活的結束,像常琳等,雖然與同學間的“冷暴力”暫時告一段落,但等她踏入社會,她的情感和認知模式,如果不進行調節和改變,如果不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會影響到她正常的人際溝通。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6

(一)數據與問題

據此次調查報告的統計,有11.3%的同學反映選修課的出勤率在50%(包含50%)以下,12%的同學認為公選課的總體質量一般甚至更差,48.1%的同學認為學生翹公選課是合理的。在此次調查瞭解到福建師範大學的本科生大部分要修4~5門的選修課,農林大學和福建工程學院大部分人要修6~8門選修課(每門選修課1.5或2學分)。在這次調查中還了解到福建師範大學17%的同學認為選修課多了,農林大學28%的同學認為這樣的規定多,而福建工程學院有34%的同學認為公選課多了,居於三所學校之首。

據瞭解這三所高校有的是從大一下學期開始上公選課,有的是從大二才開始上公選課。那麼就以從大一到大三(大四多為實習找工作而忙)5個學期算,即使每個學期修2門選修課,那麼大學期間修10門公選課也不為多呀!而實際上卻出現選修課翹課人數多,頻率高,出勤率不理想的現況。這也反映了同學們對公選課持消極被動以及逃避的心態。

那麼原因何在呢?

(二)學生翹公選課的N個理由

① 公選課枯燥無味。“學不到什麼東西,沒有意義。”在這次調查中最多的人反映的就是這一點。他們悲哀公選課沒有想象中的有趣和有用。“有的選修課理論性太強,缺少實踐性,顯得空洞乏味。”也有人認為公選課基本上可以自學,並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往返教室去聽課。他們普遍認為老師無法吸引學生,有的老師態度甚至不端正。一些人認為老師上課是往往講一些無謂的東西,一節課下來學生往往不知所云。儘管有的老師風趣,可以告訴學生一些即實的新聞和消息,但在這個網絡如此通暢發達的時代更多的人願意輕輕一按便知曉天下事。還有一些人反映有的老師雖然學問很好但是卻不能生動有效地傳授知識。這其實也有愧於“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美稱。都説現在大學生的質量下降,其實老師的教學質量也有待提高。有一個風趣的同學一本正經地對我説:親愛的同學,如果你遇到一節好的選修課,那麼你就可以去買彩票了!

② 選修課只是為“賺學分”。在此次調查中選擇是出與選修課容易過而去選修的支持率為28.1%,有一部分同學更是直言:選修課是被逼的,無奈選修課與學分緊緊綁在一塊,所以只得去“賺學分”。因此有些人對所選的公選課根本就沒有興趣可言,那麼翹選修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③ 老師對逃課的同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下許多人已經心照不宣,選修課翹課有訣竅:打探好情報,人多我不去,人少再考慮。公選課的老師並不會指望每個人都的到,儘管有的老師在開始上選修課時“恐嚇”我們會把出勤率當作成績考核之一,而實際上老師往往無法實行或者説是不想實施。“好像只要每節課到的人不會太少,老師面子上過得去就好了。而且你在教室做什麼他也不會管,只要沒有什麼非常的舉動就OK了!”遇到點名(一般為抽點),學生也不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個人往往裝成幾種腔調給好幾位同學替報。偶爾還會出現,由於同學事先沒有協商好,老師點到某位同學時有好幾個不同的聲音回覆,老師一頓,引起同學們一陣鬨堂大學。

④ 選修課要求低。“反正選修課能過,去不去都一樣。”同學們一致認為每到選修課考試前,老師都會在書上劃重點,只要在考試的前幾天把重點背一背就萬事大吉了,遇上可以開卷考試的同學們就更不用愁了。考試完畢,天下太平。基本上沒有人會去擔心掛科的問題。也有些人對此憤憤不平:那些經常逃課的同學和我(不逃課的同學)的結果都一樣,那麼逃課與不逃課又有何區別?把時間浪費在選修課上似乎真的不是明智之舉,那麼“這比竇娥還要冤的事,怎可重複上演呢?”

⑤ 對選修課要求強制購書反感。選修課一般都是必須有書的,據説這是學校的規定。但是調查中有3/5的同學認為選修課要求購書不合理。其一,“看必修課的書都嫌沒時間了,哪有空看選修課的書?”其二,多數人認為選修課的書偏貴自身又沒有太大的價值,一旦選修課結束,那些書就壽終正寢了。一些同學反映選修課老師建議我們買的書是他們自己的作品。 (我所選的兩門選修課要買的書就是老師自己出的書,至今也只是剛發下來瞥了幾眼,我想再過個把月要考試的時候才會認真地拿起它)。那麼可以不買書嗎?不可以!因為有的老師直接承諾只要有買書的人,就有一個基本分數可以拿。這使那些原本可以通過向已修過這門課的同學借書或向圖書館借閲的人放棄了這種想法。同學們私底下在議論和抱怨:這個老師大概是想借此撈一把吧!同學心裏憤憤不平,感慨在黨中央以經濟為中心的感召下,教育真的產業化了嗎?那麼這是同學的無奈,還是老師的悲哀?一書在手,何患選修不過!或者這也是促使逃課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⑥ 公選課的選擇種類不夠多,涉及面不全。一些同學反映想上的課都沒有開,很遺憾。在問到同學們希望開一些什麼樣的選修課時,同學們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門呀!韓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德語鋼琴古箏橫笛薩克斯管舞蹈(街舞)網球桌球瑜珈攝影圍棋繪畫美聲插花茶藝烹飪美容化裝調酒麻將文化等同學們希望語言類,藝術類,體育娛樂方面的選修課多開一些。韓潮來襲,很多都希望學校可以開一門韓語基礎選修課,目的是看韓國影視劇的時候可以更方便。這聽起來很荒唐,但以現實性而言卻又非常地合理。

⑦ 突發事件與其它。學生總有一些棘手的問題,有時候只好不去上選修課,因為嫌請假太麻煩就乾脆翹課了。甚至有些同學認為作為與選修課的區別,學生理應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上課,好讓學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

着種種的原因加在一起構成學生消極對待選修課的理由。

(三)學校與老師的無奈

1、硬件設施不完備。

相對於高校的不斷擴招,顯然許多學校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高校人數的增多造成了許多公用設施的擁擠和緊張,如多媒體教室,體育設施,公共綠地等的不足。這個問題對於正在建設中的福州大學城而言更顯得突出。就我們學校(福建師範大學)而言還有許多的教學樓實驗室還未完工。這使得一些理科生做實驗要往返於新舊校區,造成了許多的不便。

2、有待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本來理應是三四十個學生一個的班級變成了六七十個人一個班級,在教師等量的情況下,教師的責任與負擔就加倍了,這不利於學校與老師對學生進行管理。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師資力量的不足的弊端。在再加上許多選修課教師同時也進行專業授課,使得教師的負擔過多。

3、尊師重教尚缺乏風氣。

在公選課上,你可以看到有的人在講電話,有的人甚至若無其事地走來走去,有時候公選課儼然變成了菜市場同學們各行其是。俗話説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是在路上遇到老師的時候依然有許多人默默無聞地走過。我們的尊師重教遠遠尚未成風,這怎不令我們的老師心寒呢!

(四)尋找傳統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教者也義之大者也,學者智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尊師重教之風也勁吹了上千年。而當今社會雖較20多年前,教師的地位與待遇有所提高,但與古者以“程門立雪”為典範的尊師重教而言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有評論説中國人成就越高越不把老師放在眼裏,而日本人則相反。都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蠟燭的眼淚,是春蠶的吐絲,這美麗莊重的字眼,我們肅然起敬都快來不及了,又怎可逃課呢?回顧歷史,我們真的應該尋找一下傳統了!

(五)筆者的希望。

前面陳述了一些關於公選課的現狀與原因,在此筆者還想表達一下個人的見解與希望。大學生逃公選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離奇事了,存在即意味着合理,這個問題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杜絕的。但是我們仍希望有一天大多數的人能夠快快樂樂地去上選修課,是因為喜歡公選課而上公選課,我們期待着它也有一個明媚的春天。所以還是盼望着學校可以多開一些選修課,希望我們的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生動活潑一些。當然我們也要呼籲“跌價”的大學生們能更好監督管理好自己,呈現出更好的學習風貌。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吧!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7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一、導語

進入20xx年以來,伴隨着國家政策支持“互聯網+”發展,互聯網金融迎來關鍵窗口期,大學生消費分期成為新熱點。大學生消費分期在去年取得超高速發展後,今年已經進入到更激烈的肉搏期。各種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平台、電商等爭相佈局這個頗具潛力的市場。

這些眾多的分期平台,公司信息透明度和產品透明度究竟如何?是否真的高利貸?平台披露的信息對分期消費者選擇分期產品來説至關重要,平台披露信息越多,説明其明碼標價,態度坦誠,平台披露信息少,諸如費率信息、收費標準不明確等,影響消費者對分期產品的挑選。目前能為大學生提供購物和現金分期的公司包括三類,一類是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一類是捷信等消費金融公司,一類是趣分期、分期樂等網絡分期平台,前兩類機構的業務重心不在大學生上,融360此次重點比較第三類公司。

融360從眾多的以大學生為目標客户的互聯網分期購物平台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30家平台(收集的信息截止20xx年8月20日)。分別從公司信息透明度、產品信息透明度、產品費率信息等方面對各平台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我們發現,七成平台成立於20xx年,其中北京最熱門,近四成平台借貸資金來源來自P2P,93%的產品分期在兩年內,逾期費率最高與最低相差10倍,近七成平台費率不明確,同買iPhone6成本差5倍,大學生分期市場藏貓膩……

二、公司信息透明度

通過蒐集並整理信息,對融360統計的30家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的上線時間、地點、公司註冊資本、是否獲得風投和資金來源這5方面的信息做了詳細的統計,從中得出信息透明度最高的三家平台,分別是分期樂、趣分期和優分期;信息透明度最低的三家平台,分別是金豆分期、學貸網和嗨錢網。

公司信息透明度前三名和後三名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1、近七成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成立於20xx年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後進入爆發期。在融360統計的30家上線平台中,近七成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成立於20xx年,為67%。另外,於 20xx年及以前成立的平台佔比為13%,於 20xx年成立的平台為20%。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北京成最熱門城市

從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成立地點分佈來看,北京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有10家分期平台。一方面,北京作為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創業環境,另一方面,北京高校雲集,學生超前消費觀念強,成為大學生分期產品推廣的搖籃。另外,廣東排名第二,共5家;上海、浙江並列排名第三,分別為3家。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3、近四成大學生分期借貸資金來源於P2P

分期資金來源上, P2P平台所獲資金和企業創投機構初期投入資本是主要的途徑,其中以P2P平台債權轉讓為借貸資金來源的平台佔比為37%,以自有資本或融資資金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平台佔63%。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4、33%的平台獲得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是企業快速成長的催化劑,也從側面反映投資者對該行業前景的信心。在融360統計的30家上線平台中,超三成平台獲得風險投資,為33%,其中分期樂已完成C輪融資,趣分期已完成E輪融資,這意味着大學生消費分期市場被看好。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三、產品信息透明度

在融360篩選的30傢俱有代表性的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中,從平台上產品的分期實體類別、申請條件、需提交的材料、額度、期數、費率和違約處罰等7個方面做了詳細的統計和分析,信息透明度最高的三家平台,分別是名校貸、喵卡和趣分期;信息透明度最低的三家平台,分別是瓜牛分期、速學貸和分期貓。

產品信息透明度前三名和後三名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1、93%的產品分期在兩年內

大學生消費分期期限方面,在我們篩選的30家平台中,有77%的平台分期較為明確,23%的平台分期不明確。分期明確的平台中,產品期限以短期為主,93%的平台在24個月以內,其中12-24個月的分期產品的平台佔比最大,為54%,少數平台有24個月以上的分期產品,為7%,另外,大部分平台的產品可以根據用户需求自由選擇分期。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各平台最高額度呈兩極分化

在融360篩選的30家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中,額度透明度方面,有77%的平台貸款的最高額度較明確,有23%的平台貸款額度較不明確。在最高額度明確的平台中,貸款的最高額度集中在5000元以下和1萬元以上,呈兩極分化趨勢。其中最高額度在5000元以下的平台佔比最多,為42% ,最高額度在10000元以上的平台佔比為39%。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3、逾期費率最高與最低相差60倍

俗話説“欠我的總是要還回來的”,大學生對借貸缺乏瞭解,在借貸過程中,清晰地讓大學生了解逾期後果,明確逾期費率是平台透明度的重要指標。在調查的所有機構中,明確表示逾期後果以及逾期費率的平台佔比為64%,逾期費率不明確的平台為36%。在明確逾期費率的平台中,逾期後每日費率在1%的平台佔比最多,為55.56%,逾期後每日費率最高的是3%,佔比為5.56%,逾期後每日費率最低的是0.05%,佔比為22.22%;最高逾期費率與最低逾期費率相差60倍。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四、分期產品費率信息

1、近七成平台費率不明確

費率是分期的成本,是分期產品比較的重要信息,能否直觀地瞭解到該平台產品的分期費率是大學生分期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在融360篩選的30家平台中,37%的平台有較為明確的費率,63%平台的費率較為不明確。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各家平台費率不一 最高1%

由於各家網站上公佈的費率情況不盡相同,融360從30家平台中篩選出了5家費率比較清晰的平台,通過分析該平台數據,整理出平台產品分期費率,從中可以看出,各家平台的分期費率差距較大,5家平台中分期費率較高的是金豆分期,為1%,最低的是佰潮網,為0.30%。另外,5家平台的分期費率不一,平均費率為0.732%,介於“京東白條”的0.50%和阿里“花唄”的0.75%之間。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3、買iphone6成本差5倍

大學生分期平台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大到購買3C數碼、奢侈品、旅遊、教育培訓、學駕照,美容等,小到話費充值、遊戲充值、電影購票等,有的平台還提供現金借貸分期產品。

由於大學生分期消費主要產品是價值數千元的3C產品,為了更清晰的對各大平台的費率進行比較,我們以iPhone6plus 16g金色版為例進行了比較。融360從30家平台中篩選出了無需註冊或下載APP的16家平台,對各個平台中12期分期的金額做了統計。通過對數據整理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不同平台的利率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最高為捷分期,利率為35.96%,最低為快樂分享,利率為7.74%。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4、互聯網分期平台利率高於電商分期

所有平台購買iPhone6plus金色版16g的年化費率為16.80%,與大眾熟知的電商分期“京東白條”以及阿里“花唄”相比,“京東白條”為12%,阿里“花唄”為8.80%,網絡分期平台平均利率較高。

20xx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

5、大學生消費分期市場藏貓膩

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對分期產品理性的認知程度有限,在對平台本身以及平台產品選擇時,難以分辨優劣。 為了吸引大學生,某些平台往往只宣傳和誇大分期產品或者現金小額貸款的低門檻,零首付,零利息,免擔保等。同時卻弱化其高利息、高違約金、高服務費的分期費用。

實際上,低門檻並非真低,平台所稱的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貸款背後,存在諸多隱性擔保,平台在審核過程中,通過要求申請分期的大學生提供的電話地址、家庭住址、父母聯繫電話、輔導員聯繫方式等信息,以電話或者一對一實地審核等方式確認大學生身份及還款能力,如果大學生不能按期還款,平台會找到其父母為其買單。

另一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大學生分期產品費率不明晰。在融360調查的30家平台中,在利息方面,有的平台只是針對特定產品給出每期月還款金額,並不直觀的公佈其相關收費標準;在逾期費用方面,也只是説明會產生一定逾期費用,當並沒有給出明確數值,根據融360調查發現,逾期後每日費率最高與最低相差達60倍之多;在服務費方面,除了每期收取利息之外,有的平台還加收其他費用,如金豆分期收取的賬户管理費,平台服務費以及預收諮詢費,每筆最高可達700元。“低首付”、“零利息”並不意味着零成本,平台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和預期利潤等都會最後落到大學生分期的消費者身上。

融360建議大學生在辦分期貸款前,要仔細對比各家平台產品信息,以及所有附加費用,在簽訂合同之前,要看清利率和違約條款以及提前還款條約。在考慮分期期數時,要注意比較不同期限的分期費率差額,期數越多費用越高,多期限的分期,雖然每月還款金額低,但是總費率較高,大學生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分期。

四、急需監管,刻不容緩

大學生羣體本身所具有的旺盛購買力,與其缺乏資金之間的矛盾,給互聯網金融公司留出了機會。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教育統計,全國共有2542所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包括444所民辦普通高校),20xx中國在校大學生有2468.1萬人。按照行業內比較認可的估算方法,校園分期市場的規模大概在每年1000億元。

巨大的市場前景,使得分期平台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需要解決一些問題。

首先是缺乏監管。大部分學生無理財意識、無償還能力,不顧成本極速擴張的校園分期購物平台無疑刺激了學生的消費慾望,平台客户借貸信息不透明,導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學生在不同平台多次貸款分期的風險加大,這其中藴含了巨大的壞賬風險,可能重蹈當年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覆轍。融360認為,為了規範發展,分期平台應納入到政府監管當中,提示風險,共享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

其次,行業進入整合期,平台存活壓力大。融360認為,大學生分期平台經過20xx年的井噴時期,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基本定型,今後將進入整合期,賺取更多客户並獲得更多的客户信息的平台有望成為行業領跑者。在這段過渡期,資金實力不強、信息透明度低的平台將被淘汰,預計三年內八成的平台將在整合中消失。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 篇18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隨着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閲讀資料向人們撲面而來。上世紀末至今,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閲讀對象也不僅僅是文字,更涵蓋了影像、畫面等等一切傳統閲讀並未包含的東西,似乎我們已經進入了淺閲讀的時代。

而作為今後國家建設中堅力量的中國當代大學生,他們的閲讀狀況如何呢?為了瞭解大學生的閲讀情況,我們就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調研,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探討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決方法。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做如下報告。

本次調研對象為雲南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80名大學生,共發出80份問卷,收回76份有效問卷。調研主要針對大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閲讀目的和動機、閲讀態度、閲讀媒介、閲讀愛好等。

現在,隨着海量資訊時代的到來,大眾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為市場的主流,搜索式閲讀、標題式閲讀、跳躍式閲讀、網絡閲讀和手機閲讀成為閲讀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簡本、口袋本的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代替學術説理,以及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高居暢銷排行版前列的現象,多媒體、博客、電子小説代替紙質圖書潛進大學生的生活,種種現象表明,這是一個“淺閲讀”的時代。什麼是淺閲讀?為什麼會產生淺閲讀?要如何看待淺閲讀?

一、什麼是淺閲讀?

淺閲讀它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鬆娛樂性為追求的閲讀形式。內容上,以無厘頭式的消遣、娛樂或感官的刺激為上,充滿了遊戲精神及荒誕不經的色彩;方式上則以動漫、圖像、影像等為主,文字為輔。相對於品茗式的傳統閲讀而言,這種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橫向的廣度,即所謂的“碎片式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

以“知道”代替“知識”,這樣的快餐式、跳躍式、碎片式的淺閲讀正成為大學生時下的閲讀新趨勢。為此,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了一次書面的問卷調研,以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閲讀需求,從而分析大學生素質的現狀,併為進一步探索提高大學生素質參考依據。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1、閲讀認知度普遍較高。從調研結果看,47.6%的學生認為閲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學生認比較喜歡閲讀。而不太喜歡和很不喜歡閲讀的學生僅佔17.65%和1.96%。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對閲讀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

2、閲讀時間較少。每天閲讀3小時以上的學生僅為5.88%,1-3小時的為54.90%,1小時以上的為29.41%,有9.80%的學生處於基本不閲讀的狀態。

3、每月的平均閲讀量較少。每月平均閲讀5本書以上的學生僅佔1.96%,3-5本的學生佔5.88%,大部分學生每月平均閲讀量為1-3本,這説明大學生的閲讀量是少之又少的。

4、從閲讀取向和閲讀興趣來看,我院學生的閲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他們往往按照個人興趣來選擇課外書籍進行閲讀。時尚雜誌、人物傳記和通俗小説是我院大學生課外閲讀興趣中ZUI主要的讀物,這與這些種類書籍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有關。

在緊張而又枯燥的專業學習之餘,大學生們希望閲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閒、娛樂類讀物,而以上種類書籍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修養。在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對於閲讀名著、經典書籍的熱情不太高(僅為28.4%)。此外,經濟管理、英語、計算機課程等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成為我院學生重要的選擇。

5、我院大學生的閲讀媒介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侷限於傳統的紙媒體,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已經走入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構成了平時閲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約有30%的同學主要通過網絡閲讀。而大多數同學在利用網絡時能夠比較恰當的控制時間和內容,合理的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為自己服務,超過7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內。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學生將到圖書館借閲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找親戚朋友借閲、網上瀏覽、在書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閲讀途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學生買書熱情不高,僅有13%左右的學生將買書作為自己閲讀的主要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學生的閲讀方式已經進入到淺閲讀時代。

三、出現淺閲讀的原因

1、進行“淺閲讀”是緩解無聊的方式。很多人認為,讀“深”的讀物乏味、吃力,讀“淺”的輕鬆、有趣,還能作為閒聊的笑料。職業技術學院女生小羅説道:“現在女大學生們都喜歡看《瑞麗》《昕薇》這樣的時尚雜誌,平時上網多是瀏覽娛樂新聞和網站論壇,的確不嚴肅,但讀來十分有趣,大家都愛看。”

2、沒有時間進行“深”閲讀,只好“淺”閲讀。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就業問題也是壓在大學生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很多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那天起就給自己制定了計劃,要考幾個證書,英語過幾級,要做多少兼職,似乎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好好地讀幾本好書。越來越少有時間和心情讀名著了,這是大學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業、升學、出國等各種紛擾着,沒有心思埋頭讀“用不着”的名著,只願讀“有用”的英語、計算機及專業書。他們更覺得,大學已經失掉讀名著的氛圍了。

3、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讓人費解,不得已放棄。目前大學生扎堆看小説的勢頭很強。我們在走訪大學圖書館時發現,許多流行小説已被翻閲得十分陳舊,而不少學術性著作卻有八成新。為何少人讀?大學生感歎,上課所用的課本就已經夠枯燥了,怎麼還敢碰更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和經典名著?

4、學校沒有讀名著的氛圍。如今信息蜂湧,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針對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無法靜下心喝着午後茶翻看傳統的名著。當前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是專業知識型的,再加上國際經濟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語上花大力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都忙於準備各種證件考試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在一系列現實因素作用下,哪還有工夫安心讀“經典”呢?

四、淺閲讀帶來的危害

淺閲讀是對經典作品的輕視與褻瀆,淺閲讀的讀書方式會導致讀者思維的鈍化;淺閲讀對青少年的個性培養不利;淺閲讀導致讀者語言運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淺閲讀的困境?

1、從社會方面來説。

⑴出版人應該把握正確的文化方向,做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經濟效益不是出版人的追求,對此,出版人要有正確的認識。

⑵出版社的編輯在搞選題策劃時,要時刻牢記肩上擔負的社會責任,杜絕盲目跟風、粗製濫造的出版行為。要有明確的出書思路,不要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所左右,搞些沒有文化內涵的東西。要努力在創造性上下功夫,通過了解市場,瞭解讀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質的精品。

⑶大力宣揚先進文化,拒絕淺出版。當讀者的某些需求還處於隱性狀態時,出版社應堅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讀者而把自己的圖書降格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從學校方面來説。

(1)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激發大學生閲讀好書的興趣,可以通過讀書評書活動,聯合教務處、學生處、學生會等部門共同主辦,來提高學生閲讀健康書籍的興趣。

(2)鼓勵大學生有計劃的閲讀鼓勵學生參與辦好圖書館閲讀宣傳欄,簡明扼要、豐富多彩,及時地通告到館新書、名家書評等。⑶在學生剛入學的時候開設系統的閲讀課,閲讀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定。老師酌情推薦閲讀書目,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書籍來閲讀。改善閲讀環境,方便大眾閲讀。

(3)進一步解決圖書館各種類書籍資源,讓圖書館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大學生的天堂。

3、就大學生本人來説。

⑴認識到深度閲讀的重要性,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使我們增添人文素養,增長知識和內涵,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⑵培養深度閲讀的習慣,嘗試着閲讀一些名著,用一種認真專注的態度去閲讀它,體驗書中的深刻內涵,品味別樣的閲讀樂趣。⑶多做一些讀書筆記,比如抄下一些美麗的詞句,為寫作增添素材,積少成多,你自然會體會到深閲讀的好處。合理安排課餘時間,制定一定的閲讀計劃。在現階段考證、做兼職固然重要,可是閲讀是不能被忽視的。

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是一種長期投資,目前可能沒有明顯的收益,可是其長遠利益是非比尋常的。多關注一些好書推薦欄目,選擇有內涵的書籍,培養自己的閲讀品味,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好書是人類進步社會文明的體現。大學生是沿着書籍築起的階梯,攀登知識高峯的社會新人。除專業學習外,課外閲讀是大學生業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同時,他們的觀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發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穩定性特點,這就要求有足夠數量的有益的讀物來適應他們的這種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個既有物質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理應用課外閲讀隨時引導學生們健康成長。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變得更厚,閲讀是深還是淺,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淺閲讀時代,你是要隨波逐流還是重拾經典,勇攀書峯,這全在於你的智慧!只是別在暮年孫兒膝繞在你身旁充滿期待的看着你的時候,你卻沒有什麼可以講。這時,請不要感歎:書到用時方恨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evw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