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篇

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社會保障調研報告就業服務及社會保障滿意度調研報告揭西縣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深化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調研報告

社會保障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穩定石”和“調節器”。建立健全統一、規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體現,也是實現海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全島開放開發的支撐。為了加強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助推平潭“後大橋時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根據政協工作安排,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篇

一、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以維持最低生存為目標的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一是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初步建立。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應保盡保”的工作目標基本實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斷深入。我縣低保制度從XX年開始全面啟動,至XX年4月底止,工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數有7489户、16622人,全額低保的對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發放低保金111.105萬元,人均月補差51.56元,全額補助對象人月均100元。城鎮低保從1998年試行以來,低保對象已擴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標準單人户為155元,多人户為145元。月發放低保金12.998萬元,人均月補差70.99元。二是各種救助制度全面實施。我縣高度重視困難羣體的幫扶工作,建立實施了多項救助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卓有成效,不斷提高農村低保家庭醫療救助標準,將農村低保户在縣級以上(含縣級)醫療機構住院的救助標準提高到50%,五保户在縣級以上(含縣級)醫療機構住院的救助標準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社會救助不斷推進,落實了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經濟適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積極籌建之中。

(二)以維持温飽水平為目標的社會保險逐步完善。截止XX年4月,全縣養老保險參保單位852家,在職繳費職工9999人,退休職工5432人,養老基金收入944萬元,支出1681萬元;工傷保險參保單位190個,參保職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萬元,基金支出26.47萬元,歷年滾存節餘161.9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單位190個,參保職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萬元,歷年滾存節餘208.2萬元。醫療保險參保職工19273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入500.87萬元,支出274.78萬元,居民醫保參保人員28638人,累計節餘540.78萬元。機關社保共有投保單位290個,在職參保人員7262人、離退休人員3235人,實現基金收入312809萬元,歷年滾存節餘4594.61萬元。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新農合工作運行平穩。

(三)以提高生活水平為目標的社會福利穩步推進。一是切實落實五保供養。將全縣2541名五保供養對象經費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切實加強老齡工作,進一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二是加快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進一步強化了慈善援助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光彩事業,逐步規範捐贈行為,積極做好兒童援助中心、養老院的前期工作。三是全面落實優撫撫卹新機制。建立了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了“一免三減”的優惠政策。

二、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會保險擴面尚有空間,統籌基金徵收不足。由於進城務工、自由職業人員不斷變化,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導致部分企業和羣眾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保險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工資逐年增加,而我縣醫保基金仍按幾年前的最低標準徵收,造成醫保基金徵收不足,面臨較大的赤壓力。

二是參保單位漏報、瞞報、少報工資金額現象仍然存在。由於稽查力度不大,而被查單位普遍存在牴觸情緒,稽查工作難以到位。

三是養老金倒掛現象較為嚴重。以我縣參保的差額撥補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為例,共有該類單位85個,倒掛30個,倒掛面達35%。

四是勞動關係不穩定現象依然存在。近年來,隨着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於勞動關係、工傷認定、拖欠工資等引起的勞動糾紛呈上升趨勢,給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隱患。

五是城鄉低保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低保對象家庭收入核實難,動態管理難度大。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實工作非常困難,尤其是隱性收入的核實更是難以入手。在入户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居民不能如實提供實際、隱性收入情況,給審批工作和補差標準的確定帶來困難。2、低保金髮放時間持續較長。個別鄉鎮的低保金財政部門一般在次月才能撥入民政部門的帳户,民政部門撥到各鄉鎮約需一週時間,各鄉鎮將保障金全部發放到低保户手中也需要一定時間,削弱了低保金保障功能。

六是工作力量薄弱,人員編制過少。從我縣勞動社會保障、民政、衞生等部門專職從事社會保障工作的人員普遍偏少,多數依託於村委會和社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保障工作的深入開展。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定編3至5人,在編人員只有1人,抽調人員1人,卻要負責對全縣近千户企業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疲於應付。鄉鎮沒有固定從事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七是工作經費不足且缺少必要的裝備。近年來,社會保障工作日顯重要,工作任務異常繁重,相關工作經費卻嚴重不足,裝備較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

三、加快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明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制定切合實際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規劃。

第一,要堅持“立足長遠,分步實施”的原則。當前的重點,在於積極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覆蓋面,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研究建立徵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險制度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着力解決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套和轉移接續問題。第二,要堅持“低門檻進入,分標準享受”的原則。根據我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以及城鄉居民的繳費能力,對於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既要考慮“政府出得起、集體補得起、個人交得起”,也要考慮保障制度自身的良性運轉,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第三,要堅持“廣覆蓋,多層次”的原則。在制度設計中,破除城鄉户籍限制和職工身份限制,根據城鄉居民不同的社會保障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全覆蓋。

(二)堅持城鄉統籌,加快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

——加快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

第一,繼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一是要積極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逐步將破產、改制集體企業職工、失業人員、無就業能力的城鎮居民以及農民變市民人羣納入基本養老保險。二是重點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將進城農民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並積極探索災民變市民、農村五保户變市民、農村退役士兵變市民機制。要切實做好被徵地農轉非人員和城鎮用人單位未參保超齡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通過發揮農保養老的作用,最終減少農村低保人數。在繳費方式上,可設計多種方式供農民選擇,如按月按年繳費,一次性繳費,或豐年多繳、欠年少繳、災年不繳等。逐步推行老年農民社會養老補貼制度,對男滿60歲、女滿55歲的農民,建議每月由財政給予一定的社會養老補貼。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換社保的新機制,鼓勵農民自願交出土地使用權,把土地使用權讓給村集體用於開發,其收入首先用於給出讓土地的農民提供終身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第二,加快完善醫療保險制度。一是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保險擴面以新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並將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範圍。加強醫療保險管理服務,完善醫療保險用藥管理和診療項目管理辦法,控制醫療費用過快上漲。二是深化城鎮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爭取把目前我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都沒有覆蓋的城關居民納入醫保體制。三是積極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按照“大病統籌,兼顧門診”的原則,逐步擴大慢性病補償種類,提高慢性病門診治療報銷標準;適當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農村獨生子女死亡、殘疾家庭成員住院費報銷比例;取消特殊羣體(五保户、特困户、優撫對象)在各類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門檻費。

第三,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規範工傷醫療服務,加強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工作,積極推行工傷醫療協議管理,進一步加大建築、化工、危險品等高危行業工傷保險強制執行力度。加快機關事業單位生育保險制度建設,使女職工生育權利得到保障。

第四,研究解決社保體系中的難點問題。一是逐步做實個人帳户。針對個人賬户空帳運行和個人帳户透支問題,深入研究養老金隱形債務分類償還問題,積極探索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並對個人賬户的管理和運作實行全面和全過程的外部監管。二是統一同類企事業單位社保繳費基數和比例。實行同類企業按照統一的繳費工資基數和規定的費率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並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核定遞增的繳費工資基數。

——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

第一,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城鄉居民低保制度。要注重推行分類施保,並將低保制度與教育、醫療、住房、司法等專項救助制度和促進就業的政策相結合,使困難羣眾得到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社會援助。二是拓寬農村低保覆蓋面。重點保障孤老殘幼、貧困家庭、貧困人口。三是保證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要進一步完善低保評議、動態管理和信訪督查制度,積極推行社區低保聽證制度,強化監督,真正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第二,不斷完善困難羣體的社會救助機制。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幫助羣眾解決突發性、 暫時性困難;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特別要加強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完善教育救助制度,適當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繼續落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強化就業援助制度,開展多層次的就業職能培訓,實施創業税費減免,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大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機構,對經濟困難的城鄉低保對象、優撫對象、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法律諮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方面提供無償諮詢、適當免費的法律服務。

——不斷拓展覆蓋城鄉的社會福利體系。

一是不斷健全社會福利發展機制。牢固樹立社會福利社會辦的觀點,把社會福利作為一項全民化的工程,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福利事業,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民政部門具體牽頭、相關部門協作配合、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市場化福利服務供給,覆蓋城鄉全體居民,惠及外來人員的新格局。

二是努力提高機構福利服務水平。加大公共福利設施投入,加快綜合性社會福利院、老年福利院、農村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保障和服務能力。

三是推進社區福利服務水平。整合現有社區服務資源,建設社區福利服務中心及其信息平台,鏈接相應的福利機構,逐步形成功能完整的社區服務網絡。全面實施社會養老服務工程,以社會化養老服務為着力點,推行以社區服務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方式,實行無償、低償相結合的醫療、家政、維修、法律諮詢、情感慰藉等社區服務。

四是完善公共福利制度建設。支持慈善事業加快發展,積極培育發展社會慈善類民間組織,建立慈善組織行業自律機制和評估機制。健全殘疾人福利政策,落實殘疾人優惠待遇。加快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推進首批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逐步解決進城農民工、城區“雙困”家庭和農民變居民的住房問題。

——積極探索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新領域。

一是大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基金,嘗試建立便於跨地區轉移養老保險關係的機制,並進一步搞好農民工養老保險與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之間的制度銜接。開展進城務工農民服務管理試點,建立進城就業農民服務中心,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二是合理設置社會保障項目。按照社會保障的範圍和標準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合理設置、歸併社會保障項目,明確各種社會保障之間互聯互動的多種形式,創造性地建立起各種社會保障間互聯互動的制度和部門間互聯互通的信息平台以及資金交流平台。

(三)完善社會保障配套機制,提高社會保障服務水平

第一,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法制化。規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運作,加大對保障政策制度的宣傳和執行力度,加強對企業支付工資、簽訂合同、繳納社保等情況的監管,及時糾正損害職工利益的違法行為。

第二,努力推進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綜合現有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服務組織及其運作情況,建議進一步加大我縣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形成以國家辦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示範,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服務為依託、家庭服務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同時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努力實現社會保障服務的信息化,從而提高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保障機制。一是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加快公共財政改革步伐,打破城鄉分治的制度安排,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要根據經濟成份多元化和就業形式多樣化的實際情況,及時把外來投資企業、新興行業納入覆蓋範圍,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三是改革完善社會保險費徵繳體制。加大社會保險費清欠催收力度,強制企事業單位為職工“買保險”。四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機制。擴大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村社會保障的比重,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住宅的質押、流轉換保障、換救助的機制。五是充分發揮隧道業、海運業、商貿業等社會各界的力量和優勢,吸收更多的捐助資金,培育更加廣泛的社會保障資金來源。

第四,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各項配套改革。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能“單兵作戰”,而有賴於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以及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是深化户籍改革,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户籍登記制度,消除城鄉居民待遇的差別。二是提高統籌城鄉的就業再就業工作水平,健全以勞動合同制度為主要方式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逐步統一城鄉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就業失業登記和職業培訓。三是深化完善徵地制度改革,把握我縣開放開發過程的城鄉土地一體化發展方向,逐步提高被徵地農民安置補償標準。四是健全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立醫療服務價格控制機制,提高醫療保障服務水平。

(四)加強對社會保障事業的領導

——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共同推進社會保障工作的合力。

充分發揮由税務、財政、工商、建設、審計、建設、質檢、國土資源、安監等部門的作用,協調解決社會保障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實行目標責任制,建立社會保險欠費企業檔案,簽訂補繳協議書;加大執法,對不履行繳費協議的依法強制執行;加大審計力度,對出口退税的欠費企業,財政從退税中直接劃撥到養老基金帳户;欠費企業不能享受扶持政策;工商部門可把企業是否參加社會保險作為年檢的條件;質檢、工商、建設、税務和勞動保障相互聯動把企業是否參加社會保險作為評選企業信用等級的條件;對拖欠社會保險的企業,國土資源部門控制用地指標;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積極開展代表、委員調研視察等活動。通過整合社會力量,推動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的順利開展。

發揮工作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納入鄉鎮、村居工作的考核範圍。縣直有關部門各內部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強化社會保障意識,使社會保險的相關政策、知識深入人心。

加大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向各單位免費贈閲勞動保障信息、舉辦法規政策培訓班、送法進企業、設置宣傳站、開展定期和定事(主題)相結合的宣傳活動,讓社會各界瞭解政策,引導企業經營者關心支持勞動保障事業,引導職工合理表達訴求,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加強輿論監督。通過報紙、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加強對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的監督,對於違法亂紀、侵犯職工羣眾合法權益的企業和個人,適當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建立社會保障工作獎懲機制。對社會保障工作做得不好的企業及企業家,實行評先樹優一票否決,使按時足額繳納各項保險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實行社會保險預警制度。對於欠繳社會保險達到警戒線(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企業,進行警告,規定繳費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未繳納的,作為重點的執法對象,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督促其及時繳納社會保險。

——加強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能力建設,提高服務社會的水平。

社會保障工作羣眾性強,特別是社會救助工作面對的都是困難羣體,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紮實的工作作風。要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挖掘內部潛力,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全面提升工作和服務水平。要學習商業保險的服務理念和模式,建立社會保險方便快捷的查詢系統,健全面向基層的服務網絡,使社會保障工作公開透明。要實現勞動保障工作的重心下移,改變“救火式”的工作方式,以主動出擊、主動服務為主,深入基層、深入企業、社區和基層羣眾中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及時地把勞動保障的政策帶下去,把基層羣眾的意見帶上來,成為人民羣眾感情上的貼心人,呼聲上的代言人,權益上的維護人,使社會保障工作起到為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就業服務及社會保障滿意度調研報告社會保障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這是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或疑慮,也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解釋。

,"民生"成為中國網絡的第一關鍵詞。歲末年初,我們預言了這個關鍵詞在最好的可能和最壞的可能。

,住房、醫療、教育、就業,以及又一次被中央一號文件關注的農民工羣體,這些最受關注的重點民生領域,有各項政策預示的好前景,也有懷疑這些前景的壞預言。

我們無法不對現存的問題和各種矛盾心存擔憂與疑慮,但我們對這個已然強勢復甦和正在努力轉型的國家滿懷信心和期待。

這個國家會更好嗎?我們的生活會更好嗎?讓,讓時間和現實,來檢驗我們的預言。

房價會降嗎?

政府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態度堅決,但如果不深化房改,調控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高地價、高房價的問題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朱文強孫曉青

房子,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歸屬感。

過去的一年,這種歸屬感在房價的不斷攀升中,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心結。

今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這項被稱為"國十一條"的地產新政開始為火爆的房地產市場降温。

,中國房價將何去何從,政府、地產商、百姓之間的博弈必將引人注目。

壞預言:高地價高房價或將持續

高企的房價顯然已經超出了中國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末,針對各地房地產市場上演的"地王頻出"、"量價齊升"、"一房難求"等火爆場面,國家連續出台了包括税收、土地等多個調控政策,政策收緊傾向明顯。

"這一次跟XX年新老國八條調控很相似,當時的結果是房價依然上漲。"中原地產華北區總裁李文傑説,"如果不從深層次找原因,高地價、高房價問題仍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仍未觸及到行業根本的發展理念。發展房地產業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其次才是投資,這就涉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如果不改革,恐怕調控難以解決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根本問題。

今年1月發佈的《浙江省房地產業發展報告》預計,浙江省房地產市場價格非理性上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由於高企的地價也縮減了房價下調的空間,房價將在高位運行,也可能出現局部性、階段性小幅回落的現象。

針對當下海南房價的爆炒,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童悦仲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海南很危險了,93年的房地產泡沫破滅讓海南很長時間恢復不了元氣。而這一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訓,則很有可能會悲劇重演。"

童悦仲同時指出,開徵物業税是遏制高房價的有效方法。今年1月,北京市地税局負責人透露,北京最早明年底開徵物業税。不過也有人擔心物業税反成助漲房價的推手。

好預言:"住有所居"的夢想漸進

你會買房嗎?

《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中國住房問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8.4%的參訪者在有購房計劃,明確表示不買房的佔35.2%,剩餘的46.4%選擇了觀望。

高房價成了人們踟躕不前的主要原因。在房價高企之下,是老百姓期望"住有所居"卻無力承擔的現狀。

小康住房調查顯示,中國百姓認為能夠真正抑制房價上漲的因素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其比例達到參訪者的70.1%。

近些年政府一直都在推行保障性住房制度。,中央投入493億元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較上年增長了171%。《住房保障法》的起草也引人關注。有消息稱此法已形成內部法,其核心內容是解決"夾心層"人羣的住房需求;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經適房將由現在的全產權變更為購房者與當地政府共享產權。

還將有約600萬套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今年1月,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城鎮1540萬户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我認為'住有所居'這一目標是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的。"姜偉新説。

國土資源系統加大了房地產的土地供應。我相信這些措施實施之後,房地產價格會平穩下來。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

我估計的房價至少能上漲5%,這個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

13城市保障性住房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鄭州

no.2廣州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漢

no.6重慶

no.7北京

no.8合肥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西安

no.12昆明

no.13海口

新醫改下的複雜棋局

新醫改方案為中國醫療衞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但同時,由於醫改具有的複雜性,新醫改必將面臨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談樂炎

看病難,看病貴!這是中國老百姓多年來的抱怨,像祥林嫂的絮叨,急切而又無助。

4月6日,新醫改方案出台,各級政府將在3年內投入8500億,重點抓好五項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衞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以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然而,醫療改革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初進行的"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對於新醫改,多數參訪者持"觀望"態度,其比例高於"有信心"和"認為實施比較難"。

壞預言:根治"以藥養醫"前景不樂觀

今年2月2日,xx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原則,由各省(區、市)分別選擇1至2個城市或城區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一年前,xx在與網友交流時曾坦言:"醫療改革中我認為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醫院的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改革醫院補償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來補償的機制。

近些年來,由於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加之醫療服務價格偏低,醫院支出的90%以上依靠收費獲得。公立醫院"以藥養醫",必然導致"大處方"屢禁不止。

對此,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公立醫院改革中,如果只一廂情願地推出零差率政策而不能解決好醫務勞務補償問題,那麼情況可能會更復雜。

劉國恩表示:"短期內還很難找到更合適的醫療支付手段,目前按項目收費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醫療補償機制。"對於新醫改應對"以藥養醫"的新思路--藥品零差率政策和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認為,藥品零差率沒有取消政府的不當管制,對於基本藥物制度的基本制度框架,新醫改也沒有描繪清楚。由於藥品政策仍舊不確定,因此其效果也不容樂觀。

好預言:基層"小"醫院有望見到"大"醫生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將進一步促進醫療衞生服務的均等化",全國人大代表、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志全説,新醫改對城鄉統籌的貢獻值得期許。

"中國醫保覆蓋人羣已經達到12億人口。"劉國恩表示,"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是醫改工作進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預計,基本醫療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相當比重的流動人口,將會在享受到更多的異地就醫服務,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將會實實在在地從異地結算中得到實惠。"

老百姓看病扎堆去大型公立醫院,因為那裏有"最好的醫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新醫改中的一個亮點就是鼓勵醫師"多點執業"。對此,劉國恩很有信心,"我預計,一些城市會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方面邁出步伐。一旦這個工作推動起來,我相信老百姓將會在社區醫院看到越來越多以前只能在三級醫院、大醫院看到的醫生。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

醫改將來的出路是:公立醫院+一體化+信息化。只要政府重視,做起來會很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由於對"藥價虛高"的病症未診斷清楚,《新醫改方案》兩味新藥--藥品零差率和基本藥物制度的療效不容樂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

13城市醫療衞生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廣州

no.2鄭州

no.3北京

no.4上海

no.5杭州

no.6成都

no.7西安

no.8重慶

no.9武漢

no.10合肥

no.11昆明

no.12呼和浩特

no.13海口

教育改革新期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及一系列相關事件,激發了公眾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期待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於靖園

教育,是個永遠保持着高熱度的話題。回顧,《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擇校熱、北大校長推薦制、南方科技大學、代課老師清退……一連串教育關鍵詞不斷地衝擊着人們的神經。中國教育沉痾依舊存在,但其中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

1月,在教育部年度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使成為教育改革年"。他同時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

壞預言:義務教育不均衡現象依舊難以解決

"學校説,不缺老師了。"李雯曾是蘭州城關區一所國小的語文代課老師,兼班主任。她於7月份被清退。離開的當天,學生們跑去辦公室哭着求她留下,希望李雯可以一直教到他們畢業。

,甘肅因代課老師與公辦老師工資相差懸殊和實行一刀切式清退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清退代課老師,是要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但是,針對清退政策,時評人童大煥有自己的看法:"不是説清退代課老師就能提高教學質量,相反,它可能會加速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比如,高質量的教師能不能補上去,西部教育會不會出現空當。"

,對於中國小嚴重的擇校競爭,討伐之聲更加激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指出,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和擇校制度,極大地加劇了教育不公,使得中國小重點學校制度成為一種凝固和擴大社會差距的制度。

去年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上任後不到十天就把第一把火燒向了"擇校"問題,他認為擇校的根源在於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在現今的中國,一個學生從6歲長到14歲,身處什麼家庭,住在哪個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其學習質量。"給學校交了兩萬元的擇校費。"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張洋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朝陽區的國小質量不太好,把孩子送到西城區的國小才放心。"

"在基本實現普九'有學上'之後,'上好學'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11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教育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交流會上指出,"當前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面臨着許多挑戰。"

好預言:高校改革推動教育發展

7月,北京大學在自主招生座談會上首次提出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憑中學校長一紙推薦,就有可能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合格者在大學聯考錄取時享受降30分進入北大的資格。

相對以往"一考定終身"的錄取方式,"校長推薦制"是一種探索和創新。"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儘管有35%的參訪者置疑"校長推薦制",但41%的人表示"贊同"。

"南方科技大學的建立也是一種改革。"曾在80年代參與高校改革的前深圳大學校長羅徵啟,現在依舊關注着教育界的一舉一動。,新創的南方科技大學表示,要通過制訂由深圳人大審議通過的《南方科技大學章程》,來確保大學依法自主辦學。

"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1月26日xx在聽取來自科教文衞體各界的10位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時深有感觸地説。

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國務院總理xx

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聚精會神地謀劃改革,紮紮實實地實施改革,使成為教育改革年。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13城市義務教育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杭州

no.2廣州

no.3上海

no.4重慶

no.5海口

no.6鄭州

no.7昆明

no.8武漢

no.8合肥

no.10西安

no.11北京

no.12成都

no.13呼和浩特後危機時代的就業冷暖

近期在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兩個層面已經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消息,但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見底,對就業的影響仍將持續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蘇楓

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熱啟動,今年的校園宣講態勢與金融危機年相比有着報復性反彈的意味。於是,壞預言對就業形勢依舊報以謹慎態度,好預言卻看好正在回暖的就業出路。

壞預言:金融危機影響未消,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複雜

630萬畢業生,另加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新增待就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説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宏觀層面的就業形勢很嚴峻。

《小康》雜誌社對就業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公眾認為大學畢業生最好的出路依次是當公務員,自己創業當老闆,從事記者、律師等專業性強的職業及進壟斷國企。

國家公務員考試超146萬人報名,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招錄比例達到4224:1.

"公務員"這個職業到底有多大魅力?小康調查發現,公眾認為當前"公務員熱"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追求鐵飯碗、待遇穩定,就業壓力大,追求隱性福利,追求權利,公務員職業聲譽高。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圍城現象'。"提到現在的"公務員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唐鈞説,"很多年輕人進來才發現公務員的工作並不輕鬆,待遇也沒想象的好。"

唐鈞認為,"公務員熱"並不正常。"大學生剛從學校出來,朝氣蓬勃,第一個選擇應該去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去創業。"他説,發達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不會把公務員作為優先選擇。他們的第一職業選擇是企業家;第二選擇是專業人員,公務員排不進前三位。

歷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這5%中的4%,廣東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佔這5%中的3%。這個數預示着"公務員熱"暫時不會退燒。

好預言:企業不會大規模裁員,或將增加用人

"隨着保八目標的實現,的經濟形勢也會好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認為,經濟的增長能為就業提供一個好的基礎,再加上國際經濟形勢也可能在築底,信心在恢復。

"鑑於中國經濟形勢日益好轉,企業不會大規模裁員,相反,隨着出口的逐步恢復和投資的擴大,企業還會增加用人。"莫榮預言,,隨着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的水平。

近期在宏觀政策方面也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擴大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就業優先"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得到確立。

莫榮強調,雖然就業"數量"會實現增長,但是"質量"問題卻將依然存在,如30%~4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屬於靈活就業,部分已就業農民工崗位不穩定,收入降低。

雖然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但的整體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全國人才流動中心主任司益磊

,隨着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勞動科學所副所長莫榮

13城市就業服務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廣州

no.2北京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漢

no.6鄭州

no.7合肥

no.8重慶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

一號文件助推農民工"入市"

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障礙是住房問題,下一步是把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孫曉青

對阜新市彰武縣葦子溝鄉太平村的村民王義來説,是個喜慶的年份,這一年他有兩個計劃,建房和娶妻。他過得很辛苦,為籌建房款,他四處打工,直到現在都還差兩萬元。"想四處藉藉湊湊,等以後打工再慢慢還上,但這年頭錢是最難借的。"

也許王義還不知道,新年伊始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表明,今年農民將可以貸款建房,解決建房難問題。

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七個中央一號文件。除了農民貸款建房外,還包括着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增加"三農"投入、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落户政策等。

這一系列強農惠農新政,無疑在新年伊始為今年的"三農"工作注了一劑強心針,也將助推農民工城市化進程。

壞預言:"民工荒"依然難解

,隨着經濟的復甦和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農民工就業形勢向好。到11月底,全國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已經達到了1.52億人,高於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

儘管如此,珠三角地區仍面臨着企業招工難的局面。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沿海地區,接受過職業培訓、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供給嚴重不足。經濟回暖後,東部沿海地區"民工荒"更加突出,而且呈現"普工荒"與"技工荒"並存的局面。業內專家指出,新生代農民工更關注薪金高低、企業的前途、工作環境、發展空間,這也加重了民工荒趨勢。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不無擔心地表示,由於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得太慢,在經濟增幅比較快的情況下,舊有的工資水平已經吸納不到足夠的勞動力了。

"現在企業應意識到提高工資水平的必要性。但對一些企業來説行動已有些遲了。那些靠給員工支付低工資而盈利的企業,只能生存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黨國英直言不諱地説。

好預言:農民工有望獲得住房保障

農民工就業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將這一羣體列入了工作重點。

據瞭解,我國目前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有近1億人,約佔農民工總數的60%。相比於父輩,他們對農業不熟悉,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對身份的自我認同趨於模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解讀一號文件時表示,正是這種差異性需要中國的城鎮管理政策儘快做出調整,為新生代農民工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融入城鎮提供必要的條件。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在12月《小康》雜誌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指出,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阻礙就是住房問題。據調查,目前只有0.8%的農民工自己在城裏買了房。此次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黨國英對此表示:"一號文件雖然是對過去一些政策的延續,但也確實加大了力度。"此外,近來各省市人大代表也相繼建議出台農民工保障性住房制度。不難看出,在政策導向下,下一步是城市要增加農民工落户的吸引力,把農民工納入城市保障體系,和城市居民一樣,同等享受保障性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

的農民工工作將研究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推動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我覺得在加快農民工城市化過程之中住房是一個更大更難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

13城市社會保障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上海

no.2杭州

no.3合肥

no.4北京

no.5鄭州

no.6廣州

no.7呼和浩特

no.8重慶

no.9武漢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

揭西縣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社會保障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 揭西縣建立覆蓋全縣城鄉社會保障網的現狀

1998 年 1 月,《廣東省社會救濟條例》和《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實施辦法》開始實施,揭西縣據此於1998年開始在全縣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並逐步完善各項配套措施。 同時為了加強資金管理,提高配套資金的到位率,廣東省人民政府於 1999 年8月下發了《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明確了申請、審批、資金管理、發放等操作程序,為低保資金的透明、公正化運行提供了保證。 在我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的同時,我縣的社會救助工作也逐步制度化、規範化。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密切相關的《關於解決特困羣眾“四難”問題的意見》、《關於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政策法規文件相繼出台。隨着解困配套措施的不斷落實,低保、五保對象多方面的生活困難得到了有效解決和緩解。 低保、五保工作是新時期民政工作的一項新舉措,是廣大弱質羣體所讚譽的一項“民心工程”,低保、五保工作實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我國憲法第45 條第1 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是憲法對公民物質幫助權的規定。 我縣建立的《揭西縣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譽為居(村)民的 “最後一道安全網”。如今, 這道安全網已經覆蓋到全縣各個範圍。

隨着城鄉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揭西縣的低保、五保的覆蓋面也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標準也相應提高。

1998 年,揭西縣納入低保的對象僅有2192户,6374人。XX年該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670户,3769人,低保標準為人月280元,人月均補差 207元,人年均享受保障資金2484元,全縣共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937萬元。農村低保對象共有11207户,26528人,低保標準為人月210 元,人月均補差117元,人年均享受保障資金1404元,全縣共發放農村保障金3724萬元。救濟人數為1998年的4.7倍多;低保資金也大幅增加,1998 年,全縣落實財政低保資金才136萬元, XX年已增加到了4661萬元,約為1998年的29倍多。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為了更好地解決貧困人口問題,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揭西縣不斷增加低保資金的投入,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標準。同時揭西縣於XX年全面擴面五保供養範圍,在原有930個供養對象的基礎上新增五保供養對象1207人,目前已列入五保供養對象的有2164人,其中集中供養222人,人年均供養標準3840元,分散供養1942人,人年均供養標準 3840元,基本達到了應保盡保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該縣根據實際,如果仍有村民遭受到天災人禍的情況,而造成生活困難的,縣民政局救災救濟股將以最快的速度對其進行審核,凡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報縣財政局核撥低保金,確保應保盡保。同時,為了進一步幫助低保對象解決醫療難問題,揭西縣在XX年至 XX年共下撥了500 多萬元醫療救助款,先後為 234555多人次的低保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含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對他們的治病康復,生活保健起到了極其重要作用。實施低保、五保制度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大力協作下,揭西縣低保、五保工作得到了順利的實施,低保、五保覆蓋面逐年增大,低保、五保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對維護我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風險日益增加的今天,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社會化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日益迫切,以滿足不同階層困難羣眾的不同層次、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需求,使他們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都能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增強其安全感和幸福感,促進人民羣眾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揭西縣低保、五保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難及原因分析

隨着安全網覆蓋面的擴大,隨着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低保、五保也在不斷完善,處在不斷的變化狀態,而低保、五保工作也相應地成為一項動態工作,這就必然會不斷出現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揭西縣低保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低保配套資金的問題突出。 XX 年,按照廣東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及《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補助14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低保資金按省確認的居民40%和農村60%的比例給予補助。因此就最低生活保障資金預算而言,市縣一級的財政預算資金難於足額到位,如此必然會給揭西縣完成應保盡保任務帶來困難。縣級低保資金的運行程序是:財政按上級“配套資金”要求作出預算,因為如果不按要求預算,上級的配套資金可能下不來,但預算資金較大,增加了財政困難。假如在縣級經濟發展、地方税的徵收和財政支出不允許的狀況下,則地方負擔的那部分低保資金就難於落實。雖然總體看來,揭西縣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我縣是貧困縣,地方財政困難,每年縣財政要拿出好一千多萬元作為低保配套資金,切實對縣財政來説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第二是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制度無法實施。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醫療救助經費由縣財政按當地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人月增加14%的比例安排醫療救助金,僅此一項,該縣每年就需要增加600多萬元來作為醫療救助基金,對於貧困縣來説切實非常困難。

第三是揭西縣敬老院建設目前難於達到上級的有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十項民心工程”的部署和要求, “千間敬老院福星工程”的建設是我省“xx”期間的民心工程。但是揭西縣現有17個鄉鎮,建成敬老院17個,敬老院大體可分為二種類型,第一類的院房建設相對較好,可容納30人左右的集中供養人數,具備各種配套功能的用房,院內環境美觀。如金和、五雲敬老院。第二類規模較小建築格局不盡合理,功能用房及設施不配套,院內環境一般,有良田、坪上、灰寨、棉湖、錢坑、南山、上砂、龍潭、京溪園、五經富、大洋、大溪、鳳江、塔頭、東園敬老院。其主要原因:一是有些領導對敬老院建設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這是為民服務,為羣眾辦實事,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二是把集中供養五保户當成包袱,認為敬老院人多了,負擔重,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控制敬老院的供養人數。三是後續資金缺乏,籌集渠道不暢。大部分鄉鎮只重視前期建設投入,不重視後期管理投資,致使個別鄉鎮的敬老院在運行中嚴重缺乏各種配套設施,幾乎將近停止運轉。

三、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工作體系之對策

社會保障本質上就是對人的基本生存權的一種救濟與保障,它從一開始就是應屬人權的重要權項的基本內容。人作為一個個體,他是一個社會的人,社會完全有責任對他的基本生存權作一個保障,這是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基本要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進入 21 世紀,伴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縣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貧富分化的現象也日漸顯露:下崗失業人員增加、傳統的鰥寡孤獨的貧困人口增多,失地、缺少生存手段的農村貧困人口增多,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低保、五保工作制度是民政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最直接的體現,關係到社會穩定,關係到和諧社會的構成,也是增強黨和政府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手段。

政府實行低保、五保制度,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充分肯定和讚揚,他們紛紛表示“感謝政府”、“制度非常好”、“很瞭解國家的困難”“是黨和社會主義救了我們”,對低保、五保工作充滿了感激。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該縣的低保、五保標準還比較低,貧困現象也將長期存在,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調整措施就是不斷健全完善低保和五保制度,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廣東省社會救濟條例》、《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有效地維護弱勢羣體的生活權益,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總目標,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通過加強領導,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和健全機構,推進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創新,鞏固和完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確保貧困人口無飢寒,貧病人員能及時得到醫治。為此,我們要全面完善低保、五保制度和低保人員的醫療救助制度,使保障網覆蓋全社會,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並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物價水平等情況,逐步提高低保、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和醫療救助標準。實現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網絡化,為達到此項目標,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開展工作:

(一)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是做好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重要保證。

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是社會保障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救助貧困居民的“民心工程”,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進程,給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創造比較寬鬆、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和諧社會的構建,完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制度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支持這項工作,把低保、五保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議程,在低保資金、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上給予實際上的支持。

民政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多調研、勤彙報,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為“xx”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工作績效的主要內容、重點督辦,重點抓落實。

(二)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增加資金投入 。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低保對象的實際需要,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縣級的資金扶持力度的同時,縣財政必須進一步加大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資金的投入,確保配套資金足額到位。建議:一是積極加快敬老院的建設步伐。加快推進“敬老福星工程”建設步伐,改變我縣敬老院建設落後局面,開創敬老院建設新局面,結合該縣實際情況。今後要儘快落實敬老院的改擴建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爭取改擴建後達到等級敬老院的標準,提高集中供養率,規模能容納當地40%以上的五保户集中供養,建成多功能、綜合型的農村社會福利中心。二是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困難羣眾的醫療救助制度,解決困難羣眾看病難的問題,落實醫療救助資金。為了確保低保資金的落實,必須嚴格按照《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落實足額低保配套資金,並以此來爭取省級財政給予按比例的補助,作為明年的低保資金。

(三)完善現有低保、五保和醫療保障制度,加快新的法規建設 。

一是要嚴格落實低保、五保對象家庭備案制度,凡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對象,都要登記造冊,分類排隊,做到低保、五保對象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嚴格落實操作規範和公示制度,凡是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隨時申請、審核、審批,審批結果要張榜公佈,接受羣眾的監督,防止優親厚友。三是嚴格落實低保、五保資金社會化發放辦法。統一由銀行發放。為了使低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抓緊研究制定和修訂低保、五保工作的規章制度,讓關心和支持低保工作的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實現低保、五保工作由行政手段為主,向依法行政為主的轉變。

(四)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低保、五保工作機構的建設。

加強低保、五保工作機構建設是做好低保、五保工作的關鍵。目前,揭西縣低保、五保對象達 3 萬多人,工作對象多、涉及面又廣。對低保、五保對象的管理需要複雜的程序和大量的事實數據,現有人員、辦公設施和經費都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同時,低保、五保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但工作經費沒有列入預算,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了低保工作的有效開展。要解決以上問題,民政部門要積極及時有效地向當地政府和人事部門請示,爭取儘快設立相應機構和辦公經費。

(五)加大檢查督促力度,建立低保、五保動態管理考核制度。

為了確保低保、五保對象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縣民政門要組織工作人員到各鄉鎮村寨,進村入户地進行抽查檢查,落實情況將進行通報,對低保、五保及醫療救助的工作情況,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督促檢查,加強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改進。要全面建立和完善低保、五保動態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低保、五保工作的彙報、督查、通報制度和獎懲制度。此外,為確保低保、五保制度的建立和有效管理,我們還要對低保、五保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低保隊伍的素質。計劃按照業務工作需要,不定期舉辦有關低保業務的各類培訓班,以保證從事低保工作的幹部職工適應低保工作發展的需要。

(六)制定合理、發展的保障標準。

低保、五保供養的保障標準是國家為救濟社會成員中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居民而制定的一種社會救濟標準,其制定應參考當地維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及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費用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和物價等因素。然而,該縣現有的保障標準偏低,難以有效保障不同家庭的基本生活。因此,要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低保、五保供養的保障標準,以切實保障困難羣眾和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

(七)嘗試轉變政府職能,引進民間組織的力量共同服務低保、五保對象。

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工作體系也必須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完善的辦公設施。我們在健全工作機構和完善辦公設施的同時,必須保持低保工作機構的精簡和管理的效率。其中關鍵之處是將工作中心從政府下放到社區和民間組織。如果政府直接面對規模擴大、需求複雜的受助對象,必然會不斷擴編機構、增加預算,由此導致行政低效率。而依託社區和民間組織,政府則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全局,進行政策調控:可以利用社區和民間組織這個平台,通過政策倡導和鼓勵民間組織及社區居民積極引入資源,為貧困羣體提供低成本的物資、信息、培訓等服務,整合社區資源,達到資源互補和充分利用,從而提高低保、五保救助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受助低保、五保對象互助合作,促進他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是控制救濟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徑,也將直接減少政府對救濟資源的投入,促進自強自立的良好風氣形成。

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在紮紮實實地為構建和諧社會打基礎——普遍人權的權利基礎、社會公平的秩序基礎、社會認同的心理基礎、政府轉變職能的政治基礎,這些,都是發展揭西經濟社會,促進揭西和諧發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同時,這一工作開展與完成的好壞,直接關係着我縣民政事業的改革發展,更是我們建設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揭西的重要基石。我們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縣低保、五保工作能有一個全新的飛躍,標準不斷提高,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管理不斷規範,解困配套措施不斷落實,有效地維護弱勢羣體的生活權益,為維護社會穩定,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深化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調研報告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我市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勞動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XX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按照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全市城鄉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統籌城鄉就業改革深入推進,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1、城鄉一體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全面落實積極的擴大就業和創業促進就業政策,城鄉就業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城鄉就業一體化。XX年—XX年,市本級就業政策性投入達10348萬元(含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政策促進效應明顯。實行全社會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市、縣(市、區)、鎮(街道)三級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就業援助、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探索建立農村勞務合作社。

2、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成效顯現。圍繞實現“5111”創建任務,全面實施以“五大創業行動計劃”、“五大創業保障體系”為重點的“xx創業工程”,推進全民創業。到XX年6月,階段性創建工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兩年內,全市促進創業資金投入11.2億元,培育各類創業基地96家(其中認定市級創業基地58家),創業型鎮(街道)創建實現全覆蓋,全市淨增創業企業13626家(累計企業數量78459家),實現創業帶動就業10.5萬人。

3、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積極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XX年—XX年,全市舉辦各類公共就業招聘活動2106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65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46萬人次。落實困難企業“五緩四減三補貼”措施,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XX年-XX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6.3萬個;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2.8萬人,其中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9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2萬人,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比例下降到12.9%,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率上升到86.7%(其中“兩分兩換”試點鎮農村勞動力就業率達97.6 %)。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3.36%。

4、城鄉勞動者技能素質逐步提高。統籌推進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建設,全面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提升勞動者的就業再就業能力。重點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促進“兩分兩換”人員轉移就業。XX年-XX年,全市組織職業培訓3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2萬人,15個“兩分兩換”試點鎮累計培訓25.3萬人,接受培訓率達71.8%。開展外省來禾務工人員素質培訓7.8萬人,開展職業技能鑑定3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訓3萬人。

(二)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民社保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1、多層次、廣覆蓋、保基本、可銜接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調整並統一了全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費率,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全覆蓋。鼓勵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鼓勵“兩分兩換”人員參加各類社會養老保障,建立困難人羣參加城鄉居保補貼辦法。到XX年6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達184萬人;城鄉居保覆蓋人數80萬人;被徵地居民養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覆蓋人數42.8萬人;全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率達95.5%。到XX年底,全市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達1958元/月,城鄉居保人均養老待遇水平達300元/月,被徵地居民養老基本生活保障待遇達785元/月。

2、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補充醫療保險、醫療照顧、醫療救助等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全市已形成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兩大體系,XX年6月底,全市已有353.47萬人參加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險,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55.99萬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197.48萬人,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5%。同時,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4.5%和65%;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籌資標準達到500元/人.年。全市工傷保險參保總人數達也到137.3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達到111.49萬人。

3、失業保險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成效。實施城鄉一體的失業保險制度,實行參保人員同一比例繳費、同一標準享受、同一制度管理,基本形成了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基本框架。目前,全市失業保險繳費人數已突破90.8萬人。同時,在全市建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現了失業人員的醫療保障的可銜接。

(三)基層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取得成效,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1、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體系基本形成。XX年12月成立了嘉興市社會保障事務局,同時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實現了鎮(街道)社會保障所(勞動保障所)的全覆蓋,並向村(社區)延伸,全市已建立社會保障工作平台1177個,專兼職工作人員達1674人。公共就業信息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高,建成社會保障市民卡信息系統,目前全市完成制髮卡120萬張。開發建設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台,並與省平台實現了對接,實現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醫保“一卡通”。

2、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不斷加強。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治理,進一步完善了基金監管制度,監管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確保了基金安全。至XX年底,全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結餘分別為146.53億元、35億元、12.6億元、2.7億元和2.41億元,比XX年底分別增加74.86億元、19.75億元、7.8億元、1.37億元和1.18億元,基金支付能力不斷增強。

二、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面臨的形勢和困難問題

(一)統籌城鄉就業面臨新挑戰。一是經濟增長對就業規模製約增大。一方面,隨着我市經濟的轉型升級,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將逐步減少,據預測,“xx”時期gdp每增長1%,拉動就業約0.7萬人,比“xx”減少約0.1萬人。另一方面,城鄉勞動者就業再就業任務艱鉅。全市每年新增的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需就業的羣體達9萬人。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存在着“招工難”與“求職難”並存局面。存在這種人力資源供求的“兩難”現象。三是就業素質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企業轉型升級對勞動者技能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求職者整體素質還難以適應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素質就業面臨較大困難。據全市15個試點鎮監測數據顯示,需轉移安置就業5335人,這些人員年齡大多在45歲以上,沒有技能等級。四是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有待完善,政策扶持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面臨新形勢。一是社會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儘管我市已經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但各類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系統性、整體性仍不強,市域社會保障統籌力度不夠。二是社會保障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這幾年,我市新居民務工人員參保積極性依舊不高,只有35%左右。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工作力度還需加大。同時,依法擴覆徵繳,使勞動密集型企業感到壓力增大,參保擴覆難度較大。三是社會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儘管連續八年調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但相比事業機關單位養老待遇差距較大,而且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平均水平還低於城鄉低保的水平。參保人員的看病貴的問題仍未根本緩解,醫療費用增長控制機制有待完善。

(三)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新要求。一是基層工作平台需要進一步完善。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統籌城鄉的發展需要。二是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化相對滯後。應用系統建設尚未覆蓋所有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尚未實現市域統一,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社保經辦服務未延伸到村(社區)。三是社保基金支付存在風險。在五大保險中,養老保險涉及的人員最多,且支付期最長,待遇保障支付剛性最強。到今年6月底,市本級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只有20個月。同時,隨着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化,基金支付壓力也在逐年增大,基金積餘率逐年下降。

三、深化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總體要求,圍繞“兩富”目標和“三城一市”建設,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基本需求相適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主要措施

1、深化統籌城鄉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體系。對現有的就業政策進行梳理,制定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並抓住國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使用範圍試點政策的機遇,進一步提高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待遇標準。統一城鄉就業和失業登記制度,規範就業和失業登記行為,勞動者在市域範圍內享受平等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二是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和創業扶持體系。以充分就業村(社區)創建為抓手,進一步夯實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基礎,形成創建長效機制。完善城鄉人力資源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做到人員基本情況清、培訓志願清、就業狀況清、社會保障情況清。落實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措施,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創業增收。深入 “五大創業行動計劃”,健全完善 “五大創業保障體系”,形成 “三位一體”的創建工作長效機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鞏固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成果,爭創國家級創業型城市。

三是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做好對職業培訓機構的指導,到XX年爭取建設2所技師學院,基本建成覆蓋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網絡體系。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爭使有勞動能力和培訓願望的農村勞動力都能得到一次免費的職業培訓。繼續深入開展si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創業培訓,每年組織創業骨幹培訓1500人以上。

四是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促進體系。繼續實施援企穩崗政策,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措施,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加強對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援助,重點加強城鄉零就業家庭和低保家庭的就業保障工作,確保有就業需求和就業能力的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鼓勵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大力發展農村勞務合作社,促進農村勞動力靈活就業和就業增收。

五是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信息與保障體系。加強鄉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建成全市統一的網上人力資源市場。廣泛開展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活動,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鼓勵發展職業中介機構、職業介紹經紀人,探索職業介紹項目化運作模式,提高職業介紹市場化程度。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的執法檢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體系,全面開展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的“雙愛”活動,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城市。

2、深化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統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結合貫徹省關於社保領域歷史遺留問題三個政策性文件落實情況,研究制定被徵地居民養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等配套政策措施,實現各類制度之間的相互銜接。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整合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探索建立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辦法,強化工傷保險預防工傷、探索建立適應就業形式多樣化的生育保險模式。

二是加快實現全民社保目標。繼續擴大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範圍,重點推進非公經濟組織、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居民務工人員的參保擴面工作,繼續鼓勵農村居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增加社會保障,完善困難羣體參加社會保障補貼辦法,力爭在制度、單位全覆蓋的基礎上實現人羣的全覆蓋。完善社會保險“五費合徵”措施,形成促進參保擴面的倒避機制。

三是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統籌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水平。探索建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長與經濟增長掛鈎機制。實施醫療保險費支付方式改革,穩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報銷比例,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完善失業保險金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和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探索建立失業人員價格臨時補貼制度。擴大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項目,逐步提高補助標準。

四是提升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積極引導企事業單位建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鼓勵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醫療商業保險,形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拓展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社會化管理服務。

3、深化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網格化建設。整合基層公共服務資源,積極創造條件,在小城鎮綜改試點鎮設立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分局,進一步強化民生保障職能。同時,探索實施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網格化管理。圍繞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村(社區)為單位,以服務常住人口3000人為一個網格,將人才開發、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職業培訓、勞動監察、調解仲裁,以及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職能整合在一起,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一體化,

二是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專業化建設。配足配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量。探索建立基層工作人員培養、使用機制,暢通人才成廠成長通道,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從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建立基層工作人員特定公益性崗位補貼辦法,逐步提高工資待遇和保障水平,穩定人員隊伍。

三是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市域公共事務信息系統建設,基本完成“金保工程”建設,實現應用系統的業務全覆蓋,建成網上辦事大廳,實現市域信息數據的集中統一以及市域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普及推廣社會保障市民卡,基本完成市民卡的發放任務。加快市民卡在就業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實現一卡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39gk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