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人才強市戰略的思考與調查報告

關於人才強市戰略的思考與調查報告

一、我市人才隊伍和人才工作的現狀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及其組織人事等部門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認真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不斷更新人才工作觀念,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用好人才工作政策,改善人才成長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三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智力支持。 (一)我市人才隊伍的現狀 1、人才總量情況。到2002年末,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2.58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9.22萬人,其中:高級2883人中級19032人。全市共有享受xx特殊津貼專家57人,省優秀專家5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7人,市管拔尖人才74人。 2、人才分佈情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按行業分:教學人員33015人,佔35.8%;工程技術人員9026人,佔9.79%;衞生技術人員5702人,佔6.18%;農業1592人,佔1.73%;科研人員167人,佔0.18%;作為我市“十五”期間四大主導產業的機械、化工、林產、旅遊的專業技術人員分別為2182人、1873人、2853人、196人,分別佔2.37%、2.03%、3.09%、0.21%;(上述數據不含中央、省屬在明單位)。按區域分:位於鐵路沿線的三明市區、永安市、沙縣擁有人才達6.45萬人,佔全市人才總量的51.27%,其中三明市區人才3.56萬人,占人才總量28.30%。 (二)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我市2001年人才擁有量僅有12萬,每萬人擁有人才449人,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缺額較大,與三明新世紀新階段加快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差距很大。 二是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偏少。全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優秀專家5人,享受xx特殊津貼專家57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17人;市管拔尖人才已評選7批74人,其中退休或調離三明28人,目前在職46人;公派留學回國人員9人(上述數據不含中央、省屬在明單位)。特別是市級黨羣機關工作者和國家公務員隊伍年齡老化、文化層次不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幾年因機構改革和編制限制,我市黨政機關招收大專以上畢業生數量較少,30歲以下、政治素質強、文化程度高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少。目前市直黨羣機關工作者和國家公務員為1528人(未含公安部門),30週歲以下人員為130人,僅佔8.5%。在職幹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偏低(僅佔13.3%),相當一部分人是經過各類電業大、黨校、函授等自學的學歷,而且專業分佈以農林、師範類為主,緊缺專業的人才比較少,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三是人才培養能力不強。根據2002年末的統計表明我市市區有普高4所,其中公辦中學3所,民辦中學1所;中等職業教育16所,高等專科學校1所。但是,我市的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僅為70%,居全省九市的第7位,且師資力量薄弱、校舍面積較小,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特別是辦學模式和教育質量無法滿足廣大羣眾對優質普高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整體水平較低,辦學條件落後,專業設置老化、重複,經費投入不足,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實驗實習場所不足或設施缺乏,推薦就業難度較大。高等教育發展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四是人才成長環境不盡人意。一些單位領導們存在“武大郎開店”等壓制人才的現象,陳舊的人才工作觀念還沒有有效消除,人才工作機制缺少創新,人才成長的人文環境和居住環境不佳,人才工作的服務體系滯後,由此導致相當一部分優秀人才外流。 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構想、目標和原則 (一)人才強市戰略的構想 根據三明經濟社會的現狀及發展前景我市人才強市戰略的構想是堅持以鄧小平人才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管人才”要求,認真貫徹《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緊緊圍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保證這個目標,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抓住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着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努力造就一支適應三明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把優秀人才集聚到加快三明發展的各項事業中來。 (二)人才強市戰略的主要目標 1、人才綜合實力強形成與加快三明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人才總量較快增長人才占人口和勞動力的比率逐步提高高層次、高學歷人才比率逐步提高。三明人才密度進入省內先進行列。 2、人才培養能力強形成以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為核心的社會化終身教育網絡體系。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努力提高市民素質。抓好義務教育大力發展地方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人才教育培訓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化終身教育體系增強人才培養能力特別是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高層次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能力。 3、人才開發能力強形成與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相對應的人才結構。培養費、引進使用機制較為完善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效激勵、嚴格監督、競爭擇優、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調節機制合理配置和優化人才的產業、行業、層次、專業和區域結構。 4、人才集聚力強形成有利於廣納人才、人盡其才的良好社會環境。全面落實《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健全科學的人才分類管理制度和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投資創業環境增強城市人文的魅力使三明成為優秀人才薈萃之地。 5、人才服務功能強形成社會化的人才服務體系。形成聯接國內外、設施現代化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強人才信息化建設。加

關於人才強市戰略的思考與調查報告

強宏觀指導和調控培養育需兩旺、調控有效中介服務較為成熟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人才市場。 (三)人才強市戰略實施中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1、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編制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要與我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配套、相適應併為三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智力保證。根據三明經濟發展要走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人才發展更要走跨越式發展的實際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要有前瞻性應採取適當超前的策略及時儲備一批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 2、培養使用與引進並重的原則。從目前的現狀看我市應把工作重點放到建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和引進人才上來,引進人才應創新機制,多采取以項目“引智”、“借腦”的柔性引進辦法。但長遠地看引進是為了使用引進後也需要教育提高更需要發揮原有大批人才的作用。要採取“引進外來人才盤活現有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的策略最廣泛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3、整體開發與重點發展並舉的原則。大力推進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和長遠的目標而根據各個時期經濟建設的重點、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培養、引進相配套的人才也是當務之急。如“十五”期間我市應圍繞工業城市經濟建設目標重點抓好鋼鐵、機械、化工、林業、旅遊、城建規劃管理、電子信息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所以必須堅持整體開發與重點發展兩手抓做到一方面抓好綜合人才開發一方面抓好急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4、增加數量與提高素質並舉的原則。人才隊伍建設既要不斷壯大隊伍又要提高人才的整體素質。要加強人才能力建設特別重視運用科學知識創新能力和衷共濟的與人合作共事能力組織、協調的管理能力的人才的培養努力提高人才的質量。 5、素質優化與結構優化相結合的原則。人才隊伍建設中既要重視人才個體素質的提高又要注重人才隊伍結構的優化發揮人才隊伍的整體效能。在年齡結構上要老、中、青相結合在層次上高、中、初級相匹配在專業結構上要與三明產業、行業結構相適應。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統籌安排以保證人才資源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適應。 三、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主要措施 (一)牢固樹立戰略意識,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一是樹立新的工作觀念。要大力消除計劃經濟時期人才工作中“見物不見人”、“以級別定人才”等陳舊觀念,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市場配置人才資源、檢驗人才價值的觀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觀念;用感情、事業、適當的待遇聚人的觀念學,以此推動人才工作的創新。二是構建新的工作格局。各級黨委、政府和組織人事部門,要按照黨管人才的要求,把黨的幹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建立起來,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三是形成新的工作環境。各級各部門領導都要重視人才工作,關心人才成長,對優秀人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要特事特辦,形成感情聚人的環境;要推進人才工作機制創新,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形成機制聚人的環境;要制定人才創業和投入政策,形成適當待遇聚人的環境;要改善地方投資環境、人文環境、居住環境,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工作促進人才工作,形成以事業聚人的環境。 (二)整合中、高等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育能力。 1、做大做強做優三明二中,為高等教育提供合格生源。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羣眾對普高尤其是對優質普高的需求有增無減;同時,從學校自身來看,只有發揮整體優勢和強大競爭力,才能迎接普高打破地區間招生限制的趨勢,以優質高中吸納更多的優秀生源。因此,有關部門應該重組和整合三明一、二、九中,遷址三明二中,建設以三明二中為龍頭,做大做強市區普通高中。 三明二中校園面積和校舍面積屬市區最小,現有的辦學規模已近極限,學校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的空間,這與三明二中作為市區普高龍頭學校和創辦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要求,以及人民羣眾的需求都不相適應。同時,原三明師範學校併入三明高專以後,校舍和設施設備、以及中國小用書等資源可以騰出來。因此,三明二中可以遷址到原三明師範,並進一步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標準,加強三明二中的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使之發揮全市龍頭普高的作用,向周邊地區輻射。而三明二中遷址新建以後,可以利用二中現有的條件,以“名校”帶“民校”的形式,吸納民間資金,實行公助辦學,在原址上創建三明二中國中部分,以解決今後一個時期市區招生規模擴大的需要。 2、組建三明職業技術學院,提升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辦學層次。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變當前職業教育條塊分割、重複建設、佈局不合理、教育資源浪費的狀況,三明市政府可以考慮成立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籌備小組,把三明輕紡工業學校、技工學校、三明電大合併成為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現有的辦學規模、專業設施和師資,進行優勢互補:解決了三明電大佔地不足的問題和我市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層次低的狀況;減少政府的多頭投資,確保骨幹重點專業的建設;有利於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有利於我市培養高層次的建設者和勞動者。三校合併後總部可設在三明電大現校址,骨幹教學區設在重新規劃整理後的輕紡工業學校、技工學校,同時,市區的三明職業中專學校、三明財經學校、三明衞生學校、三明機電技校、三化技校等都要歸併整合,成為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教學點。市區的成人中專學校改為培訓中心。 3、深化三明高等教育改革,支持我市新一輪創業人才需求。2003年2月,國家教育部批准籌辦“三明學院”。三明學院擬建成一所地方多科性大學,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主要目標,立足三明,面向全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服務。為此,社

會各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以完成三明學院的創辦工作: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三明學院評估達標和發展後勁;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啟動“高層次人才工程”,通過內培、外引、外聘等有效手段,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在五年之內擬投入2000萬元用於添置實驗設備和實驗室建設,以建設一批符合教育部對本科教學要求的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四是加強科研工作,加快研究成果產業化,提供科技服務,為三明市經濟建設服務;五是加快校園建設步伐,把未來三明學院建設成為環境優美、佈局合理、富有地方特色和現代化氣息的新型校園。 (三)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促進人才的合理使用。一是健全完善公務員制度。完善公務員競爭上崗制度,做好競爭上崗的管理、監督和指導工作,提高競爭上崗考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完善公務員選拔錄用制度,在堅持凡進必考原則的基礎上,擴大公務員的選拔錄用視野,進一步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擴大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比例,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對財税、金融、信息技術等部門特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可以採取更加寬鬆的政策;規範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實績為核心的考核指標體系,分類分級考核,把考核結果與任用、培訓、晉級增資、年終獎金等緊密掛鈎。二是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製為突破口,以建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為重點,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突出抓好科學設置崗位、嚴格聘用程序、依法簽訂聘用合同等環節,規範聘用操作程序,把推行聘用制與崗位管理結合起來,切實轉變用人機制。同時,深化職稱改革,積極推行執業資格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強化競爭激勵機制。三是加強對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導,增強企業人事工作活力,更好地吸引和使用優秀人才;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競聘上崗、考核、培訓的指導意見,促進企業人事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積極培育並管理好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市場,提高國有企業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關心企業需要,總結推廣企業人事人才工作經驗,主動為企業提供人事人才服務。 (四)大力推動人才市場建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一是健全人才市場機制。進一步打破人才部門、單位壁壘,促進用人單位和人才兩個主體進入市場;要變政府辦市場為政府管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的人才市場環境;完善人才市場的供求、價格和信息機制,並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探索建設與其他要素市場相貫通的人才市場的有效形式,建立人才配置與資金、項目、技術等多種要素配置相結合的貫通機制;努力發展高層次人才市場,把高級人才的市場配置與各項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做好人事部門所屬人才市場的整合聯手,引導他們走“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經營發展道路;要健全完善包括人才評價、諮詢服務、開發培訓等內容的中介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功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是提高人才市場信息化水平。建立人才市場信息定期發佈制度是提升人才市場功能的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完善信息定期發佈工作,使之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提高人才市場信息利用與開發程度,盤活人才信息資源,促進統一的人才市場信息網絡的形成。

[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oe0v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