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發展大旅遊:拓展大市場

發展大旅遊:拓展大市場

作為改革開放產物的成都旅遊業,雖然起步較晚,基礎較差,但發展較快,前景很好。旅遊資源的開發加快了步伐,旅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旅遊從業人員隊伍逐步壯大,旅遊“六要素”(行、遊、住、吃、購、娛)配套發展。全市現有旅遊涉外飯店35家,其中星級飯店29家(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5家、二星級18家、一星級3家),涉外牀位由1990年的5227張發展到現在11400張,省級度假區1個、各類度假村近120個;旅遊汽車公司4家,旅遊航空包機公司3家,旅遊專列4對;各類旅行杜110家,其中經營國際旅遊業務的12家,經營國內旅遊業務的98家;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88家,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23家、市級57家,旅遊定點銷售企業2家;旅遊定點外飲點26家、購物點22家,旅遊基礎設施已具規模,綜合接待能力不斷增強。“八五”期間,雖因種種因素影響,港、澳、台遊客有所下降,但外國遊客保持了上升趨勢;旅遊創匯自1991年以來持續上升,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長,五年累計創匯1.78億美元,比“七五”期間創匯翻一番;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5年累計旅遊人數為6241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2.4%,比“七五”年均增長率高11個百分點。5年累計國內旅遊收入為65.04億元,是“七五”期間的8倍,年均增長率為28.9%。從1995年來看,我市國內旅遊總收入為41.5億元,佔全國1800億元的23%,佔全省1183.3億元的35.2%,佔我市國內生產總值715億元的5.8%,在全市國民經濟眾多產業中已形成鮮明的新興產業形象。

發展大旅遊:拓展大市場

全國旅遊業目前已進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有機結合、互補互促的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必須清醒看到成都市旅遊業發展的差距;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上還缺乏支柱項目和拳頭產品,產品老化、品位不高的現象還較突出;開拓旅遊市場的力量還不強,制約對國際市場大面積、深層次的開發;旅遊市場秩序混亂、旅遊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的扭轉和改善;不少旅遊企業素質不高,實力不強。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和強大的競爭力量。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實現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是兩個帶全局性的根本轉變;抓好“體制轉軌”、“增長變型”的轉變,就抓住了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就掌握了各項工作的主動權,為使成都旅遊業快速、持續、健康地發展,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兩個轉變”,抓住機遇,開拓奮進;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優化產品、整體促銷;狠抓質量,提高效益;適度超前,協調發展,以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為動力,面向大市湯,組織大運行,發展大產業,樹立“熊貓故鄉”、“四季風光”、“文化名城”的成都旅遊總體形象,形成市區、近郊各具特色並輻射跨省區的“三環”旅遊網絡格局,培育和建立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旅遊市場體系,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國的旅遊名城,儘快跨進旅遊發達城市的行列。到2000年,當年接待境外旅遊者21~23萬人次,實現創匯1.25~1.37億美元;2010年當年接待境外旅遊者47萬人次,創匯在199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達到1.75億美元,2000年接待國內旅遊者2540~2657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76~80億元人民幣;2010年當年接待國內旅遊者5000~53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300~318億元人民幣。

目前,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同在。為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着重解決好以下“五個適應”的問題:

一、在思想觀念上,要適應抓大旅遊、抓大產業的要求

旅遊業是創匯創收的外向型綜合性很強的新興產業。成都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早在199O年底就把發展旅遊業列為了振興成都經濟的“四大開發(工業、農業、高新科技、旅遊)之一,市委書記黃寅逵同志、市長王榮軒同志在多次會議上都強調要把旅遊業的發展作為成都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如何把領導的決策變為發展我市旅遊業的強大動力和實際行動?當前,原重要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觀念的不斷更新。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充分認識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帶動和促進關聯產業發展的多功能作用,在對外交往和經濟、科技、文化交流中的橋樑和媒體作用、在擴大對外開放中的先導作用、在樹立一個國家和地區形象中的“窗口”作用,增強抓大旅遊、抓大產業的觀念;二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旅遊業在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要明確定位,提高重視程度,增強抓旅遊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促進各相關部門支持配合,通力合作,儘快使旅遊業真正成為對外開放中的先導產業、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國民經濟中的創匯支柱產業;三是增強機遇和發展意識,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十分有利,我市旅遊業由快速起步階段已進入了大發展階段,有優勢的資源基礎、堅實的物質基礎、良好的工作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基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支持和興辦旅遊,特別是要吸引大企業、大集團跨部門、跨行業投資興辦旅遊業;四是進一步樹立市場競爭意識,增強加快發展旅遊業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縱觀旅遊業發展的激烈競爭態勢,正確分析和估價我市旅遊業當前優勢劣勢的變化,既要看到優勢很多,只要敢於正視我市原有的“中轉”輻射優勢、價格優勢等方面日趨減弱,周邊省、市旅遊業發展的競爭壓力增大,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滿懷信心,打好主動仗。

二、在宣傳促銷中,要適應開拓大市場、實現大合作的要求

加大宣傳促銷,開拓旅遊市場,是加快旅遊業發展頭等重要的問題;開發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是宣傳促銷成效的具體標誌。為儘快扭轉我市國際客源連年下降的趨勢和國內旅遊組織化程度低的狀況,爭取日、美、歐市場穩中有升,港、澳、台市場客源回升,周邊市場逐步發展,新興市場不斷拓展,研究確立我市客源市場的開發策略,加強國內外客源市場的分析與預測,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強化市場開發的針對性,不斷改進捉銷的方式方法,增強宣傳促銷的有效性,根據國家旅遊局每年推出的宣傳促銷主題,成都兩年一度的“國際熊貓節”及舉辦的各種傳統節慶活動,緊緊圍繞樹立“熊貓故鄉”、“文化名城”、“四季風光”的成都旅遊總體形象不斷優化、更新旅遊產品,開展宣傳促銷,為了拓寬國際客源市場、積極探索建立能與境內旅遊供給能力相適應、與境外旅遊競爭對手相抗衡的促銷機制。堅持統一對外、整體促銷的原則,強化聯合促銷,調動企業開發市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進一步搞好與各新聞媒介的聯合聯姻,建立與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的大合作,組成全天候的立體宣傳促銷攻勢,形成多元化、全方位開放的旅遊市場體系。

三、在旅遊產品的開發上,要適應市場的導向和出拳頭產品的要求

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旅遊資源的開發,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和依託;開發具有特色的旅遊拳頭產品,才能對海內外旅遊者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須下大力抓好旅遊產品的開發,搞好旅遊產品結構的調整和不斷優化更新。首先,要按照出優勢產品、出配套產品、出規模產品的思路搞好成都旅遊總體規劃,使規劃具有科學性、戰略性、指導性和實用性,並嚴格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進行開發建設,防止低水平項目和重複建設的現象。第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的建設,抓好“中華熊貓世界”這一世界壟斷旅遊產品的開發,四季風光帶以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重點,抓好西嶺雪山為代表的縱向四季風光帶開發和都江堰青城山為代表的橫向四季風光帶的開發,同時抓好我市其餘8個風景名勝區的配套建設,開展熊貓生態旅遊,搞好到九寨、黃龍、長江三峽、拉薩、昆明、桂林、貴陽等周邊輻射圈內的產品開發和推出,使度假旅遊產品和專項旅遊產品的開發有新的突破,開發建設出投入產出效益好的拳頭產品向國內外推出,力爭產生轟動效應。第三,抓好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濱江公園、望江公園、萬里橋等沿河旅遊景點的開發,促進老景點的深度開發,豐富遊覽內容,恢復府河水上游覽,推動傳統觀光產品的改造、充實和提高。第四,對“世界樂園”、“西南日月城”、“都江堰美國假日樂園”等大型人造景觀,進一步在增加高科技含量、參與世強、知識性豐富的項目,完善配套功能,調整結構,招徠客源上下功夫,增強其吸引力和生命力。第五,按照旅遊“六要素”協調發展的要求,抓好薄弱環節,搞好旅遊商品的開發和銷售,不斷改善旅遊交通和旅遊環境、提高旅遊產品的品位和質量,以適應國內外旅遊市場的需求。

四、在旅遊行業管理上,要適應發展大趨勢和解決新問題的要求

強化行業管理是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基本保障。要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要求和旅遊業這一新興產業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旅遊行業管理上要着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

(一)要以建設公平的市場環境,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形成規範的市場運行,促進有效率的市場主體為行業管理的目標。

(二)進一步理順行業管理的體制,堅持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原則;逐步增強旅遊行業管理部門的調控手段,建立管理權威,逐步把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邊緣性、輻射性、交叉性領域納入旅遊行業管理範圍,解決該管管不了的問題;旅遊主管部門要主動做好全方位的協調工作,促進上下左右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增強行業管理的有效性。

(三)當前強化行業管理的重點是,圍繞抓整個行業、抓運行環境、抓市場規則的要求,整治旅遊市場秩序,

加強對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整體素質。要通過紮紮實實的開展爭創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加強旅遊行業管理,市場管理、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樹立成都旅遊行業新風範,促進我市旅遊服務質量大提高、旅遊市場秩序大改觀、旅遊環境大改善.建樹成都旅遊新形象。

(四)不斷改進行業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變傳統的對企業的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開展行業管理,通過規則、法規、政策引導市場趨勢,建立市場規則,協調、監督維護市場秩序,規範企業行為,為企業發揮活力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充分運用國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法規政策,及現已建立起來的旅波質量保證金制度、旅遊質量監督、涉外旅遊飯店評審、旅遊定點管理、旅遊企業年檢、旅遊項目評審、旅遊服務考核、新聞輿論監督等調控手段,加大行業管理的力度。

(五)切實貫徹“搞活市場,正確引導,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方針,認真研究和解決我市國內旅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打牢基礎,使國內旅遊逐步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進而促進成都國際旅遊的發展。

(六)旅遊管理部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以科學化的管理、高質量的服務、高效率的工作、勤政廉潔的形象,樹立和提高旅遊管理部門的威信。

五、在深化企業的改革上,要適應按新機制、新體制運行的要求

深化旅遊企業改革,是提高旅遊企業素質的根本出路。去年、我市率先在國有小型旅遊企業中試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得到了國家旅遊局的肯定和推廣。按照建立“產權清晰、權現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根據新時期旅遊企業承擔的艱鉅任務和旅遊企業的現狀。在深化旅遊企業的改革上,要着重解決好以下問題:一是要進一步增強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的緊迫感,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統一思想,變“要我改”為“我要改”,加快改革的步伐。二是從實際出發,本着有利於搞活企業,促進發展的原則,多渠道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大、中型旅遊企業可進行公司制改造,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小型旅遊企業可試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或嫁接改造、掛靠聯合等,根據企業的實際選擇“轉機建制”的模式,不搞“一刀切”。三是改制後的企業一定要堅持按新機制、新體制運行。轉機建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一改就靈、一“股”就靈,要通過轉機建制強化企業的科學管理,增強企業開發產品和開拓市場的能力,促進企業向集團化、網絡化方式發展,提高企業的素質,把企業的經營搞活、用工搞活、分配搞活,堅持嚴格的管理,組織結構符合精簡、靈活、高效的要求,產品結構適應市場的需求,從而不斷增加企業的省略,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改變旅遊企業“小、散、弱、差”的現狀,加快實現由傳統企業向高素質現代企業轉變的步伐,增強我市旅遊企業在國內外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力。

標籤: 拓展 旅遊 市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ng46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