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師個人聽課感想:《錢學森》聽課有感

教師個人聽課感想:《錢學森》聽課有感

有幸聽了丁俊老師執教的《錢學森》,引發了許多的感想。我們的語文課,到底該教些什麼,着重進行哪一方面的訓練。

教師個人聽課感想:《錢學森》聽課有感

走進丁老師的課堂,從PPT上的一段話,就已經告訴了我答案——跟着課文學表達。我想,這應該就是丁老師一直在研究的東西。我們的語文課本,都是由一篇篇課文所組成。通過課文的學習, 我們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語文素養?當然是表達,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我認為就是讀懂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同時能夠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口頭或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使聽者或讀者,能夠讀得懂。我想,如果一個學生他能做到這兩點,那他就具備了語文素養。

而我們的語文課,有時過分地注重讀懂別人文章的訓練,逐字逐句地去閲讀,去分析,去理解,而忽略了表達自己想法的訓練。從這一點上來説,丁老師的課,未聞其聲,心中已經充滿了期待。

正式上課,丁老師先從錢學森的“中國導彈之父”説起,帶着深深的敬意齊讀課題,然後引入寫人之類的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等,猛一聽以為走進了作文教學的課堂。一番敍述之後,丁老師揭示了本節課閲讀的重點,那就是通過對錢學森在課文中兩處語言的描寫,來深入理解、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這個重點的確定,體現了丁老師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使我對這節課更加充滿了期待。

接下來的教學,丁老師讓學生找出了課文中的兩處錢學森的語言描寫,並思考錢學森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這句話,同時寫出自己的感受。

一段時間的安靜之後,學生開始交流了。整個過程是非常清晰的,但我認為重點還不突出,比如有兩處環節,我感覺是將學生引入了“歧途”。

一是,出示了馮·卡門的簡介。引導學生認識這位國際知名的教授,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這顯然與本課的教學重點,沒有任何關聯。難怪學生在抒發感想時,讚揚這位教授的偉大無私,不分國籍,重點培養了中國留學生錢學森。

也許,丁老師是想借馮·卡門的介紹,來讓學生體會錢學森放棄優厚待遇、優越工作條件的偉大。但“優厚”“優越”不是體現在馮·卡門身上的,不如課前讓學生主動地去搜集資料,瞭解這段歷史。畢竟,蒐集資料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後面的教學過程中,錢學森所遭受的阻撓,以及周總理是如何幫助錢學森回國的,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對課文學習的有利補充,可是充分地去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對這段歷史有所瞭解。

二是,背誦思鄉詩詞。背誦《水調歌頭 中秋》,雖與錢學森在中秋節時所説的話,有所聯繫,但這不應該是體會的重點,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錢學森話語之中,濃濃的愛國之情。 如果要朗讀、背誦的話,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類的愛國名句。這樣的話,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錢學森説這句話時的背景和心情。

丁老師的課堂上,還有一段小練筆,寫一寫錢學森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心中所想,以及他想要説的話。並藉助了《我的中國心》的歌詞,給了學生很好的示範,這是不錯的方法。但顯然學生停留在了表達愛國之情,述説歸國的感慨,顯得有些公式化,沒有了錢學森的特點。課文第一小節中,其實就有一句話寫的是錢學森的想法,非常有錢氏風格——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麼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呀!可以藉此順利過渡到第一小節的講解,講解倒敍的作用,為了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作鋪墊。

課後的作業,丁老師也到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做了安排,要求學生運用倒敍、側面描寫的方法,去寫一個人。很值得學習!但好像又與課文的學習聯繫不夠緊密。跟着課文學表達,那就要從課文入手,將教學中的一些東西進行強化。感動中國對錢學森的那段頒獎詞,寫得真好,對錢學森的豐功偉績進行了濃縮、概括。如果以此為切入點,由頒獎詞寫起,再結合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錢學森,這樣不是更好些嗎?既有倒敍的運用,又有課文之外資料的補充,同時又從他的所作所為,深入理解了錢學森的拳拳愛國之心。也為下一篇課文《詹天佑》從人物的所作所為理解愛國之心,做了鋪墊,使整個單元的教學形成一種整體的效果。

與丁老師共同思考:語文教學中的聯繫過渡問題。大到國小與中學的聯繫過渡,中到年級段之間的聯繫過渡,小到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繫過渡,再小到一節課上,每一個環節之間的聯繫過渡。

【本文作者:天藍】

【微信公眾號:讀書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rnr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