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精選17篇)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精選17篇)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

檢驗科消毒隔離制度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精選17篇)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後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採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採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籤、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後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毒後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後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內清潔衞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後,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並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報告。

洗衣房消毒隔離制度

1..洗滌區、壓熨、摺疊區、清潔衣物存放區佈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順行通過,不得逆流。

2.指定地點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專車、專線運輸。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洗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時間不少於30分鐘;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為20—30分鐘。洗滌劑的洗滌時間為1小時。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後清洗。

4.清潔被服專區存放。

5.工作環境保持衞生,每日清潔消毒,每週大掃除。

6.工作人員作好個人防護,每日洗澡更衣,接觸污物後洗手。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2

醫院的分級護理制度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萬別,生活自理的潛力也有不同。為了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護理和照顧,在長期護理實踐中,逐漸構成了把病人分為等級,按等級進行護理的做法,國家衞生部已將其定為制度,即“分級護理制度”。這就是説,等級護理就是按照國家衞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

等級護理共分為4級,即個性護理(個性專護)、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普通護理)。病人入院後,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護理等級,下達醫囑,並分別在住院病人一覽表和病人牀頭卡上設不同標記,提示護士根據醫囑和標記具體落實,護士長進行督促檢查。下面分別講一講不同護理級別的不同要求。

1、個性護理(特護)用大紅色標記,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術後的病人,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需要嚴密觀察和加強照顧。特護的都是重危病人,但重危病人不必須都要特護。特護派專門護士晝夜守護,有時需把病人搬入搶救室或監護室。按照特護計劃,定時測量體温、脈搏、呼吸、血壓,密切觀察病情,記錄飲食和排出物的量,進行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翻身按摩等。特護的收費比較高,上級有收費標準,自費病人應思考自己的負擔潛力。

2、一級護理用粉紅色標記,表示重點護理,但不派專人守護。對絕大多數重危病人來説,這就算是高等級的護理。按規定,對一級護理的病人,護士每隔15~30分鐘巡視1次,既瞭解病情和治療狀況,又幫忙飲食起居。根據病情需要幫忙病人更換體位、擦澡、洗頭、剪指(趾)甲等。

3、二級護理用藍色標記,表示病情無危險性,適於病情穩定的重症恢復期病人,或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動的病人。對二級護理病人,規定每1~2小時巡視1次。在這之間,如病情有變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喚電鈴呼叫醫生護士。

4、三級護理是普通護理,不作標記。對這個護理級別的輕病人,護士每3~4小時巡視1次。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3

分級護理制度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潛力,確定並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並根據患者的狀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標記:一級護理為紅色、二級護理為綠色、三級護理可不設標記)

(1)特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特級護理:

①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②重症監護患者;

③各種複雜或者大手術後的患者;

④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⑥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並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徵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徵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徵;

②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③根據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⑤持續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

⑥實施牀旁交接班。

(2)一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一級護理:

①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牀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⑤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3)二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二級護理:

①病情穩定,仍需卧牀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4)三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三級護理: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處於康復期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4

會診制度

1、當臨牀醫生在診斷、治療過程中,遇到以下狀況時應請會診:

(1)病人病情不屬自己職權允許的;

(2)病人病情危重、複雜,不是自己潛力能夠解決的;

(3)受各種原因限制,本科、本院不能解決的狀況時。

2、會診批准權限:請院內會診,主管醫生報科室主任批准;院外會診由科主任報醫務科、分管院長批准。院內會診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

3、會診醫生資格:例行會診、急會診應請相應科室主任,或相應專業醫生;在科主任不在時,能夠請值班醫生。會診醫生在會診過程中,技術潛力不足時,應請所在科室上級醫生、科主任會診。

4、例行會診:病人病情不屬急、危、重症的,屬例行會診。例行會診由主管醫生填寫會診單準備會診資料,彙報病史,記錄會診意見,執行上級醫師指示。

5、急會診:病人病情危急,需要本科和他科立即會診時(不允許按例行會診手續進行會診時),應當緊急會診。請急會診科室科主任在班,由科主任決定。科主任不在時,由上級醫生或值班醫生決定。可用會診通知單通知,也可用電話通知,會診人員在接到通知後須立即應診。因特殊狀況不能前往時,也要派相應醫師前往。會診時,申請醫師務必在場,配合會診和搶救。

手術中出現意外狀況,需請會診,屬急會診,術中會診包括術中變更術式或變更手術範圍,術中狀況不能處理,低年資醫師請高年資醫師或科主任、院長、院外會診。

6、急會診病人的會診須堅持邊搶救,邊會診的原則。

7、會診醫生在會診完畢後,務必填寫會診意見。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5

一、院長辦公會

院長辦公會由院長主持,一般每週一次。

院長辦公會由正副院長、院長辦公室主任參加。亦可根據會議內容,由主持人確定其他有關人員參加會議。為便於溝通情況和及時交換意見,可邀請其他院級領導與會。院長辦公會的議題,由院長、副院長商定。各職能科室提請院辦公會研究決定的問題,填寫議題單,提交院辦公室,由院辦公室主任向院長彙報後,安排議程與時間。

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的問題,由分管院長與有關職能科室組織實施,院辦公室負責協調督促,並及時向院長報告。

二、院週會

院週會由院長或副院長主持,各職能科室負責人、臨牀(醫技)、科室主任(負責人)、護士長參加。每週召開一次,週五下午進行。院週會由院辦公室協助院長或副院長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三、院黨政領導聯席會

院長、書記聯席會由正副院長、黨委正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黨委和院辦公室參加。 院長、書記聯席會的主持人,根據會議內容由院長、書記商定地。

院長、書記聯席會的內容,主要是研究決定醫院發展建設、民主管理、人事調配等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院長、書記聯席會,一般每月未召開一次。

四、科主任例會

科主任例會由分管院長主持,主要內容總結當週工作,包括醫療質量、重危病人管理、制度落實、服務態度以及教學和科研工作情況,佈置下週任務。

五、門診例會

門診例會每月一次,由分管院長或門診部主任主持,所有門診科室負責人蔘加。主要總結當月門診工作,包括醫療質量、服務態度、急危搶救、門診管理及衞生等有關問題。佈置下月任務並協調門診科室的工作。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6

一、總則:

1、 為確保醫院工作質量和正常工作秩序,強化醫院管理,健全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在職工中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以經濟槓桿為手段,從嚴治院,充分調動全院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結合醫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適用於各部門、科室及全體員工。

4、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獎則:

獎勵對象:各部門、科室及個人。

獎勵方式:以精神獎勵為主(通報表揚、授予先進工作者、文明科

室稱號等),適當給予獎金或獎品。

獎勵時間:隨時獎勵和年終獎勵相結合。

1、在工作中能顧全大局,能正確對待各種複雜事件,並能及時採取應變措施,使事件得到妥善處理的給予獎勵。

2、維護醫院利益,勇於揭露損壞醫院利益行為,除為揭發人保密外,給予相應獎勵。

3、提出合理化建議,採納後給醫院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根據效益情況給以一次性獎勵。

4、科室或個人得到新聞媒體正面報道表揚,分別給予200元獎勵。

5、收到患者書面表揚信或錦旗給予50—100元。

6、愛護醫院財產,精心維護設備,勤儉節約,有突出表現者給予獎勵。

7、工作中及時發現重大事故苗頭,阻止了事故或嚴重差錯的發生,使醫院或病員免受重大損失、給予相應獎勵。

8、敢於管理、善於管理,在提高醫院或科室服務質量,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

9、在突發事件及重大醫療搶救工作中,能服從命令、忠於職守、臨危不懼、救死扶傷,取得較好社會效益的科室或個人給予獎勵。

10、為維護醫院形象,能正確對待個別病人或家屬的偏激行為,忍受委屈,經院務會討論後給予獎勵。

11、全年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

12、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競賽等活動獲得前三名者,分別給予獎勵。

13、堅持財經制度,維護財經紀律,敢於抵制歪風邪氣,避免較大資金流失,給予獎勵。

14、在後勤服務工作中認真、熱情、及時為臨牀服務,在節支方面做出較大成績給予獎勵。

15、凡在正式報刊、雜誌發表論文的,市級獎勵100元、省級獎勵200元國家級獎勵300元。

16、在醫療服務中,堅持優質服務,尊重服務對象,樂於助人,甘於奉獻,深受羣眾表揚的或拒收紅包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

三、罰責:

1、不遵守勞動紀律,上班遲到、早退、礦工、串崗、幹私活、會私客、吃東西、喝酒、輸液、看電視、聽音樂、睡覺、聊天、拿科室電話聊天、玩遊戲等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每發現一次處罰20元。

2、不能與同事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或詆譭他人、抬高自己、跟同事不搭台、不補台、甚至拆台或撥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團結、影響工作罰當事人100—300元。給醫院、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視情節輕重罰當事人500—1000元。

4、服務態度差,發現生、冷、硬、頂、推、拖罰當事人100元。

5、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對醫療服務不滿意,科室沒有及時給予解決,上交矛盾或包庇,使病人向有關部門投訴,經核實,情況屬實,罰當事人100元,科室100元,同時通報科室負責人。

6、在工作中與病人或同事發生爭吵、打架鬥毆,根據情節輕重,處於50—300元罰款。造成損失或人身傷害由責任人承擔法律責任。

7、醫院全體員工必須24小時開通手機。關手機、不接電話或不服從安排,罰款100元,造成嚴重後果的承擔相應責任。

8、無故不參加早會、員工大會、全院性培訓學習,每次罰20元。

9、科室有關負責人不參加院務會、院週會以及該向科室傳達會議內容的,又不向科室傳達,每次罰款20元。

10、職能科室間的臨界工作,經領導協調裁決後,仍發生相互推諉,踢皮球,扣罰科室負責人100元。

11、後勤無充分理由未能及時供應臨牀、醫技科室所需的各種物資,予以處罰。

12、科室出現差錯隱瞞不報或弄虛作假,扣罰科室負責人100元。

13、上級部門各類檢查,非正常原因影響醫院積分的科室或個人,給予200——500元的處罰。給醫院造成損失的重罰。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7

為使我院控煙活動深入開展,給廣大患者和醫務人員營造一個無煙、清潔、健康的工作和就醫環境,特制定本制度,請全院職工嚴格遵照執行。

一、本院員工應自覺拒絕煙草,積極控煙。對自願戒煙的員工,由醫院免費提供戒煙服務和戒煙藥品。對成功戒煙的員工,由支部提出申請,經控煙辦公室審核後,醫院給予全院表彰和一定金額的獎勵,同時發放證書,並在院內網站上進行宣傳。

二、本院員工應自覺遵守控煙相關規定,進入醫院後不得在

院內非吸煙區吸煙。如經發現,首次予以批評教育,第二次給予嚴重警告,以後每發現一次扣罰當事人50元,並在全院通報批評,同時扣除所在科室當月控煙獎勵款,取消科室、科主任及其本人年度評優資格。

三、凡本院員工發現本科室或其它科室的員工在院內非吸煙區吸煙並勸阻無效時,可向控煙辦巡視督導組報告,督導組經現場察看屬實,即對吸煙者進行處罰。對報告人予以一定金額的獎勵,獎勵款由罰款中支出。

四、進行無煙科室評比。

1.控煙辦公室每週一次對醫院各科室進行控煙情況檢查,並記錄。

2.支部控煙工作小組每週不定期對科室進行控煙情況檢查,並記錄。

3.控煙巡視員每天不定期對所屬包乾區域進行控煙情況檢查,並記錄。

4.所有的檢查情況每月1次彙總到控煙辦公室,控煙辦公室對檢查情況進行分析,並對控煙工作做得出色的科室給予全院公開表揚,授予“無煙科室”流動紅旗,該評比與年終考核和中層幹部績效掛鈎。獲得年度“無煙科室”流動紅旗的科室年終評先時優先。

五、科室管轄範圍內發生吸煙現象或發現煙蒂,或本科室員工違反控煙規定,由該科主任負監管失察之責,對該科室公開批評,扣除該科當月的控煙獎,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予以整改。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8

為了切實搞好優質醫療服務,提高醫療質量,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患者對我科服務滿意度,要求各主管醫師對出院患者實行隨訪。為進一步加強對隨訪患者規範管理,特制定如下規定

一、隨訪責任

主管醫師作為實施隨訪工作第一責任人,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積極安排好對出院患者隨訪工作,確保患者對醫院服務質量滿意。科主任根據病種確定隨訪時間並監督執行。

二、隨訪方式

電話隨訪、入户調查、信訪、門診複查相結合的方式。首先進行電話隨訪,無結果者入户隨訪,並與所在街道居委會、派出所取得聯繫,仍無結果者向患者住所、單位發信,均無應答者列為失訪,即停止隨訪工作。若已死亡則向其親屬瞭解死亡的時間及死亡的原因,結束隨訪。

三、隨訪間隔時間

所有患者出院即建立隨訪檔案,根據病情實施_______年至_______年隨訪。出院_______個月後憑隨訪資料卡開始隨訪,第_______次為出院後_______個月,第_______次為出院後_______月,第_______次為出院後_______月;第_______次為出院後_______年;以後改為每年_______次。

四、隨訪的要求

1.辦理入院手續時有關工作人員應要求病人詳細填寫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職業、聯繫電話等項目。

2.科室必須做好隨訪病人登記記錄,不斷積累豐富臨牀經驗,從而確保疾病診治效果,提高治癒率。

3.各科室隨訪出診率必須達到本科室本月出院總病人數的30%。

4.主管醫師應認真填寫隨訪患者登記表,詳細詢問病人出院後的身體狀況,並做好記錄。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後的健康教育,並讓患者本人填寫隨訪記錄。

5.隨訪醫師出診時必須衣帽整齊、禮貌待人、熱情服務。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9

為了積極推行醫院倡導的院前、院中、院後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將醫療服務延伸至院後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復和繼續治療能得到科學、專業、便捷的技術服務和指導,醫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隨訪制度如下,望各臨牀科室認真執行:

1:各科均要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記電子檔案,內容應包括:姓名、年齡、單位、住址、聯繫電話,門診診斷、住院治療結果、出院診斷和隨訪情況等內容,填寫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間的主管醫師負責填寫。

2:所有出院後需院外繼續治療、康復和定期複診的患者均在隨訪範圍。

3: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隨訪、接受諮詢、上門隨診、書信聯繫等,隨訪的內容包括:瞭解病人出院後的治療效果、病情變化和恢復情況,指導病人如何用藥、如何康復、何時回院複診、病情變化後的處置意見等專業技術性指導。

4:隨診時間應根據病人病情和治療需要而定,治療用藥副作用較大、病情複雜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後應隨時隨訪,一般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復慢的病人出院2~4周內應隨訪一次,此後至少三個月隨訪一次。

5:負責隨訪的醫務人員由相關科室的科主任、護士長和病人住院期間的主管醫師負責。第一責任人為主管醫師,隨訪情況由主管醫師按要求填寫在住院病人信息檔案隨訪記錄部分。並根據隨訪情況決定是否與上級醫師、科主任一起隨訪。

6:科主任應對住院醫師的分管出院病人隨訪情況每月至少檢查一次。對沒有按要求進行隨訪的醫務人員應進行督促。

7:醫務科、護理部應對各臨牀科室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記和隨訪情況定期檢查指導,並將檢查情況向業務院長彙報及全院通報。

8:各臨牀科室出院病人信息登記電子存檔率要求達100。每漏登記一人扣主管醫師20個崗點,科室每月底統計總登記率低於90時,每降低1,扣全科人員人均10個崗點。急、危、疑難病人、慢性病病人、需定期複診的病人及病情康復較慢的病人隨訪率要求達到100。每漏隨訪一人扣主管醫師20個崗點,科室每月底統計必須隨訪的病人隨訪率低於90時,每降低1,扣全科人員人均10個崗點。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0

產房消毒隔離制度

1.產房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劃分明確,標誌明顯。

2.所有人員進入產房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換鞋。

3.一般產婦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毒隔離,保護產婦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4.對感染症產婦或疑似感染症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污物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產房所用物品,應按規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細菌監測,保留監測結果。

ICU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ICU應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2.病人的安置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診療活動應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保持室內清潔衞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兩次,對室內空氣應定期進行消毒監測。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時帶手套。

5.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毒,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6.加強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羣失調,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衞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與管理。

8.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與病人接觸前要洗手。

9.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毒隔離措施。

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室內保持安靜、整潔,工作人員做到四輕,病室應定期通風、換氣、消毒,濕式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潔具專用,每月做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細菌監測並記錄結果。

3.各種醫療用具用後必須消毒,新生兒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細菌監測一次。

4.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着清潔服裝,洗手後方可接觸嬰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5.新生兒出院後,其牀單元、保温箱等,應徹底清潔、消毒。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1

一、第一次接診的醫師或科室為首診醫師和首診科室,首診醫師對患者的檢查、診斷、治療、搶救、轉院和轉科等工作負責。

二、首診醫師必須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必要的輔助檢查和處理,並認真記錄病歷。對診斷明確的患者應積極治療或提出處理意見;對診斷尚未明確的患者應在對症治療的同時,應及時請上級醫師或有關科室醫師會診;

三、首診醫師下班前,應將患者移交接班醫師,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項交待清楚,並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

四、對急、危、重患者,首診醫師應採取積極措施負責實施搶救。如為非所屬專業疾病或多科疾病,應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或報告醫院主管部門組織會診。危重症患者如需檢查、住院或轉院者,首診醫師應陪同或安排醫務人員陪同護送;如接診醫院條件所限,需轉院者,首診醫師應與所轉醫院聯繫安排後再予轉院。

五、首診醫師在處理患者,特別是急、危、重患者時,有組織相關人員會診、決定患者收住科室等醫療行為的決定權,任何科室、任何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

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一、醫療機構應建立三級醫師治療體系,實行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二、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主治醫師查房,應有住院醫師和相關人員參加。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查房每週2次;主治醫師查房每日1次。住院醫師對所管患者實行24小時負責制,實行早晚查房。

三、對急危重患者,住院醫師應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並及時處理,必要時可請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 臨時檢查患者。

四、對新入院患者,住院醫師應在入院8小時內查看患者,主治醫師應在48小時內查看患者並提出處理意見,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應在72小時內查看患者並對患者的診斷、治療、處理提出指導意見。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病歷、x光片、各項有關檢查報告及所需要的檢查器材等。查房時,住院醫師要報告病歷摘要、目前病情、檢查化驗結果及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上級醫師可根據情況做必要的檢查,提出診治意見,並做出明確的指示。

六、查房內容:

1、住院醫師查房,要求重點巡視急危重、疑難、待診斷、新入院、手術後的患者,同時巡視一般患者;檢查化驗報告單,分析檢查結果,提出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意見;核查當天醫囑執行情況;給予必要的臨時醫囑、次晨特殊檢查的醫囑;詢問、檢查患者飲食情況;主動徵求患者對醫療、飲食等方面的意見。

2、主治醫師查房,要求對所管患者進行系統查房。尤其對新入院、急危重、診斷未明及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進行重點檢查與討論;聽取住院醫師和護士的意見;傾聽患者的陳述;檢查病歷;瞭解患者病情變化並徵求對醫療、護理、飲食等的意見;核查醫囑執行情況及治療效果。

3、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查房。要解決疑難病例及問題;審查對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診斷、診療計劃;決定重大手術及特殊檢查治療;抽查醫囑、病歷、醫療、護理質量;聽取醫師、護士對診療護理的意見;進行必要的教學工作;決定患者出院、轉院等。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2

為了規範醫院會議流程,提高會議效益,統一會議管理模式,特制定本制度。

一、會議形式

(一)院辦公會

由院長主持,所有院領導和辦公室主任參加的,圍繞黨組會決定的重大事項,研究部署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和措施。

(二)科主任例會

由醫院主要領導主持,全體院領導參加,所有職能、臨牀科室負責人蔘加。貫徹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的重要事項,研究部署和交流醫院各科近期重點工作。

(三)全院大會

由院長主持,全體人員參加(值班人員除外),傳達貫徹上級重要指示、決定、決議,通報情況,分析形勢,總結和部署全院工作。

以上會議均由院辦公室統一負責安排,若職能科室需召開全院大會時,應報院領導批准,會議由該職能科室負責安排。

(四)部門會議

各部門召集召開的會議,由各會一邊召集部門統一負責安排。

會務工作

1、會場佈置,提前做好會場佈置,包括總務科準備音響、話筒、礦泉水等;網絡信息科準備PPT、LED;院辦公室準備開水、紙杯等。根據會議要求,由院辦公室準備鮮花、水果、橫幅等;總務科準備盆栽等;宣傳營銷科準備指示牌等。

2、會議的通知,會議負責部門需提前與院辦公室聯繫,協調會議場地,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參會人員,通知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內容及要求。通知形式可採取電話通知、短信通知等。

3、會議考勤,會議負責部門需提前準備簽到表,並提前15-20分鐘開始簽到,開會前2分鐘停止簽到工作。嚴格記錄會議遲到及早退人員。

三、會議紀律

1、與會人員要提前到會,科室普通人員因故不能到會的,應向科主任請假,並報分管職能科室,經同意後方可請假。科主任分因故不能到會,報分管院領導請假,得到批准後根據要求派其他人員參加會議。

2、參會人員在會議期間要嚴格遵守會場紀律,認真做好記錄,確保會議效益。按照《醫院職工獎懲條例補充修正條款》規定,參會者不得無故遲到、早退。遲到、早退時間在10分鐘內扣發當月效益工資100元,30分鐘內扣發當月效益工資200元,1小時內扣發當月效益工資400元。1小時以上按曠工處理。

四、會議議程

1、院歌播放,根據會議類型大小,會前播放院歌,例如質量通報會暨經濟運行分析會要例行播放院歌。

2、會議內容,由會議負責部門做好會議內容準備。

3、會議結束,待宣佈會議結束後,參會人員方可離開。會議結束後會議負責部門工作人員清理未到會人員,並按照《醫院職工獎懲條例補充修正條款》相關制度對遲到、早退、缺席人員予以通報、處罰。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3

醫院預算是對計劃年度內醫院財務收支規模、結構和資金渠道所作的預計。是計劃年度內醫院各項事業發展計劃和工作任務在財務收支上的具體反映。是醫院財務活動的基本依據。

一、編制預算的原則

1. 收支統管。醫院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兼顧。

2. 對預算的安排就是資金的安排,要對各類資金統籌調度、合理安排。

3. 積極穩妥。編制預算要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略有結餘,不搞赤字預算。一切收支數字的預測和計算都要科學、嚴密、準確、真實。

4. 以法理財。收支預算是醫院財務工作的重要基礎,預算的編制過程也是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制度,規範財務管理的過程。

5. 預算編制的要求、程序、方法。

二、編制醫院財務預算的基本要求

醫院收支預算的編制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編制預算是醫院預算管理的基礎環節,為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必須先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1. 對上年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研究,通過分析、研究,掌握財務收支和業務規律及有關資料的變化情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預測預算年度的收支增減趨勢,為編制年度預算奠定基礎。

2. 核實基本數字。如在職和離退休職工人數、門急診人次、牀位編制和實有病牀數,計劃年度政策性增支因素的標準或定額等。這是提高預算編制質量的前提。

3. 正確測算各種因素對醫院收支的影響。一是分析測算計劃年度內國家有關政策對醫院收支的影響,如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區域衞生規劃、發展社區衞生、增設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對收入的影響,增加工資補貼、實行房改對支出的影響等。二是分析事業發展計劃對醫院收支的要求,如新增病牀、新進大型醫療設備和計劃進行的大型修繕、鍋爐改造等對資金的需求和對收入的影響等。

4. 準確掌握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有關編制醫院收支預算的要求,熟悉新的預算科目及其內涵,熟悉預算表格的內在聯繫。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各項準備工作,才能將預算編制得切合實際,具可操作性。

三、編制財務預算的組織程序

醫院提出預算建議,財務部門下達預算控制數,醫院編報正式預算,財務部門正式批覆預算。

四、編制醫院財務預算的具體方法

醫院應逐步改革傳統的“基數+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採取零基預算法編制年度預算。也就是在科學測算計劃年度內各項工作對醫院收支影響程度的基礎上,確定每項工作可能給醫院提供的收入或需要安排的支出數量,而不是審核修改上年預算或審定新增部分。

1. 收入預算的編制。財政補助收入數,應根據財政部門核定的定額補助和定項補助數編列。

(1)醫療收入,門診部分應以計劃門診人次和計劃平均收費水平計算,住院部分應以計劃病牀佔用日數和計劃平均收費水平計算,其它醫療收入應區分不同的服務項目,確定不同的定額,分別計算;

(2)藥品收入,可以上年度每門診人次和每佔用牀日藥費的實際收入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年度業務量預計變動數計算編列;

(3)其它收入,可根據具體收入項目的不同內容和有關業務計劃分別採取不同的計算方法,逐項計算後彙總編制。

2. 支出預算的編制。醫院的支出的編制包括醫療支出、藥品支出、財政專項支出和其它支出。醫院支出預算的編制應本着既要保證醫療業務正常運行,又要合理節約的精神,以計劃年度事業發展計劃、工作任務、人員編制、開支定額和標準、物價因素等為基本依據。

(1)醫療支出,對人員經費支出部分應根據醫療業務科室計劃年度平均職工人數,上年末平均工資水平,國家有關調整工資、增加工資性補貼的政策規定、標準,職工福利費的提取標準、提取額度,計劃開支的按規定屬於職工福利費範圍的增支因素,離退休人員數和國家規定的離退休經費用於開支標準等計算編列;公用經費開支部分,對公務費應以年度人均實際支出水平為基礎,按計劃年度醫療業務科室平均職工人數、業務發展計劃、經費開支定額計算;對業務費可在上年度實際開支的基礎上,根據計劃年度業務工作量計劃合理計算;設備購置費、修繕費等,可根據修購基金提取數量以及根據需要和財力可能安排的修購項目實事求是的編列。

(2)藥品支出的編列方法與醫療支出基本相同,包括藥品管理支出和購進藥品的支出。

(3)財政專項支出按照具體項目預算編列。

(4)對醫院行政管理部門、後勤部門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以及其它各類雜項開支應分別計算編列。其它支出,可參考上年度實際開支情況,考慮計劃年度內可能發生的相關因素,正確預計編制。

五、本辦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4

分級護理是醫生根據病情以醫囑形式下達的護理等級。級別為:特級護理、一、二、三級護理。要在牀頭卡設護理標記,一級為紅色,二級為藍色,三級為黃色標記。

特級護理

1、病情依據,合格率到達85%.

(1)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的病人。

(2)各種複雜和新開展的大手術的病人。

(3)各種嚴重外傷和大面積燒傷的病人。

2、護理要求:

(1)病人安置在搶救室或重病室,設專人護理或職責護士,做好心理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和生命體徵,根據病情需要定時測T、P、R、BP.(2)對病人做到七明白(牀號、姓名、診斷、治療、病情、護理、飲食)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嚴防併發症,確保安全。

(3)設特殊護理記錄單,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注意持續水、電解質平衡(根據病情)。

(4)備齊搶救藥品、器械,定量、定位放置,持續性能完好。搶救室整潔、安靜、工作有序隨時配合醫生搶救。

(5)做好搶救室清潔消毒工作,防感染。

(6)準確執行醫囑,認真完成各項搶救措施,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7)制定護理計劃,並根據病人病情變化,提出護理問題和措施,做出效果評價。

一級護理

1、病情依據,合格率到達85%

(1)病重、病危、心、肝、腎功能極度衰竭,需嚴格卧牀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種大手術、內出血、高燒、昏迷、休克或外傷。

(3)癱瘓、驚厥、子癇、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產兒。

2、護理要求:

(1)嚴格卧牀休息,做到七明白,解決生活上各種需要。

(2)注意思想、情緒上的變化,做好周密細緻的心理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病人一次,定時測量T、P、R、BP,觀察用藥後反應及效果並記錄。

(3)二十四小時內製定護理計劃,做好各種記錄。

(4)做好室內清潔消毒工作,持續室內空氣新鮮,整潔衞生、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強營養,鼓勵病人進食,加強基礎護理(口腔、褥瘡等),無護理併發症等發生。

二級護理

1、病情依據:

(1)病重期、急性症狀消失,大手術後病情穩定、骨牽引、卧石膏牀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體弱或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

(3)一般手術後,輕型先兆子癇。

2、護理要求:

(1)卧牀休息,根據病人狀況,可牀上坐起活動。

(2)每1-2小時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特殊治療和用藥後反應及效果。

(3)做好基礎護理,防止併發症。

(4)給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顧,做到送水、送飯、送藥、送便器到牀邊。

(5)注意營養調節,保證足夠的熱量,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三級護理

1、病情依據:

(1)輕症、一般慢性病、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正常孕婦。

(2)各種疾病恢復期,能夠下牀活動,生活能夠自理。

2、護理要求:

(1)每日測量T、P、R、BP二次,掌握病情和思想狀況。

(2)督促遵守院規,保證休息,注意病人飲食,每日巡視兩次。

(3)進行衞生宣傳教育,產婦可進行婦幼衞生諮詢。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5

病人在院期間應被正確識別身份,包括門、急診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應佩戴腕帶作為身份識別標識。

2、腕帶佩戴規範

目的:(1)病人流動過程中能被正確識別(如加牀、轉牀、手術、外出檢查等);(2)有過敏史者有醒目標記,隨時提醒,方便核對;(3)意識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確識別;(4)確保母嬰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醫生查房時準確快速地確認病人、讀取病人信息。

①手術病人(包括微創手術)、危重病人以及過敏性體質病人務必佩帶腕帶,作為病人識別標誌。

②腕帶填入的識別信息務必經兩人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有損壞,及時更新,同樣需要經兩人核對。

③按操作規範給病人佩帶腕帶,墊1-2指按緊搭扣,鬆緊適宜,防止扭曲、勒傷。病人出院時去除腕帶(在醫院死亡病人需經家屬確認屍體後才去除)

④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均需核對腕帶。

附:國際病人安全目標管理規程

(一)目的

保證醫院相關運作流程和政策貼合國際病安全目標的要求,透過有效的監控措施,保證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得到執行,以確保病人安全,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二)標準

1、正確識別病人:要使用至少兩套病人識別碼

(1)當給病人用藥、輸血或輸血製品、抽血標本或採集其他臨牀檢驗標本、給病人進行其他任何治療或操作時,至少要有兩套病人識別碼。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號(性別或年齡)和病人姓名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在病人入院時記錄在腕帶上;急診搶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對於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診的醫護人員臨時命名)和門診號作為病人的標識碼,在病人進行搶救室時記錄在手腕帶上;門診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診卡號作為病人的識別碼,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號碼能夠作為病人識別的補充信息,當使用識別碼有困難時可選取這些補充信息,詢問病人後再與這些信息進行核對。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在核對病人的識別碼時,詢問病人“請問你叫什麼名字?“讓病人回答,然後將病人的回答與手中信息進行核對。

(3)放射科、檢驗科等輔助科室允許使用流水號或住院號、姓名等其他貼合要求的號碼作為病人標本的識別碼,但科內務必統一,並在科室管理規程中書面寫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藥袋和標本的標籤上要寫明(或打印出)進行病人的識別碼,以便與病人進行核對

(5)在給病人治療、用藥、輸液、輸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標本時要對病人的識別碼進行核對。

(6)病人的牀號和房間號不能作為病人的識別碼使用。

2、有效改善相互溝通

(1)在工作只能需執行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接到各類的緊急口頭報告時,務必有一個口頭確認過程,護士或接聽報告的人首先要把別人告訴你的信息寫下來,要有書面記錄,然後大聲複述一遍口頭醫囑的全部資料、各類檢查緊急的口頭報告資料,對方確認無誤。

(2)醫院允許在病人搶救、中深度鎮靜治療、手術時使用口頭醫囑。在緊急狀況下,在醫師不能立即到達又需要立即處理時能夠使用電話醫囑,其他狀況不準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原則上儘量減少使用電話醫囑,患者出現病情變化,下級醫生請示上級醫生後,上級醫生在電話中下達的醫囑要由值班醫生或管牀醫生下達書面醫囑後護士才能執行,而且要在病程記錄中記錄相關資料。

(3)口頭或電話醫囑下達後,護士即要立即書面記錄(可記錄在口頭醫囑單或其他記錄紙上),並根據書面記錄資料大聲複述給下達醫囑的醫生後,聽到複述醫囑後,醫生要明確示意,經確認無誤後護士執行。在個性緊急且人手緊張的狀況下,護士記錄口頭醫囑會影響到病人搶救時,可先按要求在保證正確用藥的前提下執行口頭醫囑,事後立即補記醫囑資料。口頭或電話醫囑要在病人搶救完成後六小時內在電腦系統內補錄,並打印簽字。手術病人的口頭醫囑單要求下達醫囑的醫生和執行護士簽字確認,並存入病歷中保存。

(4)所有急診檢驗結果、危及到病人安全的異常檢查、檢驗結果(簡稱危急值)需要及時通知臨牀醫護人員。檢驗科和其他輔助檢查科室要建立檢查危急值報告標準,標準中要包括檢驗、檢查危急值得項目名稱、臨界值、報告流程和報告職責人。並以書面的形式確認,同時要對全科人員、新入職員工進行培訓。檢驗危急值得報告能夠透過lis系統自動控制,並提醒檢驗師。所有急診檢查項目的結果和/危急值結果的書面報告要在審核後立即發送,並電話通知臨牀科室,以便醫師及時得到相關報告。

(5)臨牀科室工作人員,包括醫師和護士在接聽到急診檢查結果、危急值結果報告後,要有書面記錄,並將記錄的資料大聲複述一遍給報告人聽,要得到對方的確認。記錄的資料包括病人姓名、住院號、檢查項目名稱、檢查結果、接聽電話時間、報告給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的時間等。各科要有記錄本登記,以便職能部門檢查。

(6)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接到檢查項目高危報告後,要及時對病人進行評估和處理,必要時向上級醫生或科主任請示報告,並在病程記錄中記載。

(7)在急診病人入院前與接收科室進行電話溝通時,需將收治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初步診斷、生命體徵、基本病情、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醫療設備(氧氣、心電監護、呼吸機能)以及病區問的其他相關信息等告知病區,病區接電話人員要有書面記錄並大聲複述給打電話的人員,要得到對方的確認,同時醫護應相互告知。其他狀況下進行的電話溝通要按<醫療工作電話溝通記錄管理規程>進行記錄。

3、消除手術錯誤

(1)手術前暫停:為了避免手術病人、手術方案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開始前停止術前所有操作及術前核對。

(2)手術前核對

①為了避免手術病人和手術部位的錯誤,在手術室的手術和門、急診小手術都要列出核對清單,手術開始前要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認真核對清單中所要求的資料,一致確認手術病人、手術方案、手術部位和病人體位是正確的且在正確的手術室,手術需要的所有醫療文書齊全,醫療設備已準備好且功能正常。

②在手術室進行的手術、手術前核對要在麻醉誘導前進行,手術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麻醉師、巡迴護士一齊根據<手術護理記錄>中“手術前核對清單”中的資料進行逐項核對,核對資料由巡迴護士記錄,並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記錄。

③門、急診的小手術應在手術前由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術醫生、治療護士一齊核對,核對資料由治療護士記錄在<門急診、介入手術護理記錄單>中,並將參與核對人員名單進行記錄。

④當核對清單內的項目無法透過(填“否”)時,手術不得進行,如果在特殊狀況下仍需手術時,要經過醫務部或總值班同意。緊急搶救生命的手術以爭取時間、搶救病人生命為主要職責,能夠先搶救,後報告。

(3)術前手術標記:所有手術操作,包括在手術室內進行的手術、在門診進行的手術、在急診進行的小手術都要進行手術標記。標記要精確、清晰可見,可能狀況下由病人講出病變部位。

①住院病人由手術醫生在病區進行手術標記,門、急診手術的病人也應有手術醫生在門急診進行手術標記,除非是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的狀況下能夠在手術室手術前鋪單前進行手術標記。手術標記需要病人或家屬的參與,清醒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觸動病人的肢體方向確定左右,要得到病人的認同。昏迷的病人進行確認時要請病人家屬參與,要得到病人家屬的認同。

②手術切口、穿刺點和手術部位的標記都要準確、清晰,鋪單後還能夠看得清楚。手術標記要使用藍色和紫色油性標記筆。

③手術標記筆應放在各病區的指定地點,每位醫生都要明白具體地點,每位術科醫生應隨身攜帶標記筆,手術室應備消毒後的標記筆供使用。標記筆只能用來作手術標記,不准它用。

③其他操作或治療如有左右區分,在操作或治療時容易發生部位錯誤時也需標記,如局部熱療、胸穿、腰穿等狀況。

4、減少病人跌倒風險

(1)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評估工具來測定和確定病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對高危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

(2)門、急診病人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和記錄,如有跌倒風險要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3)住院病人

①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護理評估中務必包括對病人跌倒的風險評估(新生兒除外)。跌倒風險評估資料包括病人的年齡、意識狀況、走動潛力、自我照顧程度、跌倒病史、藥物使用狀況、環境設施狀況等引起跌倒的風險因素,並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宣教,且要有記錄。

②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須進行動態評估,病人出現下列狀況需隨時評估:轉入病人、病情變化(如手術後,意識、活動、自我照顧潛力等改變)、使用鎮靜/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壓/、調血糖等藥物時、跌倒後、分值發生變化時、更換陪人或家屬時;同時對病人家屬進行預防跌倒教育,並有書面記錄。

③對於跌倒風險的病人要在牀頭掛標識醫院牌,並根據醫院的相關指引制定切實的預防病人跌倒的計劃,而且這些計劃要得到執行。

④病人跌倒發生後護士要對病人是否受傷、受傷的程度進行評估,如有受傷立即通知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對病人的傷情進行進一步評估,並進行相應處理。同時要對病人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和採取預防再次跌倒的計劃,同時要按流程和要求報告。報告資料包括:跌倒發生的時間、地點、傷害程度、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事件處理經過及具體推薦。

⑤總務、基建後勤要確定哪些環境因素和設備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定時巡查評估,同時要培訓和教育醫務人員,尤其是病區護士發現病人跌倒的高危環境和設備因素存在時,及時通知後勤進行處理。

⑥護理部、醫務科每月對導致病人跌倒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改善意見,並報院安全管理委員會批准後相關部門執行。

⑦科主任和護士長要對員工,包括新入職的員工進行預防跌倒的培訓,醫護人員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⑧護理部、醫教科等職能部門聯合制定預防病人跌倒的指引。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6

一、醫院提倡愛清潔、講衞生、講社會公德,全院員工應自覺維護醫院環境和室內衞生。

二、醫院轄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1、隨地吐痰、亂扔污物、拋棄廢物和亂潑污水。

2、在工作室內存放個人生活物品或食品。

3、在樓道內存放自行車、物品等。

4、亂貼標語、宣傳廣告。

5、診療區域內吸煙。

6、醫療廢物不按規定收集存放。

7、各部門按要求做好院內控煙工作。

三、環境衞生、室內衞生責任分工

1、醫院轄區內的環境衞生、樓道、會議室、衞生間、病房的清掃保潔工作由衞生員負責。

2、各科室室內衞生由各科室人員負責。

3、預防保健科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辦公場所和病房及職工宿舍的衞生和安全進行檢查,並公佈檢查結果,檢查結果將作為科室或個人績效考核的參考因素之一。

四、責任要求

1、衞生員按時清掃承擔的衞生區段,每日至少清掃兩次, 每週大清掃一次,並把清掃的垃圾及時清運到垃圾點,做到日產日清,無積存。清掃工具有序存放在規定地點。

2、衞生員定期做好洗刷和消毒垃圾箱和清掃工具、投藥滅鼠、滅蟑,噴藥滅蚊蠅等工作。

3、職工宿舍、科室辦公場所及病房內部的乾淨整潔,屋內物品放置整齊,適時保持通風,保證空氣清新。

4、醫護人員定期向病員宣傳講解衞生知識,做好病員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5、醫院各科室應認真執行衞生清掃活動,並服從衞生檢查人員的指導意見。辦公桌椅、地板每天至少清潔一次,門窗和牆面每月至少清潔一次。

6、醫療廢物管理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及醫院有關規定執行。

五、全院衞生檢查由預防保健科牽頭,每週對各科室環境衞生保潔檢查不少於一次,並將檢查結果報院務會。

六、對維護醫院環境衞生表現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對違反本規定的科室和個人,根據情節給予通報批評教育、警告、責令限期改正等處罰。對不能履行保潔協議的衞生員,按照衞生保潔檢查結果,予以扣罰工資或辭退。

相關文章:

1.

中醫醫院特點規章制度 篇17

血液淨化室消毒隔離制度

1.對血液透析機定期消毒,嚴格監測;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複使用。

2.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毒隔離。加強個人防護。

3.進入血液淨化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嚴格洗手。

4.應對病人常規進行血液淨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學等化驗檢查。

5.傳染病患者血液淨化在隔離淨化間內進行,固定牀位專機透析,採取相應的隔離、消毒措施。急症病人應專機透析。

6.加強透析液製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

7.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找感染源,採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採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並及時進行監測。

口腔科消毒隔離制度

1.診療區域內應當保證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定時通風或者進行空氣淨化;對可能造成污染的診療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每週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2.進入病人的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3.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後,必須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時必須帶口罩、帽子,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4.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機、車針、擴大針、拔牙鉗、挺子、鑿子、手術刀、牙周刮治器、潔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後均應滅菌,常用口腔科檢查器、充填器、托盤等每人用後均應消毒。

5.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毒。

6.用後的敷料等感染性廢物應及時清理、密閉、焚燒。

內窺鏡室消毒隔離制度

1.內窺鏡室診查區、洗滌消毒區、清潔區劃分明確,保持室內清潔,操作結束後嚴格進行消毒處理。

2.不同部位的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設備應當分開。

3.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內鏡及附件的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的內窺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消化道內窺鏡、陰道鏡等必須消毒;活檢鉗應滅菌處理。

6.用後的內窺鏡及附件應立即用流動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劑刷洗,清水沖洗清除管道中的殘留組織,瀝乾水分後再進行消毒。

7.浸泡內窺鏡的消毒液選擇應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時間符合要求。

8.每日監測使用中消毒劑的有效濃度,記錄保存,低於有效濃度立即更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odw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