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

為期三天的全市鄉鎮、機關黨政一把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訓班今天就要結束了。在開班儀式上,市委*書記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主要目標任務和具體工作要求作了全面闡述,非常深刻,指導性和針對性非常強;市委*副書記、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宣傳部*部長和市政府*副市長分別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政策、如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組織保證、如何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和農村產業發展有關具體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輔導,同時,參加培訓的同志結合本單位實際和本人學習心得,分組分專題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了熱烈而又富有成效的探討,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意見,達到了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深入領會有關政策任務,切實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本領的預期目的。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事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全局、着眼長遠的重大決策,是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深化、發展和昇華,充分表明了中央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億萬農民的強烈願望和根本利益。

近幾年我市堅持統籌發展理念,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已經做了一些的實踐和探索。近幾年,市財政每年都安排2億元以上支農資金支持“三農”工作,推進了農村税費改革,全面免徵了農業税,過去5年共減輕農民負擔1.12億元。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關於實施欠發達地區“五動富民計劃”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了《欠發達地區發展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統籌城鄉發展的工程項目。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載體在實踐中也取得明顯成效。比如文明百村行動、舊村改建和環境整治、康莊工程等。在農民勞動保障上,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保盡保、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實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制度和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所以説,對新農村建設,在中央從戰略的高度全面深刻的提出了5句話20個字的總要求前,我們已經在實踐和探索了。現在中央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指明瞭方向。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3月16號,市裏召開動員大會,對新農村建設進行全面的部署。現在大政方針和工作(投稿,贏得豐厚回報!. 歡迎您)任務已十分明確,接下去關鍵是抓好落實。希望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後,學以致用,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工作任務貫徹好、落實好。

下面,我就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談一點個人認識,供大家參考。

一、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關係

雖然我們堅持統籌發展理念,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城鄉差距仍然沒有明顯的縮小。XX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18126元和8388元,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的2.16倍,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是28.2%和40.1%,兩者相差約12個百分點,而城鄉之間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設施上的差距則更大。一方面我們看到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們的城市化水平和周邊的縣(市)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後的工作中,處理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推進城市化兩者之間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最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目前,在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關係問題上存在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農村落後都是因為農村的資金、資源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農村的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和廉價產品發展起來了,而農村卻落後了,因此現在需要放慢城市化步伐,加快農村發展;二是認為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是城市化,農村凋敝和衰落是難以避免的,現在應主要發展城市,而不應把精力放在發展農村上。上述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設新農村與推進城市化是現代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方面,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是互補式的發展,是比翼齊飛的發展。城市化應是推動農村發展的城市化,新農村應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農村。這種新型的城鄉關係發展下去,

最終達到城鄉一體化。一方面,加快城市化,積極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市有序轉移,對新農村建設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建設新農村,對城市而言,構建的是一種新型的城鄉關係。新農村建設搞好了,不僅有利於改變農村自身的落後面貌,也有利於擴大內需,為城市化順利推進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相反的,當城市化的步伐遠遠快於農村發展時,農村就會成為發展的瓶頸。

因此,在處理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關係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把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緊密聯繫起來,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一體化,最終形成城市和農村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這裏,我再講兩點想法:

一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化,在加快城市化的過程中發展新農村。我們的現狀是農村發展太慢,但這並不是説城市發展太快了。這些年來,我市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鄉面貌有了顯著變化,但總體而言,城市化進程仍不快,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功能發揮不夠充分。XX年,我市的城市化水平為52%,比全省平均水平還低了2個百分點,與我市在全省的經濟強縣地位極不對稱。發達國家、發達地區所走過的道路表明,城市化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經階段。從各地情況看,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後,一部分人能夠在城市穩定就業、長期生活,逐漸完成由農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轉變。這正如有人曾講到的那樣,“要想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進城務工的農民中,一部分人留在了城裏,有利於農村資源優化配置,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為農業逐步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部分人如果回到農村,他們進城務工所得的收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可成為新農村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因此,強調建設新農村,並不是要忽視城市化,放慢城市化,更不是要否定城市化,而是為了更好、更健康、更紮實地推進城市化,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發展新農村。當前,發展城市必須堅持以科學規劃引導,在拉開城市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城市功能做強,加快城市現代化步伐。只有城市功能完善了、增強了,才能產生城市對農村更大更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從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最終達到城鄉一體化的目標。

二是要跳出農村建設新農村,而不能就農村抓農村。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農村經歷了以人民公社運動為重要內容的一個新變化,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改革開放後,又經歷了一場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新變化。但是這兩次農村“建設”,包括後來的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推進小城鎮建設,都沒有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定式。歷史的經驗反覆證明,農村、農業的發展不僅僅在農村和農業自身,封閉起來就農村抓農村,建設不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某種程度上反而會導致城鄉差距越拉越大。建設新農村,關鍵就是要順應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和發展階段的變化,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真正把推進城市化與建設新農村作為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作為“兩位一體”的任務,統籌考慮,整體推進。當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全力抓好能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水、電、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和城市的協調發展提供一個良性互動的平台,才能增強農村對城市輻射的接受和吸納能力,最終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新格局,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處理好經濟

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新農村建設內涵豐富。不僅涉及農村的基礎設施、環境、住房等硬件條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設,而且涉及農村的教育、文化體育、醫療保健,以及良好村風與民風的形成等軟件系統的建設,兩者是缺一不可,互為促進。我們不僅要看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還要看到社會發展方面存在的差距。比如在教育方面,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比較突出。東部山老區因經濟相對落後,教師隊伍不穩定,優秀教師難以留住,學校規模和教學質量達不到現代教育的高標準、高要求。農村醫療衞生方面,近幾年,我市的農村醫療衞生相對大集鎮來説投入不足,部分鄉鎮衞生院設備老化,人材流失,農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貧的問題比較突出。

所以建設新農村,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做到統籌協調發展。具體的工作在新農村建設大會上,黃書記已經作了全面的部署,我不展開講了,這裏我只強調幾項重點的工作。

一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農村現代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的。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着力培育

一批牽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水產養殖、花卉苗木、畜禽飼養、茶葉等傳統優勢產業,注重培育中藥材、種子種苗、水產加工等新興產業。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促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立足於生態和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拓展“農家樂”、“漁家樂”等休閒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形成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二是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改變農村長期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設新農村的環境依託。要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完善農村交通道路、垃圾中轉場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要大力實施千庫保安、河道疏浚整治、水毀工程修復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實施“五動富民計劃”,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

三是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使農民能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是實現農村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繼續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抓好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等三項工作;大力實施“農村中國小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切實提高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要以“農民健康工程”為載體,加強鄉鎮衞生院和農村衞生室的建設;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險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推進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等“五險”全覆蓋,加快推行以農村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供養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四是堅定不移地提高現代農民素質。努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要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依託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農民科技協會,每年安排300萬元,培訓農民3萬名,引導廣大農民加快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要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適應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要求,大力培養製造業熟練技術工人和專業服務人才;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大力培訓農業專業大户、專業合作社社長、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要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思想道德教育,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農村新風氣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處理好立足當前和着眼長遠的關係

xx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強調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注重解決農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要統盤考慮城鎮建設和農村發展,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科學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我們描繪了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要把這個美好藍圖變成現實,需要我們做長期艱辛的努力。現在有些同志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做什麼事情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我認為,新農村建設是歷史性進程,急不得,也慢不得。為此,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央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要求後,目前有少數地方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前不久中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的負責人專門發表談話,他指出:“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我們要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城市要協調發展、農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協調發展。新的村莊規劃建設能搞到什麼程度,實際上是由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決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義。要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個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潔”這4個字。同時,也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後搞得不城不鄉,反而不利於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着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對我們的“村容整潔”問題,我想有幾點認識需要統一。第一個不搞大趕快上。我看了一些報道,外地一些地方在“村容村貌”的整頓上力度很大,有的在農村整修文化廣場,有的着手建設中心村道,有的規劃建“農民式別墅”和“精品小區”。凡此種種,其實是沒有吃

透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個別的甚至從政績建設的角度出發,將“新農村”速成為一種形象工程。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因此我們在建設農村中,一定要克服急躁冒進,急躁冒進就會使新農村建設的效果大打折扣,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農民這一方來看,改變習慣要有一個過程,要有一個實惠、可行的示範引導的過程,是急不得的。達到新農村建設的20字要求,一定要量力而行,滾動發展,持之以恆,年年不停步,年年有進步。第二是不搞大拆大建。一些同志總認為,異地建設新村莊,整齊劃一,也最容易體現新農村的“新”字。一般的村莊,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如果隨意地推倒重建或盲目地大拆大建,就毀掉了一個村落文化的積澱,毀掉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歷程,使村莊沒有魅力。

總之,我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要審時度勢,切實謀劃好新農村建設的長遠規劃、階段性規劃,以及實現規劃的思路和對策。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在*的“十一五”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各鄉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編制,從而形成配套銜接、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系。要要立足當前,力爭建設幾個具有較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典型引路,為全市面上新農村建設探索路子,提供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全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財政投入和農民自力更生的關係

有投入才會有產出,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樣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巨大的資金來推動。據初步測算,我市除去已建成的項目,到20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大概需要近200個億的資金。首先一個問題就是這麼多的資金從哪裏來?很顯然靠財政投入包攬包乾是不現實的。我多次在會議上講過,*目前的財政仍然是“吃飯”財政。去年,我市的財政總收入31.46億元,居*各縣(市)首位,列全省第8位,超出瑞安近4億元,但地方財政收入部分僅比瑞安多出XX萬不到,可用財力非常有限。目前,全市包括教師在內的財政供養

人員達2.65萬人,據初步統計,XX年全市財政用於消費性支出佔全市預算內外總收入的60%到70%,其中,純人員工資性支出佔總收入30%以上。同時*是人口大市,人均指標就更低了。去年,我市人均地方財政收入為125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002元,與先進地區如崑山市的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近8000元相比就相差更遠了。

去年,是近幾年中財政比較困難的一年,由於房地產市場不如前幾年那麼景氣,土地出讓金和與房地產相關的税費同比明顯減少,財政支出的壓力很大。今年,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我們光在消化上級出台的新政策上,市財政支出就要多增加1個多億。其中,公務員醫療制度改革方面要增加支出6100萬元,今年秋季開始取消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市財政也要多支出1800萬元,另外,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公共安全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在目前財力非常緊張的形勢下,我們就必須發揮好公共財政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主導作用,政府在許多工作上要更多體引導而不是代替,是資助而不是包辦。在具體財力的使用上,我個人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目前,各部門的專項資金比較分散,有必要進行財力整合,如(投稿,贏得豐厚回報!. 歡迎您)扶貧資金、農民飲用水工程、文明百村、“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等專項資金應該考慮進行統一計劃、統一安排、統籌使用,集中財力辦實事、辦難事、辦急事。二是明確資金的投向。要把資金更多地投向農民自願投入積極性高的農村,爭取項目早日啟動。同時要統籌兼顧、區別對待,我市的東部和西部,新農村建設基礎相差較大,在資金投向上,要調控好、安排好。三是探索新的資金運作模式。要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則讓”的原則,在項目建設中,有些可以市場化運作的,就應該包裝後推向市場,要加快形成“政府出資、市場運作”的新型財政資金運作模式。

今年,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三個高於上年”的要求,我市將安排新農村建設財政配套資金7.62個億,這7個多億的資金主要是用於農村環境整治、社會事業發展、社會治安保障等方方面面。但是這7個多億的財政投入相對於200億的建設資金,平均一年20個億的投入規模來説,仍是杯水車薪,捉襟見肘。有關部門做過測算,小型農田水利投工這一項,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每年全國農民出的義務工,大致是100億個勞動日,如果現在大家都不再出工了,按一個

工10元來算,就意味着1000億元,這是個不小的數字。都靠政府包下來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像這種能讓當地村民直接受益的設施建設,農民當然應該投工投勞,這不是加重負擔。合理分配財力、優化資源配置是一方面,如何發揮農民的農民主體作用,發動農民出錢、出力,投工投勞,發揚農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創業精神,更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韓國的“新村運動”的成功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借鑑。韓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把“運動”的重點放在“精神啟發”上,始終將“勤勉、自助、合作”作為民族精神加以推廣,就是這種民族精神使韓國的“新村運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那麼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的?XX年的“雲娜”颱風,全市直接經濟損失18.24億元。我們災區羣眾在災後重建中又是什麼姿態呢?不少羣眾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求政府資金補助,而不是象以前那樣主動出人出力出錢,迅速行動起來,重建家園;甚至少數羣眾對救災過程中涉及到個人的一草一土,就要“鈔票”,否則就不讓你動,致使一些水毀設施至今未及時修復。我們一些惠及廣大羣眾的工程如電網工程、康莊工程在涉及到村或某個百姓的利益時,一些村民漫天要價,索要高額補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樣的“合作”,這樣的“支持”,是我們在今後新農村建設中不應出現和儘量避免的。

我個人認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好羣眾的主體作用,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目前要上馬的項目很多,農民要改變落後面貌的願望也很迫切,但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要避免出現“一窩蜂”的現象,做到有選擇、有側重。同時,我們一些鄉鎮也不能搞強制行、行政性的命令,以免出現新的鄉鎮、農村負債。其次,我們要制定出台好切合實際的獎勵措施,通過量化評估,努力調動農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要發揚*人樂善好施、樂於助人的優良傳統,鼓勵企業、成功人士積極捐助,發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上面是我對新農村建設的一些認識,供大家參考。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意義重大,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創新實幹,務求實效,為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標籤: 培訓班 講話 農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egx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