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意見 >

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四個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四個關鍵詞

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貫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藍圖。

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四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綠色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推進綠色城鎮化,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意見中,“綠色”散佈其間,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色調。

何謂綠色化?怎樣才能實現綠色發展?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認為,綠色化廣義上涵蓋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基本內涵,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統一於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必須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保證,才能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楊春平説。

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應突破經濟與環境相對立的慣性思維,在發展中既做好減法,更做好加法。

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以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拉動消費需求,以增強節能環保工程技術能力拉動投資增長,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楊春平認為,只有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動存量經濟綠色化改造和增量經濟綠色化構建,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才能落到實處。

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學軍看來,當前在我國實現綠色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等綠色產業。

據預計,今年我國綠色產業將有較大發展,其中僅節能環保產業就會佔到GDP的2%左右,新能源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則有可能達到8%左右,這一比例在“十三五”後還將繼續增長。

“綠色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支柱產業。”王學軍説。

關鍵詞二:制度

健全產權制度,完善監管制度,嚴守生態紅線,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意見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上提出了10條硬措施。

科學規劃,制度先行。“制度一直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由於缺乏統籌規劃,一方面嚴重缺失,一方面落實不利。”張孝德説。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認為,過去我們習慣於通過運動式方式來改變環境,呈現碎片化特徵。“但是,生態文明建設不會一勞永逸,只有實現法制化、制度化,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意見提出了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若干舉措——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方面,提出對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嚴格節能評估審查、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方面,提出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合理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健全政績考核制度方面,提出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根據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制度;完善責任追究制度方面,提出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

王毅指出,意見提出的制度還比較原則性,後續應有配套法律法規加以細化。“下一步關鍵是能否切實讓這些制度落地。首先,要分清責任,讓各地方、各級領導幹部各擔其責;其次,要出台程序性規定,明確各項指標,畫好路線圖,定好時間表;再有,考慮到各地生態基礎差異較大,要建立起協調機制,確保制度不走樣、不變形。”

關鍵詞三:理念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人,核心在於形成生態文明的主流價值觀。意見明確,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生態文化的宣傳教育,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共同的訴求、共同的利益所在,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需要付諸共同的行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説。

構建生態文明的主流價值觀,首先來自理念的轉變。“要在全社會提倡‘要舒適不要奢侈、要消費不要浪費’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清華大學教授錢易説。

她認為,要強化綠色消費,特別是要把環境問題和公眾切身利益聯繫起來,形成全社會對於環境保護和綠色消費的共識。此外,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多措並舉,促進節約、綠色、環保理念的養成。

培育生態文明的主流價值觀,政府責無旁貸。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表示,政府的角色是創造綠色發展氛圍,營造生態文明發展的體制機制。

吳舜澤説:“一方面,政府決策應當把提供生態環保產品、踐行綠色採購、加大生態環保投入、改善環境質量等作為優先目標;另一方面,要把生態環保納入綜合決策,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推動生態文明要‘內化於心’,形成全社會的氛圍和共識。同時,要‘外化於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吳舜澤説。

李佐軍指出,生態文明理念的形成涉及全社會的利益,因此需要全社會共同監督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各類行為。

關鍵詞四:路徑

意見向人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前景——到20xx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黨的xx大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意見圍繞五位一體,明確了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實現路徑,提出了‘五個堅持’和‘五項任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説。

“五個堅持”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

“五項任務”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強化主體功能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中央黨校教授趙建軍指出:“當前,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還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經濟下行壓力使得淘汰落後產能更加艱難,幹部生態觀念的滯後導致執行力弱化。實現五位一體,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融合、持續和繁榮發展。”

“只要抓住工作的重點和努力的方向,一個充滿活力,藍天、綠水、青山環繞的生態文明新時代一定會盡早到來。”趙建軍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jian/79xn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