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 >

大學生思想彙報: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大學生思想彙報: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這篇《大學生思想彙報: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是本站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思想彙報: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尊敬的黨組織:

我所學的專業是環境保護法。所以關注環境問題,是我們的基本要求。正如我們從小的教科書中所講得那樣中國是人口、幅員大國。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生態文明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因為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既能造福於13億人口,又將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人所共知,西方發達國家經過百年的工業革命,藉助其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先走了一步,生態文明已具雛形,其成果惠及約10億人口。但全球尚有50多億人口處在工業文明初期或中期,生態文明剛剛萌芽。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屆時,全球“綠色版圖”將明顯擴大,有1/3以上的人口走上生態文明之路。同時,發展中國家如何在工業化進程中轉化為生態文明社會,中國能夠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共同事業,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破解我國前進中的種種難題有決定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成就輝煌。但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裏的消極現象等,嚴重製約了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循環,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須知,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傳統工業化帶來的,若以工業文明理念和思路應對,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一反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關係。近些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是,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廣大羣眾心中。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有些公務人員的生態道德、環境意識差得驚人。據《》XX年11月13日報道:某省環保局日前公佈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羣中,93.31%的羣眾認為環境保護應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然而卻有高達91.95%的市長、廳局長認為加大環保力度會影響經濟增長。生態道德文化缺失還表現在消費領域追求奢華、過度消費、甚至揮霍浪費等方面。事實説明,在廣大羣眾尤其是在公職人員中間,強化生態道德文化教育,“補生態道德文化課”,亟為迫切、重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xx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總的看,我國物質文明建設成就卓著,城鄉人民對經濟發展、生活改善是滿意的,給予好評,但對環境惡化,則反映相當強烈。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目標任務同步。然而,同物質文明相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滯後,亟須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則,勢必會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後腿。這是應當防止和避免的。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傳統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藴含着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建設生態文明,不僅需要法律的約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生態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會生態道德文化水準的最佳途徑和方式。應當抓住這一良好機遇。在廣大城鄉居民中廣泛深入地開展生態道德文化宣傳教育,普及生態道德文化知識;特別要重視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生態道德文化水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企業建設;加強生態道德立法,規範人們的生態道德行為;轉變消費觀念,倡導適合國情的合理適度消費;還要實行村居民生態自治,充分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並把生態道德文化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結合起來,以收相互促進、事半功倍之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daxue/ve47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