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15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15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

1986年,學成歸來的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她的精湛技術不但讓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還伴隨着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迅速在嘉興市區打開局面。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精選15篇)

《病殘兒童的福音》《治療腦癱二十二例》《推拿療法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腦癱九十二例臨牀報告》等論文的相繼刊發,讓越來越多的嘉興人忽然發現,朱麗華的推拿實踐,已經昇華為理論,指導並造福更多的人羣。

“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我終於不再是家人的累贅了!”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朱麗華把所有的委屈、無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淚下。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這樣的證書。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當造光者:

“讓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樣走出黑暗”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麼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師,你的診所就業大門為什麼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着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經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8年的吳阿姨説,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着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着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把我帶到哪裏,用心關照着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着我、推着我。”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

“人生給了我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我依然用它來尋找光明。”朱麗華説,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會黑暗。

18歲,這是朱麗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只剩下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徹底失去光明。從此,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記憶裏、想象中、夢境裏。無邊無際的黑暗,讓她在此後的7年時間裏,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與掙扎中。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儘管時隔40多年,那時的彷徨、那時的無助、那時的絕望,對朱麗華來説還清晰如昨,“我偷偷攢了60多粒安眠藥,藏在枕頭套裏,準備隨時與這個世界告別。後來,護士來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直接把枕頭套拿走。她也沒戳穿我,只是此後再給我安眠藥時,要求我當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緊了對我的照顧。”

深烙於心的苦痛記憶,最後化作奮進力量的轉折點,是在1983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廣播裏報道張海迪的長篇通訊《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朱麗華喚醒了、感動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癱,沒有進過校園,還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國語言,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為什麼要等死?”千萬次的追問,朱麗華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話激勵自己,“一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恆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20xx年10月12日,朱麗華終於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這個時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國殘聯主席,而朱麗華因為自強自立、樂於奉獻被推舉為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

從1983年起,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不再待在家裏孤影自憐,而要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勇吃螃蟹的盲人。

儘管爺爺是老中醫,儘管當一名醫生是她從小的嚮往,但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學習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為她看不見,不知輕重,碰疼了患者的身體,讓患者有點愠怒。這個時候的她才知道,要學好推拿,對於她來説是關隘重重!

當一名合格的推拿師,就需要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在對的地方用對了力量,病人才會感到舒適。這對普通人來説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盲人。為了掌握推拿技術,朱麗華反覆練習,揣摩每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她還經常聽廣播,努力學習中醫知識。手練得拉傷還打了石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腫脹痠痛,但她沒有就此鬆懈。她反覆琢磨穴位的精準度,以及每一個部位受力的強度,細細體會什麼樣的病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病人才會發出滿意的讚歎。她在心裏暗暗發誓:“我朱麗華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1986年,學成歸來的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她的精湛技術不但讓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還伴隨着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迅速在嘉興市區打開局面。

《病殘兒童的福音》《治療腦癱二十二例》《推拿療法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腦癱九十二例臨牀報告》等論文的相繼刊發,讓越來越多的嘉興人忽然發現,朱麗華的推拿實踐,已經昇華為理論,指導並造福更多的人羣。

“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我終於不再是家人的累贅了!”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朱麗華把所有的委屈、無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淚下。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這樣的證書。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3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麼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師,你的診所就業大門為什麼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着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經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0xx年的吳阿姨説,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着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着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把我帶到哪裏,用心關照着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着我、推着我。”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0xx年來,已經有100餘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師,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歎,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的豁達與堅毅,感染並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幹了20xx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惡化,他輾轉於各個醫院之間,醫生們都説治癒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枴杖走路了……“20xx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説,搬家枴杖不要忘記了,他説,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麼時候不用的,我哪裏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説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後,也學習推拿按摩,現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着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裏工資最高的“頂樑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拯救靈魂於黑暗之中!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4

命運以痛吻了朱麗華,而朱麗華報之以歌。如今的朱麗華已不滿足自己是一個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當一個發光者,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陰鬱中賜予別人光亮。

朱麗華在嘉興推拿界聲名鵲起,是她的推拿醫療技術給腦癱患兒帶來福音。而她與腦癱患兒結緣,純屬偶然。1988年4月,一對年輕夫婦帶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腦炎後遺症的男孩找到她:“朱醫師,幫幫忙,這孩子四歲了還不能獨自坐立,我們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醫院,都説這病,難醫!你這裏有啥法子?哪怕是緩解一下病痛,也謝天謝地!”

本來就對聲音極其敏感的朱麗華,從這對夫婦的苦苦哀求裏,聽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那種絕望。她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當年的父母、當年籠罩在全家人頭頂上的哀傷。

“我能不能幫幫他們?我應該盡我所能幫幫他們!即便沒有療效,也可以用我的熱情回饋給他們温暖。”曾經的經歷,讓朱麗華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她決定用手中僅有的技術——推拿,盡力幫這對夫婦、這個家庭撥開烏雲。

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麗華根據孩子的病情和經絡走向,不斷創新推拿方法。奇蹟也在她的嘔心瀝血付出中出現了:持續推拿兩個月,孩子會爬了;第五個月,孩子能扶着牆走了;第八個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萬謝中,朱麗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醫道的崇高與偉大。好的醫師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責任和擔當照亮許多曾經傷心絕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寬慰滋潤許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靈;像一團火,用大愛點燃許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熱情。

她説:“小孩站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就少了一個殘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負‘醫師’這個稱謂!”

她的確沒有辜負社會對她的期待、患者對她的信賴。31年來,她治療的308例腦癱患兒,總有效率達90%以上,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正常孩子一起上學,還有25例小兒哮喘病人經過她的治療無一復發……“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熟悉朱麗華的人用這句話來描述她與病人及其家屬相處的常態。面對每一個患者,朱麗華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術的精益求精、對每一次穴位的精細把控,為艱難前行的他們努力點亮生命的明燈!

其實,腦癱治療是世界級難題,發病的原因千差萬別。曾有朋友這樣對她説:“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讓每一位前來就診的人稱心如意。何必這麼累呢?”

朱麗華總喜歡用一個故事作答:“大海剛退潮時,沙灘上留下了淺淺的水窪,裏面有一羣小魚在苦苦掙扎。有個孩子一條條把它們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過來説:誰還在乎那一兩條小魚,這麼多,你扔得完嗎?小孩沒有停手,邊重複着動作邊答: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每一條都希望自己能迴歸大海。我想,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撿魚的小孩一樣,多救治一個,社會的負擔就少一個,世間的歡快就多一分!”

朱麗華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個體的力量雖然如螢火之渺小,但只要匯聚起螢火蟲之光,定能光芒萬丈,照亮一片美麗的精神天空!也因為抱持着這樣的信念,幾十年來,只要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腳底下的這塊土地需要,凡有召喚,她必率先響應、帶頭踐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顧大局、識大體,彰顯當代共產黨員的新魅力:

1990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當於奉獻出了兩個月的薪資所得;

20xx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她二話沒説捐款1萬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動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説是無論如何要為抗震救災奉獻綿薄之力;

每年的寒門學子結對,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萬元,結對46名寒門學子;

……

朋友問:“朱醫師,你對自己吝嗇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腳上那雙新布鞋只花了20多塊鈔票還嚷嚷着嫌貴,對國家、對別人卻那麼慷慨。你的錢都是血汗錢,靠平時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積攢的,何苦呢?值得嗎?”

“不能這麼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個盲人,能有今天發光發熱的機會,也是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讓我去培訓,幫我安排了工作,後來又藉着改制的東風,盤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診所,帶着一羣盲人朋友過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給予的光亮,還要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這樣的我才不負紅船旁共產黨員的稱謂!”朱麗華説,我們雖不像太陽那樣光芒萬丈,讓光輝温暖萬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個發光體,用真誠、純粹、善良和寬廣,讓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朱麗華總害怕給他人帶來麻煩。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她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説:“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最是尋常見真情,最是細節顯品格。因為不幸,朱麗華的眼睛從光明走向黑暗;因為自強,她的心靈從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進靈魂,把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帶着夢想追光,帶着情懷造光,帶着使命發光,在最平凡的崗位展現堅毅與自強的力量,傳遞奉獻與擔當!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5

朱麗華,今年62歲,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省盲協副主席、市政協委員、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40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雙目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追逐光明,用雙手改寫人生,先後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對於朱麗華的先進事蹟,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朱麗華做彙報時,全場多次響起掌聲。為殘疾人就業創造平台、捐款、助學……朱麗華憶起治療照顧10多名腦癱兒的經歷,一度哽咽。“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不可以沒有事業。”作為嘉興市唯一的盲人黨員、盲人中醫師,朱麗華盡己所能,愛黨敬業,堅韌樂觀,讓殘疾人、貧困學子等更多人實現了夢想。

浙江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研究生朱麗霞作為朱麗華的資助生代表,上台講述了她和朱麗華的故事。她從朱麗華身上得到的,不單是一年5000元的學費資助,更學到了陽光自信、堅韌不拔的精神,“朱阿姨是我的良師益友,她在我們心裏種下了希望和大愛的種子。”

如今的朱麗霞,也將為社會服務視為傳播愛的方式,經常利用假期做志願者;還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今年還獲得國家獎學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光朱麗華,南湖區還湧現了許多先進典型,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為全區樹立了標杆和榜樣。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6

“人生給了我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我依然用它來尋找光明。”朱麗華説,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會黑暗。

18歲,這是朱麗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只剩下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徹底失去光明。從此,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記憶裏、想象中、夢境裏。無邊無際的黑暗,讓她在此後的7年時間裏,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與掙扎中。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儘管時隔40多年,那時的彷徨、那時的無助、那時的絕望,對朱麗華來説還清晰如昨,“我偷偷攢了60多粒安眠藥,藏在枕頭套裏,準備隨時與這個世界告別。後來,護士來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直接把枕頭套拿走。她也沒戳穿我,只是此後再給我安眠藥時,要求我當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緊了對我的照顧。”

深烙於心的苦痛記憶,最後化作奮進力量的轉折點,是在1983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廣播裏報道張海迪的長篇通訊《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朱麗華喚醒了、感動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癱,沒有進過校園,還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國語言,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為什麼要等死?”千萬次的追問,朱麗華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話激勵自己,“一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恆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20__年10月12日,朱麗華終於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這個時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國殘聯主席,而朱麗華因為自強自立、樂於奉獻被推舉為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

從1983年起,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不再待在家裏孤影自憐,而要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勇吃螃蟹的盲人。

儘管爺爺是老中醫,儘管當一名醫生是她從小的嚮往,但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學習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為她看不見,不知輕重,碰疼了患者的身體,讓患者有點愠怒。這個時候的她才知道,要學好推拿,對於她來説是關隘重重!

當一名合格的推拿師,就需要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在對的地方用對了力量,病人才會感到舒適。這對普通人來説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盲人。為了掌握推拿技術,朱麗華反覆練習,揣摩每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她還經常聽廣播,努力學習中醫知識。手練得拉傷還打了石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腫脹痠痛,但她沒有就此鬆懈。她反覆琢磨穴位的精準度,以及每一個部位受力的強度,細細體會什麼樣的病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病人才會發出滿意的讚歎。她在心裏暗暗發誓:“我朱麗華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7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説: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滾的驚豔裏,總是浸透了迎擊磨難、戰勝挫折的淚腺。

當62歲的盲人推拿師朱麗華因為鉅額捐資助學再次被媒體聚焦時,人們驚奇地發現:

雖然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在佈滿荊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於市區斜西街313號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內11個平方米的一間房、一張牀、一位盲人靠着一雙手艱難起步的推拿診所,如今已經擴展到467平方米、20個牀位。“朱麗華”三個字則已成為嘉興市盲人推拿界響噹噹的品牌;

她以愛為源,以心引心,帶着殘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學着堅強,帶着理想,不斷強壯自己逆風的力量。她的麗華推拿診所讓100多名殘疾人朋友擁有了謀生的技能,不但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隊;

她用“行”示範,做光明的舉燈人,哪裏有使命的召喚,哪裏就有她積極的回聲。抗震救災、扶貧幫困、救死扶傷……她總是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她憑着一雙手的起早貪黑,支撐起480多人次貧困學子的求學夢想。從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捐款333萬元。

作為一名追光者,她是無所畏懼的;作為一名造光者,她是積極有為的;作為一名發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這就是盲人朱麗華的光明世界。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8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懷着初心和信仰,18歲時不幸失明的朱麗華拋下了一開始的彷徨、無助和絕望,用勇氣與雙手“推”開了人生的新大門。隨着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着對她來説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於是,她用診所“造光”,至今已累計帶過盲人徒弟、學生100餘人,為他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穿了10年的白大褂、腳上18元一雙的鞋子、居住在20平米的屋子裏、每個月自己的花銷不足800元……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摳得很的人,卻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28年來,朱麗華累計捐助貧困優秀學子480多人次,助學款達333萬元。去年,她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

“朱阿姨的勵志故事深深感染了我,她對黨懷揣着的感恩之心也鼓舞着我。現在我正努力成為一名預備黨員,將朱阿姨的這顆入黨初心傳承下去,將這份温暖傳遞下去。”報告團成員、受捐助的優秀學生代表、現就讀於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的大三學生葉羽豔在報告會上動情地説。

紅船旁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拳拳之心在朱麗華身上體現,“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也在朱麗華的事蹟中深刻詮釋。聽完報告後,廣大民警深受感動。嘉興市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副主任沈月香聽完報告後十分感慨,她説:“朱麗華同志樸實善良、堅韌不拔、大愛無私。對照這位我們身邊的榜樣,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堅守對黨的初心,真正擔好從警為民的光榮使命!”

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姚鈺明號召全體公安民警要像朱麗華同志那樣信念堅定,一心向黨。自覺開展各類思想政治學習,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像朱麗華同志那樣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在工作中面對困難不畏懼、面對挫折不氣餒,直面風險挑戰,主動靠前、擔當作為,堅決打贏上海進博會和首屆嘉興國際馬拉松安保仗。要向朱麗華同志那樣心有大愛、為民服務。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交通安全大會戰、壓降警情等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心繫羣眾、幹在實處、為民解憂。要像朱麗華同志那樣敢於擔當,奮發有為。始終保持爭先創優、追夢奔跑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全力推動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合作,努力踐行市委首位戰略,把初心使命變成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真乾的行動自覺,打造紅船旁的公安鐵軍。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9

嘉興是黨初心始發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進”的幹事熱土,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少先進典型,盲人中醫師朱麗華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9月21日,晚報推出了深度報道《盲人朱麗華用初心照亮未來》。9月22日,市委書記張兵在該報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聽着朱麗華的事蹟宣講,現場的黨員幹部們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點贊,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時刻牢記初心,擔負起責任和使命。

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易太賢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兩次意外雙目失明,重新樹立對生活的勇氣,就足以讓人佩服,後來她參加培訓學技藝,困難可想而知,但她不僅自強,還用大愛捐助了那麼多的孩子,為她的奉獻和大愛致敬,向她學習。”

“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着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範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聽了朱麗華的事蹟報告,真正體會到了一個紅船旁的特殊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燈’長明。”嘉報集團黨委委員張淵學感慨萬千,他感受到了朱麗華在人生道路上寫就的滿滿的自強不息、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裏,落實在行動,她的先進事蹟值得我們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在亞運賽場最受矚目、最激動人心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中國男子百米飛人蘇炳添以9秒92新的亞運會紀錄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場沸騰。“中國飛人”蘇炳添加冕“亞洲飛人”,其9秒92的成績不僅刷新亞運會紀錄,與亞洲紀錄也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參加決賽的8人中唯一一個跑進10秒以內的選手。蘇炳添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榮耀。

決賽前,蘇炳添的外教蘭迪·亨廷頓曾説:“如果比賽的氛圍、環境和氣候都合適,加上運動員感覺良好的話,蘇炳添能在雅加達給中國帶來一個奇蹟。”外教在訓練場上信心滿滿地留下這番話,而蘇炳添果然也不負眾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驕傲。

在本屆亞運會前,蘇炳添兩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亞洲紀錄的9秒91,追平了卡塔爾選手奧古諾德創造的亞洲紀錄,成為“跑得最快的黃種人”。帶着這樣一份輝煌的成績單第三次來到亞運會賽場,蘇炳添的目標很簡單——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終以9秒92的成績奪冠,蘇炳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説:“我覺得今天已經破了我的魔咒,作為男子百米選手訓練了十幾年,我參加的所有運動會都沒有嘗試過拿一個冠軍。29歲,我終於在亞運會上證明了自己。”手捧亞運金牌,蘇炳添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飛人”。是的,蘇炳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中國速度不容小覷。

2020__年初,那些關於“蘇炳添退役”的新聞不脛而走,蘇炳添的確動了這個念頭。然而,蘇炳添不甘心就這樣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於是,他堅持了下來,日復一日訓練比賽。數年如一日的封閉訓練,肩上積攢的'各種壓力,局外人統統無法體會。正是這樣的堅忍不拔、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才成就瞭如今的亞洲飛人。

在整體水平依然無法與歐美抗衡的亞洲,亞運會百米飛人大戰的意義不言而喻,正如蘇炳添所言,“這是打破魔咒、揚眉吐氣的一晚”。輝煌背後總是藏着無人言説的艱辛,不過還好,蘇炳添堅持下來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鑄就了中國的驕傲亞洲的驕傲。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她,身體纖弱,似乎弱不禁風,卻有着堅守公義、敢於發聲的非凡勇氣;她,白髮蒼蒼,已是古稀之年,卻懷着心繫國家、呵護香港的家國情懷;她,曾延續了家族的財富傳奇,但愛國愛港的精神財富,才是她最令人感動、值得敬佩的。她的名字叫:伍淑清。日前,“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名單公佈,香港的愛國愛港一面大旗──伍淑清女士獲得提名,是21位候選人中唯一的香港居民。

持續5個半月的暴亂,令香港滿目瘡痍,市民吃盡苦頭。有人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公然撐暴縱暴;有人為收割選票,不願與暴力割席;有人擔心引火燒身,不敢向暴力説“不”。偌大一個香港,有那麼多民間組織,有多少“頂天立地”的男兒,唯有一位“弱女子”伍淑清勇敢地站到了國際舞台,大聲的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香港”。

“堅守公義”不是説説而已,需要堅定信念和非凡勇氣;“愛國愛港”不是抽象概念,需要身體力行、始終如一。黑色恐怖籠罩下的香港,伍淑清的品質特別難能可貴!

作為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監察顧問,伍淑清今年九月專赴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演講。伍淑清指出,特區政府修例初衷用心良苦,卻被示威者騎劫,她説:“一小撮示威者的意見,並不能代表750萬香港人”,她還強調,極端示威者舉着“人權”大旗,卻破壞公物,使用暴力對警察及市民造成身體傷害,本質上侵害了與其持不同觀點市民的基本人權。

那次發聲後,伍淑清父親伍沾德創辦的美心集團旗下幾十家餐館、西餅店,不斷遭到香港破壞,其中還包括美心擁有特許經營權的星巴克、元氣壽司等店舖。就在前天晚上,上水廣場的美心香港地又被縱火燒了。

但這一切,並不能動搖伍淑清揭露真相、反對暴力的決心。在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她表示,“現在很多香港朋友為了保護自己不發聲,特別是商界,很多朋友有很大的企業都不敢發聲,因為怕被打擊,這是很可悲的。”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不同羣體擁有各自的價值觀,這是人們的自由;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觀是法治。暴力就是暴力,違法就是違法,界限分明,不容混淆!對暴力違法行為決不能縱容!越是暴力瘋狂的時候,越需要更多有良知、有愛心、有責任感的香港人站出來止暴制亂。在商界,比伍淑清家業大得多的人不少,從香港和內地撈到好處的人也很多,但並非每個人都願意向暴力堅決説“不”!相比之下,伍淑清的無懼無畏、大智大勇,實在令人敬佩!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6月16日上午9時至17日凌晨5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雲縣遭遇強降雨,持續暴雨引發山洪,黃文秀在抗洪救災途中不幸遇難。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6月24日,光明日報)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説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時代呼喚黨員幹部的擔當。黃文秀在扶貧日記中寫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説過,‘一個國家的落後在於精英的落後,而精英的落後在於嘲笑民眾的落後’,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貧,並且扶貧要扶志和扶智,這樣一個切實為羣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我怎麼能不響應號召呢?”廣大黨員幹部,在開展扶貧工作中,更是要以身作則,樹立為人民服務、建功立業的決心和信心。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不得,畏手畏腳怕出錯而不做事要不得,紙上談兵不深入羣眾、不深入基層調研要不得,“數字”脱貧和虛假脱貧更要不得。我們肩上擔負着使命、責任、信仰、人民羣眾的期望而負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許荊棘滿布,或許有過不被理解、不被接納,但又何足無懼,當一個人的思想強大到足以凌駕時間與空間,當一個黨員幹部把實現人民羣眾的美好生活作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而追求“大我”,便可以做到寵辱不驚,便可以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時代呼喚青年一代的擔當。現在很多青年學生從小就生長在兩代人給他們搭建起的“温室”裏,對於人生的規劃可能更多的在於實現自我。因此,“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種在少年時代就樹立起來的宏偉志向、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對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引導中顯得尤為重要。黃文秀身為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畢業生,畢業後沒有貪戀大都市的繁華,沒有衡量個人的得失而選擇一條可能更開闊、更安逸的道路,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反哺家鄉、建設家鄉。筆者認為,黃文秀事蹟也應該宣傳到更多的學校、更多青年學生的視線,不是説簡單的鼓勵廣大青年到基層去工作,而是為了引導青年一代的價值觀,是要他們博覽羣書、全面發展、求真務實、不斷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引導他們樹立更遠大的人生理想,為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由此,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來。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伍淑清是香港美心集團的老闆,最近美心的月餅更是被瘋搶,許多人都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持伍淑清。美心是香港最大的餐飲集團之一,其中擁有眾多的品牌。

伍淑清其實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伍淑清雖然擁有億萬身家,但是她有一個生活習慣就是從不化粧。伍淑清從來都不講究享受,是一個樸素的人。伍淑清並不是一個創一代,而是一個豪門二代。這種品質在豪門二代身上更是少見。伍淑清從不愛漂亮,卻成為了香港最美的女性企業家。伍淑清的美不是在外表,而是在她的內心。

伍淑清其實是系出名門,她的父親當年創辦了美心集團,所以伍淑清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伍淑清的父親白手起家,打下了一個資產過百億的美心集團。不過伍淑清雖然出身名門,但是身上卻毫無嬌生慣養之氣。

伍淑清很小就去美國留學,並且在美國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她在美國用2年半就完成了4年的學業,而且每一個功課都是A。伍淑清在美國讀書的時候,還一直堅持半工半讀。畢業之後,伍淑清就去父親的餐廳當一個服務生,伍淑清在美心集團是真正的從低做起。

1978年,伍淑清回到了內地考察。這一年李嘉誠、胡應湘等香港富豪登上了天安門城觀看閲兵。不過伍淑清卻是最後第一個在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伍淑清在內地考察之後就建議父親在內地投資一家航空餐飲公司。

當時內地這一塊幾乎是空白。當時來內地投資的難度非常大,根本是無從下手。不過伍淑清最終突破了艱難險阻,成功在內地成立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成立甚至是驚動了最高層。

後來在許多電視劇中,這段故事也被無數次搬上了銀幕。當時伍淑清的公司是第一家合資企業,所以001的企業編號。伍淑清也被許多人稱為001小姐。後來伍淑清更是在內地先後投資了16家公司。

伍淑清的舉動對香港企業家的投資動向影響非常大。後來眾多的香港企業家紛紛效仿伍淑清,在內地投資建設。從這一點上看,伍淑清可是居功甚偉。伍淑清在香港帶來了500萬資金,先墊付進去,而且伍淑清凡事還親力親為,跟許多人想象中豪門小姐做派完全不一樣。

後來伍淑清除了做生意之外,把剩下的精力都用在推動香港跟內地青年的交流上面。伍淑清每年投入巨資邀請內地青年去香港交流學習,同時也組織香港青年來內地訪問。在伍淑清的推動下,至少已經有上萬香港青年來內地學習交流了。

伍淑清今年已經71歲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為了推動這項工作的發展,伍淑清幾乎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至今都沒有嫁人,把時間都奉獻給了香港。

伍淑清身上的意志品質值得每一個女性企業家學習,她的身軀雖然弱小,但是卻是能量滿滿。跟何超瓊去聯合國發言的伍淑清,一生未嫁,擁億萬身家卻從不化粧,伍淑清跟何超瓊都堪稱是時代女性的楷模。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症),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在這幾個月裏,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牀,晚上批閲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

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向領導説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後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於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台。由於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説:"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

然拒絕了。她説:"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台"。領導、同事們説:"我們需要你活着,華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請你服從安排吧。"衝着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台,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2022感動中國人物朱麗華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最初,其實沒人看好蘇炳添。他的身體條件並不優越。小時候在體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練勸他離開田徑隊。從10秒59到9秒99,蘇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們總以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天才。殊不知,那個在舞台上閃着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過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無人問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脱胎換骨的自我蜕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因為從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來的模樣才被被慢慢點亮。就拿運動健兒來説,如果您也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終身鍛鍊,終身成長,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體育鍛煉的愛好,定時拿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父母要有良好的體育習慣,以自己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帶孩子多進行體育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體魄與身體素質。

其次,體育鍛煉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當然,這需要家長充分引導,以身作則!孩子由於還處於未成年階段,對待困難容易氣餒,容易放棄。父母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失敗觀。

此外,家長還可以及時關注一些體育方面的話題,讓孩子接受到一些體育知識,提升體育的興趣。在飯桌上,茶餘飯後之時,不再只一味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多給孩子講講體育新聞或者趣聞,對提高孩子對體育的興趣頗有助益。

學會冷靜是人生必修課

當孩子比不上“別人家孩子”的時候,當家長覺得孩子總是不盡如意的時候,可曾想過,除了一味指責,是不是更應該為孩子提供幫助和支持,陪他尋找更多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沒有人會生來成功,如果孩子們在學習過程遇到了問題,我們也不能急於指責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找出問題,分析解決辦法。譬如,試着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建立錯題集,改進寫字速度……總之,請相信,這世上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不過是找準方向,然後不斷努力罷了!

頂級運動員如此,我們的孩子更如此。

蘇炳添父母對兒子的評價很低調,只説努力了就好,結果怎麼樣現在誰都不能下定論;兒子能有多點時間回家看望父母,他們倒是高興,一年見不上一兩次面,挺想念兒子的;當然,不能影響比賽和學習,兒子既要好好比賽,也要好好讀書,將來年紀大了跑不動了,能有份穩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蘇炳添父母對孩子不驕不躁的教養態度,蘇炳添對待比賽時才能永遠保持一顆冷靜踏實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蘇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護自己的身體。他作息非常規律,晚上23點睡覺,早上7點多起牀,不抽煙不喝酒,也不追求大運動量訓練。他曾提過自己在20__年上半年訓練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__年在封閉備戰的時候,成績也不比今年的成績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沒有比賽,然後在5月底的時候就訓練過度,就出現了一些骨裂,然後看到鑽石聯賽取消,國內所有的比賽都取消,我自己就請假回家了。”

這就是蘇炳添之所以能夠在31歲依舊成為中國短跑領軍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對任何情況,他都極度自律地完成訓練計劃;不管年齡多大,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成績,將技術推進到新的高度,他都願意做出改變和嘗試。

有時,那些努力和嘗試並不一定能幫助到他,就像他所説,有的帶來了傷病,讓人不得已選擇放棄,但有也有另一些帶來了積極的進步,激勵人繼續打磨到完美。

正是蘇炳添對待短跑的極度自律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極限,做到更好 。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要成為冠軍,但也應該有進取心,對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專注的態度,自覺自律地努力達到目標。

“我們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一點(站上奧運決賽)了,我希望我們後面的年輕運動員,可以借鑑我的訓練手段,然後調整,這對他們來説,就是最好的資源。”

站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裏,蘇炳添説到了劉翔,“劉翔就像是中國田徑的開路人”。而如今,蘇炳添成了下一座燈塔,把劉翔給他帶來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3o8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