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0篇)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0篇)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

王婭在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時間的那一刻,卻選擇了放棄化療,讓最後的生命更有價值,也讓節省下來的錢更有意義。這是王婭的“性價比”。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精選20篇)

王婭並非不珍惜生命。去年3月,王婭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本打算出國旅遊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來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週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婭逐漸產生了耐藥性。就在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經過深思熟慮,去年8月,她決定停止化療、放棄手術,接受保守治療。她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飛往西部山區的飛機。看到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她幾次潸然淚下。回機場的路上,王婭對興華基金會愛心人士楊志明説:“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後,房子變賣的錢可以繼續用來幫助困難孩子。”回到天津,楊志明協助王婭辦理了房產公正、過户等手續。王婭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主要是放療,效果又不見得好,最後我終於想了想,放棄了。你知道我一輩子就掙這麼點兒錢。房子給孩子們,可以捐了。(錢)不是很多,但是100多萬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

不過,要把房子捐贈給一個基金會,天津還沒有先例。王婭曾對記者説,“原本想把房子變現,捐給基金會。想了很多辦法,同學想買但沒有這麼多現金,山東的妹妹想買,但外地人限購……總之是沒辦法”。

地税局、房管局、公證處……能去的地方王婭的同學都幫着去了解,幾經周折,王婭在天津北方公證處一位姓段公證員的幫助下,起草了文書,辦理了身後捐贈遺囑公證。但很快,王婭又反悔了,她要把身後捐贈變成生前贈予,因為她擔心自己去世以後還會有簽字等諸多手續,給房產捐贈帶來麻煩。“這樣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錢能順利用到孩子們身上。最後終於辦成了,心放下了。”

幾經努力,生前捐贈終於成功辦理,王婭這套70平米的住房,在她生前就贈予給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2

在天津醫科大學,師生為王婭舉辦了簡短的遺體捐贈致敬儀式。幾十名學生和教師手舉黃色菊花肅立默哀,現場張貼有“迎接大體教師”的白底黑字標語。大體教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醫學生踏入醫學殿堂,第一門重要基礎課就是解剖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講理論、講實驗,但是真正的老師,可以説是這些無償奉獻遺體的大體老師。

志願者捐贈的遺體將用於學校醫學生的解剖課教學,包括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本科大一、大二學生會進行實際操作,將人體分為各個局部的部位,用解剖工具操作,更深的瞭解人體的基本構造,生理、病理的變化,為將來成為臨牀大夫打下堅實基礎,沒有這個環節,理論學習就是空中樓閣。

天津醫科大學創始人、我國著名內分泌學家、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去世前留下遺囑,將遺體獻給醫學院供病理解剖。在他的感召下,社會各界人士摒棄傳統習俗,志願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供醫學使用。王婭是今年我市第19位遺體捐獻者。至今,天津醫科大學已經接收了600多名志願者捐贈的角膜和遺體。

儀式上,天津醫科大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輔導員郭琳向學生們介紹了王婭無私助學、捐贈遺體的事蹟。“今天我們集聚於此是要迎接我們的大體教師回校,她的名字叫做王婭,她以逝者之軀啟迪再生之人,引導所有醫學生向死而生……”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3

王婭生於1952年,今年66歲,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6歲時曾到內蒙古五原縣插隊,後來在河北省的一個縣城當了一年民辦教師,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給王婭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設立,王婭立刻捐出100元,而當時她的工資還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資的一大部分。

此後,她的愛心捐贈從未間斷:汶川地震、南方水災她各捐款20__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來她持續的愛心捐贈足跡。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自己也説不清,而她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個普通人,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很普通,沒有什麼。”王婭説,“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幫點兒,小的能力就少幫點兒,反正是盡力去幫。”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4

學生們向遺體獻花,並集體宣讀了醫學宣言,在留言板上寫下感受。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20__級臨牀醫學學生趙伊琳即將完成大學五年的學業,開始到醫院實習。參加王婭的致敬儀式後,她又對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們的解剖課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感謝王婭老師,會在今後學習中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鍛鍊自己臨牀操作技能,爭取做一名合格的醫學生,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20__級臨牀醫學院施明揚因為對醫學的熱愛,成為了醫科大學大一新生。他當天是第一次參加遺體捐贈志願者的致敬儀式。他覺得,王婭這樣的遺體捐贈者如同無語良師,給他們上了一節生動的生命教育課程:“做解剖課是入大學以來第一門入門的基礎學科,‘無語良師’雖然不在課堂上像老師一樣給我們講基本知識,但是他們捐獻的做法,給我們提供特別重要的學習機會,她就是我們老師。”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5

人,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穿越時間與空間,拷問着每一個曾經或正在生活的人。

王婭,一名普通的退休電力女工,她用自己的人生寫就了一份答卷。

既然生,就擁抱世界:她熱愛生活,養花、養貓、熱愛運動;她熱心公益,青海地震、希望工程、南方水災、汶川地震,她捐款、獻血,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向世界傳遞美好和希望。

既然死,就了無遺憾:罹患胰腺癌的她飽受病痛折磨,她放棄治療,將自己名下所有存款和唯一一套房產捐贈給助學基金,連自己的遺體也貢獻給了醫療事業。

生如夏花,死亦無憾,王婭的人生如此寫就。你呢?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6

王婭是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的一名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默默堅持了三十餘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

此外,她還常年無償獻血。20__年,王婭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她放棄治療,治療費全部捐給貧困學生,並將唯一房產捐贈給公益機構。在她去世後,親友們按照她的遺願為她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7

星期一上午,我們翻看了歷史上記載的偉大人物冊的其中一頁——《感動中國》。當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看完這個節目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他們的事例深深地感動,其中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聾啞女孩——邰麗華。

邰麗華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失去聽力和説力的女孩,她以前活潑可愛,但不幸的是:她2歲時因高燒失去了聽力,從此成了聾啞人。6歲生日時,爸爸送了她一雙舞鞋,她非常開心。15歲才有機會正式訓練舞蹈,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的遭遇如此不幸,但她從來都不自暴自棄,並比平常人多了一份東西——堅強。我和邰麗華簡直是天壤之別!邰麗華雖然缺少“兩隻耳朵”但她卻以堅強的毅力摘取了事業成功的花朵,在舞蹈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所有這些,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説都難以實現的夢想,更何況是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邰麗華呢?

邰麗華奮力拼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增強了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信心。而且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面對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堅定信念,不斷努力,才能變逆境為順境,達到理想的彼岸。與邰麗華相比,我什麼條件都比她好,但我卻沒有她堅強。記得小時侯,學校要驗血,我竟害怕得哭了起來,怎麼也不肯打針,後來還是老師給我幾顆糖果才勉強去了,打針的時候,還哭哭啼啼的,現在想起這事都覺得臉紅。但邰麗華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顛峯,難道我就不能和她一樣勇敢、樂觀嗎?

我們要有百折不諱、樂觀進取的精神,不能因為前進的道路上有了攔路虎就知難而退。我們的生活多半是由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才有了新的樂趣,難道不是嗎?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8

伍淑清認為,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都源自於教育,她自己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伍淑清祖籍廣東台山,1948年中秋出生在香港,少時就讀於香港,後赴英美留學。

伍淑清上國小時,來自北京的中文老師教他們中國歷史、古文,也常常講起內地的情況、北京的故事。這樣的教育不僅為伍淑清打下了紮實的中文基礎,也賦予了她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1998年,伍淑清發起成立“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資助組織香港中學生到內地參觀考察。20__年,伍淑清成立了中華基金中學。談到她創辦的學校和香港其他學校的區別,伍淑清説我們學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教學以英語為中心,也要懂得普通話和廣東話。學校常常組織學生跟老師去內地和國外考察。每次出國,伍淑清都會安排學生到當地的中國使領館拜會,在國旗下唱國歌,讓學生們知道出了國,為他們提供保護的是中國的使領館。伍淑清講她曾花2萬多元錢從內地買地球儀空運到香港,她説因為內地買的地球儀不僅有中文名字,而且大陸跟中國台灣是一個國家。而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買的地球儀,中國台灣有可能和大陸是分開的。

因為擔心當代香港青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伍淑清邀請了多位有心人編寫了《國史百聞》,介紹近當代一百宗歷史事件。同時,專門培養能夠教授中國歷史的老師,讓香港的年輕人瞭解,香港和國家是不可分的。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9

儘管在艾滋病監區工作,可毛卓雲不穿防護服,也不戴口罩、手套,面對面與在押人員談話、交流,有時還免不了發生身體接觸……舉動看似“另類”,實則大有深意。

因為毛卓雲發現,這些艾滋病在押人員內心很敏感、脆弱,情緒也極不穩定,他們害怕被冷漠和歧視,渴望被關愛。聊聊天、拍拍肩、握握手,或者一個擁抱,對在押人員來説,是一種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有一次,一名在押人員得知自己的判決後,情緒失控,在監室內自傷自殘。“當時他臉色發白,雙手冰涼,對人生充滿了失望、怨憤。”毛卓雲用了很多辦法安撫,效果都不明顯。最後,冒着被攻擊,甚至被傳染的風險,毛卓雲走上前去,把他擁入懷中,才令他的情緒漸漸平復。

毛卓雲還想方設法對在押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和疏導,引導他們重拾自我;向他們傳授病理學等知識,幫助在押人員正確認識艾滋病,併為他們申請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教導他們提高身體素質……曾經的一位在押人員陳某回憶:“自從我得艾滋病後,連親朋好友都躲着我,可毛警官卻像父親一樣教育我,我怎能不認罪悔過,好好改造?”

善意,温暖了冰封的內心,感化了盼歸的心靈。12年來,毛卓雲的監區從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20__年,她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從寧波來到漵浦山區支教助學。三年多時間裏,周秀芳發起愛心接力,將寧波、上海、杭州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累計捐建希望國小22所,目前已建成16所,正在建設6所,讓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__餘萬元。

周秀芳雖非湘人,卻早已融入了漵浦,融入了這方異鄉的土地。 今年已是71歲高齡的她風濕關節炎越來越嚴重,但她表示,只要腿還能走,她就會繼續當好愛心“搬運工”,還特地囑咐兒子:“如果我走了,就把我埋在首次捐建的希望國小旁。”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漵浦和家鄉寧波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支教奶奶”。她先後獲評“20__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稱號。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後,周秀芳激動不已,她説:“我是一名國小退休教師,能獲得這麼高的榮譽,要感謝那些在我支教途中默默支持幫助我的幕後英雄們,是他們的支持幫助和對貧困孩子的愛心,讓我走上了領獎台。”周秀芳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她會繼續支教扶貧之路,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女排贏了,郎平火了。女排重回巔峯,奪得里約奧運會中國軍團“分量最重的”一塊金牌,給國人驚喜,“福將”“女神”“奇蹟締造者”……輿論給郎平加上種種桂冠。但一些媒體視角獨特,央視主持人説,女排奪冠後郎平一如既往地平靜。而早在去年奪得第12屆世界盃冠軍時,意大利人、國際排聯攝影師毛羅就説,他看到很多教練焦躁不安,不停地嚷嚷,而郎平總是那麼平靜,是NO.1。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靜,正是郎平的顯著特徵之一。本次奧運會,女排揹負着國人的希望,目標直指獎牌,壓力山大。然而,小組賽二勝三負,排名第四,“中國女排里約賽場還能走多遠”之類質疑此起彼伏,但新華社記者認為,雖然球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郎平卻一如既往地保持淡定,這是一個積極信號。的確,郎平在賽場始終保持安靜、平靜、冷靜、鎮靜,展現出世界名帥風采。正是在她氣定神閒的指揮下,姑娘們數度逆轉,笑到最後。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才能保持定力,專注比賽,準確判斷形勢,思考用人之道,謀劃制勝方略。靜,顯示教練和隊員的自信,她們在場下經過兩年的艱苦打磨,比賽不過是一次趕考。正如郎平所説,該做的事踏踏實實做好了,結果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然而,冷靜己成當今社會一種稀缺性格,浮躁卻像流感病毒一樣四處蔓延。尤其是一些領導幹部心猿意馬、魂不守舍、好大喜功,做人不踏實、做事不紮實,照照女排這面鏡子,差距是明顯的。

在勇於擔當方面,20xx年,女排連遭重創,已是“人見人欺”。郎平以振興中國排球事業為己任,臨危受命,毅然再度出山。反觀一些領導幹部,心有千千結,總覺得自己是幹大事的“料”,虛榮心強,攀比心重,順境時心高氣傲、忘乎所以,逆境時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艱苦環境和條件,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自然心裏“發毛”,畏首畏尾。

在立足長遠方面,郎平認為,出成績有一定規律,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她把目光投向里約奧運會、東京奧運會,大膽啟用新人,鍛鍊隊伍,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祕密武器”。反觀一些領導幹部,只顧眼前、不管長遠,不願打基礎、求實效,做工作拔苗助長,竭澤而漁,雖能見短效,卻留下隱患,破壞健康發展的根基,影響可持續增長的後勁。

在腳踏實地方面,郎平耐得住寂寞,並不在意一時的勝負,集中精力、心無旁騖,一心為女排事業添磚加瓦。上任不久,女排在亞錦賽敗給泰國隊,跌入谷底。但她不為所動,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和進取心。天道酬勤,本屆奧運會不僅見證郎平王者歸來,而且有望再次開啟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反觀一些領導幹部,缺乏執着精神和持久耐力,作風漂浮,急於求成,投機取巧,熱衷於抄小道、走捷徑,“登台上報”、追風逐浪,為追速度、求效率,用“水分”製造政績,虛報浮誇,甚至弄虛作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躁不同”會產生兩種境界,導致兩種效果。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不僅要有骨氣、才氣、鋭氣,還要有靜氣,衝破名韁利鎖的羈絆,練就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的本領,才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着人間温暖,傳遞着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脱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裏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揹着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並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20__年6月16日晚,一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一刻。黃文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白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偵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捲走,不幸遇難,年僅30歲。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榜樣為引領,發揚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事業任重道遠,責任重於泰山。黃文秀駐村當第一書記期間,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短短一年,她就從“扶貧新手”轉變成羣眾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着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託、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以榜樣為鞭策,弘揚迎難而上、主動而為的擔當精神。肩扛千斤,謂之責;揹負萬石,謂之任。面對脱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她沒有退縮,一次一次向貧困户家裏跑,幫他們幹農活,帶領羣眾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僅僅一年時間,白坭村的貧困發生率就從22.88%降至2.71%。當前,我國的脱貧工作正處於衝刺階段,志不堅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邁坎,唯有能擔當、敢擔當、勇擔當,才能真正不辱使命。因此,要多學習理論知識,補短板、強弱項,在大是大非前能擔當;要多注重實踐鍛鍊,多去基層一線等工作中增長才幹,磨練意志,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在危難險阻前敢擔當;要多培養鬥爭精神,始終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鬥爭意識,在複雜問題前勇擔當,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信任。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前不久,在祖國西北邊陲,一位連上網是啥都不知道的76歲老人突然成了“網紅”。他的故事在網上傳播後,十幾天的時間裏閲讀量就超過1500萬人次,無數網友為他點贊。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退休職工、共產黨員魏德友。

魏德友,一個倔強而忠厚的的山東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區臨沂。他説:“陳毅指揮打仗時就曾在離他們村五華里的一個村裏,自己家也曾經給部隊騰出一間房做電台使用。”1960年8月,老魏參軍來到駐地在唐山的北京軍區24軍4555部隊,1964年4月11日轉業來到新疆軍區農業生產建設兵團161團兵二連,從此他的命運和薩爾布拉克草原上的173號界碑緊密相連。

在這裏,他放牧在邊境線上,就巡邏在173號界碑管控區內;他種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崗在額敏河邊。如炬的雙眼時刻警惕地望着薩爾布拉克草原。一把放羊鞭,一架望遠鏡,一台收音機,一個軍用壺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邏路上,薩爾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記得老魏的腳步聲,每一塊石頭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來,他用一雙厚實的腳板在邊境線上丈量了18萬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數萬頭只,勸返臨界人員上千人,管控區內沒有發生一起涉外事件。他把自己像一棵樹一樣深深地種在了薩爾布拉克草原上!

佔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的薩爾布拉克草原地勢狹長,雖然水草豐美,土地肥沃,但卻是西伯利亞南下冷空氣的必經通道。這裏冬季狂風肆虐,暴雪盈牆,夏季蚊蟲狂舞,狼歡出沒。位於中哈邊界173號界碑的薩爾不拉克草原,暢闊寂寥,只有沒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風中寂寞地搖曳!.1964年,來自北京的轉業軍人們在薩爾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墾戍邊營地番號為新疆軍區農業生產建設兵團161團兵二連,人們稱他們為老軍墾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1975年兵團撤銷,1983年兵團恢復,營地劃歸裕民縣吉也克鄉。建制變了,老軍墾們陸陸續續撤回團裏或內地,只剩下倔強的魏德友不願離開。他説:“我不走,我一輩子也不離開薩爾布拉克,毛主席派我來守邊疆,我一走,這兒又變成了無人區,我死也不離開邊境線!”沒有了人喧馬嘯,營地逐漸荒廢,只有高揚的國旗告訴飛鳥,因為老魏的堅守,薩爾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機和安寧!

每天雞聲報曉,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掛出門,一股“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頂天立地傲蒼穹,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萬重雷霆也難轟”的豪情總在胸中激盪。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劉京好總要追出門來叮囑兩句:“不光要警惕壞人在邊境線上搞破壞,還要注意腳下的安全,聽見沒!”望着老伴關切的眼神,看着同樣豁着牙,説起話來跟自己一樣就跑風漏氣的老伴,生性木訥的老魏心中湧動着一句台詞:“此一去山高路遠,莫去問前路是劫是緣,你且自珍重!”但囁嚅着,終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話:“知道了,你一個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況別忘了給邊防站打電話!”凝望着老伴漸行漸遠不再偉岸的單薄背影,劉京好喃喃自語道:“死老頭,都76了,還這麼要強。”時間真如白駒過隙啊,轉瞬間,她和老魏在173號界碑已經駐守了52年。52年,她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邊防,她們把愛情的種籽撒在了薩爾布不拉克草原,她們把自己的人生過得無怨無悔,卻把“攻不破的邊防線難不倒的兵團人”這句話演繹的淋漓盡致。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奮戰96小時,出警411次,輾轉5個鄉鎮,行程600餘公里,解救和疏散羣眾2655人。這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交出的抗洪答卷,而他年輕的生命也永遠停留在7月22日的滾滾洪流中。

陳陸,男,漢族,1984年2月出生,籍貫江蘇江都,出生於安徽合肥,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12月參加消防工作,20__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隊級正職、一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生前任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

面對水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陳陸用生命註解人民至上——20__年,因參加汶川抗震救災表現突出,他被合肥市人民政府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__年,所在大隊因參加抗洪搶險任務成績突出,被安徽省公安廳榮記集體三等功,他被被安徽省公安廳評為“優秀人民警察”;20__年7月22日,合肥市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導致4個村莊、5.8平方公里被淹,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陳陸乘坐橡皮艇往返搜救被困羣眾,在營救過程中決口突然擴大,所乘橡皮艇被捲入激流漩渦側翻,陳陸英勇犧牲,年僅36歲……陳陸同志犧牲後,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安徽青年五四獎章”,應急管理部批准他為烈士並追記一等功,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追授他為“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總工會追授他“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陳陸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和地方忠誠履職,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我們要向陳陸同志學習,立足本職崗位,克服“不容易”、挑戰“不可能”,在風吹雨打中練就擔當的“寬肩膀”和成事的“真本領”,用實際行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以傳統文化為引領,建設校園文化,這一理念貫穿於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

在學校教學樓三層,有一間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鏤空雕花隔斷、中式花紋邊框圖案、古色古香的馬鞍桌椅,中式裝修風格讓這間教室洋溢着傳統文化的氣息。這是庫爾班·尼亞孜打造的少年宮,孩子們業餘時間可以在這裏練書法、彈古箏、學舞獅子、排練秧歌舞。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庫爾班·尼亞孜説,他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在教授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還積極聘請專業教師,在學校開設京劇、古箏、二胡、安塞腰鼓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校園裏,隨處可見《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宣傳畫,學生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誦《論語》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學校都會買來麪粉、餡料和工具,組織學生包粽子、做月餅,共度佳節。

在學校新校區大門至教學大樓的主路上,擺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贈的孔子銅像。每週一升國旗儀式結束後、每天做課間操之前,全校學生都要列隊向這位中國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並舉手宣誓:“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愛北京,我們嚮往北京天安門。”

庫爾班·尼亞孜説,誓詞是他20xx年創辦學校時寫的,這段話在學校已經重複了20xx年。“小時候留在頭腦裏的東西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們頭腦幹淨的時候,種進乾淨的東西!”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8月20日晚,在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體育館,中國女排在萬名現場觀眾和億萬電視觀眾的見證下第三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

里約奧運會上,泳壇少女傅園慧的一句“洪荒之力”,讓國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風。而隨着中國女排的登場並且最終摘得金牌,很多國內網友才明白,原來女排精神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讓我們在激動落淚之後能夠感受到昂揚向上的力量。

“女排精神”是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隊員用一記接一記的重扣打出來的,用一座接一座的獎盃鑄起來的。但是不可否認,30多年來,中國女排的發展並非順風順水,也曾遇到低谷,經歷失落,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失敗與低潮,永不言棄,奮力爭先。哪怕是遭遇大賽的失利,面對獎牌的旁落,姑娘們仍舊沒有絲毫的懈怠,仍舊用訓練場上的汗水與傷痛告訴自己,也告訴國人,希望的啟明星仍舊懸掛在前方。這次奧運會之旅同樣如此,中國女排開賽之初備受打擊與壓力,但正是不言棄的精神幫助她們走到了最後,也笑到了最後。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要想奪冠,都離不開拼搏與奮鬥。女排姑娘們站在奧運最高領獎台上時的風光,我們都看在眼裏,但是她們在日常訓練中所付出的汗水,卻是我們看不見的。而她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正是無數個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結果。正像郎平所説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里約奧運已經結束,“女排精神”所藴含的意義卻早已經超越了體育的範疇,被視為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精神財富,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讓我們向女排姑娘們致敬,向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致敬。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時隔12年後,中國女排再次登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完成萬眾矚目的壯舉。一瞬間,中國沸騰了、世界華人被點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對強敵,也能從容應戰的勇敢無畏。”

“即使幾近失敗,也要險處逢生的絕不放棄。”

“即使戰到最後,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

“即使傷痕累累,也堅定為國而戰,無怨無悔的愛國信仰。”

為了那份從81年開始的那份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我們等待了12年。我們始終銘記,從1981到1986,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國女排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始終銘記,中國女排在03年戰勝日本隊,重奪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我們始終銘記,20__年中國女排艱難逆轉俄羅斯,重攬錯別20年的奧運金牌,重創輝煌。

當然,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中國女排再度迎來低谷,08年北京奧運的遺憾,10年日本世錦賽的谷底,12年倫敦奧運的意外……我們的成績也許不那麼理想,但女排精神卻從未消失或離去。我們可以被打敗,卻不能被打倒,無論何時,都要凝聚在一起、團結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勵着我們。

回顧女排的里約賽程,可以説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們開局不利,小組賽連續失利,以小組第四名的成績驚險晉級;淘汰賽越勇,一分一分頑強拼搏,戰勝東道主巴西隊,挺進四強,逆轉荷蘭晉級決賽,最終戰勝塞爾維亞,一路突破最終奪冠,創造了逆襲的奇蹟。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中國女排向世界詮釋了“女排精神”,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女排精神”的實質。正如郎平指導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國女排前行,給予她們無限的動力,也一直感染、激勵着無數中國人,這就是中國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在賽場上還是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應該輕言放棄,要始終堅持信念,勇敢前行。讓我們祝賀郎導和女排姑娘們,讓我們感謝她們帶給我們的感動,讓我們銘記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1965年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物理委員會理論物理組主席;1972年至1976年,任國際純粹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粒子物理和場論組主席;1970年至1971年,任美國物理學會粒子物理和場論組主席;1980年至1983年,任德國馬克斯譜郎克研究院主席。1977至1980年,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1989年至1994年,任亞太物理學會會長;1996年至20__年,任亞太理論物理中心總裁。此外,曾任庫倫數學科學研究所評議會、IBM科學諮議委員會、高能物理諮議委員會、洛克菲勒大學董事會、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學董事會、美國科學促進會理事會、美國沙克研究院董事會、美國神經科學研究院理事會、科學美國人雜誌理事會、美國國會圖書館學者評議會、石溪基金會董事會、布魯克哈芬科學聯合會董事會等會員。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在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楊—米爾斯場論、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發現及楊—巴克斯特方程為最重要的學術貢獻。

楊—米爾斯場論方面,1953年與R. L.米爾斯(Mills)提出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即著名的楊—米爾斯場論,引進了非阿貝爾規範不變性及與其相關的規範場論,為整個粒子物理學奠定了發展的最基本的原理與方程。該場論對數學也造成很大沖擊,數學家用楊—米爾斯場論作為工具解釋微分流形的性質。

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發現方面,1956年,與李政道通過許多計算證明過去的β衰變試驗中的宇稱選擇定則原來都不夠複雜,都不能證明在β衰變中宇稱守恆,並提出幾類新實驗。1957年初,著名吳健雄公佈了他們根據楊振寧、李政道建議所做實驗的結果,在β衰變中宇稱確實不守恆。後來經過兩三年的實驗證實,基本上所有弱相互作用中宇稱都不守恆。

楊—巴克斯特方程方面,1967年討論了一個極簡單的一維空間量子多體問題,並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1972年,R.J.巴克斯特(Baxter)在一個二維空間經典統計力學問題中也發現了這個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這個方程被命名為楊—巴克斯特方程。該方程在物理和數學中有極廣泛的意義。

此外,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在弱作用的強度、費米—楊模型、G宇稱、電荷共軛與時間反演不守恆、二分量中微子理論、高能中微子實驗分析、中間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恆的唯象分析、規範場的積分形式與纖維叢、高能碰撞中的幾何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統計學方面,在自發磁化強度和臨界指數、液態相變的研究與單位圓定理、貝特假設的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成果。凝聚態物理學方面,主要成就有: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釋、非對角長程序的概念和關於阿哈芮昂諾夫—玻姆實驗的建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7vml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