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

中國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質來説,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吧一個極度貧困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上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重視歷史和學習與研究,注意總結和汲取歷史經驗,這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説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他還多次發出過“學一點歷史的”號召,鄧小平也十分注意用歷史來教育人民,教育幹部,教育青年,他説過:我是一箇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歷史。“要懂得些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為了勝利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我們必須瞭解中國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當瞭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對於我們來説,不論今後將從事何種專業工作,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説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對於中國大學生來説是必要的。

中國近代史主要是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瞭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

一、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中國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項歷史任務;懂得必須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開闢道路,認識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懂得了自覺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進一步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瞭解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人民羣眾為救國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鬥的歷程及其經驗教訓;注意比較的主賣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了舊民族主義革命讓位給新民族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認識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增強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

三、聯繫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國內外環境,瞭解到了中國人民走上以共產黨為領導力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瞭解了實行改革開放和搞好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聯繫社會主義改造以後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了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正確性;進一步樹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四、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實際,通過對有關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了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爭得民族獨立、自身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行過長期的英勇頑強的奮鬥。正是這些鬥爭,粉碎了外國侵略者滅亡中國的圖謀,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歷經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但是,多次鬥爭的失敗,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説明了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鬥爭才走上了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的道路。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在80多年的時間裏,它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20xx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有力的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勝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是歷史和人民做出的鄭重的正確的選擇。

通過系統的學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好好學習的決心,我要為中國的崛起作出自己的貢獻,哪怕只有一點也可以。除此之外,我也更加堅定了加入黨的決心,要成為為社會,為社會主義作出自己一份貢獻的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及其光榮、偉大和艱鉅的事業。我們要增強憂患意思,居安思危,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進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的推向前進。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各條戰線的生力軍,我們大學生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自覺的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歷史的經驗昭示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的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二不懈努力、艱苦奮鬥,中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3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們“知古鑑今”,教會了我們“以史為鏡”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繼續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着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入侵,面臨着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和研究近代史,每個中國人將會加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激發。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0xx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20xx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揹負着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羣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羣眾一直走在保家衞國、捍衞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着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説,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4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先生的經典著作,他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敍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翻開這本書的封面,內文插圖赫然是一張著名的《時局圖》,令我過目不忘。圖中虎代表英國、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它們正在瓜分中國,這就是悲慘的中國近代情形。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誌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到達了幾百個。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這也是一段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儘管有人低頭服軟、賣國求榮,可是廣大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的戰鬥,湧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鬥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羣眾從未放下鬥爭,帝國主義侵略到哪裏,就在哪裏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許多的反洋教鬥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勢力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00年爆發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羣眾為捍衞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這是中國人民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提高。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儘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可是洋務運動在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爭後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鬥爭,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可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標誌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隨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確方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並不斷開創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讀完這部經典著作,我深刻地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夜郎自大,總有一天會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而一個國家如果不圖強,整日閉門造車,輕則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利益,重則被分裂甚至亡國。清政府長時期沉浸在自以為是強國的美夢中,卻不知西方列強早已在多方面遙遙領先,這種強弱差距造成了這樣一段坎坷的歷史。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自強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使中國越來越強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5

精美的史書是輕盈的蝴蝶飛躍光陰的記載,輕叩我們的心扉;它流傳着中國幾千年的禮貌,記載着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承載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王朝更替,鐫刻着中國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與勝利,銘記着中國現代輝煌建設成就……

打開《中國近代史》,它是一部記載着我國由危亡走向復興。

在鴉片嚴重損害人們健康,猶如一條毒蛇吞噬着,這時林則徐深明大義地上述朝廷請求嚴禁鴉片,從而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應對外國資本主義的血腥掠奪、本國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洪秀全領導太平軍奮起放抗。由於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使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應對日本軍隊的突然襲擊,挑起戰端。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不畏生死,迎戰敵艦,與日本軍隊同歸於盡。應對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張學良,楊虎威發動西安事變,用“兵諫”的形式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林則徐、洪秀全、鄧世昌、張學良、楊虎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將自我的生命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齊。他們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敵面前,他們不畏困難,頑強拼搏。他們不顧個人生死,處處為過為民着想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於身心之間。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衝破重重阻撓建立太平軍,可是社會矛盾十分激化,應對如此境地,洪秀全不畏艱險,領導太平軍同清政府、外國侵略者反抗。他們用行動進行反抗,用精神同他們鬥爭。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國家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我的光和熱。洪秀全就是這樣一個讓我敬佩不已的人。

在抗日就往運動的推動和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抗體救過,對蔣介石實行了“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不懼後果,一腔的熱血隨着抗日起伏。他們不期望國家再深陷於戰火之中,用行動去證明。他們一刻不停地殺敵報國,心繫國家安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是出來解國家之危,用生命去維護民族生死。他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應對風雲突變的局面,變幻莫測的戰場,他們毅然去之。應對隨時有生命的危險,他們仍知生死能夠決定時,但仍義無反顧地選擇為國家流血犧牲。在戰場上,他們積蓄能量在巡檢釋放和爆發了鮮紅的光亮。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槍支彈藥。那些鮮活的身影在那火光四射的背影下退場了。他們有着時刻準備為國家犧牲的決心,時刻準備為國家奉獻的精神。他們的身影儘管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品德,他們的精神永不泯滅並存留在人們的心頭之上。

他們識大體顧大局,願為國家犧牲。他們是這樣的勇敢,是維護國家脊樑的戰士。他們熱愛祖國,保護祖國,他們之所以被世人稱頌,就在於他們的愛國精神是留在人們心中的豐碑。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當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面強敵時不畏困難的決心,學習他們為國奉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6

教師推薦的那麼多本書,我最喜歡蔣廷黻老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正文資料其實很短。短小卻精悍,把很多國中、高中略去不講的東西,娓娓道來。結合教師的授課資料,再反覆看這本書,覺得自我看待歷史的角度,比以前開闊了許多,文化底藴也似乎厚了那麼些許。

網絡上,總流傳着很多有道理的話,其中有一句我覺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聽了別人一番話,就覺得自我的價值觀都變了,那他大抵是個井底之蛙。在歷史這方面,我承認我只是個坐井觀天的人。所以,這本書和這門課帶給我的影響,在認知歷史方面是徹底的。風靡學生羣體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兩本,就覺得它無聊看不下去了。所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含着教師的部分資料對應講解,真真是的十分對我的口味。十分感激教師,那麼用心地準備課堂,那麼耐心地講授資料,那麼極力地推薦了一本《中國近代史》。

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歷史是客觀的。看書及聽講,相關國中有講到的資料,會不自覺想起國中教師如何講授(高中讀理科,上的歷史課都是渣滓而已)。國中的歷史教師,也是能夠把歷史經過一些短短的綱領,講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當講到近代史中國人備受屈辱這段,國中教師含着極為強烈的個人色彩,連帶着我也覺得那時候的外國人怎樣那麼可惡。可在這書中,多次講到一些外國人友好的舉動,像使團來訪,要求建立大使館;傳教士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都是促進中國發展的。是中國人自傲,愚昧,生生錯過很多能讓自我改變的機會。

就像蔣廷黻先生説的:“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一開始不由覺得都是中國人活該,再回味時,那些偏頗於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念頭都沒有了。的確,我們的失敗是註定的。我們強大時,傳統思維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壓着中國人,讓我們對外來文化,毫無寬容心可言,我們的視野都在五指山下那麼一小片,即便抬頭觀望,也可是是上頭那一點點景色。若沒有人洗淨自身反封建的東西,再帶領其他人更新觀念,中國那時是毫無勝算可言的。鴉片戰爭前,由馬戛爾尼主領的英國使團拜訪中國,“獅子號”軍艦的説明書中國人拆都沒拆過,代表人類翱翔天際的第一步的熱氣球展示,以及先進的軍事手段,中國人都不屑一顧,還出言不遜,毫無大國氣度可言。慘痛的教訓已經付出,我們中國人應當更多的去了解他們,傳承他們,勿忘國恥,奮發向上。

那段歷史無論有多屈辱,多不堪,都應當進取地正視——瞭解外國人如何欺負我們的同時,更應正視自我做錯的地方。既要講外國人怎樣攻打我們,掠奪我們;更要講,我們如何無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錯失機會。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讓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有偏頗,我能理解國家的用意,讀後感.但卻不能認同。我們簽訂條約時,由於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棄所不當棄。《虎門條約》時,國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協定關税、治外法權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東西。互派使節這種要求,中國人從爆發鴉片戰爭的一百年前開始,更是拒絕、拒絕、再拒絕。《南京條約》後,中國人仇外心裏表現之一是殺外國人,可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無辜的,耆英要求嚴厲執行國法,被人罵洋奴……這些錯誤,每個中國人都應當明白。正確區分別人的善意與敵意,這一點,到今日,對於中國人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另外,我更想説的是:知己知彼這一點,無論是那時,還是此刻,中國都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現代中國強大起來了,可論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瞭解,中國人又有多少?中國人對自我的歷史、文化都瞭解甚少(爭着去申遺的中國人,對那些文化遺產背後的東西又是否曾主動去了解呢?)更不用説其他國家了,都只會道出表層膚淺的東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敵意》這一文章中大談相比於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中國人對日本的瞭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對於這個觀點,很是贊同。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真的是讓我明白了更多那段歷史背後的真實故事,先生的評論,也很精準。也許以後學者會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論的東西。但無疑,先生的著作,還能夠繼續走很遠很遠的路。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7

懷着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後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於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説:“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終都挫敗了。於是本書提出自我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説,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或許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後,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代替。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並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衝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瞭。由於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能夠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很簡便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樣回事了。作為每一箇中國人,更應當瞭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麼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樣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我帶給自我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8

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一曲催人淚下的歌曲……讓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蔣廷黼所著的《中國近代史》,貫穿了中國近代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至20世紀抗日戰爭爆發前的近一個世紀曆史,講述了整整一箇舊民主革命階段——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辛丑條約……作者用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翻開這本《中國近代史》,就彷彿掀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長卷。為何當時的中國多次被列強的鐵甲鋼炮給轟開了古老的大門?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的守舊。中國人的守舊造成了他們思想的落後,思想的落後造成了科技的落後,科技的落後造成了國防的落後,國防的落後就造成了國家不保的危險。很可惜,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時,李鴻章勇敢地站了出來。

李鴻章,何許人是也?世界排行第九的北洋水師的創始人與統帥,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晚清四大民臣……無數的榮耀集他一身,可謂是時勢造英雄。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李鴻章認清了僅有向西洋學習才能自強的道理。

歷史就是這樣公正,也是這樣的殘酷,它不會給予弱小者任何悲憫,也不會給予強大者任何協助。當清王朝的統治者在宮殿裏享着天倫之樂之時,西方的工廠裏機器正在轟鳴。李鴻章向西方學習,建工廠,設學校,成立北洋海軍。雖然他自強的方式很不錯,可是他自強過後卻也救不了國,因為他自強的不徹底,沒有認清楚清王朝落後的根本原因,思想上不改變就算是他本事再強也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説,在那個時期,想要自強是有多麼的困難。

歷史早已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因為即便我們對歷史有多麼的不滿,我們也無法將它改變。無論是什麼年代,都是屬於強者的。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有着強烈的職責感。如此這般,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9

如何看待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我們的前輩學者根據種種調查、研究、論證,認定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認識已經為全部革命實踐和歷史發展所檢驗、證明。現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説“兩半論”是所謂毛澤東的“失誤”,影響了中國反封建任務完成的;有説外國侵入破壞中國領土主權,並不能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的;有説辛亥革命以前為封建社會,以後為資本主義,無所謂“兩半”的;有説“半封建”不準確,妨害與“境外”同行交流接軌的,等等。對歷史上傳流下來的學術概念有疑問,應當討論、闡述,但事實終歸無法改變。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獨立,國家領土主權遭到破壞,重點講的對外一面;半封建指長期的封建制度開始崩潰,但沒有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重點講的對內一面。它們互為表裏,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國多了一個外國侵略,少了一個民族獨立,多了一個外國支持的封建統治勢力,少了一個工業化、近代化。中國社會歷史要前進,必須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獨立,打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認定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指出這個歷史真理,這就是它的意義。説什麼提出“半封建”延誤了中國反封建任務的完成,那麼,這個“全封建”除了共產黨領導人民廢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蔣介石政權又是什麼呢?説外國破壞中國領土主權不能改變社會制度,那麼,英國佔領香港、日本佔領中國台灣和東三省,是不是對那些地方實行殖民統治?説辛亥革命以前為封建社會,以後為資本主義,那豈不是説,辛亥以前以後都不存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蹤影了嗎?這一些,不管出於什麼設想,實在是不通之論。科學研究只追求對事物的客觀認識,與“境外”境內是否接軌全不相干,就像中國革命、中國歷史走自己的路,與“境外”態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其他任何社會一樣,是一個整體運動過程。民族壓迫與近代工業同時存在的下降與上升兩條線,兩個走向的矛盾運動,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整體運動的兩個方面,兩種方向。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推進了黑暗深淵;民族工業、新的社會力量出現,給中國前景帶來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國在帝國主義侵略與封建統治下在黑暗深淵裏下沉,也是否定經濟基礎變化、新的社會力量出現,以及中國開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説法看來,中國近代120xx年的正反兩面,實際上什麼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團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與改良方面的問題,報紙上有專文論述,不去重複。有兩點在這裏強調一下:

(一)什麼是中國近代史的脊樑或者説是貫穿於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運動,人民起義。中國嚴肅的歷史著作是這麼敍述的,西方嚴肅的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著作也是這麼講的。因為事情的本來面目就是那樣。美國首屈一指的中國問題學者費正清於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講孫中山、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的書,題目就叫《偉大的中國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書題目叫《觀察中國》,敍述中國革命,一直講到“四人幫”垮台。他説,美國人不瞭解中國,主要是由於不瞭解近代中國歷史,中國近代歷史的基調是革命。“基調是革命”確實講到了中國近代史的點子上。談論革命與改良,首先必須抓住中國近代歷史的脊樑或者基調。人們不管贊成與否,對此是無法否定,也無法王顧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獨立國。但中國除了部分地區,到底又沒有變成外國殖民地,這與歷史的脊樑即革命運動、人民起義又是什麼關係?在此且看看義和團這個由農民羣眾掀起,一直受人貶責的歷史風暴。義和團抱着排外思想,帶有不少封建愚昧的東西,最後被地主階級統治者出賣而告終。儘管如此,它卻起了阻止了甲午戰爭以後中國面臨的列強瓜分,變為殖民地的歷史作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前後,對於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國,討論和爭論不休。這時,擔任中國海關總税務司已經37年的西方侵略中國的謀主、代言人赫德説,瓜分中國行不通。“不論中國哪一部分領土被分割去,都必須用武力來統治。像這樣,被分割去的領土越大,治理起來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騷亂和叛亂的發生就越是確定無疑。中國如被瓜分,全國就將協同一致來反對參與瓜分的那幾個外國統治者。”話講得相當透徹。換一個説法,侵略者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協同一致來反對中國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國,把它變為一塊塊帝國主義的殖民地。赫德又説,義和團“這個運動已經掌握了羣眾的想象力,將會像野火一樣燒遍全中國,簡單説來,這是一個純粹愛國主義的自發自願的運動,其目標是使中國強盛起來”。“這個運動對於世界其餘各國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國將有權力採取行動,中國將貫徹它的民族計劃”。(《黃禍論歷史資料選輯》第152、145、146頁)這些話都是一個意思,中國人民的反抗,對帝國主義是“不祥之兆”,但又是無法加以阻止的。

中國近代歷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對革命的聲浪起。革命殘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開明專制呀,革命破壞穩定呀,革命過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態度從來是相應不理,向着時代指引的目標、道路前進,曲折反覆,直至達到某種解決。中國革命是這樣,其他國家的革命也是這樣。所謂時代目標的某種解決,是社會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實現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變革,舊的制度、秩序靠邊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樹立起來。革命於是宣告勝利了,歷史由此再展開一個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沒有哪個偉大民族、先進國家是不把自己歷史上的革命引以為光榮的。美國隆重的國家節日是獨立紀念日。法國的國慶是大革命中羣眾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俄國有十月革命節,有衞國戰爭勝利日。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的光榮,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妄自菲薄。一些論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醜惡,像變戲法一樣,描繪成為真善美的化身,而對於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運動則説成彷彿是中國窮困落後、黑暗紛亂的禍首與根源。它與學術研究不沾邊,但確實是一種在講歷史的名義下製造的社會輿論。“歷史無用論”被人們説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論,現在看來也不盡然。

中國當代與近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民族不獨立,社會落後,無法工業化、近代化那兩個基本問題,現在發生了以前幾代人夢寐以求的變化。

關於民族獨立。從150年前開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強,如今不再是與舊中國那樣的關係了。再過100多天,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日本政府首腦去年“八一五”對日本侵略中國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中俄兩國邊界條約和一系列有關協定的簽訂,把雙方的關係建立在長期互利合作基礎上了。德國、法國與中國早已不存在任何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核俱樂部一個成員。這就是中華民族今天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狀況。

對於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前進的道路打開了,儘管中國要趕上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經在望,舉世共認,不需要細敍。但是,如果以為中國近代史那一頁一經翻過去,就再也沒有必要加以回顧,加以過問了,再也沒有必要加以認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顧,那也無非是歷史的過去,任憑你去怎麼解釋,怎麼編造,與我們今天也沒有多大關係。説不説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們知道,新中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昨天即從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現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麼決定的,是近代120xx年曆史反覆鬥爭,反覆選擇而來的。你認為它合理也罷,不合理也罷,你無法去改變歷史。事實上只有瞭解過去的歷史,才能認識我們所走的道路總體上的合理性。我們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進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瞭解應當如何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這與我們經常説的愛國主義,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關係,一點也不假。這是現代史與近代史關係的一個方面一個部分。但還不止這個方面這個部分。

現代的中華民族獨立了,國家近代化的道路打開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行之有效的一切對外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堅持接受世界上一切先進的事物。這是毫無疑問的,不可改變的。歷史和一切其它事物一樣存在於矛盾運動中,舊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而且有些舊的矛盾也可以在新的形勢下存留下來,興妖作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仍有繼續捍衞民族獨立,不受外敵侵犯的問題,仍有保衞國家現代化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的問題。這也就是説,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兩個基本問題有關的鬥爭今天還在繼續,而且這種鬥爭還會在相當的時間裏繼續下去。舉世共知,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企圖獨霸世界,抱着霸權主義的態度對待世界,也對待中國。有人公開宣佈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國”,宣佈要所謂“遏制中國”。某些勢力在中國領土中國台灣、西藏和其它一系列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國間的麻煩和事端,妄圖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使中國淪為國際資本主義的附庸。日本在侵略中國的8年或20xx年戰爭中遭受失敗投降。50年過去了,現在日本隨着經濟勢力的增強,不甘心於當經濟大國,要當政治大國。軍國主義勢力又蠢蠢而動,越來越囂張,妄圖重温“皇軍赫赫戰果”的舊夢。前人早就説過歷史是可以重演的,儘管不會一模一樣地重演。我們切不可以忘記,與中國近代史上兩個基本問題有關的鬥爭今天還在繼續這個現實,不要自我麻痺、自我陶醉。歷史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種種不可預料的情況。近代史領域美化帝國主義侵略,美化封建階級統治的議論愈出愈奇,其中有些來自兩個繼續的背景,恐怕是無法否認的。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我感觸頗深。一方面,我對中國近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着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不能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瞭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資產階級的確有發展甚至成功的機會,但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最終沒能把握住。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卻能在相同的歷史舞台上脱穎而出,這就能説明中共所主張的馬克思主義最大程度上適應和迎合了當時中國的需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國門洞開,近代史的序幕也開始緩緩拉開。隨着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兩千年的封建制度使農民和地主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兩大階級,它們也幾乎同時做出了行動。然而落後的生產狀況和落後的階級狀況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動。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情況,農民階級的表現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而後是19世紀末盲目排外、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們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達到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週期性農民大起義。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開始被無可抗拒地捲入資本主義佔主導的新世界中,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這些農民運動彷彿成為一種無以為繼的歷史的倒退。

地主階級在19世紀中葉開始了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但作為制度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可能認識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務運動的結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領導人李鴻章一樣,僅僅成為大清一時的裱糊匠,勉強維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歐風美雨面前最終難脱轟然倒塌的命運。

我始終認為革命黨人的“民智未開則以革命開之”這句話頗有值得商榷之處,他們顯然過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確迫在眉睫,但是觀念作為一種心理承襲,其養成是幾十年的耳濡目染,幾十代的薪火相傳,希望一夕之間,天翻地覆是不現實的,對於傳統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後才談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通過學習近代史,聽老師生動的講解和觀看老師播放的影像資料,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從屈辱和艱辛中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對於我來説,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學習好中國近代史,把這一段歷史銘記於心,把它作為今後我們工作、生活,乃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財富與精神動力。我們深知“落後就要該打”,所以同時,我們作為大學生,我們努力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後成為建設祖國的接班人而打好基礎。學習近代史,讓我有了更加強烈的民族榮辱感,將來我一定要用馬克思的思想來鞭策自己,並把它作為我行動的指南。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1

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説:“當過去不再昭示未來,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和淺薄,才知道歷史的發展史多麼的曲折和不易。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姿多才的絢爛文化,周邊國家的景仰朝拜,讓我們中國人在謙和的外表下有着一顆深深自傲的心。我們是多麼的聰明和強大啊!從羊脂白的陶瓷到精緻的唐三彩,從華美的絲綢到碧綠沁心的茶葉。中國的畫卷是那樣的多彩和絢爛,是那樣的華麗和閃耀,然而,從1840年開始,中國的畫卷開始變的灰白,伴隨着鴉片的縷縷白煙,變成了帶着沉重的灰暗,帶着傷痛的蒼白。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鉅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脱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好在,灰暗沒有壓倒反抗,我總能在黑暗中尋找到希望的色彩和光明。太平天國將士的紅頭巾,抵禦了多少多來的侵略者;愛國人士的公車上書,白紙黑字滿是愛國壯志;長征路上,雪山草地記住了紅軍軍裝的顏色。國人愛國的心讓黑暗中有前進的方向,戰士英勇的反抗讓黑暗中充滿光明。

經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現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日益的強大,但絕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

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瞭解歷史,以歷史為鑑。但不能拘泥於歷史,要與時俱進,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引下,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篇12

中國的政黨制度產生於挽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鬥爭中,救亡圖存是中國近現代一切政治建設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原點。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中國政黨制度就成為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調動最廣大人民抵抗外侮、爭取國家獨立統一和富強民主的政治機制。歷史起點和歷史主題深刻影響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現實道路,也使中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具有自身鮮明特色。

中國政黨制度是基於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邏輯和“跳出政權興亡歷史週期律”的歷史邏輯設計的。人民民主專政從根本上規定了中國政黨制度的核心價值和基本要素:民主黨派不是與中國共產黨分庭抗禮的反對黨,不是與中國共產黨分掌政權的聯合執政黨,而是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參政黨;“跳出政權興亡歷史週期律”,從功能上規定了中國政黨制度的設計初衷: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不是分權制衡關係,而是體系內的權力制約關係,其目的是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反對或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民主黨派存在的價值,從政治架構上看,列入了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從政治功能上看,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從民主價值上看,民主黨派以民主為價值取向,與中國共產黨有共同旨歸,以參政黨身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體現。它拓展和深化了人類社會對民主及其實現方式的認識:民主的內涵是豐富的,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謀求共識是民主的靈魂,合作與協商應成為更好的民主形式。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民主黨派是民族抗戰的重要宣傳者、戰時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護者。在當今中國,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衞者,是參政黨最大的政治。

以知識分子為主體是民主黨派的顯著標志之一。知識分子在中國古已有之。中國的知識分子在被稱為知識分子之前,叫做“士”。以“道”自任,是其本質特徵之一。“道”的概念在中國思想史上由來已久,它超越現實世界,但不脱離人間。士的天職和使命是守道、衞道、傳道。“士志於道”的價值追求,確立了知識分子參政的自覺性和根深蒂固的“入世(仕)情結”。因此,中國知識分子從一開始就不僅是“坐而言”的理想主義者,更是“起而行”的行動實踐者。

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中國政黨制度建設中的優勢和作用。回顧百年中國歷史,有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到新中國成立,我們依靠軍事力量解決了“捱打”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依靠經濟力量解決了“捱餓”問題;現在,我們面臨着“捱罵”問題。換言之,亟須構建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親和力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包括寫好中國政黨制度的時代篇章。為此,知識分子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民主黨派當以專業素養和學以致用的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orj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