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中華民族,是個有着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一直以來,我都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雖然,在近代,我們的祖國忍受了太多的蹂躪、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們的國民被列強所歧視、侮辱,但,我依然深愛着他們。這種愛,包含着輝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圖強。這種愛,沒有什麼原因,卻有千萬個理由。這種愛,已經深深的植根於我的心中。這種愛,給了我無形的強大動力,使我們每個有良知、有責任的華夏兒女,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為了洗卻積壓於胸的憤怒,為了我們的子孫不再有我們的尷尬,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都應努力的奉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沒有一個繁榮的民族,作為個人,不論怎樣,都逃不掉先輩的遭遇。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在中國人的心中,被刺傷最深的,是我們的學生、近鄰、狂妄自大而又狹隘的日本國。他們在我們國土上的獸行,已經深印我們腦海;他們對我們國民的敵視,更使我們憤慨。我相信,倘若現在誰要是能把日本給消滅了,那他將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遺憾的是,我們不能那樣做。我們不能左右狹隘民族的狹隘觀念,我們也不能忘卻被稱作“支那豬”的黑色的烙印。我們無法報復,更不能侵略。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記住那段可恥的歲月,努力的發展我們的祖國,使他不再積貧積弱,不再任人宰割。 經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

現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日益的強大,但絕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 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將緊緊的團結;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將發奮的努力;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不再沉默;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都更加深愛我們的祖國。 為了那屈辱的歲月,我們的民族將在悲憤中爆發!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治,“鴉片戰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於“小農”的階級性並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侷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戰,是由於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戰爭。

民族資產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於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採取“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並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判斷,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願走進蔣介石的圈套裏,他可以“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劃,他可以看清國際國內環境、看出世界發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後,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同時並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 “文革十年”,毛澤東儘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羣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鄧小平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三個代表” ,以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 “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近代史綱要讀後感_中國近代史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我感觸頗深。一方面,我對中國近代的這一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

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着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不能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瞭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資產階級的確有發展甚至成功的機會,但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最終沒能把握住。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卻能在相同的歷史舞台上脱穎而出,這就能説明中共所主張的馬克思主義最大程度上適應和迎合了當時中國的需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國門洞開,近代史的序幕也開始緩緩拉開。隨着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兩千年的封建制度使農民和地主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兩大階級,它們也幾乎同時做出了行動。然而落後的生產狀況和落後的階級狀況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動。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情況,農民階級的表現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而後是19世紀末盲目排外、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們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達到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週期性農民大起義。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開始被無可抗拒地捲入資本主義佔主導的新世界中,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這些農民運動彷彿成為一種無以為繼的歷史的倒退。

地主階級在19世紀中葉開始了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但作為制度的組成部分,他們不可能認識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務運動的結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領導人李鴻章一樣,僅僅成為大清一時的裱糊匠,勉強維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歐風美雨面前最終難脱轟然倒塌的命運。

我始終認為革命黨人的“民智未開則以革命開之”這句話頗有值得商榷之處,他們顯然過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確迫在眉睫,但是觀念作為一種心理承襲,其養成是幾十年的耳濡目染,幾十代的薪火相傳,希望一夕之間,天翻地覆是不現實的,對於傳統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後才談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rnp4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