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開學四天了,每天備課,上課,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各種情緒。每日課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覺的進行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課堂中,有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也許這種自我反思在自己的範圍內太封閉,但是我還要向老教師們去學習優秀的經驗。我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李老師在書中説“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啊,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立的個性和愛好,和不同的精彩人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於“放手”這個詞的理解,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和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教師要把握大的方向,並給予指導。

俗話説:“多讀書心中有主,多寫筆下就生花。”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閲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

選擇一種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和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出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面向個體的教育》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是長時間的事情,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我要多讀書,多向周圍的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天下午參加了追尋組的第三次集體研修,我向大家彙報了近期工作學習的收穫,下面與大家分享讀完《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感受。近日認真閲讀了李校長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收穫頗豐。

該書共分為11個專題,近百篇短文。文章都不長,多者不到三頁,大部分為千字文。但一個個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長的智慧,感受到作為教育家的李校長的教育情懷、敬佩於他的超前意識和善於作為。

感受比較深、覺得可以借鑑的有以下幾點:

一、管理過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過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沒有自由空間的環境裏,我們會喪失很多教育機會。一旦放手,校園裏的教育機會隨處可見。而管理的韁繩一旦勒緊,教育便無從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對真實的學生。

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真實的東西可能是錯誤的,但恰恰因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機會。我認為這裏所説的“機會”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點。李校長認為,我們天天盯着孩子,不讓他們發生問題,讓孩子帶着這些問題都向社會,就把這些禍根留給未來。當然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面臨更多的困難,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這樣才能鍛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劍。

二、不見樹木,只見森林。我們通過幾年的教育把本來或多或少閃爍着些許個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幾乎一模一樣。我們太看重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什麼了,以至於我們忘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會成為什麼。書裏有一句特別直白的話:這棵樹與那棵樹並不一樣。我們沒有權利通過競爭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們的職業操守不允許我們只會欣賞松濤、呵護白樺。造就一種新的學校生態,讓百花爭豔、百舸爭流,讓烏龜和兔子各顯風流。

三、課程的價值。“課程”的本義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跑道。如果我們能夠多開發設置一些校本課程,就可以給更多的孩子開闢適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課程的價值將會在每一個不同的孩子身上顯現的更加明顯。

四、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不斷地推進孩子們的社會化。

五、管理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從內心深處認為,課堂是老師的時間,課後時間才屬於學生。於是講台上老師將得淋漓盡致,教室裏的學生卻興趣索然。仔細分析下來,好多課外作業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應該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關注教師關於課堂設計的討論、關注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美國同行的“走課”,到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堂上、有目的無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間教室裏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鍾。

七、親近教材。現行的教材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編寫思想還沒有真正站到學生的立場上。這個本來是給學生用的教材,可一到關鍵時刻,便將學生特別渴望知道的或特別詳盡介紹的內容藏了起來。教材內容少,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輔導材料。(高一政治貨幣、價值等)。所以我們要編寫不放棄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學生角度的學案。

八、教育學是關係學。如果學生不喜歡您,他就不會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標都是子虛烏有。師生關係構建的主導方在教師,但判定師生關係質量的權利卻在學生手上。只有學生認為你和他關係很好的時候,才是真實的良好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在如此的狀態下你,真正教育才會發生。

九、良好的師德就是“教師喜歡學生,學生也喜歡他”。

十、領導者不同於管理者。真正的領導力產生於服務——服務學生、服務教師。當我們用服務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成為我們的追隨者,在我們身上才可以產生領導力。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成為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我們的學校才算得上是一個領導型組織。

十一、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被評價者的進步。教師評價的十大指標,幫助老師形成職業成就感的同時,給出老師明確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勵先進,允許落後。理解大家對於改革的畏難情緒。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因為在學習的軌道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自我成長的需要,實現了面向個體的教育,十一學校的課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讚譽,作為一個孩子的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有價值的花朵,在父母的眼裏,他或她是這個世界的中心,而作為一個個孩子的老師,我們卻忘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基因,有着不同的興趣愛好,有着不一致的生長速度和吸收路徑,我們卻用一樣的試卷,一樣的標準,一樣的課表,一樣的時間……去考核、評價、鑑定,在重點國中指標定量的情況下,又用“推薦”和“户籍”來分類。捨棄一個國小教師所不能改變的升學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我”這個範圍內提供給孩子們最大可能的個體教育,我們能做的唯有:學習和反思。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每天的各種情緒都和一個詞一幫人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有的時候是讓人煩的“熊孩子”,有的時候又是給我驚喜,讓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學生。作為一名老師,每日我都應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這樣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還需要向老教師們學習一些他們優秀的學習經驗。讀書便是最好的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最廉價的學習方式,讀了《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一些膚淺的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我非常喜歡書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也非常贊同其中的觀點“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學生本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着自己獨立的個性和獨立的愛好,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綻放屬於自己的美好。他們不是流水線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裝起來就好,適度張揚自己的個性本就是教育所應該帶給學生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教育,當然放手並不是説讓學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同時老師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給予學生指導。

二、學會等待

儘管孩子們的變化不可能日新月異,但卻可以從他們細微的變化中發現成長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燉,成長必須慢慢拔節,只有把心態調整好,我們才能夠迴歸到教育規律的康莊大道上,走得順暢自如。

當我看到這一小段話時,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紅筆把它劃了下來。教育是急不來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燉:張曉輝是去年新轉到我們班的學生,他是既調皮又聰明的孩子,課上總能聽到他與眾不同的發言,但他的調皮也很讓我頭疼,課上小動作多、閒話多―――他一個人動起來會讓全組同學都學不好,對於他的調皮,我批評過他,罰過他,但效果始終不好,堅持不了幾天,毛病依舊再犯。

一次上課,他的毛病又犯了,別人在彙報他不但不認真聽,還動手和幫扶對子打着玩,見他這樣我很生氣,剛要點他的名字訓他,可想到每次這樣做都不見效果,要想改變他必須改變方式,於是我示意彙報的同學停下,這時他還不知道我已經看見他鬧了,還在邊説邊打,聰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識到了什麼,猛的抬起頭看我,這時我正在盯着他看,環顧一下四周,全班同學都在盯着他看,我不吱聲,足足堅持了1分鐘,他頭低下了,我知道他心裏肯定知道錯了,這時我也沒忙着上課,而是輕輕地説:“孩子你有什麼想説的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都願意聽你課上那精彩的發言,説説行嗎?”

“老師我不説了,上課再也不鬧了。”聽他這樣説我心裏樂開了花,可我仍舊不説話,又過了1分鐘,我對全班同學説:“老師喜歡知錯就改的孩子。”

這時我示意彙報的組長接着彙報,我們的課堂一如往常的進行着。

老師們本着“不放棄,不拋棄”的原則對他展開了温暖的攻勢。這是一個留守兒童。處於叛逆期的他沒有父母的關心,沒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單。老師們先是關心,然後是批評教育。好在他本質上心底還是很善良的。經過一個學期的恩威並用,他開始能在課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開河了。有點進步老師們就趕緊的表揚。到第二個學期開始寫作業了,他隔三差五的寫幾行字,老師們又是一頓誇讚。後來我想了想,我們的學生也不這樣吧?

經過將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現在他不光課堂四十分鐘能坐在教室裏,作業也能完成。還經常的幫助別的同學。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變成優秀學生,我還需努力。

現在想想,為了這樣一個孩子,學校全體老師們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這些精力和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上,那就會收穫滿滿!但是話説回來,也就是在這樣一羣愛心滿滿的老師身邊,他才這樣改變。

三、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俗話説:多讀心中有主,多寫筆下生花;又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説: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些話都告訴人們應該多讀書。不言而喻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可能有人會説學生天天在學校不就是在讀書嗎?這裏所説的“書”不是指的教科書,而是鼓勵學生閲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但現在的學生總是抱怨作業太多,任務太重,不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同學認為讀書不僅讀不出錢來,還是件耗時費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讀書的人掙讀書人的錢。不得不説這是一種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為學生讀書就是要讀好教科書,為什麼?因為考試考的是教科書上面的內容。一種功利色彩相當強的學習氛圍在全社會沒有得到很好的遏止。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學就會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裏還是揮之不去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也在逐漸的喪失閲讀的興趣,也只去進行與分數相關的閲讀和學習,可是廣泛的閲讀,對構建學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養成終身的學習習慣有着重要的意義。《面向個體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學校開展的“閲讀都德”以及“閲讀法蘭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傳播中,營造校園的書香氛圍,我也希望我們學校以後能夠多開展這種類型的活動。

四、幫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在我看來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育責任。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存在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對所有學生所有學習內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適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並且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好他們的方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什麼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呢,在我看來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就是適合他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動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視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我們大家的共識。

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樣要作為老師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並發現、糾正自己的缺點。

不僅是這樣,如李希貴校長説的那樣“不同的學習內容應當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的課堂裏,可以試着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我所提供、創造的問題情境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英語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面向個體的教育》所帶給我的感觸不僅僅有這四點,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長時間的事,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應該多看到身邊的榜樣,多拜讀經典,多向身邊的老教師進行學習,從那裏得到更多的智慧,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年9月份新入學的高一新生會與以往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是將是參加河南省新大學聯考的第一屆學生。即便是教師,面對迎面而來的新大學聯考心中也有一些打鼓。雖然聽到不少消息,但總是缺少具體的參考。恰逢此時讀到了李希貴的《面向個體的教育》,讓茫然與忐忑的心中多了一份希冀。

在我讀來,十一學校像極了帕夫雷什中學。那種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而確立的氛圍是如此的相似。這種氛圍常常會激發出純粹的“教書育人”的情感,以至於看着書便不由自主的想象:如果我就在這樣一所學校裏任教或者是這裏的一名學生,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同時我也期待着十一中向着這個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

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能撥動我的心絃,引起我的思考。其中有一篇《少一些抽籤,多一些選擇》是讓我感觸比較深的。原因在於我自己就經常這麼做,而且由於好操作、對每一個人機會均等,一直以來都被我奉為圭臬。慢慢的我的學生們也習慣了這樣的方式。而我自己的思考也就到此為止了,從沒有想過要繼續往下再走一步。

而讀完文章,則像是受了當頭一棒。雖不是體無完膚,但確實相去甚遠。在簡單、直接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在傳遞“聽天由命”的意識?有沒有錯失了教育的機會?有沒有更有效、更有意義的方式?這些都將成為我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如果不是閲讀,那麼我可能還在那個沾沾自喜的狀態。也是閲讀讓我有了和更高境界的人對話的可能。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走班制的前提下,十一學校4000餘名學生就有4000餘張課表,構成1400多個教學課堂,這其中甚至包含了馬術(一個我只在電視上才見到過的運動)。這不只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的問題,更是能力問題。這不得不讓我感慨,環境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是我無法想象的。

我們每一階段的努力其實不必等到將來好多年後再顯示出差別,在下一個階段就會顯現。今年焦作市有科協組織的高校夏令營,去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學校參加。名額有限自然是擇優而取。這就是高中階段的努力程度帶來的差別。對應的,聽説省實驗馬上要選拔參加清華、北大夏令營的學生,你看,國中的努力在高中也體現了,只有國中足夠優秀的人才能進這個學校,才能去爭取這樣的機會。

不必怨天由人,不必自怨自艾,努力奮鬥,至少我們都會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摘要】每一個幼兒都有權利接受教育,發展自己的潛能,獲得人生的良好開端。幼教機構和家庭都要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客觀規律,保護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渴望學習的天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寶貴資源和教育契機,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制止超前學習、練習,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使每一個幼兒都受到科學優質的保育和教育,獲得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快樂的童年生活。

【關鍵詞】早期教育指南安全教育家園共育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0—6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階段,科學、優質的早期教育對人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將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更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發展,是我們所有成人特別是家長和幼兒發展從業者的追求,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並思考什麼對孩子來説最重要?

不容置疑,對於孩子來説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的存在是其他的一切存在的前提,而健康作為生命存在的保證也就成為其他各方面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其次是品格,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提高生活的質量。其實這些和我們常説的行為習慣養成休慼相關,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態度是一個人後繼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第三是貢獻,即服務於社會。社會服務項目何止是“三百六十行”,瞭解各行業勞動者對社會的貢獻和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榮辱觀和服務的意識,成為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四是才能,即才學、才華、才藝、才幹。最不足掛齒的是出身、性別、長相、身高……

但是,縱觀我們當前的早期教育現象,本末倒置者比比皆是:重餵養輕教養;重認知輕運動;重規範輕道德;重物質給予輕精神撫慰;重近期目標輕長期目標;重智商開發輕情商培養;重知識技能輕社會適應;重外表技能技巧學習輕倫理道德靈魂塑造;重學習結果成功與否輕學習過程快樂與否……

作為幼兒發展的從業者,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指導幼兒的發展?我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中得到了許多啟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就像一枚指南針,給我們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指引了方向。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和認同指南的理念是正確使用《指南》的前提。

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有重大影響。對待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理念不同,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理解、態度就會不同,教育方式和指導方法也會不同,給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帶來的後果也截然不同。因此,使用《指南》做好幼兒早期教育,必須首先理解和認同《指南》的理念,正確地把握《指南》的標準與教育建議的內涵。

二、《指南》和《綱要》不同。

《綱要》是制定《指南》的依據。它比較宏觀地指導和規範着幼教機構的保育和教育。從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角度,指出了應該教什麼、各領域中“教”的重點是什麼,教師應該做什麼、怎樣做等。《指南》從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角度,明確地反映了幼兒應當知道什麼、能夠做什麼、各領域中“學”的重點是什麼、需達到什麼基本水平、成人應當給予怎樣的支持和幫助等方面,比較微觀地指導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實踐。對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比《綱要》更詳細的教育標準和建議,它是對《綱要》的細化、具體化,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正確的瞭解認識了早期教育理論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在教育活動的安排中有“法”可依。

三、《指南》各部分相互滲透具有整體性。

在《指南》中,為了清楚地表述各領域幼兒應該學習與發展的核心指標而將六個領域和每個領域的標準分別列出,但這絕不意味着各領域是彼此分割的。幼兒各個領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應把《指南》把幼兒各領域的學習自然地結合在

起,不強調誇大任何一個領域而忽視其他領域的教育。

四、《指南》是幼兒發展的“路標”,而不是簡單評價幼兒的“標尺”。

幼兒的發展具有累積效應,行為習慣的養成尤其如此。因此,不應當用突擊訓練的方法強化幼兒練習,從而達到《指南》的指標。幼兒有自身發展的敏感期,會出現某段時間發展較快,而某段時間發展緩慢的現象,因此,在教育活動中,不宜以統一標準評價幼兒的發展和教育活動的效果。鑑於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不可能也不應當要求所有3~6歲幼兒按照統一的時間達到同樣的目標。即使同一個幼兒,其各領域的發展也不一定同步。因此,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幼兒的具體發展狀況給予適宜的指導,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發展速度和進程。幫助每一個幼兒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和進步,避免以盲目的比較或不恰當的評價傷害幼兒。

五、根據環境的不同需要靈活地使用《指南》。

在幼兒園,《指南》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觀察瞭解幼兒的能力。在《指南》的指導下,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了解幼兒,記錄有關信息,並運用相關指標分析和評價幼兒發展的狀況;以便教師制訂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選擇適合幼兒教育活動,靈活地融入到一日生活和各種教育活動中

,創設活動區、投放活動材料,依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並評價和反思教育活動的效果,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在家庭中,家長可按孩子的年齡,參考《指南》的相應內容,對孩子進行觀察,特別是注意那些過去忽視的方面,從孩子的日常表現中,比較全面地瞭解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情況;參考《指南》相應的活動建議,瞭解關於孩子學習和發展的規律,有意

識地利用家庭和社會交往中的各種機會幫助孩子學習;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六、強調安全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拐帶、溺水、交通安全等公共事件廣為關注的背景下,幼兒安全問題仍是大家的關注重點,希望幼兒能具備最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比如:3-4歲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不在河邊和馬路邊玩耍;要遵守交通規則。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不動熱水壺,不玩火柴 4-5歲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場合不遠離成人的視線單獨活動。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誌,如:小心觸電、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緊急出口。

能遵守安全規則。運動時能主動躲避危險。不允許別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

向成人求助,並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時,知道要撥打110、120、119 等求救電話。

5 -6歲的孩子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能自覺遵守基本的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運動時能注意安全,不給他人造成危險。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七、強調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指南》強調“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温暖的。”家庭是孩

子的第一所學校,家教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孩子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行為習慣很大程度上依靠在家養成,因此,《指南》詳細指出“為幼兒提供多樣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證幼兒每天睡11~ 12 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要斥責打罵,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每天按時睡覺起牀,要多喝白開水,不貪喝飲料,不挑食;”“ -4歲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 分鐘,4 - 5 歲不超過20 分鐘,5 -6 歲不超過30 分鐘。建議孩子看電視要離電視3米遠,建議家長和幼兒一起觀看體育比賽或有關體育賽事的電視節目,培養他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加家務勞動自己穿脱衣物、鞋襪、扣鈕釦、繫鞋帶、整理自己的物品,幫助家人打掃衞生、擇菜葉,做麪食等。”“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幼兒交談,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詢問和聽取他們對自己事情的意見等;”“幼兒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説教。如在超市購物時,幼兒懂得要排隊付款,要使用禮貌用語,學習他人是如何與營業員交流溝通的,對幼兒來説也是一種現鮮活的教育。”因此,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是必然的,幼兒的成長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同步協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擔負起教育人的責任。學前兒童正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但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忽視了兒童生理、心理成長的規律或“拔苗助長”或強行灌輸。讓孩子過早地

承擔起並不適合他們的重擔。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措。豈不知孩子的早期教育有規律可循,如此心急只會適得其反。今天,良好的早期教育的重要問題不是成人對孩子的期

望是贏是輸,而是如何為孩子們創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得到更好地保護。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特點,才能真正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幫助兒童快樂成長。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家長則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都明白的道理,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為教育孩子絞盡腦汁,樂此不彼。雖然方式各不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在此我談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

愛在點點滴滴處,教在快快樂樂時。我們每個人都愛孩子,在孩子上學之前,我們對孩子要求不多,那種愛是一種純純的本能的愛。但是到了上學的時候,我們的愛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多的變成了責任:怎樣才能讓孩子學習好,怎樣才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於是孩子開始不安了,有的孩子已經有了小小的壓力,而有的孩子就開始了反抗。所以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永不會改變,這樣孩子做什麼事心裏就有底、有信心了,要相信愛能創造奇蹟。有時我們老覺得自己輔導孩子的時間不多,但是隻要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不用費太多的時間來輔導了。其實平時生活中就充滿了各學科知識,我們就可以利用孩子開心、感興趣的時候,一點一滴地積累,上課學習時再遇到這些內容就不覺得枯燥了。興趣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一個人走向事業成功的開始,無論是誰,持久地從事一項無興趣的活動,不僅難以成功,而且有損身心健康。所以讓我們的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吧!

鼓勵孩子,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我的孩子是那種膽子小比較內向的孩子,所以遇事我就以鼓勵為主,多提醒肯定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知道:“我能行”!就算遇到特別困難的事情,也要讓孩子試一下,成功了,不成也要告訴孩子並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成功,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行。當然,讓孩子做的事情不能太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儘量讓孩子能“跳一跳,夠得着”,這樣能更加激勵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膽小內向,有時不願説出自己的想法及願望,我就故意問他遇到這個事情他會怎樣做、怎麼説,以及做過説過之後事情的結果。聽孩子説話要有耐心,要等孩子清楚完整的表達出了他的意願,再考慮怎樣答覆孩子,不要斷章取義,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讓孩子明白事情只有多溝通、多交流才能互相瞭解、互相幫助。現在孩子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不是象以前那樣:“你問我媽媽吧”。我相信:給了自由,孩子就能飛翔!

多讓孩子交朋友。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曾經見了人就往背後藏,不敢和人交談,那時我非常着急,就特意帶他和一些比較開朗的孩子在一起玩,鼓勵他主動和小朋友們約會,帶孩子到家裏做客或到別人家做客等。但是小孩子總有鬧矛盾的時候,這時我會靜觀其變,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回家再和孩子分析事情的對錯並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當看到別人比你好的時候,就真心的讚美他們,並學習他們的優點來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而不是用嫉妒的心去看待別人,那樣永遠不會有自己的進步。慢慢的,孩子開朗了,朋友也多了,並且各種性格的朋友都有,就連性格怪癖的小孩也成了他的鐵哥們。現在,李博昊已經有許多好朋友了,我都有些羨慕他了。

我的孩子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我都能看到,並給予肯定與鼓勵,我會時常對孩子説:“孩子,加油,你真棒”!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登一山有一山的風光,看一書有一書的文韻。這個暑假,受學校影響“被迫”看了劉良華教授的《教育哲學》,看得雲裏霧裏,也不知是否點中書本要旨。我姑且對這幾日的讀書思考,做一個反思總結,以示這個暑假完成了任務。該書知識儲備豐厚,遠非我所寫的幾點認知,但由於時間緊迫,加之文字艱深難讀,我是採用跳躍式翻讀,只求貫穿主線,會明要旨,並沒有面面俱到。

表裏關係即在差異中找相同,從多樣和變化中找不變和恆久,其實就是在運動的事物中找永恆的規律。每此接手的班級同學都不一樣,教授的課文也會因時代變遷而變化,但為什麼教得越久反而越來越得心應手,而不是越來越糊塗煩亂,就是因為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在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教學事務中潛移默化的產生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可能説不出來,但是做得出成效。只不過善於總結者有大成,疏於總結者有小成罷了。

價值中立,教育是一門研究人的藝術,是圍繞“人”為研究對象展開的。領悟到人的規律就可以正向遷移到教育規律上。人處於世,最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這就要向內探求人性,而後考慮在社會上立足,適應環境,這就要向外探求價值。很多時候,人性和價值是一對矛盾。多勞多得者多憂,從人性的角度考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是人之常情,可是為了利益的大小,人們就會做出不一樣的價值判斷。這就有了人性和價值的平衡。人的需求不同,對人性和價值的平衡點就有所差異。説明白點就是舍與得的關係。講求價值中立。在於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是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價值中立。不僅老師在做選擇,學生、家長也在做選擇。哪個班能夠最好的達到三方價值中立的平衡點,哪個班的教學成效是最好的。價值中立表現在教學寫作中,即是教師要求、學生認知與家長理解三方價值判斷的博弈。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家長怎樣看,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多少的自主權,直接決定了學生思考方向和完成度。如果這個矛盾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教師教得身心疲憊,學生被逼得心力憔悴,家長看得怨氣不絕。究其根本是因為大家所做所想不一致,寫作方面的價值判斷沒有達到較好的平衡點

《教育哲學》當中所講的《詩經》的情感教育、《尚書》的德主刑輔、《禮教》的“禮教”不是以教育方法對讀者進行教學指引,而是通過講解古代經典來讓讀者感悟教學方法。一個字為之就是“悟”。在讀中悟《詩經》如何以詩揚教;在讀中悟《尚書》如何德主刑輔;在讀中悟《禮教》如何宣揚禮教。一言而概之即是説《詩經》、《尚書》、《禮記》當中教育的知識並非學習的重點,而它們是怎樣用語言文字巧妙的教誨讀者,為讀者樹立作者想要的價值觀,這才是核心。在《詩經》中,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也即是説對於學生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勵喚醒、立榜銘志、交往協商、評判諫議。在《尚書》中,主張德主刑輔。借堯帝選賢的故事告訴我們以寬厚仁德待人,使他身心放鬆,並從他的日常行為中悄無聲息的觀察他的真實一言一行,最後達到委以重任或施予懲罰以望改正的目的。而在《禮記》當中,主張以禮樹人。其核心目的在於維護秩序。通過日常的禮儀規範,樹立教師榜樣,維繫教師,班幹部在班級中的地位,最終起到穩定班級秩序,維護同學友誼的作用。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兒子起牀了,小兒子起牀了…….,”“媽媽我再睡兩分鐘,”“哦!兒子快看外面下雪了,外面的行人都成白鬍子老頭了,多像聖誕老人呀!…….。”“媽媽快抱我看看,我要起來去玩雪,聖誕老爺爺在哪呢?”,自從兒子上幼兒園小班開始,每天早上我都用手慢慢撫摸着兒子的小腦袋,輕聲細氣的喊着兒子,用一些他喜歡的事物來吸引他起牀。現在兒子上國小了,每天早上7:00準時起牀的好習慣終於養成了,所以上學以來都沒有遲到過。

“什麼是“習慣”?字典上説,習慣就是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那好習慣,當然是長期以來重複地做的好的活動,這好習慣是我們平時每天每時每刻播種“好行為”結出的“果實””。自從兒子上學後,我便時不時的講給她聽。就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吃飯吧,兒子有一個習慣一邊吃飯一邊説話,而且是説到興頭就不顧吃飯了,一頓飯吃下來要一個半小時,上學了哪有時間光吃飯呀!如果不讓她説,又覺得打消他好表達的積極性,於是我給兒子制定了一個辦法,在半個小時內吃完飯,獎勵你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可以聽你講,也可以聽媽媽講,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做。這樣兒子飯也吃快了,也可以全神貫注的講話了。

對於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但説起來大家都頭頭是道,可做起來卻要花費很大的心思和持久的耐力。我想讓兒子心中有一個信念——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寫作業時一個字沒寫好就重新寫,可是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寫字總是寫不好,而且慢慢我發現字是學多了,可錯字也越來越多了,我激勵兒子説:“就不信自己寫不好。”於是每天放學回家閲讀完,就用閲讀出的好詞語來寫句子練字,果然,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興奮的説:“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寫字進步很快”。兒子從喜悦的心情中感受到了好習慣的甜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在學習生活中小事做起,養成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養成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養成大膽、大方、大聲説話的習慣;養成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養成好問的習慣;養成積極參與的習慣。記得兒子剛上學時,每天放學回家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書包,當媽的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總是看兒子沒時間就幫他收拾書包,終於有一天老師發校信通説哪幾個同學交了空作業本,其中就有我的兒子,兒子放學回到家沮喪的説:“媽媽,我辛辛苦苦寫的作文,因為交錯本了,不但沒得到表揚,反而挨批評了”。我難過的對兒子説:“媽媽不該幫你收拾書包,等你養成自己會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從那以後,我堅持讓兒子自己動手,我發現一段時間後,兒子 的書包什麼時候都很整齊,以前總是找不着東西,而且在學校有時的作業,因為書包太亂找不着。現在也知道各種書本分類放置,大書和大書放在一個地方,小書和小書放在一個地方,文具放在一個地方等等,所以找什麼東西都得心應手。

兒子的東西都非常愛惜,不管是衣服、鞋子、還有書籍,都非常愛惜,小時候的幼兒畫報到現在還是嶄新的,但是絕對不是沒有看,自從兒子會看書時我就對兒子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兒子知道了所有物品乾淨、新新的,看着心裏都舒服。

每個人每一天有很多事情,成人知道用時間來約束每一件事,可孩子卻不知道,兒子在沒時間觀念的時候,做事很慢,我幾乎每天都要重複着無數遍的那句話:“快點,到時間了,該做…….了。”我覺得自己就是表,時刻提醒兒子時間走到哪了該去幹什麼了,真的很累。有一天,兒子説:“媽媽,給我買個手錶吧!”我突然覺得應該讓兒子懂得時間的概念,早點就應該給他買個表,他喜歡的小表時時刻刻都願意去看,每一件事情都按着時間來做,速度也自然而然的加快了。

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的成敗一定是起決定作用的,孩子,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從小埋下各種“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後讓“好習慣”的果實為自己的明天帶來芳香,帶來甘甜!讓“好習慣”伴我們快樂。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我的教育故事》這一本書的作者是於永正老師,我們可以從書中學習到關於教育教學的知識。作為教師沒贏過怎麼樣教學生呢?要給學生樹立起一個標杆,讓他潛移默化的進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我的教育故事讀書感悟:風流儒雅亦吾師。“我自以為我的教育不空虛,因為我有情。我的情無處不在。”剛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封面上幾行小字所吸引。然後迫不及待的開始閲讀於永正老師的《我的教育故事》。在書中,我看到了於老師豐富多彩的教育故事,看到了於老師才華橫溢的國小老師,看到了他在病中談笑風生的樣子……讀完之後,心中感觸頗深。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他説,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於永正老師的做法讓我腦海中第一個閃現的就是這幾個字:生活即教育,於老師進行的是真實的學習,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受學習,感受語文。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豪邁的背誦聲飛出窗外時,就知道於老師要帶着學生去游泳了;“胭脂點雪”、“映日荷花”、“喧賓奪主”、“星光燦爛”、“藍孔雀”等,於老師在賞菊過程中為孩子們了打開認識美的窗口;“只要是花,開在哪裏都好看!”這是春遊過程中一位小朋友脱口而出的話……帶着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多看美的東西,這些做法對學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無形之中會讓美融於血脈,使人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寫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我們平時總讓學生寫作文,還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帶他們體驗,卻要求學生寫出來。以後我們也應該帶學生多多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學生才會在寫作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真正的情感。

於老師説:“引導、點撥、示範。”學生學了五年語文,越學越不會,到底應該怎樣學習呢?於老師説:“多讀多寫。”語文就是教學生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至多再加一個:培養興趣和習慣。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教好學生,要做到那幾點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首先,朗讀是必備技能。朗讀要做到正確、連貫,還要做到語氣自然。好書不厭白回讀,精彩的文章一朗讀出來,就活了,更能讓學生走進文章。教兒童學語文,靠的是示範,教師的朗讀好了,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進步,感受文章鮮活的語言。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學語文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好的示範具有啟發性,能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標杆。

其次,板書很重要,要想學生寫好字,老師得起帶頭和示範作用。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是人的“一張名片”。都説“字如其人”,字寫得不端莊、不漂亮,難道是要用實力證明我們長得不夠端莊、不夠漂亮嗎?於老師説:“寫好字,是‘兒童的語文’的應有之義。”板書對語文教師是必需的,手寫出來的字,都是鮮活的,有情感的,可以傳達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我的第一張臉沒有長好,我就得在第二張臉多用功。最近我也一直在練字,爭取能夠擁有一張端莊美麗的“臉龐”。

最後,教學,要“實打實”、“手把手”的教,作為教師,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學生跟我們學語文,我們就得盡老師之責,用我們耐心、細心、恆心和愛心,教學生識字、寫字,教(從容網)會學生讀書、表達。夏丏尊先生説過:“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所以要想我們的教育不空虛,除了要有責任心,必須要有愛。

成尚榮先生説:“教學不是背不動的書包,而是帶得走的能力。”我們一定要牢記:少做題,多讀書,光在課堂學習語文,是不能真正學好語文的,從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的角度説,學好語文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閲讀,平時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會有光明的未來。

天有不測風雲,於永正老師被檢查出了白血病,看着於老師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又忍不住潸然淚下。病中的於老師,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後,留下了三句話,其中一句是:我是唯物主義者,死後不設靈堂,不扎花圈……我想説:“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雖然於老師走了,卻留給我們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他教會了我許多,沒有比“風流儒雅亦吾師”更確切的了。

讀了於永正的《我的教育故事》這本書以後,我會在教育的道路走的更堅定,更執着。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11月10日晚,我們召開了本學期第一次政治學習。此次政治學習旨在加強團員意識以及貫徹計劃的方針政策,增強同學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政治學習,我們邀請了我們的班級聯繫人——校宣傳部長周大白老師作為我們的特邀嘉賓,和我們一同探討計劃的相關政策方針。

在加強團員意識的環節中,我們有所創新。以典型的人物事蹟喚起同學的團員意識。會上,團支書講述了優秀大學生馮艾的先進事蹟。馮艾是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研究生,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先後在寧夏、雲南支援教育事業。在寧夏,她挨家挨户瞭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説服他們將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幫助他們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她關心孩子們,每天到食堂注意孩子們的飲食,問他們是否吃得飽。在雲南,她克服語言障礙,一人擔任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兩個職務。沒有周末,一個月連續工作28天。馮艾的一句話非常感人“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堅信,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在學習計劃的環節中,我們採用了知識競答和同學發言兩種形式。在知識競答環節,每個宿舍派出一名代表參與競答。問題的設置都是計劃的相關知識。在競答的環節,同學爭先恐後的搶答。最後男生506宿舍勝出。在同學發言環節,結合計劃的內容,講述自己的看法,可以説,這是大家談。張倩倩同學的發言中談到了自己的家鄉徐州要搭上計劃的快車,縮小和蘇州南部的貧富差距,實現均衡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徐棟同學的發言中,提到了地方行政以前經濟政策的弊端,比如盲目建經濟開發區,重複建設等等。來自東北的王聯清同學則講述了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的方針政策下,這幾年東北的變化,在基礎教育方面,在安置下崗職工政策方面,在工業重新佈局方面等等。先後有十幾位同學上台發言,講述自己對計劃的看法和認識。在同學發言後,周大白老師為我們同學的發言做了點評,並且和我們談了談他對於計劃的看法和認識。讓我們對於計劃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在此次政治學習,同學普遍反映很好。知識競答環節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計劃大家談環節位同學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在今後的政治學習中,我們還要不斷引進新的學習形式,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其中,使政治學習不僅能提高同學的政治素養,更能為同學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感謝公司給我這樣一次培訓的機會,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我要在公司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為公司於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我覺得優秀員工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一、良好的職業素質。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為這樣,我們會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才鼓舞人們認真工作,是愛崗敬業的動力。只有愛上自己工作的員工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並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財富,從而實現自身價值。做到100%投入,讓自己不可替代,具有挑戰新工作的勇氣,不斷完善,不斷創新。

二、積極的工作心態。一個優秀員工,每天應該積極主動去工作。企業需要創新,就要求我們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只有主動才能創新。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首先要擺正心態,克服困難,解決困難,這樣我們才能夠取得進步,我們要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當我們遭到領導的批評,業主的不理解,同事的不配合,我們要積極的面對,以積極端正態度,來改進我們工作當中的不足,使我們做得更好,

三、良好的團隊精神。同事之間,部門之間,人的個性要能溶於團隊,才能使團隊發揮最大的效益。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最緊要的是形成一支可以共同思想、行動的團隊。公司就象是一條船,當你進入了一家公司,你就成為這條船上的一名船員。這條船是否滿載而歸取決於你是否與船上其他船員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優秀員工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快樂地融入到自己的團隊中去,成為讓團隊前進的催化劑和助推器。團隊的目標高於一切,依靠團隊戰勝困難,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四、服從領導安排。服從是優秀員工應盡的義務,要以服從的精神投身於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作為企業員工應做到服從公司決策,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服從是一種負責任,一種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企業需要的正是具備這種精神的人,他們會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藉口。李強老師講到了西點軍校的校訓:人的一生當中,成功者想辦法,失敗者找理由。我們做為企業的一名員工,服從就應該是一切。

優秀員工,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剖析自己。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不僅需要學習書本知識,更需要一種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作為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去主動適應自己的工作,在適應中逐漸得到經驗和能力。把感悟應用於實踐,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思想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我相信以後終有回報。

以上是我這次優秀員工培訓的心得體會!再次感謝公司!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兒童的早期 教育 是 社會 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階段,是基礎教育之基礎,其地位和作用已為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不斷揭示和證明。我國的兒童早期教育應該關注兒童 發展的哪些方面?應該在兒童教育上做哪些方面的改革呢?我想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來談談對兒童早期教育的思考。

一、兒童人格與品德的發展比知識灌輸、智力發展更為重要

如今 中國 社會的 政治 、 經濟和文化發展正處於快速轉型期,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由於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與人先天素質各異、不同職業間的收入差距懸殊等因素,給如今的中國社會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而在兒童教育方面,對這種社會現實的直接反映就是教育的“功利性(或功利主義)”。家長和教師特別注重對兒童進行早期知識的傳授和才藝的培訓,如:讀寫漢字、背讀外語、做加減運算、學畫、練琴、習武等,而嚴重地輕視了對兒童在道德行為、人際交往、合作共事、社會公德等兒童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從而影響到兒童心智和心性的和諧發展。

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人本主義思潮在西方形成併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從而使世人對兒童有了更為全面和完整的認知。兒童從其降生時(甚至於在母體內),他們的生命就被賦予平等的人類個體之地位和權利,年幼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權利也被視為社會成員應得的自由和尊嚴。儘管嬰兒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不上動物,但兒童生命早期的社會化在其社會性培育中卻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可是如今的教育現實卻是:教養者把對正處於成長期中的幼兒的教育,等同於應試式“知識培養”和掠奪型“智力開發”,對於兒童全面、健康、和諧發展中應該包含的“人格”和“品德”的培養則考慮甚少。對此,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指出:“我強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僅把教育的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人的一半的教育,而忘卻了人的精神的培養或樹人的另一半教育。”他認為,如果教育者僅從增強智力的目的出發去實施幼兒教育是極為錯誤的,因為這種早期教育也許能讓兒童成為某一專業方面的所謂“英才”,但他們卻不可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他説:“教育的最重要之處並非是培養以知識為中心的能力,而應從培養精神、培養品德開始。”他強烈呼籲兒童早期教養者“要把忘記的另一半教育置於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產業更新的速度在不斷加快。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一方面對年輕一代的知識積累、能力培養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另一方面也對年輕一代的社會性養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複雜多變的社會生存環境既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漂泊無依、無所適從的迷惑。如今那些社會性發育缺失的年輕人,他們難以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中把握自我、難以在社會交往中扮演適當的角色,他們時時產生一種社會適應能力的危機。在對兒童的教育中,要避免這種社會適應性危機將來降臨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就應該把忘卻的“人的另一半教育”重視起來,加強兒童早期的社會性培養,使兒童的身心自幼年起就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教育和發展。

二、瞭解兒童生活、應對學習的變化,才能發揮幼兒園教育的主導作用

以往,知識、技能、文化、道德、觀念等的傳遞都是以學校(包括幼兒園)為中心來進行的。學校(包括幼兒園)不僅壟斷文化傳遞的專門權力,而且也壟斷着文化傳遞的專門能力。如今,在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知識型社會逐步到來之際,這種以學校為中心的文化傳遞的特權地位受到了挑戰,其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削弱。

首先,以學校為中心的傳遞能力受到了家庭教育的挑戰。如今兒童的家長都普遍地受過良好的義務教育,其中相當數量的家長還受到過高等教育。他們從社會現實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了受教育早遲、多少、好壞與人生幸福與成功的關係,他們已經比自己的父輩有了更新的教育子女的意識、條件和能力。他們強烈地期望自己的兒女將來能享有超過自己在社會上的成功與幸福。他們在兒女出生後、入園前,就開始有意識對子女進行力所能及的教育了。不過,家庭對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傳遞能力的挑戰還不是主要的,其原因在於:雖然家長已經擁有家庭教育的強烈慾望和具備家庭教育所需的一些能力,但卻很少有人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用來實施對子女的教育。家長一旦將子女的社會文化教養託付給教育機構(幼兒園、學校),他們往往會在子女面前儘量維護學校的教育權威,儘量避免子女在教育機構中過多地產生對抗和牴觸行為。因此,可以認為,雖然以往幼兒園、國小堅如磐石的教育中心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但是家長的文化傳遞的意識與能力的提高尚未從根本上威脅這一中心的地位。

其次,當前大眾傳播媒介,即書刊、廣播、電視、電影、以及多媒體電腦及 網絡 的逐步普及和 發展,正在使學校為中心的文化傳遞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的挑戰。這種挑戰在發達國家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經顯露,而在我國則大約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開始出現,最初的威脅源自於電視的普及和收視頻道增多所帶來的目不暇接、紛繁多彩的電視節目對孩子的莫大吸引。步入21世紀後,伴隨着電訊、電子 和資訊 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家庭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電腦迅速在我國大中城市的家庭中得到普及。由於電腦在多媒體方面的強大功能(如:玩電子遊戲、上網衝浪、閲覽電子書籍、觀賞數碼圖片、聽音樂、觀看各種影像節目等),因而當代兒童尤其喜愛它們,電腦已經成了一些兒童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由於電視、電腦巨大的媒體傳播容量與互動功能,兒童無一例外地迷戀於它們,因而過去幼兒園、學校在文化傳遞上的功能和能力,受到了越來越明顯的削弱。那些所謂的“電視兒童”、“電腦兒童”,時下也成了兒童教育 的煩惱和難題。

為何電視、電腦對兒童的 影響 力如此的大?其實稍加 分析就可以明瞭!如果我們把“文化”作為一種可操作性的概念——“信息”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清晰而明確地認識到“教育機構”中信息傳遞和“大眾傳媒”信息傳遞的差異性。從接受途徑(教育機構:理解為主;大眾傳媒:感受為主)、實施領域(教育機構:狹窄的;大眾媒體:寬泛的)、指涉主題(教育機構:恆常的;大眾媒體:多變的)、包容性(教育機構:排他的;大眾媒體:兼蓄的)、效用(教育機構:預期的;大眾媒體:現實的)、呈現方式(教育機構:單調的;大眾媒體:多樣的)、傳遞者(教育機構:固定的;大眾媒體:變動的)、接受者的權限(教育機構:幾乎無選擇餘地;大眾媒體:任其自由選擇)等幾個方面來看,它們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如此比較,我們就不難理解,對於在信息化時代 成長的兒童來説,電視、電腦是伴隨着他們同生共長的,“大眾傳媒”的 學習方式更符合他們“好動、好奇、好新、喜變、喜自由選擇、喜自我中心”的天性和需要,成了兒童離不開的生活“夥伴”,他們從中獲得了大量文化信息和 自然 、 社會生活知識,形成了初步的文化特性,其中也包括對信息、知識、觀念的選擇傾向。這無疑給幼兒園和學校的文化傳遞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因此,瞭解當今兒童的社會生活是教育兒童的基礎,瞭解當代兒童的學習的特點是教學的基礎,只有瞭解了當代的兒童才能真正教育好兒童。面對當代大眾媒介的迅猛發展給幼兒園教育帶來的影響力衰減的問題 ,筆者認為,保持幼兒園教育在兒童成長中應有的主導作用,幼兒園教育就必須從 內容、形式到教育者的知識結構、教學技巧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調整和創新,在瞭解當今家庭教育、大眾傳媒對兒童影響的基礎上,統整教育的信息、手段與功能,探索一條兒童早期教育的新路。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團員教育評議工作,是團組織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一種途徑,是團內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種方法,是團組織落實育人任務的一種有效形式。即加強團員意識教育,提高團員素質,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團的組織建設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促良好學風校風建設。本次團員教育評議是以實事求是,嚴格要求為原則,激勵廣大團員在建設校園文化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也是認真貫徹落實黨委及上級團委精神。院團委於20__.4.5下發了關於開展20__-20__年度團員教育評議工作的通知,通知下達後,我團支部高度重視,按照客觀、公正、公開的指導原則圓滿完成此次團員教育評議工作。

一、廣泛宣傳精心組織

我們團支部對本次活動高度重視,在統一思想,嚴格程序的基礎上做到了廣泛動員,以確保每位團員能積極參與,通過此次評議使廣大團員能積極投入到團的組織生活中來,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為此,我團支部為充分保證此次評議活動能得到紮實有效的開展,專門制定了活動方案,層層召開了會議進行宣傳,方案共分為宣傳動員、學習提高、展開評議、總結提高等四個階段。在評議過程中對每一位團員都給予了正確客觀的評議,使本次評議工作達到了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表彰先進、教育後進的目的。此次評議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完善了基層團組織工作制度;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同時使我班廣大團員同學在活動中增強牢固樹立榮辱觀眾的自覺性,提高了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的精神。

二、關注結果,掌握情況

綜合本次團員評議結果來看,每位團員之間存在的差距較小,比較均衡,從而説明我們團支部對團員意識教育抓得較好,體現了實效性。從評議表上看,全班團員隊伍的整體情況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團員思想認識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絕大部分團員能認真履行團員義務,學習黨、團知識,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他們關注國內外大事,政治參與心理比較明顯,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個性特徵增強,他們踴躍參加團內活動,投入到各項青年志願者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活動展示自己,體現了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這支先進的隊伍中還有少數成員在政治觀念上迷茫、困惑;

在價值觀上呈現多元化;集體觀念較弱,個體承受能力較差;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不能嚴於律己,不願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三、明確工作任務,改進工作方法

通過本次團員評議工作,我們更全面的瞭解了當代大學生團員青年的思想動態。為了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的核心靈魂,應將先進性和普遍性結合起來,既要倡導主旋律,又要重視大學生的實際利益,不迴避問題,不空談理想,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腳踏實地,才會真正受到學生的關注和歡迎。

對待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方法是説服教育。對於認識問題,主要途徑是解放思想,而對於大學生實際利益問題,主要是疏導、化解,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實現思想素質的層次遞進,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同時在工作方法上我們也不能侷限於過去的老辦法、老經驗、老渠道、老陣地、老載體,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樹立創新觀念,不斷探索新時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經驗、新渠道、新陣地、新載體。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首先,感謝班主任尹老師給了我這次交流發言的機會,藉此機會向各位校領導和各位教師表示我們全家的衷心感謝!道一聲您們辛苦了!

我是一名中學退休教師,已離開講台數年,因當前經濟大發展的緊要形勢,子女們都在各地繁忙的工作崗位上,肩負着新時代的建設發展的歷史使命,因本人是教育出身,管理孫子輩的任務就義不容辭地挑在肩上。

面對這些“獨生代”的教育頗費腦筋,應該如何完成使命,成為當務之急。 孩子已要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了,在選校時,經考察瞭解,經考試,正式進入正陽國小就學,以學習過程看,結果不是很理想,因種種原因,孩子學習出現偏差,為幫助孩子脱離困境,從開學的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從孩子的學習,生活,成長的變化中,我看到了新的曙光,短短的60天,孩子不怕數學應用題了,會在語文課堂中寫出400字以上的作文了,能熟練的讀、背、默、應用好詞,好段落寫心得短文了,能讀背出熟練的英文課文,書寫流利地英文句子,吹出一曲曲葫蘆絲音符,畫出心聲的繪畫,唱出愉快童聲歌曲,打乒乓球得第一名,長跑、攀爬鍛鍊、整理整齊的被褥、衣襪、洗涮簡單的衣褲等等,這就是現在只有9歲零10個月的孩子的現在表現。特別是看到她那整齊的數學題書寫,公正的語文作業,流利的英文段落、深感“天問國小”的教學精英真是了不起!

在今天“留守兒童”“獨生子女”“問題兒童”這些新詞語滿天飛的社會風氣中,給目前國小教育——啟蒙教育者出了不少難題,我真的佩服您們這些教學的精英們,正是您的付出,才有我們孩子的今天收穫,我為自己正確的選擇而無悔,為孫女的進步而自豪,衷心的道一聲:“親愛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我作為家長,深感責任之重大,國家教育,全國婦聯聯合頒發了《家長教育行為規範》針對新時期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21世紀對國民素質的總體要求制定《家長教育行為規範》十項要求:

其中第二項提出:重在教子女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子女遵守社會公德習慣,增強子女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根據以上要求,我對孩子提出“人品為先,無品無德既無用之人。從小教孩子要記住“善不以小,而不為,惡不以小,而為之”。一學做人,二學有德,三學有知。

家長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做先於言教,無論在家裏、家外、校裏、校外,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用公共道德規範,要求自己,從小豎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遊戲規則,不依人的衣冠取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做人道理,學會與人交往、交流,善於團結自己周圍的人,學會處理人際交往這個大課題,我認為是孩子們的人生必修課,是將來融入社會的良好基礎。

現在一代的孩子是上世紀70、80後的獨生子女的“獨生代”,雙重獨生代,隨着社會物資豐厚,他們的童年,特別是城市孩子在這富有的物資、財富中培養出眾多的“小公主”“小皇帝”“小太陽”嬌氣,霸氣,自私,唯我獨尊的小人物,給現代國小啟蒙教育,設制了重重障礙,如果不從品德教育入手,等過了國小階段孩子的不良習慣就難以得到改正,所以説當今的老師不好當,國小老師更不好當,“天問的精英們:你們真是不簡單啊!”我為你們喝彩!為此告訴孩子:奶奶不求你們成人精,但求你能成人!決不能成人渣啊!讓孩子成為一名新時代合格接班人,真是任重道遠,因此在平時我注重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扶弱助困”行動,乘車讓座位,拾金不昧,抓住日常小事,結合天時地利發生的重大事件,培養孩子的“真、善、美”觀點,在學習上永遠不滿足、向上看,在生活上向下看,不追求物資享受、多關心有困難的人、事,以能助人而快樂!我行!我自豪為口號,在精神上不斷鼓勵孩子求上進,每次週末到校看到楊珍球老師和同學一起動手辦的班級學習園地,我就不失時機的教育孩子結合班級、回答老師提出的“問”、監督孩子改掉了許多壞多壞習慣,班主任的因勢利導、牆上的“一顆顆小紅星”評比就像一盞盞指路的方向明燈,打開了孩子積極求進的心門。無愧“天問”國小,班主任用“問”親切、和藹的語言,打通了與孩子溝通的天橋,拉近了老師與孩子的心跳,在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中,辛勤耕耘的天問精英,將我的孩子領上了素質教育的正規跑道之上,才有孩子今天的驕子之態,在今天的私立學校中,跟隨着可敬的老師一步步走完她人生國小階段,走出“高分低能”怪圈,是你們立下汗馬功勞。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規範行為,是學校,家長的共同配合,步調一致的終極目標。

在國家教育《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的第四項中提出:培養和訓練子女的良好生活習慣,鼓勵子女參加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子女身心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在家中抓住各種場合,利用兒童的好動、好奇的心理活動,指導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涮碗,掃地,自身洗衣洗澡,洗頭髮,簡單的獨立生活常識從四歲開始訓練,到目前,一般的生活自理不依靠大人,從小培養她不嬌氣,不小氣,跌倒爬起來,碰傷皮肉,流血不流淚,堅強對待失誤,寬嚴有度活潑有限,有時間,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一日常事,積極參加樂理、樂器、繪畫、體育舞蹈訓練,從三歲抓起,至今使孩子有一定的文體活動基礎,並且鼓勵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根據《家長教育行為規範》要求的第十項內容:要和學校、社會密切聯繫,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在這個問題上,我是這樣做的,因孩子是本學期剛從市內國小轉入,進入一個新環境,孩子有許多日常習慣都必須從頭來,還要摸索規律,接觸新環境、新教師、新同學、她都有許多不適應,“獨生代”嬌氣病又嚴重的阻礙着她的成長,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急!家長急!孩子有點不知所措,“我該怎麼辦呢?”她時常這樣想,剛開始的頭一個月,我就常打電話與數、語、外老師聯繫,瞭解孩子的情況,利用週末與孩子交流,不急不燥,有理有據有節的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現在哪裏?應該怎樣處理?及時與班主任溝通,與各任課老師溝通,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擺脱困境,在這方面,班主任楊珍球老師、語文楊華梅老師、英語羅小蓮老師多次打電話,並利用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幫助孩子,終於利用短短的60天教育,幫助孩子走出了困境,真的特別感謝你們這些天問的老師,你們無愧於你們提出的口號“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培育陽光態學子羣落”的口號,不但是學校得到了發展,鞏固了學校生源,而且寬慰了家長的心。你們在新的教學理念教育觀中創出了一條私立民辦學校的發展壯大新

路,祝願“正陽”越辦越紅火!以上是我的個人心得體會,有不得當之處望諒解,有誤之處請批評指教!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專題片《教育強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和教育部聯合攝製,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國教育事業前進歷程,展示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輝煌。三亞學院結合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發展旅遊學科專業,培養特色旅遊人才的辦學成就受到關注和報道。

全片分為《立國之本》、《強國基業》、《春風化雨》、《面向未來》4集,以鮮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聯起中國教育紮實前行的足跡,全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把教育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從各個領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創新,對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跨越式成就進行了系統總結。據悉,該片攝製團隊赴上海、山東、海南等14個省份教育一線,採訪了65位親歷者、一線師生和專家學者,通過鏡頭定格中國教育的時代風采。

央視一套專題片《教育強國》提到:“民辦教育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始終是一支活躍力量,始建於20__年的三亞學院,圍繞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開設高爾夫管理、郵輪管理等專業,不僅解決了當地旅遊人才稀缺問題,而且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提升了學校的育人效果”。

三亞學院旅酒學院會展專業學生王在接受採訪時説:“在我們大學期間,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實踐機會,比如三亞目的地旅遊博覽會、博鰲亞洲論壇,我們都參與到其中。正因為這些經歷,為我們的就業打下了基礎”。

不僅如此,三亞學院還緊跟時代發展培育高端旅遊人才,“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對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僅停留在技能層面,更要積極面向未來,關注數字教育,關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運用,關注智慧旅遊。”三亞學院旅酒學院執行院長説。

三亞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旅遊人才培養的“換代升級”,該校還推動並加強學科融合,整合旅酒學院、盛寶金融科技學院、信息與智能學院等力量,圍繞“旅遊+金融”“旅遊+信息智能”,走出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並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4r07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