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類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後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並且記錄一些數據,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要求的佈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遊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信息材料,資料是基於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並通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係,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於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並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後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對象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假期中,我學習了課堂觀察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説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以前我在聽課中,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説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課堂觀察則是通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通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得到有力的數據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通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論,有了理論就要實踐,學校安排第二週我們數學組來一次課堂觀察,我的任務是觀察學習目標,要觀察教師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方式,教學行為,學生行為,樣題檢測。看了之後我一點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蔡主任,請教青年路國小的老師,心裏總算有了一點眉目,但還是迷迷糊糊,這次我帶着任務聽課,發現就是跟以前不一樣,我一心聽老師的學習目標完成的咋樣,目標達成了沒有,樣題檢測時學生會不,我可以通過數字分析來評價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第一次雖然不太成功,可老師們知道路該咋走了。

第四周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課堂觀察,這一次老師們説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評課着和授課者有了互動,但是我們的評課語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希望自己的評課水平越來越高。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哲學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命題,説凡事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簡單事情複雜化;二是複雜事情簡單化。仔細觀察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不外乎這兩種。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追求的是一種智慧和豁達;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需要的則是一種研究和精緻。很多的時候,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為簡單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把它展開,沒有用心的處理它的細節,挖掘其中的價值,所以,也就沒有吸收其中的營養與精華。聽課、評課也許就是如此。

聽評課對每位教師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樣,實在是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我們以往聽評課的時候,很少能想到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也很少去想怎樣能與其他老師持續合作,更是很少去想獲取來自課堂的信息和數據,從中讀出提升本人和授課者及其他聽課者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讓我大開眼界。

收穫一:長期思考的精簡一定是精華

“越是精簡的東西,難度越大,精華不一定等於精簡,但長期思考的精簡一定是精華”這句話是我寫在《課堂觀察》“故事分享”旁邊的,我感慨於中學的老師和大學教授的平等合作,感慨於餘杭中學的老師們十年的苦索,兩年的艱辛合作、研究與實踐。實踐的過程中他們一直在追求觀察維度的精簡與觀察點的可行性。《課堂觀察》展現給我們的正是教授和老師們研究和實踐的精華。

收穫二: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徑就是研究

餘杭中學生化組的老師們在研究課堂觀察量化表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固然令人佩服,但是所得到的專業提升也是令人羨慕的。一個會研究別人課堂的人,下意識中就會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師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有效而且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為參與“課堂觀察量化表”的製作,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才會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堂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維度去思考實施自己的教學行為。又因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聽評課,科學量化的記錄課堂數據,在聽評課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共性的易疏忽課堂漏洞,學生共性的課堂問題,從而優化自己的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收穫三:接受專業的《課堂觀察》,完善自己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中提到的觀察程序主要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課前會議是我們比較容易忽略的,而在課前説課的五個方面(1)説教材(2)説學生(3)説教法(4)説課堂結構(5)説預計的課堂反饋,最後一條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因為沒有提前預計,所以會對課堂的突發性學習反饋會處理不完美甚至會措手不及。

關於走進課堂實行課中觀察,如果真正完成4個維度,20個視角,68個觀察點的話,我認為還是一個比較龐大的任務,需要很多老師的共同合作和參與,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中,我提出幾點疑問:維度一,學生學習,觀察點——有多少學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時間為多少?有多少學生傾聽同學發言?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有多少人發生這些行為?……針對這些統計性的問題,如果想統計出具體的數據,得好幾位老師才能完成,如果想統計部分推算出全班,那選的這一部分是否有代表性,也是個問題。有一些觀察點需要老師動態的觀察才能實現,例如“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探究、記筆記、閲讀、思考、練習)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教師進入課堂最好是常態化的,儘量減少對學生學習的干擾,畢竟我們做課堂觀察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高效的學習,如果課堂中融入過多的動態觀察,勢必會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那課堂觀察就成了為觀察而觀察了。所以針對《課堂觀察》中提到的觀察點我們在設計觀察量表的時候還是要在簡化和斟酌的。

收穫四:沿着專家的路化繁為簡

以前我把聽評課想的做的都太簡單,看完《課堂觀察》這本書,我才真正的品出了其中的奧祕,也體會到了專業的課堂觀察的價值。現在再想課堂觀察,突然覺得,它依然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過,它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簡單。這件簡單的如同我們呼吸一樣的事情,需要我們認真的去做,認真的去按照《課堂觀察》所提示的去做。

課堂觀察的目的是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高效的課堂學習,一堂課,最能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便是最後環節的”目標達成檢測“,如果最後的檢測效果特別好,那所有的課後分析從簡;如果,檢測效果未達到預期,那聽評課團體要做的便是查找原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鑑,以便達到授課者會自己把脈——把學生的脈、把課堂的脈、把教材的脈。當然,設計科學的課堂檢測環節也是需要我們用心付出的。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收穫頗豐,使得我對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有了更新的認識,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新、更高的理念,使我耳目一新。

課堂教學觀察診斷是指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以教學評價的理念和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指導,由教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及被評教師等組成診斷小組,運用科學的觀察手段來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教師的教學特色和存在的問題,並據此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指出發展方向。

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是教師研究課堂的一種方式或方法,類似於以前的評課,但是它又比以前的評課更具有科學性,內容也更具體、細緻。傳統的聽課評課多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終結性評價,具有狹義性、隨意性,隨着新課程的實施,新課程在課程的設計上、在教師的施教行為上、在學生的學習行為上等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使得傳統的的聽課評課缺乏科學性、技術性,不再適應新課程的實施。而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是指觀察者帶着明確目的,憑藉自身的多種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多角度、多層次地蒐集課堂信息,判斷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並依據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和判斷,從而做出合理、科學的評價,提出改進建議,提煉教學經驗,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是如何把教學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的最佳途徑,也是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對提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教學效果的有效性,關注學生的學習,都有着顯著的作用。正如專家所講的“在現代教育中,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捕捉教學複雜現象,分析研究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時能夠喚醒隱藏在教師心中的教學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的實施與完善,就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走科學發展的路子,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以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與智慧。而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對糾正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創造一個更有活力的環境,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的教學研究方法。教學觀察與診斷對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教學中,課堂觀察與診斷的意義,集中體現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改進師生的生存狀態等方面。

1、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教學診斷使教師專業有自身獨特的專業理論和技能。教學診斷是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發展的,是借鑑了其他學科的成果,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有一套教育教學自己的話語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模式。

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因此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昇華為理論的過程,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通過課堂觀察,教師藉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

正是通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並通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裏,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箇中樞活動,連接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

2、課堂觀察能為教育決策與評價提供較為客觀的依據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在新開發的課程中,教師需要適應一種新的課程,即他需要重構已經習慣的教學模式。為了確保課程改革按照預想的方向進行,在新課程的執行階段,需要了解教師是否在做課程開發者打算做的事情以及教師是否在做他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觀察的目的在於查看目的、策略和行動之間是否配合得當。同時,由觀察而獲得的反饋信息也應當被教師用作理智地反思和改進實踐的依據,這樣課程開發的過程才是充滿活力的。在新課程的評價階段,課堂觀察則關注於課程的有效性,要查看教師是否達到了課程開發者和他們自己的意圖,還要查看學生實際獲得的發展,包括知識、態度、學習策略等等。

3、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

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具有“臨牀指導”的性質。為了查清教師教學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成績,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進行“臨牀診斷”,對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程序、反思研究教學等等方面做出觀察透視,分析問題的所在及其因果,判斷其價值,總結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教學診斷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載體和平台。

教師專業化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職業平淡和厭倦。教學診斷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一個有效的載體,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教師要經常記錄、觀察自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每天面對的都是發展中的學生,面對着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可以説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幫助學生排除學習障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的動力。

5、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課堂觀察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推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促進學生的學習,開展課堂觀察活動必然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與提升。

在真實的課堂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傾聽、與教師對話、交流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行為,獲得新的認知與情感體驗。

6、促進教師間形成學習共同體,營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課堂觀察與診斷的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課堂觀察中,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在課堂觀察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藉助於課堂觀察共同體,探究、應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課堂觀察與診斷主要完成三項任務:一是描述教與學的行為,診斷教學問題;二是幫助教師改進課堂中具體的教學問題;三是改變教師日常的課堂研究行為。因此,教師參與課堂觀察必然會受到種種限制,也就是要滿足一些條件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課堂觀察與診斷活動。

總之,課堂觀察與診斷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診斷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課堂觀察與診斷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因此,研究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技術對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十分必要。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什麼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幹什麼的?以前我是一無所知。

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課堂觀察是由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小組,每個成員的分工也各不相同,記錄了教師在本節課中進行的提問、策略等。

通過課堂觀察讓青年教師更加深入的熟悉教材、瞭解教學手段、清楚教學方法,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與合作,讓語文課堂充滿效率。讓青年教師儘早的成長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培養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習慣,充分熟悉教材內容,掌握教學目標。

我想,課堂觀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每一個參與課堂觀察的老師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重視活動,迎難而上,集思廣益,共同發展。

2)活動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包括上課者的説課,量表的製作,觀察者的報告等,都要用心去做。觀察者在參加課前會議之前,要對執教者的內容有所熟悉、瞭解,為確定觀察點做些前期的思考與準備,不做無米之炊,不為不瞭解而茫然不知所措。

3)觀察點的確定不在於多,而在於準確與有效,一定要根據上課者説課材料去挖掘、提煉,根據學情、教學設計、教師的特點與需要去選擇、確定。

4)量表製作是關鍵。根據觀察點去學習相關的材料,設計觀察點的構成要素。應剛開始實踐,一個教研組不要確定很多個觀察點,以兩至三個為好,還可以將一個觀察點中的某些構成要素分配給幾個觀察者,這樣。觀察者既可以側重地記錄所需數據信息,也可有餘力關注教學的全過程。

5)為便於觀察者記錄,上課的老師可把教案縮小複印分發給教研組中的觀察者。

課堂觀察離不開課堂,一問一答之中彰顯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靈性。有效的提問可以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利於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決定了這堂課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直白的説教,千篇一律的表情,是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情感的。我們的老師必須要有創造性的開展活動,組織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的相關知識,讓我知道了課堂觀察的魅力之所在,讓我懂得了課堂觀察是一種新型的學科評價體系,它對老師上課進行了實時的監督,促使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聽了韓剛專家對《課堂教學的觀察與記錄》的講座,本人頓開茅廬,受益匪淺,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對觀察教學課堂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觀察教學課堂對教師的重要性。本人認為課堂觀察是一種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確的目標者性,計劃性。課堂觀察與記錄是讓我們聽課者和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明白了這點,對今後的評課有了明確的引領,有了很大的作用。

二、反思課堂教學觀察的不足之處。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1.教學活動,過程,課型特點;2.活動時間與學生積極投入活動的時間長度;3.學生完成的主要學習任務及其使用的主要學習策略;4.教師提問的類型和學生回答的機會,內容與方式;5.同伴、小組活動的方式,所作迴應,所作語言,小組的活動;6.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關係等。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本人認識到今後要由觀察他人課堂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從感悟中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

然而,在課堂上我們更多忽略了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係;觀察學生的態度及其行為表現(如投入學習或非投入學習);課堂觀察不清,很顯然,由於聽課目的不明確,加上課堂觀察的技術或策略不明確,更無法有效進行聽課活動。,而課堂觀察要求我們更多是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有四十分的過程,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課堂的學習氣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左右教師的講課情緒。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注意觀察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否形成,學生反應是否積極,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是否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在小組討論中進行積極的交流,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開小差,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提出的問題毫無反應等負面情況。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從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蒐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瞭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

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及時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一種改進。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節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鋭起來。

總之,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於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本學期,我參加了市教研室對骨幹教師進行的有關“課堂觀察”的專題培訓。

“課堂觀察”,當我最初聽到這個詞語時,感覺它很深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專有名詞,似乎離我們這些教學一線教師很遙遠。後來,通過學校組織的專題培訓以及自己閲讀的一些關於“課堂觀察”的資料,現在自己對“課堂觀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隨着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研究的逐漸興起,課堂觀察作為研究課堂的一種方法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和中國小教師的青睞。西方關於課堂觀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輸入,一些學校和教師也開始了課堂觀察的本土研究。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這樣看來,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這與我們以前所參與的聽課、評課大不相同,一般的聽評課,隨意性較大,看到什麼記什麼,觀察的問題過於分散,一個人觀察多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面面俱到,卻是面面不到,不夠深入。發現的問題儘管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但是沒有系統和深刻的分析總結,是一種不自覺的研究行為。而課堂觀察,觀察的點是課前就確定的,無論課前説課、討論、還是課上的觀察,課後的反思、討論,都是圍繞研究目標進行的。而且課堂觀察有明確的分工,觀察點具體,觀察者就一門心思觀察一個方面的問題,配以量表等觀察工具,可操作性強。

課堂觀察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要求觀察者能集中心智觀察,及時準確地觀察相關信息,隨時作出決定。這是對觀察者在專業技能和自身特質方面的要求。

課堂觀察需要一定的時間、設備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序的三步曲。這不僅需要教師反省“忙、茫、盲”的教學工作,整理、釋放用於課堂觀察的時間,而且需要學校為教師參與課堂觀察提供必要的技術與環境支持,購置用於觀察的必需的視聽設備,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以確保課堂觀察成為教師的日常行動。

總之,課堂觀察是一門學問,我們要有嚴謹的、踏實的專業態度,才能真正認識它,同時要加強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更深入的進行專業觀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與專業發展水平。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今天,聆聽了東北師大物理學院的侯恕教授的講座《課堂觀察》。她從課堂觀察的的起源和內涵、內容與方法、工具和使用三方面做了講述,並從一節國中物理課的教學片斷引導我們從不同角度去做課堂觀察。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高端引領與實際工作恰當融合,讓我們受益匪淺。感悟如下:

一、設計符合校情師況的課堂觀察。

本來,我一直認為課堂觀察是學者、專家做的事,因為它專業性太強、項目劃分過細、時間要求太緊,像我們在講座中實踐的“弗蘭德斯對話觀察”每3秒鐘為一個觀察點,把一節課劃分為若干個觀察點,還要記住10個編碼代表的內容,在每個3秒鐘結束時要快速而準確的記下對話的類型,不是我們沒經過訓練的平常人能做的。而且它的量表設計也和我們普通的教學評價表不同,更加的科學嚴謹,對於我們基層學校的發展、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用。但聽了侯恕老師的課,讓我改變了看法。我們可以借鑑課堂觀察這種科學的方法,從學校實際情況、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方面選擇課堂觀察的主題,小處着眼,針對性強地去設計課堂觀察。一個時期選擇一個觀察要點引導領導、老師去做觀課、評課、議課,就會達到我們預想的目標。

二、實施簡潔易操做的課堂觀察。

侯教授説,課堂觀察要簡潔為要。我們基層學校要做課堂觀察更要把握好這個要求。可以根據選擇的觀察要點,如教師的問題設計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觀察等,制定好量化表,安排聽評課的老師同時做,綜合考量、分析,提煉出發現的問題,形成分析報告,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後的教學。

三、讓課堂觀察結果促進我們的常規教研。

我們做完課堂觀察後,要組織教師進行診斷、分析,把結論報告做為評課、議課的依據。這種評課學校領導、年組教師都可以參加,採用交流研討式評價,就問題研究解決辦法,鼓勵教師説出發現的問題,引導他們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讓集體智慧碰撞,共同研究對策,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每月一次課堂觀察後的集體交流研討式評課,堅持經常,定會有成效。

把高深的理論、科學嚴謹的方法、專業的研究工具“借來”與我們的常規教研相結合,既有科學性,又有實效性,事半功倍,何樂不為?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對新課程課堂教學點滴思考 (講座提綱)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戰場,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徑中,我們如何打好這場主戰役,從理論和實踐的兩個方面反思現今的課堂,重新構建起明天的課堂,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

一、理清思路,明確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中的重要地位。 思路:《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基礎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抓住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就抓住了課改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這次改革有人這樣説:此次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的是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行為。(這種改革是痛苦的,當然只有這種前所未有的痛苦才有可能換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人欣慰的明天。) 而作為教師最直接的任務和活動就是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幾乎佔去了一位教師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時間。而且目前最感困惑的也是新課改的課應怎麼上?原來的上法為什麼就不行?

二、弄清要求,明確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九大方面二十個問題 在第一方面“課程改革的目標” (2)具體目標中指出: (課程功能)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實施)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使用的能力。 在第四大方面“教學過程”中指出:

(1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認真體味以上既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面對現狀時那也不得不説是我們的衷心祈望和不懈追求。 由此,我們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 (重構課堂)

1、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梅里爾.哈明在《教學的革命》一書中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課堂中可以觀察到五種品質: 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有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為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流淌着輕鬆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學生都忙碌着、參與着; 自主性-----學業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並約束自己,持之以恆地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地學習地現象; 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 覺察----學生是機靈又富於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羣的思想與情感。

2、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 鄭金洲教授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 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 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三、反思自己,透視課堂教學的現狀與現象。

現有課堂存在的弊端: 教條化(惟教材、惟教參、惟教案) 模式化( 教學結構的模式化、教學具體行為模式化) 單一化(教學目標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活動角色單一) 靜態化(課堂中無真正的互動交往、課堂上只固化了知識,極少涉及探究知識和方法和過程。) 當我們從自己的課堂中走出來的時候,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你真正弄清“三維目標”的關係了嗎? 理想境界:“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不是一個一個被分開的目標;實際上一個好學習活動,可以融合全部的三個目標。 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附於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但並不是説學生獲得了知識的同時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能得到發展。 例:(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測量圓周率多次的數值不一樣,教師為了進度快只取3----3.5之間的值,與3.14相差的大的數據一概不要.看上去是個小事,但是傳達了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數據是可以人為地選擇的,為了某個目的可以進行修改客觀得到的數據。教師應利用這個契機,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着重客觀事實,認識到測量是有誤差的。減少誤差有兩種方法,第一儘可能認真,仔細;第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由此可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這裏指的是科學態度,態度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針對某一目標,人為添加上去一個教學環節。

2、你真正關注學生了嗎?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了嗎? 兩個不同向度和層次的問題。 “學生課堂太活了,我駕馭不了啦!” 你應該想到學生在做什麼?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麼? 是否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 “保底的思想不能丟”,“一隻水桶裝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教師應給予關注,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

3、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你“導”的? 應 引導學生經歷過程,體會方法。 “給”慣了,如直接講例題、直接提出問題,代替學生的思考與實踐。

4、你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嗎?(重點講,把圖畫出來)

5、你的評價科學嗎? 方式、角度多元化。 教師的評價是“標準參照”還是“常模參照”? 評價是一個促進發展的過程,有反思,學習,激勵,督促等的。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要想“長教常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不斷思考,才會不斷提升,不斷成長。本次假期,通過拜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對“課堂觀察”這一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瞭解,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領會,學習和借鑑到新的經驗方法來改善聽評課的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效益。

一.認識“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課堂觀察是研究者或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觀察者帶着明確目的,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分析、研究。“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的關係

傳統聽評課主要體現形式:

1.進入課堂時,聽評課者自己沒有充分準備,也未與上課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2.聽課過程中主要關注教師單方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

3.評課結果往往只是體現為一個無法解釋的分數。

4.使用結果時往往錯誤類推,以一堂課類推教師的其他課。

5.“為聽評課而聽評課”。把聽評課當成任務來做,教師聽評課不是主動的為了自身專業發展和學生有效學習的願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6.評課形式化。參與聽評課的老師在發言時,要麼大而全,要麼過於客套,要麼由專家或教研員把課堂變成了“一言堂”。

三.傳統聽評課羣體中存在的三種獨立角色:

1. 評課專業户----自己很少或幾乎不上課,評課卻是他們的中心工作。

2.模仿專業户---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

3. 聽課任務户---聽課就是為了聽課。簡單處理、任務取向,沒有問題,不去思考,沒有反饋,按規定填寫“聽課手冊”了事。

四.聽評課改革趨勢----三大轉變

三大轉變——簡單變複雜、對立變理解、業餘變專業。

1.改變思維方式。對一堂課的評價,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複雜性,以複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

2.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

3.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行(學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

五.課堂觀察的目的

“觀察他人的課堂,最終服務於自己的課堂”,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通過課堂觀察,不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1. 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經驗

2.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

3.反觀自己課堂教學不足

4.探尋課堂教學的內在機理

總而言之,課堂觀察既不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鑑別與改造,也不是裝飾或者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是通過優化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理念,以此提升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能力,實現上課人與聽課人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改造。

“教學無涯,教無止盡”。通過閲讀《課堂觀察》一書,我汲取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課堂觀察”,當第一次聽到這一個名詞時,總覺得課堂觀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師,看學生,看教學效果,看問題、評教學,殊不知,在經過這一年多的學習,特別是這次學校又組織學習了時主任的《關於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的專題報告之後,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也是一門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這樣看來,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這與我們以前所參與的聽課、評課大不相同,一般的聽評課,隨意性較大,看到什麼記什麼,觀察的問題過於分散,一個人觀察多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面面俱到,卻是面面不到,不夠深入。發現的問題儘管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但是沒有系統和深刻的分析總結,是一種不自覺的研究行為。而課堂觀察,觀察的點是課前就確定的,無論課前説課、討論、還是課上的觀察,課後的反思、討論,都是圍繞研究目標進行的。而且課堂觀察有明確的分工,觀察點具體,觀察者就一門心思觀察一個方面的問題,配以量表等觀察工具,可操作性強,那麼觀察的問題怎麼不深入不專業呢?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聽課評課的目的已發生改變,我想這也是教師在走進專業發展中的一種嘗試,但這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因為觀察都的認識水平,理論水平,決定了觀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認識,必先有相當的理論支持,所以我們觀察者必須要在理論方面加強學習。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一種改進。持續的行為改進本身就是課堂觀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節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鋭起來。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開始時以為很容易就能選定一個觀察點,但在與其它同事商量討論中才發現觀察點的選定還要考慮它的價值問題,選好觀察點,課堂觀察才能更順利地進行;量表的設計更是一個大的難題,因為我們是試驗階段,因此都是先採取拿來主義,把人家現成的量表拿來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覺得量表的針對性還不太強,還需要再根據該課的設計及課型等,細細斟酌一些量化標準,才更容易操作。在觀察時,儘管有了觀察量表,但是對課堂進行觀察時,還是不覺地按了以往的習慣去做,什麼也去關注一下,到頭來,有些應該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卻在不注意間遺漏了,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我們成長的祕訣,我們要堅信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會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使教學氣氛更加和諧、融洽、愉悦,我們要善於學習學會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自己的頂崗實習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為自己以後的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我是一名有着六年教齡的青年音樂教師,今年初次擔任高中的音樂教學工作。高中新教材、新課程包括高中學生對我來説都是比較陌生的,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對高中的教育教學正處於一種探索、學習的階段。

在上學期的教研中,我們音樂學科在教研室教研員王學芳老師的指導下,很有效的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當我得知這學期課堂觀察活動繼續開展的時候,我懷着很忐忑、很矛盾的心情申報參加,很幸運的成為了一名被觀察者。忐忑、矛盾是因為自己對教材、學生都不夠熟悉,缺乏自信心;幸運是因為這種鍛鍊、提高的機會很難得。最終,在教研員和其他老師的鼓勵下,我樹立了信心,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次活動中去。

在準備第一節課的時候,光選題我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為對教材陌生,我們又是隔週上課,對學生也不熟悉,所以導致無從下手。最終選擇了《祖國頌歌》一課,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覺得這個課的內容相對比較容易,再加上自己是聲樂專業,課上可以發揮自己的強項。確定了這個課題之後,就開始着手準備,在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之後,理清思路,終於課準備好了。上課前我就反覆告訴自己,一定要鎮定,一定要放鬆,輕鬆面對,才能發揮得最好。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克服緊張的心理,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問題,腦子裏幾度出現空白 不知道自己在説些什麼,也不知道環節進行到了哪裏,以至於學生上課的激-情都被我徹底打消了,整節課上下來,感覺特別亂,課後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幸運的是,在課後會議上,每個觀察點的老師都給我提出了忠懇的建議,讓我突然間醒悟過來,得到了很多啟發,我都一一記錄下來,爭取在下次課上有所改進。第二次課經過我的認真思考,我決定挑戰一下,選擇了一課我自己也不是很瞭解的巴-赫作為上課目標,按照上次課觀察點老師説的自己首先要讀懂教材,確定符合自己學校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目標,我開始翻閲大量資料,反覆聆聽宗教音樂,發現有很多觸動,相信學生也會喜歡。於是我理清思路,設計好教學環節,做好課件,調整好心態,充滿信心的迎接第二次觀察課的到來。這次我想只要比上次課有進步就是成功,就這樣帶着這種平和的心態順利的完成了第二次課的教學,雖然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比起第一次有了很大的進步、提高。

通過兩次觀察課的鍛鍊,現在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從拿到一節課後無從下手、緊張不安到能夠理清思路、信心面對,受益匪淺。不論是在教材梳理、制定學習目標上,還是在把握學生、引導學生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寒假我校發了一本《課堂觀察》,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反應是:觀察什麼?怎樣觀察呢?觀察後有什麼作用呢?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裏產生。接着是,學校請朱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科組長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什麼是 “ 課堂觀察 ” 。基本上知道是什麼東東。原來是聽課評課走向更專業的發展道路。最後是自己看完《課堂觀察》這本書,才對課堂觀察的真正面貌有更深刻的瞭解與掌握。

現在,我聽課前,聽課時的目標不那麼明確與清晰。我聽課的目的帶着的是學習的心態,但究竟學什麼自己也不清楚。再次,聽課後進行評課,我更是害怕。可能是由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嘗淺,洞察課堂問題的敏鋭力不強,不能説出自己深刻的體會與想法,往往評課時説的是客套的話。但通過學習《課堂觀察》後,才明白它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一種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種團隊合作。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環節。課前會議它讓我們明確觀察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課中觀察,讓我們收集觀察所得來的信息;課後會議,讓我們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解決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評課有據可論,而不是誇誇其談。這一系列的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合作方法緊緊圍繞着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而運轉;促進老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課前,帶着自己特定的具體目的去聽課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課堂觀察的第一個階段是課前會議,而課前會議着重解決的確定課堂觀察點。確定課堂觀察點本人感覺有點困難。因為一節課來,師生的具體行為有很多,而觀察點還必須是可記錄的,解釋的,如果我選定的觀察點是不可記錄的怎麼辦?可能是由於個人理解問題,我認為被觀察者在説課時必須很詳細地介紹這節課是如何操作,才便於我們確立觀察點,而本書説是課前會議要 15 分鐘,我想沒一節課也確定不來。

而本人認為課堂觀察中最難操作的是選擇或自主開發課堂觀察工具。首先,每個人的觀察點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觀察記錄工具。再次,由於每個學科的教學性質不同,課堂類型不同,課堂教學情景不同,需要有較強針對性觀察記錄工具。雖課堂觀察讀後感然,不同觀察記錄工具可以自行開發,我覺得開發時,對我來説有困難,需要培訓與指導。再者,我發現本書的課例研究中的觀察記錄工具有些是定性觀察的,而記錄的信息是比較主觀的,不夠確切,如:熟練度處記錄(熟練與不夠熟練)那麼以什麼標準來確定呢?沒有清楚説明。而我們開發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否則,有時觀察記錄的數據也不夠科學與確切。

總的來説,就課堂觀察的構成比我們現在的聽評課程序的目標明確;觀察後,還能有理有據地評論。俗語説 “ 書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 。但是課堂觀察這個新生事物對我來説書上得來都覺難,覺知此事要努力。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平時教學已很是辛苦,加之本次假期實在太短。十多天的假期,又逢春節,每天迎來送往。要想靜下心來,讀完兩本專業著作,實屬勉強。加之,本人才疏學淺,知識有限,只能就《課堂觀察Ⅱ——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談點淺見。

一。課堂觀察對教師的重要性。課堂觀察是一種課堂研究的科學方法。進入21世紀,課堂觀察作為”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進入教育界的主流視野。隨着”有效教學“的深入,課堂觀察在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意義和價值被重新挖掘,教育研究者們對課堂觀察的關注熱度逐年上升。而教師天然是課堂觀察的研究者、使用者、反思者。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討論和發現課堂中各個環節、因素之間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探討課堂教學種.種可能,從而認識課堂、理解課堂、改進課堂。通過課堂觀察,營造相互借鑑、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和工作環境,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 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明確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學生、教師、課程及課堂文化。學生,觀察學生怎麼學,學得怎麼樣,學生是否有效學習是課堂成敗的核心因素。教師是課堂成敗的關鍵因素,觀察教師教什麼,怎麼教,教師是否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程性質指的是教和學的內容是什麼,它是師生在課堂中共同面對的教與學的的客體,明白學科性表現在哪裏?課堂文化充盈於課堂之內、滲透於師生之間,是課堂的重要養分,也是聽這節課的整體感受。

(一)觀察課堂的演員──學生

從學生的維度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真正確立,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熱情是否得到激發,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調動,學生的語言、思想、情感、審美等素養是否得到應有提升。課堂所組織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是否都是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的,學生通過活動是否獲得了新的感悟體驗或新的收穫。具體從以下五方面進行觀察:

1。 學生課堂參與的廣度。課堂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是否能達到全員參與,也就是每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參與率達到百分比是多少,個人展示的次數是否適度。

2。 學生課堂參與的深度。觀察課堂上是否有學生思維的空間。觀察師生、生生之間是否有思維的碰撞的火花,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探究問題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具有獨創性。

3。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是否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否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能否從其他同學的回答中獲得收穫、啟迪。

4。 學生的情感狀態。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調控學習情緒。學生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否保持較長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

5。 學生的反饋狀態。通過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效課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用多種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觀察統計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為觀後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據。

(二)觀察課堂的導演──教師

從教師的維度看,教師自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否厚實,教學的基本功是否紮實,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能否獨立處理教材、設計教案,課堂教學中能否體現自身的教學個性與風格,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處理預設與生成關係的能力。總之,教師對”教什麼“和”怎麼教“是否瞭然於胸。具體包括:

1。組織能力: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2。調控能力:教師能否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情況與出現的問題,靈活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取有效措施,能否關注學生,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資源,尋求應對策略,努力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追求教學的真實、自然,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3。教學策略:教師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愛學、會學、善學。觀察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是否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是否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做,等等;觀課時要關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使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觀察教師能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及時給予有價值的反饋,發揮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激勵、診斷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4。練習設計:教師能否依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典型而適合學生的練習題,達到鞏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

(三)分析課堂的劇本──課程性質

教師是否根據課程標準、學情、教材內容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課堂上有無生成新的學習目標,怎樣處理新生成的目標的?為了達成目標怎樣處理教材?設計了哪些教學環節?採用了哪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怎樣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分析課堂的感受──課堂文化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學生傳承人類文化的基本形式。課堂文化就是通過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創建、激發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課堂,從而形成一種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開放、自由、和諧、智慧的;提升教師和學生生命質量的課堂。這一特殊的文化,帶有一定的情境性,體現的是一種氛圍,一種人的精神氣象,只有從人的角度出發,建立在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之上,才能體現對人的關懷與重視,也才能展現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的風貌、風氣。從文化的角度上,教育教學留給學生的,除了知識的接受和智慧的開啟,還應包括心靈的點化和人格的潤澤。

總之,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每一堂課入手,經過觀察,借別人的眼睛看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才能在教學上不斷進步、不斷收穫!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捧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注視着書名,心想:何為課堂觀察?怎樣進行課堂觀察呢?認真拜讀後覺得受益匪淺。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作為專業活動的觀察與一般的觀察活動相比。它要求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 (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

那麼,課堂觀察有什麼價值呢?首先,有利於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教學研究的本質在於追求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教師在教學中,對某一教學現象,如: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並實施在自己教學活動中,得以驗證,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鑑賞。這不僅有助於改善教學實踐上的不足,而且有助於教師間教學研究氛圍的形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其次,有利於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換。當代教師職業要求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而研究型教師就體現在他的教學研究和反思上。

課堂觀察的內容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觀察:教師的語言(提問、評價、引入語、過渡語、小結總結語、)、板書、媒體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學活動的組織、課堂引入、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習效果的監測、包括班級生活環境的營造、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等;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與同伴合作的實效、掌握知識的情況、情感體驗等。

怎樣進行課堂觀察呢?首先,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接着,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最後,課堂觀察後的工作,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呈現。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介紹了許多與傳統聽評課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將過去一個人做的事,分成很多部分,由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彙集集體智慧,讓聽評課活動變得更專業、更有實效性。我相信,在我們今後的工作實踐中,定會有更多意外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opk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