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精選19篇)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精選19篇)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

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國小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説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穫。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精選19篇)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瞭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於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 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恆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裏?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麼,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一是離散化,缺少基於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的”現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彙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衝擊性”;三是範式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於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説”。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麼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歎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對象是學生,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於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於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來;只要我們願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2

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國小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説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穫。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瞭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於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 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恆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裏?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麼,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一是離散化,缺少基於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的”現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彙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衝擊性”;三是範式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於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説”。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麼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歎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對象是學生,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於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於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來;只要我們願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3

自從進入教育戰線,我只是在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方面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對於聽課,我只是每次都抱着學習的態度去的,每次都能從不同老師的課上學到一些東西,評課,對我來説僅僅是談談自己學到的東西和一點膚淺的看法。對於專業的聽課評課——課堂觀察,在我看來,一直只是教研員、專家的專利。本學期,學校為了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走專業發展的道路,給我們下發了三份課堂觀察的學習資料,還專門組織大家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知道了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它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它將研究回題具體化為觀察點,將課堂中連續性事件拆解為一個個時間單元,將課堂中複雜性情境拆解為一個個空間單元,透過觀察點對一個個單元進行定格、掃描,蒐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信息,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以此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後會議三個階段。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後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基於課堂觀察,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並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改進策略與方式;課堂觀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在課堂觀察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藉助於課堂觀察共同體,探究、應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我知道了要進行課堂觀察,首先要解構課堂,因此,我們研製了《課堂觀察框架》;要持續而有效地開展課堂觀察,必須組建專業合作體;要分析某教師的課,還需要了解該教師,因此,課堂觀察主要是同伴的合作觀察;要使課堂觀察有立足之地,必須針對傳統聽評課的不足;要使課堂觀察具有專業性,觀察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培訓;要使課堂觀察具有時代性,必須整合人種志等觀察的部分合理元素。

通過學習,我也初步瞭解了進入現場觀察要注意哪些問題:觀察者要在上課開始前進入現場,最好提前五分鐘進入課堂,同時必須明確進入現場的觀察任務以及可用的觀察工具。觀察者選擇有利的觀察位置,對觀察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要按觀察任務來確定觀察位置,以確保能收集到真實的信息。觀察者要如實地記錄你所看到的與聽到的種種現象,在一些需要連續記錄時,一般不宜當場花時間對現象進行分析或做出判斷,以免影響記錄的進程,或遺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的行為表現應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

通過學習,我也似乎明白了在整理數據進行必要的推論時應注意些什麼——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量表的設計是針對觀察點設置的,所收集的數據關注於點狀問題的解釋,它們在某些方面能進行有效的推論,但可能不適用於另一方面的推論。明確了量表的設計原理,才能在推論時有的放矢;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結合起來;要注意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推論要基於證據,推論程度要適當;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論。觀察結果的呈現是供研討、反思之用的,而並非對教師的終結性評價,觀察者在推論時理應抱着同理心,更深入地去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

我還知道了課後會議着重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被觀察者進行課後反思,主要圍繞下列問題展開。(1)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 (2)談談各種主要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二是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由於課後會議時間有限,這個階段應遵循四個原則。一要簡明;二要有證據;三要有迴應;四要避免重複。再談談形成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結論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成功之處,即本課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個人特色,即基於被觀察者本人的實際情況,挖掘個人特色,逐步澄清該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存在問題,即根據本課的主要問題,基於被觀察者的特徵和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出幾點明確的改進建議。然後,如有可能,再進行跟蹤遞進式觀察。

以上是我近段時間的學習收穫,但是知識獲取後都有一個實踐應用的消化過程,這個過程也許還比較漫長,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兒慢慢來了。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4

假期裏認真翻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受益不淺,感受很深。書裏不僅提到了許多對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方面可知道的理論,還提供了一些真實的故事和優秀的案例,下面我針對“課堂觀察技術”一節,談談我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我的看法。

課堂觀察技術是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是建立在對課堂教學要素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之上的,課堂教學要素的9個方面,即:課堂溝通、課堂行為互動、師生話語、課堂過程、課堂管理、課堂教學語言、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和教學現場機智。

在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後,只要孩子能對答如流,回答的問題能迎合老師的心裏,老師往往會不吝嗇的大加誇獎:“你真聰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如這位教師,前者學生的回答雖然只回答了一個結果,卻迎合了老師的心裏,得到了表揚;後者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學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閃現,但卻沒有被老師重視,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也就需要適時進行肯定和表揚。尤其是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而這智慧的火花並不代表只瞭解一個結果,更要關注一個過程。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慎重評價,對有錯誤但又孕含點滴創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保護這難得的創新火花。

作為教師一定要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教師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教師行為規範和教育法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一個讓學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過“課堂觀察技術”的學習,使我深感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一定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爭做優秀的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課堂觀察》學習心得

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 (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於自己來説,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儘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5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6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生動活潑。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起來,因為意識決定形態。在學習上的快樂對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數學是理性很強的學科,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教學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我課堂設計的重點。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有理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合理進行分組,讓課堂精誠團結。

在學生羣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引導者,及時點撥。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一,培養和訓練了口頭表達力;第二,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由於自尊心學生會在小組中更好調整自己的狀態,爭取組員間的認同。

4、運用電教手段,讓課堂豐富形象。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使知識的生成更形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數學味的魅力課堂,也是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還是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命課堂。作為一線教師我將主動把高校課堂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成熟、更有效。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7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8

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學習《聚焦課堂教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是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説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是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9

一堂課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壞,主要取決於能不能把這堂課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吸引力,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的要領,運用自如,這就達到了教學的有效性。何謂教學的“有效”性呢?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首先,在一堂好課上,老師和學生要達到互動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引導。第三,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實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有沒有達到讓學生在這堂課上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能夠積極參與互動。

要想上一堂成功有效的課就要努力創造教學情境,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要追求簡單有效、順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有思考空間的情境。要充分運用“對話”,師生之間相互提問。在這點要注意,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探索性和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理解者。用微笑告訴學生老師關心你,通過參與授予權力為學生提供做貢獻的機會,讓學生有節奏地參與課堂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整任務或技巧的難易程度,幫助學生設定具體、合理的目標。讓學生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等等。

教師在教學態度上要注意做到不要忽視、輕視、偏愛學生,這樣會有益於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在與學生溝通方面,要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凡事能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方面,可以養活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磨擦和衝突;另一方面,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利於問題的解決。其實與孩子交往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因為跟他們在一起,少了許多成人世界的庸俗與拘謹,但是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又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只有給孩子“愛”和“尊重”,才能走近、走近、再走近“孩子的世界”。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0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自身的能力。我覺得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課堂所要實現的目標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心中始終有教學整體框架

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需要教師心中始終有個教學的整體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要了解學生, 教學設計合學生胃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這個實現的過程如何進行是由學生現有知識和興趣以及教師的實施水平綜合決定的,這便需要除了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之外對學生還應有比較充分和全面的瞭解,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對教案的實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顯然,如果你的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一“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於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祕: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除此之外,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1

近日,受學校的委派,我們一行五人,前往蘇州參加第五期全國中國小微課程設計與反轉課堂教學實踐高級研修班。現將如下心得與大家共分享。"翻轉課堂"——這種能夠凸顯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呈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既定的思維方勢。"翻轉課堂"是什麼,如何"翻轉",通過這次的學習,經過一番搜索查閲,本人對"翻轉課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定義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完成相關的測試並提出問題。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協作、完成作業及個性化指導,學生形成新知結構的一種教學形態。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但"翻轉課堂"卻幾乎把傳統教學翻轉了過來,構建了學生晚上在家依據教師製作的1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並完成幾個有針對性的測試;上課時師生互動交流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顛覆或者叫反轉。既改變了學習的順序,又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實現學習的可複製性。老師不在是講台上的"聖人",而是成為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教練。

二、如何開始"翻轉課堂"

通過聆聽學習胡教授的講座,開始錄製微課之前得做好以下幾點:

1、繪製知識地圖。對即將進行翻轉課堂製作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梳理。

2、列出知識清單。對本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

3、制定設計方案。收集和創建視頻,應考慮發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來制定教學步驟、安排教學內容,分配視頻時間等等。個人認為微課中應只講重點、不講難點,將難點留到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探討,更能加深學生對難點的理解。

4、確定錄製形式。在製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5、組織課堂活動。課程內容在課外傳遞給學生後,那麼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創建內容,通過探究式的活動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

三、"翻轉課堂"翻轉了什麼

翻轉課堂以"學習情況研究、學習資源前置、有針對性的學困生輔導以及總結性提升"作為課堂推進的模式,為我們重構了教學的基本流程,他對傳統課堂的顛覆性改變,既讓我們疑惑頓生,也讓我們眼界大開。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精心安排教學環境和妥善安排教學環節,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育在技術的支持下變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論,而是重在轉變新形勢下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教師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並有針對的進行問題或學困生輔導。採用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交互性,有助於學習者的溝通、協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徵,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因為在我們翻轉課堂後,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4學習後,對自己的幾點反思

一是把導學案落實到位,每個學生必須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並完成導學案的練習題,培養整體班級學生自學的能力;二是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可以讓部分學生通過不斷的自學,一直往前趕超,然後通過課堂的講解不斷自我完善。三是帶動後進生。每週抓一兩個學科的最差生,通過課堂一些基礎題的不斷點名,並給以一定的獎懲措施,使這部分學生也能跟上班級的學習步伐。

通過此次講座的學習,我深刻體會到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一些傳統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漸地被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充滿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轉課堂就是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實踐形式。當然,要把他很快轉化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行為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翻轉課堂"。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2

肖家堡國小 樑豔豔 兩天的高效課堂培訓,我們的共同感受就是心靈震撼,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只有進行課改,才能真正建立起改變學生生命狀態的“新課堂”,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培訓中,各位講課的專家傳遞了一下幾個信息:

1、課改不是改技術、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觀念。

2、課改並非課堂的創新,而是一種迴歸,回到正常的教育規律上來。

3、課改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點燃、喚醒、激勵、服務。

4、高效課堂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親身經歷。

5、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師學會換位思考,平等對待學生是導學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6、課改的目的是利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做好進入現實社會的一切準備。

對於本次培訓,我有如下感受:

一、 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慾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説,課改是對學生的拯救與放生,是在解放學生的過程中自我練就能力,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謀求資本,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程。

二、更新觀念,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民主的課堂氣氛。

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係,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參與,意味着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説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台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裏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打造高效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有明確的學法指導,要對自己的設計瞭然於胸,課堂上還要進行二次備課,並在學生疑惑處、知識重點處重錘敲打,精講點撥,着力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學會思路、學會方法。

四、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學生之間有生活經驗的差異,原有基礎的差異。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都得到尊重,有發言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給學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五、講究評價藝術,促進學生積極探究

在比較開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較積極的狀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同想法,對學生各種想法如何評價,直接關係能否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恰當的評價將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催化劑。

首先評價應以鼓勵為主。評價應注意情感效應,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達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説,“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説得更明朗些,那麼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完全錯誤,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説:“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

誤的,沒關係,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説:“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機械重複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以採取一些小小的獎勵手段等等。這種賞識孩子的方法,在課堂上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強化了其優良行為。孩子們表現得積極主動,課堂不斷出現精彩的場面。實踐證明,在這樣一種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認可,人人都積極參與的狀態下,學生的充分發展將不再是個空想。

六、今後打算:更新觀念,改革課堂,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我將以這次課改培訓學習為契機,以區《高效課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以“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為目標,教學設計為突破口,積極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創建高效課堂。當然,高效課堂是我們正積極探索中的一種新的理念,更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永恆的教學目標,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3

陽光課堂教學在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3—9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已經全面實施,它採取的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環節。為了使學校師生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各個環節的具體流程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各個環節的操作更具有實效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真正作用, 4月10日下午2點我校召開了“陽光課堂教學改革小組建設”培訓會。

此次培訓會由學校副校長、中學部校長白國民主講,全體教師參加培訓會。白國民校長對我校的校本教材“陽光教學課堂教學學案——小組建設培訓手冊”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講解。

白校長重點講解了“預習”部分,他説“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閲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瞭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預習將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他倡導預習時要遵照以下步驟: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二是要明確任務。三是要看、做、思結合。預習新課程可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瀏覽教材;(2)找出本節應掌握的預備知識,並複習、鞏固和補習這些知識;(3)對照預習提綱,邊學邊做;(4)確定本節的重的和難點;(5)找出上課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用彩筆勾出。

隨後,白國民校長又從“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長的選拔、培養”、“小組合作學習‘展示環節’培訓”、“小組合作學習之展示環節的有效性探究”以及“當堂訓練”等幾個方面向全體教師做了培訓。小組長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但是各個方面都應該比較優秀,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起到一個小老師的作用,要有熱心、有責任心,能夠幫助其他小組成員。白校長講到對小組長的組織活動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控制性行為:分工、約束、督促;二是協調性行為:協調、疏通、解決爭端;三是建構性行為:組織討論、分析、彙總小組意見。因此,小組長必須要自身素質過硬、學會組織協調、學會上傳下達、學會合理安排調度、學會團結組員,互幫互助。

在講到“當堂訓練”時,白校長從“當堂訓練”的意義、“當堂訓練”的內容、“當堂訓練”的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他説:“‘當堂訓練’是師生信息互動交流的一個關鍵窗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當堂訓練’作為學生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它不僅通過訓練鞏固當堂所學內容,並把知識轉化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堂堂清’,而且還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教學生學會學習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當堂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核心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學習的興趣、習慣、意志、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當堂訓練”的形式可採取口答、搶答、板書、講解、補充等多種方式。

最後此次培訓會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通過這次培訓,全體教師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環節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們紛紛表示回去後一定再次認真閲讀 “小組建設培訓手冊”,並對小組長及全體學生進行培訓和訓練,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學校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4

10月29日——11月1日,為期四天的泰安市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肥城市實驗國小成功舉辦。我有幸參加,認真學習,用心領悟,收穫頗多。現總結如下:

10月29日下午,泰安市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拉開了精彩的序幕。泰安市基礎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劉旭,泰安各縣市區教研員,教育局張衍峯副局長、國小教研室孫瑞明主任、辛成華主任,實驗國小雷鵬校長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六百餘位領導、專家、和一線骨幹教師代表齊聚實驗國小,參與和見證了這一盛會。肥城實驗國小劉鵬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作了題為《觸摸生本觀念,探尋高效課堂》的學術報告。報告中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真實生動的教學案例,贏得了與會代表的一陣陣掌聲。接着由肥城市的師生們進行了主題為“歌吟經典詩文,傳承傳統文化,共築中國夢”的中華經典詩文歌吟展演,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師生們以飽滿的激情、抑揚頓挫的朗誦、張揚個性的表演,或唱、或誦、或吟、或舞、或演、或奏,將經典詩文中動人的意境演繹得淋漓盡致,實驗國小教師合唱團精彩激昂的演唱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肥城市師生的歌吟匯演給與會教師帶來的是震撼和驚喜同時也集中展現了肥城市師生的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0月30日,威海大光華國際學校國小部主任、特級教師鍾靜執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泰安市第一實驗國小教師陳炳峯做了精彩的點評。接下來,鍾老師對20xx版課標進行了解讀,並做了《班級閲讀習作新計劃》的報告,鍾老師的課例生動、紮實,報告深入淺出,為我們今後語文教學引領了方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幾點:解讀了“閲讀能力”包括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論的能力,解釋整合文中信息和觀點的能力,評價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的能力。語用教學四項主要內容包括語言習得、思維培養、人文滲透、常規訓練。班級閲讀習作計劃:一年級讀小詩、寫小詩。二年級繪本讀寫計劃——看繪本編故事和讀繪本仿寫。三年級故事讀寫計劃:聽、讀、講、寫故事。四年級讀寫計劃:觀察生活、描寫生活、提升觀察力。五年級讀寫計劃:生態寫作。如學生策劃活動,開展並撰寫活動方案。

在隨後的兩天中,各縣市區13位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各自進行了課例展示。展示中,既有老師們一直關注的閲讀教學課例,也有優秀的習作、寫字課例,真可謂精彩紛呈,好課連連。會上,寧陽縣第一國小教師劉軍還做了《翰墨啟智 立字樹人》的書法指導講座。肥城市河西國小白雲山校區教師李鵬進行了課堂展示並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長為省特級教師的經歷,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為期四天的教材培訓會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信息豐富,務實、高效、令人震撼又備感人文色彩,每一天都讓人感覺是一場饕餮盛宴。在會議學習期間,肥城市教育局教研室辛成華主任別出心裁地安排了詩文歌吟、歌曲欣賞、快板説唱等形式的活動,寓教於樂,寓研於樂,讓老師們勞逸結合,輕鬆學習,在愉悦的同時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泰安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劉旭老師對這次培訓會指明瞭方向,他強調:一、語文教學以生為主,以學為重,低年級注重識字寫字,中高年級嘗試自學合作、探究、評價。二、明確教學目標、尤其是年段教學目標。三、加強語言文字運用上好三類課。語言文字運用策略如:文中詞句換一換、好的句式練一練、抓住留白補一補、觀察插圖寫一寫、段篇內容歸一歸、順着情節擴一擴、變換文本改一改、遷移方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編一編、學習所得記一記。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本高效”的教學道路,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相信參加此次教育教學研討會議的老師們定會將泰安市國小語文教學推向新的台階,引向一個新的高端!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5

伴隨着時間的匆匆流過,一個學期已進行了一半;伴隨着期會考試成績的揭曉,又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可僅僅把考試成績及名次作為考試後來衡量學生或老師的標準,或者師生把名次看的太重,都是不可取的,我覺得:用試卷來幫助我們分析自我,正確審視自己平日的課堂;用試卷來幫助我們分析學生,以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以此更好的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幫助我們找到努力的方向,才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和其他行業相比,我們的工作對象具有特殊性,他們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於是就決定了我們工作的特點也應該是充滿活力、充滿感情的。面對十一、二歲的孩子,愛玩、愛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我們只一味的把他們圈在教室裏,靠一遍又一遍的抄寫去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説實話,我心裏有太多的不捨,同時我覺得這種好成績也只能是暫時的,可質量又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為老師進行定性的標準之一,顯然,這會讓我們這些老師很矛盾。如何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或者説在不增加學生課業的情況下實現教學的高質量呢?這也正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回顧開學以來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真的讓自己感覺收穫多多,面對學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我在高興感慨之餘也同樣在反思,究竟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

作為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到關注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上,去審視學習活動的參與度;關注學生能否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能否在學習活動之中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能否在學習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並生成新的思考和智慧。那麼,我們我們的課堂一定是在朝着一個正確、高效的軌道上行駛。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師心説”,其實,高效的課堂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與個性,體現學生“主體”“主人”“主角”的地位,把“育人”放在首位,引導學生願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於是,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作教師的要不斷更新觀念,把握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潛心鑽研如何把知識同化在學生身上,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得也就牢固俗話説千載相逢是月老,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那麼如何被學生?那就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必須肯定兩個方面: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課堂是學生的舞台,我們應該把權利還給學生,高效課堂更是影響着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為年輕的教師,我們趕上了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大好時機,社會、學校給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機遇與挑戰並存,讓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為自己的教學實踐注入理性的理論支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讓我們嘗試着從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優化教法和學法開始,以便更好的實現教育的雙贏吧!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6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閲讀課來説,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裏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7

11月9日,有幸參加了外國語學校基於“六個意識”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觀賞了五堂觀摩課,聆聽了泰安市教研室劉主任對於語文教學“六個意識”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收穫滿滿。

本次活動首先觀賞了五堂觀摩課。首先是徐傑老師執教的二年級課文《坐井觀天》,徐老師從容大氣,娓娓道來,為同是二年級教師的我指名了方向,尤其是在隨文識字方面,徐老師做出了良好的示範。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識字認字寫字是重點,對於課文的解讀是次要,如何把握好識字寫字,讓學生對識字充滿興趣呢?聽了徐老師的課,我方才明白其中一二。

首先,識字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識字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才會激起學生的興趣。通常我們採用的多是集中識字,隨文識字的方法很少用,主要是怕把課文講散。但是徐老師卻將其運用得恰到好處,除了從課題中認字外,徐老師將生字分散到課文中,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文解決,這需要教師將課文研究透,做到熟稔於心,才能很好把控課堂。在這一點上,我還需努力,只有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瞭解學情,瞭解學生們學習的難點在哪裏,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點。

其次,而在寫字方面,徐老師也為我們做出了優秀的示範。升入二年級,我一直在苦惱怎樣進行寫字教學,因為現如今注重閲讀教學,一課分兩個課時進行,識字讀字佔據太多的時間,留給寫字的時間寥寥無幾,但是二年級每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都在十個左右,之前我採用的方法一直是讓學生説一説難寫的字,重點指導三四個難寫的字。而徐老師的做法是,把結構相同的字展示出來,運用不同顏色的方塊標出佔格,讓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地觀察出字的佔格和結構,同時,從這些結構相同的字中找出難寫的字,教完一個之後,其他的字也迎刃而解。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更重點指導了學生關注漢字的佔格及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漢字的寫法。

在朗讀課文方面,徐老師也給我指明瞭方向。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而教材更是每節課中都為我們指明瞭閲讀的方向,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課文。本篇課文,即為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讀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是建立在對課文人物內心的體會、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老師要做的,是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指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情感,從而讀出感情。

接下來,觀摩了兩節口語交際和閲讀示範課。李濤老師的口語交際示範課和王曉靜老師的《走迷宮》,不僅讓我明白了口語交際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同時瞭解了該如何指導學生在閲讀中提取信息,複述故事。在“商量”這節課中,李老師創設多種情境,設置“最佳語氣獎”、“表達星”、“最佳表述獎”等多種表揚方法,讓學生樂於表達,樂於溝通,樂於交流。在《走迷宮》一課中,王老師提供多篇課外閲讀繪本,指導學生提取有用信息,通過畫流程圖的方式來複述故事,講述故事。

隨後,又觀摩了兩節中高年級的課堂。宮莉敏老師的《父親、樹林和鳥》和張仁亮老師的《橋》,選取重點段落,指導學生重點朗讀、體會,在深入理解課文人物內心情感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注重環境氛圍的渲染,讓學生在渲染的環境中體會人物內心世界,讀出感情,採用抓關鍵詞法、拓展訓練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下午,孫雨亭主任為我們帶來了《動作描寫一組》,運用“主線串珠”的教學模式,通過整合不同文章中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動作描寫的方法,運用抓關鍵詞法、找連續動作描寫等方法,體會連續動作描寫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六位老師,各有特色,其獨道的見解,新穎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淵博的知識無不影響着我,教研室劉主任最後的講座,更使我對“六個意識”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此次培訓,讓我清楚地瞭解了新課標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讓我懂得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以“情”為紐帶,讓感情走進課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去展示自己。要儘量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成長,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經過這次培訓,讓我瞭解到自己的學識水平相差甚遠和平時教學方法的淺陋,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功底、教學方法、思想認識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在專家及老師們的感染和薰陶下,我無形中有了較大的提高。今後,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投入到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後能多多參加類似的培訓,以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學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訓之後,能學有所用,讓自己更快地成長。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8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閲讀課來説,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裏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 篇19

3月份,我參加了市教師培訓學校組織的微課製作培訓。這次的培訓通過看課件,我受益匪淺。各位指導老師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如春風化雨,滋潤着我們焦渴的心田,讓我飽嘗精神大餐。下面談談微課製作幾點學習體會: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首先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後的習題講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我選的是《倉央嘉措情詩·見與不見》的賞析,確定了主題後就要蒐集材料了。

接着是撰寫教案,雖然是微課,教案中的環節也要詳細,條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生的認知起點、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齊全的,在教學流程設計時參考教學用書,不能“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價值、有創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製作一個ppt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出新時代教師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語文課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要讓學生見多識廣,有所見識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寫作時眼界也寬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個環節是錄製整合材料,錄製可以用“錄象專家”,轉化格式處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廠”,最後就是上傳文件了。提交作品後,再回過頭來欣賞同事們上傳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製作自己的微課作品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要注意的:

1.錄製時調整計算機分辯率為1024_768,顏色位數為16位。ppt儘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2.時間須嚴格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3.內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煉,在五分鐘內講解透徹,不泛泛而談,若內容較多,建議製作系列微課。

4.在編寫微課內容時,基於教學設計思想,完全一對一地“啟惑”“解惑”。

5.微課在內容、文字、圖片、語言等上須正確準確無誤。

6.微課講解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不出現“你們”“大家”“同學們”等大眾受眾式用語。

7.若在講解中使用課件,課件有視覺美感(建議ppt儘量採用單色,突出簡示潔之美)。

8.視頻畫質清晰。

9.建議能看到教師頭像。“PPT+視頻”的錄製模式下,頭像不遮擋教學內容。

10.要有片頭片尾,顯示標題、作者、單位等信息。

11.視頻格式為:Flv、Mp4,視頻尺寸為:640_480或320_240。音頻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Vorbis(oggandoga)。

總之,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有必要去學會正確使用它,並創造性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644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