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到自豪。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中國人,在日本人侵略我們中國的時候,我們的八路軍,我們的紅軍,他們英勇奮戰,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那鮮紅的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大地,讓我們祖國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雖然他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們讓我們祖國的人們得到了自由!

我愛我的祖國,作為一箇中國人,雖然中國現在水平有點弱後,但是我們有信心,我們有恆心,我們會堅持。我們相信自己國家總有一天會變得科技發達。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不為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悲哀,我反而感到自豪,因為我的國家裏面的人全都熱血澎湃,都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要不,怎麼來現在的安定生活?

中國人,十分愛國,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身上流着中國的血,我們是愛過的人,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比中國人更愛國了!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國,每個民族都很團結,每個民族都會愛自己的祖國,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永不分離的一家人!

有這五十六個民族,這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而且我們的民族多,我們的民族也團結,這更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

中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2

這段時間愛國成了最熱門詞彙。揚言從不去肯德基的,説自己愛國;宣稱再也不吃菲律賓芒果乾的,説自己愛國;怒摔蘋果手機顯示“來自iPhone”的,説自己愛國。種種跡象表明,如今的一部分中國人仍不理解,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愛國,到底該怎樣愛國。那今天就讓我來談一談這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何為愛國?顧名思義就是愛自己的祖國。其實道理大家也都懂,可是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在盲目愛國呢?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每天都有那麼多“孜孜不倦”的傳播者,而你就坐在電腦前,隨手轉發着帶有“不轉發不是中國人”等字樣的文字,還自以為是多麼的愛國呢?

愛國,理應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其實祖國就如同自己的父母,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親生父母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祖國。所以説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偏見,認為外國就是最好的。更何況我們生在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代代愛國志士用自己的身軀,書寫了一代代的愛國情結。而你,卻在嫌棄他們用生命保衞的那個神聖的祖國?

作為新世紀的國中生,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怎麼能算是愛國?不要再以為這句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過時了,國家的建設可永遠不會停,時代的發展也永遠需要我們青少年。這些話可不是真的就説説而已,是確確實實要付出行動的。否則你就只能成為未來的那個鍵盤俠,沒有素質沒有文化,就在網絡上斷言自己愛國的假愛國者,是虛的愛國了。

怎麼愛國最簡單的就是要做一個好公民,遵守規章制度,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國家不強盛都難!所以不要再隨意評價自己或他人愛不愛國了,愛國從來就不是嘴上説説的,看看他有沒有做對這國家有益的事,長時間下來有了成效,那才能算是真的愛國啊。就比如我們每天按時交作業,每天認真學習,能做到不心虛,面對考試能有把握,那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愛國了。

小時候愛國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詞語,而現在我們不能讓它成為一個能隨時往人身上貼的標籤。我們應當在每週一升國旗奏國歌之時,讓自己心中的血洶湧起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週;我們應當銘記當年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學生們的吶喊,讓愛國的熱潮永遠流行下去,它不該過時。

愛國,不可輕言啊!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3

通過觀看今天的同心戰疫節目,讓我學到了許多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

由於疫情的到來,大家可能去藥店買的最多的一個就是口罩和酒精,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常聽到的雙黃連口服液,蓮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

張偉教授説中成藥在實驗室有抑制作用並不代表在臨牀試驗有抑制作用。

張教授告訴大家不要過度恐慌,保持平常心,放鬆心態才是對免疫功能最有幫助的方法,我們大家在家要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聚集,勤洗手,出門戴口罩。所有人都在努力,相信這也一切都會過去。

看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每天沒日沒夜的與死神搶人,情不自禁對醫護人員更加的崇拜與尊敬,同時也替他們擔心,他們隨時也面對被傳染的風險,但他們還是奮不顧身,一心搶救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醫護人員成為最美的逆行者,而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讓我們看到戰勝疫情的希望。

感謝那些在抗擊疫情一線工作的醫生,護士,勞動工人,正因為有了你們的存在才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我們與你們同在!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4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從上了美育,我覺得這世界滿滿的都是藝術,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個觀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賞、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越有利於美育的實施和創新。老師通過美圖和播放視頻鍛鍊我們的觀察與認知,她要求我們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感知藝術美,當我們對藝術美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便開始要學會去評價一些優秀的作品,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和不錯的審美能力。

美育是訴諸於人的情感活動的,以感情的激發和陶治的方式進行,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點。對此蔡元培先生説到:“哲學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於抽象者也。而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中,有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於疲於奔命,是為美學觀念惟一之價值。”在這裏,蔡先生為審美教育尋找了一個情感上的落腳點和依據。審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簡單的説教,必須通過感情活動的陶治作用才能達到。只有真正關於心靈的學問、訴諸情感的學問,才會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審美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在在審美過程中情感的激發和自由活動來適情悦性,產生高尚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培養審美主體的健全人格,所以進行高尚的審美活動,有助於減少、沖淡私有欲和狹隘的自私觀念,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達到“陶冶活潑敏鋭之性靈,養成高尚絕潔之人格”,實現美育之目的。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5

生命是珍貴的,因為它只有一次。自從我懂事開始,“安全”這個詞就一直在爸爸媽媽的嘴裏出現。他們總是這樣提醒我:“孩子,注意安全,別讓街道上的車撞到你。”“孩子,注意安全,在修房施工的地方千萬要繞道走。”“孩子,在要工湖邊行走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不能失足掉下去”……昨天中午放學的時候,在停車場裏發生了一件事,這使我對“安全”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昨天,當我放學路過停車場的時候,看到許多家長都來接他們的孩子。停車場旁邊有一座樓房正在裝電梯,在他們的施工場地周圍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甚至連安全警示牌都沒有。他們裝強化玻璃的時候有一塊玻璃突然掉下來了,正好砸在旁邊一位家長的頭上,那位家長受了重傷,被送進了醫院。那玻璃是從七樓掉下來的,並且還是強化玻璃,份量很重,威力也一定大得驚人,我真為那位受傷的叔叔感到擔心!我想,如果裝修電梯的單位能考慮到行人的安全,那麼,今天的這場事故就可以避免了。

在這裏,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上學和上班的路上,要走人行道,碰到危險道路要繞開走。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啊!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6

“辛苦了叔叔!”一個小男孩兒一邊向青年突擊隊的郭外問好,一邊從懷裏掏出兩瓶“紅蘋果”軟飲迅速放到他的手裏,然後飛快的向他家的方向跑去……還不等郭外婉言拒絕,小男孩兒已不見蹤影。94年的郭外説,有很多這樣熱心羣眾的暖心反饋,給了他很多力量和前行的動力,讓他更加堅定了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的信心。在沒有成立青年突擊隊前,郭外就已經踴躍加入到所居住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得知所在單位也要成立突擊隊後,他毫不猶豫地再一次加入到防控工作中來。一次值守夜班,清晨6點半左右,一位年長的女士在小區進出口門前佇立等候,他便上前詢問,她説她是來給姑娘照顧孩子的,她的女兒和女婿都在本地醫院上班,疫情期間每天都要很早到單位,孩子太小沒人照顧,她知道現在有規定是從晚20:00到早7:00小區實行宵禁,因為還沒到可以進出的時間,所以就在門口等等,等到了規定時間再進小區。聽到這些,他深受感動,很感謝這位羣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於是把她請到搭建的帳篷裏,雖然帳篷裏沒有那麼暖和,但足以抵擋清晨刺骨的寒風。到了解除宵禁的時間,按照規定檢查了這位女士的證件,“孩子,辛苦了,把衣服穿厚實點,別再感冒了”,臨走時她留下了這句暖心的話語。還有一次,有位居民跑來值班車上詢問:“我兒子是從鄭州回來的,現在已經過了隔離期,而且沒有發熱的現象,能不能解除隔離?”郭外認真負責地向居民解答,“好的,非常感謝,你們辛苦了,這樣嚴格的管理,我們住在這裏都很放心!”郭外説,雖然疫情用一層口罩把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看不清每個人的表情,但大家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變得疏遠和冷漠,居民羣眾用最樸實的話語和自覺的行動給我的反饋,就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認可,在疫情肆虐時,有這樣的羣眾能夠和我們共同面對、共同抵抗,懷揣理解和支持,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這個冬天雖然很冷,但心卻很暖。

站好每一班崗 守護每一個人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7

面對高山,你不得不感慨它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不得不驚歎它的洶湧澎湃;仰望青松,你不得不讚美它的高大青翠;俯瞰小草,你不得不稱讚它的堅韌不拔因為,在它們身上,孕育着中華民族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它們身上,隱藏着中華民族數百年頑強的意志!

愛國 ,如此簡單的兩個字,但你能看出它隱藏着多麼深刻的意義嗎?

愛國是什麼?其實它只是身邊的一些小事。列如:洗完菜之後的水,你通常拿它來做什麼?我想你是直接把它倒掉,如此浪費了一盆水。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中國已經嚴重缺水了,如果沒每人節約一滴水,那全國就能節約13億斤水,這樣節約幾年,那我國就能擺脱缺水國 這個稱號了。

還有些同學竟然做出侮辱祖國的事情。

一些同學幾乎不把紅領巾當回事,似乎它只是給你擦汗用的紅毛巾。雖然不是真的用鮮血染成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之所以能在學校裏幸福的讀書,快樂的玩耍,不都是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用生命換回的嗎?既然那些先烈們給我們創造了優越學習條件,那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來報效祖國。

愛國,是每一箇中華民族的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愛國。也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只有愛國,國家才可以重用你,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

再簡單不過的兩個字:愛國。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8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_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_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着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9

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們去探尋,隨着人類不斷進步,對未知的事物也愈加好奇,尤其是近年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許多努力,為了豐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識,中央13台開展了天宮直播課堂。

在本次課程中,我們跟隨三位宇航員的介紹,觀看到了細胞在太空中所呈現的狀態;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張力大大增強,所以氣泡會停留在水中等等許多太空中才能觀察到的現象。在宇航員們擔任“主播”進行各種太空現象展示時,地面上的聽眾們也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太空中的星星也會一閃一閃的嗎?”“你們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藍色的嗎?”“太空中,你們是怎樣睡覺的呢?”同學們一系列好奇的小問題也在宇航員們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曉,同時,亞平老師向同學們透露“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神奇,果然讓人驚訝。

通過這次的天宮直播課堂,同學們既瞭解到了太空的知識,也增強了課外實踐、實驗探究的能力,同時還學到了許多物理知識,真是受益良多。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太空中活動的各種限制,也讓我們明白我們對太空的探索與掌握太過淺薄,想要更加深入的瞭解,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也要努力豐富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我們在班級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內容是關於太空的,真是有趣極了!

在《天宮課堂》裏,我們和亞平老師、富光老師一起學習了許多和太空相關的知識。王亞平老師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她不僅長得漂亮,知識豐富,而且講課生動有趣,是中國女性中第一個太空漫步的人,實在是令人敬佩!從亞平老師身上,我體會到我很幸福,生在一個強大富有的祖國,能獨立研究出太空技術,讓火箭飛上太空,成立我們自己的空間站,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園”。這些高科技真是厲害極了!例如,在我們的太空家園中,有睡眠區,廚房,實驗區,運動區,還能送“快遞”呢!我的祖國可真強大!宇航員們穿着淺藍色的衣服,上面有許多拉鍊,裏頭有許多可以調整的帶子,這些帶子可以有效防止宇航員的肌肉萎縮。

太空很奇妙,很神奇,在太空由於失重的因素可以做出許多地球上無法發生的奇妙實驗。比如,宇航員們轉身要將轉的方向相反的手轉動,越轉越快,才能轉身。在太空中還可以做水膜,水球等實驗,真是有趣極了!

感謝偉大的祖國,所以我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會將祖國發展得更好!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1

從“爭氣”到“領跑” 百年京張綻放新榮光

在20__年即將和我們告別之際,祖國母親再一次為我們送上了一份“出行大禮”。12月30日,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對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__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__年,京張高鐵通車。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京張高鐵的開通,讓我瞬間回憶起小時候在課本上學過的一篇文章——《詹天佑》。課文為我們講述了__05年京張鐵路艱難的修建過程,整篇文章的意義和亮點在於兩個字——爭氣。當時,我國尚沒有一條國人獨立主持設計、建造、運營的幹線鐵路,然而,留學歸來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打破了這個記錄。他克服了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將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鐵路首次運用在我國幹線鐵路上,靠人工一下一下挖出來八達嶺隧道,通過延長距離,順利通過了京張鐵路關溝段33‰大坡度,將原本需要開挖1800多米的八達嶺隧道縮短為1091米。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一舉打破了國外認為“中國人不能自己修鐵路”的言論,實實在在地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如今,距離京張鐵路建成通車已經過去110了。百年來,中國人民經歷了諸多磨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強權站起來,從“開除球籍”的邊緣奮起直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1年,我們用短短几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乃至幾百年的進程,大踏步地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百年來,中國的鐵路建設實現了從舉步維艱到一日千里的跨越,實現了從蒸汽時代、內燃機時代、電氣時代到高鐵時代的飛躍。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2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祕,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國小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3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其所著的《西行漫記》中,曾經這樣描述位於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也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抗大”:“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牆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種‘高等學府’,全世界恐怕只有這麼一家。”就是這樣的一座學府,孕育和傳遞着抗大精神,成為延安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在延安,人們看到的是更多精神傳承的“創新方式”,聽到的是更為激越嘹亮的“紅色聲音”。

在革命舊址,重温往昔

行走在延安,隨處可見紅色歷史遺存。據瞭解,延安全市目前共有革命舊址445處,僅市區就有196處,每年吸引着上千萬遊客前來,從一孔孔舊窯洞、一張張老照片中重温當年的崢嶸歲月。寶塔山、清涼山、棗園、楊家嶺……也用獨特的方式,講述着聖地的光榮。

楊家嶺革命舊址,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延安居住時間最長的駐地,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曾在這裏召開。中央大禮堂現在仍然保持着中共七大時的會場情景,主席台上方“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環形標語、大廳牆上代表中國共產黨走過24年曆程的24面黨旗,都無聲地講述着激動人心的過往。

“中共七大會址安靜肅穆的窯洞,見證了最廣大的中國人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了最先進的中國人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探索、開啟並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偉大選擇。這些選擇決定了東方這個古老國家迄今為止13億多人的命運……”這是中國延安學院黨建教研室教授王濤在中央大禮堂講授的黨課的內容。第一次走出學院講台,站在黨的七大會址進行演講,他告訴記者,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要增強黨性修養、政治修養、理論修養,要有為了人民利益奮鬥到底的精神,做個滴水穿石的共產黨人。

在棗園革命舊址,來自重慶的朱玉傳拉着女兒,緊緊跟在“小小講解員”肖子曦的後面,稍有空閒,就叮囑正讀國中二年級的女兒,“仔細聽,看延安的小朋友講得多好”。

肖子曦是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國小四年級二班的學生,也是全市156名“小小講解員”中的一名。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在革命舊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義務講解。

其實,在延安,“小小講解員”義務宣講革命傳統的工作已經堅持了25年,接待國內外旅遊團體1萬多個,聽取講解的觀眾達50萬人之多。現在,“小小講解員”不僅講傳統,講革命故事,還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延安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學習書院,堅守初心

“胃裏的那塊空白,只有家的味道才能填滿。信念裏的那顆初心,有了延安的味道才能堅定。”這是來自廣東的大學生邵剛參觀完楊家嶺革命舊址後,發在微信朋友圈裏的心得體會,引來一片點贊。對邵剛來説,來到延安,是為了品味“延安味道”,而讓他品味“延安味道”的地方,還有延安學習書院。至今,他手機中都留着站在書院前的自拍照。

延安有個“學習書院”,就建在延安新區西北方一塊地勢較高的山峁之上。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走進書院大門,八個大字迎面而來,與上方一幅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浮雕構成一個整體,象徵着蓬勃發展的中國正奔向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延安學習書院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

這個思想教育基地,不僅有遊客“粉絲”,還有延安當地人做“擁躉”。下班後、節假日,“去學習書院,約嗎?”只要把這句話發到朋友圈,響應者絕非少數。

據瞭解,延安學習書院自去年5月4日揭牌開館以來,在這裏,人們通過觀摩體會、專題討論、學習分享、讀書講堂、教育培訓等形式,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截至20__年12月底,約有7萬人前來書院參觀學習;其中,團隊講解接待1228批次36443人,報告廳使用155次12379人。這樣的一組數據,與學習書院的建設目標是一致的——成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高地、展示延安人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的新窗口。

當然,為參觀學習的人們提供講解服務的過程,也是學習書院講解老師自我提升的過程。“90後”女孩史絮是地地道道的延安人,在海南三亞讀書、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去年還是決定回到家鄉,成了書院的一名講解老師。“延安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了,新區建設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很多發展機會。”史絮説,“新一代延安人要繼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讓世人不僅看到一個新延安,更看到紅色革命聖地的精神傳承”。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4

我如一隻小小的毛毛蟲,我常對自己説:“我要變得更堅強,更漂亮。”然而這個過程卻是漫長的,怎麼樣破繭而出,成了我不斷努力的目標。於是,我終於找到了破繭而出的突破口——空中課堂,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中,我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在沒認識空中課堂時,我們上的是傳統的課,那裏有老師、有同學,都是坐在教室裏;可認識了空中課堂以後,我們的學習變得更生動了,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配上一個耳麥,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大家一起圍坐在電腦前,無論你身在何方,我們隨時能建立一個課堂,這裏一樣有老師,有同學,一樣能上課,一樣可發言。我從此愛上了網絡課。

課堂上,老師充分利用各種輔助手段,調動我們的上課積極性,經常會和我們互動、交流,時常給予我們鼓勵和支持。我們也比往常更用心地聽,隨着信息欄裏的文字越來越多,終於上完了一節課。我知道,要上這一節課,老師是最辛苦的,他們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老師是用心在愛我們,他們怕停掉一節課,影響我們的上課進度和熱情。我深深得感動了,也從此永遠記下了這些瞬間。

我這隻毛毛蟲,在空中課堂與老師的努力下漸漸成長,我要不斷積攢能量,準備破繭而出,最終成為一隻最美麗的蝴蝶,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飛翔。同時也願更多的老師加入到這個課堂中來,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像我一樣受益。真誠的説一聲:“老師,你們辛苦了!”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第28課》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直播,我有以下觀後感。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後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後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裏,接着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為什麼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麼也下不去?可為什麼在宇宙空間站裏,乒乓球放入水杯裏就會沉下去呢?後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裏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裏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裏,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後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裏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裏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後又往水晶球裏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天宮課堂,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後的生活裏,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為祖國爭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mev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