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假期中,我學習了課堂觀察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是一門大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説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以前我在聽課中,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説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課堂觀察則是通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通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得到有力的數據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通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我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論,有了理論就要實踐,學校安排第二週我們數學組來一次課堂觀察,我的任務是觀察學習目標,要觀察教師的提出時間,提出的方式,教學行為,學生行為,樣題檢測。看了之後我一點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蔡主任,請教青年路國小的老師,心裏總算有了一點眉目,但還是迷迷糊糊,這次我帶着任務聽課,發現就是跟以前不一樣,我一心聽老師的學習目標完成的咋樣,目標達成了沒有,樣題檢測時學生會不,我可以通過數字分析來評價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第一次雖然不太成功,可老師們知道路該咋走了。

第四周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課堂觀察,這一次老師們説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評課着和授課者有了互動,但是我們的評課語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希望自己的評課水平越來越高。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類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課堂觀察,這為我今後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為進行記錄,並且記錄一些數據,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要求的佈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遊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信息材料,資料是基於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並通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係,可以分為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於教師的反應等行為。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並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後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課堂觀察可以分為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對象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什麼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幹什麼的?以前我是一無所知。

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課堂觀察是由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小組,每個成員的分工也各不相同,記錄了教師在本節課中進行的提問、策略等。

通過課堂觀察讓青年教師更加深入的熟悉教材、瞭解教學手段、清楚教學方法,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與合作,讓語文課堂充滿效率。讓青年教師儘早的成長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培養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習慣,充分熟悉教材內容,掌握教學目標。

我想,課堂觀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每一個參與課堂觀察的老師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重視活動,迎難而上,集思廣益,共同發展。

2)活動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包括上課者的説課,量表的製作,觀察者的報告等,都要用心去做。觀察者在參加課前會議之前,要對執教者的內容有所熟悉、瞭解,為確定觀察點做些前期的思考與準備,不做無米之炊,不為不瞭解而茫然不知所措。

3)觀察點的確定不在於多,而在於準確與有效,一定要根據上課者説課材料去挖掘、提煉,根據學情、教學設計、教師的特點與需要去選擇、確定。

4)量表製作是關鍵。根據觀察點去學習相關的材料,設計觀察點的構成要素。應剛開始實踐,一個教研組不要確定很多個觀察點,以兩至三個為好,還可以將一個觀察點中的某些構成要素分配給幾個觀察者,這樣。觀察者既可以側重地記錄所需數據信息,也可有餘力關注教學的全過程。

5)為便於觀察者記錄,上課的老師可把教案縮小複印分發給教研組中的觀察者。

課堂觀察離不開課堂,一問一答之中彰顯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靈性。有效的提問可以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利於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決定了這堂課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直白的説教,千篇一律的表情,是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情感的。我們的老師必須要有創造性的開展活動,組織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的相關知識,讓我知道了課堂觀察的魅力之所在,讓我懂得了課堂觀察是一種新型的學科評價體系,它對老師上課進行了實時的監督,促使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對新課程課堂教學點滴思考 (講座提綱)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戰場,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徑中,我們如何打好這場主戰役,從理論和實踐的兩個方面反思現今的課堂,重新構建起明天的課堂,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

一、理清思路,明確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中的重要地位。 思路:《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基礎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抓住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就抓住了課改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這次改革有人這樣説:此次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的是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行為。(這種改革是痛苦的,當然只有這種前所未有的痛苦才有可能換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人欣慰的明天。) 而作為教師最直接的任務和活動就是教育教學,課堂教學幾乎佔去了一位教師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時間。而且目前最感困惑的也是新課改的課應怎麼上?原來的上法為什麼就不行?

二、弄清要求,明確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九大方面二十個問題 在第一方面“課程改革的目標” (2)具體目標中指出: (課程功能)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實施)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使用的能力。 在第四大方面“教學過程”中指出:

(1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認真體味以上既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面對現狀時那也不得不説是我們的衷心祈望和不懈追求。 由此,我們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 (重構課堂)

1、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梅里爾.哈明在《教學的革命》一書中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課堂中可以觀察到五種品質: 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有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為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流淌着輕鬆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學生都忙碌着、參與着; 自主性-----學業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並約束自己,持之以恆地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地學習地現象; 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 覺察----學生是機靈又富於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羣的思想與情感。

2、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 鄭金洲教授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台 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 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三、反思自己,透視課堂教學的現狀與現象。

現有課堂存在的弊端: 教條化(惟教材、惟教參、惟教案) 模式化( 教學結構的模式化、教學具體行為模式化) 單一化(教學目標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活動角色單一) 靜態化(課堂中無真正的互動交往、課堂上只固化了知識,極少涉及探究知識和方法和過程。) 當我們從自己的課堂中走出來的時候,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你真正弄清“三維目標”的關係了嗎? 理想境界:“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不是一個一個被分開的目標;實際上一個好學習活動,可以融合全部的三個目標。 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附於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但並不是説學生獲得了知識的同時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能得到發展。 例:(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測量圓周率多次的數值不一樣,教師為了進度快只取3----3.5之間的值,與3.14相差的大的數據一概不要.看上去是個小事,但是傳達了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數據是可以人為地選擇的,為了某個目的可以進行修改客觀得到的數據。教師應利用這個契機,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着重客觀事實,認識到測量是有誤差的。減少誤差有兩種方法,第一儘可能認真,仔細;第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由此可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這裏指的是科學態度,態度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針對某一目標,人為添加上去一個教學環節。

2、你真正關注學生了嗎?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了嗎? 兩個不同向度和層次的問題。 “學生課堂太活了,我駕馭不了啦!” 你應該想到學生在做什麼?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麼? 是否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 “保底的思想不能丟”,“一隻水桶裝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教師應給予關注,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

3、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你“導”的? 應 引導學生經歷過程,體會方法。 “給”慣了,如直接講例題、直接提出問題,代替學生的思考與實踐。

4、你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嗎?(重點講,把圖畫出來)

5、你的評價科學嗎? 方式、角度多元化。 教師的評價是“標準參照”還是“常模參照”? 評價是一個促進發展的過程,有反思,學習,激勵,督促等的。

《課堂觀察》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今年寒假我校發了一本《課堂觀察》,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反應是:觀察什麼?怎樣觀察呢?觀察後有什麼作用呢?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裏產生。接着是,學校請朱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科組長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什麼是 “ 課堂觀察 ” 。基本上知道是什麼東東。原來是聽課評課走向更專業的發展道路。最後是自己看完《課堂觀察》這本書,才對課堂觀察的真正面貌有更深刻的瞭解與掌握。

現在,我聽課前,聽課時的目標不那麼明確與清晰。我聽課的目的帶着的是學習的心態,但究竟學什麼自己也不清楚。再次,聽課後進行評課,我更是害怕。可能是由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嘗淺,洞察課堂問題的敏鋭力不強,不能説出自己深刻的體會與想法,往往評課時説的是客套的話。但通過學習《課堂觀察》後,才明白它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一種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種團隊合作。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環節。課前會議它讓我們明確觀察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課中觀察,讓我們收集觀察所得來的信息;課後會議,讓我們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解決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評課有據可論,而不是誇誇其談。這一系列的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合作方法緊緊圍繞着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而運轉;促進老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課前,帶着自己特定的具體目的去聽課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課堂觀察的第一個階段是課前會議,而課前會議着重解決的確定課堂觀察點。確定課堂觀察點本人感覺有點困難。因為一節課來,師生的具體行為有很多,而觀察點還必須是可記錄的,解釋的,如果我選定的觀察點是不可記錄的怎麼辦?可能是由於個人理解問題,我認為被觀察者在説課時必須很詳細地介紹這節課是如何操作,才便於我們確立觀察點,而本書説是課前會議要 15 分鐘,我想沒一節課也確定不來。

而本人認為課堂觀察中最難操作的是選擇或自主開發課堂觀察工具。首先,每個人的觀察點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觀察記錄工具。再次,由於每個學科的教學性質不同,課堂類型不同,課堂教學情景不同,需要有較強針對性觀察記錄工具。雖課堂觀察讀後感然,不同觀察記錄工具可以自行開發,我覺得開發時,對我來説有困難,需要培訓與指導。再者,我發現本書的課例研究中的觀察記錄工具有些是定性觀察的,而記錄的信息是比較主觀的,不夠確切,如:熟練度處記錄(熟練與不夠熟練)那麼以什麼標準來確定呢?沒有清楚説明。而我們開發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否則,有時觀察記錄的數據也不夠科學與確切。

總的來説,就課堂觀察的構成比我們現在的聽評課程序的目標明確;觀察後,還能有理有據地評論。俗語説 “ 書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 。但是課堂觀察這個新生事物對我來説書上得來都覺難,覺知此事要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pkl6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