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匈奴的興起及於漢朝的和戰》評課稿範文

《匈奴的興起及於漢朝的和戰》評課稿範文

汪老師執教的《匈奴的興起及於漢朝的和戰》一課,體現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注重對學生能力和歷史唯物注意辯證觀的培養。

《匈奴的興起及於漢朝的和戰》評課稿範文

首先,教學目標制定的明確、具體、恰當。這堂課能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和歷史學科特點制定三個目標:第一是知識能力目標;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第三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這三個目標從淺至深,讓學生了解匈奴族自戰國時期興起,與中原地區的關係和戰變遷,戰與和兩種方式都促進着中華民族的融合。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的內容及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的重大貢獻,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各民族都對歷史的發展做出過貢獻,戰爭和和平都是民族融合的一種方式。

第二,教材處理比較科學,重點把握的正確、準確、重視知識的形成、鞏固、深化和應用。汪老師採用昭君出塞的剪輯導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置情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接着設計問題,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探究課文。1、昭君與誰和親?對方是一個怎樣的民族?2、和親的目的3、和親產生了怎樣的作用?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探究教材,瞭解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關係演變。設計討論:匈奴為我國曆史作出的貢獻,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對歷史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合作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改變了學生接受學習的現狀,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汪老師讓學生比較漢初對匈奴的政策和漢武帝時對匈奴政策的不同,漢初的“和親政策”和漢武帝的“反擊政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得出不同歷史時期採用不同政策的結論,論從史出,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比較能力,總結歷史規律的能力。對於漢武帝派衞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的戰役,如果讓學生自己結合課文講述而不是簡單提下,就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反擊匈奴的歷史材料,增加了歷史事件的感性認識。教師注重了對知識的回顧和總結,如: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回顧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第三,教學過程設計合理,層次清楚。汪老師這節課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從直觀形象上了解昭君出塞的有關史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思路清晰,內容簡明扼要,學生通過對比討論,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師為學生獲取、分析、討論、利用信息和發現、提出、解決問題創造機會和條件,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我認為上課的趣味性欠佳了些,汪老師若適當的補充匈奴的生活,昭君去後的故事等,對於理解昭君和親的作用效果就更加水到渠成了。還有點欠缺的是,若把漢初的和親和昭君和親的異同比較分析下,就有利於學生了解雖然都是和親,卻有着實質上的差別,以此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第四,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板書設計巧妙、合理、能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思路圖,汪老師在整節課中的解釋和指導均清楚並有系統,語言規範、簡練、抑揚頓挫,教態自然大方。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飽滿,注意力集中,在汪老師讓學生討論問題時,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並且能大膽質疑。在學習和處理問題中,能獨立思考,思維敏捷,在汪老師引導下,學生能夠重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地培養,這也是這一堂課的優點。

總之,汪老師這節課能夠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創新能力為宗旨,精心設計,注重了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培養,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是一節值得學習的好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o0yo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