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國小語文《最後一頭戰象》評課稿

國小語文《最後一頭戰象》評課稿

今天聽了錢秀琴老師執教的《最後一頭戰象》,錢老師清晰的教學思路、自然流暢的教學環節、動態生成中彰顯的教育智慧、氣定神閒中透露的紮實功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國小語文《最後一頭戰象》評課稿

一、目標簡明,紮實有效

整堂課的教學,以一個主問題(核心問題)貫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情感的呢?”,這個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首先走進了“段落”的叢林——披掛象鞍,快速閲讀,感受戰象的所作所為;然後又走進“句子”的叢林 ——找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畫體味交流。此時,學生已經走進了語文的叢林中去感受體味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但這還不夠,老師又繼續引領學生在密林中探幽尋蹤,那就是抓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戰象嘎羧動作、神情的關鍵詞語來交流體會。因為動物是沒有語言的,也沒有為常人所明瞭的表達方式,但它們的行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們豐富的心理變化與情感起伏。抓住這些舉止神情就能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於是,學生從這些關鍵詞語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湧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憑弔戰場部分,老師同樣引導學生由段到句到字詞,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體會嘎羧對戰友的無限緬懷,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戰鬥場面的無比留戀。

可以説,在整個閲讀理解的過程中,老師始終關注文本中的語言因素,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和依託,不僅讓學生搞明白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是什麼”,還讓學生搞明白這些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的情感,即“表達的是什麼”,還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的,即“怎麼寫的”。並注重了對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抓動作神態,聯繫上下文,邊讀邊想象”的讀書策略,學會品細節的讀書方法。

這堂課不僅讓學生去觸摸語言文字、關照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還會放飛語言文字。這節課的最後,老師安排了一個“練筆”環節,讀寫結合,緊扣“品細節”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抓住動作神態寫細節。

二、刪繁就簡,長文短教

《最後一頭戰象》可以説是人教版六個年級十二冊教材中篇幅最長的一篇課文,約有兩千字。教學中以一個核心問題貫穿始終,抓住最能表現嘎羧忠誠、重情義的三件事中的重點語句、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品味。這種“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做法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自始至終圍繞着“讀書—理解—讀書”的環節展開。在讀中理解語言,在理解中體會情感,進而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指名讀、齊讀、指導讀、引讀、範讀,讀得有層次,讀得有變化,在入情入境的讀中,學生感受到動物也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動物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krl6q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