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祕書基礎 >

文祕寫作技巧要素簡介

文祕寫作技巧要素簡介

祕書寫作要注重職場語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文祕寫作技巧要素簡介。

文祕寫作技巧要素簡介

篇一

生動形象

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鮮活動感的語言,不僅把事與理説得準確明白,而且繪聲繪色,讓人讀起來有興致,有美感,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孔子説:“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生動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講究形象思維,善比喻、會用典,還有點浪漫幽默。如李白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黃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得活靈活現,令人過目不忘。《苟子·王制》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因形象地揭示了君民之間的辯證關係而常被引用,提醒執政者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就拿寫作講,喬夢符提出“鳳頭、豬肚、豹尾”六字,謝榛主張“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因比喻貼切,形象生動,而成為經典之論。民歌、民謠、民諺,之所以家喻户曉,人們喜聞樂見,關鍵在其生動形象,活潑風趣。如漢樂府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一連五個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我”對愛情的忠貞執著,海誓山盟,動人心絃。

篇二

質樸自然

不矯揉造作,不故弄玄虛,不佶屈聱牙,“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文從字順,平淡清淳。如“滿招損,謙受益”;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等,可謂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但質樸自然並非拒絕雕飾,而是雕飾之後又不露痕跡,是飽經歷練而臻於爐火純青,是“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個“綠”字,卻是經過“到”、“滿”、“入”、“過”等數易而後得之,最終達到《莊子》所説“既雕既琢,復歸於樸”的境界。魯迅在《故鄉》結尾寫道:“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毛澤東在與黃炎培的“窯洞對”中説:我們已經找到跳出歷史興亡週期律的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幾句平常話,哲理卻深刻。正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更

蘇東坡總結寫作的經驗和規律,指出:“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色彩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美國詩人惠特曼也以質樸為高境界,他説:“藝術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卓越和文字光彩的煥發,全在於質樸。沒有什麼比質樸更好的了。”王國維斷言:“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驗諸事實,大抵如此。

篇三

創新出彩

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標準是義理創新,“言前人所未言,發前人所未發”。無疑,這種創新出彩,是合乎民眾的期盼與時代的召喚,是對社會事物認識的深化,對客觀規律的揭示,對歷史與現實問題的破解,是科學新命題的提出,是對真善美的發現與褒揚,對假惡醜的識別與鞭撻,是鍼砭時弊,匡謬糾錯,揚棄超越。決不是扭曲事實,妄想臆説,詭辯忽悠。有創見新意之文,為文明長河貢獻了真理的顆粒,被人樂道而傳播。特別優秀者則被奉為經典,流芳百世。 文章自古貴創新,創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力主文章必須創新,“惟陳言之務去”。祖瑩提出:“文章須自出機抒,成一家風骨”。戴復古主張:“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鄭板橋尤喜簡潔凝練與創新出彩,由衷地讚美:“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創新出彩,可表現在各個方面,如詞句、觀點、方法、表述、結構、體裁風格、學派、理論體系,等等。“動人春色不須多”。一篇文章創新出彩、形成亮點之處,可能就一兩個警句,幾十個字;一部著作,做出貢獻、被人稱道引用的,可能就一兩個獨到的觀點。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來,讓人開卷獲益,愛不釋手。如《師説》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騰王閣序》中的“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阿房宮賦》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等等。近年來主流媒體和學者的文論中,也出現一些新亮點,為人們喜聞樂道。如:“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人為本,科學發展”;“金獎銀獎,不如羣眾誇獎;金盃銀盃,不如羣眾口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最大的憂患是沒有憂患意識,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問題缺乏警覺”;等等。創新出彩宛如閃光的“寶塔尖”,而塔尖則需要堅實的塔基、塔身來支撐。正如譚友夏所説:“一篇之樸,以養一句之靈;一句之靈,能回一篇之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mishu/37x4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