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 推進城市化進程,開創牧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 推進城市化進程,開創牧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 推進城市化進程開創牧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 推進城市化進程,開創牧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黨的十六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時代主旋律,牢牢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以敢於爭創一流的膽略,樹立爭先之志,練就落實之功,努力把阿克塞縣經濟社會發展推入快車道,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

從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實際來看,經過建縣50年的發展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2002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916萬元,比“九五”末增長36.6%,年均遞增16.9%。全縣人均gdp達到19650元,人均財政收入達到2997元,分別比“九五”末增長48.3%和21.3%,年均遞增21.8%和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828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97元,比“九五”末增長12%,年均增長5.8%。經濟綜合指數在全省86個縣市中排名第8位,在全省22個少數民族縣中名列第1位,在全市縣市區排名第3位。結合自身實際,我們提出在今後20年內,分兩個階段邁進,到2012年提前八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把阿克塞縣建成全國一流的少數民族富裕縣,基本實現現代化。根據自治縣的資源特點和區域發展優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僅是適應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和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

一、加快培植工業經濟,構築工業強縣的新框架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強有力的工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是一句空話。阿克塞縣的工業在經過近二十年的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工業體系趨向多元,由單純的石棉採選拓展到礦山設備、石材加工、炸藥、包裝材料、建築材料等10多個門類;工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石棉工業集團公司萬噸選廠擴建項目、神威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銨銻油炸藥技改項目、塞陽石棉設備製造公司選棉設備生產項目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相繼建成。市場體系逐步完善,西部石棉市場的建成有效地規範了石棉生產經營行為。工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到2002年底,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2.63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6776.9萬元,比1992年翻了3番;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達到56%;全縣工業企業從業人數達到3430人,佔縣內從業勞動力總數的60%;工業税收完成1568.4萬元,工業直接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95%。地方工業的穩步發展,不僅保證了自治縣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同時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城鎮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阿克塞經濟要迅速發展,必須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才能加快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因此,今後我縣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思路是:圍繞核心競爭力的發掘和培植,構建有競爭優勢的民族地區縣域特色經濟,樹立大農牧業觀念,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加快石棉等工業礦產資源的開發和深加工,加快具有民族特色輕工業的發展,以爭取較大的經濟利益;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產業羣落優勢,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以減少地區經濟發展風險,提高成功率。到201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9.2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2.4億元,年均遞增9.6%,佔gdp的52%,個體私營經濟成份佔所有制成份的80%以上,科技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5%。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樹立競爭優勢觀,沿着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培育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工業經濟強縣。

為培育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亟須將比較優勢和跨越式發展思路結合起來,完善開發政策,制訂競爭優勢導向的跨越式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政策制訂和戰略規劃,確定未來經濟發展的路標,明確鼓勵、支持的產業發展方向,為這些產業的發展進行制度安排(如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創業風險基金等)和組織構建(如建立民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從而在充分發揮現有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構創新等途徑推動區域產業競爭力的迅速提高。

加快工業化進程主攻“六個方向”:

1、以石棉為主的工業經濟向股份制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石棉工業是阿克塞縣的主導產業。以石棉為主的工業經濟向股份制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就是各個骨幹企業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本質上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選擇股份制、公司制的企業組織形式,以資產為紐帶,企業間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組建專業化的企業集團,對內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對外成為具有相當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較大的競爭者。組建甘肅塞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力爭早日上市,募集全社會資金,發展阿克塞經濟。

2、以地方特有的牧業資源為基礎的畜牧業經濟向工廠化方向發展。一是通過適當的政策引導和羣眾的自願合作,使畜牧業生產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源,主要是草場、牛羊以及耕地向放牧大户和種田能手集中,發揮他們的特長,並把一部分勞動力從農牧業中穩定地轉移出來,從事二、三產業,加快發展城市經濟。二是圍繞牧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化產業龍頭建設,重點進行肉類、奶類和乳品系列及皮革系列等資源型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開發升級,從而將區域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三是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不斷提高產品深加工能力和產品質量,塑造品牌形象,促使企業生產上規模,以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擺脱傳統低效益的以畜產品原料經營為主的格局;四是強化市場開發。從育種、育肥到畜產品加工,實現規範化經營和運作。建立長期穩定的畜產品銷售市場,按市場需要生產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市場覆蓋率。

3、圍繞石棉等工業礦產資源和畜產品資源開發利用,發展以小型企業為主的現代工業。民族自治縣經濟不可能單靠農牧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有賴於工業的興起。在今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發展工業的着眼點應放在圍繞資源開發和小型化企業為主。由於自然資源豐富是阿克塞縣的一個重要特點,工業發展的主體不應完全繞過自然資源而尋求別的門徑。開發自然資源,多層次、廣範圍地加工利用自然資源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隨着新技術革命的開展,信息知識日益成為最重要的資源,但自然資源的優勢並不會隨之而喪失。自然資源的丰度,尤其是開發利用的狀況,是影響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技術進步將開闢自然資源開發的新途徑和利用的新領域,並大幅度提高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附加值。從人類社會總體看,新技術革命不是導致自然資源的貶值,而是增加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的新手段。從現有的經濟、技術和社會條件看,在阿克塞縣工業開發過程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在經濟規模上以小型企業為主,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良好發端。小型企業以它的適應性與靈活性,不僅易於起步,而且採用的技術可視條件多樣化,既可以是傳統技術,也可以是現代技術,還可以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技術。以小型企業為主,並非越小越好,在戰略上不盲目追求企業規模的大型化,而是追求企業規模的合理化。主要包括三個環節:一是建立“起始規模”——不虧損的最小有效規模;二是努力實現“合理規模”——不虧有盈規模;三是儘量爭取“最佳規模”——消耗最少而產出最大的規模。實現合理化的關鍵是,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克服“小而全”的自然經濟傾向,實現專業化,形成“小而精”、“小而盈”的企業。同時,發展小型企業並不排斥大中型企業。大中型企業的建立,對我們來説,更多的是藉助外部力量。因此,應創造條件吸引外部投資,共同開發利用石棉等工業礦產資源和畜產品資源。提高資源開發技術、產品檔次和深加工能力,延伸產業鏈條,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

4、圍繞旅遊業開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阿克塞縣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有高原湖泊(大、小蘇幹湖)、安南壩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哈爾騰國際狩獵場、廣闊的草場、敦德冰川旅遊線和濃郁的哈薩克族風情等許多獨特的旅遊資源。應發揮這些旅遊資源與敦煌的人文旅遊資源的互補性,把阿克塞作為敦煌旅遊的一個景點,與大型旅遊企業合作,啟動民族旅遊業;同時順應旅遊消費需求的新趨勢,大力發展娛樂服務業。還要推進旅遊業發展的標準化,既要做到旅遊管理制度、規範、服務等軟件的標準化,還要做到旅遊設施、住宿接待、交通等硬件設施的標準化,達到一定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

5、實施聯合開發,引導企業建立新型企業合作機制。一是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青海海西洲、新疆若羌聯合開發畜產品,提高畜產品的加工技術和加工水平,提高畜產品檔次,增加畜產品的花色品種,發揮規模效應,提高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二是與國內其它地區、企業合作開發礦產資源,合作勘探,合作開發,合作設立礦產品企業。三是加大從國外特別是中亞等地招商引資的力度。我縣哈族居民與中亞等地(如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國家的居民,民族相同,語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相同,文化傳統相同,血緣關係相同,我們可藉助這種特殊關係通過各種渠道吸引境外哈族企業家和商人來阿克塞投資興辦實業,開展經貿活動。

6、以重點項目為支撐,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把新上項目放在工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促進工業經濟的規模化發展。今後一段時期,着重圍繞三個方面上項目,即:圍繞優勢資源上項目,開發建設超細重質碳酸鈣、石灰巖、白雲巖、蛇紋巖、氯化稀土、天然氣等項目。每年投資100萬元,加大境內礦產資源詳查力度,合理利用和開發境內優勢資源;圍繞企業技術改造上項目,加強石棉精深產品的研究開發,投資1500萬元,加快水選改性纖維項目、乳化炸藥生產線、萬噸精選廠等項目建設;圍繞農畜產品開發上項目,興辦草、肉、乳、毛加工項目,開發民族特色產品。每年有3—5個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投資額度達到8000萬元以上,有效拉動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以現代化為方向,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縣委、政府抓住縣城搬遷這一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服務功能顯著增強,市容市貌日新月異,城市人居環境、文化硬件建設不斷改善。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豐富多采,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活躍起來,城鎮化內涵越來越豐富,為經濟繁榮打造了寬闊的平台。到2002年底,城市道路硬化率,自來水入户率,供電、供熱普及率,城市天然氣氣化率,有線電視普及率均達到100%。城市居民住房成套率達到98%以上,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82%的牧民在新縣城定居,户均住房面積120平方米,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天然氣“六通”,通過集中配置資源和集中定居,增強了城鎮的聚集效應,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農牧民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已經完全城市化。走上城鎮化發展道路的阿克塞縣人民從農牧民生活方式進一步社會化和城鎮化,以及他們生產、經營、消費行為方式的社會化,不僅影響到整個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小康社會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今後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思路和目標是:以現代化為方向,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個性,培育城市產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構築佈局合理、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建設新格局。進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從政策上打破城鄉界限,變牧民為市民,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制度,不分城鄉一起享有同等的醫療、衞生、文化、教育和社會保障。到2012年,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9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gdp達到4.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元,城市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95%以上。人均居住面積,人均教育水平、人口平均壽命、居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民主法制意識、人居環境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城鎮化的內涵,不僅僅是指城鄉人口結構的轉化,更重要的是鄉村人口或農業人口改變其傳統的經濟活動方式,使他們在生產上、生活上、行為習慣上和價值觀上與城鎮形態相融合。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上的市民化對傳統農牧區人口在生活、生產方式、價值觀念、文化教育、衞生意識、公德意識以及與城鎮化、工業化相應的專業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發展和要求,我們應着力從以下六個方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1、培育城鎮經濟增長點,提高城鎮綜合經濟實力。一是進行市場運作,開發利用土地。對城區內的土地,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地、統一開發、統一出讓,提高土地資源的整體效益,拓寬城鎮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形成“投入開發再投入再開發”的良性循環。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引向市場。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方針,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外資、社會閒散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三是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城鎮經濟增長點。通過特色農畜產品生產與礦產品深加工,以及銷售活動的地域集中,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延長產業鏈條。四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餐飲業、商業和娛樂業。五是加強城鎮管理,降低二、三產業的進入成本。通過建設科技園區、工業園區和商業園區,實現二、三產業基礎設施共享,降低企業和經營者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配套成本;放寬各類企業經營資格、經營範圍和經營方式,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企業創辦成本;創造廉潔高效的政策環境和税費環境,減少“三亂”和其他不合理費用,降低企業的社會成本。

2、促進城鎮佈局合理化。為了城鎮的長遠發展,在城鎮佈局上,要特別強調內部功能分區的合理佈局,即辦公區、商貿區、工業區、文化區、市民居住區和農牧民定居區的合理佈局。既要有利於生活和生產,又要便於管理;既要在視角上美觀大方,又要在投資上經濟合理。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縣城的區域特點、社會人文環境、民族文化習俗等因素,堅持規劃先行,超前規劃,一步到位,促進縣城高起點、高標準、統一有序的建設。

3、將縣城定居農牧民納入城鎮社區管理。搬遷到新縣城的農牧民已經在縣城長期定居,在用電、自來水、電話、有線電視、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與城區居民沒有區別,但户籍關係仍隸屬於各鄉鎮。一些按城市户籍關係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這些農牧民享受不到。例如,縣城的冬季集中採暖供熱等社區服務,目前只普及到城市居民户。因此,要通過户籍管理制度的創新或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把縣城定居農牧民的需求納入城市社區管理範圍,使他們能夠與市民一樣同等享受現代城市文明。

4、促進城鎮人口適度增長和人口素質的提高。相對於分散的農牧民自然村落而言,城鎮對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是集中及其產生的規模效應。為了更好地發揮城鎮經濟對全縣經濟的帶動作用,以減少農村人口,增加流動人口為基本途徑,適度擴大城鎮人口規模。同時,把人口數量的增加與人口質量的提高結合起來,注重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擴大引進自治縣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5、加快縣城建設,促進商品市場發育。城鎮化建設是促進城鄉一體化、改善勞動力就業結構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有力措施。要加快城鎮建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方式,使農牧村的一部分生產力轉移出來,在城鎮發展加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和運輸業等,以促進社會分工,完善市場組成。

6、用信息化提高縣城的社會服務質量。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小康社會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信息化也是提高第三產業服務水平、提高政府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城市化水平高的優勢,在縣城建立較完善的信息服務網絡,政府網站定期或隨時公佈新信息,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各企事業單位、各社會團體、各族人民羣眾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聯繫渠道,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建設信息化城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jnx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