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快速發展中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

快速發展中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

導讀:社會救助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長期平穩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快速發展中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歡迎參考閲讀。

快速發展中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制度體系逐步建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框架初步成型。

(一)2019年社會救助在全面發展

2019年2月,國務院頒佈《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649號),第一次以行政法規形式規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八項社會救助制度和社會力量參與,構建了一個分工負責、相互銜接、協調實施,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它標誌着我國社會救助體系化進程加快,全面進入定型和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基本成熟。

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規模趨於不斷減少,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入到平穩發展階段,城鄉低保標準和水平逐步提高。

(2)特困人員供養在完善。在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運行平穩,供養水平和條件明顯提高。

從總體上看,“xx”期間農村五保供養對象規模逐年減少,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市“三無”人員供養制度逐步完善,供養服務紮實推進。

(3)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在快速發展。“xx”期間進一步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體系,財政補助醫療救助資金大幅度增加,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獲得積極展開,“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獲得全面推廣,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得到加強。

同期,臨時救助制度也獲得了同步推進,配套措施不斷健全,制度覆蓋面逐步擴大,對流動人口起到了一定的幫扶作用,臨時救助資金投入增長較快。

剛剛過去的2019年,社會救助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一是在全國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這是強化社會救助託底作用的重要舉措,它體現了主動、及時、便民、快捷的理念。

二是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這是完善我國社會救助體系的重大舉措,更是推進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是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社會救助工作。這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經辦服務體系、提高基層社會救助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社會救助工作中釐清責任、突出重點。

(二)對“xx”時期社會救助的基本評估

“xx”時期,是我國社會救助事業大發展時期,在國家“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戰略思路下,社會救助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通過強化政府責任,提升了社會救助的制度功能。在制度設計上,從碎片化的分散狀態,轉變為體系化的制度設計,系統構建了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從部門分割轉變為部門統籌協調。在城鄉發展統籌上,由城鄉分割、城鄉二元制度設計,向統籌城鄉發展轉變。

在參與主體上,由以政府組織開展社會救助項目為主,向政府主導下的政府和社會協同配合轉變,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救助。

(1)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多項目組成的救助體系框架基本建立。社會救助體系覆蓋了城鄉居民,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社會救助項目之間有所銜接,多項多層救助合力初步顯現。

(2)政府財政投入不斷增大,救助水平和經辦能力逐步提高。

(3)管理體制初具規模,運行機制不斷健全。

在肯定“xx”期間我國社會救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還必須看到,由於社會救助體系還處於定型、優化和升級發展階段,這一制度作為我國一項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在編密網、託底線、救急難方面仍然存在着明顯的問題,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發展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平衡,構成了制度的結構性缺陷。

(2)項目發展不平衡,救急難成為體系短板。

(3)救助手段單一,綜合救助效果需提升。目前還是重現金救助,輕服務提供;社會救助工作中的“碎片化”現象亦造成了綜合救助效果不佳。

(4)監管和管理力度不夠,精準救助還不到位。“人情保”、 “錯保”等問題仍有發生。

(5)信息化建設滯後,社會救助管理仍比較粗放。

(三)“十三五”時期社會救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發展處於新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關鍵時期。從法制進程看,《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出台,為今後以法治思維推動社會救助,以法律手段規範社會救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力促進了社會救助體系的定型、優化和升級。

從能力建設看,中高速的經濟發展,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社會救助財政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因此,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抓住社會救助的發展機遇,統籌城鄉社會救助建設,編織好一張覆蓋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託底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救助需要定型、升級和優化。

(2)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救助需要發揮強有力的託底作用。

“十三五”時期,社會救助的發展目標,應當是全面實現城鄉統籌,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升,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將取得明顯進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時,形成制度完善、相互銜接、運行有效的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真正實現社會救助法治化、多元化、精細化。

“十三五”時期社會救助的發展重點,應當包括進一步增強對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力,提升臨時救助的託底作用,強化救助服務和管理效果,形成跨部門救助協同格局。

標籤: 綜合型 救助 制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e3q7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