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閲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閲讀。我也是愛閲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閲讀。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有的説是為了寫好作文;有的説是喜歡裏面的故事:有的乾脆説是父母規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後有什麼收穫?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有的同學記住了裏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並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閲歷有關係。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為自己的伴侶。”

並在其中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的悟道的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

我採用聯繫比較,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的更快,體會的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反思了一些東西:真正的語文科應該上得實在一點。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着力把語文課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過程也力求簡單。我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讀通讀順一篇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着力地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與文本對話,回答書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學生接觸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文不讀熟不開講。”這是特級教師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課堂上我從一次自讀,二次選難讀,三次展示讀,後面的隨機讀,都希望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把語文學習得更加實在一些。課堂應該是安安靜靜的給學生讀書,去體會語言文字。本節課我選擇的媒體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幾乎用了比較原始的手段,和學生對話,和文本碰撞,激發學生思考。另外,我還很關注細節,讓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2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閲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閲讀。我也是愛閲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閲讀。

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有的説是為了寫好作文;有的説是喜歡裏面的故事:有的乾脆説是父母規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後有什麼收穫?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有的同學記住了裏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並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閲歷有關係。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為自己的伴侶。”

並在其中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的悟道的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

我採用聯繫比較,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的更快,體會的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反思了一些東西:真正的語文科應該上得實在一點。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着力把語文課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過程也力求簡單。我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讀通讀順一篇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着力地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與文本對話,回答書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學生接觸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文不讀熟不開講。”這是特級教師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課堂上我從一次自讀,二次選難讀,三次展示讀,後面的隨機讀,都希望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把語文學習得更加實在一些。課堂應該是安安靜靜的給學生讀書,去體會語言文字。本節課我選擇的媒體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幾乎用了比較原始的手段,和學生對話,和文本碰撞,激發學生思考。另外,我還很關注細節,讓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3

教完《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後,我感觸頗深。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瞭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讀課文時,我採取了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為開頭:“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遊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麼?”學生們抱着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瞭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餚,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為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這時我再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從文中找到,作者説讀一本書就可能會讀上一百遍。學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説,早厭煩了。那到底會不會這樣?文章後來又把書打了兩個比方。反覆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慢慢學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還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對和朋友的每一次見面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沒有發現家帶給你的不一樣。

有了體會之後就該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了。文中介紹了很多種讀同一本書的方法。讀過後,學生驚奇地在那説着自己以前怎麼從來不知道讀書還可以這麼讀。都説自己以前不算讀書只算看書,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讀完書了。學了這篇課文對他們幫助很大,將來也能這麼讀書了。

不足的是在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展開想象“書像什麼”這個問題時,我的引導沒有很好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不知從何説起。要是能先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素材,通過反覆地朗讀分析,讓學生理解這樣比喻的依據,找到二者之間聯繫,學生再想像“書像什麼”就會顯得簡單多了。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願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餘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閲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這節課使我深刻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的舞台,而是學生的園地。我是引領者、點撥者,應讓學生多談個性化的見解、感受,這樣的課堂真正是學生的樂園。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4

1、在語文課堂上,我始終強調朗讀,課前朗讀,課上範讀,練讀,指讀,選段讀,男女分讀,而且讀得好壞不算,首要條件就要聲音響亮,用自己的聲音激發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讀,我要讀。國小生大多喜歡朗讀,在喜歡別人聲情並茂的朗讀的同時,又害怕自己沒有機會讀,或沒有別人讀得好。為此,我認為,初次嘗試的機會應交給中等朗讀水平的學生,讓那些有些憂豫的學生感受到自己跳一跳,完全可以夠的着,從而激發了他們讀得慾望。有了自信心去讀,讀一遍長進一點,當他讀得越來越流利,正確,有感情時,他也就能通過讀去理解課文的內容,因為有了讀得自信心,也就一定有讀好的願望,也就一定要去斟詞酌句,該如何去讀好。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如果我們無法創設一種情景讓他盡情“散發”,那麼無疑會抑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布魯斯的軍隊七戰七敗,他自己也負傷後,幾乎失去了信心。

3、合作學習對激發思維有益。

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先通過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再在課堂上發表意見,比較活躍大膽。從學生認知能力來看。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都相對處於一個較低的層次。離開了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有些學生學習時會感到手足無措。此時,合作學習就尤為重要。從學生的心理髮展來看。但相對而言,學生在小組內、在同伴間,在合作學習的形式過程中,緊張情緒將大為緩解,害羞心理將更容易克服。從課堂教學的效率來看。自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擴大參與面,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來自同伴需要你高質量合作的壓力)和主體意識的形成(在小組中,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就能嚐到成功的樂趣)。

4、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實現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至關重要,但境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樣應該重視。因為當學生和教師一同創設情境併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達到忘我的境界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創新狀態。由於情境教學中的情境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再加上教學過程中對情境的不斷豐富,這就使得情境成為訓練學生直覺思維的最好憑藉。在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布魯斯的所見所感,我就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體會該角色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的不同表現。這樣學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學生的加入變活了。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土壤。在教學中,我們突出情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創新餘地。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5

《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詩歌般的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足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全文語言優美,內容趣味性強,運用了大量對比,比喻,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具體。

這一節課,我認為有幾點較成功的地方:

1、我擴展了讀書領域: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時也是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為了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我擴展了讀書領域,上課時,課件播放有關朱自清的圖片簡介,配畫課文朗讀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如詩如畫的散文境界中,為新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課後,收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進一步感悟時間的珍貴。

朱自清先生説:“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此篇散文最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語言的優美,二是其情感的濃厚,引導學生深入地讀,富有個性地悟,結合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去讀,去傾聽,傾聽作者的彷徨,傾聽作者的無奈,傾聽作者的傷感……及對人生的思索。讓學生在閲讀中揣摩,在閲讀中體會,在閲讀中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説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這節課上也有較好的體現。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6

《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敍事簡潔,説理深刻的文章。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進行詞句的訓練。謎底給人的啟示以及文章的最後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是題目的導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是怎樣揭開的;領會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體會“既要學會抗爭,又要學會退讓”的道理;重點指導生字“惟”的寫法,並進行朗讀訓練。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理解感悟兩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啟示的話,並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同時聯繫自身的實際談談體會。

在教學第一課時,我採用猜謎導入課題的方法。我説謎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一個學生説那是“月亮”。我説:“月亮就是這個謎語的——”“謎底”(學生異口同聲地説),於是我便在黑板上寫了“謎底”兩字,告訴學生謎底就是謎語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接着,我把課題補充完整,指名朗讀課題《山谷中的謎底》。理解“山谷”一詞時,畫了一幅簡筆畫,使學生頭腦中有一個山谷的直觀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帶着“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初讀課文。我覺得揭示課題這一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非常重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猜謎導入課題,給學生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採用簡筆畫理解課題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從課題質疑,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激發他們主動去探求知識的慾望,提高初讀課文的熱情,吸引他們非讀下去不可。

初讀時,讓學生帶着質疑時的兩個問題充分地讀書,使閲讀教學過程真正變成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檢查初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猜字謎來打比方的話,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謎面?哪一部分是謎底?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爭着説謎面,猜謎底,課堂上呈現了生生互動的狀態,學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主體。這樣,不僅檢查了學生的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掌握字形,指導生字“惟”的寫法),還理清了文章的條理。

學生把握了文章的整體結構,發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後,再讓他們讀課文,這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仔細閲讀課文,畫出表示謎面的句子,謎底的句子。然後,從文章的謎底着手,層層剖析,理解山谷東坡只長雪松,而山谷西坡除了長雪松以外還長其它雜樹的原因。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片斷“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便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就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那蒼翠挺拔的身姿。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這一片斷的理解作為本堂課的學習重點。教學時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解除心中的疑惑。接着,我入情入景地範讀,讓學生心隨雪動。而後,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某一個感人的句子去讀,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表達、思考、表演、想象能力,感悟雪松的特徵和品格。最後,要求用上“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把自己所讀懂的內容表達出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這樣,既是學生心靈的獨白,又是他們的個性的張揚,同時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帶着對雪松的敬佩之情去讀,讀出它的傲霜鬥雪,讀出它的靈活變通,以次豐富課文的內涵。知道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後,再指導學生理解給人啟示的話“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有了前文的鋪墊,學生就不難理解,彎曲和倒下並不意味毀滅和失敗,而是為了積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最後,我安排了一個練筆: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學習寫一寫對“彎曲和倒下並不意味毀滅和失敗,而是為了積聚力量,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這句話的體會。反思:課題的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課題是文章的眉眼,但在朗讀文題時蜻蜓點水一帶而,沒能讀出情趣,沒能讀出滋味,讀出感受。指導閲讀重點片段時,指導太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故學生主動探究不夠。語文課上讀很重要,但這堂課我沒能很好地藉助具體的語言環境,為學生創設語言訓練的機會不多,朗讀指導缺乏深度和力度。安排學生的練筆,學生沒有豐富的,足夠的語言來表達。其原因是指導學生理解雪松給人的啟示不夠透徹,在設計練習時,沒能很好地分析學生的認知情況,也許這一練筆放在第二課時比較合理。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7

設計背景

這幾天班上經常聽到小朋友告狀,誰又打我啦! 誰又打我啦!同伴之間經常打鬧有磨擦.我為了讓幼幼兒明白,同伴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團結友愛.我選擇了上這一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國家連貫,歡快地演唱歌曲《好朋友》。

2.讓幼兒初步體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歡快歌曲帶來的美感。

3.讓幼兒從歌曲中領悟到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知道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關心。

教學難點:在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還是少不了爭吵,打架,幼兒與同伴關係很難協調。

活動準備

1.歌曲《好朋友》錄音磁帶。

2.圖畫簿,彩筆。

活動過程

一、 談話

1.提問:誰是你們的好朋友們?什麼叫好朋友?好朋友要怎樣?

2.老師把好朋友的含義分正,反兩面讓幼兒選擇應該學習哪一個方面。

二、欣賞歌曲,感受優美旋律。

1.老師用兒歌形式朗讀一次歌曲內容,並插入一個的有關説好朋友的小故事。

2.老師提問:你們喜歡老師嗎?和老師做好朋友嗎?在班上誰是你的好朋友?

3.老師完整地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三、學唱歌曲《好朋友》

1.在老師的動作提示下,理解並熟悉歌詞

2.學習伴唱{讓幼兒跟着老師的節奏輕唱}

3.完整地學唱歌曲。

4.用歡快連貫的聲音跟着老師完整的唱歌曲。

5.全體幼兒分為男生,女生兩組.女生唱:你幫我來梳梳頭,男生唱:我幫你來扣扭扣。合唱;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四、邊唱邊跳《好朋友》

1.讓幼兒找到一個自己的好朋友,請他出來一起邊唱邊跳。

2.幼兒全體一起邊唱邊跳。

3.老師參與幼兒一起邊唱邊跳。

延伸活動,讓幼兒把自己的好朋友畫出來。

教學反思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足之處:在邊唱邊跳的過程中,活動場面有點混亂,因為有些幼兒分不清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好朋友,以至部分幼兒無法參與活動,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8

上週三的市級班會課——《體悟親情 學會溝通》,是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主題班會進行有機結合。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從未上過心理健康課的老師來説是很大的挑戰。説實在的,上完課後,也不知該從哪些方面來反思這一節課,下面只能粗淺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選材源於生活

在上課前,我多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調查,瞭解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的溝通問題。課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學與父母的一些温馨照片,勾起學生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體驗到與父母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快樂。而後選取與學生生活相近的視頻案例,活生生地將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當孩子眉頭緊鎖,目不轉睛地看着屏幕時,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有所觸動了,正是這源於生活的真實再現,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慘痛的結局?從而讓學生明白應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更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及與父母進行友好溝通的重要性。

二、 傾訴源於安全

課上,當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而沒有很好進行溝通就會使矛盾激化,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時,他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引發學生傾訴的內心需求。於是我儘可能地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毫不吝嗇地將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因為我知道此時此刻,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把壓抑着的苦惱傾瀉出來,而傾訴正是解決的良好開始。

三、 情感源於交流

課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溝通的靈魂,也是本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因此在這節課上,當孩子們盡情地傾訴着自己的情感時,我並沒有生硬地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當孩子們頗有微詞地細數着父母的種種“不是”後,我並沒有單純地附和孩子們的想法。而是讓孩子聽家長訴説煩惱,請學校的心理諮詢師來分析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觸及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們從心靈深處進行愛的反思。在這一環節裏,當孩子聽到父母對自己説的心理話時,流淚了。這源於心靈的感動,將化作溝通的動力。

四、方法源於需要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了,所以能引發孩子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讓孩子們真切地找到產生矛盾的源頭——因為缺少溝通而產生不愉快,順其自然地引發孩子們想學習溝通方法的慾望。當孩子們從同學善於與父母溝通的成功例子中發現溝通妙招後,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所以在即興表演與父母相處的溝通難題時,孩子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運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轉換時,也能充分運用所發現的方法,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體會父母的心情。

總之,在這一節班會課上,我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通過這一節課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真實的,才是令人感動的,有效的。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9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接着我引導學生朗讀、背誦、默寫課文,讓學生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説説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均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説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學完課文,我讓學生高聲朗讀詩句,再現紅軍長征中的一些重要戰役。如: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等。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長征的一些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閲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0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基礎上進行的,是國小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操作性課題,感覺比較抽象、枯燥。這節課中數學概念教多,有1°的認識、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量角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課堂上我首先通過故事講述、動態演示1度角的產生;還讓學生閉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畫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剛開始我發現有些學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卻不知怎麼放在要量的角上。於是我及時讓學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認識量角器時,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看看有什麼發現。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回答很不錯,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兩行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讀角時學生卻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這時我讓學生在量角器上讀出內圈和外圈相對的兩個角的度數如(30°、150°),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認識到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時還要注意讀量角器上沒有標數的角如(75°)這樣可以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説如何量角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1

一,是對學生估計不足在保留英國國王問題上,本準備讓學生辯論,結果學生一邊倒,預設成空。

二,是自己本身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在講英國為什麼能建立起君主立憲制時説不清楚,顯得匆忙、草率,沒有很好完成歷史溯源的任務。特別是舉丘吉爾例子,很不恰當,因為丘吉爾例子説明的是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影響。

三,是在“光榮革命”部分,由於時間緊,提供的歷史資料較少,學生的分析顯得有點空,缺乏有效的生成;在講制度創新方面,教師直接點撥,德育方式顯得機械,留下明顯的灌輸印記。

啟迪:以後上課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進行多方預設;二要加強知識儲備,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三要為生成留有空間和時間。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2

師恩難忘》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的閲讀課文。記敍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裏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裏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後,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着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就顯得水到渠成,舉重若輕了!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師生”間情誼的珍貴,明白老師對自己教育時的良苦用心,從而懂得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回報老師的付出。課後,覺得自己在處理理解第一句話“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時,所提問題的引導、針對性不夠強,因此學生在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較長的時間,以至於最後教學內容不能當堂完成,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3

課內比教學,教學大比舞活動,在我校有計劃進行着。我在教學《乘加乘減應用題》這節課中,把教學過程當作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悦。

1、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算法多樣化。

學生提出了”還剩幾個玉米棒“這個問題後,我通過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圖畫,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收穫的快樂。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幾個乘加乘減的算式後,我讓學生結合圖,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形象具體地説明了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發展創造、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這個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收獲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着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悦。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4

時光老人就有這樣的本事,他把一切新的變成了舊的,剛在嘴邊掛叨的新學期轉眼間就變成了舊學期,一年級的帽子也即將送給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了

回首這逝去的一年,我有頗多感慨:

一為慶幸

為孩子們的安全慶幸。安全是第一任大事,今年的一年級,人數多,每班高達67人,但我始終牢記安全第一。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中華民族的未來。特別是當自己的兒子融入一(1)班這個集體時,我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晨會課》,我苦口婆心,寧可多給孩子打預防針,少讓孩子吃安全上的後悔藥;《品德與生活》課上,我模擬各種急發現場,教孩子學會自救,讓孩子遠離危險。切實為孩子考慮,你就會更愛護孩子,當我把教鞭高高揚起又輕輕落下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笑臉,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魏巍老師那輕輕落下的教鞭裏不僅有對孩子身體的愛護,更有一份對孩子心靈的呵護。萬分慶幸的是一學年下來,沒有讓人擔憂的事發生。

二為欣慰

今年的一年級學生人數多。學生活潑好動,年幼無知,特別是男生人數又居多,真所謂七歲八歲狗都嫌,於是不遵守紀律之事反覆發生,真又所謂屢教屢犯,沒有記性。惱火之時,我也真想以暴制暴,來個武力鎮-壓。但我還是時常提醒自己温習佛典中記載的這樣一個關於心靈選擇的故事:有位老禪師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時發現有個小偷正在光顧他家。老禪師初見之時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將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誨令他放棄了這個念頭,他選擇了仁慈與寬容:脱下身上的長袍,靜靜地候在門外,等小偷出來之時,老禪師對小偷説:您大老遠來看望我,可我實在窮,沒什麼好讓你拿的,就把這件長袍送你吧。説着便將長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驚慌,抓着長袍跑了。老禪師看着小偷遠去的背影,又看看頭上的明月,歎了口氣:但願我能將這輪明月送給他,第二日,當老禪師打開門時,發現他的長袍整整齊齊疊放在門口,老禪師慶幸自己選擇了仁慈,説道:我終於送了一輪明月給他。一年級的孩子是無知的,有些事他並沒有判斷的是非標準,然而正是這樣,他更需要教師春風化雨,循循善誘。我告誡自己,我要有責任和耐心去等待,育人不是做速食餐,不是立竿見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有責任教會孩子選擇善良,放棄粗鄙;選擇誠實,放棄虛偽;選擇崇高,放棄低俗。正確的、美麗的選擇,不僅感化了他人,也美化了自我,所謂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孩子們在這樣教育氛圍中,漸漸學會了做人,也漸漸懂事。

三為愧疚

當然,匆匆逝去的一年,有着太多的遺憾,許多美好的設想仍是設想。新課程的號角聲嘹亮又逼人。接手新的班級,曾打算開設許多活動:走進新課程家長彙報課、每週家長聽課日、我去書店(海)遊一遊、好書知多少、比比誰的手兒巧、在班級設立生物角然而,主觀的,客觀的,自身的,外環的,讓許多美好的設想都成了永久的遺憾

傳説中有一種荊棘鳥,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

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鳴唱,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它的生命洋溢着義無反顧的絕美,它用生命蜿蜒成不朽的樂章。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輸給了那隻叫荊棘的鳥!我隱約聽見她對我的嘲笑之鳴

為孩子們的安全慶幸。安全是第一任大事,今年的一年級,人數多,每班高達67人,但我始終牢記安全第一。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中華民族的未來。特別是當自己的兒子融入一(1)班這個集體時,我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晨會課》,我苦口婆心,寧可多給孩子打預防針,少讓孩子吃安全上的後悔藥;《品德與生活》課上,我模擬各種急發現場,教孩子學會自救,讓孩子遠離危險。切實為孩子考慮,你就會更愛護孩子,當我把教鞭高高揚起又輕輕落下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笑臉,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魏巍老師那輕輕落下的教鞭裏不僅有對孩子身體的愛護,更有一份對孩子心靈的呵護。萬分慶幸的是一學年下來,沒有讓人擔憂的事發生。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5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再仔細想想,這篇文章,除了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更重要的價值我認為應在寫作指導上。這篇文章是訓練學生寫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很好的一個典範,不好好發掘,放過去實在可惜。

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在整體感知後,讓學生畫出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概括母親感情的變化。接下來指導學生朗讀,在母親作出決定階段,引導學生髮現語言描寫的特點(1、分段,一句一段;2、提示語的位置;3、提示語寫出人物説話時的神態、動作、心理),並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寫對話。在猶豫不決、心軟後悔、自責擔心階段,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想作為兒子,在這個過程中又是怎麼想的,做一個心理活動描寫的練習。學會了看病後,兒子有什麼想法,對母愛有什麼理解。 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媽媽對自己的愛。

設計好後,上課了,誰知,讀課題質疑環節,我們班的周天杭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會看病和單元主題”父母的愛”有什麼關係?他就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永遠別具一格,我讚揚了他很善於思考,然後就讓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初讀後,孩子們能很好地理解母愛,接下來的習作指導順理成章,當天的作業是寫一篇日記《學會××》,感覺作為一個訓練學習語言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的例子很不錯。

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上午我上課的內容是漢語拼音第四課聲母dtnl的教學。在教學dtnl時,我努力選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於被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誘發學生學習拼音的飽滿熱情。

在讓學生讀的過程中用範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當小老師讀的這幾個方式讓學生在每學習一個階段就不會枯燥了。

我還有些不足,讓學生們翻開書仔細觀察的時候,學生剛開始只看一眼書就舉手説觀察好了或者是我知道了,在這個方面我還要加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0vx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