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辯論賽:順境還是逆境更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辯論賽:順境還是逆境更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正方: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反方: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

辯論賽:順境還是逆境更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

立論陳詞 正方 張君:順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與之相對。人的成長指的是人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以及充分社會化的過程。以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社會角色趨向成熟兩個指標來顯示,雖然順境逆境,都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面對的人生境遇,但比較而言,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

首先從人的身心發展來看,一方面科學的營養供給、健全的公共衞生體系,比起匱乏的物質保障,欠缺的公共衞生服務,更有利於人的生理成長。另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人心智的成長,人心智的成長包括認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養成。逆境中,學習環境是壓制性的,可以認知事物,但是順境中,提供的是鼓勵性的教育氛圍,更有利於認知的系統發展。逆境中可以認識到人生的艱辛,但也容易產生焦慮和痛苦,甚至產生對他人的疏離感和不信任。而順境當中,我們更可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社會的關愛,友情的可貴,從而擁有寬容開放、健康的心態。逆境中,對人品格的培養是有條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壓範圍,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順境中,對人品格的培養,卻是潛移默化的,通過積極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鍛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從人的社會化進程來看,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滿足人生各階段的成長需求,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順境中家庭的關愛讓我們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識,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時候,順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們學業有成,謀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則一時失去成長依託,迷失生活方向。當我們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時候,順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獲得終生成長的動力,而逆境的衝擊,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人社會角色的成熟,因為人的成長,總是以其獨立的擔當恰當的社會角色為標誌的,逆境中的困頓,容易產生挫敗感,使人打斷終生成長的進程,而順境中持續的社會發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諧的日常生活,為人的社會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間。

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憑藉順境的好風,我們可以展開成長的雙翼,在人生的天際飛得更高,更遠。謝謝!

反方

樑佑誠:在聽完對方辯友的言論當中,對方辯友告訴大家,順境是等於順利的境遇,但是她沒有告訴大家,到底她談的是過程中的順利境遇,還是結果的順利境遇,所以顯然的這一點,0多的知識上的發展。

我方説,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是基於三個理由。第一,我方認為,逆境增長人的理念與知識,當我們發現,這條路我們走錯了,我們就多知道一條錯的路是怎麼走的,所以我們人生的見識以及種種的經驗就更豐富了。愛迪生花了20 年的時間,做了5萬多次的實驗,才能夠成功地發明了這個簡用的電芯,於是就有人問他説,哎,你怎麼知道最後的成果一定是成功的呢?愛迪生告訴他説,成功不是惟一的成果,我有了5萬多個成果,因為我吸取了5萬多次的經驗。第二、我們認為逆境拓展了人的視野及格局,當我們發現,這條路比我們想象中走得更困難的時候,下一次我們做的那種預期將會做得更高,我們做得準備將會更多。一個人如果預期他三分鐘完成一個問題,結果他花了八分鐘的時間,下一次他就會做八分鐘的準備。第三,我們認為,逆境有助於刺激我們的潛能,在路上我們有風險,有了挑戰,我們才會激發出我們原來自己也想像不到的這種能力。在心理學上來看,孩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老師對他在高於預估的能力上挑戰,發展的結果是更美好的。

我相信在座每位都看過《西遊記》,熟悉《西遊記》的人都知道,西天取經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取經的結果,而是這一路上克服了困難的這種過程。所以我們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謝謝大家!

盤問

反方盤問正方

莊智凱:對方辯友您好,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很簡單,就是現在我們桌上,上面有三個杯子,請您猜一下,哪個杯子裏面,我們有放喉糖。

馬薇薇:這個真猜不出來。是不是有放喉糖的就是順境,沒有放喉糖的就是逆境呢?

莊智凱:對方辯友,你先猜猜看就知道了,你隨便猜,猜錯還可以再猜一次也沒關係。

馬薇薇:那我猜三個裏面都有行不行啊?

莊智凱:可以呀,對方辯友。我們先看,對方辯友這裏面有喉糖對不對。

馬薇薇:嗯。

莊智凱:那您如果猜對這個時候,想請問您,如果你沒有機會再猜下一次的時候,你如何證明這兩個裏面有沒有喉糖呢?

馬薇薇:我為什麼一定要證明這兩個裏面有沒有喉糖呢?我覺得人活着,如果真的有糖吃,然後過得比較好,自己能獲得發展,就已經夠了。不需要去嘗試很多條錯誤的途徑,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去上,你説是不是呢?

莊智凱:對方辯友,我想要告訴您的是,如果説今天您猜對了,這兩個杯子裏面到底放了什麼東西,您就永遠都不會知道了吧?

馬薇薇:可是人生不是一場猜謎遊戲,在這裏,我猜對了喉糖有糖吃,猜錯了喉糖沒糖吃,很簡單,損失並不大。可是有的時候,往往是對我一生都非常有影響重大的選擇,如果我選錯了,可能真的是追悔莫及了。所以能走正確的路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要往彎路上走。

莊智凱:對方辯友,今天你來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如果説今天你遇到都是實力非常強的隊伍,而他們的實力都超出您方所預期的實力,這時候,下次您再參加這場比賽的時候,您會不會更充分的準備,更認真的準備,因為擔心會遇到更強的對手?

馬薇薇:可是無論我的對手多麼強,都有我的教練、隊友,還有場下的觀眾支持着我,我覺得這是我發展的順境,在這種順境之中,無論遇到多麼強的對手,我都會迎難而上,取得成功的,謝謝你。

莊智凱:對方辯友意思是説,下次遇到更強的對手,您方就不打算更認真地準備,因為覺得現在這個程度就可以打敗更強的對手的嗎?

馬薇薇:不,就算您是我的對手,您也不是我的困境,我覺得您是我成長中的動力,您的關心和鼓勵,我都非常感謝。

莊智凱:謝謝您。

正方盤問反方

黃磊:好,我們也談一些小道具,剛才在場上,有人為我們擂鼓助威,但是有時候打辯論,可能是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哪一種更有利於您的發揮呢?

黃靖文:對方辯友,只要肯為我們加油鼓勵,那就是好的了。

黃磊:是呀,所以剛才有人為我們助威,更有利於我們的發揮,否則冷冷清清,可不利於我們的成長。第二個問題,您桌子上放的應該是方便麪的盒子吧,方便麪可以解飽和方便麪能夠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是不是一個概念呢?

黃靖文:對方辯友,方便麪它是一種食物,我實在不清楚,這個問題跟順逆境有什麼樣的關係呀?

黃磊:其實呀,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類比。在逆境中,人是可以解飽,也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但是它和有利於人的成長,是不是兩個概念呢?

黃靖文:對方辯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正因為這樣子,苦其心志,我們才能夠更加的成功,正因為我們失敗過,正因為我們遭遇過逆境,我們才知道,我們更應該上去,更應該努力,更應該邁向人的成長啊。

黃磊:如何是降大任於斯人呢?可要先餓你,再空乏你喲,要勞你喲,才能把責任給您。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是不是這樣的經歷呢?再問對方辯友,剛才上場的時候,有人為我們每個人送了一瓶水,讓我們上場前潤喉,這可謂是對我們的幫助吧,這是不是更有利的呢?

黃靖文:我當然要非常感謝剛剛送水給我們的這位先生,他的確讓我們潤潤喉。再者對方辯友,剛剛所謂順境可以飽食,然而對方辯友,當我們餓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原來非洲的難民他們是這樣的飢餓,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才會因為我們在飢餓的時候,遭遇過這樣的逆境,我們才可以幫助這些人,才可以使我們人生更加地成長,不是嗎?

黃磊:可是按照對方的立論,非洲的人身處逆境,有利於他們的成長?我們要救助他們,不就是遏制他們的成長了嗎?

黃靖文:正因為他們在非洲,他們飢餓,他們想要努力,他們就更加發展。對方辯友,你可以看看現在……

方一辯李雅哲開篇立論:

首先,我來闡明三個概念。逆境、才和成才。逆境,不順利的境遇。也就是説,人總還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當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是維持生存還是成就事業,總感到困難重重時,我們説,這樣的環境是逆境。很顯然,逆境和險境、絕境不同。才指為社會做出貢獻有所作為的人。成才,估名思義,就是掌握才幹,形成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逆境順境都是外因,而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在此我們強調今天論題的適用對象是具有成才意識的獨立個體。並且,逆境與順境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那麼,對方辯友肯定會問了。難道順境就不利用成才了嗎?我們不否認順境有時候也能成才,但順境與逆境相比,在同等條件下,逆境有利於成才。它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人們可在逆境中積累大量經驗。當人身處逆境時要比在順境中操勞得多。逆境促使人去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尋求擺脱逆境走上成才的路徑。於是逆境之中的思考與總結、探索與創造的過程,就是人們增長才智積累經驗的過程。

第二,人的一生是不會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困難。身處逆境可激發人的進取精神。郭沫若同志曾説過,艱難環境一般是會使人沉淪下去的。但是在具有堅強毅力積極進取的人面前,卻可以發揮相反的作用。環境越是困難,越能抖擻精神,發奮努力,這就是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第三,身處逆境還能磨礪人的意志。逆境能造就人才,就像高温下才能產生堅硬的金剛石一樣。它使懦弱變為勇敢,使搖擺變為堅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在中外歷史上,一帆風順而有大成就的人實屬少見。真正出類拔萃的,大都是那些歷盡艱辛,在逆境中磨鍊出堅強意志的人們。孟子有言,“天將降大用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我方堅信,逆境有利於成才。

反方一辯姚遠開篇立論:

謝謝主席,大家好。首先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正方辯友有離題之嫌。對方的立論實質無非是為了説明問題,艱苦條件的磨礪能使人成才。然而我們並沒有討論磨鍊能不能成才,而是在討論逆境是否有利成才。逆境與磨礪不是一個概念,有利與能也不是一個概念。

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我方的觀點是逆境不利於成才。且聽我作如下的兩點分析。

第一,從概念方面説:人活着。總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當這樣的環境為我們成才的方方面面都設置了很好的條件,有利於我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時,這種環境就是順境。當我們生活在不論維持生存還是成就事業總感到困難重重,壓抑苦悶時,這種環境就是逆境。“逆”的意思是方向相反,跟順境相對。“逆境”的意思是不順利的境遇。不順利的條件會有利嗎?如果逆境有利成才順境不利的話,我們為什麼常祝願“一帆風順”,幹麻不祝願“一帆風不順”呀。再來看看今天我們爭論的焦點在於有利與否。核心在於利。《現代漢語詞典》對利的解釋有三:第一,利有順利,便利的意思;第二,利是有利益的意思;第三,是使有利。但無論從哪個意思上説都是不符合正方觀點的。難道你們能説逆境能使人的成才更順利,更便利嗎?

第二,從社會方面説:的確,在貧窮落後的社會,艱苦環境下仍能出人才,但他們的成功要付出比在良好環境下多少倍的艱辛呢?難道這是逆境帶給他們的好處嗎?另一方面,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的成長條件是要比過去順利多了吧。然而即使是這樣,老師、家長、學校仍然在不斷地為我們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我們營造順利的成長空間。這就是為了更有利於我們成才。良好的教育,輕鬆的的思想環境,完善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正是我們成才的有利因素。古往今來的多少成功人士也為我們提供了證明。孟母三遷的典故可謂膾炙人口,若是逆境不利於成才,孟母何必辛辛苦苦地搬家呢?難道是她不喜歡她的房子嗎?節目最後得有一個小結,一句話。逆境不利於成才。

反方四辯鮑天聰總結陳詞:

且不説中國的舊社會中有多少人死於飢寒交迫之中,也不説十年動亂耽誤了一代人的青春,就拿我們學校的現實來説吧,有的同學經濟困難不得不綴學,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又使許多學生棄學從工,棄學經商。更不用説社會上還有許多新文盲的存在,他們空喊着逆境出人才只是把眼光盯住古往今來在逆境中成功的一點例子就盲目斷言,自然會得到這種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

在中國古代有認為人之初性本善的孟軻,也有認為人之初性本惡的荀況。其實,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人之初並無善惡之分,正如一張白紙,是否能描繪出成才的藍圖,完全由他的經歷和所受教育決定,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所以才有“昔孟母,擇鄰處”的佳話。

魯迅曾説,天才的出現,不僅需要天才的種子,而且更要適宜天才生長的土壤。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的成才與否,不僅與他的主觀努力有關,而且與他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有關,諸葛亮成為千古人龍沒有劉玄德三顧茅廬是不可思議的,曹雪芹登上中國古典文學的頂峯,沒有他青少年時期的良好教育是不可能的。

從一定程度上説,成才與否是由環境所決定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才把重視知識重視人才作為大政方針,我們每個人無論是不是天才和種子,但必須有適宜天才成長的土壤。這樣我們國家才會有大批人才的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中華振興才有希望,當然我們青少年在立志成才的道路上儘量可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在什麼條件下要胸懷凌雲志,使自己早日成為棟樑之才。

正方四辯霍佳雯總結陳詞:

謝謝主席,剛才我方一辯已經説了,人總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當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裏,無論是維持生存還是成就事業總感到困難重重時,我們説這樣的環境是逆境。我方觀點是逆境有利於成才。此觀點適用對象是有成才意識有獨立個體。

順境與逆境相比在同等條件下逆境有利成才。人有惰性,無逆境時這種惰性便會多少增長,所以,人總是在條件越艱苦的時候潛能發揮得越充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這正是逆境有利於成才的道理。

孟軻認為天要為人才設置逆境,來增益他們的所不能。英國的莎士比亞説什麼都比不上厄運更能磨鍊人的德性。梁啟超也説,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好學校。

法國盧梭説過“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逆境總是有的呀。因此人類必須具備一種應付逆境的態度,我們青年人就應該敢於面對大風大浪,要直面逆境,勇於成才,通過逆境獲得一種良好的品質,做逆境中的中流砥柱。

毛主席説“哪裏艱苦那裏去,哪裏艱苦哪安家。”當國家需要人民需要時我們奔向逆境,通過逆境來增強我們的綜合素質。我們的父輩包括南郊中學的許多老師在20世紀60年代,在黨的號召下,奔向艱苦的環境真正做到這一點,難道他們艱苦創業的精神不應該成為我們繼承的財富嗎?

逆境中求生存,逆境中求發展是新一代人必需具備的精神,這是執着的首創精神,是充滿挑戰的21世紀需要這樣的人才,需要這樣的進取精神。我們南郊學子應該鍛鍊這種意志。培養這種精神,相信我們在座的同學都會直面現在的以及將來的種種逆境,成才報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nx6q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