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課題研究計劃書(精選24篇)

課題研究計劃書(精選24篇)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

一、任教學科:語文。

課題研究計劃書(精選24篇)

二、研究課題:《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提高國小生閲讀能力》

三、研究目標:

課題的提出:

著名學者朱永新先生説:“閲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閲讀讓博學和睿智拯救我們!閲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閲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的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閲讀,是與我們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園;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教育家們發現,兒童的閲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有密切的關聯。學生閲讀經驗越豐富、閲讀能力越高,越有利於各方面的學習,而且越早越有利。因此,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將兒童閲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來實施,“閲讀浪潮”大有席捲全球之意。美國教育部陸續提出“挑戰美國閲讀”、“卓越閲讀方案”。日本也大力提倡兒童閲讀風氣。在中國台灣,也把20xx年確立為“兒童閲讀年”。

目前在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對兒童的閲讀日趨重視。對於閲讀教學我們感到學生閲讀能力差,閲讀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問題形成的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中缺少對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我們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培

養學生閲讀的能力,讓閲讀的觸角與信念散播開來,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生生活的方式,使學生能從閲讀中體會充實盈滿的閲讀樂趣。

四、研究措施: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因此教師要拓寬閲讀的範圍,不光是學習哪篇課文就閲讀與之相關的一些書籍,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閲讀的書籍。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餘活動,讓各年級的國小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閲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遊記》、《封神榜》、《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並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敍述故事情節,説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後學生持續閲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閲讀的目的,在於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閲讀的質與量。

1.要求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

2.讓學生從開始讀書便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每個學生都用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平時閲讀中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優美的修辭,好的用詞„„可以摘錄下來,在空閒時可以拿出來琢磨琢磨,以加深記憶,循序漸進,閲讀中積累一些原始的東西。引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之類的,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記憶。學生通過大量的閲讀,不但能提高閲讀能力,而且能豐富積累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

(二).本課題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 重視語文本身教學目的和一般發展目的的統一,要求把“促進學生髮展”作為語文教學的靈魂,貫穿在語文教學始終。教師在閲讀課教學中必須把學生語文能力發展與一般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二者的結合點是主體性和實踐性的統一。“閲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強調學生的閲讀實踐,主要特徵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語言的積累,實現發展語言的目的.

書籍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在新世紀裏,課外閲讀是兒童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的教育要趕超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去開闢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並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學生貪玩好動,對讀書不可能頃刻間出現“如飢似渴”的

狀態,教師必須諄諄善誘,儘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讀書的機會,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方便,讓他們沐浴在書香裏,浸潤在文化中,逐漸讓讀書成為習慣和生命的需要。猶太人有句俗語:書本是甜的。對孩子們而言,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所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主動幫助他們選擇課外閲讀的內容,經常性地圍繞課外閲讀組織形式多樣的閲讀交流,讓課外閲讀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航燈。

(三)實驗假設:

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認識什麼是重點詞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體會思想感情,培養閲讀能力。 使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養成多讀、精思、勤記、善用的閲讀習慣,培養良好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快速閲讀能力、想象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

五、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一).五具體工作安排:

1、制定計劃階段:

查找所要研究問題的資料,進行學習,把握問題的實質,提出解決的方案,並進行論證,爭取專家指導。

2、具體實施階段:

學習課題實施方案,明確專業成長需要每一位教師盡的職責和義務以及享受的權利,以學期為階段開展行動研究,制定學期研究計劃,進行階段檢測、小結,並不斷調整方案。

3、結題階段:

對所積累的資料進行整理、評價,寫出結題報告。展示研究成果,邀請專家鑑定。

4、預期成果的表達形式:結題報告、論文等。

(二).月安排:

三月份: 制定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討論計劃、修訂計劃,制定第一階段研究計劃。

四-----七月份: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同時依據名師課堂進行研討。

1、專題研討——如何優化課堂結構。

2、專題研討——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五-----十二月份: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預設的動態生成。

一月份:整理研究資料, 撰寫研究案例,撰寫階段研究總結。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

任教學科:語文

一、研究的課題:《國小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過參與課題研討課活動、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研究心得等多種方式,探索出相關誦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使學生在良好的誦讀中積累知識,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並使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迅速成長。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及誦讀教學的有關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 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認真學習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國內外誦讀教學方面先進文章,儘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繫實際, 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緻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 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課題組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十一月份:

(1)學生誦讀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2)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3)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明確研究內容。

(4)參加課題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參加課題研討活動。

(4)積極參加培訓,學習、豐富個人博客。

一月份:

(1)積極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積極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誦讀教學論文,參加論文評選活動,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5)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背景

(1)時代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呼喚。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教育,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以知識經濟為標誌的21世紀的信息化、網絡化的開放社會,呼喚着學校教育的開放。鄧小平的“三個面向”指示,江的“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的指示,這一切都應和着開放時代的呼喚。因此,開放教育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呼喚。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是21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標。建立開放教育正是順應人的和諧自然發展的需要。因此,開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3)學習者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必然需要。

改變兒童學習起步階段主體地位不受尊重的現狀,讓學生參與選擇決策,以適應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要求。因此,開放教育是適應學習者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必然需要。

2、課題提出的意義

(1)重新構建學校主流文化。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質是重構學校文化,學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澱、提煉、培育而成。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辦學效益起着關鍵作用。學校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展,以適應課改的需要,已成為每個學校所面臨和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能營造學校良好的氛圍,能穩固學校發展的基礎,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開放閲讀教學是重新構建學校主流文化的具體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課題研究立足於廣闊的時代背景,依託開放的社會環境,從國小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特徵出發,引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探索開展國小語文開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打破學科界限,探索語文向自然、向社會、向現實生活開放,拓寬語文教育途徑,開發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實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的結合,建設起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使學生在開放的生活實踐中用語文,學語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語文素養。

二、課題的界定

關於“開放式教學”。

所謂“開放”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開放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自覺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開放的環境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達

成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的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它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需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改革模式。開放式教育注重教育與社會生活的溝通,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髮展的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

開放教學體現在教育信息空間和溝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時空上的縱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網絡化,教育組織形式上的彈性化,教學評價的個性化和師生關係上的民主化。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閲讀、廣泛閲讀的興趣

2.拓寬學生課外閲讀的渠道,擴大閲讀面

3.提高學生獨立閲讀、合作閲讀的能力,

4.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6.發展學生閲讀評價和審美的能力

7.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目標的開放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目標的開放,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主動發展。語文閲讀教學目標,主要包括閲讀認知、閲讀技能、閲讀

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目標主要由老師來確定,且比較重視閲讀認知目標的完成,而閲讀技能、閲讀情感等目標,還處於不被重視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師沒有去深入思考學生學習的方法、技能、興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養。語文閲讀教學不能使學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獲取方法有培養興趣。而開放性教學目標除了體現認知、技能、情感目標之外,還要體現出目標的發展規律和目標的多元化,體現閲讀目標由學生自主確定和教師指導確定相結合的方向。

2.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內容的開放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內容的開放,要體現學生閲讀選擇的自主性和閲讀內容的多樣性。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放意識,教師必須打破閲讀教學內容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閲讀教學要憑藉教材,但又不侷限於教材,要敢於超越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因為語文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語言文字。要使語文知識都滲透於實際生活之中,就必須開放語文閲讀教學的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這樣才易於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有利於學生進行再創造。

3.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的開放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的開放,要體現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連貫性,體現學生髮展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師不能將閲讀教學侷限於語文課堂中,要打破以課堂為中心的局面。閲讀教學要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將校內和校外相結合,注意學科間的融合和有機整合。閲讀

教學的過程除了抓好課堂教學,還要抓好課外輔導和實踐,向課前和課後延伸。

4.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環境的開放

開放的閲讀教學環境,就是指開放的閲讀教學空間、開放的課堂師生關係和開放的課堂教學氣氛。在閲讀教學空間上,為了便於學生多向交流、主動探索,在編排學生座位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採用四人或多人圍坐的形式,以便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協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課堂學習模式,也可根據需要將課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閲覽室、室外等。在課上,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教師應信任、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平等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

5.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評價的開放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評價的開放,要體現評價指標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體現評價方式和評價目的的多樣化。教師要打破自己作為評價的唯一主體和評價權威的局面,應注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讓家長來參與學生的閲讀評價,發揚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閲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濃厚的閲讀興趣,有效地增加學生的閲讀量,拓寬學生的閲讀面,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理論學習法

2、實踐操作法

3、經驗總結法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4

研究的課題:《國小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研究目標:

1、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誦讀是語言的藝術,激發他們想讀、敢讀、肯讀、樂讀的興趣,同時常掌握一定的誦讀方法。

2、根據中國小語文的學科特點,通過開展語文實驗,確立研究誦讀的基本途徑,優化學生的語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條能以誦讀代講解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途徑。以期達到葉老所指出的“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帶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3、通過對實驗班級的研究,帶動其它班級,形成誦讀氛圍,創建校園特色文化。

研究內容: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落實課標對朗讀、背誦和閲讀的要求,力求做到課堂上讓學生多誦讀,課外多涉獵。教師要認真研究各種誦讀形式對優化學生語言感知過程的作用,把各種誦讀形式靈活穿插於課堂教學之中。本課題着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內容:

1、在課堂教學中,誦讀教學與其它教學(寫字、習作、口語交際等)的合理分配與密切關聯;

2、誦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形成誦讀教學策略;

3、如何提高學生的誦讀意識的研究;

4、指導學生掌握誦讀技能的研究;

5、誦讀教學中文意的整體把握與精美語句的鑑賞;

6、如何創建以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工作安排:

十一月份:

1、寫好《國小語文誦讀教學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2、將計劃上傳到自己的博客,並豐富博客內容;

3、通過第一次課題會議,明確本學期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向,明確本學期自己的具體任務及分工。

4、開展第一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金丙芳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閲讀和課後的研討評議工作;

5、擬訂《語文教師誦讀現狀調查問卷》和《國小生誦讀能力及水平調查問卷》,並對分部學校師生實施問卷調查,並認真對問卷進行分析。

6、通過第二次課題會議,討論如何開展以誦讀為主的校園文化建設。

十二月份:

1、繼續深入研究《國小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2、繼續充實自己博客的內容;

3、開展第二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單廷霞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閲讀和課後的研討評議工作;

4、開展第三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從國豔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閲讀和課後的研討評議工作;

元月份:

1、繼續深入研究《國小語文誦讀教學研究》,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繼續充實自己博客的內容;

3、寫好本學期個人課題小結,並進行交流;

4、及時撰寫研究材料,上傳到網站,充實自己的博客。

5、通過第三次課題會議,小結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及成果,收集整理自己的課題材料。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5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已把語文實踐活動和語文積累放在了小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掌握積累語言方法,充分積累,全面積累,並自由表達,主動用自己的方式説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獨特的見解,真正將習作作為自己的發展需要、成長需要。我提出“國小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進一步以作文教學為重點,拉動語文整體改革,從而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張揚學生個性,還真實於學生,讓表達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理論假設:

“國小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以“大語文”觀、素質教育觀為指導思想,用立體化的、科學的訓練模式,開放的、靈活多樣的活動,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養成廣泛閲讀、全面觀察、處處留意、時時思考、主動記錄的良好習慣,從課堂到課後,校內到校外,將習作生活化,生活習作化,讓學生感受習作的樂趣。使學生情動詞發,敍童趣,抒童情,寫童真,勇於創新,張揚自我,從而活化語文教學,深化能力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論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課程標準》理念

《標準》指出:“語文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同時強調“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手,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積累與寫作中堅持個性化之路,才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自由發展的環境中成為個性特色鮮明的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二)《國小教育學》理論

教育學理論指出:“同一年齡段的少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差異。不同的個性特點,表現了兒童未來不同的發展趨向。”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在寫作教學中,“對這些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便可使學生成為學有專長,富於個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要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其基礎就在於學校教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在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而習作能力的培養也應體現這一精神。

②英國教育家洛克説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能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只有尊重學生個性,他們才會樂於去學、去寫,也才會養成健康的人格。

③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善讀未寫書,不進圖書館,閲覽室,萬物皆書卷”。天地萬物都是閲讀的好教材,只有善積累,才能為寫出獨具個性的文章奠定紮實的基礎。

④語文學家呂叔湘説:“語文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文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説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只有讓學生獨具個性的感官去觀察社會、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的習作才會有新意,有個性。。

三、研究目標:

1、該研究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樹立育人觀念,培養出對知識能主動學習,靈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質型人才;構建教學新格局,通過系統的、開放的實驗,使學生主動積累,自由表達,確實為樂於表達而習作,逐步形成個性化的習作品質。

2、探索一整套科學的研究體系,構建課題自身的理論體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國小中年級

具體設想如下:

1、從學生興趣入手,廣闢閲讀資源,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積累具有個性化語言特點的材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是積累對於創作的重要性。國小生的習作更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並在積累中進步。語言積累只能通過有聲語言和閲讀獲得。有聲語言積累往往在人與人的對話中無意識便獲取,閲讀積累則主要來自書籍和網絡。現代的書籍和網絡信息多如牛毛,個人無法完全獲悉,因此必須講究閲讀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讀,讓他們能巧妙運用選讀、速讀、跳讀、精讀、批註、筆記等方法,還要給學生創造大量的閲讀條件,建設班內小書架,開放校閲覽室,與某些圖書館友好聯絡,鼓勵同學間書籍推薦和互借,開展班內和小組閲讀交流會、精彩片段賞析,讓學生有機會閲讀,樂於閲讀積累。

2、優化開放閲讀教學,讓學生自由地在讀中學寫。在閲讀中、生活中搜集積累語言,主動地在寫中鞏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主動收集有關課文資源的資料的能力。在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把語言描述的情境,表達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體化;要能把語言還原於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閲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體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來;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敍述出來,並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理解了的語言在記憶倉庫中處於激活狀態,猶如整裝待發的士兵。

3、作文教學全方位“開放”,不受任何束縛,指導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充滿個性的習作。引導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性的活動。結合遊戲、實驗、參觀遊覽、調查採訪等特意安排的活動進行,讓學生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獲取寫作素材,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的興趣。習作練習一定要“重視個人獨特感受”,“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發自學生內心的聲音,鼓勵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要引導他們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傾聽,用皮膚感觸,用心靈撫摸自然、社會以及人類的道德情感,引導他們學會“生命體驗”,培養其張揚的個性。

4、創設情景,平時多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寫出充滿新意的文章。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習作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視在修改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文章不厭百回改”,關於寫作的教學建議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使習作修改氛圍輕鬆、團結、和諧,充分調動全班、小組和個人的積極性;

6、進行作文口頭訓練。結合閲讀教學,通過朗讀、背誦、擴句、複述、談學習體會等途徑,在課堂上加強口説練習,並展開講新聞、一分鐘演講、朗誦會、故事會、辯論賽等語文活動,訓練學生説話圍繞中心,思路清晰,口齒清楚等技能。

7、評價以激勵為主,藴含指導意圖。一味的批評會使學生喪失興趣與自信,一味的頌揚也會使學生迷失進步的目標,止步不前。因此,優秀的評價語既要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充滿自信心,又要指明他們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培養評價能力,要側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修改、加工潤飾。

8、在班上設立“習作”進步獎,每次習作教師認真審閲,對習作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不斷樹立自信心。同時設立“佳作欣賞”欄目,讓每一個成功者享受寫作文的樂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鬥精神。”學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動品嚐到成功的快樂,而學生的習作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學生作文成果的激勵功能。

9、每學期組織全班學生開展習作競賽,並辦習作專集,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時把學生的優秀成果向全國性少兒雜誌推薦發表,不斷激勵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6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突出語言的實踐性特徵,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運用英語的能力需要在交際的環境下逐步形成,國小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重視老師的表揚,不怕犯錯,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參與集體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非常有利的條件。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讓學生感到英語學了就能用,從而能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如此循序漸進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實驗課題為《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研究》。學科是指根據一定學校的教育任務以及一定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選編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是教師傳授和學生學習的統一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育,培養能力,增強體質,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促進個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本課題中的 “學科教學” 是指國小英語學科中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過程;“能力”是能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是指人們成功地完

成某項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本課題中的 “語言交際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學科內容進行有意識的活動,依靠自己的努力,與他人積極配合,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2、課題研究的目標

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健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通過視、聽。説,玩、唱、畫、遊、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及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對我校學生的英語語言的實踐能力的狀況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國小生語言實踐能力的現狀。

(2)根據調查的結果 分析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低下的原因,為在英語教學中研究培養國小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尋找突破口。

(3)以調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研究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4)尋找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課題研究的重點:研究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難點:在英語教學中探索適合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二、本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

1、調查法

課題組自行編制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家長問卷以問卷調查方式,調查我校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現狀、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培養孩於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看法和做法。

2、自然實驗法

以調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探索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本有效的方法。尋找一條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

3、教育經驗總結法

課題組成員應用教育經驗總結法,進行教學經驗總結,在年級和本校推廣教學經驗、同時通過教學經驗總結,學會運用教育科學理論的知識,分析所蒐集材料和統計數據,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三、本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具體計劃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課題組織成員學習教育專家對培養國小生實踐能力的論述等,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準,瞭解當前的教育形勢及要求.以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2、自編調查問卷,請本校科研室的老師審定。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l、分別對教師、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問卷。

2、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調查數據和材料。

3、撰寫調查報告。

4、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指導課題實驗。

5、以調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研究教育對策 開展課題實驗 探索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寫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2、收集、整理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

3、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四、課題的成果形式

l、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

2、培養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3、相關附件,如 錄像、光盤、照片、實物等。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已把語文實踐活動和語文積累放在了小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掌握積累語言方法,充分積累,全面積累,並自由表達,主動用自己的方式説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獨特的見解,真正將習作作為自己的發展需要、成長需要。我提出“國小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進一步以作文教學為重點,拉動語文整體改革,從而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張揚學生個性,還真實於學生,讓表達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理論假設:

“國小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以“大語文”觀、素質教育觀為指導思想,用立體化的、科學的訓練模式,開放的、靈活多樣的活動,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養成廣泛閲讀、全面觀察、處處留意、時時思考、主動記錄的良好習慣,從課堂到課後,校內到校外,將習作生活化,生活習作化,讓學生感受習作的樂趣。使學生情動詞發,敍童趣,抒童情,寫童真,勇於創新,張揚自我,從而活化語文教學,深化能力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論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課程標準》理念

《標準》指出:“語文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同時強調“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手,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積累與寫作中堅持個性化之路,才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自由發展的環境中成為個性特色鮮明的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二)《國小教育學》理論

教育學理論指出:“同一年齡段的少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差異。不同的個性特點,表現了兒童未來不同的發展趨向。”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在寫作教學中,“對這些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便可使學生成為學有專長,富於個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要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其基礎就在於學校教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在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而習作能力的培養也應體現這一精神。

②英國教育家洛克説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能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只有尊重學生個性,他們才會樂於去學、去寫,也才會養成健康的人格。

③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善讀未寫書,不進圖書館,閲覽室,萬物皆書卷”。天地萬物都是閲讀的好教材,只有善積累,才能為寫出獨具個性的文章奠定紮實的基礎。

④語文學家呂叔湘説:“語文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文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説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只有讓學生獨具個性的感官去觀察社會、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的習作才會有新意,有個性。。

三、研究目標:

1、該研究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樹立育人觀念,培養出對知識能主動學習,靈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質型人才;構建教學新格局,通過系統的、開放的實驗,使學生主動積累,自由表達,確實為樂於表達而習作,逐步形成個性化的習作品質。

2、探索一整套科學的研究體系,構建課題自身的理論體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國小中年級

具體設想如下:

1、從學生興趣入手,廣闢閲讀資源,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積累具有個性化語言特點的材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是積累對於創作的重要性。國小生的習作更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並在積累中進步。語言積累只能通過有聲語言和閲讀獲得。有聲語言積累往往在人與人的對話中無意識便獲取,閲讀積累則主要來自書籍和網絡。現代的書籍和網絡信息多如牛毛,個人無法完全獲悉,因此必須講究閲讀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讀,讓他們能巧妙運用選讀、速讀、跳讀、精讀、批註、筆記等方法,還要給學生創造大量的閲讀條件,建設班內小書架,開放校閲覽室,與某些圖書館友好聯絡,鼓勵同學間書籍推薦和互借,開展班內和小組閲讀交流會、精彩片段賞析,讓學生有機會閲讀,樂於閲讀積累。

2、優化開放閲讀教學,讓學生自由地在讀中學寫。在閲讀中、生活中搜集積累語言,主動地在寫中鞏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主動收集有關課文資源的資料的能力。在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把語言描述的情境,表達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體化;要能把語言還原於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閲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體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來;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敍述出來,並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理解了的語言在記憶倉庫中處於激活狀態,猶如整裝待發的士兵。

3、作文教學全方位“開放”,不受任何束縛,指導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充滿個性的習作。引導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性的活動。結合遊戲、實驗、參觀遊覽、調查採訪等特意安排的活動進行,讓學生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獲取寫作素材,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的興趣。習作練習一定要“重視個人獨特感受”,“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發自學生內心的聲音,鼓勵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要引導他們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傾聽,用皮膚感觸,用心靈撫摸自然、社會以及人類的道德情感,引導他們學會“生命體驗”,培養其張揚的個性。

4、創設情景,平時多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寫出充滿新意的文章。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習作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視在修改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文章不厭百回改”,關於寫作的教學建議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使習作修改氛圍輕鬆、團結、和諧,充分調動全班、小組和個人的積極性;

6、進行作文口頭訓練。結合閲讀教學,通過朗讀、背誦、擴句、複述、談學習體會等途徑,在課堂上加強口説練習,並展開講新聞、一分鐘演講、朗誦會、故事會、辯論賽等語文活動,訓練學生説話圍繞中心,思路清晰,口齒清楚等技能。

7、評價以激勵為主,藴含指導意圖。一味的批評會使學生喪失興趣與自信,一味的頌揚也會使學生迷失進步的目標,止步不前。因此,優秀的評價語既要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充滿自信心,又要指明他們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培養評價能力,要側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修改、加工潤飾。

8、在班上設立“習作”進步獎,每次習作教師認真審閲,對習作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不斷樹立自信心。同時設立“佳作欣賞”欄目,讓每一個成功者享受寫作文的樂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鬥精神。”學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動品嚐到成功的快樂,而學生的習作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學生作文成果的激勵功能。

9、每學期組織全班學生開展習作競賽,並辦習作專集,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時把學生的優秀成果向全國性少兒雜誌推薦發表,不斷激勵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8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課題組進入第二年的實踐研究,我們將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繼續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準繩,以“課程遊戲化”的理念為指導,以幼兒園主題統整式課程為基礎,通過環境創設、一日生活活動、主題活動、節慶活動與國際理解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逐步在幼兒園的主題活動背景下建立起各年齡段的國際理解教育內容和實施策略,提高教師的國際文化理解教育意識和教育活動設計能力,開闊幼兒的國際視野,培養幼兒寬容、共存,樂於合作的品格。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理論學習,豐富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

2.課題組成員撰寫課題實施的隨筆及論文,及時總結研究經驗,提高教師的論文撰寫能力。

3.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並與省常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加強與學校AFS交流生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幼兒樂於合作、敢於表現的優良品格。

4.在幼兒園主題課程的基礎上,豐富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完善幼兒園園本主題活動課程資源。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加強主題課程審議,在幼兒園主題活動背景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豐富國際理解教育內容,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2.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主題活動、節令活動和特色活動,並彙集成活動集錦。

3.加強課題研究,及時梳理和總結經驗,撰寫研究論文,提高教師教科研的論文撰寫水平。

4.定期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學習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及經驗交流,重點解答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瓶頸,及時梳理、整理課題台賬。

5.加強課題網絡管理,及時完善與更新課題博客內容。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擬訂課題階段性研究計劃,明確研究重點

2.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部署本學期課題組工作安排

3.課題組成員,每人每月撰寫課題研究隨筆1篇

4.與省常中的AFS交流生,聯合開展中秋節活動

十月份:

1.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交流子課題研究開展的情況

2.準備課題中期評估

3.大中小班第一主題課程審議、反思

4.與省常中的AFS交流生,聯合開展萬聖節活動

十一月份:

1.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各子課題成員交流研究成果

2.大中小班第二主題課程審議、反思

3.組織幼兒參加xx市“星星火炬”少兒英語大賽

4. 與省常中的AFS交流生,聯合開展感恩節活動

十二月份:

1. 大中小班第三主題課程審議、反思

2.開展英語節主題活動

3. 與省常中的AFS交流生,聯合開展聖誕節活動

4. 組織幼兒參加江蘇省“星星火炬”少兒英語大賽

一月份:

1.整理幼兒園主題活動方案,並彙編成冊

2.課題組會議,總結本學期課題工作情況,表彰課題研究中有突出表現的教師

3.檢核課題博客內容,完善課題網絡管理

4.收集、整理課題研究工作台賬資料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9

一、研究思路

以“綠色教育”為指導,以班級文化建設為突破口,開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學花神”系列活動,自主設計班級文化標識,畫班徽、制班旗、定班風、編口號,構建“綠色班級”班風建設的模式。繼續開展“綠色家庭”、“綠色學生”、“綠色小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種評價體系,探索綠色德育的多種途徑,總結德育的經驗,提高綠色德育的實效。

二、研究要求

1、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和班風建設研究,構建“綠色班級”班風建設的模式。

2、通過綠色德育的研究與實踐,建立“綠色國小生”、“綠色小組”、“綠色班隊”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家庭”的評價體系。

三、研究內容

1、“綠色班隊”創建的研究。

2、“綠色德育”校本教材運用的研究。

3、各種評價體系制定與實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尋找理論的支撐點。課題組成員結合自己研究的子課題,查閲、搜索資料,有針對性地做摘錄,豐富理論素養。本學期將利用每月第三週的課題研究活動,有重點地學習,學習時全員參與,不做旁觀者,不做聽眾,各抒己見。通過學習,確實有收穫,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2、強過程研究,課題組成員要摒棄只注重每月一次課題研究活動的思想,注重平時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積累、記載、反思,重要問題、重大收穫待每月一次課題活動時進行交流。

3、成立德育課題研究中心組。

顧問:__x

組長:__x

副組長:__x

成員:______

定期活動,定期學習,定期交流,定期展示,發揮榜樣作用、遷移作用、輻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積極開展“定、學、談、訂、評、行、寫、改、再學、再實驗……”系列研究活動。

1、定。每位成員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班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研究專題作為“綠色德育”的子課題。

2、學。結合個人研究的子課題學習一些有關理論,閲讀一些有關報刊雜誌。

3、聯繫子課題研究內容與領導、與顧問、與老師交流學習後的感受、體會、打算,相互取長補短。

4、訂。訂出子課題研究計劃。

5、行。按照計劃研究、上課或開展實驗活動,把計劃付諸實踐。

6、評。上過研究課後,開展實驗活動後,進行自評、互評,總結經驗教訓。

7、寫。把各人實踐後的心得體會寫成教後感或個案,或案例,或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8、改。對寫出來的材料進行思考、推敲、修改,準備交流或參賽,或發表。

9、再學。帶着實驗中的問題學習,再討論研究,以發揚成績,解決新問題。

10、再實驗。在新的起點,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進行實驗……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實驗管理模式。

附:課題組活動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龍(學習課題組計劃、交流定班化活動開展情況)。

第8周:觀摩評價實驗班級活動。

第12周:第二次沙龍活動(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風、口號)。

第16周:第三次沙龍,觀摩評價實驗活動。

第20周:交流、總結子課題實驗活動。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0

一.研究的課題

在國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

二.研究的背景

隨着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隨着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合作學習”方式正日益受人們的關注,成為教育教學研究與探討的熱點。《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自主、探究與合作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自20xx年進入新課改以來,合作學習已成為中國小美術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並運用了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使課堂討論甚熱烈,氣氛相當活躍,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習有趣。課堂上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助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如何讓學生走出誤區,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真正在集體中獲得個人生動活動的發展,我想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

2.讓學生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

3.使所有的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決小組內衝突;

4.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合作。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計劃

1.制定研究計劃,課題組會議,交流個人課題思路,學習課題資料

2.課題組會議,學習合作學習資料,交流學習心得和課題研究得失

3.課題組會議,學習合作學習資料,交流課題研究得失,彙報課題研究課

4.課題研究會議,學習資料,聽課題組研究課,寫聽課反思

5.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及各項資料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1

研究課題:《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本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以“國小課堂教學有效組織形式研究”為課題的教研活動,為了提高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真正做到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本學期特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過《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與實驗,總結並形成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網絡資源的教學應用方法。

2、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探討,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探索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網絡條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應用的能力,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3、本學期我準備重點學習模式三網絡資源教學應用十法中的“視聽資源創境法”。

本學期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計劃:

三月份:

(1)學習學校課題組的總計劃。

(2)寫好《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子課題研究計劃。

(3)撰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四月份: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鑽研有關《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的理論知識。

(2)認真閲讀課題有關老師研討課的教案和説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五月份:

(1)繼續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2)認真閲讀課題組上課教師的研討課教案和説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

(4)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情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

六月份:

(1)認真閲讀課題組上課教師的研討課教案和説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2)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

(3)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2

一、研究的課題:《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回顧上學年課題研究上學期,通過上課題研討課、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研究心得等多種方式,總結出了一些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但是還不夠全面,這學期我將繼續努力鑽研,進一步探索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建立自己的課題博客專欄。儘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繫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緻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學校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二月份:

(1)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2)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3)學習課題組子課題計劃,明確研究內容。

(4)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三月份:

(1)參加開題儀式。

(2)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在數學課題組內聽課。

(4)積極參加培訓,學習、開通課題研究個人博客。

四月份:

(1)積極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積極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心得體會。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養成專題文章,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五月份:

(1)學習課題理論專題講座,做好筆記。

(2)通過課堂教學,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認真撰寫,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4)上一堂課題研討課。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總課題方案、子課題計劃。

(2)寫好《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個人研究計劃。

(4)及時上傳材料,豐富博客內容。

(5)積極參加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十月份:

(1)參加“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江西省中國小優質課堂教學研討會”。

(2)上好課題研討課。

(3)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究。

十一月份:

(1)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討課。

(2)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情況,寫出上傳個人博客。

十二月份:

(1)結合我校“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組織課題組成員上課、聽課、評課活動。

(2)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3)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4)收集、整理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內容等,並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5)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3

1、進一步學習有關有效練習與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進作業分層佈置與落實工作。

3、學生作業情況追蹤調查以及現狀分析。

4、課堂練習有效設計策略研究

5、課題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練習教學案例和一篇課題研究論文。

研究措施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月進行一次課題活動,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研究的小主題,根據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學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師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計劃要目標明確,措施詳細,操作性強。課題組每位成員在一單元教學完成後,應作出單元小結,整理整個單元中的教學情況,並針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際隨時做好調整工作。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及時上傳相關研究資料。

4、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需認真撰寫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5、與其他學科、其他老師密切協作,定期做好學生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後斷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6、課題組成員每人開一次公開課。

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

2、佈置落實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目標和任務。(負責:)

3、教研組討論制定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各教研組長)

三月份:

1、各課題組上交子課題組工作計劃,新課題組上交開題報告及計劃。(負責:)

2、課題組活動,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落實開設研究課人選,討論擬定課堂教學反饋內容。(負責:課題組長)

四月份:

1、開展課題組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2、上交一篇教學設計。(負責:)

3、學生作業情況調查。(負責:)

五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佈置下階段主要研究任務。(負責:)

2、開設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3、組織課堂教學反饋。(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六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負責:課題組長)

2、課題組成員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和總結。(負責:)

3、課題組進行階段工作總結,獎勵教科研積極分子。(負責:)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4

一、課題的提出(為什麼提出這個課題)

新課程強調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要求學生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我校是一個城市與農村結合的國中,從目前我校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處於一種應付式的學習,學習只是迫於升學的壓力之下,學習缺乏主動性,不善於與他從交流共享學習的樂趣,學習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或完成質量不高等。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研究,有助於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互相評價,有效喚起學生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祕的動力。將學生從一種被迫學習的狀態引導到一種自覺自發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長久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感受與交流共享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提高學習化學學業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九年級一至四班全體學生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研究目標:通過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研究,分析國中化學教學的現狀以及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合作學習的操作環節,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全面瞭解國中化學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措施;取得理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初步掌握提高國中化學實驗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並完成實踐性成果和理論成果。

研究內容:

(1)科學組建合作小組的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學習小組的人員和人數;

(2)選擇有合作價值的學習任務的研究:如何制定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規範和學習目標;

(3)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技能的研究:如何在小組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的研究:如何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

四、課題研究手段與方法

行動研究法:關注並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兩者的默契程度;

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研究分析,並對優秀個案予以推廣;

觀察法:教師通過多方面觀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潛力;

調查法:通過問卷等形式瞭解學生自我評價情況。

五、課題研究過程與人員分工

(1)準備階段:查閲有關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研究的資料,制定研究方案。選定研究班級,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並進行初測,根據班級學生的性別、學業、興趣、個性特點等因素,將學生按一優、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組互助合作學習小組。並制定小組學習目標及學習要求,初步制定小組學習評價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評分表。

(2)實施階段:按小組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以單元教學為單位,每單元教學結束進行統一測驗,結合測驗成績和平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等諸方面綜合考查每一位同學在小組、全班中的進步,考查小組整體的學習水平,並與平行班級作適當的比較。並根據每位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以使小組組合達到最優化。定期蒐集整理資料,撰寫研究記錄和教學反思。

(3)總結階段:整理研究材料,撰寫術論文,進行研究工作總結,準備結題材料。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5

豐富的校園生活,使學生個性特長在這裏得到充分發揮,讓酷愛美術的學生在能盡情揮灑手中的畫筆,自由放飛心中的夢想,勾勒出一幅幅七彩的畫卷,為我們校園生活增添光彩!國小美術是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活動的目的: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以更好的發展,更深刻的瞭解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創新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培育出美術人才為目的。

二、活動的內容:

(一)能夠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美術基礎知識,瞭解美術種類及常用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使學生滲透基本知識的訓練,對於簡筆畫、剪紙進行基礎性訓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課堂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三)激勵學生自主的參加校園環境佈置,如:設計黑板報、牆報、手抄報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和鍛鍊,最終達到師生共同進步。

(四)培養學生觀察與熱愛生活的習慣,以校園中的好人好事以及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為主旋律,創作出內容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作品,培養學生的德育及審美能力。

三、活動方式: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的熱愛。

(一)名作欣賞:

指導學生蒐集各種有關少兒優秀作品,欣賞討論學習作者如何觀察生活、構思、取材,怎樣着筆,作畫表現生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二)講授美術知識:

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美術理解,激發其創作的熱情。

(三)自辦畫刊:

組織學生學習並創作班級的黑板報、手抄報,佈置班級牆報,要主題鮮明,佈局合理,讓學生有一個施展才藝的展示台。

(四)作品展覽:

舉辦美術展覽、交流、評價、總結學習成果,使學生能夠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更加熱愛美術這門藝術學科。

四、具體安排:

三月:各年級制定興趣培養髮展主題。

四月:課堂教學有針對性輔導,學生創作階段。

五月:籌備學生作品展覽,迎接區、市級美術作品展覽。

六月:展覽活動,促進學生互動交流、提高。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6

一、研究的課題:《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回顧上學年課題研究上學期,透過上課題研討課、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研究心得等多種方式,總結出了一些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但是還不夠全面,這學期我將繼續努力鑽研,進一步探索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建立自己的課題博客專欄。儘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繫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緻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校園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齊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潛力。

四、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二月份:

(1)學生交流與合作潛力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2)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3)學習課題組子課題計劃,明確研究資料。

(4)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三月份:

(1)參加開題儀式。

(2)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在數學課題組內聽課。

(4)用心參加培訓,學習、開通課題研究個人博客。

四月份:

(1)用心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用心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養成專題文章,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五月份:

(1)學習課題理論專題講座,做好筆記。

(2)透過課堂教學,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4)上一堂課題研討課。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總課題方案、子課題計劃。

(2)寫好《自主(探究、體驗、合作)學習方式中教學手段運用研究》個人研究計劃。

(4)及時上傳材料,豐富博客資料。

(5)用心參加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十月份:

(1)參加“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江西省中國小優質課堂教學研討會”。

(2)上好課題研討課。

(3)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究。

十一月份:

(1)參加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討課。

(2)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狀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

十二月份:

(1)結合我校“一人兩節課”校本教研,組織課題組成員上課、聽課、評課活動。

(2)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資料等,並上傳到校園網站和個人博客。

(3)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4)收集、整理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設計、説課稿、評課資料等,並上傳到校園網站和個人博客。

(5)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美術小課題的教科研活動要以學校“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為指導,即以“課題研究為中心,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與信息技術”兩個基本點,在美術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學習輔助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注重教學的實踐性與開放性。通過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教會學生本學科的自學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研究中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利用多媒體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培養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具體安排:

三月份:

1、參加課題組會議,討論本學期學校的研究計劃和小課題組計劃。

2、整理上學期的美術小課題資料及本學期的計劃,保存。

四、五月份:

1、推薦理論學習書籍及相關學科專業書籍,學習過程中要求記錄學習心得,並適時交流。

2、備課組教材研讀活動。

3、組織參加文學藝術作品大賽。

六、七月份:

1、參加課題研討活動:分析研討課,學生學習效果分析、教學設計與課題研究的相關性分析。

2、參加理論學習。

3、根據研究主題,上好各人的一節研究課。及時撰寫教案和反思。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8

一、指導思想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更要關注學生課外作業方面的創新改革。一線教師在用心指導學生數學日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中藉助日記這個橋樑,自主選擇課外作業的材料和內容,而且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另外,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同時也提高相應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研理論水平。

二、具體工作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研究能力。

理論是高舉的旗幟,是航海的明燈,盲目的研究只會大大降低研究的效率。本學期,我們將繼續關注指導學生學寫數學日記,寫好數學日記研究及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不斷學習,提高課題研究的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寫好數學日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國小數學課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好數學,如果為寫日記而寫日記,學生往往會不感興趣,也達不到我們實施本項課題研究的目的。通過實踐研究,逐步讓學生“寫數學日記”的主體,成為一種數學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在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中撰寫日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本學期重點研究方向是以數學課堂教學為起點,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教材,引導學生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在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中撰寫日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這樣來實現“我們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學生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4、總結經驗,一起經歷成長。

在指導本班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實踐過程中,勤于思考、善於發現,不斷總結一線經驗,撰寫論文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過程,並爭取發表或獲獎。主動維護“blog、sina、com、cn/jtklsx”的正常運轉,並不時把研究的成果及時在網絡上呈現,以網絡為平台,提升學生素養,激起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三、本學期主要工作

1、一份課題研究個人計劃。

2、執教一節體現本學期課題研究思想的研究課。

3、做好學習(培訓、講座)記錄。

4、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寫10篇數學日記。

5、結合課題研究撰寫有質量的教學論文一篇。

6、一篇個人學期研究總結。

7、課題研究記錄。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19

1、進一步學習有關有效練習與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進作業分層佈置與落實工作。

3、學生作業情況追蹤調查以及現狀分析。

4、課堂練習有效設計策略研究

5、課題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練習教學案例和一篇課題研究論文。

研究措施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月進行一次課題活動,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研究的小主題,根據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學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師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計劃要目標明確,措施詳細,操作性強。課題組每位成員在一單元教學完成後,應作出單元小結,整理整個單元中的教學情況,並針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際隨時做好調整工作。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及時上傳相關研究資料。

4、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需認真撰寫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5、與其他學科、其他老師密切協作,定期做好學生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後斷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6、課題組成員每人開一次公開課。

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

2、佈置落實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目標和任務。(負責:)

3、教研組討論制定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各教研組長)

三月份:

1、各課題組上交子課題組工作計劃,新課題組上交開題報告及計劃。(負責:)

2、課題組活動,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落實開設研究課人選,討論擬定課堂教學反饋內容。(負責:課題組長)

四月份:

1、開展課題組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2、上交一篇教學設計。(負責:)

3、學生作業情況調查。(負責:)

五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佈置下階段主要研究任務。(負責:)

2、開設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3、組織課堂教學反饋。(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六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負責:課題組長)

2、課題組成員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和總結。(負責:)

3、課題組進行階段工作總結,獎勵教科研積極分子。(負責:)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0

研究課題: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的養成的研究本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以“國小課堂教學有效組織形式研究”為課題的教研活動,為了探索在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真正做到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本學期特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激發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慾望與熱情,讓學生要交流要合作,從而養成良好的交流與合作的習慣。

(2)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培訓、提高自己、豐富自己,成為學習型的教師,走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的養成的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建立自己的課題博客專欄。儘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繫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緻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學校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2)學習課題組子課題計劃,明確研究內容。

(3)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四月份:

1)積極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積極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積極參加培訓,學習、開通課題研究個人博客。

五月份:

(1)積極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積極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學生交流與合作習慣養成專題文章,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六月份:

(1)撰寫個人子課題總結,並及時與課題組成員交流。

(2)撰寫心得體會和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3)整理個人子課題研究資料。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1

一、課題名稱: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二、課題的背景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革和創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 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如何做到《課標》要求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自主性地活用教材,創造性地編排教學?如何通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促進學生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達到“求知者有知,有知者樂知”的效果,從而培養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若要落實《課標》精神,就必須在此背景下進行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注意與其它學科進行適當的相互滲透,以改變傳統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9B教材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世界偉人。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代造就英雄”這句話的內涵,我特意選了關於偉人毛澤東和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記錄片作為視聽材料,學生的讀後感告訴我,他們已經認識到:在社會上,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2、“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以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決定了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創設生動而逼真的場景,使用多種教學媒體。

《課標》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以人為本,理論聯繫實際。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和諧、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牛津國中英語》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於“以話題為單元,以課題為模塊”,頗具創意。最重要的是迎合了學生的心理。學生在不同的話題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應了一句電影台詞,“這就是生活!”例如,在9A的一模塊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學生可以通過星座和顏色判斷自己和別人的性格,而在第三個話題單元,又可以和同學互相傾訴自己的煩惱,產生共鳴。教材給予的,不正是學生們所需要的嗎?

3、由傳統的面授教學轉變到遠距離支助學生自主學習,向以學生、多媒體學習材料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努力實現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珠聯璧合,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在閲讀課和語法課中,我嘗試着運用這種方式,效果顯著。例如,在講解Unit 6 A charity walk (8B) 時,我讓學生自行探究“計劃活動---籌備活動---活動途中---活動效果”一整套活動過程。很多學生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話題:1)如何真正體現團隊精神(team spirit)? 2) 樂施會真的能二天二夜不睡覺並跑完全程嗎?3)毅行者後援團(support team)有必要存在嗎? 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學生通過思考,展示出不同的個性,表達獨有的見解。

4、創造性地實施評價方式。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分工明確、探究討論、自我評價和交流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遵從如下原則:1)評價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意義,並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髮展的作用。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實現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形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通過反覆試驗,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學的、便於操作的評價程序。3)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4)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課標要落實到教學上,教師必須首先改變教學思想,同時,應在教學方式上產生一系列變革,由此形成新的國中英語教學理論,“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反之,這項研究將發展我們的英語教學理論,量化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的研究需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幫助教師理解和控制教學過程,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有目標地繼承和吸收有價值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活力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幫助學生形成適合的學習策略和能力,“於實踐中見課標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對於中國學生來説,英語就是一門外語。語言需要環境與氛圍,我們不能把它單獨地割裂開來學習。有人説,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國學習十年獲得的英語知識更多,口語更地道。筆者想説,語言應該生長在語境的土壤裏,情景是語言的生長點,活動是語言的載體。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實踐。在做中學,學中用,真正實現英語的價值。

2、改變教師以課本為本,拓寬豐富教學內容,追求學科體系的開放性和思維的多向性。 《課標》提出,“英語課程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因此,英語課程必須具有選擇性。而課程的多樣化是實現課程可選擇性的基礎。英語課程既關注社會的需求,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探討中學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過程中, 要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如英文報刊、雜誌、英語教學軟件、廣播、電視英語教學節目、英語教學資源庫、國際互聯網等。

3、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課標》在學生觀上的體現上有兩大特色:第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指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餘地和發展個性的空間。”第二是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在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中,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得到展現,課堂煥然一新。 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英語教師(teacher)為英語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個教育教學上的組織者(organizer)、設計者(designer)和指導者(instructor),變以老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4、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同學及學生自己參與評價,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更重要,學生對於自我有着更全面的認識。當結束一個任務後,讓學生自我分析一下,從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中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真正地將“學會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試、口試、作業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課後對學生進行訪談等。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對本校教師與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現狀及期望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訂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的方案。

2、測試法

運用測試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筆頭運用能力的測試。

3、試驗法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運用試驗法在部分班級進行試驗。

4、案例研究法

對試驗各個案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去粗取精,級全面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5、典型經驗總結法

對試驗個案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總結,撰寫成有價值的試驗報告、個案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經驗總結、論文、結題總結。

五、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在課題實施的的每個月、每節課的備課過程中,要不定期反覆研讀《國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郭躍進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xx年)。

20xx年11月:第1章第一節 —— 第2章第四節

20xx年12月:第2章第五節 —— 第3章第五節

20xx年1月:第4章第一節 —— 第5章第二節

20xx年2月:第5章第三節 —— 第7章第四節

20xx年3月:第8章第一節 —— 第9章第二節

20xx年4月:第9章第三節 —— 第11章第三節

六、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在研讀的過程中,自20xx年11月起至20xx年10月的每個月針對這些書籍,撰寫讀書筆記、課例分析。具體以所學所獲為主要內容,側重於對教學的啟發和感悟以及對實踐的指導性內容。20xx年1月完成讀書筆記一篇;20xx年2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20xx年10月完成課例分析一篇。

七、課題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1)

認真學習國內外探究式學習的理論與《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新觀念,形成研究方案的總體框架。選題,進行課題背景分析,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二)實施研究階段(20xx.11——20xx.9)

按計劃實施實驗方案,收集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實驗效果,及時修改實施方案,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階段(20xx.10)

總結實驗成果,進行實驗自我評價,寫好總結報告,形成探究式學習研究課題實踐與理論體系。

八、課題實驗成果表達形式

本課題於20xx年10月實驗結束時,預期產生以下一些成果:

1、《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課題經得起實踐的驗證。

2、有關於《國中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這方面的案例、感悟等來展示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2

一、課題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種價值觀和基本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行為習慣和社會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兩個方面的任務:接受一種價值體系,學會一種行為能力。

2.實效性,指運用現代德育理論,實施開放性的德育教育後所取得的實際效果。

3.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僅指開發出的具體的課程教材,更重要的是開發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得以發展,教師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即使就課程開發的具體產品之一——校本課程教材而言,也與國家課程開發過程中編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兒童中心、興趣中心或問題中心的,而不是知識中心的。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國小德育綱要》中指出: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個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繫,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

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在於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開拓進取,自強自立的精神,尊重別人,樂於奉獻,善於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質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容。隨着獨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學生普遍存在着嬌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獨立能力差,行為偏於情緒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質,長期以來,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對於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髮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着某些嚴重問題。如:脱離實際、説教過多、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分離等。我們必須面對新情況,研究新方法,提高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們的教育產生片面性。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關注着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應“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持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見》強調,學校德育工作應“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意見》還強調,應“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見,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會、經濟、人文等諸方面力量對德育的支持,以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6、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最有效的影響,是環境的間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師創設的多元化教育環境對兒童的進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體教育活動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説:“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論和思想都告訴我們,環境能感染人、薰陶人、塑造人,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環境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過程中形成的,學校必須重視創設適宜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開發、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構建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能體現師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愛家鄉教育模式。本課題研究內容根據我校教師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分七個子課題進行試驗研究。即是:“語文品德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數學科學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英語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音體美等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學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班級工作養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後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

五、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課題以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愛國主義教育是國小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愛家鄉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通過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能讓學生學習和了解家鄉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以實際行動建設家鄉、服務家鄉,並能弘揚家鄉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推崇以德為先的人生追求。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七、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文獻資料法: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等頒發的有關文件和有關德育教育理論,夯實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基礎;調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資源,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篩選、整合,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礎。

2.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開展開發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實踐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並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指導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3.經驗總結法:在各子課題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分階段總結開發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具體經驗,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理性認識,以獲得可供應用和借鑑的操作性經驗和教育理念。

八、課題研究的預計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是由於學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課題都是學科性較強的課題,經驗豐富,大多數課題組成員都是初次進行德育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屬於“摸着石頭過河”,沒有什麼經驗。做出來的課題計劃還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夠開闊,急需有經驗的教師從旁指點。

二是由於學校課題組成員平時教學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課題研究時間緊的情況下,需進一步協調好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的關係。如何使課題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個問題。

三是由於老師的理論水平有限,對德育資源如何開發與利用不甚瞭解,使得我們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開展後期的宣傳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引發周圍人對德育的重視。

下一階段,我們將針對存在着的一些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

一是繼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二是加強學校的德育活動,重視課題的實質性研究。要在繼承傳統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和利用新的德育資源,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相信隨着時間和空間的延展,學生、教師與周圍的自然、社會聯繫會更加緊密,這使尋找、發現、利用更多的資源不僅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強總結提煉,爭取將成果彙編成冊。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德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價值所在,它為我們的活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3

研究目的:

1、探索出一些適合農村國小教育教學實際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使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高質量地完成國小階段的學習任務。

3、使學生既學會學習,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養。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引導學生:1、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2、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3、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4、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針對教學需要,認真查閲和分析光盤教學資源,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運用教學設計及相關教學理論,選擇、整合、運用光盤資源,促進師生互動,推動教學方式的變革。利用光盤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必須熟悉光盤資源內容,將光盤播放與課堂講授有機結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改進教與學過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工作安排:

二 月份:

1、 制定個人工作計劃。

2、 上好一節課題研究課。

3、 做好光盤的下載和教學研究工作。

三月份:

1、 豐富博客內容,利用向課題組教師學習。

2、 上好課題研究課。

3、 討論課題組教師上課中存在的優缺點,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認真學習和鑽研《農村現代過程遠程教育模式一教學方法的研究》。

2、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

3、閲讀教師的教案和説課稿,做好聽課記錄。

五月份:

1、 繼續開展課題活動。

2、 上傳課題組教師評課內容到自己博客上。

3、 針對教學中的不足進行改正。

六月份

1、 聽課題組工作總結匯報。

2、 寫好個人課題組工作小結。

3、 整理收集各項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計劃書 篇24

一、研究目標:

1、在五年級科學教學中繼續深入實施蘇教版國小科學“生命世界”主題單元探究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研究,重點是對《人體的“司令部”》、《呼吸和血液循環》這兩個單元的探究活動進行重構,尋找出更切合學生實際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的設計中提煉出一定的教學策略。

2、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與反思,在研究中不斷修改與完善實驗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過程中實施探究活動設計的成果分析,並撰寫研究報告。

4、取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學設計、研究課、教學隨筆、心得、論文等)

5、完成課題中期評估的研究報告,全面迎接課題中期評估工作。

二、研究方式:

1、依託課題博客,構建交流平台。

課題博客的內容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積累,這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搭建了一個較好的交流平台,同時也為後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研究的過程中要不斷將研究的內容充實到課題博客中,做到信息上傳的常態化,要把一些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響資料及時上傳,使得博客內容豐富,能反映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2、藉助他山之石,提高理論素養。

各成員自選一本與課題有關的書籍,自學、吸收、消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寫出心得體會,然後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學習、探討。定期分享一些相關的研究信息。

3、參加市課題組教師專題會議,落實課題的研究目標和重點,清醒認識到自我實驗現狀(優勢與不足),明晰個人的研究任務,理清工作思路和研究重點,有效地開展研究實驗。

4、整理和提煉研究成果,形成有過程,有效益,有精品,有價值的課例、論文、改進意見等等。

5、寫教案分析,在深思中推動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

6、做好論文的撰寫、參評工作。

標籤: 計劃書 課題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vqm4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