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經濟工作講話稿 >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先導作用,切實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確反映和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築牢經濟發展這個基礎

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表明,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需要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高。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只有加快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調節不同階層和羣體的利益關係,解決好各種社會矛盾;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但是,這種發展不是單純追求速度的發展,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發展,是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對於哈爾濱市而言,加快發展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重大機遇,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上新的水平。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應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步伐,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妥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等新問題、新矛盾;在結構調整上,應重點發展機械、醫藥、食品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化工等後續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經濟,推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符合環保要求的新興產業發展;在城市空間佈局調整上,應加快實施“開發江北,兩岸繁榮”戰略,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老城區改造和區域性整體開發改造,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產業發展的能力;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上,應把重點放到能形成未來產業發展支撐、能帶動產業鏈或促進產業集成的大產業、大項目上來,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和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社會事業上,應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把有限的財力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衞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事業的發展中,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強固先進文化這個支撐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文化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只有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才能形成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強固先進文化這個支撐,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和發展全黨全國人民繼續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開展文化建設。注重用先進文化培育人、塑造人,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提升人們的公德意識、文明素質、自律能力、奉獻精神;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加強城鄉文化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不同階層、不同羣體的文化需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用社會主義道德規範指導、約束社會公眾的交往行為,努力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應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加大體制創新、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的力度,培育和壯大文化產業。

突出以人為本這個核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確處理加快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關係。在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讓廣大人民羣眾都能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哈爾濱市在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過程中,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人民羣眾真正從中得到了實惠。一是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落實財政投入、小額貸款、税收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第三產業和社區服務業,發展民營經濟、勞務經濟,努力擴大就業容量。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建立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機制,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擴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點範圍,逐步建立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正確處理提高人民生活總體水平和扶助生活困難羣體的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妥善處理不同階層、不同利益主體的關係,在提高人民生活總體水平的同時,注重關心困難羣眾,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在這個問題上,哈爾濱市堅持抓好這樣幾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大力做好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通過開展紮實有效的農村扶貧,最大限度地縮小貧困羣體,僅2004年就解決2.2萬貧困户、9.6萬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同時,改造80所農村學校,安排5萬名農民工子女入學,對23所鄉鎮衞生院實施危房改造。二是完善扶貧工作機制。有25.9萬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推動最低生活保障向農村延伸,將部分農村特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三是開展經常性社會救助活動。積極構築以城市低保的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用水、供暖、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為輔,社會互助為補充,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救助體系,僅2004年,就為社會孤老、重殘疾人、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加發低保金362.7萬元;深入開展低保對象醫療救助工作,11.8萬名低保對象享受基本醫療救助,發放基本醫療救助金249.6萬元;為特困家庭解決廉租住房485套,為3萬户低保家庭減免水費和污水處理費;有針對性地為受災羣眾、低保對象、農村特困羣眾、五保户解決生活困難。

抓住提高行政能力這個重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應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行政能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保障。

提高科學執政的能力。按照科學執政的要求,增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保證社會有序運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為此,應更新社會管理觀念,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強化社會管理職能,依法管理社會事務,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社會秩序,加快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提高民主執政的能力。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條件下實現社會和諧,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應不斷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羣眾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讓各個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羣體都有充分表達意見和要求的渠道,使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各項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實現人民的利益,從而建立起政府與民眾的良性互動關係。

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政府工作人員是否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於地方的改革發展穩定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針對當前的實際,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應大力推進政府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改進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羣眾參與、專家諮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促進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加強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ji/8y3o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