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大力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大力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我們黨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表明,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佈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大力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四位一體建設的“社會建設”中的“社會”,顯然是指與經濟、政治、文化並列的,特指社會關係、社會環境、社會管理的狹義的“社會” 範疇。這是從廣義的“社會”範疇,即由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組成的共同體提煉出來的,把它放在了更加突出的、與經濟、政治、文化並列的地位。這種四位一體的佈局,深化和拓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戰略規劃和總體佈局的認識,也表明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和任務的認識更加深入。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我國曆史上就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比如,孔子的“和為貴”;墨子的“兼相愛”、“愛無差”;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則描繪了一種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依,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養;陶淵明的關於世外桃源的構想;康有為在《大同書》提出要建立一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 的理想社會。在西方,從古希臘哲學家畢達格拉斯的“整個天下一個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到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不合理的資本主義制度,必將為“和諧制度”所代替;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把自己的新社會制度的試驗以“新和諧”命名;德國空想社會主義者魏特林把未來的社會主義稱為“和諧與自由”的社會。從思想史的角度看,這些和諧社會思想不乏值得我們重視和肯定的見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有關思想和主流給予了肯定,提出“提倡社會和諧是它們關於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

無論在什麼社會,如何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會被關注和思考。歷代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安定有序的社會也提出要和諧,但那只是對人民的一種統治術,是為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秩序服務的。雖然,為維護統治秩序會向人民作出某些讓步,出現某種“社會和諧”。但是,在存在剝削和壓迫的階級社會裏,和諧社會從根本上是無法實現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社會和諧思想;雖然是值得稱道的“積極主張”,但他們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矛盾,也沒有找到實現社會平等的正確途徑,結果只能陷於空想。任何一個社會,當對抗性矛盾占主導地位時,是沒有辦法構建和諧社會的,只有當非對抗性矛盾占主導地位時,才有可能構建和諧社會。馬克思找到了人類和諧社會理想的正確途徑,即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其他社會形態企圖的和諧社會有着本質差別,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基礎上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社會的和諧只能是相對的,是向着全面實現小康的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發達階段的和諧社會和共產主義的和諧社會發展的,最終實現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任何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的長期奮鬥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已擺在我們面前,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認真的思考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對教育提出了什麼更新的、更重大的任務,作為我們成人教育工作者更加關注的是對成人教育提出了什麼新的、重大的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有許多工作要做。這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和教育有着緊密的聯繫。貴州省有個叫畢節的地方,是一個貧困的,被聯合國稱之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但是,他們經過16年的努力,通過平衡地處理人口、經濟、生態、資源、環境的關係,初步走上了理性、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稱讚。儘管他們目前的建設成就離“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尚有較大的距離,但是畢節的發展模式還是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畢節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把教育擺在了突出的位置。“教育脱貧”給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據畢節地委的統計,近10年間,畢節地區興建和改造“希望國小”、職業中學40餘所,培訓各類人才10萬多人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後發優勢”。畢節的經驗還告訴我們,教育公平是起點的公平,是現實公平的基礎,是公民平等發展權的保證。我們可以從畢節經驗中感受到教育,特別是成人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感受到成人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歷史重任。我們應當進一步認清:

第一,成人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經過20多年努力,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個人首先富了起來,解決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温飽問題,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這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但是,我們應清醒地看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將面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嚴重不足。就自然資源而言,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人均佔有資源少,而且浪費嚴重。像石油、天然氣及其他許多礦產資源的儲存量將直接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就人力資源而言,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人口數量上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人口的質量。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2000》認為:1987-1997年,我國每10萬人口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僅為454人,而日本為4909人,美國為3676人,俄羅斯為3587人,韓國為2193人。我國與這些國家相差5-10倍。面對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的不足,我國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在教育基礎較為薄弱、教育總體供給能力不足,勞動力受教育年限不高的情況下,成人教育已經和正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現在,每年有數百萬的成人接受高等教育,2004年成人高校的畢業生人數佔高等教育畢業總人數的46%左右,數百萬的專業技術人員接受成人繼續教育。每年接受培訓的職工近5千萬,接受各種內容和形式培訓的農民近一個億。成人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成人教育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第二,成人教育是與勞動就業緊密聯繫的。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不充分,將會導致一部分人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收入差距和社會差距拉大;嚴重的會影響人們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的穩定興旺。中國是世界上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就業難度最大的國家。必須創造條件解決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然而,就業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增多,重要的是就業人員的素質;文化技術水平。現在許多農民工進城打工,懷着良好的願望,但就是找不到工作,不是沒有職位,只是許多人沒有適應崗位的文化技術知識,不能勝任而已。為了加強就業培訓,教育部、農業部等單位正在大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國務院1987年頒佈的《關於成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規定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已經走上各種崗位、以及需要轉換工作崗位或重新就業的工人、農民、於部、專業技術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崗位培訓。成人教育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勞動就業的培訓重任,促進就業的充分和優化,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第三,成人教育是與國民素質的提高緊密聯繫的。中國人口眾多,人力資源豐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人口素質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距。文盲人口數量依然較大,國民受教育年限較低,2000年15歲以上的民國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高等教育的入學率也剛剛進入大眾化的初始階段,國民素質競爭力和科學素養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國民素質不高,勞動生產率得不到提高,就難以實現經濟的高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 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 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會困難重重;國民素質不高,也會直接影響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現。這樣,我們追求的社會和諧回因國民素質不高而造成社會的不和諧。重要問題是教育,除了加強普通教育提高國民受教育的年限外,就是不斷對國民進行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環境友好等方面的成人教育,不斷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社會的和諧。

第四,成人教育是與人們生活質量緊密聯繫的。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看,物質生活始終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能等同於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諧社會的生活質量包括物質生活,如穩定收入,居民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同時也包括人們的精神生活。對成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教育,滿足人們自身娛樂、休閒、欣賞等精神上的需要,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中成人教育不可忽視的功能。

第五,成人教育是與自然的和睦相處緊密聯繫的。在改革開放的20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持續的增長,但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了某些經濟社會不協調,及人和自然關係不協調的嚴重問題。今年1月 27日,評估世界各國環境質量的“環境可持續指數”在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正式對外公佈,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居133位。這是個令人感到尷尬,同時也感到危機的數字。事實告訴我們,對自然的過分索取,不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是不利於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前一段出現的“環保風暴”正是體現了政府對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視和決心。有識之士強調,重要的是教育。一方面在廣大中國小學生中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使青少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和知識,提高他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健康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重點對廣大幹部、職工等全體公民實施專門性可持續發展教育,改變他們傳統的發展觀,喚起人們的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幫助他們自覺地為維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採取新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開展適應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需要的科學技術教育,增強有關的技術開發和生產操作的能力,確保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持續、健康和良性發展。顯然,這也是成人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展望未來,成人教育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越來越越重要。提高廣大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離不開成人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成人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發展和改革成人教育,對於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使21世紀的中國成為人人皆學之邦,建設一個學習型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極其重大。

發展和改革成人教育,要在觀念上有所轉變。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對一切具備生活、工作和學習能力的人,根據他們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不同需求,對其人力資源進行開發,提高其知識和技能,完善其人格,以及提高其生活質量。

發展和改革成人教育,要體現成人學習的特點,以成人為中心,以成人的需要為中心來選擇和發展適合的教育活動和形式,根據成人的實際需要安排課程和教學。

發展和改革成人教育,要本着終身教育的宗旨,建立一個開放、靈活的成人教育體系,通過改革掃除成人接受教育的各種障礙,使成人不受學歷層次、學習專業、入學資格(學歷教育除外)、工作性質的限制,便捷地獲得學習的機會;使成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從事學習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為人們公平享受教育權利提供條件,進而為社會公平夯實基礎。

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釋放着成人教育的最大價值,也對成人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必須創新,把成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工作做好,為國家、政府和社會向成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開發多種多樣的成人學習平台,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化社會環境作出新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6989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