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

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已經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深入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機統一關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為三大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一 社會和諧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緊密關係。而社會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又都以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發展為基礎、為依據,並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為歸宿。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但是,沒有社會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沒有全體社會成員全面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社會和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我國開闢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在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之後,結束了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歷史,又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人民生活在總體上實現了由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既是一種治國的理想,又是一種治國的方略、治國的機制,同時也是一種治國的結果,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黨中央鮮明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同時,又要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科學文化水平還不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需要隨着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的歷史過程。我們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根據已經具備的條件,積極地而且堅持不懈地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擔負着不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礎和智力支持的歷史使命。現在,社會主義文化在我國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經佔據主導地位,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力的精神支撐。同時也要看到,由於各種原因,社會上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陣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去佔領,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會去佔領。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們的思想,腐蝕人們的靈魂,破壞社會的和諧與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堅決抵制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蝕,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 二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有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體現着全體社會成員基於共同的生活條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奮鬥目標,反映着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結合着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意志、強烈的情感,激勵全體社會成員堅強團結,為着實現共同的社會理想而百折不撓地奮鬥。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聯繫各種社會羣體、使之超越具體利益關係而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精神紐帶,又是鼓舞人們萬眾一心、無私奉獻、迸發出無盡的創造活力,向着美好的未來奮勇前行的精神旗幟。它是實現和發展和諧社會的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總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社會凝聚力、創造力、生命力之所繫。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實現社會和諧。 在廣大人民羣眾中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歷史使命,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根本要求。我們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辛探索和不斷髮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國人民為着實現共同的根本利益、為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滿懷信心地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古今中外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它的建立、發展和不斷完善,需要我們進行艱辛的探索。我國社會正在發生着深刻變革,已經出現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趨勢還將進一步發展,人們個人境遇和命運的差異性、多樣性、偶然性明顯增強,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也明顯增強,更加關注實現個人奮鬥目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理想的關注。而且,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擺脱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現代化,還要闖過許多難關,還要經歷許多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深化改革、體制創新進入攻堅階段,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原有體制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將進一步觸及,社會利益關係將更趨複雜,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將會加大,不同利益羣體差距的擴大已經對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戰。而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正通過各種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撥我國人民內部矛盾以削弱、動搖共同理想信念,加緊進行滲透、破壞、顛覆活動。面對國際國內種種矛盾、困難和挑戰,我們能不能始終堅定全體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的重大考驗,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到十三億人民的前途命運。 我們黨的一個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就是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教育和引導羣眾深刻認識中國最廣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樹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尤其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科學理論的武裝,對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鞏固具有決定性作用。要全面落實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着力回答現實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説服力、感染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全體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結合歷史和現實的生動實際,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使全體人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要通過理論武裝和先進典型的示範、感召、帶動作用,引導全體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消除封建主義殘餘影響,抵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 三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道德建設。道德屬於意識形態、屬於精神文明,它通過一定的善惡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來規範人們的相互關係、約束個人行為,從而調節社會關係。道德建設見之於社會,是道德教化,是通過教育和社會輿論來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賦予人們以道德自律的行為準則和精神力量。道德建設見之於個人,則是道德修養,是通過學習、實踐去認知和確立自己的社會行為的原則和規範,並使之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要求。道德修養,是人生修養的重要內容,是人生修養的一種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設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為一種重要的治國方略,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質,人們就會自覺地遵紀守法,也就有利於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一個社會如果道德淪喪,就必然會陷入社會失範、欺詐成風、正不壓邪的混亂境地,就根本談不上社會和諧。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應當看到,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決不可低估我們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上面臨的嚴峻挑戰。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也給社會主義道德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很容易發生過於偏重物質利益、見利忘義、不講理想、不講道德的傾向。事實上,由於市場經濟本身存在的負面影響,也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在一些地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抬頭,市場上製假售假、欺詐逐利有所蔓延,金錢至上、唯利是圖衝擊着公平競爭、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等高尚的道德風尚,金錢關係腐蝕着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已經嚴重地影響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我們黨早就充分估計到在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存在着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機滲入、腐蝕我們的羣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嚴重風險。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情況下,人們接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這種風險的嚴峻性將更加強烈。另一方面,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入城市,勞動者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流動性大大加強,人們的生活節奏和方式急劇變化,勢必對社會、家庭原有的秩序和結構帶來衝擊,在人和人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新矛盾、新問題。在這種深刻的社會變動中,各種不同利益羣體的人們能不能和諧相處、同舟共濟,互助友愛、安居樂業?這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面臨的尖鋭挑戰和嚴峻考驗。因此,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道德基礎,將直接影響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和成敗,關係着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興衰。 面對嚴峻的歷史性挑戰,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風尚。針對當前道德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重點加強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要尊重道德建設的層次性、羣體性、普遍性、全面性特點,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視新形勢下出現的人民內部矛盾,高度重視對社會弱勢羣體的扶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社會羣體的思想問題,既要鼓勵先進又要照顧多數,既要統一思想又要尊重差異,既要以理服人、解決思想問題

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

,又要實實在在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充分注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羣眾性,始終堅持人民羣眾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多種多樣的、為羣眾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形式,廣泛開展羣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融洽和諧、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 四 構建和諧社會,不僅需要大力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在人的全面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居於核心的地位,科學文化素質則是重要的基礎,二者相互聯繫、相互推動、辯證統一。因此,要在全社會形成並鞏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須在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科學文化教育,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文化落後、愚昧無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設和諧社會的。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節約型社會,必須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等等。而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 切實加強科學文化教育,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長效性的戰略意義。毫無疑問,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學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人民羣眾的全面素質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還存在相當的差距,公民的道德素養、法律意識、科學知識水平等等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在科學文化教育上還很不平衡,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教育不公平現象日益突出。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鎮平均水平低2.5年;農村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特別是當前及今後一個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而我國勞動力素質的現狀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現在,已經出現了一方面就業壓力增加而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大量缺乏的現象,同時,大量進城農民工由於科學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從事較為簡單繁重的體力勞動。這一類突出的矛盾和現象,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切實加強科學文化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文化基礎和智力支持,已成為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我們要站在抓緊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站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加強科學文化教育。要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促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全面協調發展。要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繼續教育,發展面向所有人的、非學歷的多樣化教育,構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要高度重視和切實保障教育公平,增加高質量的教育供給,努力使之惠及更廣泛的人羣,尤其要加大力度幫助農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學,並確保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要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提高基層特別是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衞生、體育服務能力,不斷改善十三億人民的文化生活條件和環境。文化藝術寓教於樂,娛情益智,在不知不覺間潛移默化,對於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構建和諧社會有着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要把着力點放在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羣眾,為人民奉獻更多無愧於時代的精神文化產品,在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礎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舞台。可以相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精神支撐作用的同時,自身也會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創造出新的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xo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