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明價值目標體系的建構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明價值目標體系的建構

胡錦濤同志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縱觀國際社會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實際,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總結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豐富實踐,前瞻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以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對社會主義榮辱觀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系統闡述,為弘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明瞭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明價值目標體系的建構

一、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系統確立,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理論寶庫,對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用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去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意識,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人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尚和安定有序的良好社會秩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廓清了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認識,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明瞭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人民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熱愛祖國、積極向上、服務人民、團結友愛是社會風尚的主流。但與此同時,隨着社會轉型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就業形式、生活方式、運行和管理機制日趨多樣化,催生了多樣化的觀念、意識和社會文化,這些觀念、意識、文化的價值標準大相徑庭,某些消極頹廢的思想文化意識和行為不斷滋生出來。一些人價值觀扭曲,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大行其道;一些人背信棄義、唯利是圖、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一度成為社會公害;一些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賣淫嫖娼、黃賭毒屢禁不絕;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對這些現象,社會觀念有時也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善惡不鑑、美醜不辨,一度出現了許多模糊的甚至是極端錯誤的認識,甚至把生物進化原理機械地搬到人類社會,認為市場經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更甚者宣揚什麼"腐敗促進經濟發展",呼籲"性產業合法化"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腐蝕了人們的思想和靈魂,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也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確立,徹底廓清了這些模糊認識,系統闡明瞭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

(二)繼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指明瞭方向。泱泱華夏,浩浩炎黃,文明之光綿綿五千載,為中華文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寶庫。多少聖哲先師觀天地、察古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體系;多少仁人志士明是非、辨榮辱,成為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楷模。今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作為執政的指導思想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並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這就需要我們正確鑑別和準確把握先進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繼承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系統地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從國家、人民、科學、勞動、和諧、誠信、道德、法紀、勤儉等關鍵範疇入題,深入闡釋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特質。

(三)構築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明價值目標體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道德的層面切入,又超越道德的範疇,全面而深刻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明價值目標體系,涵括了道德與法制、文化與經濟、社會與人生、羣體與個體的諸多領域,對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什麼是樂、什麼是苦,什麼是榮、什麼是辱,什麼是高尚、什麼是卑鄙,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值得為之不懈追求,什麼是沒有意義的人生、需要警示人們慎行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構建了既有先進性要求又有普遍性意義的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信仰和精神支柱,成為廣大社會公眾思、言、行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準則。

(四)賦予了科學發展觀以更加豐富的內涵,為弘揚人本主義思想提供了實踐指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重在人的主體地位的樹立,物質和精神的協調,思想和行為的統一,人與人和人與環境的和諧,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天生萬物,唯人為貴","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發展的目的在人,發展的動力在人,發展的實踐靠人。要推動發展和實現科學發展,必須依靠構成社會和諧羣體的識榮辱、知善惡、明是非、辨美醜、懂規矩、守秩序的高素質的人;享受發展的成果,也需要這樣的人;實現新的持之以恆的發展,還是需要這樣的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在實踐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既能推動社會前進,又能享受文明成果的全面發展的"四有"公民樹立了指針。

(五)找準了德治與法治的科學契合點,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指明瞭路徑。"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國"是發端於商周創新於當代的中華民族的治國理念。此二者,一度被爭論不休,實則是辨證的統一體。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是強制性規範,是一種他律性的"硬規範";良知、道德、信念、信仰是非強制性規範,是一種自律性的"軟規範"。在有階級社會,任何社會的治理方式都是"硬規範"和"軟規範"的統一體,或缺其一都是不可想象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按照"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在"法治"與"德治"相交的契合點上,指明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統一的基本路徑。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豐富內容

從內涵上講,"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上承儒家之"和"、今啟當代之"諧"、下瞻中華文化輝煌未來的關於和諧文明的理論,是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昇華和發展,從是非、真偽、善惡、美醜、逸勞、樂苦、榮辱等多個層面構築了社會主義新型的文明價值目標體系。從外延上講,社會主義榮辱觀涵括了社會文明價值目標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一)愛國固

土的國家觀--忠誠祖國、報效國家。國家觀是人的價值觀念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價值觀念的靈魂,左右着其他一切價值觀念的生成和發展,任何價值觀念都無不置身於國家觀的統帥之下。這既符合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説的原理,也是被古今中外數千年曆史檢驗證明了的真理。一個不熱愛祖國的人,不可能有其他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一個深深地熱愛祖國的人,往往可以不惜一切忍辱負重,甚至以身殉國。正因如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才成為傳吟千古的名言警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之不國,何以家為。岳飛戎馬倥傯,精忠報國;文天祥碧血丹心,視死如歸;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且因禍福避趨之"的豪邁感言。此類可歌可泣的愛國範典,不勝枚舉。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韓日國民紛紛向國家交售金銀首飾之愛國熱情,也深感世人。飽受欺凌的近代中國歷史昭示我們,當代霸權主義的行徑也警示我們,國家的盛衰與每一位國人的福禍生死與共、休慼相關:沒有國家的富強與興旺,哪來人民的幸福與安康!凡華夏子孫,當存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踐效國之行。因此,榮辱觀之大之上,乃以國家之榮為榮,以國家之恥為恥。愛國的博大情懷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精神支柱,把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文明價值目標的核心,抓住了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二)服務社會的人生觀--熱愛人民、服務社會。人生觀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反映,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是人生觀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過去我們曾圍繞"人生為什麼"的命題展開了長時間的討論,但受制於多方面的條件,或木或林,見仁見智,並沒有一個比較科學正確的結論。"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科學地回答了人生為什麼的大問題。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之為人,不是孤獨的生命,而是合羣的存在。人只有在與他人和社會交往之中,在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合作之中,在為整個社會和所有成員服務之中,才能尋找到自身的價值歸宿。自己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和他人的他人,也在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務,這就是人生的本質和真諦所在。

(三)求是求真的是非觀--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是非屬於哲學範疇而非道德範疇,"是"指符合客觀實際,"非"指背離客觀實際。是非觀是人的世界觀在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具體體現,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是非觀。唯物主義是非觀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義無反顧地探詢大千世界運行的客觀規律,追求真理,維護真理;唯心主義是非觀隨意誇大意識的作用,違背事物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中走向歧途。唯物主義是非觀遵循客觀規律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展科學技術,普及科學知識,引導人們正確認識自然和社會,增強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創造美好幸福生活;唯心主義是非觀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宣揚歪理邪説,讓人們變得愚昧無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澄清了是非的根本界限。

(四)敬業奉獻的職業觀--辛勤勞動、敬業奉獻。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熱愛祖國、服務社會不僅僅是一種價值標準,更是一種具體的實踐。只有每一位國民都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轉變為具體的社會實踐,在自身的職業領域和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勉工作、辛勤勞動,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才有實際意義。要做到這一點,當須銘刻"以立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五)團結互助的和諧觀--團結互助、關愛他人。"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靈魂,"和而不同"反映了先人對人類社會高度的理性思辨精神和高超的哲學智慧。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因"和"而共生共榮,因"和"而和諧有序,因不"同"而可區別可認識,因不"同"而美而豐富多彩。人與人相處,須承認不"同"而珍視"和",才可能具包容之心、關愛之情,也才可能善待他人,愛護他人,幫助他人,尤其是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弱者和生活中遭遇困難的人。那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思想和言行,與團結互助的和諧觀、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道德新風是格格不入的。

(六)誠善守信的義利觀--正直善良、誠實守信。義利觀的關鍵是善、誠、信,皆為道德範疇,在社會規範裏同時也屬於法治範疇,如商務活動中的失信者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社會公職人員不履行善的義務(如見死不救)會被起訴等。但其基點來源於人的德行修煉。善是一種惻隱之心、憐憫之情;誠是一種羞赧之感、違心之惡;信是一種對他之責、為己之義。孔子説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也説"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都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克己助人的義利觀。只有富於德行修養,知善惡、辨榮辱的人,才可能做到誠善守信、重義輕利、樂善好施。當然,傳統文化需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才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當代法治規則下,我們主張利由勞動來,由符合社會主義義利觀的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確定。當義利發生矛盾時,秉承"重義輕利"。

(七)安分守己的規範觀--遵紀守法、恪守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秩序,就沒有和諧。當代社會主義榮辱觀,既包括良知、道德、信念、信仰等"軟規範",也包括法律、法規、紀律、制度等"硬規範",既包括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現代人文精神。當代榮辱觀是傳統道德與現代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是良民意識與現代公民意識的有機統一體。現代公民意識的涵義浩瀚深博,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但法治意識、規範意識、尊重他人權利的意識、善待他人、善待生命、珍惜環境的意識,當是其題中不可或缺之意。如此,方為一種與時俱進的社會規範觀。

(八)勤勞節儉的苦樂觀--勤勞儉樸、惜物如絲。勤勞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的優良作風,中華民族正是靠這種美德生息繁衍,我們黨也是靠這種精神執政立國。因此,我們黨的歷屆中央領導人反覆告誡要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由辛勤勞動所得,珍惜財物也就是珍惜民力、珍惜生命、關愛我們人自身。在資源枯竭已威脅人類生存、能源危機變本加厲的當今時代,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尤具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和諧意義。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三、樹立和

躬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對策

(一)認真組織廣大幹部羣眾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理解和掌握其豐富內容和精神實質;學習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及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瞭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淵源,融會貫通,加深理解;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恪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來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取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學習歷史知識,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自身做一個愛國守法勤奮向上的好公民;學習國外培育公民道德和榮辱觀的成功經驗,開闊視野,豐富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法律知識,加深對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和以德治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學習十六大以來中央關於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加深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系統把握。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學以正心,學以校行,學以致用;堅持分層要求、分類指導,注意區分工人、農民、公務員、知識分子等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實際情況;堅持知行統一、理論與實踐結合,重在實踐;堅持實事求是,務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二)廣泛宣傳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要採取開闢專題、專欄、專版等形式,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點評、現場採訪、羣眾討論、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擴大宣傳面,拓展報道深度,增強宣傳效果。要加強輿論監督,及時揭露和批評有悖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言行和現象,努力營造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輿論氛圍。社科研究機構要組織理論工作者開展專題研究,撰寫理論文章,為廣大幹部羣眾解疑釋惑,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榮辱觀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幹部教育工作中,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列為重要的培訓內容,提高廣大幹部的榮辱意識,從而帶頭實踐,率先垂範。文化部門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針,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積極創作大量反映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優秀作品,熱情謳歌人民羣眾的崇高思想品德,為羣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文化館、圖書館、歌舞劇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文化陣地和鄉村集市、公園廣場、車站機場等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要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展覽、參觀考察、文藝演出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

(三)實事求是,分類指導,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各具特色。農村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榮辱觀教育作為省委提出的"樹文明新風,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認真總結多年來開展文明村、文明小城鎮、十星級文明户、無毒村、婦女禁毒會等創建活動的成功經驗,突出重點,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容、形式和載體,使之收到綜合實效。從德宏的實際出發,一是要突出加快發展、建設富裕文明的美好家園這個重點,抓好以愛國愛鄉固邊守防為重點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各族人民進一步培養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崇高情懷和建設德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勤奮勞動;二是突出以禁毒防艾為重點的科普和法制宣傳教育,使各族羣眾懂得毒品艾滋病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對家庭、對親人、對自己的極其嚴重的危害性,自覺地抵制毒品,遠離艾滋,還我清潔祥和的美好家園;三是突出以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為重點的社會宣傳教育,在發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更新觀念,崇尚科學,拓展視野,開闊思維,進一步養成科學、合理、文明、衞生的良好社會新風。工商企業和各類窗口行業、窗口單位,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融於企業文化、行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形象塑造之中,以創建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為載體,廣泛開展"共鑄誠信,建設誠信德宏"、"百城萬店無假貨"、"重合同、守信用"、"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等活動,使榮辱觀教育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城市社區要把榮辱觀教育與創建文明社區、學習型社區、無毒社區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積極拓展榮辱觀教育的新形式,不斷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大中國小校要把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學校管理、課外活動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為習慣。黨政機關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黨性黨風教育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創文明機關、爭當"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使廣大黨員和國家公務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自己的模範言行來引領社會風尚。

(四)"內疚神明"、"外憚法紀",建立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相協調的制度約束和懲戒機制。社會規範總是"硬規範"與"軟規範"的統一體。"軟規範"為"硬規範"的實施提供人文環境和輿論支持;"硬規範"為"軟規範"的失靈提供補救手段和外力震懾。可以説,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一個道德不張的社會,無論其有多少嚴苛重典,要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都是不可想象的;同理,一個缺少必要法律規範的社會,沒有社會成員對法律的敬畏和尊從,無論其如何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都不可能把良好的社會秩序長期鞏固下去。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只是作家們對偏僻鄉村農耕社會的激情描寫而已。眾所周知,被稱為東西方文明融匯典範的新加坡至今還保留着酷烈的鞭刑。因此,在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同時,須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形成有效的約束、激勵和懲戒機制,使榮者得褒獎,恥者受懲處,做到"慈於子者不敢絕衣食,慈於身者不敢離法度,慈於方圓者不敢舍規矩"。

(五)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黨性黨風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引領社會風尚。黨風政風決定民風社風,加強榮辱觀教育在黨政機關尤顯緊迫和重要。古人云:"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黨政機關公務員如何遵紀守法、如何誠善守信、如何團結互助、如何勤奮敬業、如何勤儉節約,對民風社風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只有這個關鍵羣體真正樹立並躬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教育才可能真正收到實效。因此,要把榮辱觀教育與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廉政教育、法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官德建設,提高幹部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一大批德才兼備、勤奮敬業的幹部,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信譽取信於民。若此,廣大社會公眾就會羣起效之,健康向上、文明祥和、和諧互助、安定有序的良好社會風氣就會形成。"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公務員的榮辱修煉而言,或許有着可供開發的思想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ne3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