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通用20篇)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通用20篇)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基礎、龍頭和骨幹。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社區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服務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和威信。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我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根據區委關於第一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安排,以繼續解放思想,加快科學發展,把北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現代物流中心這一實踐載體,圍繞如何搞好社區服務、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區社區服務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提出了今後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的思路。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通用20篇)

一、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現狀

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從20xx年9月隨着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開始,20xx年初全面展開。幾年來,通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區服務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鎮(街道)主管、社區主辦、社會參與 的工作運行機制,初步完成了重構服務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區服務步入了 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總結近年來的社區服務工作,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加強對社區服務的領導。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社區建設、社區服務作為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在人、財、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相繼出台了《城北區關於開展社區建設的意見》、《城北區城市社區整合實施意見》、《城北區社區建設五年計劃》、《城北區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對全區社區服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使社區服務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快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公共設施建設,增強辦公經費和居委會成員生活補貼,為加強社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省、市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藉助星光計劃和再就業服務中心項目,市區兩級共投入資金370多萬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動中心22個、再就業服務中心22個,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效解決了社區的老年活動室和社區辦公用房,同時還藉助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安置了部分下崗失業人員。

二、當前社區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社區服務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北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實際,預示着我區城市社區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區社區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落實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和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諸多現實因素制約着社區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一)社區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區23個社區居委會中,絕大部分經濟實力較弱,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社區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影響了社區服務的大發展。

(二)社區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儘管近年來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礎設施,社區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有個別社區借用的辦公用房面臨拆遷、收回,如光明社區、馬坊東社區,重新選址建設辦公用房面臨較大困難。

(三)居民現實支付能力制約社區服務的發展。儘管存在着廣大羣眾對社區服務的普通需求,但多數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備滿足這些需求的現實支付能力。大多數城市居民寄希望於社區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而在許多有償服務項目面前則望而卻步,從而制約着社區服務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四)服務領域不寬,服務水平不高。由於我區社區服務設施不完善,加之社會中介組織不發達,沒有形成綜合的服務實體,導致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高。

三、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認識加強社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城區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強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羣眾基礎和工作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認識上到位,行動上自覺,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鎮(街道)要把發展社區服務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施社會救助和再就業工程、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等工作緊密結合。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鎮(街道)牽頭、社區居委會協助、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城北區第三產業和社區服務發展要求,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服務水平。發改、財政、經濟、銀行、税務、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自己的職能,進一步制定促進社區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及殘聯、老齡、慈善等組織參與社區服務,大力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將參與支持社區服務工作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並納入目標責任。同時,將發展社區服務與招商引資工作結合,形成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合力。三是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指導。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方法,將發展社區服務作為本部門工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級、分部門制定社區服務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促進社區服務各項工作的落實。鎮(街道)要制定本轄區發展社區服務的規劃,協調解決社區服務發展中的問題,管理各類組織以及家庭和個人依法有序開展社區服務。四是加強對社區服務的監督。經濟局、民政局等部門要推動制定各類社區服務行業標準,並綜合運用行政、法律手段監督管理社區服務。建立健全反映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及滿意度等有關信息的採集及工作評估體系。嚴格財務、審計制度,嚴禁將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認真解決社區服務發展中各種問題,及時查處違法違紀和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保證社區服務和社區經濟健康發展。

(三)大力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建設。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的原則,使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實現新轉變。社區建設的宗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為社會的減震器。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共同改善社區經濟和社區文化。同時,完善社區事務民主決策機制,凡是羣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都要通過聽證會、協商會、議事會、座談會、民意調查會等,廣泛聽取意見,充分發揚民主,暢通居民意願表達渠道。

(四)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領域。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羣體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社區服務體系: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護理、精神安慰、應急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殘疾人生活保障、康復醫療、就業安置、婚姻戀愛、合法權益保障、文化生活;優撫對象的定人定期上門包户服務、轄區內商業網店一條龍服務、逢年過節慰問送温暖活動、子女入托上學就業優先解決;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濟、包户服務、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温暖活動、優惠購買生活必需品、優先安排就業、實施再就業培訓;二是建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的帶有便民利民性質的社區服務體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務和家務勞動;日常生活用品的購置和配送、家用電器維修、衞生清理、服裝製作拆洗與熨燙、代收公用事業費;綠化面積的維護和擴大、四害治理、環境噪聲控制、垃圾袋裝與分類、居民樓道及門前環境衞生保護、違章搭建控制、民事糾紛調解、火災隱患消除、轄區內刑事案件防範、外來人口管理;疾病防範、醫療診斷、病人護理、健康諮詢、衞生宣傳和防疫;嬰幼兒照料、上下學接送、午餐製作與配送、課外看管、假期託管、智力開發、興趣與特長的培養等;社區生活服務,包括文化、教育、科普、諮詢、培訓、體育、娛樂、健身。

(五)努力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運行機制。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是社區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對社區服務的客觀要求。它不僅是社區服務發展的長遠目標,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進一步深化社區服務的基本途徑。一是培育知名社區服務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出台和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資興建社區服務設施,發展公有民營、民辦公助、股份合作制、個體私營等各種類型的社區服務事業,發展高層次的家政服務業、物業管理、消費娛樂業、商貿流通服務業等社區服務,培育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服務質量好的知名社區服務企業。二是搭建社區服務信息平台。採取招投標的辦法,篩選有資質、信譽好、服務質量高的社會中介組織,搭建社區服務信息平台,設立呼叫熱線,向社區居民推薦社區服務企業和服務項目。三是重視培育,實現產業化。對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內容的服務項目,如託老托幼服務、家政中介服務等,應根據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採取措施,重點培育,逐步實現實體化,使其成為社區服務業中的分支產業。四是要進一步完善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制度。要在為各類弱勢人羣和優撫對象提供福利服務的同時,擴大服務對象,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努力開拓為廣大居民羣眾和轄區單位提供服務的項目,以提高有償服務的比重。有償服務制度主要適用於對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所提供的後勤保障服務和對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務。有償服務獲得的利潤要儘可能彌補福利服務的資金不足和發展新的社區服務項目,擴大社區服務規模。

(六)加強社區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幹部素質。一是選好配強社區居委會成員。採取公開選舉等方法,經過民主選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社區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樂於奉獻的精神;加強理論、業務、崗位培訓,引導和鼓勵社區工作者自學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業務理論水平和依法辦事、服務羣眾的能力;鼓勵社區工作者積極參加社會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並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稱的給予不同層次的補貼,推動社區工作的專業化、社會化。三是充分發揮社區見習大學生的作用,不斷推動社區工作上水平。四是進一步優化、壯大志願者隊伍。為了有效地組織、帶動居民羣眾參與社區服務,為了使這項工作經常化、系統化,必須優化、狀大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在這方面,首先要大力動員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願者隊伍,優化這支隊伍的年齡結構;其次要動員吸收文化水平較高的居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志願者隊伍,優化這支隊伍的智力結構;再次動員吸收居民中的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加入志願者隊伍,並在其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總之,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基礎、主題、龍頭和骨幹,是社區建設的生命力所在。在推進社區建設的實踐中,要把服務社區居民、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放在首位。要從社區居民迫切要求解決和關注的現實問題入手,急居民羣眾所急、想居民羣眾所想,辦實事,重實效,使居民得到實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要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僅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不僅需要廣大居民羣眾的共同參與,更需要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紮實工作;不僅需要對弱勢羣體和優撫對象的無償服務,更需要探索麪向全體居民的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有償服務。只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實踐,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才能滿足居民羣眾不同層次的需求,才能增強居民對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才能實現社區的和諧、穩定及其發展。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

下面,我簡要彙報一下我縣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縣轄鎮街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現有政府舉辦的醫療衞生單位家,其中縣級醫療衞生單位處鎮級醫療衞生機構處,另有社區衞生服務站處、村衞生室個、個體診所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衞生健康事業發展,搶抓國家強力推進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機遇,不斷加強全縣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了縣、鎮、村橫到邊、縱到底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醫療衞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一、加強人才培養,壯大衞生健康服務力量

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不斷加強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自年開始,我縣實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控制、自主招聘,建立了靈活的公立醫院用人進人機制和政策,對緊缺人才建立綠色通道,公立醫院自主招聘後直接報縣編辦和縣人社局備案,切實解決了優秀人才引進難的問題,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堅持管辦分開,穩步開展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實現了縣級公立醫院決策、執行與監督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提高了醫院內部管理運行效率。今年以來,圍繞專業需求和學科需要,將招才引智工作納入招商引資範疇,視同引進招商引資項目。並積極開展醫療衞生系統在外工作人員回的宣傳引進工作,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出台《關於鼓勵在外工作人員回縣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醫療衞生系統已有名外地工作人員回工作。同時,加強在職人員進修培訓,截至目前,各單位選派人員到省市進修學習人次。

二、完善硬件建設,優化醫療衞生服務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目前醫療衞生機構建設對於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重要性。為此,我縣在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規範化建設。

一是加強醫療機構疫情防控設施標準化建設。縣人民醫院建立獨立的傳染病科、規範的發熱門診,並按照三甲醫院建設標準,計劃遷建佔地綜合院區,建築面積萬平,配備牀位,目前已完成立項,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已辦理完畢,正在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爭取年底投入使用。

二是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造面積實驗室,購置了檢測儀器設備,已於月日正式啟用;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也先後於日啟動PCR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並與初投入使用。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將在現有基礎上,分別新上一套核酸檢測設備,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也將完成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確保全面完成“核酸檢測能力備增計劃”。加快推進鎮街衞生院發熱哨點診室建設,按照發熱哨點診室不低於平方米的建設標準,正在改造過程中疫情應急防控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加強鎮街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在所有鎮街衞生院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新建、擴建項目,不斷優化基層醫療服務條件。以上項目建成使用後,我縣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將實現全面提檔升級。

三、推進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縣人民醫院先後與簽署了對口幫扶和合作協議,為縣醫院發展注入新動力。加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中心”建設,胸痛中心被列入國家胸痛中心聯盟建設單位,卒中中心通過國家卒中中心聯盟認證,胸痛、卒中、創傷、放療項目均處全市上游水平,依託建立的掌上導管室為山東省首家。從鎮街衞生院選派名“村級指導醫生”對薄弱村衞生室進行幫扶,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人員組成,由縣級醫療機構分片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服務簽約工作,切實提高了簽約服務質量。

四、規範監管秩序,加強公共場所管理

完善監管機制,建立了領導幹部“一對一”幫扶制度,成立個幫扶領導小組,分別由衞生健康局領導幹部任組長,隨時對所包保的.鎮村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加強衞生監督信息化建設,為衞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隊伍配備了現場執法終端設備,確保現場執法過程全記錄。加強醫療廢棄物和醫療污水監督,組織衞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大隊人員對產生醫療廢棄物的單位和隔離病區加強監督檢查及業務指導,各單位全部與公司簽訂了醫療廢物處理協議,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由該公司統一集中處置,每年轉運處理醫療廢物約噸。

總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衞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但與廣大羣眾的期望和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各位領導的到來,是我們相互學習、共同借鑑、增進友誼的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懇請各位領導不吝賜教、傳經送寶,為我縣的衞生健康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促進我縣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謝謝大家!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3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縣衞計局的堅強領導下,我院按照公益辦院的宗旨,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入開展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得到較快發展,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下面,我將中心衞生院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向各位領導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鎮位於x縣東南部,版土面積x平方公里,轄x個村和x社區,總人口x萬。中心衞生院始建於x年,佔地面積x㎡,業務用房面積x8㎡,擔負着全鎮人民的公共衞生、醫療服務和周邊四個鄉鎮的部分醫療急救服務。現有職工91人,開設病牀x張,年出院x人次,門診xx人次。打造了完備的現代化醫療信息系統、遠程會診平台,具備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診治能力。全鎮下轄x家村衞生室,在編村醫50人。

二、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一)基礎建設卓有成效

我院於x年新建了行管公衞綜合樓,x年又耗資x對業務綜合樓進行了重新規劃佈局與裝修,住院部分科設置,達到“四化”標準,病人診療更加舒適方便。分年度對全鎮x家村衞生室進行了優化建設,均達到了“五化”標準,衞生室服務環境大為改善,羣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我院通過“外引內修”,不斷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素質,夯實發展內涵。一是加強人才引進,近三年共引進大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9名,為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增添了強大動力。二是與上級醫院簽訂人員培訓協議,三年來選送31人到縣級以上醫院進修,214人蔘加市縣級短期培訓。每年邀請上級醫院專家來院授課10餘次,每月均請上級專家來院指導手術、會診。三是強化院內培訓。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每年組織院內培訓30餘場次,舉辦技能操作競賽、業務技能考核不低於4場次,不斷強化醫務人員專業技術能力。

(三)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完善質控體系,健全管理制度。對全院各科室實行全程質量監控,對日常工作定期進行考核,全面貫徹落實18項醫療核心制度,不斷優化就診流程,改善服務態度,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近幾年無醫療事故和大的醫患糾紛發生。二是強化急診急救,護佑生命安全。加強院前急救和急診工作的管理,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對急、危重病人暢通綠色通道,實行先診療後付費。“120”年接診病人xx人,急危重轉診xx人,未發生因急診急救處置不力而引起的矛盾糾紛。三是加強特色專科建設。今年在“國醫堂”的基礎上,單獨成立了中醫康復理療科病區,形成了以中醫藥適宜技術和現代康復理療相結合的特色診療科室;成立了燒傷治療專科,填補了區域空白,社會反響良好。

(四)惠民政策有效落實

一是公共衞生服務全面覆蓋。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治未病”意識,規範開展各項公共衞生服務,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家庭醫生團隊服務,實施健康管理,打造健康小屋,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控制慢性病的發病率與危害,不斷提高全人羣的健康水平。二是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專人負責藥品網上採購,基本藥物使用率100%,運行已經走入正軌。三是嚴格執行醫保政策,提高參保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近三年,全鎮參保率均在99%以上,三年來共為羣眾報銷醫療費用1427.2萬元,惠及羣眾7.9萬人次。四是是開展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改革試點,自20__年x月x日起實行按牀日定額付費,通過控制藥品、耗材、輔助檢查費用,開展臨牀路徑管理,最大限度控制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呈現出“三下降一提高”(例均費用下降、例均牀日下降、患者例均自付費用下降,實際報銷比例提高)的良好局面。

(五)醫院文化引領發展

我院始終把建設自己的醫院文化,打造“區域診療中心”作為“內功”來修煉。確定了院訓、院徽,願景,創辦了院報,目前已發行48期,開通了醫院微信公眾平台,搭建了與轄區羣眾溝通的橋樑。通過經常性舉辦演講競賽、文體比賽、崗位練兵等活動,大力倡導敬業精神和事業成就感,凝集人心,積聚合力,增強了幹部職工團結協作、爭先創優意識,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六)健康扶貧精準有效

一是開展精準扶貧對象慢性病門診免費醫療工作。對貧困對象身患高血壓、糖尿病需長期服藥的逐人建立台帳,免費發放日常治療藥品,進村入户開展健康體檢,為貧困對象提供了健康保障。二是全面落實我縣健康扶貧“三提三免三兜底”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羣眾看病就醫負擔,切實解決貧困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三是開展結對幫扶助力脱貧。經常性深入掛點扶貧村,開展入户調查走訪,幫助完成幫扶工作計劃,為貧困居民提供醫療援助和健康保障,助力村民脱貧致富。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與醫療業務發展不匹配,服務能力提升遭遇瓶頸。現有業務綜合樓建於xx年,使用已達30年,且多次維修改造,已成危房;上級編制牀位數僅64張,實際開放牀位146張,仍時常需要加牀,病區負荷已達極限。

不能滿足老百姓的就醫需求,同時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是基層醫療隊伍人才不足。因基層醫院和縣直醫療機構待遇相差較大,縣級績效工資為基準線的1.6~1.8倍,鄉鎮衞生院才1.2倍,目前醫院仍有臨聘人員54人,編制無法解決,人員經費不足,高水平人才引不進,留不住,人才流失嚴重,基本每月都有流動人員,致使醫院服務能力萎縮。同進村醫養老保障問題未解決,導致老村醫退不出,新培養的村醫安置不了,村級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羣眾的健康需求。

三是醫療設施設備落後。特別是缺乏CT等大型診療設備,每年有大量患者因不能明確診斷赴上級醫院診治,加重患者就醫負擔,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

四是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跟不上發展需求。現在醫院執行的還是20__年出台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標準,其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與現階段醫院配置標準和社會發展現狀不一致,也不能充分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4

為鞏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成果,促進基本藥物合理應用,規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醫師處方行為,提高處方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根據《藥品管理法》、《執業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範(試行)》以及《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標

深入開展《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和《臨牀應用指南》培訓與教育,在全省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建立健全系統化、標準化和持續改進的處方點評制度,加強處方質量和基本藥物臨牀應用管理,依據相關法規、技術規範,對處方書寫的規範性及藥物臨牀使用的適宜性進行評價,規範醫生處方行為,落實處方審核、發藥、核對與用藥交待等相關規定,提高基層醫藥衞生人員合理用藥水平,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合理用藥知識培訓與教育,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二、工作內容

(一)建立處方點評組織

各級衞生行政部門要成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負責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的組織實施。省、市級專家組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提供專業諮詢和技術指導,對各縣(市、區)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進行督查、評價;縣級專家組負責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的具體實施,定期對轄區內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展處方抽查點評,分析處方點評結果,提出質量改進建議;對行政區域內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合理用藥情況進行排名公示,並及時報上級衞生行政部門備案。

專家組由醫院藥學、臨牀醫學、臨牀微生物學、醫療管理等多學科專家組成,專家組成員中的藥學人員應具有較豐富的臨牀用藥經驗和合理用藥知識,原則上具有藥師以上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應根據機構的性質、功能、任務、科室設臵等實際情況,設立處方點評工作小組,在機構藥物與治療學委員會(組)和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組)領導和專家組指導下,組織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受縣(市、區)衞生行政部門委託,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對轄區內村衞生室、診所或社區衞生服務站開展處方點評,進行合理用藥情況排名公示,並向縣級衞生行政部門報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小組成員至少應具有(中)藥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規範處方點評方法

專家組根據本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際情況,確定處方點評的具體抽樣方法和抽樣率。其中門急診處方的抽樣率不應少於總處方量的1%,且每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每季度點評處方絕對數不應少於100張;病房(區)醫囑單的抽樣率(按出院病歷數計)不應少於1%,且每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每季度點評出院病歷絕對數不應少於30份。專家組按照確定的處方抽樣方法隨機抽取處方,並按照《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表》(附件1)對門急診處方及病房(區)用藥醫囑,實施綜合點評。

對特定藥物(如抗菌藥物、激素等臨牀使用及超説明書用藥等)的使用情況,專家組按照附件2、3進行點評分析,結果上報衞生行政部門,並提出完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特定藥品規範管理的意見、建議。同時,對抗菌藥物臨牀應用開展監測工作,分析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評估抗菌藥物使用的適宜性,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應當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

處方點評工作應堅持科學、公正、務實的原則,有完整、準確的書面記錄,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在藥事管理、處方管理和臨牀用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彙總和綜合分析評價,提出質量改進建議,通報至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當事人,並向上級衞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現可能造成患者損害的,應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害發生。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應當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處方點評系統,逐步實現與醫院信息系統的聯網與信息共享。

(三)統一處方點評標準

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處方點評主要包括處方書寫的規範性及國家基本藥物臨牀使用的合理性(如用藥適應證、藥物選擇、給藥途徑、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處方點評結果分為合理處方和不合理處方。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範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及超常處方。

1.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判定為不規範處方:

(1)處方的前記、正文、後記內容缺項,書寫不規範或者字跡難以辨認的;

(2)醫師簽名、簽章不規範或者與簽名、簽章的留樣不一致的;

(3)藥師未對處方進行適宜性審核的(處方後記的審核、調配、核對、發藥欄目無審核調配藥師及核對發藥藥師簽名,或者單人值班調劑未執行雙簽名規定);

(4)新生兒、嬰幼兒處方未寫明日、月齡的;

(5)西藥、中成藥與中藥飲片未分別開具處方的;

(6)未使用藥品規範名稱開具處方的;

(7)藥品的劑型、規格、數量、單位等書寫不規範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處方修改未簽名並註明修改日期,或藥品超劑量使用未註明原因和再次簽名的;

(10)開具處方未寫臨牀診斷或臨牀診斷書寫不全的;

(11)單張門急診處方超過五種藥品的或不足五種藥品,但未在處方後的空白處劃一斜線以示處方完畢的;

(12)無特殊情況下,門診處方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超過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下需要適當延長處方用量未註明理由的;

(13)開具品、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等特殊管理藥品處方未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

(14)醫師未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規定開具抗菌藥物處方的;

(15)中藥飲片處方藥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順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標註藥物調劑、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判定為用藥不適宜處方:

(1)適應證不適宜的;

(2)遴選的藥品不屬於基本藥物(包括省增補品種)的;

(3)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的;

(4)無正當理由不首選國家基本藥物的;

(5)用法、用量不適宜的;

(6)聯合用藥不適宜的;

(7)重複給藥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藥不適宜情況的。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5

我局在主管局的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促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為己任,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就業服務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緊盯任務,狠抓落實,就業服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1至8月份工作總結如下:

一、1至8月份就業服務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各項目標完成情況

為了進一步關心弱勢羣體,我們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一是通過再就業援助活動、“春風行動”、 “春季就業再就業”專場招聘、再就業培訓、優惠政策落實等措施,大力開發就業和再就業崗位。1至8月份,全縣新增就業人數1500人,完成市任務的79%;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00人,完成市任務的91%;安置“4050”就業困難對象350人,完成市任務的8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較好地控制在市年初下達的4.3%目標之內。二是充分發揮離京津近,勞務信息靈通,輸出渠道暢通等優勢,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目前累計勞務輸出7500人次,完成市任務的94%;勞務輸出真正成為了富民強縣的一項支柱產業。三是根據上級相關政策我們採取社區服務、上門宣傳和集中辦理等形式,免費為5000名下崗失業人員換取就業失業登記證。1至 8月份共有參保失業職工8500人,其中新增擴面120人,未完成市任務。收繳失業保險金250萬元,為59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47萬元。

(二)、採取重要措施

1、發揮勞動保障平台作用,促進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勞動力資源數據庫。今年2月及時召開了勞動保障事務站工作會議,開展了“下基層、摸實情、辦實事、促就業”活動,對全縣18萬城鄉勞動力的就業現狀、技術特長、就業意願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摸底調查、登記造冊,並全部錄入微機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勞動力資源和勞務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為全縣勞動力的穩定、有序、快速轉移創造了條件。

二是深入開展了“春風行動”和“春暖行動為消除金融危機對我縣勞動力外出造成的不利影響,抓住春節前後農民工大量返鄉及外出的有利時機,出動工作人員1000多人次,免費發放《外出務工須知》、維權手冊和用工信息10000多份。組織舉辦“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一次,為農民工提供了120個工種近20__個就業崗位,有1000餘名農民工就近找到了合適的就業崗位,今年4月又開展“春暖行動”,為農民工和用工單位送服務。

三是積極行動,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抓住縣委縣政府全力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和重點工程多的契機,我局工作人員深入到我縣城建正在實施的37個重點項目中,及時與各工程主管部門、施工單位溝通聯繫,又推薦1000多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到縣城各工地就業。積極組織參加了4月17日在北京舉辦的全省勞務用工洽談會,與北京35個用工企業簽訂意向性勞務輸出協議6000人,目前已輸出300人。此外,我們大力拓展勞務派遣業務,根據北京、張家口和我縣用工企業需要,輸出司機、煙草配送、裝卸等工種勞務人員530人。

2、採取有效措施,為大中專畢業生實施就業援助和提供就業平台

解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為他們實施就業援助和並在廣闊的平台上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使他們“學以致用”,實現人生自我價值。我縣縣委、政府在全縣採取積極措施,促進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

一是我局XX縣總工會共同扶持我縣43名特困職工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子女,通過送崗位、小額貸款幫扶和勞務輸出等政策,有效的安置了他們就業。

二是挖掘崗位促使各類企業招聘大中專畢業生。英聯馬利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發酵等專業大學生60餘名;張北運達風電招聘相關專業大學生100名;將在我縣落户的全國著名企業“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我局人力資源市場招聘電氣焊、電工以及機電一體化 專業大中專生150餘名;由XX市對口援建的我縣蔬菜城也在我縣招聘大學生100名。三是為37名當年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髮放失業補助金。輔助24名初、高中“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畢業生免費就讀技工學校。

3、強化培訓職能,努力提高勞動者適應工作能力。

一是針對京津市場冬季缺少燃油燃氣司爐工的情況,主動與京津兩市熱力公司聯繫爭取用工指標,並與北京XX區質量技術監督局今年4月份聯合培訓司爐工102人。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的目標。

二是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以及其他城鎮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今年又舉辦了一期創業培訓班,培訓下崗失業等人員350餘名,有效的和小額擔保貸款結合起來,扶持下崗失業等人員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

三是和農廣校一起利用流動直通車,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宣講各種種、養植技術,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4、加大對困難羣體援助力度。為抓好就業服務,切實做好公益性崗位的安置工作,我局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進行認定和登記造冊,對確有困難的人員根據其就業願望、職業技能、身體素質、生活狀況等制定有針對性的援助計劃,實行重點援助,及時把上級的再就業優惠政策送到下崗失業人員手中。目前已為三中、職業技術學校、市容市貌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安排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400名,其中安置特困職工和零就業家庭100人;及時協助破產改制企業土畜產、帽廠、糧食以及永春皮件廠補繳失業保險金130萬元,使120餘名失業人員享受了失業保險待遇。

5、積極用好再就業資金,真誠服務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資金是推進工作的保障。今年年以來通過多方努力,積極爭取,1至8月份上級部門撥付我縣就業專項補助資金 819 萬元;截止目前已支出再就業資金215萬元,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42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基金150萬元;貸款貼息資金23萬元。9至12月份將對20__名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預計支出社會保險返補貼580萬元;對400名公益性崗位人員,支出200萬元,支出貸款貼息40萬元;支出培訓補貼20萬元。以上各項總計支出1055萬元,目前還需缺口資金236萬元。

6、成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自主創業人員鋪設創業之路。為進一步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我局大力實施了“全民創業促就業”工程。

一是構建創業平台,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今年7月,我局為滿足創業者的實際需求,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在人力資源大廳專門劃分出創業指導中心辦公區,設置了“招生報名諮詢、項目徵集推介、企業開業指導、培訓事項辦理、創業跟蹤服務、創業成果展示”等六個諮詢服務窗口,形成了“一條龍”、“一站式”的服務創業指導平台。

二是為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孵化基地。充分利用我局下屬企業勞動商廈、工業品市場、麗華賓館以及我縣勞通駕校、安仕超服裝有限公司等積極創建創業孵化基地,在市場營銷、餐飲服務、汽車駕駛、服裝、電氣焊、維修等專業有所突破,為缺乏創業經驗和經營場地的創業者提供創業孵化期和優惠政策,幫助其提高創業能力,降低創業風險,增強創業積極性。

三是積極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資金,及時對創業者實施援助。我局已向省財政、勞動保障部門申請擔保資金,目前已到位擔保資金240萬元,貼息資金15萬元,已為 360名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城鎮轉業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實施小額擔保貸款720萬元,幫助他們實現創業。

四是樹立創業典型,激發創業者創業熱情。我們整理出版了《XX縣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和返鄉創業事蹟選錄》,免費發放給創業者,激發大家的創業熱情;同時,經過我們在創業者中收集,以創業促就業為主題的《怒放的生命》一書正在編輯整理,再現創業者的真實生活和創業歷程,營造創業氛圍,點燃創業者的激情。

二、今後的工作安排

1、做好開展迎國慶就業援助進家入户專項活動。按照上級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機構,切實做好對困難羣體的就業援助工作是做好就業工作。一是託街道(鄉鎮)、社區(村)勞動保障平台,組織人員開展入户家訪工作,對未就業的困難對象進行確認登記,掌握最新就業需求動態情況;二是及時為各類求職人員提供用人單位的崗位信息和相關就業服務,對其中具備條件能落實就業崗位的,全力幫助其實現就業。

2 、針對旱情,積極實施培訓,及時組織勞務輸出,促進打工經濟的發展。我局按照縣委政府的文件精神,於八月下旬派人到京、津、石家莊、內蒙等地40家用工企業落實崗位3000個,把這些崗位整理編印成冊,把15000份勞務信息,20000餘份農民進城就業指南發至全縣行政村。還準備把有外出就業願望的人組織起來,免費培訓為他們儘快適應崗位要求充電。已派兩名工作人員進駐兩面井村和玉狗樑村,認真調查核實受災人數,並將有意接受培訓和外出務工農民組織起來,向他們傳遞勞務信息、宣傳務工政策,充分實現廣大農民在大旱之年“減產不減收”,進一步促進“打工經濟”的發展;同時為使農民工輸得出,更能留得住,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一方面,使外出打工者和在家務農者認識到勞動致富光榮,外出務工也光榮,從而提高了農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和要求外出務功的自覺性;一方面可利用國家優惠政策補貼農民,使農民及早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能,從而提高外出務工的穩定性。我局將於近期再次舉辦“燃油燃氣”司爐工培訓,為京津供暖市場儲備人才。

3、再接再厲,再掀創業促就業的新高潮

我們雖然做了些工作,但離上級部門要求相差很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倍加努力,緊緊圍繞我縣“城市面貌三年大變樣制定相應扶持政策,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和信息服務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型、貿易促進型以及社區服務型、建設勞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就業領域,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以創業帶的政策體系,是更多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創業。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6

按照省、市醫保局統一部署安排,湖口縣積極推進醫保事務服務便利化改革,認真貫徹落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有關要求,推進了經辦服務能力提升,提高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滿意度。

一、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

20xx年以來,湖口縣按照“縣有中心、鄉鎮有站、村村有點”目標要求,大力推進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了縣、鄉、村三級醫保事務服務網點的全覆蓋。縣政府成立深化醫保改革領導小組,縣財政安排170萬元資金,主要用於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設。到5月30日,縣醫保事務中心基本完成標準化、規範化、智能化建設,暢通了窗口服務、自助服務、電話服務、網廳服務等四條醫保服務渠道,實現了傳統服務與智能服務的創新並行。12個鄉鎮全部建設了醫保事務服務站,安排了醫保專職工作人員,可以辦理20項醫保服務事項;150個村(社區)全覆蓋建設醫保事務服務點,明確了醫保經辦工作人員,能夠辦理和幫辦代辦16項醫保服務事項。拿老百姓自己的話來説,現在的醫保很方便,“村民辦醫保,不用村外跑”。

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湖口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67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87萬人。在20xx年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基礎上,同年與全國全省同期開展了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並於當年實現了首例患者省外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極大了方便了患者異地就醫。20xx年,全縣共辦理了6589人次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登記,其中,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登記3496人次,結算報銷3496人次,報銷金額3280.65萬元,涉及26個省市,全國465家定點醫院;省內跨市異地就醫住院1912人次,結算報銷1715.6萬元;特慢病門診就診803人,報銷198.26萬元。20xx年省外參保患者到我縣就醫28人次,費用報銷83135.12元;市外省內參保患者到我縣就醫505人次,報銷647909.01元。我縣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呈現了備案人數逐月增長,結算成功頻次增加,異地結算費用增大的趨勢。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改變了過去患者費用報銷週期長,墊付資金壓力大,個人往返奔波勞累的問題,真正讓患者省時、省心、省力、減少資金墊付壓力,在方便患者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參保地經辦機構的業務量,並有效杜絕了利用假的發票騙保事件的發生,參保患者及醫保經辦機構都成為了有利方,達到了雙贏。

(二)主要做法

1、將重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實現與全國及省內其他縣市同步實現結算。目前,湖口縣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的共有2家醫院,分別為湖口縣人民醫院和湖口縣中醫醫院。

2、加強異地聯網結算宣傳、培訓工作。一是以醫保經辦窗口、協議醫療機構醫保窗口等作為宣傳主陣地,投放宣傳摺頁,與參保單位及羣眾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宣傳政策,解疑釋惑,讓羣眾充分了解此項政策。二是開展醫保宣傳月活動,在湖口縣大市場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合設置宣傳點,發放宣傳摺頁及懸掛宣傳標語宣傳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三是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羣眾講清政策要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條件、辦理流程,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及時就醫診治和順利結算。四是及時傳達學習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會議精神和先進經驗,詳細瞭解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的政策規定、基金結算、就診報銷流程等主要內容,同時,積極安排業務人員參加市局組織的“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工作業務培訓會。

3、做好異地就醫備案工作。先備案是實現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的前提條件。湖口縣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四類人羣無障礙備案。這四類人羣包括:一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也就是退休後在異地定居並遷入户籍的人員;二是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在異地居住生活的人員;三是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的人員;四是異地轉診人員,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是治療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醫的患者。以上四類人羣可以向我縣經辦機構提出備案申請,選擇已接入國家異地就醫醫院,就可在當地持卡就醫了,進一步方便了羣眾就醫。

4、加快推進電子醫保憑證激活應用工作。使用電子醫療憑證就醫結算是推進異地患者實現就醫直接結算的又一舉措。湖口縣自20xx年啟動電子醫療憑證激活應用工作以來,通過召開專題部署會、電子醫療憑證激活應用推廣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等多形式來做好我縣電子醫保憑證激活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電子醫保憑證激活人數179867人,全縣參保人員激活率達70.43%,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前完成省市下達的激活目標,實現了從“卡時代”邁進“碼時代”奠定了基礎,為異地患者就醫創造了條件。

5、做好異地就醫人員的跟蹤服務工作。患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涉及參保地、就醫地醫保經辦機構及其所屬省份的異地結算清算中心,就醫地醫療機構等諸多單位和個人、諸多環節,存在點多、面廣、線長,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導致結算不能完成。針對於此,我縣經辦人員對在異地發生住院的人員均給予了全程跟蹤服務,疏通每一環節,盡最大努力確保患者能夠結算。

(三)目前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各地醫保應用信息系統不統一,各省間及不同統籌地區執行診療目錄及藥品目錄、收費價格等均存在差別,致使患者在就醫地與在參保地醫療報銷補償存在差異。一線城市直接結算可報銷費用明顯高於我們中部地區,患者自付比例低,患者更樂意在就醫地報銷結算,醫保統籌基金將會增加支出。

二是個別醫療機構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醫地醫療機構認為異地費用會造成院方資金墊付過大,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增加了醫院業務經辦量。因此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

三是接入國家異地結算平台的鄉鎮衞生院或社區醫院較少,特別是廣東、福建、上海等務工人員流入較多的沿海地區,還不能滿足外出務工羣眾的需要。

(四)意見和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解決醫保政策不一致導致的報銷待遇不統一的問題。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較低,是影響異地結算的最主要因素和障礙,只有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主要政策、基金管理、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報銷補償標準的統一,才能更好地實現異地結算,消除地區間差異化影響。作為經辦機構,同時要注重做好數據統計,即時化解基金支付風險,確保基金收支平衡,不因異地結算人員的增多給基金帶來風險。

二是加快異地結算費用清算撥付,強化協議定點醫院的考核管理。解決異地就醫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快異地就醫費用清算工作進度,及時將醫療機構墊付的資金撥付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醫療服務與協查監督等內容納入協議定點醫院考核範圍,強化對協議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管理。

三是加快改革推進力度,擴大結算範圍。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鄉鎮、社區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讓外來務工人員較多較為集中的鄉鎮、社區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費用,方便羣眾。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7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圍繞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加快提升金融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能力,及時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金融改革創新工作不斷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一、主要改革任務

在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工作方面,以打造規模最大的現代創新資本產業園,建設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為目標,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集聚發展,建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力爭“十三五”末,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超5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50億元,形成金融創新資本發展的區域優勢。

二、改革主要成果

1.創投股投企業成批引進。通過政策引導、平台建設、積極招商、服務提升等舉措,目前,區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已達33家,註冊資本24.4億元,管理資金規模34.4億元,管理資金規模全市領先。

2.投融資體系逐步健全。成立了首家天使投資基金—毅達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註冊資本1.1億元,由區政府和高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初步構建起種子基金—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的系統性、全方位的投資服務體系,滿足不同階段的企業對不同類型投資資金的需求。與股份公司合作設立科技金融服務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它能有效整合政府、信託、銀行機構、風險投資及擔保機構等資源,為範圍內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輕資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諮詢等各項金融服務,成為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台。同時,網絡金融平台、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城市建設基金等系列新型金融業態和產品,構建較為完整的'立體金融服務體系。

3.政府引導基金槓桿效應。區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後,對創投機構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一批資金實力雄厚、運作團隊精幹、創投業績突出的知名創投企業已與我區對接洽談合作。近三年來,出資1.2億元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創業投資和科技金融服務公司5家,註冊資本4.2億元。正在推進與泰國正大集團洽談合作設立正大凱盛農業產業基金,總規模20000萬元人民幣,一期10000萬元人民幣,政府和正大農業母基金分別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

4.投資服務資金初具規模。近年來,已有近20家企業累計引進股權投資資金3.2億元,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企業規範運作水平,帶動企業實現跳躍式發展。企業在接受股權投資後,相繼進入新三板掛牌運作軌道。20xx年,科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現金流、雛鷹融、企益融、電商融等投貸聯動服務資金已達4.3億元,其中服務18家企業1.38億元,有力扶持了我區企業發展壯大。省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專業創業投資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億元,所投資的20多家企業中,已有8家成功發行上市,絕大多數項目都實現了資本的快速增值。

三、具體改革創新舉措

(一)政府積極引導、目標制訂先行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改革創新工作,通過制定《關於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區科技金融發展方案》、《金融工作考核獎勵辦法》、《鎮區園目標考核實施意見》等,將金融工作改革任務、信貸投放、創業投資、企業上市等工作納入金融業、部門和鎮區園年度考核工作目標,引導增加區域信貸投放,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二)推進平台建設,加大招金引銀

在率先成立投資機構集聚平台。20xx年5月,區創業投資中心揭牌正式投入運行,張國華市長親臨現場揭牌。創投中心以打造規模最大的現代創新資本產業園,建設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為目標,與南京等地知名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各類投資基金,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股權投資體系。目前,創投中心已入駐3家科技金融服務公司、18家創業投資機構和18傢俬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32億元。

(三)健全政策體系,強化政府引導

20xx年,相繼研究出台了《區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合作創業投資機構評審辦法》、《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激勵實施辦法》等一系列鼓勵股權投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入駐創投中心的企業享受多方面扶持政策,其中主要有:

(1)創投或股投企業,享受50萬元一次性啟動資金補貼;管理公司,享受20萬元一次性啟動資金補貼。

(2)入駐房租第一年全免,第二年補貼一半;管理公司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的,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給予2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

(3)投資區初創期科技企業的,經認定可按其實際投資額的3%給予風險補償,最高補助額為300萬元;投資不成功導致清算或減值退出而形成實際投資損失的,可再按其實際投資額的1%給予風險補助,最高補助額為100萬元。風險補助不足彌補,可再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風險補助。

(4)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總規模1億元,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規範管理”的原則,主要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投資保障等方式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從而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放大效應。

(四)舉辦招商對接,加大招金引銀

廣泛尋求與深圳等地知名投資機構合作,促進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向創業投資中心集聚。積極開展孵化園科技項目、全區優質企業與創投、券商等金融服務機構的融資對接活動,舉行多種形式的系列路演活動,促進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育與成長。在市區首先推介“創業融資服務平台”網頁,引導投融資企業在該平台發佈股權融資需求、重要動態發展信息,為企業家講解私募股權投資的理論和實務,指導企業如何獲得私募股權投資。在等地舉辦金融招商推介會,邀請北京、深圳等地知名的銀行、投資、租賃、資管、證券等金融業參加,推介會上區內擬上市企業作企業路演,投資機構、券商與其對接,取得良好成效。

(五)發展新型金融、創新金融產品

鼓勵發展新型金融行業。發揮政府創投和產業引導基金引導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穩妥發展眾籌、互聯網金融、金融服務公司等新型金融業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寬金融產品和服務,目前已設立3家科技金融服務公司、2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設立政府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中小企業轉貸基金等產品,建立“銀行+政府+創投+擔保+企業”業務合作模式,推進創投公司和科技金融服務公司發行“投貸保”等多元化、個性化投貸聯動產品,做大投貸擔聯動產品規模,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特性、不同創新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8

我縣金融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業務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力度,充分發揮金融促推器作用,有效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20xx年,全縣金融運行平穩,支持力度再創歷史新高。現將我縣金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金融運行情況

(一)金融運行相對平穩,信貸規模持續擴大。20xx年,根據市政府下達我縣的信貸增量計劃,及時將任務分解到各金融機構,按月考核,按季調度,全縣金融運行保持良好態勢。20xx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009769萬元,比年初增加188470萬元,增幅22.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23009萬元,比年初增加122870元,人均儲蓄存款超過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403018萬元,比年初增加83708萬元,增幅為26.22%。存貸比例39.9%,新增貸款佔新增存款比例44.4%。20xx年各金融機構貸款累計發放52.62億元,比去年增加8.3億元。其中,縣信用聯社貸款餘額21.79億元,較年初增加2.36億元,增幅12.13%,支農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增強。

(二)銀企對接工作紮實推進,信貸投放擴大。各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千方百計爭項目,緊跟項目不放鬆,不斷加大支持規模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落實市政府銀企對接項目,提高履約率。20xx年至今,共參與銀企對接會5次,與8家企業簽訂合作意向,簽約金1.5億元,並且全部履約。各金融機構在完善原有信貸產品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特色,積極拓寬工作思路,加大金融創新力度,不斷豐富信貸產品,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如在扶植特色農業方面,支持了馬集鎮馬鈴薯種植、籬笆鎮花生收購加工、範集反季節蔬菜大棚建設、小澗鎮雙孢菇種植等,帶動農户積極創業;為加大對汽車改裝支持力度,建設銀行開展了網絡承兑匯票業務,減少了創業資本運作成本。

20xx年,縣城投公司與農發行合作,爭取貸款規模4.2億元,支持了城南新區基礎設施、三個安臵小區、渦河三橋等項目建設,現已累計發放3.8億元。縣農發行累計發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1.6億元,較年初增加12530萬元;發放縣域城鎮建設中長期貸款1.6億元,較年初增加13450萬元;向佔元麪粉公司發放產業化龍頭及加工企業短期貸款20xx萬元;發放棉花準政策貸款3500萬元。縣信用聯社累計對企業投放貸款40.77億元。為解決單筆貸款不能超過資本金一定比例的限制,5月份,縣信用聯社與渦陽、太和等9家聯社合作,幫助東昇公司成功申請銀團貸款6000萬元;12月份,縣信用聯社與渦陽、利辛2家聯社合作,幫助兆鑫汽車集團成功申請銀團貸款3000萬元。通過組織銀團貸款,解決了企業因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購原材料及流動資金不足等造成的資金缺口,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人民銀行利用與縣發改委建立項目推介聯席會制度,定期向各金融機構推介項目,以便銀行提前介入。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利用營業網點多的優勢,大力支持農村合作社、種養殖示範户發展,促進了“三農”經濟增長。

(三)銀政合作良好,金融經濟共同發展。定期召開各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加強督查調度,及時協調解決金融機構發展遇到的問題。加大對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力度,縣政府對支持力度較大、服務效率高的金融機構進行獎勵,提高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熱情。加強與上級銀行、聯社的溝通聯繫,跑市進省,爭取上級管理部門的支持。積極推進縣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工作,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建立工作調度機制,逐步解決聯社存款不足、土地確權、不良貸款清收等問題,確保儘快組建成功。淮南通商銀行來蒙籌建村鎮銀行,目前正在商洽、選址過程中。徽商銀行的選址問題基本解決,我們將積極為徽商銀行蒙城支行的設立搞好服務。

(四)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取得新進展。20xx年,完成夏季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水稻4種作物投保172.74萬畝,完成冬季小麥投保176.1萬畝,完成能繁母豬投保59981頭。累計賠付2503.05萬元,所有賠款均藉助財政“一卡通”平台打卡發放到户。其中,完成能繁母豬查勘1982頭,已決賠款233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村發展的“保護傘”、農業增效的“安全網”、農民增收的“護身符”,對於促進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户防災抗災能力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幾點做法

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協調服務,指導協調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拓展金融產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大信貸投放的力度,為支持我縣地方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一)完善支持金融機構發展相關政策。結合我縣的實際,先後制定了《蒙城縣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蒙城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蒙城縣規模工業經濟發展及全民創業服務平台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為開展好金融工作奠定了的基礎。

(二)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縣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皖發〔20xx〕21號)文件精神,我縣着力改善金融服務,及時做好農村信用社地營業税減免工作。

(三)加快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步伐。目前,我縣擁有2家小額貸款公司,分別是恆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匯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近期我縣將再成立2家小額貸款公司。

(四)支持發展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在推動和服務中小企業、三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縣振興擔保公司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繫,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貸款鋪路搭橋。目前,振興擔保公司已與農行、農發行、中行和信用聯社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積極開展貸款擔保業務,有力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和流動資金不足的困難,促進了企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20xx年上半年,為我縣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信用聯社等6家銀行,向上級申報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獎勵項目資金562萬元。並積極申報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基礎設施融資項目,為我縣城鄉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縮短房產證和土地證抵押貸款的時限。自今年9月起,房產、土地部門辦理房產證抵押貸款和土地證抵押貸款辦證時間由原來的7個工作日縮短為隨到隨辦。

(七)強化對招商引資企業的服務理念,簡化貸款手續。對開發區內未取得房產證、土地證的企業,根據企業設備評估以及購地、建築安裝的實際成本,由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後到金融機構辦理貸款。

(八)創新自身特色的助推“小、個、農”發展之路。我縣對小企業、個體工商户和農户急需辦理貸款的,可以通過親戚、朋友等關係用財政統發的工資卡進行擔保,每人可擔保辦理貸款5萬元,今年我縣已經辦理個人工資卡抵押小額擔保貸款3069萬元。另外,我縣的郵儲銀行創新發展理念,努力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搞好金融服務,小額貸款“不需抵押,最快三天”,解決了客户短期、小額資金需求時急要錢、怕麻煩的心理特點;個人商務貸款“一次授信,循環使用,手續簡便,放款快捷”,滿足了個人體工商户、小企業主生產經營或臨時資金週轉的需要。

(九)開展重點中小企業助保金貸款試點。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我縣在建設銀行試點運行“中小企業助保金”業務。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與市政府的要求和兄弟縣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信貸投放不足,信貸投放不平衡。各金融機構雖然推出了新的信貸品種,但從總量上仍然較少,不能滿足不同經濟類型企業或創業人羣的需要,仍需進一步拓寬信貸空間。二是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較低。由於申貸企業由於有效資產抵押不足、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評級較低的因素,導致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較低。

四、下步打算

(一)多措並舉,改革創新。充分發揮金融聯席會和項目推介聯席會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推行應收賬抵押、倉儲抵押、土地經營權抵押等貸款品種,加大信貸投放。進一步加強銀企、銀政合作,搭建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金融機構溝通平台,定期召開銀企座談會或信貸項目推介會,對於成長性好的項目積極推介給金融部門,爭取金融機構授信。

(二)完善機制,注重實效。以新增財政存款為條件,對開辦的銀行給予政策鼓勵,並建立有效的貸款損失補償機制,解除金融機構後顧之憂。創新小額貸款發放機制,建立有效的貸款損失補償機制,制定鼓勵政策,調動銀行主動參與小額貸款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小額貸款工作更進一步發展。積極探索新機制,保證小額貸款工作持久開展,並將小額貸款工作與科技發展、創業貸款結合起來,使小額貸款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三)優化環境,服務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信用蒙城,為金融部門融資搭建平台。開展信用社區、信用小企業評選,搭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整合金融信息資源,搭建信息溝通平台,形成信息交流機制;加強網站建設,推進電子政務,實現信息共享,為金融業發展服務,使金融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小企業自身素質,規範經營,誠實守信,建立健全財務制度,為銀行提供必要的基礎材料。主動了解銀行授信政策,盡力完善貸款手續,爭取銀行的貸款支持。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努力成為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户。

(四)加強監管,破除瓶頸。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組建或參股擔保公司,積極創造條件,協調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放大擔保倍數。加強對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和指導,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規範經營,逐步壯大資本實力,促進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對接,解決融資困難和資金有限問題,減少貸款風險,爭取為更多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户和農村農户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9

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舉措,區人社局堅持把就業工作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全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自去年10月以來,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強化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能力提升,開展國家人社部“求職能力實訓營”試點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20__年在上海開展“求職能力實訓營”試點工作,通過求職通用能力的實戰訓練切實幫助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提高就業和求職能力。萃取提煉楊浦多年來公共就業服務的實踐經驗,楊浦試點營在12月20日正式開班,並精準落實教學課程計劃,64課時訓練內容,為期8天的實訓秉持“活動訓練、任務導向”“理論為主、兼顧實操”原則,圍繞自我激發、自我畫像、自我定位、成果展示等模塊,幫助參訓的15名户籍離校未就業大學生激發就業意識,提升就業能力,截至20__年2月中旬,已有2人實現就業。楊浦作為全國唯一觀摩點,各省市近100名公共就業服務專家在線觀摩實時訓練。

聚焦就業困難羣體就業幫扶,20__年1月,實施“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就業援助月專項行動。強宣傳,進一步拓展“互聯網+”就業服務工作機制,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媒介與新興媒體相結合的全方位宣傳模式。重排摸,組織開展就業援助對象走訪調查工作,摸清人員就業服務需求,建立幫扶清單。加強與對口協作地區的對接,實行脱貧人員就業狀態動態跟蹤,及時掌握脱貧人員就業情況和轉崗需求。擴崗位,重點收集社區便民商業、物業管理、家庭服務等適合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就業的崗位信息,鼓勵地區內經營業績較好、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羣體。廣服務,依託街道樂業空間,結合“小課式巡演”創新項目,開展專場面試、職業指導、專題講座、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等形式多元的活動,通過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送政策,增強援助對象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活動期間,對於符合條件的434名地區失業困難人員發放一次性“元旦、春節一次性困難補助”32.55萬元,累計幫助333名就業援助對象實現就業。

深化企業數字化公共就業服務,做好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推廣。作為公共就業服務數字化轉型的嘗試,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於20__年10月全新上線。楊浦勤思善想、創新宣傳,把新平台的培訓與推廣擺上重要日程,把新平台的使用與引流當做重中之重。日常服務便捷化,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24小時服務通道,特設“三個一”力促線上高效流轉(“一個公共郵箱”“一個對外服務QQ號”“一個企業交流微信羣”),增強與企業的服務黏性,推動新平台服務向移動客户端、服務熱線等延伸拓展。操作培訓高效化,在全區範圍內分時分批分類,面向街道樂業空間就業服務專員等開展統一化、標準化、規範化培訓,推動宣傳主體、執行主體做到“學習好,宣傳好,使用好”。宣傳推廣聯動化,與失業動態監測工作相結合,依託地區220家動態監測企業的全年度總結培訓會,完成線下開講,線上同頻直播。依託街道樂業空間企業崗位開發職能,把新平台動態宣傳服務抓實抓細抓到位。20__年10月至20__年1月,在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自主發佈單位數364家,崗位2781個,投遞簡歷數11036人;代理招聘單位數32家,代理招聘崗位47個。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0

為全面提升醫療保障經辦服務水平,今年以來,樂平市持續深化醫保領域“放管服”改革,積極推動市、鎮、村三級醫保經辦服務網絡全覆蓋,加快推進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強化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建設。按照醫保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民化“三化”要求,推行服務事項清單管理,實現醫保經辦服務事項名稱、事項編碼、辦理材料、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服務標準“六統一”。大力推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窗辦成,最多跑一次。切實加強醫保經辦服務人員政策業務培訓,確保經辦服務人員熟練掌握最新醫保政策、法律法規、待遇標準、經辦流程,不斷提升經辦服務工作效能。同時,加強醫保經辦服務窗口行風建設,落實好“好差評”制度,把“好差評”納入績效考核。截至目前,羣眾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

構建三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按照全市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將醫保經辦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加強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建設,科學設置內設機構,推行醫保經辦服務窗口“綜合櫃員制”,實現服務前台一窗受理,後台分辦聯辦。完善鄉鎮(街道)醫保經辦服務,醫保經辦業務進駐便民服務大廳,明確1名分管領導,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員承擔醫保經辦服務工作。推進村(社)醫保經辦服務,在村(社)便民服務中心設置醫保服務窗口,明確村(社)黨支部書記為醫保工作第一責任人,聘請1-2名醫保專幹,承擔本村(社)醫保經辦服務工作。目前,全市20個鄉鎮(街道)醫保業務全部進駐,村(社)醫保服務窗口正在完善。

推進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按照打造“為民醫保、利民醫保、便民醫保”的要求,在現有經辦服務基礎上,擴大鄉鎮(街道)、村(社)經辦服務業務範圍,統一經辦服務事項,將參保登記繳費、新生兒參保、信息查詢、醫療救助受理及初審調查等醫保業務統一下放到鄉鎮(街道)辦理,並逐步向村(社)延伸。積極落實就醫即時報銷制度,參保人員在統籌區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一律實行出院即時結算報銷。將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及普通門診下放至鄉鎮(街道)衞生院、定點村(社)衞生所就醫和即時結算報銷。目前,配合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工作,全市共培訓醫保經辦服務人員220餘人次。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1

為深入貫徹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有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健全公共衞生管理體系的部署要求,市政協於近期圍繞“健全公共衞生服務體系”組織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周密部署,建立“六大體系”,實行“十個最”戰時機制,探索創新十大舉措,用堅決果斷的行動和措施遏制住疫情蔓延勢頭,有效確保了全市廣大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通過這次疫情,我市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存在薄弱環節。二是公共衞生防控應急體系不夠健全,傳染病救治體系還不夠完善。三是醫療防疫物資儲備相對不足。四是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運用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水平還不高。

二、意見建議

一、加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設,在提前預防上補短板。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大衞生、大健康理念,進一步提高衞生健康領域的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二是在預防為主上補短板,在科學預判、快速反應上找差距,在聯防聯控、羣防羣控上堵漏洞,使這次阻擊疫情的有效做法常態化制度化。三是強化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模擬演練,建議組織由市應急指揮部牽頭,衞健委組織,由疾控、醫療、公安、後勤保障、新聞報道等多部門參與的“實戰演練”,通過演練提高各部門相互配合和公共衞生應急能力。

二、夯實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在基層基礎上補短板。要強化農村、社區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把更多力量資源下沉基層、投入基層。一是完善農村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對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進行分級強化建設,改善農村公共衞生服務設施,加強鄉鎮衞生院建設,着力按照標準規範建設具備獨立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和必要設備的村衞生室,完善村醫保障政策,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二是在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中充分發揮社區關鍵防線和“一線哨所”的作用。每個社區醫院至少配有一名素質過硬的全科醫生,做好社區羣眾健康“守門人”;藉助全民參與疫情防控有力勢頭,積極推進無主樓院成立業主委員會或居民議事會,加大物業進駐老舊小區力度,加強小區公共衞生管理。

三、完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在救治能力上補短板。一是加快市傳染病醫院建設。建議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國內先進標準配備軟硬件系統,滿足重大傳染疫情救治要求和各類呼吸道傳染病的收治需求。二是各縣(市、區)均應建設標準化感傳染性疾病救治機構,推廣非呼吸道傳染病病區改擴建標準,規範設置發熱門診,滿足突發公共衞生安全事件時患者就診的隔離、觀察、治療等專用區域。三是建立分級、分層、分流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建立多梯隊不同專業的救治隊伍,實現場所、人員、設備、功能相配套。

四、建立公共衞生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在應急保障上補短板。建議我市建立市級公共衞生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建立一個公共衞生應急物資儲備庫,專職保障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調撥使用,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保得好,提升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物資保障能力。

五、注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信息化方面補短板。一是加快建設我市大數據中心,提高大數據的應用能力和水平,着力推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和各醫療機構計算機診療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傳染病信息的智能化、自動化上報。二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智能化、自動化預警系統,讓人工智能系統全天候自動監控疫情、自動向防控部門、社會公眾發出預警,再由專家跟進研判,最大限度降低傳染病爆發風險。三是平戰結合,進一步提高遠程會診、遠程醫療建設和高科技應用水平。

六、強化衞生領域執法力度,在法治保障上補短板。一是加強和完善公共衞生領域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二是要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三是加強公共衞生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組織基層開展衞生健康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四是要在法律框架內嚴格執法,一方面對不依法履職人員必須嚴格問責,另一方面切實把握好執法尺度,依法防疫,做到主體適格、措施適度,防止出現借疫情防控之名、行違法犯罪之實的行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公共衞生應急管理。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2

今年以來,九江市醫療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醫療保障局的具體指導下,以開展作風行風建設為契機,以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嚴格依法行政、為羣眾提供滿意服務為目標,內強素質,外素形象,不斷提高醫保經辦服務工作水平,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能,提升行政服務水平,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行政權利監督。按照上級“放管服”工作要求,認真清理了各項公共服務事項,根據“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清單,認真開展羣眾辦事堵點問題梳理工作,規範辦事流程。同時,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從源頭上預防了腐敗。將我局各科權力行使的重點環節集中到服務大廳,公開、規範地在陽光下操作,從運行機制和運行方式上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20xx年上半年我局窗口共受理醫療、生育保險待遇業務為9625件。

(二)加強崗位職責規範,完善制度化建設。制定和完善工作人員崗位規範,業務經辦紀律、考勤制度、首問負責制等。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定、各項經辦流程、崗位監督上牆公示。印刷了《辦事指南》,設置了便民服務盒,醒目處設立“意見箱”,並公佈了全市統一監督投訴電話。通過制定和網上各項規章制度達到了以制度管人,達到了對內規範管理,對外樹立形象的良好效果。

(三)規範管理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實行A、B崗制度,要求各窗口工作人員着裝整潔,亮牌服務,主動熱情接受參保人員的諮詢和監督。二是嚴格考勤制度,以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方式對窗口工作人員到崗、在崗情況進行嚴格管理,杜絕了缺崗現象。三是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要求工作人員對前來辦事、諮詢人員要主動熱情接待,耐心、細緻解答,對不在自己職責範圍內和無法辦理的業務耐心解釋原由,做好轉辦銜接工作。

(四)簡化辦事程序,方便羣眾辦事。一是針對堵點問題,我們要求了各科室前置窗口的業務進行了全面梳理,減少中間環節,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得到了參保人員的好評。二是針對參保人異地安置、異地長期居住、長期異地工作、異地轉診轉院就醫、異地急診就醫、外出務工人員和就業創業人員備案,醫保服務大廳實行了“一統一、三取消”:統一使用全省異地就醫備案表格申報;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證件材料和蓋章,取消了備案到具體指定的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不再指定醫院。

(五)開展錯時延時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從20xx年1月1日起,工作日中午12:00至下午13:30安排一個綜合櫃員窗口為參保的企業、羣眾提供延時服務;在雙休日及節假日上午9:00至12:00及下午13:30至17:00安排一個綜合櫃枱窗口提供錯時服務。延時、錯時服務辦理業務共計75件。

二、存在問題

當前,機構改革,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努力和加強。一是如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醫保隊伍建設,轉變職能,改進作風;二是如何提高辦事效能,優化環境,提升行政服務水平;三是如何為羣眾提供最便捷、最優質的服務。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微信等媒介,構建多層次和立體化的宣傳網絡,讓醫保政策人人知曉、入腦入心。採取多種形式對醫保政策進行專題解讀,答疑解惑,指導基層幹部用足、用好政策。

2.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和“綜合櫃員制”工作模式,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繼續做好雙休日、節假日和正常工作日延時、錯時服務;加大“贛服通”宣傳推廣力度,更好地發揮“贛服通”便民服務功能,切實方便羣眾辦事生活。

3.按照省醫療保障局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加快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3

根據國家醫改政策關於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區衞生局按照轄區內服務人口數和提供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均經費標準實際下撥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補助資金為40.54萬元,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專項資金支出金額為91.54萬元,其補助資金基本用於相關的人員支出和開展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九大項目所必須的公用經費支出,通過自查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截留、擠佔和挪用等違紀違規現象。

此次醫改實施方案把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作為20xx—20xx年重點抓好的五項改革之一。醫改實施方案提出,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所需資金全部由政府承擔,建立穩定的城鄉基本公共衞生經費保障機制。20xx年基本公共衞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不低於15元,至20xx年提高到不低於20元,中央財政按一定比例對困難地區予以補助。根據醫改實施方案的要求,從20xx年開始,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並實施規範管理。廣泛開展公眾健康諮詢、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城鄉居民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積極搞好預防接種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慢性病和精神病登記管理。定期為65歲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檢查、為3歲以下嬰幼兒做生長髮育檢查、為孕產婦做產前檢查和產後訪視,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結核病等人羣提供隨訪治療與康復指導服務。

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體現了預防為主的衞生工作方針,能夠有效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健康投資戰略,是一項惠及城鄉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關係到千家萬户的健康幸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中央有關部門已經陸續分別下發了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規範、資金管理及績效考評辦法等,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轉變投入方式、加強績效考評和資金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把這筆政府投入轉化為人民羣眾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1、經過對我院20xx年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收支情況自查,認真對照國家九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標準與要求,在經費規範管理和使用、涉及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績效考核方面依然存在口徑不統一、理解領悟不夠精確、概念含糊不清,領導者管理意識欠缺,對公共衞生服務工作考核辦法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並使之科學化、合理化、制度化,從而把績效考評和資金使用有機結合起來,以有效地提高公共衞生服務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確保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使用達到“惠及於民、造福於民”的目的`。

2、公共衞生服務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是在資金管理與使用方面必須嚴格執行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的財務紀律,從嚴把關,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違紀違規現象發生,對於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的使用必須明確其內涵及使用範圍,同時務必強化單位法人、主要領導和財務人員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財務知識學習,以督促其管理水平提高,加強其責任行為意識,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佔、挪用公共衞生服務專項資金,不得將上級撥付財政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其他支出。院內必須成立以院長牽頭,由分管領導、公共衞生科負責人、財務科人員和理財小組成員參與的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使用管理專班,明確職責,以加強公共衞生服務經費專項資金財務監管措施與力度,保證此項資金安全使用。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4

按照省、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xx省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省政府第188號令)的要求,我行積極推薦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在人總行的統一部署下,以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為重點,加快了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步伐,同時積極爭取,在xx省做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第二批試點省份的前提下,我市成為全省的四個評級試點城市之一,通過引入全國知名的專業化評級機構為我市中小企業開展外部評級,為中小企業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管理意識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台。具體開展工作彙報如下:

一、穩步開展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為提高企業徵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務於金融機構,在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運行的基礎上,20xx年人民銀行啟動了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與原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相比,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採取全國集中式數據庫結構建設,各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數據由各自總行一點接入,數據採集項由原來的多項擴展到多項,除包括商業銀行目前辦理的與借款人相關的各項業務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賬户信息、外債信息及其與借款人相關的非銀行信息等內容,信息服務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升級系統除保證向商業銀行提供查詢服務、為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提供信息服務外,也為將來依法向社會其他部門提供服務做了技術上的準備。從來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農發行已於去開底通過各自總行接入了全國統一數據庫,徽商銀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銀行總部的`統一安排下做信貸核心系統的數據採集和遷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統上線,6月份將以徽商銀行一點接入總行數據庫,三縣一郊聯社也在人行的指導下進行存量數據的錄入工作,5月15日實現向省聯社報送存量數據,省聯社也將於6月份一點接入總行數據庫。屆時,我市金融機構接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工作將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二、徵信市場管理工作取得進展人民銀行總行在徵信立法滯後的情況下,就如何履行國務院賦予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的職責,加強對徵信市場的管理,保持徵信市場穩定發展,提出了以市場方式管理市場行為、以業務管理規範機構行為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國內五家評級機構從事銀行問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資格。同時,針對我國借款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突出問題,結合培育評級市場的總體規劃,在全國八個省份開展了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試點,在穩步推進、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又計劃在包括xx省在內的九個省份進一步深入開展試點。

做為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試點城市,我行按照上級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積極牽頭組織,推動評級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主動向市政府報告,取得了政府部門的理解和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長助理任副組長,成員由人民銀行、市發改委、市經濟委、各金融機構組成的x企業信用評級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並在我行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協調組。在人行合肥中文徵信處的指導和市評級試點領導小組的部署下,召開了x企業信用評級動員推介會。參加推介會的有分管市領導、市發改委、市區縣經濟委、各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家重點企業的負責人,同時還邀請了人民銀行合肥中文徵信處領導、以及大公國際、中誠信以及聯合資信等三家全國性評級公司的評級專家參加。會後,由我行和市經濟委分別收集了參會企業的評級意向。

同時,為抓好信用評級結果的落實,我行調查瞭解了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情況,具體掌握各單位的投信審批權限、利率定價權限等,為下一步切實做好各行的內部評級與外部評級的結合、評級結果與授信掛鈎做好準備。近期將重點做好具備較成熟評級條件企業的再動員工作,啟動企業和評級公司的評級簽約。

三、非銀行信息採集工作仍需各部門支持配合非銀行信息採集對於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企業信用信息打破條塊分割、實現集中徵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業信用狀況的關鍵。它不僅關係到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覆蓋範圍,更影響到企業對提高社會誠信水平、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功能的發揮。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同時也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文持,有關部門也與我行簽訂了信息共享協議,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已將全市個人交納個人住房公積金以及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數據提供給總行數據庫,也成為全國x個向總行數據庫報送公積金數據的城市之一。下階段,我行將藉助信用體系建設的契機,做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進一步擴大信息共享的範圍,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廣泛開展徵信宣傳工作徵信宣傳是人民銀行履行徵信管理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積極配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我行也力口大了對公眾徵信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20xx年我中支以普及徵信知識為目的,將助學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作為突破口,分三個階段逐步深入、廣泛的開展徵信宣傳工作。宣傳工作開始前從制定詳細、可行的工作計劃入手,分階段、有層次、有重點地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以《徵信工作簡報》、《蚌埠日報.淮河晨刊》的“金融天地”專版為載體,介紹徵信知識,以及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建設進展;開展“信用校園行”活動到財經大學、蚌埠學院散發宣傳資料,並完成了x餘份徵信知識宣傳的問卷調查。並進行違約懲戒的警示教育,除散發傳單、掛宣傳條幅外,還將視頻宣傳材料放到各高校的校園網中播出。同時,積極藉助商業銀行和高校與學生聯繫緊密的優勢,靈活開展各種活動。如,在新生報到之際,與農業銀行的助學貸款宣傳相結合,推廣“守信一生,幸福一生”的宣傳主題;配合農行在蚌埠學院發放助學貸款,舉辦了徵信講座,到場學生三百餘人,收效良好。對社會公眾,印製了份宣傳資料,在“蚌埠信用網”上宣傳,並就徵信與助學貸款、個人信用數據庫正式開通啟用兩次接受《蚌埠日報》記者的專訪,起到了宣傳大眾的目的。去年我行聯合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司法局、蚌埠銀監分局,組織政府有關部門、各金融機構、相關企業單位共家,舉辦了“推動銀企對接,共建信用蚌埠”大型宣傳活動,徵信宣傳也是重要內容之一。現場散發徵信宣傳資料x餘份,分發至各金融網點400x餘份,接待公眾諮詢百餘人次。通過深入宣傳,提高了人們的信用意識,培育信用文化,為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道德基礎和輿論氛圍。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5

近年來,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積極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法規政策,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和擴大就業,深入實施就業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專項行動,重點羣體就業基本穩定,有效推進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格局。

去年,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積極優化營商環境,高度重視“綜合櫃員制”線下“一窗辦”工作,以綜櫃系統上線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基層經辦人員業務能力,提升就業創業經辦服務質量;同時,打造優質高效便民服務,推行綜合櫃員制系統,堅持智能普及推廣與傳統服務相結合,提供人性化服務,努力做到線上服務手把手指導,線下服務開展幫辦、代辦等服務,從而讓綜合櫃員制更有温度,不斷推進就業創業數字化建設水平。

今年,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認真開展就業政策落地工作,實施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專項行動,認真梳理就業創業各項政策,實行清單管理,對每項政策的落實依照市局提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細化具體措施,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快援企穩崗政策落實,擴大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受益面,精準落實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做好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的認定;統籌抓好技能提升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實;強化重點企業用工保障,農民工“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力爭實現應保盡保。

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不斷完善“部門+企業+機構+市場”培訓機制,搭建職業培訓服務平台,組織培訓機構參與現場招聘、政策宣傳等就業服務活動,充分發揮職業培訓補貼資金效應,針對勞動者不同培訓需求,加大重點羣體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圍繞綠色農業、手工編織、家政服務、計算機等專業,引導企業設立培訓機構,建立市場需求的精品培訓專業(工種),增強職業技能培訓吸引力;同時,發揮部門組織優勢,推進創業培訓工作,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拓展技能培訓寬度廣度;認真落實自治區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辦法,加強實名制系統技能培訓的管理和應用,及時對培訓錄入數據進行處理和審核,按照“誰墊付、誰申領”的原則,推動培訓補貼資金及時撥付、規範運行。

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將紮實做好就業援助,完善就業困難人員信息庫,做到基本情況清、技能特長清、就業需求清;綜合運用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規範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鼓勵企業開發面向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崗位,定期舉辦專場招聘,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同時,突出抓好重點羣體,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大網上人才招聘力度,高質量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服務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中小企業就業;積極拓展就業空間,依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靈活就業崗位供給,促進各類勞動者實現體面就業。

為了更好地發揮創業帶動倍增效應,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將實施扶持創業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就業補助資金引導作用,完善建立創業項目庫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體系,提高創業指導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網絡創業,加強與市場監管、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溝通聯繫,推動培訓信息共享,擴大創業培訓覆蓋面;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制定應對復工後貸款需求大幅增長的具體措施,簡化優化貸款程序,協同合作銀行開發線上經辦服務程序,縮短審核時間,加快放款速度,切實緩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資金緊張的問題。

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將不斷完善幫扶政策,重點圍繞提高技能幫扶、崗位幫扶實效和建設幫扶載體,繼續細化完善工作措施,建立跟蹤落實服務機制,提高就業幫扶實效;建立長效機制,重點檢查政策是否落地、措施是否精準、效果是否真實、脱貧勞動力是否滿意,真正做到脱真貧、真脱貧。

海南區就業服務中心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穩步提高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就業失業登記服務窗口服務效率,實現高頻服務事項就地就近辦理;進一步簡化優化服務流程,實現無謂證明材料“不用交”、重複表格信息“不用填”,切實方便羣眾辦事;建立供求對接聯動機制,開展大規模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意願信息調查,深挖項目落地吸納就業潛力,主動對接新開工、投產項目,針對用工需求,篩選求職登記人員信息進行定向推薦,實現項目拉動就業、就業助推項目的雙贏目標。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6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經受了一場淬鍊和考驗,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短板經過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現,我們該如何應對”這道大考題,既要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訓、彌補不足,進一步提高對加快健全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重大意義認識,建立健全決策支持機制。為進一步促進全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5月底縣衞健委先後赴縣級醫院、鄉鎮衞生院及部分衞生室進行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數據分析,聽取各醫療機構的情況彙報,縣衞健委基本掌握公共衞生體系的情況。現將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公共衞生體系的基本情況

現有醫療衞生機構(含村衞生室)152個,其中:醫院8個,鄉鎮衞生院14個,村衞生室110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衞生機構牀位數1067,衞生機構技術人員806人,醫師人數412人,註冊護士數394人,全科醫生數28人。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申報了4個關於提升防疫能力建設項目。

1.縣疾控中心大樓

2.縣中醫醫院感染科大樓

3.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大樓

4.縣人民醫院提升醫療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醫療衞生隊伍“招人難、留人難”,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目前,醫療衞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在總體數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況。同時,受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生活條件等影響,導致不少學歷層次較高、綜合能力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自我價值難以實現,有部分醫療衞生機構醫務人員主動辭職。具體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地處農村,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因基層醫療機構設施設備陳舊落後,不利於其發揮專業特長,上升空間有限,致使一些醫學高等院校畢業生寧願在發達地區打工,也不願接受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編制身份”。

2.基層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亟待加強。全縣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總體上仍然相對落後。在醫療設備配備方面,一是檢驗和影像方面配備缺乏,一些疾病的確診必須到大醫院做檢查。二是已經配備的中小型醫療設備,在精度上不夠。鄉鎮街道醫療衞生機構優質醫療衞生資源稀缺,導致其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結果是,在縣級醫院,排長隊掛號的現象隨處可見,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而鄉鎮醫療機構則就醫人員偏少,醫患不平衡現象明顯。

三、對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規劃

(一)多措並舉,加強醫療衞生人才隊伍建設

做好“招、引、培、留”工作。大力加強衞生人才隊伍建設,在招聘政策上適當放寬條件,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給予必要補助;構建衞生人才留住機制,加強醫療機構自身建設,在薪酬待遇、平台搭建、職業成長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人才培養經費保障機制和政府投入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基層人才定向培養工作,重點為基層提供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優化人才供給;加強全科醫師能力培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二)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工程項目建設

1.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防疫能力提升:鄉鎮衞生院防保站是縣、鄉、村三級衞生保健網的樞紐,是擔負農村防病治病和落實各級衞生行政部門有關指令性工作的綜合性機構,鄉、鎮衞生院防保站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現結合的實際,新建防保站14所,總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間,配齊科室辦公設備及冷鏈設備等,每個鄉鎮建立獨立的防保機構,接受縣衞健委管理與指導。承擔本轄區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公共衞生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參與轄區鎮村一體化防保工作管理。

2.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改建項目:建設性質內裝修改造及防控相關設備購置,改造檢驗科,建設地點在已開工的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建綜合大樓內,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約為600㎡,新建醫院信息化及遠程會診系統、全縣婦幼信息管理系統、醫療污水處理系統,購置CT、DR、彩超、呼吸機、負壓救護車及檢驗科相關設置等。

3.縣智慧醫療能力建設:具體建設項目有:

1)大數據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

2)智慧村醫健康扶貧鄉村振興工程大數據體驗館;

3)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

4)中醫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繫統集成。

4.縣(社區)衞生防疫能力建設:按照每個村衞健室配備5萬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設備。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7

長期以來,我市科技金融工作與蘇南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打造創新型城市,科技金融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工作體系,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20xx年,我局在省科技廳的關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由陳星副局長牽頭,高新處具體負責,通過召開科技金融工作協調會、舉辦創投與高科技企業對接會、組織銀企項目對接座談會,舉辦專家講座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關注、支持本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積極主動推進科技金融工作

1、構建科技、金融、擔保三方協調機制

為了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局與招商銀行揚州分行、揚州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達成科技、銀行和擔保三方合作協議,創新融資項目評估和貸款擔保機制:由我局向銀行推薦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或項目,市擔保中心對推薦企業進行考察,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向銀行提供貸款擔保,並在擔保費收取上給予企業優惠。目前,這一政策已經為一批中小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取得了較好成效。

2、邀請專家、領導來舉辦專題講座

為我市中小企業、高新企業融資難問題“把脈”、“支招”,幫助科技管理幹部學好科技金融知識、用足科技金融政策,我局多次邀請國家、省相關專家來揚舉辦專題講座。今年1月,我局專程邀請了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修小平副主任等領導在邗江為我市近百家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了《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專場報告會。

3、管理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

為幫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小企業積極爭取省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貸款,我局會同市財政局、江蘇銀行揚州分行建立三方聯動合作機制,結合揚州實際情況,制定了《揚州市市級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積極開展工作。20xx年,有49家企業通過省市兩級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的擔保獲得科技貸款9900萬元。同時,我局按照《20xx年度省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貸款項目貸後管理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對65個貸款項目的跟蹤管理,落實項目管理責任制,保證所有企業都能按期足額償還貸款,最大程度地降低專項資金使用風險。

4、大力促進創業投資機構發展

20xx年,我市出台了發展創新型經濟的8631行動計劃,鼓勵各地設立創投公司。我局積極宣傳科技政策、幫助創投企業發現項目、爭取上級政策扶持。目前全市已有5家創業風險投資企業,管理的創投資金總額達到4億多元,亞威機牀、遠揚電纜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獲得風投後,企業發展明顯加速,正在謀求上市。我局還積極扶持有條件的創投公司申報國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20xx年,江蘇高鼎、華夏創投獲“省創投引導資金”支持,獲省級撥款90萬元。

二、團結協作推進科技金融工作

1、推進銀企對接

為幫助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為商業銀行發現優質企業和科技項目,我局與市人民銀行及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國銀行等商業銀行形成聯合工作機制,由我局高新處與人民銀行貨幣信貸管理科牽頭,定期開展銀企對接活動。通過銀企對接座談會,揚農化工、牧羊集團、金方圓等高新技術企業各自交流了在技術創新上的做法,介紹了當前科技創新遇到的資金困難,提出了項目融資的需求,每次都當場為企業落實一批項目科技貸款。

2、舉辦科技金融論壇暨創業投資項目對接活動

20xx年5月,根據省金融辦和科技廳的.統一部署,我局配合市金融辦聯合舉辦“揚州市首屆創業投資論壇”。會上,市金融辦邀請了全國26家著名創投機構、中介機構,我局組織了全市80家高新技術企業及40家成長型科技企業,雙方進行了良好的對接。20xx年9月20日,我局組織40多家企業和創投機構參加“20xx年中國(江蘇)科技金融論壇暨創業投資項目對接推進會”,對接創投41家,達成合作意向17家。

3、籌建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

按照省政府《關於開展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意見》的要求,我局積極與開發區管委會、市金融辦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籌建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和科技支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市對擬籌建的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進行了公開招標,確定發起人為揚州市金海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投標小組,公司營業場所擬設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擬註冊資本為3.8億元,並已將相關資料報省級部門審批。

4、推動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科技型企業上市工作,作為市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我局積極幫助企業上市。一是對重點擬上市企業,積極宣傳科技政策,確保企業用足、用好各類科技優惠政策,並根據企業情況,協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二是通過各類科技計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融資能力,為上市後備企業輸送資源。目前,全市已有亞威、楊傑、嘉和等20多家上市後備企業,全部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科技與資本的無縫對接。

三、科技金融助推科技發展

金融與科技結合,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確定的戰略措施,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瓶頸”的現實選擇,科技金融工作有力促進了我市各項科技工作躍上新台階。

20xx年全市共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688項,獲上級各類科技資金2.14億元,首次突破了2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341.29億元,同比增長52.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40.6%。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4家,獲批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589個,位列全省第三,認定省農業科技型企業7家。全年專利申請9985件,同比增幅33.8%,其中發明申請20xx件,增長78.9%;專利授權3790件,增長50.16%。獲批“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智能電網特色產業基地”。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8

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柞水積極行動、主動作為,紮實推進基層醫保經辦管理體系建設,實現了縣鎮村醫保服務全覆蓋,持續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突出“三個強化”,確保醫保體系高效率推進。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醫保局等14個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推動醫保制度改革紮實高效開展。強化責任落實。精心制定了縣鎮村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將工作職責、目標任務、完成時限等細化落實到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確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樣樣能落實。強化調研摸底。領導帶隊深入全縣9個鎮(辦)82個村(社區)調研摸底,全面掌握了基層醫保經辦服務現狀,徵求意見建議3類16條,為醫保制度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抓好“三個落實”,推動醫保體系高水平建設。落實編制人員。落實鎮級醫保經辦人員編制17個、村級醫保經辦崗82個,明確基層醫保工作實行縣、鎮“雙重管理”,由各鎮(辦)管人、管事,縣醫保局管業務、管督導,確保醫保服務體系建設落實落細。落實陣地建設。按照醫保經辦服務標準要求,重新設置了縣、鎮(辦)、村(社區)醫保經辦服務窗口,統一設計製作機構標識牌、服務事項、工作職責、制度流程等公開公示牌,推動工作規範化、標準化。三是落實工作經費。縣財政將三級醫保經辦服務建設經費予以安排,切實保障醫保經辦服務工作有序運行。

三是實現“三個到位”,保障醫保體系高質量發展。溝通協調到位。認真研究省市醫保有關政策要求,深入分析我縣短板差距,積極主動對接,破解問題困難,迅速解決了人員編制、專(兼)職人員、工作機制等核心環節,確保了醫保體系建設快速推進。督促指導到位。成立了督導檢查組,採取分片包抓、合力推進,通過現場督導、電話協調、微信羣通報等方式,推動醫保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精準高效完成。運行機制到位。建立了醫保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彙報、破解難題、研究部署工作;制定了學習培訓方案,積極組織開展醫保經辦服務人員政策、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工作人員能力素質;編制了目標考核辦法,聯合縣委、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對各鎮(辦)醫保經辦服務工作進行考核,不斷提升醫保經辦服務。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9

一、基本情況

靈寶市位於河南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處,國土總面積3011平方公里,轄10鎮5鄉,總人口73.4萬。近年來,我們依託黃金、果品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大力實施項目和品牌帶動戰略,着力建設新型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新型果品生產加工兩大新型工業基地,強力推動城市建設改造,以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帶動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商貿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市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良好態勢。20xx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3.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7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75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5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今年以來,面對不斷加深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省“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緊抓住中央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機遇,攻堅克難,紮實工作,鞏固和發展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好態勢,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危”中見“機”、難中求進的好局面。上半年,預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7億元,增長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9億元,增長55.1%;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5億元,增長5.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93元,增長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增長13%。

二、金融工作情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靈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認真貫徹國家金融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發展,着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實現了金融實力增強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雙贏”。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9.6億元,較年初增加30.76億元,增長31.11%;各項貸款餘額59.85億元,較年初增加10.1億元,增長20.31%。在加強地方與金融機構合作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金融改革發展

靈寶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始終把金融工作擺在全市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貫徹金融政策,多次召開金融工作座談會、分析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經常聽取金融工作彙報,並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有困難可以直接找市委、政府,積極為金融部門排擾解難,支持金融改革發展。每年都將金融工作目標作為政府經濟工作重點目標之一,嚴格考核,確保了金融工作紮實開展。大力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專門成立了信用社改革工作機構,積極為其配置優質資源,確保了改革順利進行。建立了金融工作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20xx年我市為金融機構頒發獎勵資金100萬元,調動了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二)積極傳導貨幣政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準確把握“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內涵。我們認真學習中央今年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主要精神,準確把握內涵,真正做到將政策學習好、理解好、運用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人民銀行制訂了《關於加大信貸投入促進靈寶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貨幣信貸指導意見》、《關於金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指導意見》、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我省國民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提出了貫徹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上級金融機構配套政策在我市的具體落實措施,通過對各金融機構落實貨幣政策情況的檢查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貸投入。今年以來,全市各項貸款淨增10.1億元,為我市戰勝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加強銀企合作,確保“項目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是三門峽及我市市委、市政府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我市確定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85個,計劃總投資260.24億元,當年計劃投資88.53億元。其中上億元項目42個,5億元以上項目17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項目建設、企業解困最關鍵的是資金問題。我們把解決項目及企業融資難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充分依託金融部門,多次召開銀企座談會、金融聯席會、項目及金融產品推介會,加強銀企交流,建立更加緊密的銀企合作關係。各金融機構大力開展金融知識培訓,積極宣傳信貸政策,並深入企業、項目建設工地,加強信貸指導,專門印發《中小企業融資指南》、《靈寶市金融機構20xx年信貸政策與支持要點》、《靈寶市金融機構信貸產品介紹》等資料,使近百家(次)企業受益,有效緩解了融資難問題。今年以來,各金融組織輔導企業70多家(次),為重點項目增加授信50多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6億元。

三是創新服務機制,推進擔保體系建設。按照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要求,我們積極支持金融部門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專門印發了《靈寶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方案》(靈政辦〔20xx〕16號)。今年以來,已開發運用新型信貸產品13個,其中,林權抵押貸款、倉儲抵押貸款兩個信貸產品得到省人行向全省推廣。各金融機構運用新型信貸產品增加貸款2億元以上。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分別成立了服務中小企業專門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貸服務。積極推進擔保體系建設,組建了財政控股,民營資本參股,註冊資金5000萬元的華煒擔保公司;依託志成金鉛公司,成立了金利小額貸款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途徑。目前已為企業提供擔保7000多萬元,為民間融資擔保1.5億元。我市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初步效果,在20xx年7月16日信陽市固始縣召開的全省試點工作推進會議上做了經驗交流。

(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確保金融運行安全

一個地方的金融安全,直接關係到經濟安全。近年來,我們不斷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一是加強領導。按照“政府主導、人行參謀,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要求,專門成立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經濟金融運行分析會議制度,及時分析研究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建立信用體系。紮實開展了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改善信用環境,建設信用靈寶,構築資金窪地,推動經濟發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創建信用村81個,評出信用農户80607家、信用工商户900多户,農户信用貸款餘額達2833萬元,農户聯保貸款餘額4004萬元;為100個重點項目及企業爭取授信81.79億元,累計發放貸款32億元。同時,由於我市金融環境明顯改善,吸引了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洛陽交通銀行等域外金融機構,為我市企業及項目擬授信額度24億元。三是依法開展不良貸款清收工作。成立了以紀委、監察、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合的依法清收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協助金融部門清收各類不良貸款。截止目前,共清收不良貸款245萬元。三是支持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去年以來,我們先後幫助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8700萬元,有效化解了金融風險。

三、建議

在省金融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的金融工作有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與上級工作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政府、銀行和企業的溝通與協調,支持金融改革,建立健全信用體系,促進全市經濟金融和諧健康發展。同時,我們真誠希望上級金融部門及各位領導繼續關心、支持靈寶的金融工作,在信貸政策方面給予傾斜,加大授信額度,增加信貸投放,幫助我們更好解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融資難問題。

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0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要求,現就我市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奉行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 ”和“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建設,市人大常委會給予了極大關注和支持,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衞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羣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截至 年底,全市醫療衞生機構x家,醫療機構牀位總數x張(其中重症醫學科牀位X 張),醫療衞生人員總數x人(其中衞技人員x人);按户籍人口測算,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x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 人,每千人口牀位x張。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71 歲,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 170.08/10 萬,孕產婦死亡率3.17/10 萬,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X‰,嬰兒死亡率 X‰,主要健康指標均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醫療衞生戰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受住了空前嚴峻的考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讚譽。

(一)基層衞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共設立鄉鎮衞生院x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X 家,村衞生室x家,“20 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形成。投入流動社區衞生服務車 X輛,偏遠山區、海島羣眾實現“家門口就醫”。堅持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模式優化。率全省之先建成x個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全覆蓋, 市醫共體省級試點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區在醫共體建設中探索慢病分級診療試點等特色做法,獲國家、省兩級衞健委領導點贊;蒼南縣在全省率先實現與轄區 4 個醫共體的一次性談判、集體簽約,得到省政府 副省長批示肯定。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衞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年基層基本建設投入x億元,新改擴建標準化鄉鎮衞生院x家,改造提升村衞生計生室 X個。全省首推“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設,組建隊伍x支,建立基層健康管理服務基地x個、服務點x個,完成x萬户低收入農户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簽約服務率達X%,其中十類重點人羣簽約服務率達 X%。推進 -全科醫生培養合作項目,每萬户籍人口全科醫生數同比提高X%。全市累計招錄定向培養基層醫生x人,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現場會在 召開。探索開展慢病醫防融合試點,基層糖尿病防治項目通過全國唯一專項評估。 年,全市縣域就診率平均增幅達 X%,基層就診率達 X%,居全省前列。

(二)疾病預防控制水平持續提升。傳染病早期發現和預警能力進一步增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覆蓋近x家醫療機構,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網絡,全市x家疾控機構均建有 PCR 實驗室,市疾控中心檢驗能力始終排在全省前列。實施智慧預防接種服務,研發醫療機構產院預防接種信息系統,縣級疾控系統疫苗出入庫追溯全覆蓋,實現流程更便捷、接種更安全、信息更透明。傳染病控制成效明顯,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未發生因防控不力導致的甲、乙類暴發疫情,經受住了登革熱、新冠肺炎等疫情的嚴峻考驗。慢性病防控效果顯著,省級慢病示範縣創建實現x個縣(市、區)全覆蓋,創成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x個。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國小生“明眸皓齒”工程,打造兒童青少年近視和齲齒綜合防控的 樣板。職業健康管理不斷加強,啟動實施塵肺病攻堅行動,在礦山、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治理,重點行業職業危害風險評估、重點職業病監測與風險評估縣級開展率均達 100%。

(三)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全面加強。院前急救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急救站點增至x個,其中市區x個;搶救監護型救護車增至x輛(其中負壓救護車增至x輛),達到每x萬人配備 1 輛救護車的標準;將 區納入 120 急救指揮調度中心,實現四個區急救站點x統一調度;院前急救的市區平均反應時間為X分,相比15分鐘的國家標準提速3.38分鐘,各縣市均低於15分鐘。衞生應急能力不斷加強,11個縣(市、區)創成省級衞生應急示範縣,創成國家級衞生應急示範縣1 個,啟動浙南衞生應急保障基地建設,探索形成海陸空立體式快速救援模式。血液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市獻血服務點增加到x個, 年無償獻血首超十萬人次,血液採集人次增速領跑全省,臨牀供血總量穩居全省首位,血液酶免檢測覆蓋率和血液核酸檢測覆蓋率達 100%。持續升級輸血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採供血機構與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推進臨牀精準輸血和科學合理用血。

(四)衞生綜合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形成全行業綜合監管格局,市本級建成“智慧衞監”平台,深入開展醫療亂象整頓、公共衞生監督、職業衞生監督執法和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切實規範醫療秩序,保障公共衞生安全。 年,共出動執法人員x萬人次,監督檢查各類機構x萬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x件。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高頻次的執法巡查,執法巡查力度、行政處罰力度及問題檢出率均居全省前列。

(五)重點人羣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婦幼保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建成覆蓋城鄉的三級婦幼衞生服務網絡,婦女“兩癌”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覆蓋面不斷擴大,孕產婦、嬰兒和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低位穩定。精神衞生服務不斷完善,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達 X%,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養醫簽約”的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x家,開設牀位 X張,設置醫療康復護理型牀位x張,每千名老人醫療康復護理牀位達x張,打造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獲批全國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啟動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獲得感和健康水平。

(六)醫療衞生服務質效大幅提高。醫學高峯建設加快推進,啟動實施區域標誌性醫學中心、品牌學科建設和市直醫院人才學科雙倍增行動,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獲批國家臨牀研究中心,入選 省十大醫學重點培育專科;醫大附一醫呼吸介入科獲省級重點實驗室,另有x個專業入選省級重大疾病診治技術研究中心;高血壓專病華東中心落户 ;全市x家醫院科技影響力進全國x強,X個臨牀專科進全國x強,社會辦醫活力持續釋放,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全市共培養國務院特殊津貼x人,引進“國千”“國萬”“省千”“省萬”等高層次人才x人, 醫大李校堃校長成為第一位本土產生的中國工程院生命健康方向院士。加快融入“長三角”,建立合作專科x個,名醫(院士)工作室x個,與 大學就共建醫工結合 研究院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順利掛牌成為上海大學附屬醫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 年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同比提高 X%,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同比降低x元。智慧健康服務加快發展,市級醫院高峯排隊平均時間x分鐘,縣級醫院排隊平均時間 2.46 分鐘,門診和病房智慧結算率分別達 X%、X%;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醫學影像雲平台,實現檢驗檢查互通,獲國家健康惠民優秀案例;啟動 5G 雲診療平台建設,創新智慧醫療新模式,羣眾看病就醫更舒心、更便捷。

康 (七)健康 共建共享加速形成。探索健康影響評價試點, 區被國家衞健委列為第三批全國健康促進區試點名單,瑞安、樂清等地積極開展健康促進縣(市、區)建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健康促進行動,實施健康教育“百千萬”

工程和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等活動,提高羣眾健康知曉率和參與度, 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 X%,同比提高X個百分點。國家衞生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市區()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省級綜合評估,X 個縣鞏固國家衞生縣城順利通過複審,省級衞生鄉鎮實現x個鄉鎮全覆蓋。深入實施“五五健康基礎工程”,打造各類健康場所、健康元素,全市確定健康縣城試點x個、健康鄉鎮試點x個、健康村(社區)試點x個、健康單位試點x個、健康家庭x户、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x家、銀牌學校x家,創成省健康促進醫院X 家、市健康促進醫院x家。加快推進農村衞生户廁改造工作,提高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市區通過 C 級確認,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二、存在的問題

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市在公共衞生應急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我們採取堅決有力的舉措切實加以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衞生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全市醫療資源總量逐年提高,但人均資源配置不足,區域醫療佈局不夠均衡,尤其是基層薄弱問題更為突出。截至 年底,全市共有牀位數x張,千人牀位數x張,按全省平均x張測算,牀位數缺口x張,主要是傳染病、精神病、婦女兒童等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牀位配置存在較大缺口。現有綜合醫院、中醫院感染病區專業設施與能力建設相對薄弱,尚不能在突發大規模傳染病疫情時快速改造成“平戰結合”的感染病房,隔離病房、負壓病房的數量儲備還不充足;部分縣級醫院發熱門診建設亟待加強。

二是公共衞生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一直被視為公共衞生的“守門人”,承擔特殊的使命和責任,在防範重大疫情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能定位還不夠清晰,僅作為技術指導機構,沒有發佈疫情數據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權力,“吹哨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公共衞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不充分,在經費投入、資源配置、激勵機制等方面相對薄弱,造成公共衞生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引才留才難。

三是醫防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公共衞生與醫療服務的醫防融合還有很大空間,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相互聯動還不夠緊密。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未設置傳染病診室、缺乏傳染病專業培訓,對傳染病的早期辨識和篩查能力不足。院前急救體系與重大疫情防控需求還有差距,負壓救護車的數量(疫情初期僅 6輛,現增至 19 輛)無法滿足病人轉運尤其是確診病人轉運的需求。實驗室檢測能力亟待加強,以滿足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時的篩查需求。

四是藥物器械應急保障體系亟待建立。面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日常醫療物資儲備並不能滿足應急需求,保持應對疫情的生產能力尤為重要,而我市藥物器械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在這次疫情應對中,醫療物資短缺問題十分突出,在應急醫療物資生產、儲備、採購、物流、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物資儲備供應體系。

三、下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市已啟動 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注重從體制機制上創新,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推動重大政策創新、重大改革落地、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到20__ 年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衞生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覆蓋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全過程的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基層社區公共衞生治理、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院前急救保障、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應急醫療求助、應急物資保障“六大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浙南地區公共衞生高地。

(一)完善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機制

一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健全各級政府公共衞生工作委員會,建立首席公共衞生專家制度,進一步完善指揮體系、強化技術支撐。在市疾控中心設立市級公共衞生研究院,搭建公共衞生高層次研究平台,提升公共衞生事件指揮決策參謀能力。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健全不同級別和規模事件的監測、預警、報告、救治、管控等應對處置方案。依法明確應急響應的主體、等級、程序和方式,形成分級分層快速靈敏的應急響應機制。

二是完善監測預警機制。以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系統,完善各類監測哨點佈局。優化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測系統,建立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之間的信息推送、會商分析和早期預警制度,加強公共衞生安全相關場所、人員、行為、物流和氣候等特徵分析與疫情追蹤,及時監測預警高危區域、高發季節和高風險人羣。各級疾控機構依法、獨立、準確、及時發佈疾病風險提示和預警信息。醫療機構和個人診所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衞生行政部門報告,更好發揮醫療機構疫情“吹哨人”的作用。

三是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綜合應急、衞生健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推進長三角、市際公共衞生合作,建立防控工作的平時會商和戰時會戰機制。堅持把城鄉社區作為防控工作的最前線,落實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的公共衞生責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管理工作機制,推動專職網格員、社區全科醫生、基層公安民警、社區幹部等多方聯動,培育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願者隊伍,築牢公共衞生基層治理體系。推進疫情、輿情、社情綜合管控,統籌防風險、戰疫情和保穩定各項工作。

( 二)加強基層衞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持續加強基層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落實縣域醫共體框架下的鄉村衞生人員隊伍建設,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人員編制數量,到 年底前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省級標準最低水平以上,20__ 年底前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設康復護理牀位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30rn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