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情況彙報 >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來貫徹落實。近年來,濉溪縣堅持“三服務、“兩滿意”的方針,以服務發展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從打基礎、蓄後勁、抓特色入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一、 建立科學的選任機制,提高村級班子的整體水平

村級班子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濉溪縣按照“選派結合、選育並舉、開放選人、梯次儲備”的思路,大力實施“人才興村”戰略,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機制,選好配強村級班子。

一是拓寬視野選人。採取“兩推一選”、村民直選等辦法,着力把熱心為民謀福利、致富帶富能力強的人才選拔進村級班子,讓他們挑重擔、幹大事。把“雙培雙帶”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農村經紀人、專業協會負責人、在鄉大學生等納入組織視野,跟蹤培養,及時吸收。近年來,全縣共有410多名“雙培雙帶”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被選拔為村幹部,為村“兩委”班子輸送了“新鮮血液”。

二是反哺人才下派。幾年來,從縣直部門及鄉鎮優秀年輕黨員幹部中選拔熟悉農村工作、具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發展農村經濟本領的幹部到農村任職,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思路、新活力。全縣先後選派近300名機關幹部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和黨組織書記,接收17名優秀大學生到村任職,通過發揮政策、信息、思想觀念上的優勢,有力推動了後進村整頓轉化和新農村建設。

三是梯次培養儲備。從2010年起,通過組織推薦、個人自薦、嚴格考核,發現、培養、儲備了一批個私企業致富能手、“土專家”、“田秀才”、“雙帶型”優秀共產黨員,建立了全縣村後備幹部“星火人才庫”,使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始終保持充足的數量和較高的素質。目前,全縣已有2650多名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二、 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保證村級工作有效運轉

村級班子能否規範有序運轉,直接決定和影響着新農村建設的質量。近年來,濉溪縣着力實施“待遇留人、關愛暖人、科學管人、激勵促人”的管理方式,有效激發調動廣大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是兑現政策,待遇留人。農村税費改革後,村幹部經濟待遇普遍較低,補貼兑現較難,導致部分村出現村幹部 “心難留”的問題。對此,濉溪縣從XX年年起對村幹部補貼實行全縣統籌發放,大力提高他們的待遇。2010年村正職幹部報酬8500元,副職幹部6375元,其他“兩委”成員5695元;今年正職幹部報酬1萬元,副職幹部7500元,其他“兩委”6700元。2010年後,按照前一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倍的標準,每三年調整一次村幹部待遇。採取縣財政補貼40%,鄉鎮財政補貼30%,個人繳納30%的方式,為村幹部建立養老保險制度。2010年繳費標準為村正職幹部2200元,副職幹部XX元,一般幹部1800元。原則上每屆調整一次繳費標準,每次正職增長200元,副職180元,一般人員160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落實了全縣歷屆離任村正職幹部的待遇。

二是建立檔案,關愛暖人。2010年,按照公務員檔案的標準,為全縣1387名村幹部及432名計生專幹建立了規範齊全的檔案。村幹部的檔案管理做到了“三有、三統一、一規範”。“三有”即:有專門的檔案室,並達到防盜、防火、防潮、防鼠、防蟲、防高温的“六防”要求;有專門的檔案櫃、檔案盒;有齊全、準確的紙質及電子檔案,並做到檔案清,情況明,一人一卷。“三統一”即:統一裝訂,統一編碼,統一歸檔;“一規範”即:有一套規範的工作制度。通過建立檔案,村幹部普遍感到了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迸發了幹事創業的激情。

三是創新機制,科學管人。突出推進基層民主進程,規範村幹部的工作行為。推行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及時受理羣眾的利益訴求。全面推行黨務、村務、政務公開,接受黨員、羣眾的監督。同時,積極創新、完善、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做到“三界定,兩結合、一拓展”。“三界定”即:界定村務性質,將村務分為日常村務、重要村務、重大村務三類,分類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界定決策權限,明確界定村“兩委”聯席會、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三級會議的決策權。界定決策規程,對不同村務,按照不同程序決策。“兩結合”即:結合黨員議事會活動,結合“雙述雙評”工作。“一拓展”即:拓展民主提議的範圍。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黨員代表、黨員議事會成員均可向村黨組織提議,有效拓寬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彙集民力的渠道。

四是嚴格考核,激勵促人。建立了黨建目標責任制,做到量化目標、細化措施、硬化考核。圍繞“幹部承諾辦實事、羣眾監督得實惠、科學考評促發展”的目標,建立了以“公開承諾為前提、黨員羣眾評議與上級組織考核相結合”的“一諾雙評”機制、“雙向述職”機制及百分制考核機制。把考核結果同村幹部的績效報酬掛鈎,同後進村的整頓掛鈎,同表彰獎勵掛鈎。2010年,孫疃鎮通過年度考核,一次性撤換了8名工作不力的村黨組織書記後,迅速扭轉了工作後進的局面,甩掉了組織建設重點幫扶鄉鎮的帽子。同時,縣委每兩年評比表彰一次“二十佳”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十佳”村幹部致富標兵,並給予每人5000元的重獎,形成了人人幹事創業,人人力爭上游的“比、趕、超”氛圍。

三、建立靈活的培育機制,提高黨員幹部的能力水平

強化教育培訓是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的重要途徑。濉溪縣探索實施了“領導帶動、創新促動、幫扶推動”的培育機制,較好地轉變了黨員幹部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提高了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問題、指導實踐的本領。

一是領導帶動。着眼於進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明確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完善定期檢查、培養選送、考核獎懲和領導負責“四項制度”。突出抓好鄉鎮、村主要領導幹部的學習培訓。以學習型班長帶動學習型班子,帶出學習型隊伍,引領學習型社會。積極推行考學制度。一把手在述職時要“述學”;民主測評時要“評學”;考核談話時要“談學”;考核材料要“寫學”,確保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落到實處。

二是創新推動。堅持主陣地培訓與多樣化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踐鍛鍊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遠程教育”與“個人自學”相結合;“主題班教學”與“自主選學”相結合。把政治理論學習放在首位,把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首要任務。在指定學習內容時,根部黨員幹部的不同層次堅持“三個為主”:一般黨員幹部以業務知識為主,提高創新能力;技能型黨員幹部以科技知識、實用技術為主,提高技術能力;經營管理型黨員幹部以經營管理為主,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確定培訓方式上,整合各方資源,建立培訓“超市”,保證黨員幹部既吃“套餐”,又吃“點菜”。黨員幹部根據自己的工作、興趣和時間等,自主申請參加培訓班,自願選擇培訓內容、時間和方式。2010年以來,全縣已舉辦不同培訓班268期,培訓農村黨員幹部5600多人次,較好地實現了“培養一批人才、搞活一方經濟、帶動一批羣眾”的效應。

三是幫扶推動。為改善黨組織活動場所,打造良好的培訓陣地,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紮實推進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按照“宜改則改,宜擴則擴,宜建則建”的原則,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建設方案。採取縣裏設立基金獎補一點,結對幫扶單位對口支援一點,鄉鎮量力而行投入一點,村裏挖掘潛力自籌一點的辦法籌措建設資金。2010年以來,全縣已建成38個村級活動場所,100個正在改、擴建中。

四、建立科學的幫扶機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合力推進。濉溪縣始終堅持把幫扶工作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舉措,經過連續多年的不懈努力,構建起“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助推了新農村建設。

一是創新幫扶形式。改變以往單純幫扶後進村的傳統做法,既抓後進村,又兼顧先進村,扶弱促強,幫強更強,探索出一條“兩頭”並舉、齊頭並進的幫扶新路子。2010年以來,結合科學發展觀活動,相繼配套開展了以黨羣部門聯“軟”村,政法部門聯“亂”村,經濟部門聯“窮”村,涉農部門聯示範村為內容的“共建共富促和諧”活動;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包幫後進村,包建小康示範村活動;“思想共建強黨性,能力共建提素質,作風共建樹形象,組織共建築堡壘質”活動。先後轉化13個後進村,創建了16個小康建設示範村。

二是創新幫扶載體。堅持“自願結合、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廣泛開展了“地礦共建”、 “村企共建”、“互聯雙推”等活動。全縣共結成各種幫扶、共建、互助對子159個。通過地礦、村企、村村之間的“雙向承諾”,密切合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百善鎮張莊村與劉橋鎮前呂樓村、四鋪鄉大郭村結成幫扶對子後,在張莊村的幫助下,劉橋鎮前呂樓村發展室內食用菌種植3000平方米,四鋪鄉大郭村發展地棚10個。

三是拓展幫扶領域。引導各幫扶單位圍繞編制規劃圖、建設文化大院、改廁、通自來水、通油路等標準建設新農村,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公共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有效解決了一大批農村無力解決、無人解決的難題。去年以來,全縣共協調幫扶資金1800多萬元,引進新項目、新品種60多個, “村村通”率達到100%,有線電視、電話進村率達到100%。

五、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濉溪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來搞服務、做文章,推動農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調整組織設置促發展。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劃,按照特色產業佈局劃分黨組織,對相同、相近、相似產業的黨員優化整合,以比較發達和強勢產業為載體,按特色產業分類,靈活確定黨組織的設置模式。選擇市場潛力大、科技水平高、對農民增收貢獻大的龍頭企業及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立黨支部。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基地+農户”、“支部+協會+黨員示範户”的發展模式,通過政策扶持,加強龍頭企業及其黨建,激活“領頭雁”、建立“產業鏈”、培育“示範户”,推動集體經濟與村民共同增加收入,黨員與羣眾共同創業致富。目前全縣已建立各類專業協會193個,黨羣共富基地229個、黨羣共富示範户2296户,成為推動發展、促進羣眾致富的堅實基礎。

二是開展致富工程促發展。 為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進程,縣裏實施了“村幹部致富”工程,在資金、項目上對村幹部致富能手進行幫扶。對縣裏爭取到的農業、農村發展項目、資金,在同等條件下,向村幹部傾斜;在全民創業基金中,列出100萬元,作為村幹部創業基金,對村幹部投資興辦的項目,由基金進行貸款貼息;對村幹部興辦企業或經濟實體,信用社優先提供貸款;工商、税務、司法等部門積極為村幹部提供政策技術指導、法律法規諮詢等配套服務。全縣1387名村幹部已建項目466個,在建項目238個,其中村書記帶頭創業有115人,村主任93人。

三是深化黨建載體促發展。不斷深化“三級聯創”、 “雙培雙帶”先鋒工程,“雙選”工作等重要載體,促進“兩個增收”。通過大力開展黨員“四個一”活動(一個黨員就是發展綠色蔬菜的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就是試種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的一顆科技新星、一個黨員就是帶頭開發新型蔬菜產業的一名先鋒戰士、一個黨員就是蔬菜產品質量的一個監督員)、流動黨員“五帶”活動(帶信息、項目、技術、資金、發展理念回鄉),有力推進了現代農業及個私企業發展。近年來,全縣2560名農村經紀人、外出務工人員回村創業,帶動了1.2萬多户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廣大選派幹部積極發揮自身和選派單位“兩個優勢”,圍繞發展做文章。通過建立“農民致富信息牆”,爭取農村致富項目、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興辦中介服務組織、融資私營企業、購置聯合收割機等農機器、興辦經濟實體具等多種形式有力推動了農村的發展步伐。據統計,第三批選派工作開展以來,選派村集體收入增加65.6萬元,農民年均純收入增長近300元。

各位領導,雖然我縣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領導的要求相比,與兄弟縣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一定會以這次現場會為契機,再接再厲,開拓進取,進一步促進全縣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上台階、上水平,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qingkuang/7le64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