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彙報材料

“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彙報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彙報材料

感謝各位蒞臨我校進行指導,下面我把我校“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課題實踐和研究的情況向各位彙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願景

我們想通過課題的研究,旨在帶動學校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語文教學之路,提升學校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讀寫能力;同時提高語文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理念新穎、業務精湛、質量過硬的語文教師隊伍。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和過程

(一)加強培訓和學習,努力提升課題組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是課題研究的第一生產力,我們非常重視課題組教師的培訓和學習。

1、加強專業閲讀。學校為語文教師訂閲了《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國內頂尖的語文教學刊物,指導教師進行閲讀,汲取鮮活的教學案例,靈活地拿來,巧妙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另外,課題組還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先後印製了《蘇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評析》《給教師的建議》,要求每個教師首先進行個體解讀、做好圈點批註、梳理好觀點,做好讀書筆記,寫出心得體會;然後在課題組內進行交流。我們開展專業閲讀,注重書中的觀點同學科相結合,同教學實踐相互編制;強調開展帶有鑽研性質的知性閲讀,反對消遣性質的感性閲讀,真正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2、加強專家引領。課題組教師每年都走出參加省市各級各類業務活動;我們還不斷把專家請進來為課題組教師洗腦。XX年年3月,我們邀請原山東教育社總編輯陶繼新老師作了《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報告,課題組教師明確了“取法乎上” 開展經典閲讀的重要性;課題組全體教師還先後先後觀摩了濰坊十中學習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和 “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勝利四中”同課異構活動,樹立了構建“自主課堂”的教學信心。

3、加強有效教研。課題組開展了每週“半日教研”活動。分教研組和備課組兩個層面、兩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教研組長組織安排,主要開展主題教研、評課、理論學習等活動;第二時段,備課組長組織安排,主要開展導學案研製、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先聽後上活動。另外課題組每學期還開展兩次大型的“備説講評 ”和課堂能力排名活動。這些活動,都着眼於課堂進行“田野式”研究,使課題組教師在專業共同體中得到了成長。

(二)探索“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課堂模式

課堂是開展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題組積極響應市縣教育局構建“和諧課堂”的精神,在學習江蘇洋思中學、南京東廬學校、聊城杜郎口中學、濰坊十中等名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推出“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 下的“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就是以目標導學、以學案助學。導練,以學案達標題進行訓練。自主,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學案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互動,包括小組內“一對一”的互助,小組內四人間的多維互助以及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交流和互動。基本流程包括四階段:情境導入,喚醒智慧→自主學習,啟迪智慧→交流探究,實踐智慧→綜合建構,內化智慧。

情境導入主要是通過複習舊知、放視頻、講故事、語言實踐活動等環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文本,出示學習的目標。

自主學習,主要是教師引領學生通過自學對文本掃除文字障礙、整體感知,使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目標,對文本圈點批註,理清個人能讀懂了多少,做好筆記;並能對文本進行質疑,把不懂得問題梳理出來。

交流探究,主要是小組內對自學內容進行展示,對於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首先在小組內解決;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經過教師梳理、整合後再進行探究;探究後再進一步展示;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教師的點撥主要是針對學生的疑難點、困惑點、發散點,儘量少而精,幫助學生從規律、方法、思想等方面歸納提升,真正能夠啟迪學生智慧,教會學生學習。

綜合建構,主要通過教師引領學生對文本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方法,進行歸納、梳理,或遷移、或聯想,或比較,起到綜合建構、拓展延伸的效用。

以上是我校“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下的基本模式,主要應用於新授課、講讀課;我校還探究了複習課、試卷講評課、作文課、課外閲讀課的基本模式,限於時間關係,這裏不再贅述。

不論哪種課型,我們課題組提出了自己的課堂願景,就是要求我們課堂既要有優質課、公開課的活力;又要有保證優異的教學成績的常態課的效率,還能以人性的、人道的、科學的方式來實現。

(三) 加強“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課程開發

我們積極圍繞“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課題進行課程開發。開發的課程有《論語》課程,既教師指導學生每天背誦一則《論語》,能夠理解文意,並能夠應用於生活實踐中;《現代散文鑑賞》課程,要求學生每天閲讀一篇經典散文,並進行圈點批註,寫出讀後感;《唐詩宋詞》吟誦課程,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一首經典詩詞;《小説閲讀》課程,除了新課標制定的閲讀篇目,我們還先後引領學生穿越了《邊城》《圍城》《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名著;《名家導讀》課程,我們利用寒暑假,指導學生閲讀了周國平、畢淑敏、賈平凹、餘秋雨等人的作品,聆聽名家教誨,提高人文素養。

為了保證課程的實施,學校按課程標準要求配齊書籍,建立“閲覽室”。圖書以名著、時文為主,數量充足,每年訂閲刊物不少於60種。各班採取捐獻、購買相結合的形式籌書,建立“小圖書館”。指導學生建立“家庭圖書角”,指導學生每學期購買1—2本名著,每年訂1—2份刊物。

圍繞這些課程我們開展了“讀書報告會”“詩歌朗誦會”“圖書超市”等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營建了書香校園。

(四)加強課內外練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加強課內外練筆,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們課題組保證學生每天課內外寫作時間不少於30分鐘,並且規定了合理的寫作量。

1、每學期寫日記不少於50篇。,七年級、八年級每篇不少於300字,側重於寫人記事,寫觀察日記等;九年級每篇不少於400字,側重於寫生活隨筆、評論及文學性作品等。

2、每學期寫讀書筆記不少於50篇。七年級、八年級每篇不少於300字,重仿寫,簡單的讀書分析等;九年級四每篇不少於400字,主要寫好讀後感、文章改寫、讀書分析等。

3、每學期寫課內大作文每學期不少於8篇,主要是隨兼周雙課時的作文課完成。

4、每學期課外自命題隨筆每學期不少於20篇。自命題隨筆要努力貼近學生生活,表達要富有文彩,要嘗試寫一寫小小説、劇本、文學評論、放膽文等。

5、每學期辦手抄報每學期不少於4次。七年級以摘抄為主,八年級、九年級以自創稿為主。可個人辦,也可相互合作。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彩。

6、每學期組織學生投稿不少於2次;組織學生自願參加各級各類徵文比賽1次。例如山東省創新作文大賽、葉聖陶杯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全國作文大賽等。

教師要對日記和讀書筆記檢查、批改,學校要課內外練筆作為常規語文作業進行檢查;學校還以年級部為單位編輯學生作文集;學校編輯了《河畔》《心跡》《一校新教育》等學生刊物。

三、課題研究的收穫和成效

(一)教師素質大大提高。在課題組十三人中,有市教學能手3人,縣教學能手7人,縣學科帶頭人2人,校首席教師2人;有省中語會優秀教師1人,市優秀教師1人,縣優秀教師2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5人;課題組有20多篇論文在《中學語文教學教學參考》《現代教育科研》等報刊發表。

(二)教學成績突出。課題組先後八次獲縣優秀學科獎,輔導的學生在《語文世界》《閲讀與寫作》《創新作文》等刊物發表作文70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zreo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