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大學語文班學習彙報材料

大學語文班學習彙報材料

【寫在前面的話】

大學語文班學習彙報材料

我對培訓的看法:我對各級各類培訓一直是很喜歡的。工作的間隙,參加培訓,讓自己充充電,洗洗腦,走一走,看一看,見識見識,是一件很愜意的事。無錫市教研室主任周仁良曾經説過一句話,我覺得説得很好。他説“語文教師要站立起來,要讀千卷書,行萬里路,識千個人。”而通過各種培訓正好可以把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XX年我剛到教研室時,當時最迫切的願望就是讓我培訓培訓再上崗呀。現在對新教師不培訓不上崗,不拿證不上崗,這種做法我非常贊成。我覺得到一個新崗位,也應該是先崗前培訓才能上崗。我以為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比在實踐的摸索中的“邊幹邊學”要有效得多,好得多。更深層次的原因: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更新需要我們二次以致終身學習與培訓。我們是處在一個知識信息日新月異的發展時代,新課程論、新語文教學方法論層出不窮,二十年前學的語文教學法,已經很難適應今天的教育教學了,我們需要“刷新”和升級舊有的知識版本。

一.什麼是“國培計劃”——培訓團隊研修項目北京大學培訓班

國培計劃,簡單地説,就是國家級培訓,是教育部和財政部組織的培訓,它是根據《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的精神,由國家級知名大學招標後承擔的培訓者培訓(本次培訓主辦方北京大學,領銜專家是北京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温儒敏教授),它的目的是培訓擔負國家級、省市級培訓者的培訓,為日後對中西部地區教師培訓前的培訓。

它的培訓對象:是今後能承擔“省培計劃”“市培計劃”以及各類語文教師培訓任務的培訓者。以師範大學教授、省市級語文教研員、一線骨幹教師為主,其中不乏全國語文界的名師,正教授級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等。比例是4:3:3。

它的培訓目標是定位於“學習‘培訓’”和“‘研修’學習”兩個方面。學習‘培訓’的任務目標:學習“語文教師培訓項目”的設計實施、組織管理和對培訓研修活動的引領、幫助促進,提高培訓能力。

“‘研修’學習的任務目標:“語文專業的研修”學習,“語文教學的研修”學習。在認識、解決語文專業、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培訓典型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文教學反思和研修能力。

樹立培訓研修新理念,形成培訓研修新思路,明確培訓研修新目標,選擇培訓研修新內容,掌握培訓研修新方法,設計培訓研修新方案。

它的培訓內容是學習先進理念、先進方法,可以借鑑的培訓模式,結合本地的培訓現狀,探討當前培訓問題與解決策略,以利於明確培訓內容、有效地設計實施和組織各類培訓研修活動。它有三大主題: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理念,語文教師培訓研修的目標明確與內容選擇,語文教師培訓研修的方案設計。

它的培訓形式是問題探討,專題講座,工作坊,課例研究,參觀考察,學科前沿,實踐活動,後續研修。

它的學員任務:每個學員要完成一份《中國小教師培訓方案》,要完成一份根據下發任務的教學設計及其修改稿。

二.學習課程及其活動內容:

1.1月8日,上午先組織開學典禮,由教育部師範司領導以及北京大學有關領導參加並講話,接着由北京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温儒敏教授作專題講座,温教授作了兩個報告:一是《全面認識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教師研修與培訓》,該報告主要是對學員提要求,二是《關於語文課改及閲讀寫作教學的幾個問題》,該報告主要闡釋課改的背景、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課改要從長計議,一步步向前;對當下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發表自己的看法,認為閲讀教學要多讀、細讀與涵詠,要培養學生閲讀興趣、閲讀面、閲讀量、閲讀品位;認為寫作教學關鍵要準確表達,不追求文采,要大量閲讀,適當練筆,直面大學聯考(應試作文不能不練),但不拘泥於大學聯考。下午分組分工,佈置每個小組和每個學員的《中國小教師培訓方案》和一份教學設計。

2.1月9日,上午聘請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司長管培俊作專題報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與舉措》,管司長的報告從三個大的方面教師隊伍建設的真知灼見:一是全國教育發展綱要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又分8小點,不贅述),二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狀況,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目標舉措,具體舉措有七條:第一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鼓勵優秀人才從教,第二創新教師管理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第三建設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制度,改革教師資源配置方式,四是加強改革教師教育,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五是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形成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六是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加強農村師資力量,七是研究建立教師教育標準,形成現代教師教育制度。管司長的報告透露,今年國家要出台《中國小教師培訓條例》,規定教師資格重新認定,繼續教育學時為360學時。今年國家還要出台《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機構資質認定標準》等四個有關教師專業化方面的文件

1月9日,邀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做了一個題為《閲讀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專題報告。(倪文尖是江蘇南通人,北大研究生,師從錢理羣,由於時間關係內容暫且不表。)

3.1月10日上午,聆聽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原全國中語會會長蘇立康教授專題講座《語文教師培訓的目標設計與內容選擇》專題講座。蘇教授從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運用學科教學知識與語文學科教學知識兩個方面對語文教學的內容選擇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教什麼不清楚,甚至出現了選修課連教的篇目都不確定的情況,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教學重點難點的不確定性,教學程序知識的不確定性。

2.教學過程和方法的盲目性:①合作交流上純粹的為分組討論而討論;②對話理論上機械的師生問答;③自主學習上存在學生活動教師不動的現象;④探究學習上存在淺層化現象;⑤學生主體上存在課堂上不給學生學習時間的現象;⑥教師首席上存在嚴重的缺位現象;⑦課堂提問上慘遭相愛表面化熱鬧化現象;⑧多媒體運用上存在濫用化現象;⑨語言積累上存在弱化現象;⑩延伸拓展上存在泛化現象。

(二).運用語文學科教學知識使課堂教學有效

1.學科教學知識(pck)

學科教學知識的特點:①融合性:學科教學知識涉及:課程知識,學習者知識,背景知識,教學法知識,學科內容知識等。②建構性:教學工作具有情境性,教學過程具有不確定性,教學具有個性化。③轉化性:教師的學科知識,教學知識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知識。

2.語文學科教學知識

語文學科教學知識,指語文教師將語文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運用“知識支架法”和“變式轉化法”轉化為學生的知識。

語文學科知識的特點:綜合性,層次性,實踐性。

學科教學知識:理解(理解就是建立聯繫,建立支架,變式教學)

學科知識更新很快,教師需要通過學習跟上來,如小説教學,以前我們常常圍繞小説的三要素來分析小説作品,現在是通過敍事角度,敍事方法來分析作品。

4.1月10日下午,分組研討教學設計和培訓方案。

5.1月11日全天分組由個人彙報教學設計和培訓方案,專家和其他小組點評.

6.1月12日上午聘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寧為我們作題為《語言學視野中的語文教學》報告,王教授的報告主要有五個部分:①語言研究與語文教學的關係,②語言學研究的現狀及其對母語的影響,③從語法中心到語意中心的變化成因,④言語到語言的轉換,⑤教師的學理與素質。

(一)語言研究與語文教學的關係

①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從間接知識獲得預備的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②人的能力包括: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認識和改造自身的能力。

③語言能力的培養:人的這三種的原動力是心能(思維能力)與體能(健康體魄),而心能是與語言能力密切相關的。語言的豐富和思維的敏鋭直接相關。語言能力對信息貯存加工的速度和信度有直接的影響。語言對調節自身的心理、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至關重要。語言對通過別人的表述、吸收別人的思想來豐富自己也有直接的影響作業。

④語言教育與語言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

⑤新修改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素養的要求日趨完善。(略)

⑥語文課程擔負語文素養養成的重要任務。

(二)語言學研究的現狀及其對母語教學應有的關係

①語文課的特點和語文素養產生的途徑;語文課是科學但又有評價,語文課有普遍性但又有個性,有理論但又要落實“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實踐。

②語言學與語文教學論

③語感和語理;語感是一種不需要刻意組織(學習)就能自然正確運用和辨別對錯的能力,而語理,是用語言學等闡述語文的理論。

④教材、教師和教學教材編寫缺少梯度信度和理論支持(特別是國小低年級教材),教師的語文素養沒有新的提升,教學從滿堂灌走向滿堂問。

⑤口語與書面語載體不一樣,文體不相同,加工度也不同,口頭説的不一定是口語,書面表達不一定是書面語。

(三)從語法中心到語義中心的轉變

①語法中心在余文樂教學中的形成(50年代,語文分成語音詞彙、語法、文選教學)

漢語是一種語法簡單但語義豐富的語言。漢語語法成分簡單和語序變化豐富。

②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詞彙與語義問題。重點是詞義引申與詞彙積累。瞭解詞彙的文化內涵如:a文化與詞彙的意義,b生活與詞彙意義,c科學的數字觀和文化的數字觀,d社會與詞彙意義,e言語意義的經驗型

③實現言語到語言的轉化——從語言現象中觀察語言規律:

a從語言現象找語言規律,避免把語言知識講成語言教條;

b在文字的語境中講清詞義

c感悟不應當成純經驗式的“定理”

d把握語言與體驗情境

我們應當把語文教學是一個提高境界的過程,通過與作者和他人的語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體驗,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7.1月12日下午聆聽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鬱綴報告,程教授是研究中國古代詩詞的專家,他從中國古代詩歌的演變過程對我們進行了古代詩歌常識的普適培訓。

8.1月13日上午,分組討論小組的培訓方案,下午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羣為我們作題為《魯迅與中學語文教學》專題報告。錢教授的報告從①如何認識魯迅作品、②讓魯迅作品從高處走下來,找到魯迅作品與中學生生命的契合點,③魯迅作品教學要刪繁就簡,有所講有所不講三個方面指導我們培訓者,正確教好魯迅作品。

(一)如何正確認識魯迅作品(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⑴魯迅是中國民主思想的原創性高峯作家。魯迅能觸動我們心靈深處的那最軟的心田。

⑵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大師,魯迅作品是漢語現代文學的典範作品。a魯迅的語言以口語為基礎,融入外來語、古語,把現代漢語的抒情表意功能發揮到極致。b魯迅語言的裝飾性,色彩感鮮明。c魯迅語言的音樂性極其突出,魯迅的作品不能只是默讀,而是要朗讀。通過朗讀進入情境,產生感悟。魯迅有的作品可以“喊讀”。d魯迅語言具有鏡頭感。e魯迅語言有遊戲性。f魯迅的語言極具創造性、個性化。

⑶魯迅作品充滿人性、童真、本真。

(二)讓魯迅作品從高處走下來,找到魯迅作品與中學生生命的契合點。

⑴找到魯迅作品與中學生內心的契合點,讓學生願意與魯迅作品進行精神對話。

⑵從學生的感受出發,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找到契合點。

⑶用語文的方式講語文,講魯迅作品。文從心出,循文會心。

(三)魯迅作品教學要刪繁就簡,有所講有所不講

⑴過去我們常常以為魯迅作品應該講深講透,其實對中學生而言,就魯迅作品讓學生有所瞭解就行了,不需要深刻了解,播下種子就行了,實事求是説,有的作品學生暫時是讀不懂的。

⑵有的時候,魯迅的作品只需要“引而不發”。教師講得眉飛色舞的時候,常常學生“昏昏然”,這樣的課堂是低效的,教師心中要有學生,只要給學生播下閲讀的種子就行了。

9.1月14日,聆聽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的專題報告《語文與語文教學》,曹文軒教授從四個方面談了自己的語文教學觀:①語文課堂到底有多大,②語文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審美教學,③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④朗讀對語文學習的意義。

(一)語文課堂到底有多大。語文與其他學科不一樣,語文課堂只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部分,語文教學還需要廣泛的閲讀,解讀語文文本的力量語文文本本身並不夠。閲讀是一種生命的姿態,天堂是一座讀書館,讀什麼書比怎樣讀書更重要,培養學生的高雅閲讀興趣有教師和家長來擔當。

(二)語文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審美教學。當下語文教育的維度單一化,只有知識維度,學校要培養完善、完整、完美的人,“知識就是力量”不不夠,“審美也是力量”。語文課就是審美課。

(三)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寫作不單單是作家的事,一個人能寫文章是一個人的美德。

(四)朗讀對語文學習的意義。

朗讀要和語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中國古代認為“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水深流曲慢,貴人言語遲”,而現代社會口才對於一個人來説,極其有作用。朗讀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口語的品質,可以提升一個人口語的能力,漢語的音樂性、深刻性可以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1月14日下午,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現代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陸為我們作了《基於真實性評估的教師研修模式與實踐》專題報告。王陸教授的報告分四個方面:⑴研修面臨的問題,⑵研修的基礎理論,⑶研修模式,⑷我們的實踐。

(一)研修面臨的問題

教師的專業學習與培訓存在許多問題,存在三大挑戰,七個問題:

三個挑戰為⑴發展和應用共享的知識;⑵可持續改變中的艱苦工作,⑶正在改變的學校文化。

七個問題:⑴教師的學習與教學的矛盾,⑵教師的合作與教師的隔絕,⑶教師的合作能力與教師的獨立發展,⑷聚焦結果與聚焦活動,⑸為什麼評估與怎樣評估……

教師專業學習與培訓的目標是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指:課堂教學能力,知識轉化與知識創新。

(二)研修的基礎理論:

學習理論:⑴行為主義學習理論,⑵認知主義學習理論,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⑴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研修活動設計:課堂觀察/觀摩→課堂案例研究→課堂教學實踐訓練。

⑵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研修活動設計:同儕互助/認知學徒→專業對話/案例研討→教師實踐社羣。

⑶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研修活動設計:諮詢診斷→項目研修→遠程學習圈。

(三)研修模式

⑴研修模式

⑵研修的操作策略:

①教師的知識:學科取向的內容知識,實踐取向的默會知識。

②日常教學如何創造與反思。

⑶研修的操作程序:a教師作為觀察者→b教師作為反思者→c教師作為交流者→d教師作為研究者→e教師再研究。目的是解決隱性知識學習的難題。

(四)我們的實踐

⑴聚焦日常的實踐與研究:課堂實錄→小組討論→科學分析。

⑵績效評估:準備策略→實施策略→監控策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9rz9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