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精選22篇)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精選22篇)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精選22篇)

五龍背國小

20xx.4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根據上一級領導機關關於在中國小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文件精神,現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決定在我校實施教學小課題研究,為了保證教學小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序推進,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就是“真、小、實、低、易、近”,也就是説,國小教師的課題研究應該是一種“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得真發展”的行動研究;是一種小步子推進、從小環節切入、研究小問題的“小課題”研究;是一種源於實踐、服務實踐、在實踐中研究的實踐研究;是一種低起點、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種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見效的應用研究;是一種貼近教師、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實際的田野研究。

二、實施目標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改進教師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發展,同時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

三、實施原則

全員參與、以小見大、方案簡潔、集體自由、成果多元、實施流程。學校首先要做好全員培訓,解決好教師小課題研究的認知問題。本着可操作性強同時又相對規範的原則,實施流程包括以下12個環節。

1、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教師沙龍,交流“課程與教學”當中的問題與困惑;

2、教師建立自己的“問題庫”,並進行自主選題;

3、教師申報課題(個人——學科組——科研室);

4、科研室審定;

5、學科組或年級備課組組織集中開題;

6、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等);

7、學科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

8、科研室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中期報告);

9、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

10、教師撰寫結題報告;

11、學校開展結題答辯與鑑定;

12、組織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評價,印發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集。

四、小課題研究評價

1、評價原則。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

2、獎勵辦法。經學校領導小組評審,評為一等的比例以小課題總數的50%為宜,其餘的為二等。如果你的課題材料差,本次不予結題。

3、附加價值。教師小課題研究情況將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參考項目、教師績效評價的加分項目、職稱及各項榮譽評定的必要條件。

五、組織機構

學校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暨課題答辯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

組 長:朱桂華

副組長:王慶紅陳太喜

組 員:殷 剛於祝軍李 波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閲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閲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閲讀質量與閲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閲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閲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閲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説過,一個人的閲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閲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鋭,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閲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閲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閲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閲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閲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閲讀的方式開展閲讀活動。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3

所屬學科:語文

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口語交際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但老師們往往輕視這一環節。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由於受民族方言影響,不能在交際情景中用普通話準確的表達。民族地區學生由於視野的侷限,在交際情景中無話可説,缺乏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興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課標要求和“教學排序”等理論,研究出適用性,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二,課題界定

“民族地區”,主要指少數民族聚居區。“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是指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的序列計劃。師生間連續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技巧及對數學活動的調節,控制過程。

本課題以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調查為基礎,針對其現狀展開研究。

三,課題支持性理論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

2,孟軻指出:“盈科而後進。”

3,美國查爾斯M拉格魯斯的“教學排序”論。

四,研究內容

1,調查民族地區國小中段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2,在教學活動中探究科學的序列計劃與交流技巧。研究對教學活動的調節,控制。

五,研究過程

1,調查階段(20xx年6--8月)。調查恩施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現狀,完成課題方案的設計,向恩施州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課題,請求立項。

2,思辨階段(20xx年9月)。深入學習孟軻及拉格魯斯的教育理論,與實際聯繫,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3,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論指導下展開學習實踐,實施研究。並請專家指導,以手記等形式展開中期研究成果。

4,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8月),總結,反思,撰寫結題報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預期成果

1,調查報告一份

2,研究隨筆,案例,教學反思,小論文若干篇

3,結題報告一份

4,反思隨筆若干篇。

20xx年xx月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4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20xx年12月22日文件關於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徵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後結題必須積分規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閲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為及時瞭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博客,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於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檔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徵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瞭解小課題相關文檔評分標準,瞭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課題實施方案和小課題徵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後上傳文檔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後上邊文本框中定寫“小課題徵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5

一、課題名稱:幼兒園遊戲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探索與研究

二、研究目的: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題”,在開發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墨子曾説“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這就特別強調環境的作用,而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起來並深獲幼兒教師的喜愛。它是集體教育活動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徑之一。

區域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生動性,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為幼兒自主性發展培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實踐平台。

材料是區域活動開展的有效載體,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可以説幼兒是在與材料的“對話”中獲得發展,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學習的工具,是幼兒的第一本書。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體現其不同的教育價值。

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指導是一項創新工作,教師如果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成長,就必須隨時關注孩子,在瞭解孩子的興趣點後,去創設更好、更貼近孩子的區域活動和教育內容,併為孩子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指導,讓孩子在不斷探索、實踐中獲得經驗,在實踐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新《綱要》對幼兒教師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教師應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必須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領導,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傾瀉”,而是平等的對話;教育不應是“灌輸”,而是“分享”。每個幼兒按照他自己的“大綱”走下去,成人要做的,就是發現每個孩子的大綱規律,為幼兒創造環境,尊重幼兒心理髮展的外部表現,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其成長。本課題的開展將引導教師進一步理解新《綱要》精神,在豐富多彩的區域實踐活動中,獲得更科學的研究兒童、觀察兒童的技巧,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同時,開展此項課題研究,順應了我園園本發展的需要,能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

三、研究任務:

1.各年齡班區域設置及材料投放的研究。

2.如何豐富區域活動,探索構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環境”的`教育課程。

3.研究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組織策略,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價值、功能。

四、研究內容:

1.如何通過投放材料使活動區發揮更大的教育效率。

2.研究投放材料的種類、來源。

五、研究思路:

1.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在我們看來,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教師的觀察和指導及活動後的評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之間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然而,在這其中活動區材料的投放與豐富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是否滿足幼兒的種種需求,是否給幼兒帶來真正的收穫。 此外,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它是集體教育活動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徑之一。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讓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投放活動材料,提高區域活動的教育實效性。

2.區域活動——是指教師在尊重幼兒個別差異的前提上,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適合的環境,讓幼兒能在此環境下主動並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在此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指導者和準備者,其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還在於提供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活動時由幼兒自己設定目標、規則、方法,獨立、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區角活動是區域活動和角色遊戲的整合,不僅能讓幼兒獨立、自主的探索、求知、並掌握方法,而且可在滿足幼兒善於模仿的特性的同時學會交往。

3.材料投放——材料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是區域活動開展的關鍵,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近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投放材料。對材料的投入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進去,應分期分批的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有新鮮感。

六、課題研究措施:

區域活動通俗地説是幼兒活動的小區域空間,它是通過老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的場所。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比,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得隱性,而

創設環境和材料提供則是開展的關鍵之關鍵。因此,以區域活動為切入點對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鼓勵幼兒與材料交互作用,分析總結激發幼兒探究材料的性質、特點,進一步豐富區域活動,探索構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環境”的教育課程,為以後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據。

1.在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使材料與孩子階段發展的目標相一致。

2.在區域活動中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要兼顧個別差異,避免一刀切。

3.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豐富且功能多樣性。

4.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時調整補充材料。

5.區域活動材料的分類:如將材料分成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廢舊材料。

6.區域活動材料的收集、製作。如通過家長和幼兒收集、教師引導收集、製作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階段性研究成果以論文和教育個案的形式體現。

2.課題研究結題,形成一篇終期成果報告。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將開展與課題研究有關的一系列研討、觀摩活動和論文交流會,以此豐富課題的研究過程。

八、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09—20xx、10):

(1)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2)課題組成員培訓,並收集相關的理論資料及實踐資料進行學習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

(20xx、10——20xx、05):

(1)組織教師開展各班區域活動內容及材料投放情況的調查。

(2)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大、中、小)區域活動設置及投放材料的活動,做好活動觀察記錄。

(3)開展一系列區域活動評比活動,班級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在區域活動設置中的經驗。

(4)分析課題進展情況, 舉行相關的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活動。

3.總結匯報

(20xx、05——20xx、07):

(1)教師根據自己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的經驗及反思,及時總結小結,形成理論,並能互相交流討論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等。

(2)收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人員分工:

郭紅利:負責課題的設計、實施、撰寫研究報告。

甘冰絨:負責課題的實施、協調和資料收集。

詹 麗:負責中班組課題的研究實踐和定期的總結。

許 瑩:負責大班組課題研究實踐,提供各種檔案資料。

劉玉霞:負責小班組課題研究實踐,提供各種檔案資料。

二〇XX年九月十六日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6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核心概念:國小生自主學習習慣

我認為國小生“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下,學生髮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並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2、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係,不是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習,而是自主地、主動地去學習,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的學習局而,把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從小培養閲讀習慣

(2)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培養常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學生有效的預習的習慣

(5)培養學生善做自主學習筆記的習慣。

(6)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勇於追根究底的習慣。

(7)認真複習、獨立自主的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2、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與方法的培養和指導。

(1)掌握方法,鼓勵閲讀

(2)優化課堂結構,減輕課業負擔

(3)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培養學生在親歷活動中養成學習的習慣

(6)要發揮表揚的功效

2、擬定步驟:

1、現狀調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擬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實施(20xx。6——20xx。9)

4、效果調查與分析(教學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總結(撰寫結題報告20xx。11)

3、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

2、行動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及時積累,積極思考、研究,邊研究邊實踐,促進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3、經驗總結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比對,得出研究效果。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研究過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與同事溝通,及時交流研究進展信息和學習、研究體會。

為了很好的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在完成日常教學及其他工作之餘,抽取一定的時間閲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

1、所讀書目:

·《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相關的期刊篇目

2、閲讀設想:

從即日開始至20xx年10月期間,每天在工作之餘,抽取40—60分鐘的'時間完成預設的讀書量。

3、具體時間安排:

完成《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閲讀的時間為20xx。3—20xx。6

完成《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閲讀的時間為20xx。4—20xx。7

完成相關的期刊篇目的閲讀時間為20xx。9—20xx。10期間的適宜時間。

四、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

2、《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3、《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4、每天讀書30分鐘,每月寫三篇讀書筆記

五、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六、申請結題

20xx年11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適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學現狀,探索適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為目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適合自己學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課題的實驗操作中,實施素質教育,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從而實現“科研興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課題的確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進修和教科所的指導下,以轉變觀念、改進教法、改進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教與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和赤松鄉的自然狀況,確立我校的教研課題為寫作教學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則:

1、有針對性,注重實效

2、樹立“科研興校”意識,調動全體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3、加強教、科研骨幹力量的培訓。

4、形成教研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的教風。

四、教研工作實施細則:

1、加強教育科研組織建設

建立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教研管理,課題研究,參謀諮詢,師資培訓和人員配備等工作。

2、加強教育科研力量的組織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證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種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標準化、程序化的穩固特徵,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師教育科研製度

(3)教研成果考核、評比、獎勵制度

(4)經費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檔案管理制度

4、加強教育科研資料檔案的建設

教育科研信息資料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是學習新教育思想,掌握先進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廣大教師不斷積累知識、增長才幹,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教研信息資料的蒐集、管理、加工、服務工作和科研檔案建設工作,以保證教研的正常進行。

五、具體實施步驟

1、20xx年10月組織學習,提高教師科研興校意識,確定各課題人員配備,調查學生現狀,建立科研檔案,蒐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xx年4月課題實施研究階段。

3、20xx年3月,單項課題結題階段。

4、20xx年10月,課題規劃階段。

5、20xx年下半年,對適宜的優秀課題,在全學區推廣,並對有功人員進行表彰。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8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學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營造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備課組長要做好引領工作,教師個人要單獨申報一項小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並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事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附件一)。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教科室提交《中學小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教科室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科室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中期小結)。程序是:

(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教科室;

(3)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並納入學期量化考核,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不斷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李居濤

副組長:劉甲田

成員: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9

時間

20xx--

立項號

- 課題名稱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

所在單位

課題名稱

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各樣的一些教學方法湧現在英語課堂中。遊戲就是其中應用最多的一個。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遊戲與知識的結合,顯然設計與操作成了重中之重。遊戲教學是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了充滿趣味性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它把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娛樂活動中,既可以改變英語教學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兒童求知慾,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於樂”的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辭海中是這樣定義遊戲的: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這個定義説明了遊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為主要目的。(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繫。國小英語課堂遊戲就是指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親身參與活動,從而達到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我們要用遊戲這種活動形式,讓孩子們喜歡英語,愛上英語課堂。而每個遊戲的設計,也都要考慮到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就學生來説,要有趣,參與性強。對於老師來説,要好操作,活動效率高。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通過研究,解決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的多樣性時效性。

2:英語教研小組內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討,再次實踐,再研討,總結等方式,解決問題。

3:具體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利用身邊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充分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和意義。

第二階段:理論結合實際,應用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遊戲。

第三階段:及時進行反思,定時在組內進行研討。

第四階段:將行之有效的活動應用於課堂。

第五階段:組內研討

第六階段:各人小結,組長進行全組小結,並撰寫教研論文。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教學反思;

隨堂教學隨筆;

自制教學用具;

教學設計;

教學論文《遊戲的華麗轉身》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範圍內。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0

一、研究背景: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反對填鴨式、注入式教學,解放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面向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學習上獲得主動、自主和獨立。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語文課題組將在上級相關部門和學校教科室的領導下,以推進課程改革為核心,加強我校的教學常規建設,完善我校的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大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認真進行課題研究,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創設和提供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語文薰陶。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研究的總目標: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2、拓寬學生自主性閲讀的渠道,擴大閲讀面,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3、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讓學生能讀通文言文。

4、通過無命題自由習作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審題,立意,自由寫作的.能力。

(二)預期目標

1、使學生"會學"、"善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特別是在學法指導方面的能力,並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探索國中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途徑及方式,形成系統、實用、開放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法指導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課題組,形成管理網絡。由校長顧問,教導處監督,教研組長組織實施,教研組長、組員具體開展,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運行。

2、注重教師培訓,加強理論學習。

實施"學法指導"的實驗研究,對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業務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組內首先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弄清"學法指導"的實質和任務,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

3、強化過程,加強全程管理。

首先開展課題研討活動,使研究者明確研究的任務和目標;其次是加強調查研究,把握學生在實驗前、中、後三個不同階段的學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實施指導,不斷修正課題研究方案,使課題研究工作更趨科學化和規範化;再次是開設學法指導課,選擇課題承擔者根據各自研究的內容上好實踐課,供大家觀摩學習;第四是督促全體組員不斷總結,積極撰寫論文、心得體會、個案分析等。

三、教育實驗研究法的一般程序

1、準備階段

(1)選定實驗研究的課題形成研究假設

(2)明確實驗目的,確定指導實驗的理論框架

(3)確定實驗的自變量

(4)選擇適合的測量工具並決定採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從而明確評價因變量的指標

(5)選擇實驗設計類型,確定控制無關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實驗的實施階段

按照實驗設計進行教育實驗,採取一定的變革措施(實驗處理),觀測由此而產生的效應,並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數據等。

3、實驗結果的總結評價階段

要對實驗中取得的資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確定誤差的範圍,從而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最後得出科學結論。在實驗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實驗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是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通過研究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優化。因為教學方式的變革,關係到我們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熱情和端正的態度,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實施課改,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國家《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第41項推薦課題為“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我們的科研課題《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可以説是這一課題的子課題,是對這一課題的細化落實。這一課題的完成,將有助於實現現有主要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和優化,有助於教師對當前先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標:

熟練掌握現有歷史學科的主要先進教學模式,分析評價整合,併力爭推陳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課題選項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帶課教師,教育科研可以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其次,科研課題資源豐富。

再者,學校對教學科研重視支持,本校是省級教學示範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

最後,課題組成員搭配合理,從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到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從具有高端科研水平的碩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學士,是完成課題研究的人員保證。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實驗對象:結合課題中的具體模式,我們將在三個年級同步或逐步進行實驗開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採取資料文獻法、調查法、課堂教學實驗和觀察對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驟及任務:

整個研究分五個階段進行。週期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資源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盡快盡多地蒐集各地各校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資源,渠道主要是利用報刊、雜誌、網絡、圖書館、人脈關係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師和教育科研專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資料如論文、經驗總結交流材料、教學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機構網站和校園網的內部文件,網絡視頻和音像製品(如各省課堂教學優質課評選的優秀教學案例特別是近年山東省高中歷史優質課評選中的優秀課例,各地培訓教師使用的優秀教學案例等)。

第二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利用上學期的教學時間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教學實驗首先是觀摩組內成員的`觀摩研討課,課後共同研究討論,改進完善課型,然後在完善的基礎上由研究小組成員執教示範課並形成視頻作為階段性成果。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實驗總結,科研資源再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暑期對上學期的研究實驗進行階段性總結。併為下學期的進一步研究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下學期的教學時間對餘下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示範課教學視頻和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五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結題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全面性的總結。對過程性和階段性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在對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最終成果,包括結集光盤和結題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會根據研究的進展情況適當進行各階段以及階段任務的調整,但儘量保持研究過程的不間斷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學案例個案分析資料;2、課堂教學展示視頻光盤;3、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着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兒童差異性與教育的統一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學習上表現出困難、有各種各樣行為問題的學生。究竟應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滿足那些面臨學業失敗學生的需求,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應高度重視語文學困生學習問題。

(2)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普遍存在忽視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象。在某些教師眼中語文學困生是一羣不可教的低智羣體,往往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自由發展,結果造成優生一天天好起來,語文學困生一天天“爛”下去的不良現象,造成一個班級語文水平兩極分化問題。

(3)“語文學困生”研究現狀及本校實際的需要。

“學困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育教學措施得力,他們是可以轉化並不斷進步的。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目前,全國上下關注留守兒童教育,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農村,其實城鎮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很容易被忽視。我校是屬於縣城國小,1650名學生中有300多名流動人口子女,由於特殊的環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困生。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當代教育者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羣體的成長,我們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課程,學好課程,並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秀生。如果忽視“學困生”的教育與研究,學困生勢必越來越多,學困生的大量存在,成為制約學校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研究其開發轉化的途徑,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國小語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提出“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申請,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義務教育階段國小語文教育質量提升的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意義。

2、概念的界定

語文學困生:我們結合各方面的定義,把語文學科的學困生定義為:第一,語文學困生兒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定困難;第二,語文學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學習技能(如解決問題、聽、説、語言、注意、記憶、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三,上述困難的存在並不是由於生理或身體上的原發性缺陷(如盲、聾、啞、身體殘疾或視力問題等)所造成的;第四,這些兒童要達到一般學習水平(合格水平)或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額外的督促和輔導,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與幫助。

策略:指根據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研究採取一系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比較系統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轉變家長、教師的育人觀,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課堂教學有利於學困生的發展。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全教會精神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等。新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全面推進中國小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教育要面向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論,着眼學生髮展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觀念是相統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

4、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個體的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繫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語文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形成對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的新認識。本課題研究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紮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語文學習中學困生的類型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學困生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工作經驗,從而促進我校的素質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教育公平。

四、研究對象及內容

研究對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國小參與課題研究的班級(涉及高、中、低三個學段)中的學困生

研究內容

1.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研究。

2.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策略研究。(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係的建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

3.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統一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理論,為從事課題研究提供正確可靠的理論依據;蒐集有關資料,瞭解國內外有關語文學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為課題研究的經驗借鑑。

(2)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3)調查比較法。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着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願違,並及時調控。

(4)經驗總結法。根據專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繫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語文學困生工作經驗與理論。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醖釀準備階段(20xx年6-10月)

1、學習瞭解有關學困生的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制定課題組管理制度。

2、蒐集研究資料,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等,討論制定課題實驗方案,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博客:建立課題組博客,將博客作為一種學習與研修的平台,鼓勵教師運用經驗總結法將自己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經驗總結等文章(圖片)上傳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讓課題組博客成為課題組成員的家,成為課題組成員深刻反思、真實記錄、推動成長、相互促進的平台。

2.確定個案:採用調查比較法,在調查研究、前測的基礎上,在語文學科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學困生,建立個體檔案,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困生,進行調查、跟蹤,從個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規律。

3.研究成因及對策:及時記錄實驗情況(特別是學困生個案跟蹤情況)、結果、感想、體會,分析處理,注意追蹤分析,探求共性特徵,分析各類學生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計劃的採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以摸索、形成、積累克服學習障礙的有益經驗。

4.運用經驗總結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經驗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總結出帶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時代特點,又有較強操作性的做法。撰寫一批有指導意義、輻射性較強的經驗論文,進行實驗工作階段小結。

5.通過實踐進一步檢查、研究反饋,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請專家論證、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展示我校教師參與學困生研究的各項科研成果。

第三階段:完善成果階段(20xx年6月)

1、參與研究教師的論文集。

2、課題研究報告。

3、學困生研究個案集。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李豔鬱賢鬆

負責查閲資料,論證立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實施,蒐集、積累、保存、整理資料,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做好結題工作。

課題組成員:

楊曉芳趙雷許雪蓮金紅麗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麗麗何力邵華琴鐘蘭慧徐慧張慧閆敏

各成員主要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制定個人研究計劃,積極參與課題活動,按時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及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定期彙報。

八、經費保障

由於該項研究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部分,學校在研究經費上將無條件支持,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不會因為經費的原因影響研究的進度與效果。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2

一、研究背景: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是歷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也是學生的難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仍然存在着重視教、輕視學;重視成文的模式套路,輕視寫作動機的激發;重視思想認識的高度,輕視情感意願的表達等弊端。以至於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我們認為要突破現狀,使學生真正紮紮實實地掌握並得心應手地運用寫作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寫作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二、研究的目的,意義:

解除學生的畏作心理,讓學生養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於思考、大膽創新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自己的情感驅動下,用自己認為恰當的語言,大膽的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訴“我”的自悟之誠。作文自由化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寫作慾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能寫出真、善、美的習作,使學生敢於、勤於、善於,樂於説真言、寫實話、吐真情。培養學生自能作文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以及對生活和習作負責任的態度。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科學的教育理論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經有了快樂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説:"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心理學家表明:學習本來是一個伴隨終生的自娛的過程,生命就是在這種自娛的過程中打開所有的器官,不斷吸取利於生命成長的養料。

(2)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國小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3)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國小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1―2年級)”;“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3―4年級)”;“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5―6年級)”。我們從“有興趣”、“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説,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教師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學觀念

1.正確把握國小生作文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稱國小生的作文為“習作”。習作,重在一個“習”字,它強調國小生的作文就如同繪畫的寫生一樣,是一種練習。而截然有別於“創作”,要求不宜過高。柴向陽老師關於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話:“國小生可以寫不好作文,但決不能怕作文在國小階段,教師如能通過教學,讓學生愛上寫作,就己經是很大的成功。”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光盯着結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蘆”,而應該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寫話、習作的興趣,所要做的應是“儘可能地減少束縛,儘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表達的自由,多引導,多激勵,少限制,少指責。”

2.正確理解國小生作文的心理

“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強:國小語文文學教育)教師不要以指導的名義,讓學生成為‘被裝在套子裏的人’。我們應該熟諳學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於減輕這種差異造成的錯位現象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

3.樹立整合的大作文觀

對學生來説作文能力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學是循序完整而統一的,從國小低年級的寫話到國小高年級的習作,到中學的寫作,是一個整體,對學生個體來説則是漸進的過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

教師再不是置身於作文之外者,也不僅僅是寫幾篇範文的指導者,而應和學生一道體驗生活,一道寫作文,成為學生的合作者。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學生商量應該怎麼寫更好。通過有針對性的點撥,使學生明確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麼説別人才能聽得更明白。這樣做,學生心情是開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學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養寫作的動機:拉西曼説:“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於在打冷的鐵。”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就要引導學生認識作文不光是考試獲好的成績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只有認識到寫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的作文行為才會是自覺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寫作的心理動力才能被激發起來,才能產生高度的作文熱情,自覺地去發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覺地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辯證地思考,主動練筆。

(2)開放寫作的心理

兒童具有謬斯天性,他們會按着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體會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真正解放兒童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話。

兒童具有興趣選擇心理。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體驗,常常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心理驅動下進行的,而且他們觀察的視角也是一種“孩子”的視角。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就是對兒童寫作興趣的保留和延續。

(3)榜樣引領,名家故事啟迪

每個人都有“見賢思齊”的心理,因此名人效應是有很大的鼓動性的。對於國小生,他們對於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種崇拜的心理,會以他們為追求的目標和行為的榜樣。因此給學生介紹一些作家或詩人的事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

2、寫作形式上:

(1)開放閲讀作文

“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所得的感受也難免不盡相同。閲讀的立體情感反應因讀者而不同”,是並不鮮見的現象。清代詞人譚獻也説:“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這種閲讀活動中情感反應的千差萬別,為學生的閲讀作文提供了理論支持,也使閲讀作文的實現有了可能。可以説閲讀作文為學生開闢了一塊眾説紛紜之地,更好地讓他們傾吐自由之聲。開放閲讀作文,就是立足於學生個性的理解,採用續寫、評論、補白等方式,給學生一個內容的憑藉,為學生提供一個台階。

(2)記錄型作文

討論記實、觀察記錄、訪談記錄、調查報告等等,都同屬於記錄型作文。作文內容是外顯的,是有形的,學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侷限於課堂,以它靈活、記實的特點受到學生的喜歡。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諸大家,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與別人交流的衝動,寫起來也不費力氣。這種作文,分散了學生用在習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難度進行了分解,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不僅有情有趣,也輕鬆愉快。

(3)想象習作

a、接龍作文,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接龍。而是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情境,給學生一個想像的開頭,讓他們從這個起點上開始習作。

b、多詞串短文,給學生提供幾個詞語,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詞彙,編寫故事。

c、看圖寫作文,給學生提供單圖或多圖,要求看圖理解,自圓其説。

這些形式的作文,在內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可能有的人物或一個特定的懸念,至於事物本身靠學生的想像來填補。如此想象的空間最大,侷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學生們的表達興趣,想像慾望,他們很樂意接着寫下去,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4)話題作文

a、提供有爭議的話題

這類話題,可以是對課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兩難的情況,如此沒有現成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讓他們有話可説,寫出個性。

b、提供有趣味的題目

好的題目等於作文成功了一半。雖然學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題目的束縛,但一個有趣的題目,卻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表達願望。

3、手段上:

(1)採取多媒體輔助寫作。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直觀、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事物,特別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利用錄音、錄像、投影等現代媒體,以活動的畫面、鮮豔的色彩、動聽的音樂旋律等參與作文教學,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作文興趣。對於中年級,我們可以採用聲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導觀察―試寫評改的步驟進行教學,對於高年級,我們可以採用例文引路──總結寫法──觀察構思──試寫評改的步驟進行教學。

(2)社會生活實踐

結合學校和學生處於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農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園、動物園,認識事物,尋找寫作素材。引導觀察事物之時,為使學生擺脱被動狀態,變“老師要我觀察”為“我要觀察”,以形成觀察的能力。許多同學對作文感到頭疼,但是一提起這些玩意兒,卻十分起勁,教師要加以指導,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評價上

(1)評價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願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評改的方式應是開放的,多樣的。

a、邀人聽讀,徵求修改意見。習作完成後,老師可適當安排時間由學生邀請自己信任的同學來聽讀、徵求修改意見,還可拿回家中大聲朗讀給家長聽,讓家長出謀劃策,提出看法。

b、相互換讀,協商修改。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結合,相互換讀文章,相互借鑑、相互吸取、相互營養,發現問題相互研究,相互評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語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斕、絢麗多彩的精神世界。

c、個別交談,當面修改。教師當面輔導學生修改作文,聽取他的修改意見,作適當點撥。同時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作文的重視。然後在學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進行第二次作文。

(2)評語評分

評語以激勵表揚為主,注意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評分時可採用一位名師的做法,學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過100分,充分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3)展示激情

a、對寫得好的作文,我讓學生自己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在班上“發表”;

b、把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或好片段在“學習園地”裏“發表”;

c、鼓勵學生在校報上發表習作,最好的作文推薦給報社,讓學生擁有廣大的“讀者羣”,在成功中體會到寫作的喜悦和自豪。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作文興趣培養”理論與經驗的學習研究,對“多種途徑”的內涵和外延更加明確的認識,常上教育教學網站,參與教育教學論壇的討論,主動向有關專家請教,加強理論學習,使本組教師得到理論的提高。

2、比較法

學生與學生之間比較、學生前後作文比較、學生作品跟名篇比較

3、數據分析法

為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對調查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為總體把握學生的寫作善提供紮實的科學基礎。

4、行動研究法

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掣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管理措施

1、請學校領導擔任本課題研究的負責人,研究過程中及時向學校彙報情況,及時得到指導,並經常與平行班比較,與平行老師切磋。

2、課題組人員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科研方法,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務,積累各種資料,及時分析總結。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研究發現新問題並加以解決。

管理創新課題實施方案四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國小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於我校地處農村,調查國小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現:目前國小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符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後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於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地針對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於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國小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覆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新,整體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通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後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

國小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10――20xx.12)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1――20xx.10)

按計劃實施研究,紮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

2、查找並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xx.11――20xx.12)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彙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鑑定。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通過學生作業、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覆提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係和教育規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進行追蹤瞭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採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3

一、課題名稱:

培養中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研究

二、課題研究對象:

高中學生

三、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實踐意義: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論述語文課程性質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必修課程的目標上,“閲讀與欣賞”板塊對古文的學習做了如下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藴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範圍可參考附錄一《常見文言詞》)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作品可參考附錄二《古詩文誦讀篇目》)

我們正是以這一理論為立腳點,為文言文教學尋求多種行之而有效的方法。通過對教法學法的研究,通過課堂內外的銜接,閲讀與積累的結合,交流與合作的實施,形成一套系統的文言文實效性教學方法,真正幫助教師與學生走出文言文教與學的誤區和陰影。最終實現學生能學以致用,並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養得到提高的目的。

2、國內文言文教學改革研究概況:

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改革策略來看,大多數研究者側重於轉換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角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時不必過分字斟句酌,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整體認知文言文的能力。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結果,教學改革更注重彰顯語文的人文色彩,但卻容易顧此失彼,很多教師往往因此過分注重教學形式而忽略了教學效果,譁眾取寵,拈輕避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目標嚴重脱節,最終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能力的問題,從大學聯考文言文的出題角度來看,19分的分值中,考核學生對字、詞、句理解的題目就佔了13分,足見掌握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之重要性,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體把握而忽略細枝末節,文言文的教學依然走不出困境。因此,我們還必須探索出一條既靈活生動而又不乏知識積累與運用的教學之道。

四、課題研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1.高中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甚至牴觸情緒,是文言文教學處於一種尷尬的境界。文言文教法僵化,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興趣。

2.社會的語言發展趨勢影響着文言文的生存空間,社會不再重視文言文,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數量比例,內容選擇都在不停的變換,學生積累的古典知識太少,提倡社會重視文言文的學習。

3、對學生關於學習文言文的作用進行問卷調查,效果非常不理想。

4、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而現在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指導和管理方面存在許多的不科學地方,片面的追求形式,追求顯性目標,要求語文教師對文言文的教學理念作出相應的改變。

5、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探究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瞭解民族文化,體會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繼承民族優良傳統。

7、品味經典 崇高情懷。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民族之根 ,它可以把學生引入民族與世界,古代與現代思想的寶庫,與萬仞之遙的大師巨匠進行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

五、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高中文言文的實效性教學方法,實效性——既運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又能在課堂內外有效積累、運用文言知識,即學生有效“內化”知識,輕鬆應對考場內外艱澀難懂的文言文。

課題重點----探究如何在課堂內外體現文言文的人文性、發揮文言文的工具性並使學生將文言知識有效內化的科學教法。

課題難點-----如何將“活上”與“活用”有效結合在一起,二者間如何構建和諧統一的平台。

2、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1)研究所達目標:

通過研究,探討高中文言文課堂實效性教學的基本形態,初步形成新課程標準下區域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準備策略、實施策略、評價策略,生成一些實施文言文實效性教學的典型課例,發表一些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益的教研文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 研究使用方法:

本課題將使用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進行研究。

3) 研究步驟:

本課題預定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研究分為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和驗收結題三個階段。

方案准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研究課題研究小組(以張娟為主要負責人,以李世祥、張軍堂、張麗、舒菊利、王程婉、朱智慧,餘娟等老師為組員,組成課題小組)。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做好開題論證。

(3)統一課題組教師的思想認識(所有課題組成員由主要負責人牽頭,進行集中商談,為實施開展課題統一思想認識)。

(4)制定課題研究的各項管理制度(如對課題的具體展開落實到人,責職分明,有據可依;對每一個實施環節都訂立行之有效的步驟,做到緊密細緻,環環相扣等)。

(5)選定調查對象(學生),製作問查調卷,瞭解不同年級學生文言文掌握情況及喜惡原因。

(6)制定實驗課程授課計劃(包括負責上課教師及選定的年級)。

(7)制訂課題人員具體分工表。

方案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整理調查結果。

(2)每位課題組成員各自展開對實效性教學的探究、實驗,及時蒐集材料。

(3)組織階段性測評和研究評估:各位課題目組教師,根據自己探究的內容,設計階段性的測評來檢驗現階段的課題開展情況,並作理論上的探究,以文字的形式對實施階段作理論研究評估,為下一實驗階段的展開提供理論依據。

(4)不斷檢驗和修正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在實施階段的時間內,課題組成員在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實踐情況,及時修正研究方案、實施計劃,不必拘於定規和計劃,使課題研究工作朝良性有效的方向發展。

(5)開展實驗性教學,並對教學存在的優缺點進行評估、總結。

(6)各位課題組成員老師及時撰寫各種階段性總結和理論研究論文,甚至能把理論成果發表於刊物。

(7)開展優質課觀摩活動。

(8)通過開展古詩文朗誦、鑑賞等活動及相關知識、能力的競賽進一步檢測實效性教學的實踐水平。

結題鑑定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針對各自探究的課題部分,各位課題組教師進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種資料和素材,為撰寫結題報告作充分準備。

(2)各位課題組教師對各自探究的課題部分,進行全面的終結性評估,並撰寫有關研究的結題報告。

(3)由主要負責人收集各位課題組教師各部分研究的結題報告,並組織坐談會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從總體上撰寫該課題的結題報告。

(4)逐步做好該課題成果的推廣轉化工作(如幫助師生走出文言文的教學誤區,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益,提高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文言文答題的準確度等)。

3、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論證 :負責人的研究水平、組織能力和時間保證;參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課題組人員分工。

六、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組成員均有豐富的高中語文教學經歷和突出的研究專長。李世祥和張軍堂老師長期從事高三語文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研究及大學聯考備考策略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張軍堂老師擅長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課件製作,多媒體技術運用方面尤為突出,教學效果顯著,張麗老師在教學教研方面頗有成效,參加新課程標準專題學習,發表論文多篇。舒菊利老師從事高三教學多年,在教學與教材處理方面頗有研究,善於分析學生心理與成績生成因素,所教班級大學聯考語文成績優異。王程婉老師注重研究教法,注

重課堂教學實效,其方法靈活有效。朱智慧和餘娟老師長於對教材的研究,注重教學實效性,所教班級成績優異,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2、課題組成員為了搞好本課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組內重新組織認真學習了《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並進行多次集體討論;研讀相關的教學教研資料,瞭解教學改革動態;購買相關的教學光盤,分析特級教師、優秀教案的特點;查閲有關國內高中文言文教學研究的文章,分析利弊;結合自身教學體驗,開展教研活動,充分討論課題的可行性。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4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xx年12月22日文件關於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徵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後結題必須積分規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閲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xx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xx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為及時瞭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博客,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於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檔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徵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瞭解小課題相關文檔評分標準,瞭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5

和小課題徵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後上傳文檔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後上邊文本框中定寫“小課題徵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6

一、課題的提出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説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國小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確立了《如何在素質教育下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研究》實驗課題,探索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佈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覆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每一個目標要求都沒有離開“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其進行任何數學活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國小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瞭;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四、完成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課題組長是我校完全國小校長,課題組成員有專職教研工作人員作理論及實施方案的過程指導;有業務校長和有豐富的教學及研究經驗的骨幹教師,為新課題的研究打好了必要的基礎。

五、課題界定

計算能力應指學生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本課題旨在研究在新課程實施中,以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時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課題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分析影響國小生計算能力的各種因素,認真研究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實現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2、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②、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③、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

七、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成員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材料進行學習、討論,並結合本校學生現有的計算情況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對實驗班學生計算情況的摸底測試、調查分析,瞭解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為第二階段的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成員注重收集研究活動中的所有資料並進行整理,同時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八、完成課題實驗的保障條件

1、技術支持:邀請中心校教研室領導為課題的理論指導和具體指導。

在課題組的組織下,調動學校優秀教師進行實驗,保證實驗的實效性。

2、經費支持:我校領導一直以“科研興校”為理念,在教學科研方面一直給與極大支持。可以為本次實驗提供活動的經費和設備。並從各方面給與支持和幫助。

九、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確定課題,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學習有關理論,落實課題組分工。

調查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學校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進行調查,全面瞭解學生計算水平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全面收集調查分析、數據;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撰寫論文,在學校推廣。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7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課題提出的現實意義

①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設置的德育課程《思想品德》倡導的課程文化是一種學生文化。堅持的是“迴歸生活”的課改新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確立生活主題,營造學生文化,強調對學生生活的服務、指導和提升。②現行的思想品德課程重視淡化教育痕跡,啟發道德自覺,強調在主體認知中自主建構,致力於情感的浸潤和培植,追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育境界。③現行的品德課程倡導自主合作、體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自身的觀察、反思等進行活動和相互交流、深化認識,在自主的參與和體驗中,提高道德素質。

2、思想品德課教學出現的問題

思想品德課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認識和實踐上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把道德、品德從人的社會生活中剝離出來,把他們作為一種孤立現象來對待,以知識的機械複製、行為的刻意規訓為主。新的思想品德課程體現了新課改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改革思想,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①忽視學生主體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學習的主體,“以人為本”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當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導,主客體顛倒現象還較嚴重,忽視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變化特點,忽視學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發展性,學生主體意識得不到喚發,學生習得過程簡單,方式單一,自主建構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養。

②輕視學生生活學生的生活是品德課程的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來源於學生真實生活,最後迴歸學生生活。而當前品德教育中針對性、實效性還不強,輕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與學生生活脱離,學生知行脱節,機械唯本現象仍有存在。

③漠視資源利用品德課標指出:“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目前,教師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對學生生活資源的提煉和生成資源的捕捉,缺少對教材、學生、家庭等資源的開發、吸納和整合。

④無視學生文化品德課程標準倡導的是一種學生文化。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學生髮展環境,把學生看作“小大人”,習慣用那墨守成規、刻板僵化、居高臨下的文化來組織教學,學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錮,生命的活力、張力無法施展。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品德課程實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課題的研究,將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效果。

3、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本課題研究通過分析思想品德課程文化的特點,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內容,將之趣味化、人本化、生活化,對思想品德課程實施中生活因素缺失的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為豐厚思想品德課程體系、教師實施思想品德課程提供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最好達到知、意、行的統一切實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實效。

二、課題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為藍本和載體,立足於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實踐,細化、活化、趣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在信息瞬息萬變,知識加速更新的現在與未來,社會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獨立拼搏創造等精神的複合型人才。但據有關專家調查發現,目前幼兒素質發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幾方面表現不足:(1)自信心不足;(2)自卑感較強;(3)交往能力弱;(4)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些劣勢在我們地處偏僻的農村孩子身上表現更甚,急切需要改變現狀,以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

自主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因此,自主意識的培養應從幼兒開始。

《綱要》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寓教育於遊戲之中。遊戲佔據幼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遊戲中,幼兒精神狀態輕鬆投入,能力強的孩子自選角色自主交往,還能克服各種困難,大膽提出建議,這些都為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膽選擇遊戲,不敢主動與他人交往,事事跟在別人的後面,不能或不願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對自己缺乏信心,主動性差。因此,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是目前極為迫切的任務,直接關係着幼兒現在和將來的發展。

二.課題的含義及研究目標。

(一)課題的含義

遊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是指幼兒園教師在瞭解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參與遊戲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環境及均等的遊戲機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遊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和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二)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運用適宜的有效環境,豐富的遊戲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使幼兒能積極主動獨立地參加遊戲活動。具體包括:

1.對遊戲活動感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主題。

2.積極參與遊戲環境的創設與遊戲材料的製作,會選擇運用相應的材料。

3.在遊戲中主動與他人交往,逐漸學會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會合作。

4.能主動參與遊戲評價,會解決遊戲中碰到的困難,並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遊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

首先,認真分析教育目標,自覺將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真正作為教育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之一。多采用鼓勵表揚等正面教育手段,還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其次,充分認識其可能性,幼兒的自主意識在有效的遊戲中能逐步得到發展。

2.創設一種輕鬆愉悦的遊戲環境。

專家實驗表明,完全決定一切,嚴格控制監督幼兒活動的專制型教師會使幼兒形成嚴肅呆板,依賴性強的不良習慣。而尊重幼兒、和幼兒互相協商、互相幫助、協調行動的民主型教師則能夠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能力。

3.給幼兒提供足夠的遊戲空間和時間。

遊戲活動是幼兒隨時可能產生的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支持幼兒的遊戲行為,滿足幼兒的遊戲需要,合裏利用來園、自由活動時間、餐後等開放遊戲角,讓幼兒盡情遊戲。

4.重視遊戲過程的指導,激發幼兒的自主意識。

研究表明:遊戲指導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使教師的指導和兒童在遊戲中的主動性結合起來,也就是在保證兒童發揮主動性的前提下,進行指導。因此,遊戲時我們將採用語言提問、提示、評論,適時地出現玩具和遊戲材料,以角色身份影響遊戲或參加遊戲等間接指導方法,這樣有利於啟發幼兒的主動性。

5.鼓勵幼兒大膽參與講評,充分調動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講評活動是教師在觀察、瞭解幼兒遊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遊戲活動進行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經驗,分享成功的喜悦,並找出存在問題,為下次遊戲活動開展作好準備。在講評中既可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又可體現幼兒的合作性,對於不願意參與的幼兒,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幫助,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

總之,在幼兒遊戲教學時,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地積累

經驗,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幼兒的選擇,尊重幼兒的人格,培養幼兒廣泛地社會交往能力。

四.課題研究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小班全體幼兒;

研究方法:1.觀察法;

2.行動研究法;

3.文獻資料法。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時間為3年從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

(一)、研究準備階段(20xx年8—9月);

(二)、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三)、研究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六.研究成果。

1.經驗總結法;

2.觀察記錄;

3.活動方案;

4.研究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19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校教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增強老師們的科研意識,提升我校教師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努力實現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特制訂xx中學校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台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的形式,引領教師人人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建立“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的校本課題研究機制。

在校本課題的研究中,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組織機構

組長:王鵬喜 常務副組長:馬文福、王煒

副組長:劉興瑞、劉金泉、吳戰平

辦公室主任:高飛 副主任:孫飛 馬鋭 王友均

成員: 全體行政領導及學術委員會、督學委員會成員

三、實施目標

以學校教研督導室--年級部—各部室--中心—學科組--教師個人為依託建立“教師課題研究”體系,充分調動我校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養成科學探究的好習慣、好方法,使每位教師能在研究中不斷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總體思路

在教研督導室的指導下,學校各處室、中心、年級部搭建教育教學研究平台,組織聯合教研,各年級以學科組或個人為單位組織研究團隊,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育教學策略,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真正形成“校本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1、校本化行動。

強調課題研究立足學校、立足教師、立足學生、立足課堂,依據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紮紮實實開展行動研究,全力解決本部室、中心、年級部、學科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讓教師樂研。

2、低重心運轉。

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導以年級、中心、部室、學科組、教師個人為單位,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

3、小步子發展。

每學年 為一個週期,學年初確定研究課題,申報立項;學年中通過半年或者幾個月的探索,解決一個關鍵性的突出問題;學年末整理成果,申請結題鑑定。

五、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一)籌備階段

明確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開展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方法,制定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二)發動階段

學校由教研督導室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活動,年級部組織學科組討論學科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使所有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任務,調動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切忌走形式、擺花架、應付材料等作法,注重實效,注重成果積累和推廣。

(三)實施階段

校本課題研究本着立足課堂,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穩步推進的原則,採取全面鋪開,典型示範,協作研究的策略,把課題研究做實、做細、做深。

1.認真選題。

各年級部、各處室、中心根據教師自己感到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本學期的研究題目。

選擇課題,須是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或管理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開展研究;所選課題一般應是所任學科或所教班級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或管理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要素、一個問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或某一個專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

要求各部室、中心每年研究一個校本課題並結題;各年級部語、數、英學科組每年研究不少於3個課題並結題,其它學科和各部室、各中心每年研究不少於一個課題並結題。

2.課題申報。

一個課題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位教師、可以是教師團隊,也可以是一個學科組或部門或中心。

(一個課題組成員不超過三人)。

參加校本課題研究的教師,向學校提交課題,經過審批後,填寫《校本課題研究申請·評審書》,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主要成員,明細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3.課題審核

學校組織力量對教師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規定的時間集中申報立項,由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教師申報的課題進行審核,下發立項通知書,特別有價值的,將被立項為縣、市級重點科研課題。

4.課題管理

教研督導室要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組織校本課題承擔教師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教研督導室定期組織校內研究相同問題的研究團隊進行校內研討,為年級間、學科組間、課題組間搭建交流的平台,分享經驗,交流困惑,互相啟發,促進各自的研究深入;學校教研督導室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開展情況調度,指導課題承擔老師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5.結題鑑定

每學年結束前,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各學校教師開展的校本課題研究進行成果鑑定、評獎,教研督導室將向縣教研室、縣教科所選送優秀教師課題研究成果。

獲得一等獎的研究成果將在全縣範圍內進行推廣。

(四)總結階段

對一年來的做法、成果、存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開展評比活動,召開表彰會,總結經驗,逐步推進小課題研究深入發展,積小課題為大課題。

開展課題研究彙報展示課活動。

六、校本課題研究量化與考核

學校將量化考核辦法,對各部室、中心、年級、學科組、教師個人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進行量化考核。

對年級的考核結果計入對年級的教科研督導評估中,對學科組、教師個人的考核結果由年級計入備課組、教師個人的量化考核中。

xx中學教研督導室

20xx年12月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20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現代教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對農村學校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機遇,我們可以藉此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國中歷史教學現狀,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歷史育人的功能。同時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挑戰,我作為一名農村初級中學歷史教師,對新課改有許多的問題與困惑。由於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學生基礎、教師素質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與當前課改相沖突的因素, 具體表現為:

1.歷史課程不受重視,對歷史課定位不準確。歷史課往往被視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學校、學生和家長都陷入這樣的認識誤區),影響教師教學熱情,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2.教學方式陳舊、單調。在現代教學手段日益發展的今天,農村中學歷史教學仍採用傳統的教學形式,憑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難以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有些老師希望能用一些新穎的方式上課,卻因那近60人的大班額“望洋興歎”;有些老師希望用多媒體上課,可是,當前又有多少所農村中學能擁有這樣的設備?

3.歷史教師應專職化,自身水平亟待提高。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多為兼職教師,沒有接受系統的歷史教育和教學訓練,這些是農村中學歷史老師專業技術水平的總體情況。這種專業水平怎能保證教學質量?

4.歷史講述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以記述歷史事件為主體,其內容與社會現實距離遙遠,給學生一種歷史離自己很遙遠、觸不可及的感覺。特別是農村學生,把歷史科當成“小科”、“副科”、“雜科”的代名詞。課餘基本上不在歷史科花時間成為普遍現象。學生的偏見無疑會使歷史教學在實踐中嚴重打折。正因如此,學生的歷史知識底子薄,基礎差。面對記憶繁多的歷史人物、時間和事件,許多學生覺得困難重重,無從下手,只能是望史興歎。長此以往,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從大到小,從有到無。

如何改變當前農村中學歷史教學所面臨的這一系列困惑?培養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尤為重要。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學習效果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改革過程中,農村中學歷史教師如何在近乎“四面楚歌”的歷史教學環境充分調動一切因素,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起來,相信這是我們每位老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就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重要課題。而快樂教學無疑是打開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興趣之門的“金鑰匙”。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做為當代一名教師他的創新,就應是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的教學理念的中心是製造快樂,“寓教於樂,其樂無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設施,儘可能在去製造快樂,讓學生們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快樂地去説,快樂地去想,去看,去做。

快樂教學法 指教師通過剪接、粘合、濃縮、擴充等手法實現書本內容的進一步生活化,並用遊戲、娛樂、趣味語言、動作手勢、示範表演、簡筆畫等形式,為學生創設自由的意境、舒適的心境、愉快輕鬆的氣氛,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飽嘗愉快的感情體驗,從而樂於學、樂於練、樂於記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

通常快樂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共分複習、介紹、操練和鞏固4步。複習過程中,教師利用概括力和想像力,對學生學過的內容進行重新編排組合成小品、短劇等,增加趣味性,消除學生吃“回鍋菜”的乏味感。介紹新教材時,利用簡筆畫、圖片、實物等手段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通過參加遊戲,觀看錶演等形式去感知、意會新的語言點。在操練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和融洽的氣氛,讓學生大膽開口,不必有錯必糾,要讓學生把話説完,多采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鞏固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識和體驗樂趣的統一,有些題目可適當降低難度,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目標。

快樂教學法可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心理和乏味感,使絕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可以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友情,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寓德育美育於語言教學之中。

總之,“快樂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歡快愉悦的教學環境,既減輕了學生的壓力、負擔,又遵循了教學規律,教師越教越樂教,學生越學越樂學。寓教於樂,寓學於樂,其樂無窮。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討的舉措

(一)有關古今中外以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和紀錄片,可以説很多很多,但目前還很少有直接為中學歷史教學編制的教學錄像片。因而,本課題將以國中歷史新課程規範為根據,依據教學的實踐需求,經過剪輯,加上提示,或概括,或質疑,或提出學習目的,或引發討論,或製成適合課堂教學的短片,或製成互動性強的ppt課件,製造完成一系列的教學視頻資料。

我們要做的任務:

(1)蒐集與整理與華東師大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八年級(下)、《世界歷史》九年級(下)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或電影片段,並按單元與課文分類整理。

(2)依據教學內容,分課或分單元製造適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學視頻資料。

(二)把需要掌握的基本史實或史學觀念編成歌訣,並以歷史圖片或歷史短片為背景,讓學生動口動腦,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幫助他們記憶……我們稱之為“歌訣歷史”。

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積聚,在歷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也是學生學習歷史普遍感到困難和單調的主要原因。妥善地處理這一問題,是完成歷史高興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課題組將一方面充分蒐集、應用現有的研討效果,一方面積極進行歷史教學歌訣創作,同時適當地在教學中援用歷史經典歌曲,讓歌聲陪伴學生的整個歷史學習過程。

(三)歷史教具的製造

1、歷史文物的複製

①蒐集《中國歷史》課本中重要文物、人物的圖片,或對歷史教學有輔助作用的文物圖片。

②指點學生使用木材、紙片、粘土等資料製作成教具。

2、歷史場景的製造

①精選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

②尋覓相關歷史事件的儘可能詳細的材料,並據此設計、繪製出草圖,如原始人羣生活的場景圖或歷史事件發生的情境圖。

(四)課堂教學形式

在愉快教育理念的指點下,教學形式也應多種多樣,如上面所列形式將成為常見:先佈置學生預習,再看歷史短片創設出一個歷史情境,或看短片後再去看書、查材料,然後討論:歷史劇中哪些內容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擬的?這樣虛擬是否合理?為什麼要這樣虛擬?或對某個歷史人物、事件展開爭辯……看短片可以增強直觀記憶,爭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辯才能和史學認識,對學生綜合才能的進步也有益處。我們將這種教學方法稱之為“快樂教學法”。

二、課題研討的步驟

1、課題研討的主要進程和階段任務:

20xx年5月—20xx年12月:

蒐集、整理與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九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片段、歌訣,並按單元與課文分類整理,然後加工和修正。

20xx年1月—20xx年3月:

課題研討總結階段,蒐集與整理歷史課堂快樂教學論文、歷史快樂教學案例,並逐漸完善教學素材庫,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主件:結題報告

附件:論文《農村中學歷史課堂快樂教學策略研究》

教學設計《中華民族的起源》、《社會習俗的變化》

教學課件《中華民族的起源》、《社會習俗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等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範圍內。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21

英語字母教學作為學習英語的基礎,是國小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字母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由於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十分有限,字母教學容易陷入單一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如何使字母教學省時高效又充滿趣味呢?

一、字母讀音教學。

1、簡化字母讀音教學。

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由於現在學生接觸英語字母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大多數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大部分字母的讀音。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按照教材中的安排,每節課教

二、三個字母,學生就會因為覺得簡單而慢慢失去學的興趣,甚至會對以後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將會使我們的英語教學陷入困境。所以我在教學字母時,先花一二節課的時間教學所有的字母。這樣,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量,教師就能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中得到提高。

2、強化個別字母教學。

儘管許多學生對字母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字母學習,中間難免存在着許多似是而非的現象。例如學生對“Gg、Jj、Hh、Ll、Qq、Rr、Uu、Ii”這幾個字母存在着一定的錯誤發音,我就在教學中加強這幾個字母的訓練。“Gg”和“Jj”強調[dэ]的發音。“Hh”注意[ei]的發音。“Ll”要講清結尾兩種發音的不同用法。“Qq”和“Rr”要讓學生能辨清與語文課中音序表發音的區別。“Uu”和“Ii”要讓學生把音發到位。

3、注重讀音歸類教學。

把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是字母讀音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學生覺得有一定難度的一項內容。如何使學生能較為輕鬆地得到較好的掌握?通過比較實踐,我採用遊戲的方法,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掌握。可以採用“摘蘋果”、“找朋友”、“釣魚”等各種形式各異的遊戲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動手、動腦、動腳。也可以同時進行小組競賽,既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又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4、豐富字母讀音操練。

簡化字母讀音教學並不是縮短字母教學的時間,而是把時間更多地放到字母讀音的整體操練上了。字母的其中一個作用是根據字母表的順序在英語字典中直接快速地查找單詞,這就要求學生對字母表的順序瞭如指掌。對此我採用了一個較簡單但十分有用的遊戲:“接龍”。學生逐個説出字母,並要求學生碰到元音字母拍手錶示。還可以採用“Findyourneighbour”的遊戲。把字母卡片發給學生,然後教師説一個字母,持有該字母卡片的同學馬上起立,而持有該字母前後字母卡片的同學也馬上起立,三人一起大聲朗讀手中的字母。

二、字母書寫教學。

1、字母形的教學。

字母的書寫首先要求學生能正確區分一些形近的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通過猜謎的方法讓學生記住它們的形狀特點。例如:彎彎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盤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隻葫蘆(B)、一座寶塔(A)、勝利的象徵(V)、大號魚鈎(J)、一張弓(D)、一扇小門(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什麼字母是個昆蟲?(Bb)、什麼字母是我自己?(I)、什麼字母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你?(Uu)、盲人最喜歡什麼字母?(Ii)。這些謎語既能讓學生記住字母的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編謎語,充發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學生基本掌握字母的形狀後,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字母的一小部分來猜字母,這種方式比直接叫學生認讀字母要好得多。在猜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對字母的形狀觀察得十分仔細,這比單純由教師強調字母的形效果和效率都要高得多。

2、字母寫的教學。

字母的書寫是國小生的一個薄弱環節,但國小階段的書寫對學生以後的書寫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我認為無論什麼書寫教學一定要從規範抓起。國小的英語書寫一定要求學生做到嚴格遵照書寫規範,教師絕對不能馬虎。我發現教師對學生要求是否嚴格,是學生書寫是否漂亮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漂亮的書寫呢?首先在剛開始學習書寫的時候我就十分嚴格地要求學生的書寫,一有不合格的筆劃就要求學生重寫,儘管對教師來説,批改作業十分累,但其實也是一勞永逸的事,只要一開始嚴格地要求,學生自然就養成很好的書寫習慣和態度。其次,要讓學生樹立信心。我在教學中發現,英語字母的書寫不同於漢字的書寫,它沒有間架結構的要求,學生只要慢慢地書寫,每一筆劃都寫到位,沒有寫不好字母的學生。當有些學生書寫不夠認真時,我先讓他們在我的監督下一筆一劃地完成書寫任務,然後及時地表揚他們,並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他們的書寫。這樣,他們肯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悦,從而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進行書寫。最後還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活動,讓學生覺得書寫是一件愉快的事。比如,可進行定期的書寫競賽等。3、字母筆順教學。

由於有許多字母形與語文教學中的拼音字母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而且英語字母還有印刷體和書寫體之分,容易使學生在書寫時發生混淆,教師在教學時應多在這方面進行強調。特別是字母的筆順很難在作業中體現出來。我在讀字母以及拼讀單詞的`時候,都要求學生用手指在空中比劃,以便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書寫筆順的錯誤。我們還可以以遊戲的形式在課堂上多進行字母的書寫練習。如可以讓學生用頭寫字母,用腳走字母,或幾個人一起造字母,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更好地掌握字母的書寫。4、字母格式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對字母在四線格里所佔位置的歸類,讓學生掌握字母格式。這裏要注意的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能在沒有四線格的一條線上,甚至是沒有任何線的白紙上也能正確地表示出字母的書寫格式。三、字母應用教學。“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字母的重要性,即搞清楚為什麼要學習字母,有什麼用等。

我們可以通過字典讓學生了解到:“字典是根據字母表的順序來排列單詞的,學好字母你就能在英語字典中查單詞了。”“能根據字母表的順序直接快速地在字典裏查找單詞和編寫人名、地名、國家名稱等的順序”這是《新標準英語》對字母表運用的要求。

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瞭解到字母的作用。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縮略語。如:CCTV、USA、PRC、UK、KFC、W.C.、AM、PM等。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一些字母的用法。如:衣服上的“S、L、M”的標記。數學課中的“m、cm、mm”等常用標記。這些內容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又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字母教學不再成為一件枯燥無味的事。

課題實施方案合集 篇22

一、研究目標

本子課題目標在於構建中學生積極的人際場,通過各種他助、互助、自助的活動,及通過教師羣體積極氛圍的引導、影響、感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大氛圍,讓學生學會處理成長中的人際交往課題,使學生能自我構建和獲得積極、和諧、向上的心理場,實現更完善的個體成長。

説明:美國心理學家沙利文認為:“人即人際的存在”。寬泛地説,人際場的研究實際也涉及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教育合力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另外有專門的子課題研究,因此,本子課題主要是從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角度來展開研究。

二、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的關鍵是要打造一個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場,這個人際關係場包括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我們要通過各種活動、交流溝通途徑使我們學校的人際關係場變得和諧融洽。

積極的心理體驗是積極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是一個行為過程。積極心理教育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關注自己的心理髮展,成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使他們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薰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昇華。”因此,本子課題具體的研究內容為:

㈠優化教師心理,以教師的積極心理場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場的構建,形成和諧互利的師生間人際關係。

㈡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徑,研究班級氛圍為對學生間人際關係的影響,及如何在班級建設中優化學生個體與羣體間的人際場。

㈢研究中學生出現人際交往問題的原因,及如何從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加強交往技巧的培養方面着手,給予學生及時的干預和輔導。

㈣研究同伴教育在學生自助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如何通過學生心理社團在更廣泛的學生羣體中構建積極的人際成長氛圍。

三、理論依據

㈠心理場

“心理場”的概念來源於德國心理學家庫特·勒温的心理動力場理論,勒温認為“心理場”就是一個人的過去、現在的生活事件經驗和未來的思想願望所構成的一個總和,這個心理場受心理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需要、意志、情緒等因素。

庫特·勒温認為,對於人的心理場來説,團體是一個動力整體,“如果首先使個體所屬的社會團體發生相應的變化,然後通過團體來改變個體的行為,這樣做的效果遠比直接去改變一個個具體的個體更好。”通過改變團體來促進個體,即通過改變由學校、教師、家庭等因素構成的外部心理環境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是構建學生積極心理場的核心所在。

㈡積極心理場

“積極心理場”是指在以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為代表的積極心理學思想指導下,結合庫特·勒温的“心理場”理論,通過創設有利於人的發展潛能、求知慾、表現欲、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外部心理環境,促進人的需要、意志、情緒等內在品質的全面積極發展。

㈢人際場

美國心理學家沙利文認為,人是人際的存在。人在本質上是離不開人際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際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他認為,人與其必要環境構成“人際場”,所以應該研究個體與必需的生存環境的關係,研究人際關係。

四、分工負責

本課題組成員由政教處領導、班主任、心理老師組成,在組長金桂萍主任的帶領下,各組員積極學習相關理論,交流研討心理體會,工作中的具體分工如下:

㈠政教處:同時抓學生、教師兩頭,整體統籌安排組織各項活動。着重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主要工作有:

1、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規範教師行為,深入師德形象塑造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開展“個十百愛生行動”,深化“三師”教育活動;堅持正面引導,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引導教師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積極實施“微笑每一天”品牌工程,建設温馨和諧幸福校園等。

2、創新激勵機制,切實加強年級組長隊伍建設。

開展競爭機制,年級組長通過競聘上崗;規範例會制度,每週正常年級組正副組長例會,通過理論學習,領導培訓,相互交流等形式切實提高年級組長的育人水平和管理水平;周工作彙報制度:每週五年級組長需將本週履行工作職責,完成學校教育教學任務情況如實記載好後交政教處,便於學校及及時掌握情況,調整策略,改進方法,提高工作實效性;考核制:正副組長分工明確,每月按完成情況考核與津貼掛鈎。

3、形成多樣多管齊下打造一支優秀的班主任團隊

加強班主任崗位“專業化”培訓:如專家領導作講座;不定期開展優秀班主任事蹟介紹;周例會制。正組長負責召集正班主任例會;副組長負責召集副班主任例會。

班主任師徒結對走向深入:落實考核細則,評選優秀師徒對子。

打造班主任小書架,開展讀書活動:通過學習提高水平,在上學期基礎上,繼續開展班主任小書架活動,結合工作實踐與讀書心得,開展評比交流。引導班主任在工作中踐行優秀班主任足跡,加快我校班主任隊伍的成熟。

加強教育科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一方面邀請省內外專家來校作講座,進一步深化對這一課題的認識;另一方面更要在以往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反思、總結。

另外,繼續開展星級班主任評比與獎勵;繼續實施“班主任幸福工程”;實施班主任名師建設工程;積極準備創造條件參與無錫市、陰江市教育系統評選首批班主任工作新秀,班主任工作能手評選。

學生方面主要是通過各項校園活動為學生創設和諧進取的學習生活環境,啟動學生內驅力,引導他們做時代的強者、生活的強者、學習的強者。

㈡班主任:主要以本班級為實驗班,研究班集體中良好人際氛圍的創設,班集體中各種人際現象,個體學生的人際交往指導等。

㈢心理老師:個案研究與社團指導相結合,以學生心理社團建設中形式多樣的培訓為平台,培養具備心態積極、樂觀向上、樂於助人等良好心理品質的中學生,營造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的心理場。

五、實施過程

㈠準備階段(20xx.3—20xx.6)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並定期交流研究問題與心得。課題組骨幹成員先行學習“積極心理”“心理場”的有關理論,採用文獻法,檢索整理文獻資料,組織學校教職工學習理解相關知識。採用調查研究法,對學生作相關心理調查,作為研究實踐的依據。

㈡實施階段(20xx.6—20xx.1)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採用行動研究法,通過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開展活動等分階段推進課題研究。20__年10月左右做好中期評估各項準備工作,接受評估驗收。

1,政教處制定整體計劃

⑴定期舉行班主任培訓,通過講座、案例學習、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外出拓展訓練等形式,組織全體班主任學習積極心理理念。倡導廣大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成為陽光教師。

⑵德育與心育結合,通過學生成長報告團、勵志教育等活動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2,各班主任研究本班情況,在班級建設與管理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理念,做好典型個案教育的積累,幫助學生理解、認識、發展自我,培養良好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各班主任至少上一堂主題班會公開課。

3,開展學生同伴教育,激發學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以及生力軍,構建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向上的心理場。

⑴成立學生“陽光天使助人團”,並做好系統培訓,使之具備一定助人技巧和能力,成為學生與老師、心理老師之間的橋樑。

⑵開展各種校園助人活動,如校園心理劇匯演、5.25我愛我——陽光天使特別行動、陽光天使現場談心活動等,使陽光天使能夠成為同伴身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者。

㈢總結、鑑定、結題階段(20xx.1—20xx.6)

總結提煉課題實踐與理論研究的全部成果,形成結題報告、工作報告,出版課題研究着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w784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