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

1、課題價值的論證:

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背景及原因

本課題研究家訪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作用,時下人們通過網絡、手機、路路通可以達成即時的聯繫和交流,這一特點也體現在家校之間的聯繫,教師家長的工作都很繁忙,學生出了問題,一個電話、一個短信、一條路路通信息、叫家長到校,快捷又方便,然而這樣的聯繫所起到的效果有限,學生的問題不能得到深層次的解決,家校的關係不平等,家校之間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隔膜,學生在中間躲閃騰挪,施展自己掩蓋真相的本領。其實不僅家校之間存在這種隔膜,當代國中生和家長之間也是,學生有空更喜歡上網,qq與同學甚至陌生人聊天,而忽視了和親人之間必要的溝通。教師對學生的瞭解僅僅存在於課堂或是學校一方面,對學生的個性瞭解,以及有針對性的教育也是隔靴搔癢。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提出家訪的必要性,以家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來彌補其他家校聯繫方式,並起到教育學生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作用。

在眾多家校聯繫的手段和方式中選擇最原始的一種迴歸教育的本真,讓學生及家長認識並認可教師的教育誠意,在社會多元化、信息多維化、誘惑多方化的今天,要讓學生像以前的學生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唯師馬首是瞻,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更要拿出十分的真摯面對學生和家長,事實上,在筆者本學期的多次家訪中,多次獲知家訪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過,甚至有的國小六年從沒有老師到家走訪過,有的學生基於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甚至期待我的到訪並主動邀請。就此意義而言,家訪這一平台的構築是有必要的,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方面的作用更是很大。

相關概念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家訪的教育作用。主要是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到學生家庭訪問,一般是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係,商討共同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靈活機動,便於進行,而且指導得比較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概念的辨析與理解

(1)家訪。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xx年4月修訂第4版),家訪指“因工作需要到人家裏訪問。”

(2)教師家訪。家訪是教師主要是班主任與家長聯繫的重要形式,通過家訪可以瞭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在家表現、家長的教育思想,從而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可以分成以下四類:一是普通教師家訪,二是班主任家訪,三是普通教師和班主任聯手家訪,四是班主任配合校領導家訪。

(3)家訪和家長校訪的區別。家訪是老師到學生家裏參觀訪問,家長校訪則是家長主動到學校訪問,這是家長教育子女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表現,教師要熱情接待,主動介紹情況,與家長配合、溝通。這兩者應該形成互補關係,綜合各種手段和方式,以期達成教育學生的最優化方法。

(4)家訪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作用,是這一課題的重點,要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需要教師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完善國民教育體制,就我們視野所及,發現目前還少有人對家訪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實踐,在一些名教師、名班主任專著中也鮮少專門提到家訪這一家校聯繫方式,更是很少提及家訪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作用。

研究的價值

(1)多媒體通訊方式發達的背景下傳統家訪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作用的優勢:新時期下在各種通訊方式發達的情況下教師家訪的必要性。家訪看起來是一個老方法,但老方法往往是能起好作用的,在老一代的教師工作中,經常有教師家訪的感人故事,這種美好的傳統不應該隨着現代化手段的發達而遺失在教育歷史的角落,而應被重新拾起,也正因為當下現代化通訊手段更為多樣化,這種傳統的家校聯繫方式才更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因為返璞歸真往往最能打動人心,這就好像在現代化交通工具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越來越歡喜徒步上班,或以自行車代步,在電子信息聯絡這麼發達的情況下,人們懷念傳統紙質信件的交流一樣,家訪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教師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並進而感動家長,爭取到家長更為有力的配合,對於教師來説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方面的研究能夠將家訪在教師日常工作中的優勢加以突出,並試圖探究模塊化家訪形式,幾個家庭一起,或是家庭與家庭集約式家訪,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教師的負擔,並教育學生知法懂法,不做違法犯罪的事。

(2)傳統家訪更能深入瞭解、走進學生,瞭解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的進行教育,預防違法犯罪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如果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或是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大多數教師採用電話聯繫家長、家校路路通發短信給家長、請家長到校等手段和方式,但這些方式總讓筆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有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感,總彷彿隔着一層紗,不能接觸到問題的核心處。而通過家訪,教師可以結合家庭具體環境,學生生活環境、家庭軟環境的營造等多方面零距離接觸學生,這樣一種訪問可以在更輕鬆的氣氛下達到更為有效的目的。

(3)傳統家訪更能進行有效溝通,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在家長、教師、學生三方面都在場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更為有效的溝通,也增加了彼此交流的信息量,本來人們之間的交流,面對面是最立體化的一種方式,通過人物的眼神等各個神情的變化,可以讓教師捕捉的平時不易觀察到的現象,也可以讓教師對學生有更為立體化的瞭解,比如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做家務的情況等等。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以賽亞柏林説:“如果你遇到一個人,想知道他是怎樣一個人,唯一能夠了解的方法是與他們談話、交流,交流意味着兩個人面對面,看着對方的臉,觀察他的一舉一動,聽他説話……如果你真正希望與人們交流,希望知道他的所思所想,瞭解他們,那麼你必須理解各種手勢,各種細微的差別,你必須看着他們的眼睛,你才能接觸到實質性的東西。”

(4)傳統家訪能發揮對家庭教育的科學引導、及時教育,預防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在我們的家訪實踐中,確實發現了許多在學校常規教育中所不能發現的學生另一面,對於家庭的教育理念也能夠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對於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有了具體而生動的直觀印象,教師以實際行動打動了家長和學生,對於以後的工作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在我的家訪常規劃進行中,甚至有學生主動邀請教師家訪,這令筆者感到意外又欣慰。

(5)對傳統家訪在預防違法犯罪中的作用的模塊化整合:從形式來説,我把家訪分成普通教師家訪、班主任家訪、普通教師和班主任聯手家訪、班主任配合校領導家訪等四種形式,研究其中微妙的關係,也可以談得上有自己的創建;從內容來講,擬在模塊化家訪上做進一步研究。這一點在後面的主要內容這一塊加以説明。

2、課題的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目標

(1)通過多次家訪的實踐,總結歸納家訪的實質性效果,抽離出對以後的家校聯繫具有指導意義的要素;把家訪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的層面研究其價值所在,教育學生知法懂法,不做違法犯罪的事。

(2)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家訪,探究最佳形式和最受歡迎形式,講解法律知識,讓學生受益。

(3)針對家訪中的困難,如學生家長的不配合、路途的遙遠和交通工具的不便問題進行模塊化家訪的研究,以極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內容之一——家訪在宣傳法律知識時的必要性

在家校聯繫方式呈多樣化趨勢的今天,在教師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傳統的家訪是否有必要回歸?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理由如下:

1、架設三方溝通的橋樑,達到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的目的。隨着各種現代化設施的飛速發展,人們享受着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同時也能感受到日趨加快的生活節奏,不僅工作節奏加快,生活節奏也在加快。在普遍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家長倒反而沒有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和照顧,尤其是心理的引導不夠,在和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很多家長不瞭解當下的孩子,尤其不能理解孩子讀書的被動性,總會拿孩子和自己的讀書時代相比較,此外,國中生本身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的轉折期,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很多孩子一有空就上網,寧可與千里之外的陌生人通過qq聊天,也不願和家人面對面交流;沒有溝通,也就很難進行深層次的瞭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家訪其實起到了一個架設家長和學生之間溝通橋樑的作用,提供了學生與父母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畢竟三方會談,尤其是在孩子熟知的環境中,大家能夠敞開心扉,進行深層次情感的交流,起到感情聯絡的作用,預防違法犯罪事件。

2、促進個性化教育,做知法懂法的好少年。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學生成績不是主要的,關於孩子的成長和做人似乎更為重要,家訪不是告狀,家訪是促進家校之間的瞭解、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教師和家長雙方以成年人的視角關注孩子,探討發展,這更屬於道德層面的交流。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在當今物質文化豐富的歷史時代之下,孩子的個性的鮮明性得到最大允許範圍內的發揮,一個班主任面對三四十個不同的個體,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恐怕並不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其間所要消耗的時間與精力不可估量。此種情況之下家訪可以促進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畢竟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當然,家訪的意義遠不僅於此,更為重要的在於對學生的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在筆者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家長普遍對這一工作方式持支持態度。他們首先理性地認為學校對學生成長中的存在問題有權利保持沉默,不言將會導致沉痾、積弊,最終還是家長的問題,家訪無疑可以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學校教育是一項數量龐大而又多樣化的事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可能是一個模子造就出來的,而就家長而言,學生獨此一個,在學生受教育與成長過程中及時充分提供學生的個性化信息迫在眉睫。欲成就適合素質教育發展需要的個性化人才培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成長規律,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則家訪勢在必行。

3、全方位的瞭解,看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呈現不同的狀態,學生在家這樣一個跟他的成長最為密切的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狀態下,是可以和家長、教師進行心靈的互動的,同時,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瞭解可以互通有無,雙方可以分享對孩子成長的新發現和欣賞點。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作為學生的第一教育環境,對學生的瞭解是全面而具體的;教師對學生在校尤其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有發言權的,家訪可以有效彌補雙方對孩子另外一面的瞭解,以達成立體化個性化的教育。因為往往學生在校及在家表現不一,甚至相反。一位女生在筆者看來極文靜內向,但家長卻告知該生在家活潑好動。如此強烈的反差被同時呈現在教師與家長面前,對雙方展開對該生的深層次的個性化教育工作是極為有利的。事實上,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在校、尤其在課堂的情況,也迫切需要作這方面的溝通,教師的到來恰好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反之,亦如此,教師要對學生有更深入的瞭解,走進他的家,結合他的自然成長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能夠發現很多短信交流、家校路路通交流、電話交流、乃至家長到校訪問交流所不能發現的很多信息。家訪一次所能產生的巨大信息量的交流不是一兩次電話聯繫所能夠比擬的。把家訪作為教師工作中的“潤滑劑”,可以促進學生、家長、教師之間更深層的瞭解,對教師在校工作也能有良好的作用。

4、人性化的溝通,瞭解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家的温馨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生長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切實的關係,學生在學校不輕易表露的方面,比如有一位小個子學生在學校一向沉默寡言,整天埋首於學習,但通過家訪,我發現原來他是一名跆拳道高手,看到家裏陳列的許多證書;另外有一名學生學習很糟糕,也很被動,但通過家訪,我發現他是一個很細心、很懂得照顧人的男孩。家長的教育理念往往會通過家庭的裝修,對孩子學習軟環境的設置或是書房的佈置等方面表現出來。而這些細微處通過實地家訪才能作具體瞭解。也才能更好地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進行看待,而不僅僅是一個學生。所以家訪能更好地進行人性化溝通和教育。

當然家校聯繫方式很多,手機、電話、短信、路路通,家長到訪,等等,不一而足,就快捷方便而言,家訪確實比不上這些方式,但如果要考察學生的生活氛圍,和學生進行零距離交流,從現代心理學角度來講,家訪能夠更多的體現其温情、人性的一方面,這點是其他家校聯繫方式所不能達到的優勢。

內容之二——家訪是講解法律知識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1)家訪必須有目的進行,要達到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目的,從而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具體表現: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彙報(學生在校表現如何);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學生在家表現如何);瞭解學生家庭的結構、居住環境、家庭住址、家長工作單位、電話及家庭環境、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係;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等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思想品德、學法懂法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採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地瞭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瞭解學生在家表現。

(2)家訪前要做充分準備,蒐集法律知識,自己先學,要全面瞭解知識,才能有的放矢。這是家訪之前教師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教師對被訪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具體情況要有充分的把握,包括學習、活動、交友、興趣愛好等方面。

(3)家訪要能夠起到教育作用,讓學生懂得更多的法律方面的知識。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態度,實施對學生的最大化教育目的,激起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融入集體的向心力。

(4)家訪要有有疑而進行,針對情況學生進行法律知識方面的教育。教師每一次家訪前,除了要求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還要具備求解意識,也就是帶着問題去家訪,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的。

(5)家訪要存在交互性,讓家長、學生都能參與到對法律知識的探討中來。家訪忌教師一頭熱,從頭到尾只有教師一方面在表達,而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瞭解到原先不曾瞭解的,認識到原先不曾認識的。雙方進行友好的交流,並把這種交流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教師家訪不是告狀,但也不是不關痛癢的隨便到訪,從而真正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並對之後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

此外,對在家和在校發現問題,與家長共同商量,及時解決。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家訪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宜只是向家長告狀,要注重家訪的實際效果;重視家長意見,要抱着熱誠歡迎的態度對待家長意見,對家長所提意見,要全面調查、瞭解、分析,正確的意見,虛心接受,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映給學校領導,儘快採納,以利學校工作的提高,家長因不瞭解學校實際而提的偏激或不很正確的意見,要加以誠懇耐心的解釋,讓家長給予理解和諒解。尊重家長,加強與家長的感情聯繫,胸懷開闊,不計較個別家長對教師的偏見,絕不允許與家長吵架,有失教師的尊嚴,應以為人師表的行為和風範,感動家長,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達到教育學生,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內容之三——模塊化家訪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的作用

通過對學校教師家訪的實踐研究,探究模塊化家訪的可能性。

1、以普訪為原則進行有序的個別家訪。根據學生在校情況,就學生反覆出現的問題,在與家長電話溝通過的前提下,筆者採用家訪的形式,往往能夠收穫之前的片段印象所不能達到的成果。

2、在普訪的基礎上進行模塊化家訪的嘗試。

模塊化家訪的嘗試基於平均教育的背景下地段生為主的情況,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教師的原因。實事求是來講,一名教師身上擔負了多種職責,他(她)可能是一名父親(母親),他(她)是兒子(女兒),他(她)是一名中層幹部、校長,等等,不一而足,我以為一個人做教師,全家人都圍着他(她)轉,這不是一種良性的境界。教師作為職業來講,如果傾盡全力,其他全都拋擲腦後,不管不顧,這其實恰恰是他的失敗,那麼如何兼顧?我以為就家訪這個工作來講,雖然侵佔了教師的業餘時間,但我們仍然可以把這項重要的工作集約化,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①以班組為團隊,可以採用就近原則,將全班學生根據家庭住址進行劃塊,分配給相應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可以隨行,但一定要做好家訪記錄,便於班組任課教師集會時交流具體情況。

②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共訪或班主任配合領導家訪,往往家訪如果由一個人完成,只能產生一個人的印象,合作完成彼此可以互相討論,使工作思路明晰;產生重大事件時,教師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家訪,可以有更高的起點,問題的解決也許來得更容易。

③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帶學生或學生幹部家訪,讓他們瞭解法律知識,就近的學生本來未必互相往來,但由老師帶着串門,性質大不相同,一來可以加強同學間的互相瞭解,二來可以鍛鍊學生的才幹。對日後的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 既然採用了就近原則,教師在家訪時,就可以靈活地走訪,做好法律知識的宣傳、講解,即同一段時間可以家訪多家,做好記錄並進行比較。

(2)處在生理和心理髮生鉅變的國中階段,當代獨生子女學生回到家,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很少的,現下國中生功課壓力大,負責任的家長督促孩子做完作業,頂多再複習複習,其餘基本很少有心理層面的溝通,許多學生寧可上網聊天或上網遊戲也不願意和家長談心,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的很少,只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很少接觸到同一年齡層的學生,也就很難普遍瞭解當今中學生的心理情況。事實上,每次家長會,許多家長都會抓緊僅剩的一點時間互換“情報”,家長和家長之間有着迫切的交流慾望,但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顯然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這種背景下,由教師牽頭帶領學生或學生家長進行“民間”互訪,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①互補型學生及家庭。往往有些家長在某一種教育方式上有許多先進的理念或成功的經驗,那麼缺乏這方面經驗的家長通過走進他們家可以具體直觀地感受這種家教理念,目視往往較之耳聞更具有説服力。

②問題相仿的學生及家庭的法律知識的講解。學生所犯的錯誤某些事具有相似性的,那麼幾個家庭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也許比教師單方面思考對策更有效果。

③背景相似的學生家庭。所謂的背景相似指的是不論家長的工作性質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鳴之處。教師可以將類似的家庭聚集在一家舉辦一場沙龍會,之所以選擇在家裏,而不是學校等場所。瞭解學生的共同點,能有針對性的講解法律知識,就能達到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發生的目的。

以上只是理論層面的探索,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也許會有更好的辦法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達到教育預防的目的。

標籤: 課題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n476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