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小課題實施方案(精選4篇)

小課題實施方案(精選4篇)

小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意義

小課題實施方案(精選4篇)

1.《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

2.《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便形成習慣,它不僅是學習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的起點。正如烏申斯基所言:“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所儲存的資本,這個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3.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4.本校實際:我校地處鄉鎮,學生都是農村兒童。家長在外打工的佔大多數,相當的一部分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在家的多為大字不識的老人家,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孩子沒有安靜的學習空間,家長為了生計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孩子在性格、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都不盡人意。我們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活動以被動接受居多,主動參與不夠,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説:“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麼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看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發現學習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創導的發現學習法,是讓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動發現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教

學方法。這種學習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預習階段應經常使用。長期運用此種學習方法,有助於學生自主走進學習,獨立去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敏鋭的心面對學習。

2.建構主義學習觀:學習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裏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預習可使學生初步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使學生對新知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教材中能夠獨自解決的問題,同時又起到鞏固舊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

3.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成長關鍵在於自身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由此看出,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教師“嚴”字當頭、長期不懈地去引導、培養。

三、關鍵詞界定

預習:預習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功課,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習慣: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敞開的門。語文預習習慣是指是“在長時間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1]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自動化行為。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使學生樹立預習意識,提高對預習的興趣,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2.使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3.以評價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針對不同階段研究的'需要,設計相關問卷調查表。經科學的統計分析後,得出較有説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

查閲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資料。

六、研究內容

(一)以激“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慾望。由此可以看出,要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必須從“趣”着手,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從而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以此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1.懸念激趣,激發“思”趣

正所謂“情隨心動,趣從內生。”針對國小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預習階段創設懸念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其帶着期待與思考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激趣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懸念,自主嘗試、解讀懸疑,從而使學生上課時對老師教的內容在思想上有所準備,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思”趣,更近一步的“探”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2.質疑激趣,激發“學”趣

質疑是學習與創新的起點。在預習中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質疑,初步去解疑,收穫預習的成功與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指導學生領會課題含義,對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文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並根據質疑初步走入新課自主探究,找尋答案。也可讓學生到課文中去質疑答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學”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3.聲形激趣,激發“情”趣

“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利用課前導讀、自學提示、插圖、錄音、網絡視頻等形式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求

知欲,使其自覺走入文本,感受“情”趣。以此達到動情、感知、曉理的預習效果,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4.故事激趣,激發“知”趣

對於情節性強的新課,教師可在預習前埋下伏筆。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的開頭,在精彩之處戛然而止,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走進預習,以此激發學生對新知的“知”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二)以“導法”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與手段,一個人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實驗教師根據國小中段語文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預設以下幾種預習方法:

1.讀。 “讀”是一種最重要的預習方法。預習做到讀音準確,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讀破句,正確把握語調、語氣。遇到重點篇目,要反覆朗讀。仔細推敲課文的含義,品其意味,得其精華。

2.查。查字典、詞典或其它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弄清、弄懂生字、生詞的形、音、義。將一些難以把握的字詞劃出來,及時請教他人,做到能初讀課文,對文章內容有初步印象。藉助各種學習資源,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學習,如作者介紹、課文寫作背景等,以此達到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大概內容的預習目的。

3.思。每篇課文後的思考與練習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前預習時,不妨讓學生將這些思考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不會做的等上課與老師共同探討解決,這樣帶着問題上課,效果會更好。

4.寫。即勤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註釋,含義深的句子

小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國小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於我校地處農村,調查國小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現:目前國小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符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後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於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地針對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於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國小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覆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新,整體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通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後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

國小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按計劃實施研究,紮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國小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

2、查找並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彙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鑑定。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通過學生作業、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覆提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係和教育規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進行追蹤瞭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採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小課題實施方案 篇3

為深入開展“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年”活動,推進“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全校教師高效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校教育科研整體水平,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帶題授課”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着“科研服務教育教學,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圍繞“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促進教師隊伍內涵素質提升,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實現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雙提高。

二.活動目標

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接受並實踐“問題即課題”理念,從日常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尋找原因,制定措施,並在研究課上進行驗證、總結、反思,從而解決困惑,迴歸到常態教學中,享受教學的快樂。

三.活動安排

1.員部署階段

(1)召開動員大會。講清活動的目的意義,動員老師主動報名參加“帶題授課”實驗探究活動,參與到小課題研究中來(原則上35週歲以下教師必須全員參加,35--45歲教師自願參加,45歲以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2)召開教研組長會。論證教師“帶題授課”課題,確定“帶題授課”小課題實驗研究人選,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

(3)召開課題培訓會。針對“帶題授課”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進行專題培訓,做好開題、立項工作。

2.實驗研究階段

(1)組織教師針對立項課題展開深入研究,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驗證、總結、反思,解決困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示範、彙報、推介活動

3.全校性“帶題授課”展示彙報,總結,推廣階段。

在全校選樹10名“帶題授課”樣板教師,舉行特色鮮明的展示彙報活動,以典型為引領,通過總結提升、經驗介紹、示範展示等形式,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力爭做到人人都有課題,個個都要“帶題授課”。

四.具體要求

1.教師要注重觀察、思考,及時將課堂教學中生成的難點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實驗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2.教師個人要在學校批准實施小課題研究後,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帶題研究”。

3.“帶題授課”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探索中積累經驗,反思不足,不斷改進。

4.學校將定期組織“帶題授課”典型課例展示和經驗交流活動,表彰和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參加“帶題授課”的教師將在學校職稱評審、評優及骨幹教師評選中予以優先考慮。

5.學校科研科承擔本次活動的指導和推進任務,並做好協調交流和培訓工作,學校將定期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相關指導。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指導和管理,特成立學校“帶題授課”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

小課題實施方案 篇4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我校仍普遍存在着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方法不當、教師指導不到位、保障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為認真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學校概況

城沙第一國小座落於城沙鎮七五村,東臨東海,背靠大羅山。學校創辦於1949年,至今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現佔地18345.8平方米,建築面積9643平方米;現有班級25個,學生1044人,在編教師64人。幾年來,學校執着追求“為學生造就高素質的教師,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學生”的辦學目標,確立“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和“嚴謹、純樸、拓新”的辦學精神,確立“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創造適合教師發展的管理”的辦學價值觀,逐步形成“立足規範、關注細節、凸現特色”的辦學行為準則。成功構建以“走廊門廳成書海,露天書吧溢書香”為特點的學校文化模式,“與童書相約,與快樂同行;與經典相約,與智慧同行”的書香人生。”對上以孝、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為核心的學校德育教育和“實踐、體悟、引導”的德育模式,“教”的層面強調有效、高效,追求“綠色教育質量”,“學”的層面強調“自主學習”,強調習慣養成和實現學有潛力,以“學校教師發展規劃”和“個人發展規劃”相結合促進綜合素養提升的教師專業發展,以《誦讀經典》為代表的校本課程特色,以“規範”為特點的學校管理特色。

二、教學現狀

教師方面:

1、師生上課佔用時間比不科學,教師講的多,學生講的少。

2、課堂空間佈局單一,不管什麼課型都是排排坐。

3、作業還是老一套,而且是單一要求,沒有絲毫的因羣定製。

4、教學常規的要求沒有更新,和教學變革的口號不相匹配,也要因人而異。

5、評價的方式單一,激發不了學生髮展的慾望。

6、技能課零作業,教師對於學生髮展要求不明確

家庭方面:

1、孩子多在校外機構寫作業,家長疏於監管。

2、家長還是隻看重成績的多,關注發展的少。

3、家長對於孩子的獎勵,物質的多,精神方面的少。

4、家長認為孩子哪科差就補哪科,結果不明顯,甚至越補越差。

5、家長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要求很低,對於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不關注。

學生方面:

1、行為習慣較差,自控能力不強。

2、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不通。

3、後20%學生進步不明顯,各方面越來越差的多。

4、前20%學生學業成績優秀,能力人格發展不夠突出。

三、目標任務

1.通過課堂變革,執行課規學規,踐行“以學定教、學為中心”,讓課堂高效。

2.通過設計和運用作業單,把握學情,精講善導,優化學習環境,重構“學”為中心的課堂結構和“互助”的課堂文化。

3.通過作業變革,激活更強自主性學習狀態,減輕作業負擔提高作業質量。

三、時空佈局要求和課堂學習規則

時間:

1、師生課堂時間使用比1:1。

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時間不少於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一。

3、教師導和學生學要相適應,教師的提問要精選,學生的回答之前要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教師耐心等待的時間不少於1分鐘。

空間:

1、課桌椅的安排

一排排傳統式

一組組研討式

分兩邊辯論式

圍成圈表演式

2、學習小組安排合理,定期更換。

互助課堂需要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習小組。學習小組有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採用團體評價。學習小組建立並非是簡單的學生分組,要確立小組人數(4人一組較為合適);採取“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方式;確立組員責任;培養合作學習六大技能:會管理、會自學、會合作、會傾聽、會討論、會展示。

3、教室文化:教室文化佈置上要突出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特意安排。讓文化佈置一舉多得。

課堂規則:

比如科學學規:

集體論證總規則(師生共同遵守)

1、所有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2、所有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3、彙報自願上來,不強求,大家要耐心等待。

發言規則

教師遵守:

1、儘量用短句和學生能夠明晰的句子。

2、儘量不一字不漏地重複學生的發言。

3、支持每一位學生的觀點,但可以委婉表達教師的想法。

4、不用權威的方式下科學結論。

5、要求學生對觀點做必要的解釋。

學生遵守:

1、自己支持同學的觀點要表達清晰。

2、不支持同學的觀點時,要保留自己的想法,並努力聯繫相互之間的觀點。

3、在小組討論時,理清思路,儘量簡短表達。

4、在發言時,利用自己的科學記錄本做輔助。

5、能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是怎麼樣的”之類的問題。

傾聽規則

教師遵守:

1、儘量不打斷學生的發言。

2、情非得已,要禮貌插話。

3、眼睛要注視發言人。

4、用心聽完整並理解兒童的語言。

學生遵守:

1、眼睛看着發言的同學。

2、思考他的話和你的想法有什麼異同。

3、聽的過程不再動器材或者書寫。

4、能在老師或同學提出新觀點的啟發下改變自己的想法。

課堂基本流程:

需要狠抓教學中的5個環節:備課從“嚴”,上課尚“實”,作業求“精”,輔導務“全”,評價樹“正”

師生協商、生生互助、和諧互動。

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秉持“學為中心,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教改理念,以“作業單”為重要學習載體,構建師生協商、生生互助、和諧互動的學習型課堂。基於作業單互助課堂教學基本流程圖如下,但是教學流程不是僵化的,必須要根據學科特點、課的類型以及學情,作出相應的調整。

導學作業活動一般有四個基本環節: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檢測成效。實際課堂中的導學作業活動環節視學習需要而定。一些個性化作業,就無需“互助學習”(合作探究)環節,可由“自主學習”直接進入“展示交流”。一些需要合作才能進行的活動,可直接進入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根據“作業單”中所提供作業任務,進行獨立、自主、有效地學習。自主學習的一般形式有:讀書、思考、練習、觀察、實驗、製作等。在互助課堂中,自主學習是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提升的基礎。

2.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彼此互助,取長補短,解決問題。互助學習環節,學習優秀學生當師傅,學習較弱學生當學友,通過學生幫學生、學生教學生,實現教學相長、合作雙贏,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3展示交流: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交流存在的問題,並由教師組織全班討論解決。展示成果時,生與生之間、組與組之間要進行互評,教師要進行適當點評和提煉。通過生生互評、教師點評和提煉,引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明確學習重點,把握規律以及探究思路、方法、技巧等,強化易錯易混易漏的薄弱環節。

4.檢測成效:在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基礎上,學生在作業單指引下檢測學習成效。檢測活動結束後,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組內、組間互評。通過互評,交流反饋檢測結果,化解疑難。

四、作業單變革的內容

提倡兩化三單:(一)作業嘗試“兩化”:書面作業隨堂化,課外作業實踐化。

1.書面作業隨堂化:通過努力,逐步將課外書面作業內移到課堂內,與課堂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融入課堂學習各個環節之中,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書面作業隨堂化基本策略:作業與學習活動一體化設計;精編作業內容,保證課內作業時間;優化作業形式,根據學習需要,將部分書面作業轉變成口頭作業、操作作業等形式作業;改造作業功能,使之成為“導思”的問題情境,成為“導做”的活動任務。

2.課外作業實踐化:開發課外實踐性作業,逐步用實踐性課外作業替代機械重複書面課外作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引領學生去閲讀、去體驗、去擔當、去實踐、去創造。課外實踐性作業分學科實踐性作業和綜合實踐性作業。學科實踐性作業注重與學科學習內容無縫對接,要體現課程性質和學科特點,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綜合實踐作業注重對知識綜合運用,超越學科界限,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二)學習基於“三單”:診學作業單、導學作業單、拓學作業單。

將診學作業單、導學作業單、拓學作業單逐步引入學習過程中,支持和促進學生學習。作業單形式不侷限於紙質,提倡用PPT等形式向學生呈現。

1.診學作業單:診斷學情。教師利用診學作業瞭解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暴露學生“迷失概念”,揭示學生學習新知識障礙所在。學生通過診學作業活動,帶着疑惑開始學習之旅。

2.導學作業單:引導學生學習活動。通過導學作業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過程,建構知識,檢測成效。導學作業是“作業單”的主體內容和重點所在,編寫導學作業要把握五大要點:一要精選作業內容。作業活動內容要緊扣學習目標,鎖定學習重點與難點,為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供學習線路圖。一堂課配置2-3項導學作業比較適宜,每項導學作業內可以配置若干項任務。二要合理安排梯度。各項導學作業之間以及每項導學作業內設置任務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結合,遵循一定的邏輯關係,逐漸深入,螺旋上升。三要明確表達要求。精心推敲每一項導學作業名稱,非常清楚地告訴學生每項作業的任務要求,不能出現籠統泛化的表述。四要提供多樣化作業活動方式。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多樣化作業活動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學業基礎和思維方式特點,選擇合適作業活動方式。五要安排當堂檢測學習成效活動。檢測學習成效活動要緊扣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注重應用;不拘泥於書面作業,形式多樣;難易適當,讓學生體驗成就感。

3.拓學作業單:拓展學習內容與形式,將學生引向閲讀、引向體驗、引向實踐、引向創新。拓學作業編寫要結合課堂學習內容,體現課程性質和學科特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髮展需要,將作業融於閲讀、健身、遊戲、製作、觀察、調查、實驗、探究、發明、創作、表演、感恩等活動中。

學科類 切入點 技能類 切入點

語文 羣文閲讀

體育

體育作業月單。自主選擇鍛鍊身體方式和鍛鍊時間,包括在家裏的.鍛鍊,也包括在社會培訓班的體育技能學習。

數學

預習單、分層作業、高段錯題集

音樂

音樂作業月單。自主選擇學習唱歌、樂器、包括在家裏的練習,也包括在社會培訓班的學習。

英語

導學活動

美術

美術作業月單。美術、手工技藝。

科學

科學記錄本、長時探究導學單

綜合實踐

勞動作業月單。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勞動,幫助家人做農務、商務和參與工業生產。

五、評價措施的跟進

1、評價學生:基於星卡評價,基本統一星卡發放標準,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情況按一定的標準發放,由年級組制定。

2、評價教師:基於教學常規,對於教師的學案做結構上的增減,不能千篇一律。

3、學科備課組,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將“作業單”設計作為集體備課主要內容,通過個人主備、備課組研討、個人再備、課後反思等環節,切實提高作業單的質量。

4、組織教學改革的草根沙龍和階段研討活動,學習情況納入校本學習評價。

六、保障措施

1、教師加強學習,教學觀念“五變“

時代在變,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一定要變。

從“教”為中心變成“學”為中心的課堂,為在教師引導幫助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豐富多樣的課堂“滿堂講”就是“盲堂講”。

從“教參目標”變成為解讀課標前提下、適切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具體細化真實可測量學習目標。

從“目中無生”變成關注學情研判。

從“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教學內容變成“為根據學生不同學情、提供不同層次、可自主選擇的課堂學習內容。“。

從“單一、單向、以終結性為主的教學評價“變成“為多元、多向、過程性與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2、榜樣引領,有序推進

從全體普通老師當中尋找教學變革的榜樣,培養“三能三好”教師,上講台能導,學生學習效果好。上發言席能説,老師傾聽反饋好。上辦公桌能寫,專家細閲評價好。分年級組和教研組進行總體變革評估,以教師和學生為評價主體。

3、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成立課堂變革指導小組,由陳曉華校長任組長,全體領導班子成員任組員,明確分塊領導,明確各自責任,責任到人,定期反饋,變革發展情況,做好記錄,及時掌握變革方向,能夠及時解決老師們在變革試點期間提出的各方面問題。讓課堂變革順利有效進行。

七、方案實施

(一)啟動與試驗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論證《城沙一小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構建行動》方案。

2.不同學科在不同年段開展試點工作。

3.開展“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構建行動系列培訓、研討、視導、觀摩、評比等活動。

(二)拓展與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5月)

1.探索各學段、各學科“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的教學模式、作業單設計技術、學習共同體建設策略、教學新常規、課堂評價量表。

2.積累各學段、各學科“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的系列課型樣本;

3.定期開展研討交流,邀請專家學者蒞臨指導與講座,推動項目進程。

(三)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建成完善的“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教學資源庫。

2、學校出一本《基於作業單的互助課堂》的課堂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wnk4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