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關於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的實施方案

關於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的實施方案

各黨支部,村民委員會,駐鄉各單位,機關各部門:

關於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現就開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解決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羣眾權益機制、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公共安全體系和思想道德建設為載體;以加強和完善鄉村規範化建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經濟社會組織服務管理為重點,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職能部門依法行政、管理社會事務,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廣大羣眾積極有序地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完善服務、讓羣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改進服務中加強社會管理。堅持“依法辦事、發揚民主”的原則,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調整社會關係和規範社會行為,使社會服務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制度”的原則,把制度建設作為根本動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決基礎性、普遍性、根本性問題,不斷推動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堅持“統籌兼顧、民生為本”的原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着力解決事關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問題。堅持“廣泛動員、共建共享”的原則,把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作為基本着力點,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動員和引導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總體目標。全面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法治基礎、羣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為目標,以解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薄弱環節、突出問題和工作盲區為突破口,努力構建以精細規範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和村莊社區化服務管理體系為基礎、以網格化和數字化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為手段、以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體系為支撐、以統籌有力的綜治維穩工作體系為保障、以全覆蓋的社會領域黨建工作體系為統領的社會服務管理“四大體系”,並在特殊人羣的矯正幫教和救助救治、社會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務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在全縣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經濟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二、主要內容

(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為重點,着力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公共服務投入,有效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堅持城鄉統籌,加快以農田水利、交通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行政職能配置,完善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代辦站工作制度,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2、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解決與人民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交通、環境等問題。完善教育體系,優化教育佈局。加強就業培訓服務,提供就業信息,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切實解決困難羣體就業問題。積極籌措、爭取資金,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實解決困難羣體的住房困難。進一步健全城鄉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村衞生等服務網絡,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切實做好扶貧解困工作。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快體育事業發展,推進覆蓋城鄉、健全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不斷完善社會公共服務網絡。以強化社會管理服務職責、創新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效率為手段,以農民就業為重點,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大力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健全信息諮詢服務網絡,使廣大農民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種養技術,引導和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增收致富;加強科技服務,依託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及部門,做好農業技術指導、培訓,開展“培訓到家、指導到田”的技術服務;制定和落實好各項“三農”扶持政策,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廣大羣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健全基本醫療服務網絡,逐步實現鄉村醫療衞生服務全覆蓋。健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的羣眾自助服務網絡,更好地為羣眾提供服務。

(二)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着力加強社會矛盾調處體系建設

4、強化源頭治理,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認真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堅決防止在作決策、出政策、上項目、搞改革等前端環節因工作不當產生社會矛盾,實現從“被動維穩”向“主動維穩”、“事後處置”到“事前防範”的轉變,努力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產生。深入分析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一系列不穩定因素,制定對策和預案,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心理預期,切實從源頭上遏制社會矛盾。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責任倒查機制,加大責任查究力度,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深入開展。

5、強化排查調處,深化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堅持以綜治工作中心為平台,充分發揮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在社會矛盾調處中的基礎作用,着重構建綜治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信訪化解“四位一體”的社會矛盾調處體系。要深化調解優先意識,創新建立全覆蓋、立體化的調解工作體系,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6、強化羣眾工作,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健全領導幹部定期接訪、機關幹部下訪工作制度,及時掌握基層社會動態。嚴格初信初訪化解責任。建立健全部門聯合接訪機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切實化解重大疑難信訪問題。建立網絡受理投訴平台和羣眾信訪熱線電話,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信訪渠道。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暢通社情民意、疏導羣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中的積極作用,明確職責任務,加強培訓,提高履職能力。加強縣、鎮兩級人大代表接待站點建設,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提供基礎條件。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意見,並將辦理情況納入綜合目標考核。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一步完善預防處置羣體性事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加強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強化公正廉潔執法意識,從源頭上杜絕信訪案件的發生。

7、強化預警預測,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加快構建縱貫鄉、村、社三級,專羣結合的維穩工作信息網絡;落實維穩聯席會議和情報會商制度,健全完善維穩信息報送、彙總、會商和分析研判機制,加強對穩定形勢和熱點、敏感問題的分析預測,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前瞻性。建立處置重大突發事件聯合指揮機制,健全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處置工作培訓和實戰演練,切實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預測預判、現場指揮、依法處置和輿論引導能力。加強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做好應急處置必需的物質、技術準備。加強社會應急動員體系建設,提高社會動員水平。

(三)以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為基礎,着力加強社會綜合管理體系建設

8、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整合公安、計生、民政等部門力量,以公安機關流動人口管理平台為基礎,設立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兩頭抓、雙向管”的協同管理機制,健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網絡和公共服務體系。以公安人口管理系統為基礎,整合相關部門的流動人口信息,建立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推行“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以網管人”的新模式,實現流動人口軌跡化管理。

9、加強重點青少年人羣管教和保護。加強校園警務建設和校園周邊治安環境綜合整治,健全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確保校園及周邊安全。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機制和未成年人初犯、偶犯且輕罪註銷違法犯罪記錄制度。建立健全閒散青少年社區教育和保護機制,加強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切實改變其“失學、失業、失管”的閒散狀態。加強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的救助幫扶和教育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和法律援助等預防工作,不斷增強救助幫扶實效。加強農村留守學生關愛幫助工作,着力解決其技能培訓和就學就業等問題。

10、加強和改進特殊人羣管教服務。全面深化社區矯正工作,嚴防脱管、漏管,減少再犯罪。健全監管場所與家庭、單位、社區幫教管理的銜接機制和有關部門、單位的安置幫教責任機制,對困難人員給予救助。強化吸毒人員動態管控,建立“強制脱毒、身心康復、融入社會”三位一體的戒毒工作新模式。加強對有肇事肇禍史精神病人和違法犯罪艾滋病等傳染病人員的治療、管控。

11、加強重點地區和治安複雜場所管理。重點圍繞學校,企業周邊、建設工地等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開展排查、整治,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重拳打擊毒品違法犯罪。健全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控體系。

12、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積極倡導文明、理性、依法辦事,引導公民依法參與社會管理,進一步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廣泛開展以“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導公民自覺遵守社會管理秩序。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非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築牢和諧社會建設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基層宣傳隊伍和宣傳陣地建設,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實效。健全廣播電視宣傳網絡,切實提高黨委、政府快捷有效地宣傳教育引導和組織羣眾的能力。

(四)以基層基礎建設為保障,着力加強社會建設綜合推進體系建設

1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擴大黨在社會領域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凝聚力覆蓋,增強黨組織服務社會建設的功能。深化“五有五能、五講五比”爭創活動。對經濟發展滯後、矛盾糾紛突出、班子軟弱渙散的村加大整頓轉化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基層組織工作機制,確保有章理事。抓好村活動場所建設,確保羣眾有地方辦事、有場所議事。加強“兩新組織”服務管理。鼓勵和支持有社會需求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發展,積極推動在“兩新組織”中建立黨團組織、工會組織,不斷擴大組織覆蓋面。積極引導“兩新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充分發揮“兩新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反映利益訴求、擴大公眾參與、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發展慈善類公益組織、志願服務組織和社區羣眾組織,積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

14、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以村級換屆為契機,加強對現任的村民委員會幹部的專業知識培訓工作,使其熟練掌握各項工作業務;加強對村委員會的領導,把村民委員會的建設納入到議事日程,確定專人負責,研究解決村民委員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扶持和保護村民委員會興辦便民利民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並給予税收和政策上的幫助,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村“兩委”幹羣之間的凝聚力。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抓好“一村一名大學生幹部”和“公益性崗位”大學生幹部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幹部激勵保障機制,落實工作待遇,逐步完善養老、醫療保險和正常離職生活補助制度,加大獎懲考核力度,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切實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強化對廣大黨員的教育、服務、管理。廣泛開展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和黨員志願者服務等活動,搭建黨員參與社會建設的平台。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

15、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推行鄉、村幹部服務承諾公示制,自覺接受羣眾監督。建立完善“一把手”責任制,推行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制度。推行鎮幹部聯繫村制度,探索聯村鄉幹部與所聯繫村工作目標同考核、同獎懲,聯繫村的鄉幹部年度考核結果主要依據所聯繫村的目標考核結果、村民主測評結果和自身業務工作完成情況確定。積極推行村級民事代辦制度和大村村幹部一週五天、小村一週三天集中辦公或輪流值班制度。

16、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切實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建立黨內情況通報制度,試行黨員旁聽黨政辦公會制度,建立健全黨內事務聽證諮詢、民主懇談、社會評價等制度,落實黨員的知情權,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完善黨員、羣眾定期評議基層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制度,深化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社區居務公開和“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制度。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保障和落實黨員羣眾對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和涉及切身利益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法治建設,以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和設施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法制宣傳教育網絡體系,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結合基層實際,針對羣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動,不斷提高基層法治化管理水平。

17.充分發揮黨的統戰工作優勢。發揮各界人士、民主黨派、工商聯團結聯繫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引導宗教組織依法依規活動。加強鄉黨政分管領導和有宗教活動場所的村幹部專項培訓,依法依規管理宗教事務;大力支持愛國宗教團體按照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增強宗教團體自養能力,把抵禦敵對勢力滲透同解決宗教界和信教羣眾實際困難相結合,形成宗教界、信教羣眾與黨和政府共同抵禦滲透的局面;學校要加強對中、國小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嚴禁在學校傳播宗教;落實宗教事務屬地管理機制,建立健鄉、村兩級宗教管理網絡,積極探索有效機制,着力解決濫建寺廟、私設宗教活動聚會點等問題,及時妥善處置涉及宗教方面的矛盾糾紛。

18、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充分發揮學校、新聞媒體宣傳優勢,採取羣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有效方式,持之以恆的在廣大黨員、青少年,以及全體公民中開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使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真正紮根在人人心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使公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明辨是非,增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學校要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以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公德教育為重點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機關要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從業人員熟悉和了解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道德規範,培養敬業精神。村級基層組織要發揮公民道德教育大課堂的重要作用。宣傳、文體部門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文學藝術及體育活動等,對公民道德建設發揮特殊滲透力和影響力,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增強社會誠信。

三、方法和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部署(XX年8月前)。成立社會管理創新領導組織機構,按照確定項目分頭組織開展調研,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全面部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XX年8月至12月)。

(一)合理劃分網格,組建服務團隊。我鄉網格劃分為三個層級進行管理與服務:

一級網格:全鄉7個村劃分為7個一級網格,每個一級網格片由一個網格服務管理組管理服務,網格服務組由鄉班子成員、駐村幹部、部門站所負責人等組成,鄉班子成員為負責人。主要職責是:完成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負責本網格內網格片組的工作協調處理和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村與村之間的工作,做好網格村、組上交矛盾糾紛和事務的處理等工作等。

二級網格:一級網格劃分為多個二級網格,二級網格服務組組長由駐村幹部或村主要幹部擔任,管理和服務團隊由駐村幹部、村兩委幹部、大學生村官、鎮黨代表、人大代表、計生、團、民、婦負責人和各社社長等組成。主要職責是:主要職責是加強對網格單元的管理指導,做好網格單元上交事務的協調處理等。

三級網格:各村以30-100户為參照標準劃分單元格。條件成熟的網格可以建立網格黨小組,網格組長由村兩委成員擔任,網格服務組由該網格單元中的村兩委幹部、黨員骨幹、村民代表、老幹部等5-7人組成,每個團隊成員聯繫20-30户農户。三級網格的主要職責是:政策宣傳、社情民意調查、信息收集反饋、處理簡單事務等。

(二)整合資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平台。整合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站設施、農民信箱、農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萬村聯網工程等現有資源,完善電腦硬件設施建設。鎮將建立集服務對象的家庭成員情況、住房、就業、計生、優撫救助、醫療、教育等信息資料於一體的計算機網絡平台。

(三)明確職責,建立網格管理和服務工作機制。明確網格服務團隊工作人員和網格黨小組的工作職責,規範各層級網格管理和服務團隊在管理網格事務、處理矛盾糾紛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走訪、上門服務、民主懇談、信息維護、聯繫卡、工作彙報等工作制度,使鄉村兩級組織運行機制更加完善。

(四)進一步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確保目標任務按期完成。要按照工作目標、任務及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定期通報項目進展落實情況,加強工作推動力度。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階段(XX年1月至2012年3月)。對試點工作進行經驗總結提升,形成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綜合試點的工作經驗。同時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優,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和成果。結合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為各村、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考核驗收。梳理彙總好的典型和做法,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堅持社會管理創新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責任,為確保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順利進行,縣委成立縣委副書記賈志軍為組長,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賀宏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包鈞泰,縣委常委、副縣長孫瑞平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和指導有關鄉鎮和部門抓好試點工作落實。各有關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制定試點工作方案,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推進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二)密切協同配合。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複雜基礎工程和系統工程,需要各單位、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各單位、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協作配合機制,特別是各級綜治委成員單位既要各負其責,又要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社會管理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強宣傳教育。要着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羣眾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法制教育,紮實做好“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養,引導羣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係。加強輿論宣傳,廣泛宣傳全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各項政策,及時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凝聚力量。

(四)嚴格考評獎懲。要細化社會管理工作目標,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做到“任務、部門、效果、時限”四明確,並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目標責任績效考核,作為幹部政績考核和選拔、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對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揚和獎勵,對工作配合不力、失責失職、行為失當造成矛盾激化、引發重大後果的,嚴肅追究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人員的責任。要把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納入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的重要內容,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基層羣眾代表”評議制度,合力推進社會管理及其創新。

(五)暢通信息渠道。各試點單位每月底前要向縣綜治辦書面報告開展試點工作情況,縣綜治辦將定期以《綜治工作簡報》的形式予以刊發。沒有明確試點任務的鄉鎮和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職責,確定試點內容、形成工作方案,及時報送縣綜治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v4m9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