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供銷社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實施方案

供銷社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實施方案

按照省委吉炳軒書記在省委理論中心組第三次學習會上提出的“在全省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激發全省上下創業的勇氣、創新的鋭氣、創優的志氣,以務實的舉措、改革的辦法、奮進的作風,更好地推動龍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講話精神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關於在全省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結合省供銷社工作實際,經省供銷社黨組研究決定,制定《省供銷社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實施方案》,內容如下:

供銷社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供銷社工作實際,緊緊圍繞推進“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和努力使供銷社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幹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的奮鬥目標,積極培育“創業、創新、創優”主體,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文化,着力健全“創業、創新、創優”機制,深入開展“創業、創新、創優”實踐,全面激發省社機關和直屬各單位廣大黨員幹部創業的勇氣、創新的鋭氣、創優的志氣,以實際行動促進供銷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展,在推進龍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目標要求

(一)把“創業”作為全省供銷社發展之基,突出加快發展速度。要堅持大力弘揚創業精神,積極引導黨員幹部樹立艱苦創業思想,鼓勵、引導和支持黨員幹部在服務“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成為“三個力量”建設實踐中努力建功立業。進一步突出“服務立社、產業興社、經營強社、聯合合作”的戰略思想,積極培育創業主體,大力弘揚創業文化,着力健全創業機制,把加強基層社、社有企業和農村流通服務網絡建設作為加快供銷社發展的突破口,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領辦力度,對基層社的扶持力度和對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一關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建設來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增強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的內生動力。

(二)把“創新”作為全省供銷社發展動力之源,突出轉變發展方式。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推進供銷社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堅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積極引導黨員幹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幹敢變,鼓勵、引導和支持思路創新、制度創新、措施創新,形成用新思維研究新情況、用新制度解決問題、用新舉措開創新局面的生動景象。一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在注意保持供銷社控制力的同時,推進社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造;深入推進社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供銷社內部的聯合合作;繼續完善社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把社有龍頭企業真正培育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和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生機活力的經營主體。二要進一步深化經營創新。大力引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業態,創新供銷社的傳統經營方式,拓展經營範圍,提升經營水平。三要進一步深化管理創新。加強社有資產監管,積極探討通過資產經營公司等方式提升社有資產的監管和運營水平。四要在解決供銷社發展難題上實施創新。通過引進和自我培養,解決制約供銷社發展的人才問題;通過積極爭取優惠政策、積極研究創立供銷社發展資金互助合作社、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平台等方式,解決制約供銷社發展的資金問題。

(三)把“創優”作為省社發展追求卓越之徑,突出提高發展質量。通過創優提高工作標準和工作水平,提高發展質量,推動供銷社事業科學發展。一要在各項考核排名中努力爭先創優。在全國總社綜合業績考核、省直機關黨政工作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文明單位創建等各項考核中爭創一流,力爭排名穩步上升。二要在“供銷社”品牌形象上創優。着力打造以倍豐、慶豐、寒地黑土、中再生、龍牧畜產、商務學校等龍頭企業和單位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進一步推動供銷社品牌的影響力,推廣供銷社標識。三要在服務質量上創優。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和新網工程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發揚“扁擔精神”和“揹簍精神”,堅持為農服務的宗旨不動搖,將自身的生存發展與服務“三農”融為一體,圍繞“三農”找定位,立足“三農”辦企業,服務“三農”闖市場,不斷促進經營服務一體化,把富農興社持續引向深入。

三、重點任務

(一)全力搞好農資供應。圍繞我省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以“保供、穩價、節本”為目標,依託省倍豐農資集團、慶豐農資集團等供銷社農資經營主體,切實發揮供銷社在農資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我省今後一個時期的化肥等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工作。

2012年春耕期間,供銷社系統省內化肥供應量不少於300萬噸,保證穩定市場供應,發揮市場調控功能,平抑市場價格。進一步增強助農科技服務能力,健全覆蓋全省的供銷社農化科技服務隊伍。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明年全省供銷社系統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田面積要達到40萬畝,幫助農民節本增效。

(二)大力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依託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大力推進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四大網絡體系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新網工程”網點達到30000個,覆蓋全省95%的鄉鎮村,構建起業態現代、運轉高效、功能完備、配置合理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努力為農民創造安全、便捷的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抓緊啟動省級日用品採購信息平台建設,完善新網工程物流配送體系。依託省中再生公司,進一步加大再生回收體系建設,爭取五年內,建成覆蓋全省、涵蓋廢鋼、廢紙、廢塑料、廢家電等主要品種的經營網絡,吸納我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再生資源量,年營業額達到

50億元,努力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強化和完善“新網工程”項目庫建設,協助財政部門,進一步優化項目扶持資金的審批程序,加大對新網工程項目實施主體的扶持力度,確保“新網工程”體系建設順利進行。

(三)大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加大供銷社領辦專業合作組織的力度,推進各類農合組織發展壯大,努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充分發揮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和農民經紀人協會的組織、指導、協調、服務作用,積極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各類服務。推動“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建設,2012年加入“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的專業合作社要達到1300個以上。借勢寒地黑土品牌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後的巨大影響力,引導專業合作社與市場、超市實現直接對接,進一步幫助廣大農民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展“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省範圍內評選表彰100個帶動力強、經營規模大、為農服務好、運轉規範、助農增收效果顯著的“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切實發揮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四)大力開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結合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鄉鎮基層社的開發改造,建設一批具有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特色的標識統一、樣式規範、業態現代的標準化基層社。依託基層社和“新網工程”發展的農資、日用品超市及農家店,圍繞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積極引入信息通訊、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就業維權等服務,建設主體多元、功能完備、便民實用的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和為農服務社,打造農村複合型的服務平台。2012年,全省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為農服務社要達到3300個。

(五)加強供銷社社有企業建設,增強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在農資、農產品加工與銷售、再生資源、煙花爆竹、畜產品等重點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強社有龍頭企業建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省級日用品採購信息平台、寒地黑土加工產業園區、中再生產業基地、倍豐和慶豐農業產業化開發等大項目建設,力爭明年全省供銷社項目投資超過10億元。深化供銷社社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實施開放辦社,與社會大資本聯姻合作,推動供銷社跨越式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省供銷社系統銷售總額超過500億元,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能力進一步增強。

(六)積極實施“科教興社”和“人才強社”戰略,大力發展供銷社職業教育。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20年)》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總社、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精神,按照“依託行業,立足地方,服務三農”的基本原則,以省商務學校為龍頭,鞏固發展供銷社職業教育成果,充分發揮供銷社產業鏈長、社有企業多、吸納人才能力強的優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和涉農專業建設力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快供銷社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加大供銷社職業教育發展投入力度,並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省商務學校爭取職教資金。積極創造條件,研究建立面向全系統職工和管理幹部的培訓中心,建立新的培訓制度和機制,持續抓好職工繼續教育工作。搞好培訓規劃,擴大培訓規模,紮實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實訓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創新辦學體制、發展模式、教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創建名牌學校和品牌專業,培養優質的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2012年,省商務學校計劃招生600人,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計劃達到98%

,升學率計劃為95%,計劃培訓XX人次。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我省供銷社職業教育取得更大發展,使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工作更好地適應供銷事業發展需要。

四、方法步驟

(一)深入進行“創業、創新、創優”教育。今年年底前為動員部署和思想教育階段。要通過召開省社黨員幹部大會、省社領導講黨課作輔導、各黨支部集中學習討論等多種形式深入搞好思想發動,積極引導省社黨員幹部充分認識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重大意義,認真學習領會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黨組中心組學習、理論研討、專題講座、宣傳展板等有效形式,大力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三老四嚴精神”、“扁擔精神”、“揹簍精神”等學習教育活動,引導省社黨員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勇於創業、敢於創新、善於創優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要充分發揮信息簡報、辦公網絡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大力宣傳省社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和黨員幹部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事蹟,積極營造積極創業、勇於創新、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二)組織開展“創業、創新、創優”主題實踐。省社直屬各單位要堅持從供銷社工作實際出發,緊密結合供銷社的中心工作和各自工作特點,制定本單位“創業、創新、創優”工作規劃和推進措施。活動中要注意整合載體資源,把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與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結合起來,強化學習培訓,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創業、創新、創優的能力;把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積極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在省社上下進一步樹立創先爭優的價值導向;把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與省供銷社評選表彰“全省供銷社系統綜合實力十強縣聯社”、“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活動結合起來,重點打造一批有規模、有實力、有形象、有示範作用的先進典型和標杆單位,增強對全系統經濟的帶動能力,推動全省供銷合作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三)不斷完善“創業、創新、創優”體制、機制和工作流程。省社機關和直屬各單位要圍繞“創業、創新、創優”,積極探索,打破舊的條條框框,破除不利於“創業、創新、創優”的舊機制,建立促進“創業、創新、創優”的新體制。要切實加強職能處室效能建設,優化辦事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為“創業、創新、創優”活動開展保駕護航,營造優良環境。

今年年底前,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各單位要對現行社內政策制度進行一次認真梳理,阻礙“創業、創新、創優”的要及時修訂、完善或廢止,並立足本處室本單位實際,出台一批支持“創業、創新、創優”的政策、制度文件。省社機關各處室和各龍頭企業要率先垂範,先走一步,立足本職,着眼大局,提出“創業、創新、創優”的具體辦法,並及時上報省社“創業、創新、創優”活動領導辦公室。

五、幾點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社成立 “創業、創新、創優”活動領導小組,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張文明同志擔任組長,班子其他成員擔任副組長,理事會常務副主任姜澤志同志擔任常務副組長,有關處室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創業、創新、創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機關黨委,白錦嬋同志擔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姜樹春同志擔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省社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省社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負起活動的領導責任、組織責任、考實責任,要將活動擺上重要日程,明確責任分工,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抓好活動目標任務的分解和落實,紮實開展好活動。省社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肩負起和履行好組織領導“第一人”責任,團結帶領班子和全體黨員幹部,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好“創業、創新、創優”活動。

(二)落實工作任務。省社直屬各單位要按照省社的總體要求部署,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客觀準確分析研判形勢,切實找準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着力點和落腳點;堅持實事求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制定活動方案,將“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目標、工作任務、推進舉措、保障措施等進一步具體化,增強活動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踐性。根據自身實際和工作職能研究制定推進“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保障措施,配齊配強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建立適合自身特點、務實管用、特色鮮明的活動載體和平台。省社機關各處室要圍繞省社中心工作,根據本處的職能任務,研究確定本處室012年“三創”活動主要措施辦法。

(三)搞好宣傳引導。要及時總結“創業、創新、創優”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把發現、樹立、宣傳、推廣先進典型作為推進“創業、創新、創優”活動的重要抓手。要注重挖掘在“創業、創新、創優”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有側重地確定一批“創業、創新、創優”先進典型組織和個人示範點,建立領導幹部“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聯繫點,努力將聯繫點建設成為示範點。適時評選創業能手、創新標兵、創新之星,採取組織先進典型事蹟報告等形式,發揮好先進示範、典型引路的作用,推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深入、紮實、有效開展。

2012年“七一”前,省社要結合創先爭優活動,表彰一批“創業、創新、創優”活動先進典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9oqr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