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24篇)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24篇)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24篇)

1、“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和諧教育就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社會發展需求與人的自身發展需求相和諧為宗旨,協調並整體優化各種教育因素,創設和諧的育人氛圍,使受教育者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和諧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全面發展的要求。

2、尋求“國中歷史新課程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策略是適應新一輪國中歷史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是關注人的發展,重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權利,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和諧發展的機會。

3、國中歷史新課程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是臨沂市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臨沂市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確指出,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課堂教學改革,制定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員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自主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效率。

4、提出“國中歷史新課程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本事的需要。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目前國中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橫向的、與同學之間的溝通,學習本事普遍不強。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教學觀,努力實現“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和諧統一”。

2、實行新課程以來,“教師為中心”的傾向仍然存在,歷史教師要用"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個性出發來創設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等的和諧。

3、舊的義務教育課程,片面強調知識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動手等綜合本事及實際本事的培養,與社會生活嚴重脱節,歷史教師要儘量爭取“從單一的課堂迴歸到生活”的和諧。

總之,我個人設想經過課題研究,實現從整齊劃一到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創新;從知識本位的灌輸到學生主動學習;從選拔評價到以評價促發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變革。寓教於樂、寓教於玩,讓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時全面和諧發展。

三、理論依據

(1)馬列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説和關於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的教育思想。

(2)蘇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理論。他認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就是把豐富的精神生活、純潔的道德、健全的體格和諧結合在一齊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融為一體的人,是把對社會的需求和為社會勞動和諧統一齊來的人。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

(3)現代教學論、教育論、管理理論等。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和諧,強調內化的`過程,到達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四、課題的研究目的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生動活潑的發展,實現歷史學科教育的整體優化,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研究資料

1、研究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課程之間的和諧。

2、研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關係的和諧關係。

3、研究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方式與教師“引導助學”的方式的和諧統一。4、研究歷史課程教育與社會生活的和諧發展。

5、研究學生本人德、智、體、美、勞諸個方面的和諧發展。

六、研究方法

調查法:對當前我校歷史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現狀進行調查、評估和研究。

比較法:經過對歷史教學中各研究對象及同一研究對象的橫向、縱向比較,得出實驗成效的研究。

個案研究法:實時監控學生個體的成長和發展。

七、研究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打牢基礎。

2、主體性原則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樹立“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觀念,立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化教與學的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運用科學的方法主動學習,自主創新學習。建立生生和諧,師生和諧關係。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

3、個性化原則

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一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趣味性原則

增強教學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求學生趣味更和諧,和諧更趣味。

八、研究的具體策略及保障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我思想素質。

認真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中央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研究本事。

(二)優化教學過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創設多層次多角度的學習活動。

(三)力求歷史學科教學與社會的發展同步。

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貼近現實生活,在教育教學上及時滲透社會發展中出現的與生活、時代發展密切相關的新事物、新現象、新技術、新動態。

(四)增強對課程的整合本事。

找準學科結合點和切入點。結合點是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結合點,抓住了這個點,互相獨立的學科就成為了整體;切入點是生活知識與課本知識相滲透相融合的切入點,抓住了這一點,就使靜態的書本知識,變為動態的知識。

(五)改善評價方法。

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相適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六)及時對資料認真分析,對研究工作進行階段總結。爭取上級領導和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幫忙。

九、研究的範圍與對象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三個年級的全體學生;本校全體歷史學科教師;語文、政治、地理三個學科的部分教師、部分學生家長。

十、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

20xx年11月—20xx年1月,確立研究課題,擬訂課題研究方案,完成課題方案的設計論證。調查學情、教情、家情等;學習有關和諧教育的理論,轉變觀念;明確要求、掌握方法。為開題做好充分準備。

2、實施階段:

20xx年1月—20xx年6月,從過渡實施到全面實施,實現研究的各項目標。從歷史學科到語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學科;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家長;從智育到德育再到體、美、勞;從歷史課堂到社會生活。分層實施,逐步深入,構成課題研究特色。

3、總結階段:

20xx年6月—20xx年12月,結題鑑定。總結經驗、修改研究成果專集,完成研究報告。向學校展示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材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理解課題鑑定組的終期評估鑑定

十一、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成果的呈現形式:

1、確立促使“國中歷史新課程中學生和諧發展”的策略:

使學生學習方式得到有效的轉變,建立融洽、合作、尊愛的師生感情,構成良好的學習動力系統;使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與教師構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教學節奏,課堂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習本事得到明顯增強;使學生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能夠自我協調與恰當處理;使學生熱愛學校與學習生活,把學習作為樂事。

2、探索並總結“國中歷史新課程中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研究”教育教學改革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流程。更好地貫徹落實臨沂市新一輪國中歷史知新課、複習課、講評課教學程序。

3、經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推動歷史教研組的教科研工作,構成科研的氛圍,提高教育教學研究的水平。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

一、研究課題

“國小數學自主學習的實驗與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即讓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理解,而又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理解構成與獲得的過程中,增進數學的學習情感,學會與人交流,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與發展實踐本事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不一樣的學生的個體心裏都得到不一樣發展。所以國小數學應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是這次課題的切入點和實施新課程的主旋律。

2、近幾年來,學校近幾年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數學創新本事培養”等課題研究。在客觀上已具備了必須的研究條件。為開展“自主、學習方法”研究的過渡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3、開展本課題的研究。能夠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逐步學會學習。變理解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變靜態學習為重視實踐操作;變個體學習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實驗的方向與目標、資料

1、本課題試圖探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對實施本模式的教學觀、學生觀、活動觀、評價觀與實施策略構成一些規律性認識;改變本校參加試驗班級課堂教學“高耗低能”的被動局面,使實驗班的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樂園;提高實驗教師教育科研本事,促進實驗教師的精神成長。

2、研究目標:

(1)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2)引導學生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

(3)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4)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主動探索、學會學習,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3、研究資料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確立新的教學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

(2).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國小數學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及自主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實施的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確立“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傳統的學習方式在必須程度上存在着單一,被動的問題,它過分強調和突出理解與掌握,泠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學生缺少自主、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銷蝕。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課程改革推進的一個障礙,所以《課標》提出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目前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教師在觀念的轉變的更新中,首先應堅決貫徹《課標》,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不利於教學的傳統學習方式,創造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景觀。其次,應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必須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愈來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教與學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在教學的各環節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方式,能針對性地克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弱點,克服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教學的不足,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揚長避短,共同提高,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

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變理解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讓每個學生根據自我的體驗,用自我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探索,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學習數學的過程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與題海大戰,而是經過討論、鑽研、發現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和無窮的求知慾。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的構成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中,站在學生中間的教學方式所代替;過去由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活力。情緒心理學家利珀認為:“寬鬆、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為。所以,教師首先必須創設愉悦的學習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遊戲性情境、競爭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實踐性情境、激勵性情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產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從而體驗成功探索的歡樂。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意調協效應、激勵效應、期待效應,注意以情活力、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學生始終堅持愉悦的學習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的學習,促進知情意行諸因素的協調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教師挑戰,擺脱自身經驗。

3、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1)創設懸念,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創設一些懸念,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繫起來,從數學的角度,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忙,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資料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齊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3)開放思維,留足探究的空間

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儘量給學生供給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僅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經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律,為知識的內化創造條件。

五、實施步驟

(1)在新一輪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針對研究資料,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構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課題研究機構,確保實驗研究順利開展。

(3)組織試點校教師和課題組成員進一步認識研究的意義,明確研究目標,採取不的措施,實施驗證。

(4)定期組織學習,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切實轉變師生主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定期彙報交流,要求試點班每月、每學期開一次實驗彙報課,在實踐中完善、總結,促進學生“探究——交流”的教學策略。做好學習、研究資料的存檔工作。

(5)充分發揮教研室、教有組和備課組的協調作用,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改善知識結構。

六、組織及管理

1、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曹大軍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協調、組織研究力量,保證課題的研究活動的順利實施。

主要成員:軒麗英、趙霞負責撰寫課題計劃、實施細則、開題報告,整理課題階段性成果,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中期報告),課題結題報告及撰寫論文。王莉、曹俊霞負責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疑惑蒐集,安排實驗教師,調查教師、家長以及學生並負責問卷的回收、整理、分類總結、蒐集與課題相關的案例,及時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負責數學中自主學習的資料整理、分析、搜尋工作。

2、具體任務

(1)學期初,課題組與擔任實驗的教師圍繞專題共同擬定實驗計劃。

(2)教研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新的思想指導教學實踐。

(3)抓好團體備課的工作。發揮備課組的作用,集思廣益,重點研究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

(4)加強聽課評課的活動。實驗點教師每學年圍繞教師專題開課4節以上,各備課組也要經常性地進行年段互聽互評活動。

(5)實驗點教師應注意控制變量,不斷總結能夠推廣的經驗來。

(6)定期開展專題研討,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3

時間安排:20xx年6月12日

資料:打電話

活動形式:聽課、評課a

指導思想:根據新課程標準的需求,結合教學實際情景,經過“打電話”這個綜合運用就是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讓學生體會優化思想,並會把優化思想運用在生活中,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具體措施:

一、探討最優方案

1、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15人的合唱隊接到緊急演出,經過打電話通知每個隊員,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怎樣儘快通知到每個隊員

2、讓生圍繞這個題目,設計自我的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案,時間要最短。

3、交流學生獨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團體交流→彙報→小結

二、總結髮現的規律

每增加一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也就是N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等於前(N-1)分鐘內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探研得到N分鐘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的總人數就是2n-1人。

三、應用規律

發現這個規律後,能夠讓學生直接利用這個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了,隨着時間的增加,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數分別為1,3,7,15,31----所以要通知完15個隊員,只需要4分鐘。也能夠讓學生通知一個50人的合唱隊,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總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真的分析,觀察,理解題目的意思,怎樣才能最好的縮短時間,找出最優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一節課的開始就像整台戲的序幕,也彷彿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對新授資料的巧妙的導入,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貼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成長髮展規律。

數學課堂導入是指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始之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啟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一堂課的開頭,十分重要,精心設計並組織好新課,巧妙而又準確的導入,能夠先聲奪人,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拓學生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喚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和學習動機,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樑。

(二)情境引入為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的構建供給線索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在教學中合理的情境引入有效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始終堅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才能到達:思有方向,學有目標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

(一)國小數學典型課堂導入案例的分析

經過教案以及網絡蒐集一些典型課堂導入案例,分析其從哪些角度引入本課,是怎樣研究的。在具體教學中是如何做到承上啟下的。這些導入是如何在吸引學生的同時,又是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的。

(二)國小數學課導入的類型的研究

處理好課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這是肯定的,但用什麼樣的導入方式起始,卻是應當認真推敲的。絕不能採用某種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機械照搬套用。不一樣的學科、不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學生要選用不一樣的類型。所以針對不一樣課型進行課堂導入設計,再和同事討論、修改,然後構成教案進行課堂實踐。

(三)創設貼合教學資料要求的課堂教學導入情景

經過前面的研究、學習,針對本科目某一課進行教學設計,與同科目教師共同研究,構成教學案例。在課堂中進行實際課堂教學,課後經過學生的反饋瞭解教學效果,根據學生反饋及時修改教學設計,並再一次進行課堂教學。最終創設出貼合教學資料要求的課堂教學導入。

(四)積累一批有探討價值的個案,探究原因。

四、課題研究的重點

構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多種策略和具體操作方式,為實施新課程供給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成功經驗,經過多樣性的有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本事得到同步發展,異常是加強導入教學的導向、激勵、教學等功能,把課堂教學的重心從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轉移到以學生為本上來,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轉化。

五、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經過行動研究,積極探索有效課堂導入的策略。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文獻研究、資料分析法、教育實驗法和調查總結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的實施。

(一)文獻法:查閲、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的國內外學者專著、論文和資料。經過圖書館查閲、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瞭解前人或他們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準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資料分析法:很多收集國小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三)教育實驗法: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四)問卷調查法:調查實施課堂導入對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程度,學生對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等情景。

(五)訪談調查法:經過與學生應對面直接交談方式收集資料。瞭解導入設計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效果以及他們的看法與意見。

六、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1月

本階段主要是做好思想工作,針對課題研究任務查閲相關資料,學習有關理論,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認識本課題的價值,研討、制定開展活動的方案,組織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xx年1月-xx年5月

(一)國小數學典型課堂導入案例的分析

(二)國小數學課導入的類型的研究

(三)走進課堂,有意識地對課題進行嘗試性課堂教學。

(四)積累一批有探討價值的個案,探究原因。

(五)初步構成一些激發學習興趣的措施及方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寫研究報告,進行課題總結。

七、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一)構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相關材料的資源包

(三)構成圍繞課題的研究論文集、教學設計彙編、教學案例集、課件等

八、課題研究保障條件

(一)研究資料獲得保障。學校資料設備等軟硬件設施齊全,適合進行教學研究。學校已建成學校網站、電子閲覽室、教師課件製作室等多個交流平台;學校圖書資源豐富。

(二)研究時間保障。一方面,本課題的參加者是一線的年輕教學骨幹,有着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三)學校條件保障。隨着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本事普遍提升,科研手段日益更新。同時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優先安排課題研究中各項活動的所需場所、人員和時間等,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5

一、課題名稱:

培養中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研究

二、課題研究對象:

高中學生

三、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實踐意義: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論述語文課程性質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本事和必須的審美本事、探究本事,構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必修課程的目標上,“閲讀與欣賞”板塊對古文的學習做了如下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藴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構成必須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資料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範圍可參考附錄一《常見文言詞》)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作品可參考附錄二《古詩文誦讀篇目》)

我們正是以這一理論為立腳點,為文言文教學尋求多種行之而有效的方法。經過對教法學法的研究,經過課堂內外的銜接,閲讀與積累的結合,交流與合作的實施,構成一套系統的文言文實效性教學方法,真正幫忙教師與學生走出文言文教與學的誤區和陰影。最終實現學生能學以致用,並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養得到提高的目的。

2、國內文言文教學改革研究概況:

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改革策略來看,大多數研究者側重於轉換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主角,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時不必過分字斟句酌,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整體認知文言文的本事。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結果,教學改革更注重彰顯語文的人文色彩,但卻容易顧此失彼,很多教師往往所以過分注重教學形式而忽略了教學效果,譁眾取寵,拈輕避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目標嚴重脱節,最終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本事的問題,從大學聯考文言文的出題角度來看,19分的分值中,考核學生對字、詞、句理解的題目就佔了13分,足見掌握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之重要性,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體把握而忽略細枝末節,文言文的教學依然走不出困境。所以,我們還必須探索出一條既靈活生動而又不乏知識積累與運用的教學之道。

四、課題研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1.高中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甚至牴觸情緒,是文言文教學處於一種尷尬的境界。文言文教法僵化,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興趣。

2.社會的語言發展趨勢影響着文言文的生存空間,社會不再重視文言文,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數量比例,資料選擇都在不停的變換,學生積累的古典知識太少,提倡社會重視文言文的學習。

3、對學生關於學習文言文的作用進行問卷調查,效果十分不夢想。

4、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而此刻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指導和管理方面存在許多的不科學地方,片面的追求形式,追求顯性目標,要求語文教師對文言文的教學理念作出相應的改變。

5、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探究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幫忙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瞭解民族文化,體會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繼承民族優良傳統。

7、品味經典崇高情懷。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民族之根,它能夠把學生引入民族與世界,古代與現代思想的寶庫,與萬仞之遙的大師巨匠進行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

五、本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

1、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高中文言文的實效性教學方法,實效性——既運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使學生具備必須的傳統文化底藴,又能在課堂內外有效積累、運用文言知識,即學生有效“內化”知識,簡便應對考場內外艱澀難懂的文言文。

課題重點----探究如何在課堂內外體現文言文的人文性、發揮文言文的工具性並使學生將文言知識有效內化的科學教法。

課題難點-----如何將“活上”與“活用”有效結合在一齊,二者間如何構建和諧統一的平台。

2、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資料的論證

1)研究所達目標:

經過研究,探討高中文言文課堂實效性教學的基本形態,初步構成新課程標準下區域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準備策略、實施策略、評價策略,生成一些實施文言文實效性教學的典型課例,發表一些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益的教研文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語文教學的發展供給有價值的參考。

2)研究使用方法:

本課題將使用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進行研究。

3)研究步驟:

本課題預定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研究分為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和驗收結題三個階段。

方案准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研究課題研究小組(以張娟為主要負責人,以李世祥、張軍堂、張麗、舒菊利、王程婉、朱智慧,餘娟等教師為組員,組成課題小組)。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做好開題論證。

(3)統一課題組教師的思想認識(所有課題組成員由主要負責人牽頭,進行集中商談,為實施開展課題統一思想認識)。

(4)制定課題研究的各項管理制度(如對課題的具體展開落實到人,責職分明,有據可依;對每一個實施環節都訂立行之有效的步驟,做到緊密細緻,環環相扣等)。

(5)選定調查對象(學生),製作問查調卷,瞭解不一樣年級學生文言文掌握情景及喜惡原因。

(6)制定實驗課程授課計劃(包括負責上課教師及選定的年級)。

(7)制訂課題人員具體分工表。

方案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整理調查結果。

(2)每位課題組成員各自展開對實效性教學的探究、實驗,及時蒐集材料。

(3)組織階段性測評和研究評估:各位課題目組教師,根據自我探究的資料,設計階段性的測評來檢驗現階段的課題開展情景,並作理論上的探究,以文字的形式對實施階段作理論研究評估,為下一實驗階段的展開供給理論依據。

(4)不斷檢驗和修正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在實施階段的時間內,課題組成員在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實踐情景,及時修正研究方案、實施計劃,不必拘於定規和計劃,使課題研究工作朝良性有效的方向發展。

(5)開展實驗性教學,並對教學存在的優缺點進行評估、總結。

(6)各位課題組成員教師及時撰寫各種階段性總結和理論研究論文,甚至能把理論成果發表於刊物。

(7)開展優質課觀摩活動。

(8)經過開展古詩文朗誦、鑑賞等活動及相關知識、本事的競賽進一步檢測實效性教學的實踐水平。

結題鑑定階段(20xx年11月—20__年2月):

(1)針對各自探究的課題部分,各位課題組教師進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種資料和素材,為撰寫結題報告作充分準備。

(2)各位課題組教師對各自探究的課題部分,進行全面的終結性評估,並撰寫有關研究的結題報告。

(3)由主要負責人收集各位課題組教師各部分研究的結題報告,並組織坐談會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從總體上撰寫該課題的結題報告。

(4)逐步做好該課題成果的推廣轉化工作(如幫忙師生走出文言文的教學誤區,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益,提高高三學生大學聯考文言文答題的準確度等)。

3、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論證:負責人的研究水平、組織本事和時間保證;參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課題組人員分工。

六、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組成員均有豐富的高中語文教學經歷和突出的研究專長。李世祥和張軍堂教師長期從事高三語文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研究及大學聯考備考策略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張軍堂教師擅長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課件製作,多媒體技術運用方面尤為突出,教學效果顯著,張麗教師在教學教研方面頗有成效,參加新課程標準專題學習,發表論文多篇。舒菊利教師從事高三教學多年,在教學與教材處理方面頗有研究,善於分析學生心理與成績生成因素,所教班級大學聯考語文成績優異。王程婉教師注重研究教法,注

重課堂教學實效,其方法靈活有效。朱智慧和餘娟教師長於對教材的研究,注重教學實效性,所教班級成績優異,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2、課題組成員為了搞好本課題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組內重新組織認真學習了《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並進行多次團體討論;研讀相關的教學教研資料,瞭解教學改革動態;購買相關的教學光盤,分析特級教師、優秀教案的特點;查閲有關國內高中文言文教學研究的文章,分析利弊;結合自身教學體驗,開展教研活動,充分討論課題的可行性。

3、本課題研究資料的獲得途徑包括校圖書館、語文組內訂購的教研書刊,查閲網上資料等。研究經費方面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研究時間,課題組成員在教學以外抽出時間進行團體討論、明確分工任務,分別蒐集整理材料,分頭撰寫論文,並定期召開例會;此外,本課題研究嚴格按照預定計劃執行,並進行定期總結。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6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那麼,優秀教師就是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樑。名教師是優秀教師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説,名教師就是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日,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並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範引領帶動作用,是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於名教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並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徵”、“成功教師八要素”等,對指導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於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係研究,國內外也有所關注,但並不是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係出發,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範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以使雙向學習,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經過互動彼此支持,以減少教師由於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為,從教師作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建設研究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於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自強不息,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於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資料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的資料是“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繫等方面為主要研究對象,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並且結合這個課題,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構成研究成果,最終構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協調組織不一樣階段研究工作,彙集研究經驗,並最終構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處理研究材料,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蒐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並通報學校教科室,由學校教科室牽頭,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明確人員職責分工。研討課題實驗方案,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為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繫。

3、20xx年1月——20xx年5月為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彙集資料,優秀課例成果彙報。總結研究成果,彙編資料,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針對調查中瞭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廣泛收集和查閲有關資料,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為研究供給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選取不一樣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並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絡,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組員之間結成研究夥伴,定期彙報、交流。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並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並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和總結,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繫,及時彙報課題研究進展,確保課題紮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7

詞彙立體學習法於xx年1月被批准為河北省重點科研課題。為了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生成更多的科研成果,為英語教學改革做出更多的貢獻,特制定本課題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堅持以教研為基礎,在搞好教研的基礎上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求真務實,腳踏實地。

二、工作目標

以“塑科研型教師,育創新型學生”的總體目標,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為先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課堂詞彙教學,提高遊戲活動的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本事和綜合素質。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科研原則:求真務實,大膽創新。

課題研究以改變課堂詞彙教學模式、教授高效詞彙學習方法,改變學生的單詞記憶模式為宗旨,實驗直接關係着教學的成敗和學生的得失。所以,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要本着對學生和學校負責的態度,務必堅持求真務實的原則,踏踏實實做研究,真真正正搞學問。實驗要在吸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我們不能跟在人家後頭跑,要結合自我的獨到見解搞研究,拿出自我有特色的真東西。

四、方針策略:三線並舉,齊頭並進。

為了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實行“三線並舉,齊頭並進”的工作方針,開展相互獨立又相互交融的研究工作。在本階段的研究中,不一樣年級的實驗教師具體研究範圍不一樣。總體上以本學期所執教學段的課本詞彙為主,研究單詞的具體學習和活動方法,在此基礎上儘量多的與其他學段資料融會貫通。具體研究資料以年級小組為單位,主要開展兩方面的工作:針對不一樣學段的單詞學習方法和詞彙遊戲活動形式進行系統的研究。各年級負責人為:七年級組由王xx教師負責,八年級組由顧京穎教師負責,九年級組由伏會先教師負責,各年級組成員的調配和銜接由組長王xx教師負責。課題小組定於週四為組內教研工作日,教研組團體進行教研活動,就日常教學中的實驗工作進行交流,共同探討。

五、工作措施

1、強化職責,提高認識,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課題的研究關係到廣大的中國小生英語學習的前途,甚至關係到學生的終身命運。所以,要強化實驗教師的職責意識,本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不驕不躁,潛心科研,確保科研的實效性。

2、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增強教育科研意識。

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英語詞彙邏輯記憶法”、《黑英語》以及其他與詞彙學習有關的文件材料,以豐富的'理論為先導,結合實際教學進行“詞彙立體記憶法”的探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及時關注與課題相關的前沿性理論的進程,保證科研成果的時效性。

3、健全科研製度,保障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科研組討論的基礎上制訂科研製度,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樹立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團結積極,共同提高。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號召本校骨幹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以專題研究為載體,指導其他相關英語教師,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其他的教學資源,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本事和課件製作的本事。

5、努力探索教育改革,創設新型教學模式。

把課題研究和學校的教研活動相結合,完善教師公開課交流制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詞彙教學方式的改革,力爭構成自我的教學模式。年級組及時開展説課、做課活動,研究教材,交流教法,並做好評價記錄。

6、擴大交流,尋求指導,堅持科研的前沿性。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前沿性和開放性,課題研究要爭取得到有關專家和學者的支持和引導。同時,聘請一些科研人員來諮詢,輔導,解決科研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要堅持科研的開放性,經常和其他學校相互交流。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實驗法:針對不一樣的年級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和詞彙立體活動的實驗。

2.調查法: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不一樣階段的學習方法和活動形式的調查,瞭解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3.分析總結法:分析具體單詞的構詞方法和結構特點,就相同構詞規律或特點的詞彙進行分類彙總。

七、實施步驟設計: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1月—xx年3月):

成立課題小組、確定實驗課題、制定實驗方案。對參與成員進行培訓,進行組內分工,進行資料和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加工。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xx年4月—xx年9月):

課題成員及相關的教師在本校進行實驗研究,深入開展針對不一樣學年段的學生的實驗,指導學生運用新的方法進行詞彙學習,在班級或學校內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開闢一條學習英語詞彙的新途徑。經過聽課、講課、評課、座談等進行研討交流,積累優秀課例和優秀課件,寫出階段總結和階段性論文,不斷進行完善和提高。請市教研員進行指導,然後與周邊學校進行匯課、講座交流或網上交流,集思廣益,最終構成一整套關於“奧妙愛迪”英語詞彙立體學習法的模式,以及組織相應活動的方法和規則。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10月—xx年12月)

1.對實驗進行全面總結,彙集各種實驗材料,對實驗材料(實驗研究報告、研究論文、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案例、工具書、輔導材料等)進行分析和整理。

2.撰寫成果報告。

3.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專家對課題進行鑑定。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8

為了更好地推進市級課題《農村國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開展,20xx年12月10日召開了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因時間關係和準備不充分,許多問題在會上未能闡述清楚,特輔以文字説明,希望有所促進。

一、班主任為什麼要重視本次課題研究活動?

(一)課題研究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發展

1、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

3、課題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學習、交流、協作的平台

(二)課題研究活動能增強班主任的行為意識。

1、班主任平時工作表現為煩瑣、細緻、重複、枯燥的特點,容易導致被動與盲目

2、課題研究使日常班級管理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帶着問題、需要觀察和思考,要付諸行動,並有可見的“產品”,必須使隱性的問題顯性化。

3、有意識的研究行為能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重複性和實踐模式的可借鑑性

(三)班主任是本課題最理想的研究者。

1、班級是班級文化的載體,班級是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離開班級和班主任的工作,該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班主任有管理班級的自主權,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主導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離的觀察學生,所得的資料是真實的、原生態的,也是鮮活的

二、本次課題研究有哪些活動內容與班主任相關?

(一)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必須要了解該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確的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象,並使研究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中設計的學習內容有兩類:一是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級管理與文化建設的有關理論。學習的形式也有兩種:一是專家報告;二是自學。學習的途徑除了向他人學、向文獻學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即自主學習。

我個人認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鍛鍊人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學會學習”,每有所得,即在學習提高。但課題研究需要對研究內容的相關知識作系統學習,並結合工作實踐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等特徵。

(二)主題活動

中學課題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多的歸屬於行動研究。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主題所開展的單個或系列的活動,對課題研究起着重要的實踐支撐作用,如《實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學期內要完成的三項活動:“班級美化”、“班級制度建設”、“主題班會課系列設計”等,沒有主題活動的研究,多半要結合平時的觀察進行(如日誌式),難度更大,否則就會“紙上談兵”,成為“虛假研究”。

主題活動往往圍繞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展開,取得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為分析現狀和問題的依據,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所以,主題活動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提取資料的準備,這就體現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特徵,與平常的活動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可能是班主任老師也可能是學生,還有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因為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師也不能僅僅是班主任老師,我們儘可能地讓其他授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佈置作文(週記),從中得到學生真實的感受,發揮所有科任老師的作用。

主題活動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如總課題方案中設計安排的那些活動,但也可以是某一個或部分班級的活動,甚至是某一類學生羣體的活動,如子課題研究所必須開展的一些活動。

(三)交流活動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會議討論、文章發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內容主要有活動計劃、過程資料、活動成果和心得體會。交流的渠道有:開題會議、學習會議、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結題會議、小組討論會等會議渠道,同時我們還要在學校網站開闢專欄和建立QQ羣的方式,搭建更為便捷的交流平台。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啟迪;二是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三是把交流作為自己研究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推動自己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四是鍛鍊研究者的交流表達能力,適應不同的場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課題的交流活動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參與人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動之後,都要有一個心得體會,或一篇觀點明確的論文。2、所有的子課題和總課題的內容分項(單項主題活動)的負責人要做好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徵文、競賽活動,爭取獲獎,增加課題研究的.含金量。

三、作為班主任如何參與到本次課題研究中來?

(一)如何認識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標準

正如前文所述,中學教師的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其成果主要以實踐模式及分析性的報告的形式呈現,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不一樣,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與學術研究的成果要有發現新的規律性知識不同,與應用研究成果要有發明新技術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通過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豐富了理論認識,貫徹了行動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學生受到了教育,能為他人有所借鑑的價值。所以,我們教師要排除“課題研究高不可攀”的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大膽地開展課題研究。

(二)如何確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動中的角色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1、學習者――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自己學。做到系統學習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組織者――不管是不是課題負責人都要有一定的組織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員分工和實施計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精心謀劃,才能萬無一失。其次要組織好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班級美化活動,就可以組織學生去設計,並寫好設計的説明書和美化後的感受等。

3、行動者――與班級管理的實踐結合,要求我們班主任將研究活動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並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積極作用和教育意義。不但要完成總課題組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任務,可能還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課題組的活動任務,還有可能要幫助其他子課題收集一些資料。如何安排好這些可能交叉重複的任務,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觀察者――資料的獲得,新的觀念的產生,都來自於自己對學生個體或羣體的細心觀察,這種觀察要圍繞自己的研究目標,有準備、有意識地進行,觀察之後就要有及時的記錄。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於動筆及時記錄思想的火花,到結題時,再作系統加工,連綴成篇。特別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同時,自己要對自己的管理班級的思想、思路、模式進行總結,要有所側重地形成自己班級管理風格與特色。

(三)如何開展自己的研究活動?

1、瞭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見子課題立項方案,或網上學習他人經驗);

2、廣泛收集相關的文獻(越多越好);

3、在實踐中有準備地進行嘗試(一定要作最詳細的計劃);

4、細心觀察、深入思考、及時記錄(每項活動之後,都要求自己寫一點文字)。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9

一、課題的提出

1、 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標倡導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學生學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因此,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倡導一種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交流、課後拓展。

2、 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通過上階段試行課堂發展性語言評價的實驗,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會學。

3、 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我校學生知識面窄,見識少,因此制定五個“W”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課題研究內容

課程目標決定課題研究內容。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辦校水平、師資力量、學生實際能力,確立了學校總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國小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這五個“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學什麼)

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

理解所學的知識

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Know-why

(為什麼要學)

從個人生活實際感受知識的重要性

提出所學知識有關含義與什麼相關的推測

已有知識經驗的推測引起爭議

Know-how

(怎樣學)

從各種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

從知識的意義出發尋求運用知識、經驗與新知的關係

對怎樣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價與選擇

Know-who

(與誰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篩選-獲取),生生合作、師生交流

Know-where

(何處蒐集,用在何處)

蒐集信息的途徑與方法(實踐調查、電話、網絡),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的交流

整個學習內容具體可以這樣操作:課前師生共同制定目標--師生分別蒐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課堂師生交流--課堂生生討論--課後佈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圍繞學校課題研究目標,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分別申報和實施子課題(見下表)。學校總課題的研究成果應建立在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學科 課題 負責人

學校課題 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國小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數學科 整合農村教學資源,使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黎素清

語文科 勤積累 促寫作 譚炳森

英語科 國小英語雙自主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李桂源

科學科 農村國小科學探究活動教學策略的研究 吳小勇

三、課題研究目的

運用此模式,進行課前準備,課中體現,課後拓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解決此模式相關的五個“W”,使課堂教學緊密地聯繫生活實際,知識源於生活,當然更要用於生活。因此,該模式的確立就是為了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愛教樂學、和諧民主、互動發展的師生關係,並且創設一種多參與、多蒐集、多交流、多探討的樂學課堂情境。

四、課題重點解決的問題

1、這個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該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勢的影響,不受傳統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將教師的教讓位於學生的學與師生的互教互學,如何學,學到何種程度不以教師意志而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這個教學模式建立,改變部分教師“教教材”的現狀,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完美結合,使學生準備於課外,得法於課內,受益於終身。

3、課題方案中提出的問題就是解決執行新課程中教學目標把握的兩種偏差:

(1) 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過程。

(2) 只重視課堂形式,而忽視對知識的傳授。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

以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施全程,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理論--實踐理論,並以文獻研究法收集資料,補充完善。

1、全體發展的原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 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的主人,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求過程,創造自我發展、互相交流、評價的機會,着眼於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能力培養的原則。本課題研究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活潑有序的學習活動中自主質疑、樂於評價、勇於創新,實現“讓知識走進生活,讓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的目標。

3、師生互動和諧的原則。教學雙方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要善於進行角色的轉變,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出現在課堂上。

4、個性原則。針對學生認知規律、年齡特點、語感基礎、地區特性、學習環境的現實,適當調整課題的寬度和縱深度,以便更本質地進行課題研究。以實驗班及其人員為典型例子,分階段,有重點地設計和實施課題研究內容,收集具體材料,包括課堂實施方法、步驟,整理分析個案,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不足,形成自己理論。

六、研究階段步驟

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20__年10月至20__年3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 20__年10月至20__年2月為宣傳發動階段。在理論學習、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形成共識、明確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課題研究工作小組,確定課題內容,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請專家進行可行性審定,並向上級科研部門申報課題立項 。

2、實施研究階段: 20__年3月至20__年9月為實施階段。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和有關理論。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五個“W”教學模式學習體系方案,學習計劃,促進全員參與。開設試點班,選擇實驗教師,以“五個W”教學新模式為主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在校內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每週課題組成員進行交流、彙報,對每一階段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並以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為主要手段,進行過程心得體會及小結。以此構建五個“W”教學模式體系,促進學生敢於交流,樂於自學,善於學習五個“W”教學新模式的形成。

3、總結階段: 20__年9月至20__年3月為總結推廣階段。這階段主要是整理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和各類活動記錄情況,召開結題會議,分層結題,完成總課題研究報告,整理優秀研究成果,並推廣應用。

七、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科研促教研,科研興校”學校特色辦校的發展目標。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的全體行政人員均為課題小組成員,學校的總課題由主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負責落實。分管學科教學的行政領導分別擔任學科子課題負責人,做到領導重視、全局規劃、統一指揮、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人力資源配置合理。我們選擇的課題小組成員,從年齡上看,青壯年與青年的結合;從教科研業務水平上看,是經驗型與探索、創造型的結合。

3、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將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個人教研成果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升職稱等結合起來,從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響力設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經費保障。學校從學校的經費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專門保障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的開展。

八、預期成果和完成時間

預期成果:撰寫有關課題的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教學案例與反思、優秀教學設計等,各個學科並形成具有本科特點的五個“W”教學模式。

預期完成時間:20__年3月。

九、最終成果及其應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能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能自主地蒐集知識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一批年青的教學骨幹教師,特別是提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將試點班教師的優秀課例製成VCD,進行交流,推廣優秀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0

一、課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態勢席捲全球。

縱觀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無一例外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且所有的變化都體現着綜合國力的競爭,這又是當今世界競爭的焦點。

然而,所有的競爭又都源於一個基礎——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能夠促進教育發展的因素,最快地發展教育,很自然地成為教育工作者思維的集中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素質教育”,提出了課程改革,提出了優化教學過程等新的教育觀念,進行了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綜合國力的提高。

在這一過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選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參與到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這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術給每個學生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了認識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

以此為突破口,動力區國小《品德與社會》學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教學實踐,實現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在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的同時,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創建學習性社會做好奠基工程。

關於這一點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拓寬學生思維的領域,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世界,豐富的網絡資源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開啟了學生智慧的閘門,學生上網查詢需要的信息,下載相關的學習資料,在知識的殿堂中他們可以自由地採擷,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將展示在學生的面前。

通過這種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

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現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

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會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之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了機會。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改變學生認知的方法與途徑,為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造條件。

中國的教育多年來一直堅持“填鴨”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務”。

而現代社會的“知識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是終身學習型的。

這就在要求學生要永遠處於學習中的同時,還要求學生要不斷地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改變學習方式的單一化、絕對化,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從而培養自己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領域正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這一要求,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是終身學習的主人創造了條件。

(四)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大限度地促進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

社會的發展瞬息萬變,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為社會提供後續人才,國際間綜合國力競爭的激烈要求綜合人才的培養必須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會中,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點,從這一基點出發,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會更好地體現出來。

(五)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使教育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成長,使教育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在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同時,加強與學科的整合,提高教學的育人功能。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社會的發展是以教育的發展為前提的。

我國現在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課程目標定位於未來社會人才的素質結構,以學生的主動發展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

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品德與社會教育的結合,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質的飛躍,更有力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教育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需要。

(六)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更好地體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特性,充分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教育園地裏百花齊放,各種人才層出不窮。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礎教育是為人的一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現代教育應該使全體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性發展,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自覺能動性和開拓創造性;使學生不僅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而且要學會創造、學會做人;在為每個學生接收終身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的同時,也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七)信息技術的應用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進智力資源,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現代化。

教育的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種智力的支持,將為學生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將導致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進而促進教育的現代化。

動力區國小教學中的《品德與社會》學科在以上思想認識的指導、驅動下,樹立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過這種目標明確、手段科學的教育實踐活動,達到為學生的成長夯實基礎的目的。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效果預測

(一)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

1、教師首先掌握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並以此為平台,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指導學生去收集、處理信息和資料。

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技術,掌握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並在不斷地學習活動過程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學習興趣有所提高。

2、教師實踐新課改所提倡的指導式的教學模式,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並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給予鼓勵性、發展性的評價。

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在學生的親歷性學習、體驗性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共享獲取新知識的喜悦。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學生收集、處理、交流、彙報信息、資料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給予啟發、指導、點撥、總結和昇華。

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愉快地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

(二)課題研究的效果預測

在“建網就是建學校”思想的指導下,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應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突破口。

教學中注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整合,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三、提出課題的依據

(一)教育行政部門的推動與支持

1、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深刻認識信息技術的`偉大力量,加快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步伐,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學生的學習中”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手段,正在以其高水平、高效率取代傳統的學習方式,這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學習行為的轉變,而且會帶來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變革。

這種變革對教育的影響將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爾濱市的教育發展而言,“建網就是建學校”的理念已經深深植根於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搶先一步就等於搶先一個時代”。

當今的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對人才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這就促使我們必須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方法,選準人才培養的切入點,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二)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支持

1、教育家薩奇曼的研究訓練理論指出:

(1)“使兒童發展起探索材料、處理材料的認知技能”,會使“每個兒童”能夠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邏輯與因果性概念”。

(2)“通過具體插圖的分析,形成概念,發現變量間的關係,使兒童展開迄今以來沒有過的新型的學習”。

(3)“利用發現的喜悦和自學探究與處理材料時所伴有的智力興奮這兩種內發性動機作用”。

2、利用信息技術反映事物的形象性與直觀性,在實現與思品學科有機整合的基礎上,改變學生學習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全方位地創設濃烈的學習氛圍,以生為本,在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延伸中,使每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都得到激勵。從而。

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新性,這正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説的指導思想,客觀上追求了教學與教育的統一,小處着手是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大處着眼是“達到了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目的”。

3、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結合當前的課程改革的教育形勢,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這一探究的目標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即初步感知道德認識——這也是品德與社會學科要實現的教育功能。

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交流、討論與教師歸納、昇華小結,使學生對自己收集的信息進行梳理與整理。

使學生懂得了哪些信息與教學內容有關,哪些信息與教學內容關係不大或無關,從而,產生學習的愉悦和自學探究與處理材料時所伴有的智力興奮。

這正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兩種內發性動機作用。

四、實驗堅持的原則及進行實驗的方法、措施

(一)實驗堅持的原則

1、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2、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從學科特點出發,堅持生活性、實踐性、活動性、有效性原則。

3、在遵循品德與社會學科“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這一課程核心的前提下,堅持教育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原則。

(二)實驗採用的方法、具體措施

1、方法。

(1)行動研究法。

即參與實驗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課題、確定課題,並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然後再恰當選擇適合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資料的具體內容,課前佈置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和資料,學生帶着問題,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

(2)實踐反饋法。

即通過對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實踐的具體操作中,觀察、評價學生實際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總結實驗取得的成果。

2、具體措施。

(1)上課時,教師導入新課後,結合問題,學生展開交流。

內容包括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方式方法、困難、體會以及學習問題探討等等。

(2)、圍繞學習問題,結合資料,學生進行彙報,以反饋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彙報過程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點評,教師適時引導、點評、總結,進而昇華問題的道德認識,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中獲取新知、培養能力,形成道德行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五、實驗中各變量的確定與處理

將實驗中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確定為自變量,學生、收集的信息及處理信息的技能確定為因變量。

在本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從本學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道德觀念教育的專門性的角度考慮,其他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忽略不計,視為無關變量。

六、實驗步驟及實驗對象的確定

(一)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學實踐活動(研討課、階段性小結、教案記載)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階段小結(研討課、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成果彙報、形成論文,課題結題

(二)成果形式

彙報課、論文、結題報告

(三)實驗對象的確定

動力區工農兵國小三年級學生教師——劉洪波

動力區風華國小三年級學生教師——張春鳳

動力區鍋爐國小三年級學生教師——李慧敏

七、課題研究的可行性論證

(一)領導重視

隨着國家“科研興教”理論的提出,“科研興校”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參與實驗的工農兵國小、中山路國小以及鍋爐國小、風華學校的領導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項課題實驗。

(二)參與實驗的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實驗教師張晶老師、袁琳老師等曾多次在市、區做過公開課,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有積極參與的態度,勝任課題的實驗工作。

(三)建立課題研究的保障機制

1、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負責人:

課題組成員:

2、明確分工

(1)課題組組長負責課題實驗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在實驗進行過程中負責整體協調與溝通,進行階段性成果的總結、課題計劃的調整,宏觀調控實驗的進程。

(2)各實驗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注重經驗的積累與總結,在堅持既定原則的基礎上,開拓思維,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加強信息的交流與溝通。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1

一、課題的提出

(一)現行數學教學中的眾多問題要求我們必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

1、教師備課更多考慮的是自己怎麼去教,很少思考學生應該如何去學。教師課上講的過多、過細,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機械地記。

2、不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使學生感覺數學枯燥乏味,失去學習信心,逐步走進學困生行列。

3、違背學生認知規律,課內損失課外補,題海戰術氾濫,使很多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4、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不能做到以學定教,“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一思想意識淡薄。

5、以考定教,平時的教都為期末的考而服務,不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6、少數優秀學生獨佔課堂,後30%的學生經常被忽視和遺忘。

7、情境創設有生活味卻沒有數學味,有活動卻沒體驗。多媒體包辦一切,甚至成為學生獨立思考的干擾源。

8、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不能及時介入學生的學習,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場面很少見。

9、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探究式學習流於形式。

10、總以分數論英雄,很少關注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只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卻忽略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上述不足並不是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上都存在,而是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類似問題。鑑於此,我們就必須要認真研究自己的教學,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提高,學校的發展呼喚符合我校實際的教改新舉措。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使得我們的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學費時多而收效少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嚴重製約着我校數學教學工作的前進步伐,多年來,我們曾借鑑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和“三段式”教學法(課前預習、課上展示、課後總結)但效果並不明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實現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的長足發展,我們就必須轉變觀念,改革教學。當前,“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就擺在大家面前,所以,我們要全力借鑑,用心思考,早日探尋出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數學教學新路。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課題研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為中心,追求數學課堂的高效率。

研究中既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又要實事求是,統籌兼顧。遵循數學教學規律,考慮學生認知特點,結合我校實際全面探索旨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經驗和做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研究,掌握優秀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具體目標

1、熟練掌握“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大體框架併合理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

2、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三步讀書法”。

3、科學建立學習小組,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4、培養學生閲讀課本習慣,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外閲讀。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預習和自學的良好習慣。

四、實驗措施和方法

(一)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沒有充分的備課就不會有精彩的上課。

1、教案。教師可以繼續使用共案,但同組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體現“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設計思路,結合自己班學生特點做好共案的使用修改記錄。

2、學案。鼓勵教師設計學案,設計學案要以“確定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探究重點,準備教具學具,設計教學過程,撰寫教學後記”這幾方面入手。(具體設計框架請老師們參照《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182頁)

3、集體備課。一定要利用好每週一的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以研究學生、分析教材、設計教法、優化學法為主,力求用“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去備課。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我們進行教學改革和課題研究應該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課堂教學。

1、轉變觀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

教師的教應該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以學定教”。課堂上並不是看教師講的什麼樣,而是要看教師導的什麼樣,最終歸結到學生學的什麼樣。有這樣一段話——學生思維靈活,潛能巨大,只要教師啟得有道,引得有法,學生便能自會,便能獨創,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創造,那麼數學就沒有生氣,教學思路就會枯竭。

2、認真領悟和運用“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結構模式。

今後我們的數學課堂要以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授課方式,希望教師能把這一結構模式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

學生活動: 自主嘗試 自主交流 自主歸納 自主練習

(主體) 自讀自悟 質疑釋疑 回顧整理 嘗試評價

教師活動: 創設情景 靈活組織 誘導反思 查漏補缺

(主導) 分層指導 歸納總結 當堂矯正

3、大力推行“三步讀書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步讀書法”既初讀(以整體着眼,通讀教材),細讀(逐字、逐句細讀教材)精讀(回到整體,帶着問題閲讀)。

(1)實驗初期我們要致力於在學生中培養滲透“三步讀書法”加強學法指導。

(2)儘快讓學生掌握如何有效的閲讀數學課本。

(3)培養學生閲讀數學課本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4)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

(5)努力實踐“三步讀書法 二步讀書法 快捷讀書 自由讀書”的上升發展過程。

4、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對於我們60---70人的大班額來講意義更加重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善加利用。

(1)在給學生分組時要按學生綜合能力的好、中、差分成若干異質小組。

(2)合作小組以四人(前後桌四名同學)為宜,便於組內成員間交流。

(3)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監控和指導。

(4)減少對個別學生的評價,儘可能多的對該組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5)鼓勵學有餘力的優秀學生幫助本組的學困生學習,組內最後的學生能夠學會是評價該組是否達標的底線。

5、培養學生在參與中進行質疑和釋疑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些話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質疑和釋疑是增強學習信心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最佳方法。也是調動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質疑和釋疑能力,多為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創造質疑和釋疑的機會。

6、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

(1)把“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作為自己工作的基點。

(2)努力為學生創造“興致勃勃地學習,聚精會神地思考”的學習氛圍。

(3)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4)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5)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7、注重課上小結和課尾總結,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習慣。

(1)課上小結必不可少,它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概括,便於學生理解。

(2)課尾總結意義重大,它可以理清學生思路,強化知識鞏固。

(3)總結更多的是由教師組織引導,但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總結疏理、歸納概括的學習能力。

(三)作業

教師每天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可能用時最多的就是批改作業,教師費時費力辛辛苦苦,學生消極怠慢無動於衷。所以,如何進行作業的留、批、改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具挑戰性課題。根據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堅決不留機械重複性作業。

2、作業(包括課外作業)留量一定要適中。

3、作業必須在當堂課上完成。

4、作業中的錯誤之處一定要學生自已改,及時改。讓學生明白錯在哪,為什麼錯,養成自己改的能力,終身受用。學生改後教師再批,仍可讓該生得優或滿分,保護學生作業積極性。

5、改革作業本中只打√或×的單一做法,選用“——”、“ ”、“?”等多種批改形式。例如,學生因抄錯了數而造成整題錯誤的,可在錯數旁畫“?”。算式正確只是得數錯誤的可把得數用“ ”圈起等等。

6、評語不單單就是“優”“好”等字樣或打一個分數,而是激勵學生上進或指出錯誤原因的話語,評語也不一定都在作業結尾處,也可在作業中的關鍵位置出現。

7、面向全體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所以本學期開始我們大力提倡按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給他們分層佈置作業。

8、作業書寫格式要統一。倡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辦數學小報,記數學課外閲讀筆記。

9、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學生自批互改作業,把批改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教師的單邊活動變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切記學生自批互改決不是找幾個優秀生代替教師批作業,而是把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教師指導、學生批改、師生講評的過程中達到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效果。(具體做法,詳見《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第六章)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對教師而言,能否以“教學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做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反思意識、反思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1、繼續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篇數不統一要求,字數也不進行限制。

2、教學反思不等同於教學後記,反思可能會發生在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後,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隨時都可記錄。

3、教學反思學期末要進行評比,記入綜合考評成績,學校將選錄優秀反思編輯《教師隨筆集》。

(五)數學課外閲讀

數學課外閲讀是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又是培養學生教學語言水平、數學交流能力和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指導學生數學課外閲讀方面我們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師要在實驗初期對學生數學課外閲讀進行引導和指導。

2、教師要精心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以數學家成長故事、趣味數學、數學奧祕等方面的書為益)

3、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習慣。

4、與書香班級建設相結合,適時組織數學讀書交流,好書推薦活動。

5、提倡讀寫結合,在閲讀時可適當做讀書筆記(摘抄或心得),也可通過數學日記或小報形式來反饋課外閲讀情況。

(六)評價

數學評價不是排隊,而是為了促進發展,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這裏重點説一下對學生的評價措施:

1、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要等學生做錯了再去批評,而是要在做題的過程中就給予指導和矯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是否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

2、很好的利用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主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多以描述和記錄為主,通過對學生行為表現,作品等內容的記錄再現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要注重對它的正確使用。

3、個別談話與作業分析。對個別學生要經常性談話,指出他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作業進行分析,做出正確判斷找出問題根源,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發展。

4、引導學生課上正確的自我評價,和真誠的評價他人。

5、分數不代表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部,希望能夠正確對待考試。

6、通過研究,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五、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20xx.7——20xx.8)準備階段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暑假期間)

2、學校制定實施方案,教師制定實驗計劃。

3、召開開題會。(學習方案,佈置此項工作,全體數學教師交流座談)

第二階段(20xx.9——20xx.6)實驗階段

實驗年級(三、四、五、六年級)對此項實驗進行實施。定期研討與小結,收集整理過程材料。

第三階段(20xx.7)總結階段

(1)學校撰寫實際報告,教師寫出實驗總結。

(2)教師要結合此項實驗的開展情況撰寫經驗論文,期末進行交流。

(3)總結各項研究成果及做法,疏理經驗,為下一年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六、保障措施

1、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學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定期組織交流研討,解決重大問題及督導檢查實驗開展的各項工作。

2、為了保證這項實驗的順利開展,所有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閲讀《數學課程標準》和《數學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把它們作為自己工作的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儘量為實驗教師多爭取外出學習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理論培訓。

3、確保實驗班級和實驗教師的穩定杜絕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4、加強研究氛圍,充分利用好週三業務學習時間和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確保實驗順利開展。

5、在教師課堂教學考核中,把落實“自主閲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做為評優的重要依據。

6、為鼓勵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在學期末對課題成果顯著的教師在綜合考評中加分,並獲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及獎金。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2

一、問題的提出

1、問題提出的背景

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説錯話、做錯事是正常的。可是當前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教師由於教育觀念陳舊,教學中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課堂教學追求"對答如流"、"天衣無縫",特別是一些公開課的教學,對那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總是想方設法使學生不出一點差錯,這樣學生很少有機會開動腦筋,質疑提問,就壓制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面對課堂中現成的學生錯誤資源,為了更好的加以利用、變“廢”為“寶”,我確立了《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利用研究》這一課題。

2、問題研究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而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於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本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正確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評價,從錯誤中領略成功,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通過教學過程中的"發現問題-應用錯誤-解決問題",這一個思路形成一定的課堂錯誤資源捕捉、利用的理論和實踐;

(2)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出現的不同錯誤,研究各種錯誤作為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使我們的學生在錯誤中成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提高教師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

二、課題的界定和依據

1、課題界定

教學中的'錯誤資源是指在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違反教學結論或數學方法的現象。認知心理學派認為:錯誤是學習的必然產物,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表達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教師應善於課前預設錯誤資源,課中捕捉錯誤資源,課後反思錯誤資源,將學生的學習錯誤當作一種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

2、理論依據

(1)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説:"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

(2)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藴含着寶貴的"亮點",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則能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建構。

(3)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蘇格拉底在教學中並不直接向學生傳授各種具體知識,而是通過問答、交談或爭辯的方法來宣傳自己的觀點。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回答錯了,也不直接指出錯在什麼地方和為什麼錯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補充問題,使對方不得不承認答案的荒謬和處於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後,從蘇格拉底的引導和暗示中得出蘇格拉底認為是正確的答案。[-]

三、研究的內容

(1)分析錯誤的原因、確定錯誤的類型。

(2)研究錯誤資源對教學的影響。

(3)研究錯誤資源的利用對策。

四、研究過程和方法

1.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7、8月)準備階段:申請課題,學習理論。

第二階段(20xx年9月)初步實施階段:收集資料,制定具體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實施階段:教學中記錄、歸納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型、學生對待錯誤的態度;反思學生出錯的原因,探索運用錯誤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撰寫階段性論文。

第四階段(20xx年6月)總結階段:總結研究的過程和實效,撰寫結題報告。

2.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的知識類型和某個知識點錯誤的概率,並且記錄下來。

(2)反思法:記錄課堂上的觀察發現,反思錯誤資源的利用情況。

(3)文獻法:收集對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的利用"有幫助的知識,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論認識。

(4)個案法: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個案研究,掌握學習錯誤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運用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五、研究者的條件及研究預期成果

1.研究者的條件:

(1)研究者是省級骨幹教師、省級國小優秀數學教師。在學校一直擔任教研組長,多次參加省.州級課題研究,曾主持過縣級課題研究工作,是教科研骨幹。多年來一直堅持教學反思,每學期均有文章發表或獲獎。有能力進行本課題研究。

(2)研究者是一個積極進取,要求嚴格的一線教師。一直從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有着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可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調查、觀察、反思、調整等研究工作.

2.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報告一份;

相關論文兩篇,力爭獲獎或發表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3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的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學科組(語文組成員眾多,也可以分為兩個組)為單位,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學科組長原則上就是課題負責人。教師個人也可以單獨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福華國小小課題研究方案》(附件一)。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學校教科室提交《福華國小小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導處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附件四)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福華國小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4

求教師開發各種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樹立全新觀點,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膽改革,優化課堂,形成開放性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從本校實際情況看,我校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題方面的研究基礎紮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研究成果豐富,成效顯著,全校師生共同研究的熱情高漲。我校各學科教師學歷達標率高,科研意識強。我校的教學設備充足。這一切表明,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我校在選擇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時,把培養學生問題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確定“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為研究課題,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設成為適應21世紀要求的現代化學校。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認為,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經常會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意識促使人們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人的大腦處於“問題”狀態時,他的思維也處於靈動、緊張、流動的狀態之中,促使其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有敏鋭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某一現象的啟發,引起頓悟、產生靈感。因此,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開發大腦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論認為,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要求,有強烈的探究的慾望和能力基礎。而對學生資源的開發,也無過於培養其問題探究的意識。無論從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還是從現實的教學實踐考察,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依照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的規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進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學實踐表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切創新、一切創造反正無不源於問題,又終於問題。

本課題借鑑中外關於問題意識培養的寶貴經驗,着眼於從鄉鎮國小實際出發,依照教育規律,在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我們借鑑以下理論:

1、根據皮亞特的學生髮展認識論、理論教學理論。7-12歲期間為兒童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主要程度選擇得當,完全可以對國小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

2、根據認知遷移理論。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會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正遷移。

3、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教學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各科目教學作為子系統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會促進學生認識和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使學校的整體教育和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體系

本課題研究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生目標層次、學校目標層次和社會目標層次。

1、學生目標層次。本課題的實施主體是我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其根本目標是通過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具體分解為:

(1)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潛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鋭性;

(3)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會關注、學會做事的能力與品質。

2、學校目標層次。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由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實施的,因此,課題的實施也必然會因此學校自身的`變化。通過課實驗,學校內部要達到的目標是:

(1)學校的領導全面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科研興校;

(2)學校的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教師能寫出可供發佈的專題課改論文,學校完成並出版一部以上有關教改的專著;

(4)學校的硬件建設達到較高的水平。

3、社會目標層次。

(1)學校爭取在問題意識培養方面達到同等國小先進水平;

(2)學校學生在整體素質方面在市內進入先進水平,在區名列前茅;

(3)使學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課題實施的方法原則

1、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是無可爭議的主體。問題意識的培養,應該成為這個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5

構建“以生為本高效整合”國小語文教學體系的實驗研究課題提出已經一年多了,在這期間,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堅持以單元為整體單位,進行省時高效的全方位的整合。已經初見成效,但同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學生閲讀的現狀令人擔憂:

1、師生不重視閲讀。閲讀教學的重要性並未得到比較恰當的體現。部分教師,對閲讀並未引起足夠重視;部分家長反對學生讀課外書;閲讀能力培養意識較為淡薄;

2、缺乏閲讀興趣。農村學生,回家只想看電視者居多,上街瘋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對閲讀課外書籍興趣就不濃。原因:一是教師對閲讀的要求偏移、對學生的能力拔高、忽視學生的體驗。二是現在教學質量抓得很緊,各科老師佔用嚴重,學生閲讀時間所剩無幾了。

3、閲讀的課內外有機結合少。教師沒有注意課內閲讀教學與課外閲讀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加之教師的閲讀教學策略與閲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這就是造成課堂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基於閲讀現狀,要想改變閲讀的這種現狀,提高閲讀教學效率,達成新課程標準關於閲讀教學的目標,首先要從施教者的教學策略改變入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主體閲讀學習模式,重視對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變機械的吸收為理性的和感情式閲讀,強化個體在閲讀中對內容的重新構建,豐富學生的閲讀生活。基於此,我校決定從今年開始,着力探究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有機整合的方法與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研究內容

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閲讀資源,實現課內外閲讀的有機整合,加強學生閲讀興趣的激發和閲讀能力的培養。

1、掌握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閲讀技能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閲讀課。

2、探討課內外整合在拓寬教學途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開發“學困生”智力、以讀促思、以讀助寫、以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諸方面的功能和實際效益。

3、探索國小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由課內閲讀向課外閲讀輻射的策略與路徑,訓練基本能力、訓練能力品質、培養健康情趣;探尋課外閲讀指導課的類型,如讀物推薦課、讀書方法指導課、讀後敍述課、交流評論課、讀書筆記輔導課等等。

4、重視積累與運用,在閲讀中強化技能和應用,培養語感,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鼓勵語文教師及學生全員參與閲讀活動,在閲讀中人人受益;

2、初步形成國小語文整合閲讀學習模式;

3.探索國小語文整合閲讀學習模式實踐性的`認知特徵,重在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提高閲讀能力;

5、提高國小生閲讀能力,提高各學科學習能力;

6、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外閲讀總量。

1-2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3-4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5-6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總計課外閲讀145萬字。

要讓學生;在閲讀中變得富有和強大;在閲讀中創造生命的質量;在閲讀中修身養性,姿態優雅。為學生現在和將來幸福地閲讀做有益的探索。

三、方法策略

(一)帶頭示範,注重指導。

教師每天和學生一起讀20分鐘書的讀書活動。教師要成為課內外閲讀持久的示範者,積極的倡導者,組織者,合格的指導者,並要成為學生忠實的讀者和聽眾。

引導學習方法。課內閲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閲讀方法,變革繁瑣的分析課文的教法,讓學生會真正成為閲讀課堂的主人,力求簡簡單單教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

(二)讓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有效結合

(1)以課內帶課外。有意識地把課內閲讀教學帶動課外閲讀,拓展閲讀面,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從而達到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的目的。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後就讓學生再去閲讀《張家界》等其他描寫祖國風光的文章。再如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後,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一書。學習了《詹天佑》等這組“祖國在我心中”專題的課文後,推薦學生去閲讀“愛國題材”的課外書籍或文章。

(2)以課外促課內。

補充課外信息,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在不同的材料中適當地引入背景知識或相關知識,看似離逸了課文的主線,實際上更好的突出了課文的主線,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補充課外信息,積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許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讀者自己去感悟。但對國小生而言,感悟畢竟不是易事,教師可以適當的補充課外信息,將會獲得事半功倍之效。

補充課外信息,降低理解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在閲讀教學中,費時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課文難點的教學。在理解課文難點時,適當地補充課外信息,可以讓難點迎刃而解。

(三)讓“圖書超市”中的圖書大放光彩

1、發揮學校的圖書的作用

有效地使用好學校的圖書,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熱愛讀書、自覺讀書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提高圖書的使用效果,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

2、指導好學生讀書

開展早讀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早讀與午讀的習慣。早讀要求每週五次,早讀時間20分鐘。放學回家閒暇時間為同學們的讀書時間,可以是下午也可以是晚上。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閲讀方法指導和好書推薦。

(四)積極開展讀書講壇活動

在學生廣讀書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各個層面的讀書講壇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所得和收穫,當眾講出來,既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快樂。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6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組織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學習工作能力。從我校教學情況來看,可以説只重視了課堂體育教學,而忽視了課外體育活動,這就造成很多學生身體素質差,健康水平低的現象。然而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教學的繼續與補充,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自我組織、管理體育鍛煉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校中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認識不明確,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目的也不強,而且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及每次鍛鍊的持續時間都不夠,中學生可利用的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也不足。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1、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時間短,練習時間少,動作難以成型。如果沒有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去反覆練習鞏固,那麼體育課學習的運動技能掌握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則會有利於學生運動技能的深層掌握。

2、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多,沒有練習要求,學生在活動時淺嘗輒止,浮光掠影,沒有一定的運動技能深度。達不到較好的運動效果,僅僅是低水平的簡單重複,一段時間後,學生的練習興趣勢必減弱,造成學生活動量難以控制,練習的效果不高。如果課外體育活動適當與體育課的教學相結合,那麼這種狀況就會有所改變。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社會學依據:學業緊張、考試、升學壓力大,加之,學校、家長對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嚴重影響着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中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在形式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多數學生是以自發性組織和分散性組織為主,對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相當不利,很容易形成體育鍛煉的“疲憊症”。

(二)教育學依據:符合寓教於樂,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消費比重佔學生日常消費額偏低,而且,學生獲取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與技能的渠道狹小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通過制定課外活動計劃,探討如何在課外活動管理和活動內容方面來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研究課題。

三、研究目標

(一)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

(二)鍛鍊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把做家務等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活動,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鍊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三)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於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四、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本次課題的名稱為: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探究

(二)關鍵詞:課外興趣態度

(三)課題解讀:

1、發揮學生體育活動的主體作用。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同時學校對學生課外活動沒有固定時間的限制,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使得學生們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

2、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沒有限制,學生可以更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有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被鼓勵嘗試新的體育活動和參加體育運動隊,可以鍛鍊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把做家務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鍊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3、建立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模式。家長和學生共同記錄,不僅增強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感也增加了家長對活動的參與,是家長更直接的瞭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在更好的監督了學生課外活動的完成情況同時加強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於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4、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本次課程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於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五、研究內容

課外活動是體育課教學的延伸,它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項目。因此,對學生本身來説,能夠在長期的鍛鍊中得到樂趣,而娛樂性是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條件。這些都是日後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礎。

(一)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們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如何讓課外活動內容多樣。

(三)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家長在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度。

(四)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六、研究方法:

(一)比較研究法。通過國外與國內、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比較低,研究出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辦法。

(二)教學實驗法。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學實驗法就是利用教學過程,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研究和實驗。

(三)個體訪談法。通過選擇個體學生進行深入細緻的訪談,全面瞭解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形式的選擇和愛好。

(四)問卷調查法。有針對性的擬定書面調研問卷,選擇目標調研人羣,進行問卷發放,統計得出目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趨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外體育教學活動。

七、實施步驟

根據確立的課題,我把研究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申報階段(xx年12月):廣泛研究、結合實際,認真選題,申報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辦法及具體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xx年1月-4月):制定研究計劃,分類設計調研問卷,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個體深度訪談、調查問卷調研、教學實驗比對、多範圍多角度比較研究,總結經驗,提煉研究彙總,着手起草研究成果論文。

(三)評估階段(xx年5月):把研究成果逐步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評估總結提升。

(四)總結階段(xx年6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和評估實踐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鑑定。

八、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後,擬取得以下成果: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四)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

(五)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7

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全面推廣,是深化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加快“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課題研究的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

二、實施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簡易、方便、可行,面向全體學生,要從學生參與面的大小確定活動項目,做到人人蔘與活動,個個都有喜愛項目。

(二)全面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中國小生綜合素質培養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寓教育性、健身性於活動之中。

(三)趣味性原則。體育活動要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濃,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鍛鍊身心,陶冶情操,發展智力。

(四)校本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充分考慮學校規模、場地、設施等特點,挖掘體育資源潛力,發揮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

(五)安全原則。根據教育規律和中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學生適度進行體育活動、設置運動項目和相關活動。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應急措施,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務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 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 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四、實施步驟

(一)課題申報(20xx年底前)

申報課題學校組織有關人員對課題進行論證,蒐集相關資料,深入課題內容研究,確定課題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二)評審課題,啟動,推廣(20xx年)

20xx年2月進行座談會,全面啟動課題;5-6月份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10月份在全市推廣開展。

(三)課題鑑定,總結(20xx年)

20xx年5月進行課題中期調查分析,進行成果評選。10月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寫出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組織課題鑑定,推出一批優秀課題研究成果。

五、實施要求

(一)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大課間活動,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本地大課間活動。更新管理觀念,注重過程指導,把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與深化新課程改革,與落實《課程標準實驗方案》結合起來。

(二)學校要精心制訂大課間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體現特色、確保安全,要將大課間活動排入學校作息時間表,改善活動場地和器械,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三)鼓勵教師、學生創編活動內容,製作活動器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編室內健身操與健身遊戲,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使大課間活動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個性。

(四)大課間活動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鐘;全員參加,練習密度100%;練習負荷保持在低、中強度,做有氧運動,符合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六、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學校,參照課題研究“目的任務”,根據學校自身情況自定研究主題和課題名稱,該主題範圍之外的研究課題本次不予立項。所有申報課題既是本課題的子課題,也是市規劃辦獨立立項的規劃課題,按照威海市規劃辦立項課題進行管理。

選取優秀學校作為我市今後重點示範基地。課題申報數量具體為:榮成、文登、乳山各10項,環翠8項,經區、高區各5項,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業技術學校各1項。

申請人按照規定認真填寫申請書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複印件),由各市區“體育大課間活動”課題領導小組初審彙總後,於12月10日前統一報送課題領導小組,申報表和彙總表可從威海市教育網站“通知通報欄”下載。

七、組織管理

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重視對課題的過程管理、指導、督導、評比和檢查,樹立並推廣優秀典型。為了保證研究工作順利開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由王 義君同志任組長,張啟剛、畢志玲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各市區教研中心相關負責人、體育教研員和課題實驗學校的負責人組成。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學校也要成立相 應的課題領導小組,課題申報時一併上報。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8

一、任教學科:語文。

二、研究課題:《國小生閲讀習慣培養的研究》

三、個人研究方向: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的閲讀習慣

四、研究目標:

1、改變目前國小生“動口不動手”的閲讀現狀,逐步到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閲讀所要求。

2、透過研究,探索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閲讀潛力的閲讀教學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學習、培訓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豐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斷的發展,成為終身學習型的教師。

五、研究措施:

1、理論學習: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相關的教育雜誌,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提高自身的實踐潛力。

2、實踐參與:認真參加課題組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探索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閲讀潛力的閲讀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潛力。

3、忠於課堂:課堂教學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從課堂中發現問題,及時的尋找多途徑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反思積累:在教學,學習、研討中,要加強自我反思,及時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自已獨特的想法撰寫成文,繼續在自己的校本課題專欄上傳,多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9

  一、活動目的:

通過此次活動,充分了解低碳經濟在雅安市的發展情況看,向廣大居民羣眾宣傳低碳經濟的.優點並講解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經濟常識,讓雅安市人民更加充分的瞭解低碳經濟的理念,讓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再成為紙上談兵!

二、活動時間:

xx年7月22日

三、活動地點:

雅安市市中心

四、主辦單位:

學生社團團總支直屬支部、宣教部、辦公室

五、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

1、前期活動策劃;

2、與雅安市相關部門取得聯繫,瞭解活動地點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

3、隊員分組以及培訓;

4、製作調查問卷。

(二)、活動流程:

1、 7月22日上午九點,全隊成員集合在老區校門口集合;

2、全隊以小組為單位,在各組長的帶領下進入已劃分好的區域進行調查,並做好調查資料的記錄,拍攝活動照片;

3、中午12點,全體人員返回老區校門口,吃中午飯,然後回寢室午休;

4、下午2點30,全隊成員集合在老區校門口集合,進行調查;

5、下午5點30,全體人員返回老區校門口,吃過晚飯後統一在老區操場集合,進行調查交流,並整理資料。

(三)活動後期:

1、寫通訊稿發到主要媒體新聞郵箱;

2、統計調查問卷,分析和總結調查結果。

3、要求隊員寫個人總結、調查心得體會。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0

為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致力促進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建設學習、科研型學校,立足學校實際,決定在教師中廣泛開展校本小課題研究活動,並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義

1.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

隨着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新問題不斷湧現,教師心中的困惑也不斷增多.校本小課題研究無疑順應了課程改革推進的需要,將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以課題化的形式呈現並予以探討實踐。通過針對性強、具體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課題研究實踐,達到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小課題研究的課題來源於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或制約各學科教學質量效果提高的難題,來源於教育教學實際,是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由教師個人或教研組教師共同確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科課題的研究有了較強的生命力和研究價值。同時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對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和專業水平,促進教師成長具有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課題的概念內涵

校本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紮根於實踐、紮根於學校、紮根於教師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是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緊密相關,具有鮮明的“本校化”特徵。

校本小課題研究就是從自己開始,從自己的課堂和教育教學實踐開始,以敏鋭理性的眼光發現需要解決的制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髮展成長的問題,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步驟

(一)總體思路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有計劃、有秩序的認真紮實開展小課題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要納入學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與實施精細化管理結合起來,與新課程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與學科教學改革結合起來。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提出與實施,不斷推動教育科研為學校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從而形成“本土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實效性評價”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徑。

1.本土化行動.強調課題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過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資源,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紮紮實實開展研究,全力解決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2.低重心運轉.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導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依託,以教師個人為主體,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

3.小步子發展.每一學年為一個週期,學年初確定研究課題,校內申報立項;通過一個週期的研究實踐,基本能夠完成課題實驗,解決所確立的研究解決的問題,學年末彙總整理並進行結題鑑定.以達到“小步子、快節奏、高效益”的目的。

4.實效性評價。從過程性資料、終結性成果和實質性效果三個方面對各個小課題研究情況進行評定;過程性資料指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的第一手資料;終結性成果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經驗總結、研究報告以及會議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實質性效果指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改進提高和自身專業發展的實際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則

1.小步子.因為是小課題,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們倡導“小題大做”,“小題”就是研究的`問題要“小”:切入點小,範圍小,內容單一、具體,以此來逐一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進行基於真實情境的問題研究,把一些相關、相近的重要問題 “串連”起來,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在研究中講究科學、探索規律、提升經驗。

2.低台階.是指課題的難度要低,通過個人的力量和備課組的協作能夠解決。

3.快節奏.因為課題小,問題具體,我們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堅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決一兩個小課題,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進教育行為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4.求實效.問題要實,措施要實,效果要實.在研究中,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研究管理、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堅持課題到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

(三)基本步驟

1.確定課題.根據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困惑,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富有意義、帶有較普遍性的問題作為研究題目,以學科備課組或個人為單位,確定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調查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每個備課組或個人要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一式兩份,上交教導處一份),確定研究的課題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參與成員,明細課題研究所採取的主要措施等。

3.組織實施.依擬定的《小課題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研究實踐.學校將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加強課題研究的引領和指導,通過理論自修、專家引領、主題研討、教學觀摩等形式,積極落實課題研究各項工作。

4.總結反思.在課題研究後期及時收集過程性研究資料進行建檔,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全面總結課題研究的得失,並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評定.由學校組織結題。

四、小課題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1.統一思想認識。

開展小課題研究符合當前廣為開展的校本研究趨勢要求,符合教師的實際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學的實際,要求全體教師務必要統一對開展小課題研究重要意義的認識,按照本《方案》要求,認真篩選課題,精心組織實施,切實在全校形成一個“全員參與,個個嘗試,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實走一條“學習-研究-實踐-提升-再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路子和“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決”的小課題研究探索途徑。

2.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 長:宋世剛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地點教導處), 教導處成員負責日常工作。

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領導、指導、實施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建立有效的運行激勵機制。學校將把小課題研究開展情況列為對教研組評價和教科研先進個人評選的重要內容,確保研究的紮實有效開展。

3.加強對研究骨幹和實驗教師的培訓。分層對教研組組長、備課組長和全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教改經驗和研究成果,講述小課題研究的初步構想,讓各教研組長明確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作用。發揮教研組長的帶動輻射作用,以增強全體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責任意識,激發教師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和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並組織同年級教師認真分析本組、本學科中帶有共性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最終確定研究內容做好準備。小課題確立後,共同擬定整個研究活動計劃 , 形成具體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課題名稱、參加成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具體的實施步驟 ( 研究進度計劃 )和採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課題研究例會制度.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解決教師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問題,它有別於專家層面上的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有着其特有的靈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對其進行動態修改和論證。為了使小課題的選定更科學,研究的目的更明確,方法更易於操作,每月分別組織召開小課題研究討論會。針對課題組成員提出的具體問題、研究方法、具體的實施步驟等方面,進行討論,自由開放地各抒己見,把專業切磋、經驗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來,使一個個問題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小課題研究掃清疑惑,保證課題的正常開展。

5.開展小課題研究評比競賽活動.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1是開展上展示課活動。要求每學期各備課組要推選一人上體現小課題研究成效的展示課。2是開展説課競賽活動。由執教教師緊扣所選定的小課題向評審小組從教材分析、教學流程、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四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接受評審小組評價和質疑.3是開展聽評課活動。要求執教教師緊扣小課題研究內容,對所執教的研究課從教學流程、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小課題實

施策略、目標達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自評、他評,肯定優點,找出不足,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四是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實搞好成果鑑定.為了驗證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是否得當,研究過程是否科學,研究的問題是否解決和有效,到學期或學年結束時,教師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形成書面材料,課題領導小組將對各教研組實驗教師研究情況和進程進行考核,推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並結集編印。

五、研究預期成果

1.提交校本小課題研究工作小結一份。

2.每學年提交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學習借鑑價值的研究論文和案例專輯,總結出具有指導性和推廣價值的經驗。

3.建立小課題研究的長效機制並通過一段時間的小課題研究探索,培養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型”教師和“骨幹教師”。

4.收集整理我校小課題研究成果系列材料。

5.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較大的進步和提高

六、保障措施

在保障常規教研正常開展的基礎上,學校劃撥專門經費,提供專項支持。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1

一、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管理”研修體系。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校本研修質量評價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二)各組織機構職責

1、學校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落實校本教研的具體措施,組織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對本校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選拔本校的課改骨幹教師和優秀骨幹教師,加強對學校各學科組校本教研的規劃管理,總結,推廣校本研修的經驗。

2、以各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學科校本研修小組。其主要任務是規劃本組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每週一次的研修活動,落實區、校級校本管理機構的任務,確定本學科校本研修的專題,組織開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建立學科年段研修小組。組織本組教師研究和解決在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教師自覺進行自我反思。落實學校、學科組的校本研修任務。

4、教研組要提交校本培訓計劃,確保校本培訓主題、內容源於教育教學實際需要。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10月10日~10月30日(第一輪10月15日,第二輪10月30日)

(1)制定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計劃,並上報區有關領導。

(2)各教研組對教師進行宣傳和動員工作。

(3)各教研組作好研修課題申報工作,擬定學科組研修課題實施計劃,設計實施方案並於10月20日前教務處(高中交新校區教務處,國中交老校區教務處)

2、20xx年10月21日~20xx年年11月30日

①根據區領導對規劃的審批意見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階段活動。

②對研修活動進行資料積累。

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④各教研組對前期工作開展情況作彙報(書面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由教務處組織。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對第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下階段校本研修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階段的檢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組研修課題全面總結工作

(2)接受學校質量評價小組的驗收

5、20xx年5月

接受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驗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研修計劃,並由教務處審核。

2、教務處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每週一次與集體備課時間同時進行。

3、教研組根據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擬定的研修課題,提交各備課組選擇。

4、教研組長參與研修並實行考勤。

5、各備課組長做好研修活動過程記錄和研修活動總結。

6、各教研組每一階段向教務處彙總活動情況。

四、校本研修的評價及獎勵。

(1)根據對研修資料和研究課查驗的情況評定等第,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學期末,學校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定,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並予以量化,一定獎勵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3)凡未組織校本研修的教研組教研經費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組人平扣10元。

(4)凡是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個人在職稱評定,區級優秀,名師選拔上享受優先和加分待遇。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2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

二、實施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簡易、方便、可行,面向全體學生,要從學生參與面的大小確定活動項目,做到人人蔘與活動,個個都有喜愛項目。

(二)全面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中國小生綜合素質培養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寓教育性、健身性於活動之中。

(三)趣味性原則。體育活動要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濃,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鍛鍊身心,陶冶情操,發展智力。

(四)校本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充分考慮學校規模、場地、設施等特點,挖掘體育資源潛力,發揮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

(五)安全原則。根據教育規律和中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學生適度進行體育活動、設置運動項目和相關活動。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應急措施,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務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四、實施步驟

(一)課題申報(20xx年底前)

申報課題學校組織有關人員對課題進行論證,蒐集相關資料,深入課題內容研究,確定課題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二)評審課題,啟動,推廣(20xx年)

20xx年2月進行座談會,全面啟動課題;5x6月份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10月份在全市推廣開展。

(三)課題鑑定,總結(20xx年)

20xx年5月進行課題中期調查分析,進行成果評選。10月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寫出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組織課題鑑定,推出一批優秀課題研究成果。

五、實施要求

(一)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大課間活動,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本地大課間活動。更新管理觀念,注重過程指導,把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與深化新課程改革,與落實《課程標準實驗方案》結合起來。

(二)學校要精心制訂大課間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體現特色、確保安全,要將大課間活動排入學校作息時間表,改善活動場地和器械,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三)鼓勵教師、學生創編活動內容,製作活動器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編室內健身操與健身遊戲,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使大課間活動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個性。

(四)大課間活動每天一次,每次25x30分鐘;全員參加,練習密度100%;練習負荷保持在低、中強度,做有氧運動,符合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六、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學校,參照課題研究“目的任務”,根據學校自身情況自定研究主題和課題名稱,該主題範圍之外的研究課題本次不予立項。所有申報課題既是本課題的子課題,也是市規劃辦獨立立項的規劃課題,按照威海市規劃辦立項課題進行管理。

選取優秀學校作為我市今後重點示範基地。課題申報數量具體為:榮成、文登、乳山各10項,環翠8項,經區、高區各5項,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業技術學校各1項。

申請人按照規定認真填寫申請書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複印件),由各市區“體育大課間活動”課題領導小組初審彙總後,於12月10日前統一報送課題領導小組,申報表和彙總表可從威海市教育網站“通知通報欄”下載。

七、組織管理

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重視對課題的過程管理、指導、督導、評比和檢查,樹立並推廣優秀典型。為了保證研究工作順利開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由王義君同志任組長,張啟剛、畢志玲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各市區教研中心相關負責人、體育教研員和課題實驗學校的負責人組成。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課題領導小組,課題申報時一併上報。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3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閲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閲讀質量與閲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閲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閲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閲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説過,一個人的閲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閲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鋭,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閲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閲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閲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閲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閲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閲讀的方式開展閲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閲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閲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閲讀童書,以閲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閲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20__.7~20__.10)

(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閲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閲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閲讀的“主題”,並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

(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20__.11~20__.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閲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閲讀指導,並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__.2~20__.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閲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4

一、情況分析

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以來,區域活動越來越受到各幼兒園的重視。我園也投入到區域活動研究的工作中,努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我們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老師、家長、孩子身上所發生的可喜的變化。但是,區域活動的開展也給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如何搞好、搞活區域活動,讓孩子在這片小天地快樂成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工作目標:

1、成立課題組,制定出課題研究計劃。

2、進行專題性、系統化的理論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現代教學理論基礎及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指導幼兒操作的能力。

3、加強教師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研究,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獲得主動發展的地方。

4、調動我園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工作積極性,使課題研究真正成為實現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搖籃,真正成為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工作

1、成立課題組。

2、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資料,

3、開展區域活動教學研究工作,探討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投放的教學模式。

4、月反思,交流。

5、及時總結,撰寫階段性小結。

四、具體的活動計劃9至10月份

1、撰寫課題申報書,完成課題的申報和立項工作。

2、成立課題組,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

3、召開課題組會議,確定子課題研究內容。

11至12月份

1、學習課題研究資料。

2、月反思交流。

12至1月份

1、召開課題組會議,明確本階段各課題組的任務。彙報區域活動的實施整理工作。

2、完成課題階段性總結。

20xx年3月份

1、利用廢舊材料和資源各班區域創設工作,進行評比。

2、3月區域角創設活動反思

4月份

1、外出學習觀看優秀幼兒園區域活動情況

2、寫出學習心得體會

5月份

1、開展教師區域活動交流活動

2、本月區域活動情況反思

6月份

1、班級進行區域創設情況評比

2、各班級階段性總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nzqz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