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通用13篇)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通用13篇)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通用13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能積極地用動作和聲音模仿小動物間的對話。

3.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情感。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和一張裁成四份的故事背景圖。

2.、五張圖片:大獅子、月牙形的嘴巴、烏龜、小猴子、一雙大皮鞋。

3.、音樂(完整講故事時運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激發興趣。

1.出示森林背景圖。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地方?

幼:森林。

小結:這裏可是比樹林裏的樹還要多哦。有很多很多樹的地方叫森林。

2.出示圖片獅子,感受獅子的大皮鞋。

師:那森林裏住着誰呢?他來了。這是一隻怎樣的大獅子?

幼:美麗、兇猛的獅子。

師:我知道,你講的美麗、兇猛就是很威武的意思。今天這隻威武的獅子,腳上穿了一雙皮鞋。看,這是一雙怎樣的鞋子?

幼:特別大。

3.出示圖片一,理解詞語“地動山搖”。

師:對,這雙皮鞋特別大,走在草地上,草地就會怎麼樣?(老師用震動動作輔助表達),遠處的高山也開始怎麼樣?(老師用搖晃動作輔助表達)

幼:草地震動起來,石頭搖起來了。

師:地動了,山搖了。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就是“地動山搖”。誰會一邊説這個好聽的詞語,一邊做動作?

4.小結:走在哪裏,哪裏就地動山搖——這是一雙多麼讓人可怕的鞋子,獅子就是穿了這樣一雙大皮鞋,出門去找朋友了。

評析:活動導入開門見山,用聊天的方式帶着孩子輕鬆走入故事,效果很好。

當孩子説不出“威武”時,我們要善於從孩子的回答中捕捉他們可能的理解詞彙,從而引領孩子學習新詞語。這不失是一個好策略。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學説對話

(一)獅子找烏龜做朋友

1.出示圖片:"草叢裏的烏龜"。引導幼兒觀察烏龜殼的特徵並猜測出烏龜。

師: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是誰呀?你從哪裏看出來是烏龜的?

幼:硬硬的殼。

師:我們來學學看。你的殼在哪裏?你真象一隻小烏龜。

2.學説獅子問話。

師:仔細聽,獅子要對烏龜説話了。獅子問:“烏龜烏龜,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師:烏龜沒有回答,可能沒聽見。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烏龜。

幼兒學説獅子問話。

3.學説烏龜回答。

師:烏龜終於聽到了。他搖搖頭説:“我才不願意呢!你的大皮鞋會把我背上的殼踩出血的。”

師:烏龜答應了嗎?為什麼?

師:哦,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它是怎麼回答的?誰來學一學?

幼兒學説烏龜回答。

(二)獅子找猴子做朋友。

1.出示圖片三:“森林裏的猴子”,引導幼兒觀察小猴長尾巴的特徵並猜測出小猴。

師: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拒絕了獅子。大獅子只好又繼續往前走,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你猜這回它找到了誰?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來學一學小猴子的樣子。

(1)學説獅子問話。

師:大獅子很想和猴子做朋友,它可能會怎麼問呢?

師幼:“小猴,小猴,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2)學説小猴回答。

師:小猴會答應嗎?為什麼?

幼兒自由猜測。

師:是呀,小猴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小猴子連忙跳到樹上。誰來學學小猴子是怎樣跳到樹上的?猜猜它可能會怎麼説呢?

師:對,小猴子站在樹上,低着頭,看着獅子,大聲説:“我才不願意,你的大皮鞋會把我的尾巴踩斷的。”

師:獅子站在樹上沒聽到。我們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幫猴子回答獅子吧!

(3)師幼交換角色練説。

(三)感受獅子由傷心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1.出示圖片獅子傷心的表情。

師:找了半天,大獅子沒有找到朋友,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將大獅子的嘴巴貼成傷心的樣子。)

小結:朋友們都害怕大皮鞋,都不願意和獅子做朋友。所以獅子傷心地哭了。怎麼辦呢?誰來幫獅子想個辦法?讓小烏龜和小猴子都不怕這雙大皮鞋呢?

幼:不要穿這雙鞋了。

師:那可以用這雙大皮鞋做成什麼呢?

幼1:可以做成小汽車,帶着小烏龜和小猴子去旅遊。

幼2:可以做成花瓶,插上美麗的花。

幼3:可以做成小船,讓小猴和烏龜去划船。

2.出示圖片四:獅子的“鞋子鞦韆”。

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大獅子很聰明,也想了一個辦法。看,(將獅子的大皮鞋貼在兩棵樹中間。)這就是他想出的辦法,誰看懂了?

師:原來,獅子把鞋子做成了一個什麼?

幼:鞋子鞦韆。

師:烏龜和猴子看見了,都來盪鞦韆,都願意和獅子做好朋友了,現在獅子的心情又會怎樣呢?

幼:高興。(老師及時把獅子嘴巴貼成開心的樣子。)

評析:

小班孩子的學習是充滿遊戲趣味的。老師很講究教具的設計,把烏龜藏在一個草叢裏,只露出一個烏龜殼,不僅巧妙地激起了孩子們幫助獅子找朋友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孩子們嘗試學習根據動物的局部特徵猜測動物的方法。

老師的銜接語很自然地設計了一個獅子與烏龜對話的情境,讓幼兒積極地嘗試用粗粗的、輕輕的聲音、有禮貌的問話或者慢慢地説話四種不同的方式學説獅子和烏龜的對話。所以,學説對話的過程真是溢滿了樂趣與情趣。

老師把猴子圖片藏在了一棵大樹下,只露出一點捲起的尾巴,增加了猜測的難度和趣味,符合孩子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同時也避免了單調的重複,讓故事處處充滿驚喜。

有了第一次的對話練習的基礎,孩子們已能主動嘗試用故事中的對話句型模仿學説獅子與猴子間的對話。因此,為了讓第二次對話練習照樣“粉墨登場”,讓孩子在學説的過程中再次強烈地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於是,教師巧妙地引導幼兒邊模仿猴子跳到樹上,翹着長尾巴、低着頭看大獅子等動作,邊學説對話。所以此環節的對話練習過程真是動感十足,趣味濃濃。

活動延伸

將烏龜、獅子、猴子等圖片製作成頭飾,組織孩子們表演故事《鞋子鞦韆》。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童謠的韻律美,學習有節奏地朗讀童謠。

2、豐富詞彙:搬來搬去、晃來晃去。

3、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重點:感受童謠的韻律美,學習有節奏地朗讀童謠。

活動難點:隨童謠做出相應的動作並能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背景圖,螞蟻指偶,螞蟻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偶,激發興趣。

今天小螞蟻要搬米,他是怎麼搬的呢?請小朋友們聽一聽一首好聽的童謠,名字叫做《搬米》。

2.教師示範朗誦童謠。

提問:童謠裏講了誰?他們在做什麼?

3.出示背景圖,操作指偶,教師以富有節奏的聲音朗誦童謠。

提問:一隻來,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學習詞語(搬來搬去)兩隻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學習詞語(並用動作表演,晃來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

教師邊做動作邊用富有明快節奏的聲音示範朗讀。

5.幼兒邊學習動作,邊有節奏的朗讀童謠。

(1)幼兒集體跟讀,引導幼兒讀準字詞。

(2)分組進行朗讀表朗讀練習,注意提醒幼兒用富有明快節奏的聲音朗讀童謠。

6.表演遊戲。

幼兒戴頭飾扮演螞蟻,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朗誦一邊自由組合,體驗遊戲的樂趣。

搬米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換來又換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進泥洞裏。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童謠的有趣和幽默。

2.藉助圖片、問答對話理解故事內容。

3.嘗試分角色對話,並體驗連鎖接應對話的樂趣,敢於當眾表演。

4.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故事內容的PPT、小雞動物頭飾每人一個、小鴨頭飾一個,法官頭飾一個、一個大棒棒糖、法庭的小錘等。

2.經驗準備:對法官的職業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難點:能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提問:棒棒糖哪兒去了?棒棒糖被老鼠偷吃了我們怎麼辦?

二、播放PPT,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1.教師播放PPT,幼兒根據畫面的內容,表達出自己的認識,瞭解故事的內容。

提問:畫面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再次播放PPT,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提問:小朋友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畫面裏的內容?

三、運用互動式課件,幫助幼兒感知首尾相連、連環套式故事結構的特點。

提問:故事裏都發生了哪些情節?你來找一找。

四、與“法官”對話,感受首尾相連、連環套式故事結構的趣味性。

小結:是老鼠偷吃了我們的糖,我們現在該去找誰呢?

活動反思

根據園本生態課程及班級主題活動《我的動物朋友》設計了本節課。《老鼠偷吃我的糖》它是一首民間童謠,繪本內容詼諧、幽默,幼兒很喜歡。

小班幼兒對於生動形象、色彩鮮豔的讀本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造成了無法真正走進讀本,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輕特點,創設故事情境,以向法官告狀為線索,用角色表演的方式鞏固內容,一問一答等形式進行教學。

我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圖、聲、文的共性要求,有效的為繪本教學增添風采,對直觀形象的物體產生濃厚興趣,使幼兒樂意主動參與到繪本閲讀中。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表演材料準備上應該更細緻一些,頭飾影響了孩子整個活動的注意力;在活動場地安排上沒有考慮周全,與助教前期溝通上要加強溝通,這一切的前期準備才能讓幼兒更有效的在活動中得到發展,不要一味的依靠多媒體的形象和直觀,而忽視教師自身的語言引導,那麼就會讓孩子有一種看動畫片聽故事的感覺,只有兩者有機的結合,互相彌補,才能發揮出其巨大的吸引力。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説故事中的短句,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草地背景圖,小鳥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豬,引起幼兒興趣。

1、小豬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胖胖,我們和小豬胖胖打個招呼。胖胖今天背了個大書包,裏面有很多東西。

2、出示書包裏的糖果、麪包和三隻大小不一樣的桃子。

3、你們猜小豬胖胖會去幹什麼?老師小結:他要去野餐。

二、故事“小豬胖胖的野餐”。

1、播放小鳥的叫聲。聽聽誰來了?(鳥媽媽和寶寶)

胖胖拿出一個麪包給小鳥,麪包只有一個,怎麼分呢?(將麪包一分為二)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2、引出猴子一家。

猴爸爸、猴媽媽、猴寶寶都來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給猴子一家,怎麼分呢?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3、引出小兔、小貓、小烏龜。

小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小貓靜悄悄的走來了,小烏龜慢吞吞的爬來了。胖胖請他們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麼分呢?一粒一粒的分。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麼高興,心裏樂滋滋的。

4、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學説對話。

三、活動延伸。

今天的野餐真開心,小豬也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吃。幼兒分享食物。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與設計應該説是合理的,但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我過分依賴與教案,而忽略了幼兒可能在活動中的表現,整個活動似乎就是在完成一個一個的任務,清楚小豬胖胖,清楚它的朋友們,接着在分享中結束活動,我把幼兒始終緊緊箍在自己身邊,抹殺了他們隱藏的興趣點,就像顧老師説的,孩子們還沒有完全高興起來呢,就把孩子帶進了下一個環節,但是我又在考慮另外一個問題,一旦放手,怎樣才能抓住孩子,不讓活動走遠呢?另外,我覺得每個環節自己的小結語不夠簡練,有些囉嗦,如果以兒歌的形式小結會更易於孩子的理解。最後,在操作過程中,過分個別化,怎樣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到,調動每位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需多多考慮,爭取在今後做的更成熟些!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有節奏地朗讀兒歌,並背誦。

2、能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創編兒歌。

3、萌發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學會尊敬國旗。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有關兒歌的圖片、國旗、小朋友手偶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國旗,並通過平時的升旗儀式展開談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每個星期一早上上幼兒園參加第一個活動是什麼?在升旗的時候你發現大家是怎樣的表情?現在我們這裏也有一面國旗,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國旗,瞭解國旗的相關知識

師:你們説説國旗上面有什麼?這些星星是怎樣排列的?為什麼這樣排列?國旗為什麼又是紅色的?(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並引導幼兒深入瞭解國旗背後的意義)

3、教師出示兒歌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語表達。

師:大家仔細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他在幹什麼?你來模仿一下,站在國旗下面你想説什麼?

4、教師小結幼兒的表演,並引出兒歌,範讀兒歌。

師:你想知道畫面上的小朋友在想些什麼嗎?請注意聽他的想法。

5、教師引導幼兒跟讀、分組朗讀背誦,並理解兒歌內容。

師:老師讀一句,大家跟讀一句。你們都會讀這首兒歌了,我們來比比哪組讀得?你們會讀了,那我們一起來説説小朋友為什麼要變成小鴿子?他覺得國旗是怎樣的?現在老師看看那個小朋友能把兒歌背誦下來。

6、教師小結活動內容。

師:通過今天學習的兒歌,我們一定要記住國旗的樣子,也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國旗代表着什麼,我們升旗的時候一定要嚴肅,對國旗要尊敬。

7、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通過兒歌《國旗》中的重難點拎出來先學念兒歌,然後再來學整首兒歌,所以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致較高,比較有興趣地和老師學整首兒歌。在活動最後,幼兒創編兒歌時又掀起了一個高潮,由於幼兒已經對“國旗”的句式理解很透徹,所以在創編時一下子説出了很多很多,孩子會學以至用説明他吃透了內容,整堂課的重難點突出,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當然每堂課有每堂課的優點也必然少不了不足,如果我讓孩子們在學兒歌時的速度稍微再放慢,聲音更柔和,效果會更好。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在教學活動中改進打破自己以往的格局,大膽嘗試,自己會有更大的進步,相信自己,會做的更好。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6

【活動準備】

親子討論過有關過年的話題;“新年到”背景圖一張;“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紅包、新年好字體”圖片各一張,紅包人手一個;喜慶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敲鑼打鼓放鞭炮

聽聽音樂中的喜慶氣氛,激起幼兒興趣。

二、初步學念兒歌

出示“新年到”背景圖,説説春節要來了,春節是中國人過大年,是中國的新年。

讓幼兒説説什麼節日快要來了?

(把小朋友的圖片貼到背景圖中)

提問:春節裏我們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當幼兒説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時,老師將新衣服、新帽子的圖片,貼到“小朋友”身上。)

用兒歌的語言小結: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問:過新年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什麼特別的事情?(當孩子説到“放鞭炮、拿紅包、拜年”時,老師將相應的圖片放到背景圖上。)

用兒歌的語言小結:放鞭炮、拿紅包,大家説聲新年好。

三、看圖片,完整學念兒歌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紅包,

大家説聲新年好。

四、拓展

提問:你們知道拜年時除了説新年好,還能説什麼?(祝你新年快樂、祝你心想事成……等)

嘗試將祝福的話編進兒歌裏,如:將最後一句“大家説聲新年好”替換為“大家説聲新年快樂、大家説聲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個紅包,一起念念兒歌,學着拜拜年。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裏,引導幼兒模仿拜年的情節。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7

蔬菜隨處可見,他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説出幾種來。雖然他們明白的不少,但是對蔬菜的食用部分和其營養對身體的好處不是很瞭解。因此我覺得設計本次活動有必須的的必要性。

又如《綱要》中所説,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觀察蔬菜的顏色,學習問答式節奏的兒歌,並能按節奏回答句子。

2.模仿兒歌中的語句形式,用不同的蔬菜名稱創編兒歌。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體驗創編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蔬菜的圖片(正面沒塗色,反面塗有顏色)。

2.蔬菜掛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這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此刻,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黃瓜、豆芽、番茄、茄子等蔬菜圖片(沒塗顏色的一面),並引導幼兒説出是什麼蔬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3.請幼兒説説番茄是什麼顏色的,説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番茄。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説説其它蔬菜的顏色,如説對了,老師則將該蔬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黃的豆芽、紫紫的茄子、綠綠的黃瓜。

編兒歌《蔬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蔬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番茄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麼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兒歌就編好了。

2.給豆芽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麼蔬菜黃黃的啟發幼兒説出“豆芽豆芽黃黃的。”

3.給茄子編。

“此刻我們給茄子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潛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麼蔬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茄子茄子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麼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什麼蔬菜黃黃的豆芽豆芽黃黃的。什麼蔬菜紫紫的茄子茄子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此刻我們再給黃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麼蔬菜綠綠的黃瓜黃瓜綠綠的。

6.教師和幼兒試着把編的兒歌根據圖片連起來念一遍。

7.羣眾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遊戲:蔬菜歌

請幼兒戴上蔬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麼蔬菜紅紅的”戴番茄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説:“番茄番茄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能夠站起來。

創編兒歌

1、鼓勵幼兒學用兒歌中的語句形式把其它蔬菜編進兒歌。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把蔬菜畫出貼在黑板上。

3、帶領幼兒共念新編出的兒歌。

遊戲:蔬菜寶寶回家

提出遊戲要求:將自己胸前的蔬菜掛飾,黃色的蔬菜送回貼有黃色房子的家裏,紅色的蔬菜送回貼有紅色房子的家裏……六、延伸活動。

能夠開展音樂活動,幼兒根據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蔬菜形象。

能夠開展美術活動,進行蔬菜繪畫比賽,將幼兒的作品剪下貼在大盤子上,佈置成一個蔬菜展覽會。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體會故事角色的情感變化,感受故事的有趣,幽默的情節。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比較牙印的不同,並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板製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小豬遇到了一個麻煩,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願意嗎?

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麼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出示教具:大餅)

師:__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___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麼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遇見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説:“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説: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説:“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説完兔子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麼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説:果然不一樣。

3.小豬又遇見了狐狸,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狸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狸説:不是我,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麼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小豬會怎麼説呢?(嗯,果然不一樣)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鱷魚説: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麼説?(果然不一樣。)

5.最後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麼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隻糊塗的小豬呀!

三、送餅乾

1.老師這裏有許多小餅乾,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乾)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後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説一句我送餅乾給你吃)

3.這裏還有許多餅乾,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乾,仔細看一看餅乾缺口是什麼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束活動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又做了很多餅乾請小朋友們吃,你們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隻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製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並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閲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 體驗媽媽愛孩子的感情。

2、樂意模仿媽媽的樣子或動作,學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等。

3、能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活動準備:

1、布娃娃每人一個、花頭巾每人一條,音樂磁帶、錄音機。

2、配套《寶寶學習包·我喜歡》第12頁掛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師:今天邱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個邱老師小時候最喜歡玩的玩伴,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幼:想)

2、師:好,我們有誰可以大聲的説出它是什麼?(是一個布娃娃)

3、師:哇,寶貝你説得真好,來,和布娃娃握握手,問問好。(寶寶們和布娃娃打招呼問好。)老師還帶來了一個禮物,寶寶們請看是什麼?

二、引導看圖,學習兒歌。

1、出示掛圖,師:圖上是誰呀?寶寶喜歡嗎?你們喜歡它的時候會對它做什麼呢?(和它一起玩、給它好吃的東西、抱抱它、親親它。)

2、教師念兒歌《布娃娃》,寶寶欣賞。

師:這個娃娃真可愛呀!邱老師也很喜歡,也想抱抱它、親親它,可布娃娃它害怕,怎麼辦呢?呀,老師有個辦法,我們先對娃娃説:“娃娃乖,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請寶貝學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指名學説)

3、現在娃娃願意讓寶寶抱了,老師要考考寶寶布娃娃的五官是什麼樣的?看看哪位寶寶觀察的最仔細。引導寶寶用兒歌中的話回答。(大眼睛,黑頭髮,張開嘴巴笑哈哈。)

4、教師再念兒歌,寶寶輕聲跟念兒歌。

5、根據寶寶抱的娃娃形象不同來改編兒歌。(如:小眼睛、黃頭髮)

6、男寶寶可説我:“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爸爸。”

三、遊戲《做媽媽》

1、寶寶每人抱一個布娃娃,每人在自己頭上扎一塊頭巾做媽媽。邊念兒歌,邊做撫摸、親親布娃娃的動作,表達對布娃娃的喜愛之情。

2、在輕柔的音樂伴奏下,寶寶邊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邊抱寶寶、撫摸寶寶。

四、活動延伸

師:哇啊,我們小小班的寶寶真棒,布娃娃都哄睡着了,我們現在送布娃娃去娃娃家牀上睡覺好嗎?(寶寶抱着布娃娃進入活動室。)

附兒歌:

《布娃娃》

布娃娃,布娃娃,

大眼睛,黑頭髮,

張着嘴巴笑哈哈。

我來抱抱你,

做你的好媽媽。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瞭解主人公的活動和感受。

2、通過語言或肢體動作演示,初步理解“繞”、“越”、“趟”、“衝”等動詞。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教學準備:

大書,教師或幼兒騎車的相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一張騎自行車的照片,問問幼兒喜歡騎自行車嗎?接着請幼兒説説騎車都到過哪裏?看到了些什麼?幼兒討論後,教師進行小結。

二、閲讀圖畫:

封面:先出示題目,明確“我”指的是誰:這讀本的題目叫“我的自行車”,“我”指的是誰?你們覺得他可能要騎去哪裏?

第1頁:他騎車來到了哪裏?前面有棵樹,要繼續往前騎的話,該怎麼辦呢?

第2頁:他又騎車到了哪裏?要是從小橋上騎過去,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這個動作呢?

第3頁:(遮住“來到樹下”)請幼兒看圖補充“我”騎車來到了哪裏?

第4頁:教學同2頁

第5、6頁:分別觀察“騎上”“衝下”的動詞

第7頁: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三、總結分享:

教師小結小男孩去過的地方及用到的動詞。

(本案例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這讀本素材來源於生活,這是幼兒身邊見過或經歷過的事,所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參與性很高。通過對讀本的學習,幼兒明白了這個故事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的,以一週的時間展開,每過一天句子就相對的擴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動作的演示,讓幼兒模仿讀本中出現的動詞,加深幼兒對動詞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問題不是很具有開放性,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維能力,同時在課堂上過多的關注積極活躍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參與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動中吸取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樂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感受交流的快樂。

2、觀察身邊有趣的事物,發現麪包的外形變化,大膽進行想象。

3、積極參加操作活動沒,大膽表現自己的創意。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活動中的食物有所認識

2、故事課件、各種麪包、各色糖果、果醬;消毒毛巾;做好洗手準備。

3、多媒體教室

活動過程:

一、魔棒變變變

(教師心語:小班幼兒喜歡猜想,他們的想象也極其豐富,所以,應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激發情緒的情景,在這個情景中,孩子們的情緒隨着情節亦步亦趨。這裏是以魔棒變變變為情境,引領孩子進入活動。)

1、好吃的麪包

——每個幼兒嘗一小塊切碎的麪包。

師:剛才你們吃的是什麼?你們還吃過什麼味道的麪包?吃過什麼樣子的麪包?你們知道剛才的麪包是從哪來的嗎?

2、神奇的麪包

——教師出示小魔棒

師:今天我要教你們用魔棒來變出好吃的麪包,和我一起唸咒語吧!

——在教師和幼兒的“魔棒,魔棒變變變”的咒語中,放映不同形狀麪包的幻燈,教師逐一提問。幼兒觀察、想象並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師:看看這塊麪包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你還知道什麼東西也是方形的?

師:三角形的麪包真有趣,你能用身體變出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嗎?

師:讓我的魔棒給你們一點魔力吧,看誰能變出更多不同的東西。

師:這塊麪包和剛才看到的麪包有什麼不同?你知道麪包中間的心型是怎樣變出來的嗎?

——教師提供一塊麪包和一個心型模具,請個別幼兒演示。

(教師心語:好的提問應層層遞進,並能很好地推進幼兒的活動。在引導孩子的認知過程中,儘可能地尋找時機,豐富孩子的知識。)

二、動物朋友的麪包

1、熊媽媽的早餐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猜測故事的情節。

師:熊媽媽做了三份麪包早餐(分別是一塊、兩塊、三塊),它們到底是給誰的呢?為什麼?

師:熊爸爸大口吃起了麪包,猜猜被熊爸爸咬過的麪包會變成什麼樣?

——請一名幼兒現場模仿熊爸爸吃麪包。將麪包變換角度,引導幼兒想象被咬過一口的麪包變化。

2、動物朋友來品嚐

師:熊寶寶想請它的動物朋友一起來品嚐好吃的麪包,熊媽媽會同意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學會與人分享。

師:你知道這些麪包都是為哪些動物朋友準備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夾在麪包中間的水果、青菜等食物,來猜測相應的動物,如:夾有香蕉的麪包是為猴子準備的。

(教師心語:小班是幼兒言語習慣養成的時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語言習慣就是大膽地説出自己的心裏話。所以,我設計了他們喜歡的故事環節,來幫助幼兒大膽表達。)

三、快樂麪包坊

——請幼兒觀看趣味麪包的幻燈,教師出示製作材料,交代製作要求。

幼兒分組嘗試自己動手製作趣味麪包。

——將幼兒製作好的麪包造型,投影成幻燈,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和製作過程。

活動延伸:

1、將自己做好的麪包,與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分享。

2、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關注更多可以想象的事物。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小班幼兒因為年齡特點的原因,對吃的東西都特別感興趣。麪包就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食品。在平常的觀察中,我發現他們在吃麪包的同時也常常會與麪包玩起“遊戲”:“咬一口,變成橋;再咬一口,變出把槍!……”沒想到,麪包在孩子們的眼中藴涵着無窮的變化!

孩子們在生活中對面包自然產生的興趣,讓我意識到應該引導他們大膽的和老師、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在此背景下,我設計了“有趣麪包”這一活動。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説話。

2、學説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3、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小兔跳的律動音樂、木偶、佈景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回憶故事,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嗎?故事裏面有些誰?”(幼兒回憶故事中的角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小兔子,你們想當誰呀?”(幼兒回答:紅眼睛、長耳朵、短尾巴。)

出示兔媽媽木偶,引導幼兒説兔媽媽的話。

(二)出現大灰狼

1、傳來敲門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請幼兒猜)

2、引導幼兒説:“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瞧!”

(出現門慢慢打開,一條大灰狼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猜猜是誰,並説出理由。

師:“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現大灰狼的頭。)

4、師:“真的是大灰狼,開門嗎?”(引導幼兒學説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5、(出現大灰狼不見了。)

師:“看,大灰狼看見你們把門關得緊緊的,走不進來,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過渡:幼兒聽音樂做小兔的律動。)

(三)出現大老虎

1、傳來敲門聲。

師:“又是誰在敲門?”(引導幼兒猜。)

“我們問問它。”(幼兒集體問:“誰呀?”)

2、傳來老虎的回答聲:“我是你們的媽媽”。

師:“是我們的媽媽嗎?”(請幼兒説出讓他把尾巴伸進來。)

(出現門慢慢地打開,一條大老虎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觀察尾巴,猜猜動物,並説出理由。

4、師:“到底是誰呢?”(出現大老虎的頭。)

5、師:“真的是大老虎,開不開門?”

引導幼兒學説相應的短句。

6、引導幼兒想出對付大老虎的辦法。

(過渡:小兔子本領真大,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大老虎都進不來。我們休息一會兒,睡覺吧。)

(四)兔媽媽回家

1、傳出兔媽媽的敲門聲和唱歌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呢?”(引導幼兒猜)

師:“是不是媽媽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現門慢慢打開,兔媽媽出現了。)

2、師:“真的是媽媽呀!”(幼兒邊唱邊開門:“就開就開,我就開,媽媽回來了,就把門兒開。”)

3、在幼兒唱的過程中,出現兔媽媽木偶。

師:“小兔子,你們乖嗎?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嗎?”(幼兒講述先前發生的事。)

師:“你們真乖,媽媽拔了那麼多的蘿蔔給你們吃。”(教師給幼兒每人一根,幼兒聽音樂邊跳邊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今天我教學的故事名字是《小兔乖乖》,幼兒聽到這個故事名字就比較的興奮,以至於有些幼兒在聽到故事名字後就在位置上做小白兔蹦蹦跳跳了,由於小班幼兒語言表達是初步階段,當我把兔媽媽的三個寶寶的名字説完後,我就讓幼兒告訴我三個兔寶寶的名字,大多幼兒只能説出其中的一個兔寶寶的名字。通過幼兒你説一句她説一句,幼兒能記住兔寶寶的名字了。然後我繼續講故事,當講到兔媽媽出去採蘿蔔的時候,我問班上的寶寶兔媽媽對兔寶寶説了什麼,幼兒能用簡單的幾個字句説一説兔媽媽的話,通過老師的引領和補充,幼兒的語句稍微完整。但幼兒最感興趣的部分還是大灰狼來了,學兔媽媽唱歌的部分,“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由於前面兔媽媽唱過,孩子們這時候已經會唱了,都大聲的跟着興奮的唱了起來。當我問能不能開門時,孩子們都説:“不能!”“開了門會怎樣?”孩子們都説:“會被大灰狼吃掉。”有些幼兒把自己當成了兔寶寶,縮着身子,做出害怕樣來。當講到三個兔寶寶齊心協力打走大灰狼時,寶寶們高興的拍起了手。

然後我讓幼兒跟着錄音機完整的欣賞了一遍故事。再出示頭飾進行表演,雖然幼兒表演的時候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比較多,但幼兒們表演的都比較興奮。最後我教育寶寶們在家時不能隨便給不認識的人開門,讓幼兒有了點自我保護意識。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春天的各種事物,發現小草在春天的明顯變化。

2、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現對兒歌的理解。

3、能分析兒歌,培養想象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點難點:

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春天各種事物的變化。

活動準備:

事先帶孩子觀察過小草、圖夾文、觀察小草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小草變了

(通過小草的變化引起幼兒的關注)

1、出示小草變化過程的ppt

提問:春天到了,小草有什麼變化嗎?(變綠、變大、變開心)

在播放ppt時候配上音樂和語言

2、追問:為什麼小草會變開心呢?

小結:就像你們説的,草地長出綠頭髮了(同時出示圖夾文:小草長出綠頭髮),所以交到了許多好朋友,看他們都來了。

二、我和小草做遊戲

(通過和小草玩遊戲,初步理解兒歌,並在説説、的過程中樂於學説兒歌)

1、播放ppt

提問:你們在和小草玩什麼呀?(孩子講的是自己和小草玩的內容如踩、走等)

2、播放錄像

提問:你們和小草玩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有一個人他也在和小草一起玩,看看他們在玩什麼?

小結:圖夾文小結(我用腳趾梳梳它)

追問:你們有沒有和小草玩過這樣的遊戲呢?

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出示兩個圖夾文(小草癢得咯咯笑、親親我的小腳丫)

三、小草對我唱唱歌

(完整欣賞兒歌,願意念兒歌)

1、剛才我們和小草一起玩了很多遊戲,現在小草還為我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就叫綠頭髮。(出示圖夾文名字)

老師配音樂念兒歌

2、你們喜歡小草的兒歌嗎?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學念後引導幼兒在草地上邊玩邊念兒歌

附:綠頭髮

草地長出綠頭髮,

我用腳趾梳梳它,

小草癢的咯咯笑,

親親我的小腳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l7q8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