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非常優美的事物,這為幼兒進行説話的口語訓練提供了特別大的空間。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1

活動目標:

學説故事中的短句,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草地背景圖,小鳥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豬,引起幼兒興趣。

1、小豬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胖胖,我們和小豬胖胖打個招呼。胖胖今天背了個大書包,裏面有很多東西。

2、出示書包裏的糖果、麪包和三隻大小不一樣的桃子。

3、你們猜小豬胖胖會去幹什麼?老師小結:他要去野餐。

二、故事“小豬胖胖的野餐”。

1、播放小鳥的叫聲。聽聽誰來了?(鳥媽媽和寶寶)

胖胖拿出一個麪包給小鳥,麪包只有一個,怎麼分呢?(將麪包一分為二)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2、引出猴子一家。

猴爸爸、猴媽媽、猴寶寶都來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給猴子一家,怎麼分呢?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3、引出小兔、小貓、小烏龜。

小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小貓靜悄悄的走來了,小烏龜慢吞吞的爬來了。胖胖請他們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麼分呢?一粒一粒的分。

小豬説:“一起野餐真開心。”

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麼高興,心裏樂滋滋的。

4、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學説對話。

三、活動延伸。

今天的野餐真開心,小豬也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吃。幼兒分享食物。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與設計應該説是合理的,但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我過分依賴與教案,而忽略了幼兒可能在活動中的表現,整個活動似乎就是在完成一個一個的任務,清楚小豬胖胖,清楚它的朋友們,接着在分享中結束活動,我把幼兒始終緊緊箍在自己身邊,抹殺了他們隱藏的興趣點,就像顧老師説的,孩子們還沒有完全高興起來呢,就把孩子帶進了下一個環節,但是我又在考慮另外一個問題,一旦放手,怎樣才能抓住孩子,不讓活動走遠呢?另外,我覺得每個環節自己的小結語不夠簡練,有些囉嗦,如果以兒歌的形式小結會更易於孩子的理解。最後,在操作過程中,過分個別化,怎樣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到,調動每位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需多多考慮,爭取在今後做的更成熟些!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2

活動目標

1.感受童謠的有趣和幽默。

2.藉助圖片、問答對話理解故事內容。

3.嘗試分角色對話,並體驗連鎖接應對話的樂趣,敢於當眾表演。

4.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故事內容的PPT、小雞動物頭飾每人一個、小鴨頭飾一個,法官頭飾一個、一個大棒棒糖、法庭的小錘等。

2.經驗準備:對法官的職業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難點:能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提問:棒棒糖哪兒去了?棒棒糖被老鼠偷吃了我們怎麼辦?

二、播放PPT,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1.教師播放PPT,幼兒根據畫面的內容,表達出自己的認識,瞭解故事的內容。

提問:畫面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再次播放PPT,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提問:小朋友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畫面裏的內容?

三、運用互動式課件,幫助幼兒感知首尾相連、連環套式故事結構的特點。

提問:故事裏都發生了哪些情節?你來找一找。

四、與“法官”對話,感受首尾相連、連環套式故事結構的趣味性。

小結:是老鼠偷吃了我們的糖,我們現在該去找誰呢?

活動反思

根據園本生態課程及班級主題活動《我的動物朋友》設計了本節課。《老鼠偷吃我的糖》它是一首民間童謠,繪本內容詼諧、幽默,幼兒很喜歡。

小班幼兒對於生動形象、色彩鮮豔的讀本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造成了無法真正走進讀本,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輕特點,創設故事情境,以向法官告狀為線索,用角色表演的方式鞏固內容,一問一答等形式進行教學。

我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圖、聲、文的共性要求,有效的為繪本教學增添風采,對直觀形象的物體產生濃厚興趣,使幼兒樂意主動參與到繪本閲讀中。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表演材料準備上應該更細緻一些,頭飾影響了孩子整個活動的注意力;在活動場地安排上沒有考慮周全,與助教前期溝通上要加強溝通,這一切的前期準備才能讓幼兒更有效的在活動中得到發展,不要一味的依靠多媒體的形象和直觀,而忽視教師自身的語言引導,那麼就會讓孩子有一種看動畫片聽故事的感覺,只有兩者有機的結合,互相彌補,才能發揮出其巨大的吸引力。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能積極地用動作和聲音模仿小動物間的對話。

3.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情感。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和一張裁成四份的故事背景圖。

2.、五張圖片:大獅子、月牙形的嘴巴、烏龜、小猴子、一雙大皮鞋。

3.、音樂(完整講故事時運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激發興趣。

1.出示森林背景圖。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地方?

幼:森林。

小結:這裏可是比樹林裏的樹還要多哦。有很多很多樹的地方叫森林。

2.出示圖片獅子,感受獅子的大皮鞋。

師:那森林裏住着誰呢?他來了。這是一隻怎樣的大獅子?

幼:美麗、兇猛的獅子。

師:我知道,你講的美麗、兇猛就是很威武的意思。今天這隻威武的獅子,腳上穿了一雙皮鞋。看,這是一雙怎樣的鞋子?

幼:特別大。

3.出示圖片一,理解詞語“地動山搖”。

師:對,這雙皮鞋特別大,走在草地上,草地就會怎麼樣?(老師用震動動作輔助表達),遠處的高山也開始怎麼樣?(老師用搖晃動作輔助表達)

幼:草地震動起來,石頭搖起來了。

師:地動了,山搖了。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就是“地動山搖”。誰會一邊説這個好聽的詞語,一邊做動作?

4.小結:走在哪裏,哪裏就地動山搖——這是一雙多麼讓人可怕的鞋子,獅子就是穿了這樣一雙大皮鞋,出門去找朋友了。

評析:活動導入開門見山,用聊天的方式帶着孩子輕鬆走入故事,效果很好。

當孩子説不出“威武”時,我們要善於從孩子的回答中捕捉他們可能的理解詞彙,從而引領孩子學習新詞語。這不失是一個好策略。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學説對話

(一)獅子找烏龜做朋友

1.出示圖片:"草叢裏的烏龜"。引導幼兒觀察烏龜殼的特徵並猜測出烏龜。

師: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是誰呀?你從哪裏看出來是烏龜的?

幼:硬硬的殼。

師:我們來學學看。你的殼在哪裏?你真象一隻小烏龜。

2.學説獅子問話。

師:仔細聽,獅子要對烏龜説話了。獅子問:“烏龜烏龜,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師:烏龜沒有回答,可能沒聽見。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烏龜。

幼兒學説獅子問話。

3.學説烏龜回答。

師:烏龜終於聽到了。他搖搖頭説:“我才不願意呢!你的大皮鞋會把我背上的殼踩出血的。”

師:烏龜答應了嗎?為什麼?

師:哦,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它是怎麼回答的?誰來學一學?

幼兒學説烏龜回答。

(二)獅子找猴子做朋友。

1.出示圖片三:“森林裏的猴子”,引導幼兒觀察小猴長尾巴的特徵並猜測出小猴。

師:烏龜害怕獅子的大皮鞋,拒絕了獅子。大獅子只好又繼續往前走,走呀走,找到一個朋友,你猜這回它找到了誰?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來學一學小猴子的樣子。

(1)學説獅子問話。

師:大獅子很想和猴子做朋友,它可能會怎麼問呢?

師幼:“小猴,小猴,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2)學説小猴回答。

師:小猴會答應嗎?為什麼?

幼兒自由猜測。

師:是呀,小猴害怕獅子的大皮鞋,小猴子連忙跳到樹上。誰來學學小猴子是怎樣跳到樹上的?猜猜它可能會怎麼説呢?

師:對,小猴子站在樹上,低着頭,看着獅子,大聲説:“我才不願意,你的大皮鞋會把我的尾巴踩斷的。”

師:獅子站在樹上沒聽到。我們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幫猴子回答獅子吧!

(3)師幼交換角色練説。

(三)感受獅子由傷心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1.出示圖片獅子傷心的表情。

師:找了半天,大獅子沒有找到朋友,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將大獅子的嘴巴貼成傷心的樣子。)

小結:朋友們都害怕大皮鞋,都不願意和獅子做朋友。所以獅子傷心地哭了。怎麼辦呢?誰來幫獅子想個辦法?讓小烏龜和小猴子都不怕這雙大皮鞋呢?

幼:不要穿這雙鞋了。

師:那可以用這雙大皮鞋做成什麼呢?

幼1:可以做成小汽車,帶着小烏龜和小猴子去旅遊。

幼2:可以做成花瓶,插上美麗的花。

幼3:可以做成小船,讓小猴和烏龜去划船。

2.出示圖片四:獅子的“鞋子鞦韆”。

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大獅子很聰明,也想了一個辦法。看,(將獅子的大皮鞋貼在兩棵樹中間。)這就是他想出的辦法,誰看懂了?

師:原來,獅子把鞋子做成了一個什麼?

幼:鞋子鞦韆。

師:烏龜和猴子看見了,都來盪鞦韆,都願意和獅子做好朋友了,現在獅子的心情又會怎樣呢?

幼:高興。(老師及時把獅子嘴巴貼成開心的樣子。)

評析:

小班孩子的學習是充滿遊戲趣味的。老師很講究教具的設計,把烏龜藏在一個草叢裏,只露出一個烏龜殼,不僅巧妙地激起了孩子們幫助獅子找朋友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孩子們嘗試學習根據動物的局部特徵猜測動物的方法。

老師的銜接語很自然地設計了一個獅子與烏龜對話的情境,讓幼兒積極地嘗試用粗粗的、輕輕的聲音、有禮貌的問話或者慢慢地説話四種不同的方式學説獅子和烏龜的對話。所以,學説對話的過程真是溢滿了樂趣與情趣。

老師把猴子圖片藏在了一棵大樹下,只露出一點捲起的尾巴,增加了猜測的難度和趣味,符合孩子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同時也避免了單調的重複,讓故事處處充滿驚喜。

有了第一次的對話練習的基礎,孩子們已能主動嘗試用故事中的對話句型模仿學説獅子與猴子間的對話。因此,為了讓第二次對話練習照樣“粉墨登場”,讓孩子在學説的過程中再次強烈地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於是,教師巧妙地引導幼兒邊模仿猴子跳到樹上,翹着長尾巴、低着頭看大獅子等動作,邊學説對話。所以此環節的對話練習過程真是動感十足,趣味濃濃。

活動延伸

將烏龜、獅子、猴子等圖片製作成頭飾,組織孩子們表演故事《鞋子鞦韆》。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童謠的韻律美,學習有節奏地朗讀童謠。

2、豐富詞彙:搬來搬去、晃來晃去。

3、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重點:感受童謠的韻律美,學習有節奏地朗讀童謠。

活動難點:隨童謠做出相應的動作並能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背景圖,螞蟻指偶,螞蟻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偶,激發興趣。

今天小螞蟻要搬米,他是怎麼搬的呢?請小朋友們聽一聽一首好聽的童謠,名字叫做《搬米》。

2.教師示範朗誦童謠。

提問:童謠裏講了誰?他們在做什麼?

3.出示背景圖,操作指偶,教師以富有節奏的聲音朗誦童謠。

提問:一隻來,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學習詞語(搬來搬去)兩隻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學習詞語(並用動作表演,晃來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怎麼辦?結果怎樣?

教師邊做動作邊用富有明快節奏的聲音示範朗讀。

5.幼兒邊學習動作,邊有節奏的朗讀童謠。

(1)幼兒集體跟讀,引導幼兒讀準字詞。

(2)分組進行朗讀表朗讀練習,注意提醒幼兒用富有明快節奏的聲音朗讀童謠。

6.表演遊戲。

幼兒戴頭飾扮演螞蟻,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朗誦一邊自由組合,體驗遊戲的樂趣。

搬米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換來又換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進泥洞裏。

小班語言教案設計方案5

活動目標

1、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有節奏地朗讀兒歌,並背誦。

2、能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創編兒歌。

3、萌發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學會尊敬國旗。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有關兒歌的圖片、國旗、小朋友手偶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國旗,並通過平時的升旗儀式展開談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每個星期一早上上幼兒園參加第一個活動是什麼?在升旗的時候你發現大家是怎樣的表情?現在我們這裏也有一面國旗,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國旗,瞭解國旗的相關知識

師:你們説説國旗上面有什麼?這些星星是怎樣排列的?為什麼這樣排列?國旗為什麼又是紅色的?(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並引導幼兒深入瞭解國旗背後的意義)

3、教師出示兒歌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語表達。

師:大家仔細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他在幹什麼?你來模仿一下,站在國旗下面你想説什麼?

4、教師小結幼兒的表演,並引出兒歌,範讀兒歌。

師:你想知道畫面上的小朋友在想些什麼嗎?請注意聽他的想法。

5、教師引導幼兒跟讀、分組朗讀背誦,並理解兒歌內容。

師:老師讀一句,大家跟讀一句。你們都會讀這首兒歌了,我們來比比哪組讀得?你們會讀了,那我們一起來説説小朋友為什麼要變成小鴿子?他覺得國旗是怎樣的?現在老師看看那個小朋友能把兒歌背誦下來。

6、教師小結活動內容。

師:通過今天學習的兒歌,我們一定要記住國旗的樣子,也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國旗代表着什麼,我們升旗的時候一定要嚴肅,對國旗要尊敬。

7、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通過兒歌《國旗》中的重難點拎出來先學念兒歌,然後再來學整首兒歌,所以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致較高,比較有興趣地和老師學整首兒歌。在活動最後,幼兒創編兒歌時又掀起了一個高潮,由於幼兒已經對“國旗”的句式理解很透徹,所以在創編時一下子説出了很多很多,孩子會學以至用説明他吃透了內容,整堂課的重難點突出,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當然每堂課有每堂課的優點也必然少不了不足,如果我讓孩子們在學兒歌時的速度稍微再放慢,聲音更柔和,效果會更好。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在教學活動中改進打破自己以往的格局,大膽嘗試,自己會有更大的進步,相信自己,會做的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l063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