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精選15篇)

1.與同伴交流對動物嘴巴的認識,瞭解一些動物嘴巴的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願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的嘴巴》

2.PPT:救救蘋果樹3.幼兒用書:《怪嘴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引導談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嘴巴,我們的嘴巴有什麼用呢?

2.那你們知道啄木鳥的嘴巴又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裏是怎麼説的。

(二)播放PPT《救救蘋果樹》,瞭解啄木鳥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係。

1.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麼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2.出示PPT:

教師:啄木鳥長着一張什麼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教師小結:啄木鳥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開樹皮,給大樹治病。

教師:你還知道其他動物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的嘴巴又有什麼本領呢?

(三)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觀察幼兒用書畫面,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嘴巴的多樣性。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動物?它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教師:那你知道他有什麼本領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逐個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每一種動物他們的嘴巴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

教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瞭解了他們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實呀,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他們的嘴巴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書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媽媽到網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遊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祕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祕密。

(2)幼兒猜猜水裏、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説水裏有條金魚;有的説水裏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説一看就知道;有的説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説只有米;有的説什麼也沒有;有的説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裏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裏面的。

(評:以探索祕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裏的水跑到了盆裏。

幼B:籃子放到盆裏時籃子裏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裏的水流到盆裏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裏。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説果珍,有的説阿華田,有的説味精,有的説化肥,有的説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髒東西丟進河裏。

幼B:工廠裏污水不能放到河裏。

幼C:看到河裏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乾淨。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裏的水倒到水桶裏,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脱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於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最後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於觀察,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着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鍛鍊實踐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鏡子的特徵及用途

1.教師: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

2.摸上去感覺怎麼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麼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麼呀?

4.它可以用來幹什麼?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5.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鏡子

1.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説出了那麼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請小朋友到活動室裏去找一找。(音樂)

3.提問: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4.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三、遊戲:照鏡子

1.教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遊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學習觀察並描述蔬果的顏色變化,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用圖畫做記錄。

3、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發展數理邏輯能力。

【活動準備】

1、提前把未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神祕袋;把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進另一個神祕袋。

2、提前把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分別切成小塊。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輪流把手伸進神祕袋摸一摸,猜猜袋中放了哪三種蔬果。

2.出示神祕袋中的蔬果,請幼兒觀察並描述這些未成熟蔬果的顏色。

3.出示另一個神祕袋,請幼兒逐一抽出成熟的蔬果,向幼兒提問:

.兩個袋子裏的蔬果有什麼不同?

.你喜歡吃哪個袋子裏的蔬果?為什麼?

.你認為哪個袋子裏的蔬果會比較好吃?為什麼?

4.請幼兒分別嘗一嘗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向幼兒提問:

.兩種芒果的味道有什麼不同?

.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甜?

.什麼顏色的芒果味道酸?

5.把未成熟的蔬果放在籃子中,請幼兒觀察:幾天後蔬果的顏色會有什麼變化,並用圖畫記錄下來。

教師可以在星期一開展這個活動,在以後的每一天裏引導幼兒用圖畫記錄蔬果顏色的變化時,標註出記錄時間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從而幫助幼兒認識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評價:

.能描述蔬果成熟前後的顏色變化。

.能用圖畫做記錄。

.初步瞭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

活動建議:

.建議教師為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觀察記錄冊,請幼兒每天使用其中的一頁畫下水果顏色的變化,最後將這些記錄冊進行分享,看看大家的記錄結果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5

水果和水果乾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嚐嚐的活動中瞭解水果變成水果乾後的不同滋味。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經驗,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共同收集幾種常見的水果及它們製成的水果乾(獼猴桃、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葡萄、龍眼、金橘);幻燈圖片;盤子、勺子或筷子、牙籤;垃圾筒、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感導入

提問1:今天,家裏要來客人了。我呀去水果店買了些新鮮的水果,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水果吧!(PPT1)

提問2: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為什麼?(PPT1展示完之後)小結:水果的營養真好,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以後對身體好人也會變漂亮。

提問3:那這麼新鮮的水果吃不完怎麼辦,過兩天就壞掉了,你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嗎?

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它是什麼?

提問2、它是由什麼水果變成的呢?

提問3、葡萄是怎樣變成葡萄乾的呢?

小結:原來把新鮮的水果放在大太陽底下曬一曬就變成了水果乾,這樣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過渡: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水果也能變成好吃的水果乾吧!

圖片一一呈現(PPT3~PPT9)重點提問:每種水果是怎樣變成水果乾的?

二、出示水果盆,配對活動要求:今天我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和曬好的水果乾,水果放在1號台上,水果乾放在2好台上。請你們去嘗一種水果和它對應的水果乾。

提問1:你們嚐了什麼水果?它的水果乾是什麼樣的?它們的味道一樣嗎?水果是什麼味道?水果乾是什麼味道?(味道的比較)。

小結:原來水果在變成水果乾之後,它的顏色、形狀、味道有時是會變化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動腦筋嘗試使用磁鐵.大頭針.糨糊.雙面膠等不同材料,使小圖片固定在不同質地的直立的板上。

2、能分析比較使用不同材料進行固定的特點。

活動準備

1、圖片-動植物.人物。

2、雙面膠,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圖片及各種材料,引起幼兒動腦嘗試的慾望。

1、教師:春天真美麗,這裏有許多小朋友自己塗、剪的秋天的花和果樹、人和動物的圖片,

我們來把這些小圖片放在板上,看畫講故事,好嗎?

2、討論:我們用什麼辦法讓這些小圖片固定在這幾張直立的板上呢?

二、幼兒動腦,根據已有的經驗想出幾種方法進行嘗試。

1、請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表述給大家聽。

(可以用糨糊貼,大頭針釘。)

2、幼兒自選圖片嘗試用幾種方法來固定,並注意畫面的安排。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嘗試過程並與其適當交流。

(你用什麼方法固定小圖片的?)

3、幼兒在集體中表述自己嘗試使用的方法,並討論在什麼板上用什麼方法,哪些方法不能用。

4、幼兒再次嘗試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固定,並注意在不同質地的板上選用不同的較為合適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7

溶解(中班科學)

階段:一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説: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説説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説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為甜的水裏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裏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説甜的水和鹹的水裏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説"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階段:二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為什麼有的説是白糖,有的説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階段:三

教學目的:探索使用各種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各種方法讓冰糖溶解得快點。

課前準備:冰糖,水(温水,熱水)攪拌器(筷子,湯勺)玻璃杯,小錘子,乾淨布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猜想活動引入主題。

1、教師出示冰糖,提出問題:

T:上次活動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為什麼它溶得慢呢?

C:"因為冰糖是一塊塊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

麼方法能讓冰糖也溶得快起來呢?

C:"把冰糖變得像白糖一樣小就溶得快了"

"對,把它打碎,變小小的"

"我用熱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還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並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畫出來。

二、幼兒分組實驗,老師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種方法來讓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分組實驗,老師觀察並記錄幼兒實驗的方法,工具,語言,步驟及記錄,隨機指導幼兒。

三、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的結果和方法。

活動感想: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為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並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瞭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麼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説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裏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説説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麼蔬菜,為什麼?(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裏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瞭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裏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麼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隻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着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蔔、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蔔、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麼部位呢?(蘿蔔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麼蔬菜。

4、交流統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麼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反思: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麼部位,讓幼兒瞭解之後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瞭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9

根據科學活動《為什麼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會跳舞的豆子》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説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閲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為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説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 學習正確使用和選擇工具、材料,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意願、大膽的造型,體驗活動中的快樂。

2樂意交流,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茄子、蓮藕、(紅白)蘿蔔、黃瓜等、塑料水果刀、牙籤、濕毛巾、剪刀

2) 知識技能準備:會使用塑料刀,認識各種蔬菜。

三指導:

1幼兒觀看大屏幕——家長助教活動,説説廚師叔叔在做什麼?怎樣使用刀?

2幼兒與同伴一起討論——你想做什麼?需要用哪種蔬菜?

3幼兒製作,提供各種裝飾、輔助用品及用具要求幼兒注意安全,並儘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

4作品展覽:

1)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叫什麼,有什麼特色。

2)老師讓幼兒和自己的作品一起拍照。

5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將製作好的作品洗滌後送到廚房進行烹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的習慣。

2、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按數量分類。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錄象、操作圖片、小動物圖片、小房子、實物若干、玩具櫃、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一家人”複習鞏固數字

師: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小朋友,我們玩一個一家人的遊戲呀?老師先説遊戲規則

遊戲:“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數一數,拉一拉,我們幾個是一家。”唸完兒歌,幼兒趕緊找到相應數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圓圈內。(教師説10以內的數量)

師: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遊戲,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麼?

二、幼兒通過看課件,初步感知按數量分類的意義

1、師:小熊的爸爸媽媽要出門了,他們告訴小熊,自己在家把房間的玩具整理好,我們來幫幫小熊,它的玩具應該怎麼整理?

2、幼兒動手操作各種分法後彙報自己是怎麼分的。

3、師幼共同觀看課件中小熊的分法,説一説小熊是怎麼分的?

4、教師小結:小熊是按數量分類的,就是把數量相同的物體放到一起。

三、通過操作遊戲鞏固按數量分類

1、遊戲:“送小動物回家”

(1)師:小熊整理好了自己的玩具,高高興興和小夥伴去玩了,天黑了,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2)教師説遊戲規則:請小朋友數一數小動物的只數,有幾隻小動物就送到幾號房子裏,每個小朋友只許選擇一種小動物。(教師提醒幼兒要數準小動物的數量後,在把他們送回家。)

(3)幼兒集體遊戲

(4)師:你把小動物送到哪座房子裏了?為什麼?

2、遊戲:“娃娃家超市”

(1)師: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開心嗎?今天,娃娃家超市裏的東西不知道被哪個淘氣包弄亂了,小朋友願不願意幫幫老師把它們按數量擺好?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分類情況。

3、擴展:按其他標準分類

(1)師:小朋友,你去過超市嗎?超市裏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類,把玩的分一類……

(3)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超市的錄象,看看錄象中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4、教師小結:超市裏的東西可以按種類、用途、顏色等標準分類,這樣擺放可以方便顧客買東西,看起來也比較整齊。

5、幼兒按照自定標準把物品重新分類。

6、分好後,幼兒分組完娃娃家超市遊戲。

四、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兩種顏色的花片按一定規律排序,初步掌握兩種物品的不同排序規律和方法。

2.感受多種有趣的排序現象,體驗排序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面鏡子、一張已經摺疊好的餐巾紙、水彩筆,兩面鏡子不同組合方式的標誌貼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動過程:

(一)學習排序

1.第一次排序:

(1)指導語: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麼?請你找到這個紅寶石做為起點,讓這些小花片有規律地在這上面排一排隊。幼兒操作後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請你再次設計花邊,和別人不一樣。幼兒操作後出示一個個排列方法,並小結:原來兩種花片就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排法。指導語:小朋友,你們真棒!請你讓小花片回到小籃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導語:有個小朋友要過生日了,邀請我們一起參加生日會,我們來做個生日皇冠,去參加生日會吧!請你先在這上面有規律地排上花,要和剛才排得不一樣,再把它圍起來,變成個皇冠,請你試試吧!

(2)幼兒操作後:你成功了嗎?有什麼問題?誰來幫助他。

(3)糾正幼兒封閉形曲線的排序中出現的問題:這是一個圓,我們排的時候要是按這個特徵排的話,就要注意這一組的完整性,這樣會更美。

(4)請幼兒把生日皇冠上有規律的排列進行一下調整,注意一組的完整性。

(5)幼兒操作,並把生日皇冠戴上頭上。

(二)鏡子裏的排序,體驗排列方式的不同

1.製作生日禮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個要求:上面的圖案也要有規律地排列。

2.指導語:這兒有張餐巾紙,請你用筆在這上面添畫一下,我們來請這兩面鏡子幫忙變戲法,把禮物變出來。幼兒畫完後,看看我們的畫在小鏡子手拉手時會發生什麼變化?幼兒用兩面鏡子,探索,觀察鏡中的變化。

3.交流發現:鏡子裏的圖案排列得有沒有規律?象什麼?這麼多圖案是怎麼排列的呢?

4.我們從鏡子裏把禮物請出來,好嗎?打開餐巾紙。

5.指導語:其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會用到這些有規律的排列,瞧!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祕密!

6.現在,我們戴上皇冠,捧好禮物,準備去參加生日會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感受鈴鼓的不同單音色,學習用各種方法使用鈴鼓。

2、能在老師的提示下,感受樂曲中的不同情緒,嘗試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來表現樂曲。

活動過程:

1、節奏小火車

師用鈴鼓敲打出節奏型,幼兒模仿(一個幼兒模仿一種)。

2、師講故事,引出各種伴奏方法。

有一天,太陽和小鳥玩起了遊戲,太陽跑啊跑__ __ | __ __ |(拍鼓面)。小鳥追呀追 __ | __ |(做飛翔動作)。後來,小雨聽見了,也跑來了 __ __ | __ __ (用手指點鼓)。閃電也來了 (搖鈴鼓)。它們在一起玩得真高興。

3、傳樂器:一個接一個輕輕傳鈴鼓,不發出聲音。

4、師:我們也一起來做遊戲吧。(師繼續講故事,邊講邊一起用樂器演奏)。

有一天,太陽和小鳥玩起了遊戲,太陽跑呀跑,小鳥追呀追,太陽跑呀跑,小雨聽見了,也跑來了。太陽真高興呀,閃電也來了,太陽也很高興,笑着歡迎閃電,小雨的聲音真好聽。太陽聽了真開心,小鳥圍着太陽飛呀飛,太陽樂得笑呵呵。(邊説也貼圖邊示範)

5、師:現在,老師指到什麼,小朋友就用鈴鼓來把它表現出來。

6、師:上次,我們聽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到音樂裏去找找它們吧。(邊聽音樂邊指圖譜)。聽完後師問:“你從音樂裏找到它們了嗎?”

7、用樂器進行伴奏。(2遍)

8、結束。(找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擺弄積木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力的傳遞現象。

2、在操作過程中尋找積木間合適的距離以及學習一些簡單的測量方法。

3、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探索科學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籃積木,圖形若干,演示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積木,發現新玩法

1、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積木,你們想不想玩?

2、好,馬上滿足你們的要求,玩的時候看誰最動腦筋,玩出新花樣,玩得最開心。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發現新玩法。

4、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他們的玩法。

5、三位幼兒上台演示,他們的玩法。

6、你們覺得誰的玩法最開心?為什麼?

7、你們想不想玩?快,大家試一試。

(二)幼兒玩新辦法——擊積木

教師觀察找出一種玩法的三種現象。

1、現在,老師請三位幼兒上來玩給大家看一看。

2、為什麼距離大了不行?小了不行?那麼怎樣就行了?請小友再研究研究,再試一試。

3、幼兒用測量工具,發現原因。

教師小結一種玩法三種現象的原因。

4、剛才,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把積木排成他圖形,他用手碰第一塊積木,後面的積木也會一塊一塊倒下去。現在,老師讓小朋友來排不同圖形,比一比哪組最動腦筋,積木不夠的可以合作。

(三)排不同圖形,發現不同現象。

1、展示不同圖形。

2、為什麼不同圖形用手碰第一塊積木會有不同現象呢?我們下一次來研究。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積木遊戲教案,搭積木是幼兒最常玩的一種遊戲,搭積木可以鍛鍊幼兒的大腦發育,鍛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讓幼兒通過積木遊戲學習到很多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方案 篇15

懂得在家中或其他場所,不影響別人做事與休息。

準備:

1.圖片:家的背景(兩個房間隔一道門)。

2.貼絨:猴媽、小猴、兔媽、小兔、飛機、汽車。

3.圖片三幅(別人談話時、媽媽休息時、爸爸工作時)。

活動與指導:

1.觀看貼絨故事《客人在家時》,由教師操作貼絨教具在家的背景圖片上講解。

故事大意:一天,兔媽帶小兔來猴子家做客。猴媽交待小猴好好招待小兔玩,要友好,小猴答應了,帶小兔進了裏屋玩開汽車遊戲,而猴媽與兔媽坐外屋談話。不一會兒,兩個媽媽就聽見裏屋傳來“哐當、嘩啦!”的聲音,談話進行不下去了,跑進屋一看,原來是汽車玩具撞倒了花架子,兩個媽媽一看孩子沒吵架還友好的,只是囑咐“小心點!”就又出去了。可是,兩個媽媽的話説了還不到一半就又進行不下去了,原來是小猴帶着小兔開着飛機從裏屋吵嚷着跑了出來,邊跑邊圍着外屋高興的轉圈。真吵!猴媽媽生氣了,

“小猴,你是怎麼帶小兔玩的,怎麼這樣沒禮貌。”小猴覺得很冤枉,他和小兔玩的挺友好的,怎麼一下變成沒禮貌了呢?

2.提問:

(1)猴媽媽批評小猴對不對?為什麼説他沒禮貌?

(2)小猴的冤枉是什麼?他哪做得對,哪做的不對?禮貌的孩子該怎麼做?

3.小結:客人來了,友好招待小朋友一起玩是對的,但要講求方式。不能只顧自己高興,而影響了別人做事,打擾別人談話是沒禮貌的行為。

4.出示圖片三幅,説説這些情況下小朋友應該怎樣講禮貌?為什麼這麼做?

圖一:兩個大人談話時,孩子站一旁插話。

圖二:媽媽下夜班休息時,孩子門外玩。

圖三:爸爸伏案工作時,孩子想和他玩。

5.小結:禮貌的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打擾,什麼時候不該打擾。希望小朋友在家、在幼兒園、在公共場所要懂禮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0jxz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