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策劃方案 >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通用5篇)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通用5篇)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通用5篇)

1.欣賞不同造型的青花瓷,瞭解其紋樣裝飾的特點,感受作品的色調和紋樣美。

2.學習用不同的線條和青花來設計裝飾青花瓷物品。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瓶子、葫蘆、紙杯、玻璃紙若干。

2.藍色記號筆人手一個

3.《青花瓷》純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美工室

師:孩子們,看,今天我們來到哪裏上課了呀!在上課之前老師先帶領你們來欣賞一下我們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師:你們有沒有在裏邊發現跟我們教室擺放的一樣的東西呀(青花瓷)。對,這裏有跟我們教室一樣的青花瓷盤,盤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裝飾到盤子上,還可以裝飾到什麼地方?

二、按要求作畫

師:你們剛才説了很多很多,那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畫一畫呀!但是在畫之前老師是有要求的,今天我們統一都用青花和各種線條來裝飾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樣佈局合理,我們比比看,最後誰畫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選物品,進行作畫

1.教師:剛才老師説的你們都聽明白了嗎?好,現在你可以去挑選你自己喜歡的物品,開始進行創作。

2.教師巡視,指出錯的地方。

四、幼兒作品展示

1.師:孩子們都畫好了嗎?那現在把你的筆放下,跟着老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的作品,好不好。

師:你們覺得誰畫的好看呢!請幼兒説一説。

2.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進行小結。

五、帶領幼兒將物品帶到教師,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覺歌曲活潑、歡快的性質。

2、嘗試用填詞演唱的方法學唱第一段歌曲,發展傾聽及演唱能力。

初步獲得有關附點、休止符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磁帶及錄音機自備圖譜

活動過程

一、感知音樂,熟悉音樂旋律。

1、教師彈奏樂曲,幼兒欣賞

2、幼兒自由發表聽後的感受

帶領幼兒仔細傾聽旋律及哼唱,使幼兒初步感受到音樂活潑、歡快的性質。

二、理解歌詞,學習歌詞

1、出示圖譜。提問:看看圖譜上她們怎樣走?做些什麼?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及時梳理歌詞。

3、師幼一起學習歌詞。

三、填寫詞學唱

1、看着圖譜和老師的指揮棒,聽着音樂先在心裏唱一唱。

2、幼兒嘗試唱:跟着音樂,看教師指揮棒進行試唱。

3、重點學唱難句:教師範唱後,幼兒比較異同

(教師將幼兒唱錯的難句範唱,通過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從而自我感悟,學會正確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兒用怎樣的歌聲不唱出快樂的心情。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 篇3

設計意圖:原教案選自幼兒園建構課程指導《上學歌》。教材中的上學歌對於成人來説應該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歌曲中的小朋友去上學,花兒對“我”笑,小鳥説早早在,歌詞中處處洋溢着一種歡快的氣氛,有一種快快樂樂上學校的氣氛。歌詞內容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不難。對原教案沒有做過多的修改,只將第二和第三環節做了對調,考慮到先熟悉歌詞內容,再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一個難度上的遞增。在第四環節引導幼兒在每一句的第一小節拍手錶示,感受歌曲的四個樂句,考慮到這樣操作的實際意義不大,將這一環節做了摒棄處理。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愉悦的情緒,表達上國小的愉快心情。

2.和同伴一起嘗試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教研室提供)

活動過程:

1.引出歌曲。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關於小朋友上學校的歌曲,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歌曲中唱了什麼?

解析:本個環節中,教師運用了直接導入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聆聽音樂來了解歌詞。

2.第一次傾聽歌曲錄音。

交流歌曲內容,對歌詞進行熟悉。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後教師用簡筆畫畫出相應的內容,太陽、花兒、小鳥,揹着書包的小朋友。

解析:環節中需要教師的簡筆畫要熟悉,在課前就要準備好。並且簡筆畫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內容。

3.第二次欣賞教師自彈自唱。

——教師:你聽了歌曲以後覺得歌曲裏的小朋友上學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解析:幫助幼兒理解上國小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4.教師唱歌,請幼兒為歌曲伴奏。

(1)用各種身體動作為歌曲伴奏。

——教師:現在請你為老師的演唱伴奏,你可以用各種身體動作,比如拍肩、跺腳、拍手,請你們開動腦筋想出各種優美的動作來打節奏。

(2)用“啦”為歌曲伴奏。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的身體動作都想得很棒,接下來,我想請你們用“啦”來哼唱歌曲。

解析: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伴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節奏。

5.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1)跟着錄音演唱1~2遍。教師用黑板上的簡筆畫提示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請你們看着老師畫的圖譜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歌曲。

(2)跟着鋼琴演唱。請幼兒邊唱歌曲邊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歌曲內容。

——教師:請你們起立,找一個空地方,用自己優美的動作邊唱邊表演。

解析: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加快地學會歌曲。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 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中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根據鳥兒會飛為引,逐步引導幼兒產生探索興趣。促使幼兒對大自然中動植物、昆蟲類的更多認識,瞭解動物會飛的基本要素——翅膀,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探索其它會飛的東西,並講其會飛的基本原理;在此活動中,慢慢滲透重疊詞的正確使用,如詞"來來去去"的學習融入到對一些常見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會使幼兒更理解和運用。

二、教學目標:

觀察圖畫,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理解故事幽默的結尾。

初步建構和拓展關於動物飛行的經驗。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幼兒對動物的喜愛,動植物、昆蟲以及飛機、風箏如何飛充滿的好奇,本次活動通過觀察、表演等,讓幼兒產生興趣,使幼兒在觀察以及表演中領悟重疊詞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課題。本次活動通過觀察、表演等,讓幼兒瞭解大自然中動植物、昆蟲以及飛機、風箏是如何飛的,在觀察、肢體表演中慢慢滲透重疊詞例“來來去去”,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理解和運用重疊詞。這樣的課題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幼兒,可以有效激起幼兒的求知慾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目標:幼兒對重疊詞的理解和語言表達中的正確運用。難點目標:幼兒對植物以及其它會飛物體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六、教學準備及過程

1、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有關會飛的物體(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圖書、音像資料等)的圖書、圖片、音像資料等。

2、經驗準備:觀看一些關於動物飛行的影響資料。

3、材料準備:

⑴讀本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寫實照片(不要卡通照片),能清晰反映動物的典型特徵。

⑵製作經驗網絡圖所需要的材料。

⑶各種相關圖片,例如:小鳥、企鵝、大象、飛機、風箏等等。

4、教學過程:

⑴導入活動和幼兒一起復習歌曲《誰會飛》。

對幼兒説:"剛才我們唱了'誰會飛?鳥會飛,拍拍翅膀飛呀飛'。小朋友,除了鳥,還有什麼動物會飛呢?"(此時幼兒可能仍會不斷説出各種會飛的鳥,如麻雀、老鷹等。教師無需糾正,而應對其加以總結:你説得很對,這也是一種鳥,鳥兒會飛。)按照經驗網絡圖(俘虜1),對幼兒給出的答案進行羅列和歸納(向幼兒示範文字記錄的作用)。

然後,向幼兒出示一些動物圖片,如大象、獅子、企鵝、鴿子、蚊子等,請幼兒指出哪些動物會飛、哪些動物不會飛,並貼到經驗網絡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對應幼兒討論內容,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通過討論,幫助幼兒總結出動物飛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鳥兒會飛,還有什麼也會飛?”蒲公英等植物,風箏、飛盤等物體,飛機、飛船等飛行物。

⑵閲讀圖畫(初次)遮擋文字,逐頁觀察畫面,主要注意兩條

線索:

①每種會飛的動物的翅膀有什麼特徵?

②每個動物介紹自己會飛的時候,會怎麼説?

第一頁:老鷹在做什麼呢?它是怎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衝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老鷹的翅膀有什麼特點?(將幼兒的描述用文字記錄下來。)想一想,老鷹會説什麼呢?

第2-5頁:同第1頁(重點不同動物的,模仿它們飛行的樣子,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動作,體驗不同動物翅膀的特點和飛行的特點)。

第6頁:這是誰?它的翅膀什麼樣?它想做什麼?它能成功嗎?第7頁:發生了什麼事情?小雞會説什麼呢?小雞為什麼飛不起來呢?(無需展開討論,引起幼兒思考即可。)

⑶閲讀圖畫(再次)結合第一次大書閲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麼動物、它在做什麼、它的翅膀什麼樣、它飛起來有什麼特點等,為幼兒示範如何按照一定的線索完整描述畫面的內容。例如第一頁:老鷹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飛翔的時候用力扇動翅膀,飛得非常快!

⑷總結分享

自由活動時,還可以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幫助進一步的整理。將整理好的經驗網絡圖貼在教室牆壁上,作為幼兒日常學習和討論的資源。請幼兒回家後繼續和家長一起探索關於動物飛行的知識,蒐集會飛的動物和其他會飛的東西的圖片。

七、教學反思

《誰會飛》是中班第一學期的第一個讀本,該讀本巧妙的將重疊詞"來來去去"的學習融入到對一些常見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對於重疊詞,我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並不會陌生,在閲讀時,老師通過肢體表演和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活動時的興趣。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疊詞的正確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疊詞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運用但經常詞不達意,需要肢體動作加以補充。因此在拓展環節中,通過仿編的形式幫助孩子學習正確運用疊詞。活動分兩步驟:一是替換;二才是仿編。這個過程由易到難,幼兒易接受。最後請幼兒畫出仿編的事物加以對已學內容的鞏固,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實施起來也很順利,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不足之處是孩子的傾聽分享意識不強,大部分孩子喜歡議論而不是聽其他小朋友的發言。

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方案策劃方案 篇5

【設計思路】

隨着主題“在秋天裏”的逐漸深入,孩子們逐漸瞭解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外出活動時會有意識的關注在草地上的小蟲子。孩子對瓢蟲簡單的外形、不同的花紋產生了明顯的興趣,他們總會為這是害蟲還是益蟲爭論。

在這個活動中,將重點落在塗色環節中,請幼兒給蠟筆排隊讓幼兒辨析同種色中不同的彩度變化,進一步關注顏色的深淺,逐步培養幼兒有目的地選色與配色,感受色彩的美感。

【活動目標】

1、區別同種顏色的深與淺,嘗試用相近色進行配色。

2、知道瓢蟲是秋天的昆蟲,並區分益蟲和害蟲。

【活動準備】教師範畫、瓢蟲圖片、鉛畫紙、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瞭解瓢蟲外部特徵並能區分益蟲與害蟲

1、這是什麼?數一數它有幾隻腳?還有什麼也是六條腿?

2、小結:長着六條腿的都是昆蟲。

3、這個瓢蟲身上有幾個小黑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裏?(有7個圓點,左右翅膀上各有三個圓點,中間一個大圓點,左右翅膀各一半。)

4、七星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什麼地方是紅色?(頭部、觸角、圓點和六條腿是黑色,翅膀是紅色。)

5、總結:瓢蟲一家有許多不同的種類,要從那些圓點上去分辨,有一個圓點的是一星瓢蟲,有七個圓點的是七星瓢蟲,有六條花紋的是條紋瓢蟲,象龜殼的是龜紋瓢蟲,還有沒有圓點的大紅瓢蟲,這些都是益蟲,其他瓢蟲都是害蟲。今天我們一起來畫保護樹葉的益蟲。

二、分辨深淺色——在找一找與排一排的過程中提高幼兒對同種色的彩度辨析能力

1、出示:大紅、粉紅、桔紅、桔黃、檸檬黃,都能給瓢蟲塗色,請幼兒找出這些顏色,比較哪些比較深,哪些比較淺?從深到淺排排隊。

2、找出綠色,也從深到淺排排隊。

3、指導幼兒畫出瓢蟲的主要特徵,強調瓢蟲的腿要向後畫,身體兩邊(左右)各有三條腿,腿長在身體兩側,頭、尾部沒有腿;要畫的飽滿。

4、鼓勵幼兒選用各種紅色,注意畫面上的深淺搭配

5、提醒幼兒注意黑點的數量,畫出益蟲。

6、總結:師生一起念瓢蟲的兒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cehua/3wdw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