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2023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2篇)

2023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2篇)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

2023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2篇)

歡迎來到紅石野谷——楊家巖景區。楊家巖是赤水世界丹霞自然遺產地核心景區之一,位於赤水市區西南部,離市區16公里,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這裏連綿的丹霞山崖,掩映在綠樹飛瀑之中,被譽為最具美學價值的天然石刻丹霞景觀。走進瀑布成羣,桫欏密佈的深山幽谷,壯闊耀眼的丹霞巖層,彷彿讓人置身於遠古時代。這裏空氣富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30000個以上,是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楊家巖景區由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遊覽區和觀音溝原始生態瀑布王國區兩大部分組成,景區內有珍稀植物數10種:包括瀕危植物桫欏,珍稀保護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樹(當地人稱鐵夾子),鵝掌秋等等。

我們沿着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頂,隨處可見桫欏戲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獨特景觀。這裏位於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保護區的西北部,屬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殼運動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強烈抬升的夷平面,經過幾百萬年的風雨侵蝕、剝露後,軟的被水沖刷帶走,形成溝谷;硬的被留下來,形成山脈、山峯和丘陵;餘下赤紅色的土壤、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丹霞奇觀。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2

7月17日,爸爸和媽媽帶我來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採石磯風景區遊玩。爸爸先開車帶我們來到合馬汽渡,這可是我第一次坐汽渡,不要太興奮哦!原來汽渡是人坐在車裏,然後輪渡載着汽車過江,到江對岸的馬鞍山。在汽渡上,我們全家走下車,站在船邊,吹着陣陣江風,看着滾滾長江水,真有一種“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覺!

下了汽渡,爸爸把車開到採石磯門口。下車嘍,現在,就由我來當一名小導遊,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采石磯的秀麗景色吧!採石磯,又稱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我們先來到了著名的太白樓,唐朝詩人李白,字太白,他曾多次在這兒吟詠詩歌,是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其中《望天門山》就是他在登臨採石磯時寫下的優美詩句。我現在再背起這首詩來,真是身臨其境,也能體會些詩中的意境了。唐代元和年間,這裏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參觀完太白樓,我們順着山路往上走,經過了燃犀亭,再沿着江邊的台階往上走,來到了三元洞。洞裏有望江佛和石磯娘娘的塑像,以及有關他們的美麗傳説和介紹。之後,我們又來到了傳説中常遇春從長江縱身登磯的大腳印處,那裏真的有一塊巨石上印着一隻大大的腳印哦!再往山上走,我們又參觀了詩人李白的衣冠冢。後來,我們還去了始建於東漢的廣濟寺,這也是座江南名剎,香火很旺的。最後,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山路,終於登上了採石磯的頂峯。山風輕輕地吹着大汗淋漓的我們,透心涼!這時,我才真正能理解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所包含的意思,感覺到當人登高望遠時,心胸會更寬廣,眼界會更開闊。

採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愉快的採石磯之旅就要劃上圓滿的句號了。大家聽了我這個小導遊的介紹,有沒有一種如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呢!採石磯,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風景區參觀遊覽。我是此次九華山風景區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九華山風景區。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綺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旅遊示範點。它與清涼佛國五台山、光明佛國峨眉山、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古名陵陽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先後寫出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詩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大主峯,比作九朵盛開的蓮花。因古漢語中“花”通“華”,於是在天寶十三年,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華山不僅以奇峯峭石、飛瀑流泉、清幽秀麗的自然美景而聞名,更是以“地藏菩薩道場”而著稱於世,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目前九華山現存寺院99座,其中9座寺院為全國重點寺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九華山的開山主寺——化城寺吧!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很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説: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

在這裏,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大家在走進寺廟的時候一定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這是對佛主的敬重,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去看看吧。

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寺的建築依山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前高懸趙樸初題寫的“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橫匾,遒勁秀美。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現在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著名的“百歲宮”,一座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現在就讓我們乘坐百歲宮的地面纜車走近百歲宮吧!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東崖峯摩天嶺禪居,他戒律精嚴,刻苦清修,耗用28年,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歷時20年,抄完經書81卷。天啟三年秋,無暇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召來眾生告別後安詳而逝,終年110歲。眾徒們遵照他的囑託,將他的肉身裝入缸中。三年之後,他的徒弟慧廣經常見到缸中出現霞光,於是開缸,發現無暇顏面如生,身體完好,於是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大家請看,那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就是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古人云:“不到百歲宮等於一場空,到了百歲宮萬事好成功”這次大家都來到了百歲宮以後肯定會事事順利的。

接下來讓我們去九華山的天台看看,去天台要經過鳳凰鬆景區。鳳凰鬆位於九華山中閔園,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大家請看,鬆高7。68米,胸徑1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鬆。主幹扁平翹首,如同鳳冠,兩股枝幹一高一低,狀似鳳尾,根部周圍綠草如茵,鬆尾下有很大的園石,人稱“鳳凰蛋”。這棵鳳凰古鬆,史載見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枝挺、葉茂、蒼翠。鳳凰鬆以其雄姿和傳奇故事成為古今眾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讚美詩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被譽為“天下第一鬆”。

現在讓我們上天台看看吧,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説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説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下面就讓我們到肉身寶殿看看,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為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現在很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肉身寶殿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了75年,於唐貞元十年農曆7月30圓寂,壽止99歲,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將金喬覺蓋缸三年,三年後開缸發現各種跡象與佛經上所説的地藏菩薩極為吻合,眾僧認為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的轉世,因金喬覺俗家姓金,佛教徒們便尊他為“金地藏”,其肉身在九華山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裏供奉,遂被尊為地藏王菩薩。走進肉身殿,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眾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大願菩薩。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瞭解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一定能好運常伴。

關於九華山風景區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裏,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裏,祝大家玩得愉快。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亳州觀光遊覽,首先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導遊王萍,大家喊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小王右手邊的這位就是我們此次亳州之行的司機師傅-張師傅,張師傅為人熱情憨厚並且具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在乘車過程中大家了可以安心的乘坐。我們俗話常説“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換的今生的擦肩而過”,那麼我們今天能夠共同乘坐在這輛車上想必是上輩子擦破了衣服才攢下的良緣把。呵呵,開個玩笑逗大家一笑,下面我們言歸正傳。我們今天首先要遊覽的花戲樓景區。在還沒有到達景區之前我先簡單德給大家介紹一下花戲樓。

花戲樓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山陝會館,也稱大關帝廟。舊時當地人也稱其為歌台。是當時山西和陝西的商人在亳州經營藥材生意的聯絡集散地,花戲樓之所以有今天這個名字,是因為在它的院落中有座色彩絢麗美倫美奐的花戲樓。花戲樓整個建築面積達3163平方米,但是其中的精華之處還是體現在那令人神往的"三絕"之上。大家想知道是哪三絕麼?不用着急,讓我們邊走邊看。我們前方就要到達景區了,現在請大家收拾好自己的隨身行李、帶好貴重物品準備下車。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花戲樓景區的大門口了。現在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根鐵旗杆呢就是花戲樓的一絕.這兩根旗杆每根重15噸,高16米多,旗杆分5節,每節又分鑄八卦蟠龍等圖案,每根旗杆上還懸掛着24只玲瓏的鐵鈴鐺,每當有風吹過,就會發出悦耳的叮咚聲。

講完了一絕我們再來看花戲樓的第二絕。現在大家眼前這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築-山門就是花戲樓的第二絕。它的上面鑲嵌着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在不足10釐米厚的水磨青磚上共刻有人物115個,禽鳥33只,走獸67只,樓`台`殿`閣多處。在這裏造就了16幅人物故事,浸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精髓.是佛,是道,是儒。幾乎無所不容,方寸之地展現了大千世界.

花戲樓尤其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它的第三絕-木雕,花戲樓德木雕分為普通木雕和大木透雕。花戲樓德大木透雕共有三國戲文18出,人物數百,神態各異,龍爭虎鬥,呼之欲出。大家請看那幅位於舞台上方中間的就是.它描繪了趙子龍救阿斗的英雄故事,也讚揚了曹操愛將惜才的優秀品德。司馬遷筆下所描述的一代奸雄在亳州還是很受尊敬的。花戲樓集磚雕藝術之大成,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雕刻美術和戲劇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知道花戲樓有沒有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遊客朋友們,我們的旅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到了小王要給大家説再見的時候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回想這幾天的朝夕相處小王還真的有點捨不得大家。,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遊覽過程中小王如果有什麼做的不盡人意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你們的意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最後祝大家一路平安,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説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牀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湧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換句話説,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6

今天主要遊覽的是距薊縣城12公里,處於京、津、唐、承四角交匯地帶的盤山。盤山於20__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旅遊景區並被列入全國__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著稱於世。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提出,我會盡最大努力幫大家解決。同時也希望各位能給予我最大的幫助。在這裏先謝謝大家並預祝各位路途愉快!

對於盤山,在乾隆《遊盤山記》中是這樣描寫的:“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蓋冀州之天作,俯臨眾壑,如星拱北而莫敢與爭也。”古時盤山被稱為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元朝姬志貞《雲山記》所説:“古有田盤先生自齊而來,棲息至此,因名盤山。”清詩僧智樸《盤山志》所説:“魏田疇隱居於此,故名田盤山。今不曰田盤而曰盤山者,亦猶匡廬之謂廬山也。”這是有關其名稱由來的兩種説法。

盤山海拔400~600米,海拔最高的掛月峯高達864.4米。掛月峯前擁紫蓋峯,後依自來峯,東連九華峯,西傍舞劍鋒,號稱“五峯”。盤山還有東五台之説,“東”者,是與山西佛教聖地五台山東西對應。紫蓋峯為中颱,先師台為南台,九華峯為東台,自來峯為北台,舞劍台為西台。

古人又把盤山分為上、中、下三盤,稱為三盤勝境。自來峯一帶為上盤,勁鬆蒼翠,盤曲翳天,是為鬆勝;古中盤一帶為中盤,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為石勝,晾甲石一帶為下盤,萬泉響澗,瀉玉噴珠,是為水勝;可謂“松風水韻,潭影嵐光”。除此,盤山還有26處名石,典志中記述較多的是8大怪石,即:位於由青松嶺東頂通達掛月峯路上的將軍石、位於上方寺南龍風庵遺址上附近的懸空石、緊鄰懸空石的喝斷石、位於千像寺北邊的搖動石、在少林寺東南山坡的蟒石、在蟒石南邊的菱角石、以及盤山水庫內的晾甲石和帳房石。

目前是早上十點三十分,我們已到達目的地。車現在停在了景點區停車場內,下午三點的時候我們在停車場這裏集合。請大家記住我們所乘的車是藍色金龍客車!車牌號是津A12345。下車時請大家注意安全,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妥善保管。

盤山主要有三條遊覽路線:東路、西路和中路。我們選擇其中最美的一條遊覽線路——中路,步行登山。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東側一座造型獨特,宏偉高大的彩繪牌樓,高10米,寬14米,正中匾額上書“京東第一山”,為愛新覺羅·溥佐手書;牌樓背面匾額書寫:“層巒疊翠”,為著名書畫家王學仲題留。

走進山門,迎面的巨石上,鐫“三盤暮雨”四個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長、市政府顧問毛昌五所書。“三盤暮雨”是盤山的獨特景觀,位列“津門十景”之一。“三盤”説的是盤山的“三盤勝境”,“暮雨”是傍晚的雲氣。每當陽春三月,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遠望上盤猶如一堆堆的白雪點綴於蒼松翠柏之間,春風吹過,花瓣隨風飄落,好像降雪一樣;雨後初晴,中盤則雲霧繚繞,霧雨濛濛,似雨不雨,似晴不晴;下盤卻是陽光夕照,一碧如洗。形成:“上盤雪花飄,中盤霧雨渺,下盤夕陽照”的天然奇觀。

我們順石磴小路向北行,幾十步後到達的便是東浮青嶺與西浮青嶺間的峽谷地帶,谷口東側面南,一塊巨石矗立,上鐫“入勝”兩個大字,字徑五尺,遒勁有力,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榮祿的手筆。意即從此就進入勝境了。

穿過從翠屏峯流下來的飛帛澗上的小橋。大家可以看見西峭壁上,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另一行是“鳴騶入谷”。盤山又名四正山,因此“四正門徑”意為此乃通向盤山的大門;“鳴騶”是指豪門車馬聲。古時帝王、達官貴人,為了表示對佛門的虔誠,進山禮佛,常常鑾輿隨從傳呼喝道,前呼後擁地進入山谷,所以稱為“鳴騶入谷”。

距此不遠處有一塊巨石當道而卧,高數尺,長丈餘,上寬下窄,形似元寶,這就是有名的元寶石。元寶石略向路邊傾斜,上邊刻着幾行正楷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鬆。”

進入四正門徑,一路向北,一幅優美的畫面呈現在大家眼前。

迎面這株巨大的古鬆就是盤山的“迎客鬆”幹圍八尺,高足三丈;松下一橋橫卧澗水之上,簡潔古樸,為花崗巖條石建造,稱為偏橋;西岸,一座茅亭卧在澗水之旁。大家可在此稍作休息,藉此機會我給各位講一段發生在這橋上和乾隆皇帝有關的軼事。

乾隆47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帶着滿朝文武大臣、太后、貴妃到承德熱河避暑山莊避暑。據清史記載,當時熱河一帶,連年乾旱,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十分艱難。聽説萬歲爺帶這麼多人來此避暑,都非常氣憤,於是就傳出了一個民謠:“避暑山莊真避暑,百姓皆在熱河中”。民謠一傳十,十傳百的就傳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裏。乾隆聽後非常生氣,派兩個太監去民間私下查訪,但始終查不出結果。無奈之下乾隆與其母商量,決定回京。回京時,途經長城,便到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的清東陵去祭祖謁陵,中途在薊縣的行宮住了一夜。因天氣酷熱,母子二人誰也沒休息好。次日天明,兩人經商量決定改道來到盤山。在迎客鬆前,乾隆下馬,步行登山,隨行的有東閣大學士劉墉,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昀等。一行人從靜寂山莊出來,由中路進山遊覽,乾隆走得氣喘吁吁,劉墉湊過來,説“我主上山,前背高後步。”

乾隆聽了自然高興,馬上反問道:“我要下山呢?”

劉墉急忙説:“我主下山,後步高前步。”乾隆微微搖了搖頭。劉墉靈機一動,説:“我主下山,後背倒比前胸高。”乾隆一琢磨,心中不禁一喜。

來到偏橋前,乾隆見這裏風景很好,降旨休息並隨口説出一上聯:“遊盤山走盤道盤桓數日”

劉墉搶先對出下聯:“逛熱河飲熱河酒熱鬧幾天”

本想忘記熱河之事的乾隆聽後甚是不悦,劉墉見此情形,急忙把話岔開,説:“萬歲,這兒的景緻多美啊,您應該再出個上聯,讓大夥兒對對。”隨即乾隆站起身來,手指大石橋,説:“八方橋橋八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此聯一出,頓時難住了在場的幾位大臣,連劉墉也噤若寒蟬不吱聲,只有紀昀低頭微笑。乾隆見狀,便説道:“紀愛卿,這個下句就由你來對吧。”

紀曉嵐一聽點到自己頭上了,馬上站起身來,邊走邊想:用什麼妙句才能哄得乾隆高興呢?遂已來到乾隆跟前,不禁靈光一閃,跪在乾隆面前對答道:“萬歲爺爺萬歲跪到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聽後龍顏大悦,御筆提書:“幽深處,曲澗小橋橫,細薄雲歸千丈影,彎彎泉放百般聲,立立又行行。”

故事講完了,我們繼續沿着曲徑通幽的石階小路,邊前行,邊欣賞周圍的怪峭山巒。

一路走來,我們已經來到天成寺景區了,寺門東面,有一個石砌的巨大高台,高台上有座宏偉的建築,那便是卧雲樓。

薊縣古稱漁陽,古漁陽有八大勝景,即:清池春漲、白澗秋澄、採村煙霽、鐵嶺雲橫、盤山暮雨、獨樂晨燈、崆峒積雪、瀑水流冰。

其中,“盤山暮雨”説的就是盤山雨後之景,似晴非晴、似雨非雨、似霧非霧這一奇特景觀。雨後的卧雲樓是這一景觀的代表。每當夏天傍晚的時候,雨過初晴,常見一抹雲霞,在微風的吹動下,穿二樓樓窗而過,故此得名卧雲樓。

觀賞了卧雲樓,便來到了被乾隆皇帝稱為“奧穴區域”的天成寺,該寺始建於唐代,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天成寺舊名福善寺,猶如天造地設一般,取天成圖畫之意,故名天成寺。又稱“天成法界”。

步入寺門,便見江山一覽閣,這曾是乾隆皇帝下榻之所。此閣直通院中的曲廊,曲廊長四十餘米,廊間上彩繪風景,翎羽花卉,民間故事栩栩如生。

天成寺正殿建在翠屏峯下,硃紅的明柱,光燦的彩頂,面闊三間,雕樑畫棟,上面懸掛乾隆皇帝御書匾額“清靜妙音”。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周圍是十八羅漢雕像。

殿東有一座規模稍小的配殿,殿前聳立着乾隆御製碑,碑正面刻有乾隆皇帝巡幸盤山時留下的《遊盤山記》,背面則是其詠盤山的詩作《遊盤山》。

殿前的臨壩台處,有兩株樹齡八百年的銀杏,均高25米,幹圍3.1米。銀杏樹起源於古生代,素有“活化石”的美稱,僅存於我國。一般,銀杏樹為雌雄異株,可大家面前的這兩顆均為雌性,而且都結果實,這是因為,在縣城農機院內有株雄性銀杏樹,每年春天藉助風力傳播花粉,開花結果。

殿西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條石台基,台基上,巍然屹立着一座淺黃色的古塔,這就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佛舍利塔,塔身通高22.63米,邊長3.38米,八角十三層,結構精巧。塔基由花崗巖須彌座和三層仰覆蓮花組成。塔身正面有門,內置佛龕,側面有浮雕花窗。出檐為仿木作磚雕斗拱。十三層密檐上,掛有104個銅鐸,金光閃閃,山風徐來,叮鈴作響。塔前有一株古柏,千年以上,測定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樹,軀幹粗大,枝杈盤曲與翠屏峯、飛帛澗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塔影穿幽壑,晴嵐迭翠屏”的天成畫卷。

古佛舍利塔是遼代天慶年間建的,相傳塔內藏神龍親奉舍利三萬餘顆。明代崇禎年間重修。為修這座佛塔。名僧如芳和尚刺血書經七年,賣經積錢。興工時,傳説“感白光燭天,如玉橋,竟日不散。”在塔內發現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

塔東側立一石幢,上為遼書。明萬曆年間,磨其三面,改刻“無垢淨光陀羅尼佛頂真言”等字及“金佛燃燈記”。

古佛舍利塔西面,有徹公長老和尚靈塔。塔下有善蛇洞,相傳洞裏藏七十二條善蛇,白天潛於塔下,夜裏攀在塔身前以護衞佛塔。有時還潛入殿堂,蟠伏坐下,恭聽老僧説法。

大雄寶殿後有兩個方形水池,池中有水,名涓涓泉。水池深不足三尺,清徹見底,水質甘甜清冽,常年不涸,將這裏的泉水注入杯中,凸出杯麪三毫米不溢流,平面放一枚五分硬幣飄浮不沉。經有關部門檢測,這是難得的低鈉高硅的優質天然礦泉水。

此外,寺西有一“飛帛澗”。每當夏秋時節,雨量充沛,澗水從翠屏峯飛瀉而下,氣勢壯觀。

出寺門繼續往上,盤山的其它景區大家可自行遊覽,下午三點鐘的時候,我會在景區停車場等候大家,請大家準時回來,遊覽時請注意安全。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7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於一九八八年批准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她地處鴨綠江下游,渾江口至大東港之間,與朝鮮的碧潼、清水、義州和新義州隔江相望,全長210公里,面積824.2平方公里,由綠江、水豐、太平灣、虎山、大橋、江口六大景區100多個景點組成,以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薈萃、地理位置獨特、環境質量優越而馳名中外,是一覽兩國風光,憑弔歷史遺蹟,兼容渡假修養、科學考察和異國旅遊於一體的河川風景名勝區。 漢稱馬訾水,唐始稱鴨綠江,因水色 深綠如鴨頭得名。源於長白山主峯白頭山南麓海拔2300 米處。上流經崇山峻嶺,坡陡流急,谷寬50~150米。中 遊自臨江以下,轉向西南,坡度變緩,谷寬200~20xx米。 下游自水豐以下,河谷開擴,兩岸有低山丘陵和較窄平 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島嶼近200個,以文安灘為最大。 丹東附近江寬5公里,流到東溝分兩支入黃海,全長795 公里,流域面積6.3788萬平方公里,中國境內約佔一半。 水系發達,支流受構造控制,多與幹流成直交。北側主 要支流有渾江、蒲石河、□河等,南側主要支流有虛川 江、長津江、禿魯江、忠滿江等。全流域氣候涼濕, 分佈以紅松、 楓樺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下游多櫟林。有多種野生動、 植物。 江水含沙量和輸沙量小。 鴨綠江流經長白山地, 河谷陡窄,比降大,水力資源230萬千瓦。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都知道“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句祝福的話吧,説的就是我們煙台的東海與南山啊

您到此一遊,就是進了福壽之地、財富之鄉,祝您好運!

南山古稱盧山,此山雖然不能與江西的廬山相提並論,但也自古有名,史書上説盧山“山色蒼秀,水光清沁,青松綴翠,秋柿縈紅”。唐朝的開國功臣尉遲敬德曾經在此修建過道觀,宋朝皇帝宋神宗曾經親筆題寫山門匾額,明朝的最後一位宰相範復粹在這裏一住就是20xx年。

當然,古時候的盧山和今天的南山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現在提起南山,人們就把它和福聯繫在一起,和壽結合在一塊,南山成了福壽的象徵。南山風景區建成之後,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級領導多次到這裏視察,國際友人也紛至沓來。

好了,欲識南山真面目,隨我慢慢來參觀。

宗教文化園

各位遊客,我們南山旅遊景區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宗教文化園,包括佛教的香水庵、南山禪寺和開光不久的世界第一錫青銅鑄大座佛——南山大佛,道教的南山道院和靈源觀等。第二部分是歷史文化園,這是一處以朝代為序,以不同風格的建築羣和大量的文化內涵建造的大型主題公園。大家現在參觀的是第一部分——宗教文化園現在我們就去參觀南山景區最大的亮點南山大佛。這尊舉世罕見的錫青銅大坐佛,高38.66米,重約380噸,連底座高47.46米,蓮花座下,有三層建築,總計高度為18.8米,面積為8900平方米,包括功德堂、萬佛堂和佛教文化藝術博物館。底座前面這個台階共有360級,高58.66米。從底面到大佛頭頂,高達102米。大佛由232件佛體,108塊蓮花瓣、302個髮髻,總共642塊錫青銅鑄件組合而成,內裏骨架鋼材達120多噸。38.66米有多高,47.46米有多高,102米有多高,打個比方,它分別相當於一幢十層、十七層和三十五層樓房的高度。

在中國,高度22米以上的青銅大坐佛共有四尊:一尊是宋朝開寶元年鑄造的22米高的河北正定隆興寺大佛;另一尊是1920xx年西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鑄造的26.2米高的“強巴大佛”;第三尊是1990年香港大嶼山木魚峯上聳立的高26.4米的“天壇大佛”。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尊“南山大佛”超過了“正定大菩薩”、“強巴大佛”、“天壇大佛”,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的青銅大坐佛!

這位大佛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北印度人,他是迦毗羅國王的太子,姓喬達摩,名字叫悉達多,關於他的成佛,佛教界流傳着一個十分動人的傳説故事。他從小生活在宮廷裏,過着十分優裕的生活,父親見他天資聰慧,相貌奇偉,能文善武,對他希望很大,期望他繼承王位以後建功立業,成為一個“轉輪王”。可是悉達多看到當時古印度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鋭,看到人世間眾人所經歷的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決心尋求擺脱世界上這些苦難的辦法,終於在29歲那年(一説是19)捨棄王族的豪華生活,換去太子的衣服,剃去頭髮,成為一個修道者。春去冬來,在六年的苦行生活中,他做了種種殘酷的自我折磨,但換來的卻是消瘦的面容和虛弱的體質,事實使他懂得苦行是徒勞無益的。因而他毅然放棄苦行,步入尼連河,洗淨身上的污垢,隨後又接受了一位牧女供養的糜乳。在恢復了氣力以後,他獨自來到伽耶城外的畢缽羅樹下,盤腿而坐,排除各種誘惑和干擾,靜靜思考,終於在第七天深夜獲得大徹大悟,成為佛陀。因為他是釋迦族人,所以人們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又因為他最終成了覺悟者,也就是佛,所以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佛,他成道的那個地方稱為菩提場,畢缽羅樹則被稱為菩提樹(菩提的意思是對佛教的、真理的覺悟)。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徒認為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於是就把這一天定為“成道節”。

南山大佛雙目垂視睿智慈祥。不論你靠近或遠離,他的眼神都在向你張望。隨着人的靠近或遠離,眼睛彷彿在微微開合,靠得越近就愈覺得佛祖在關切您一樣:他的嘴角似笑非笑,欲言而未語,使人倍感親切,引發種種遐思和聯想。

現在我給大家講大佛的手勢。右手的招手之勢,叫做“施無畏印”,表示拔除痛苦。左手放在膝上,掌心向上,叫做“施與願印”,表示給予快樂,願普天之下眾生都無憂無慮,盡享歡樂。

請大家繼續往下看。“南山大佛”的坐姿叫做“結跏(jia)蚨(fu)坐”(盤腿而坐,腳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種坐法),那麼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坐在蓮花座上呢?佛經中説,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上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蓮花開放於炎熱的夏季之中,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蓮花為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有從煩惱中得到解脱而生於淨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所以他們或坐或站,都在蓮台之上。

最後,讓我們用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詩句,來讚頌這尊世界上最高最大也是最重的錫青銅大坐佛: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現在是大家自由觀看的時間了,趕緊行動吧,十分鐘後我們集合.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9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河南觀光遊覽!我叫....是河南旅遊集團的一名導遊員,大家叫我小偉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們河南旅遊集團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我身旁的是我們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師傅,安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能,我們的安全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在車上大家可以盡情欣賞沿途的風景,我們倆個都很榮幸也很樂意的為大家服務,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是什麼建議都可以給我們提出來,我們都會虛心的接受,盡心盡力給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預祝各位河南旅遊愉快,萬事如意!

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給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話説“有緣千里來相會,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業可以是説是百年修得同車行吧!相聚就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時間裏,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簡稱“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稱,在1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萬的中原兒女,厚實的文化底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結,優美的自然山水,使這裏成為凝聚華夏文明的地方。古時,河南處於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餘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都鄭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資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燦爛的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GDP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國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農產品轉化大省,第一勞動力輸出大省,倆句話: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過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現在!

中華之源,錦繡河南熱切地歡迎你們的到來!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黃河小浪底風景區,大家請有秩序的下車,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小浪底提起這個名字,大家覺得很好奇,許多遊客會問為什麼叫小浪底呢?我在這裏給大家作個簡單的解釋,由小浪底大壩上溯25公里是聞名遐邇的黃河三峽,其中八里峽河牀比較狹窄,水流比較急,浪花洶湧,掀起一個接着一個的大浪,但是出了八里峽,進入小浪底,河牀相對寬闊,水流變緩,河面只能捲起小小的浪花,居住在這裏的先民們就把這裏稱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頭,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壩址就在黃河南岸的孟津縣小浪底村,按照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命名習慣,大都是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也就是由這個村莊而得名的。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即可較好的控制黃河供水,又可以利用其淤沙庫容,攔截泥沙,進行調水調沙,減緩下游河牀的淤積抬高,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防洪庫容40.5億立方米,下游防洪標準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的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理黃河史上的一個奇蹟,工程採取銀行貸款,國際招標興建,共分為三個標段,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小浪底工程結構異常複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僅主體工程開挖土石方就達到了8811萬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大徑洞和近百條各種支洞都集中佈置在北岸那一單薄的山體內。其中規模最大的3條導流洞總長3480米,每個洞的直徑達到了1405米,足以裝下兩棟四層樓房,泄洪系統流進水塔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複雜,堪稱世界之最。室內的新型多孔消能裝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是屬於罕見的。3條泄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體是由緩傾角的砂巖和粘土質粉巖組成,有20多條層線,如千層餡餅,在山體內施工難度很大,單是山體外隧道進口巖石加固和支護就用了12米的錨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錨索578跟,鑽12米深的排水孔1382個,把巖壁鑽的密密麻麻,人們形象的稱為納鞋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壩的下面,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了防止泄露在大壩下面築起了一道混泥土放滲漏牆。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大壩中還埋設了幾百種先進的儀器,像是眼睛一樣隨時的檢測着大壩的安全狀況,整體設計施工難度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造了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好了,大家在此休息一會,不要走遠,我們20分鐘後集合!

鄭州黃河風景區導遊詞三:

各位朋友: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裏過雲曾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常是風沙起時天上、地面、水裏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遊的鄭州黃河遊覽區了。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流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3-5釐米,所以,下游的河牀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氾濫成災,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氾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的生命財產,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氾濫過,而且,治理後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於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着唐裝,頭挽魏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裏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台樓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相匹配的建築特,若登監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裏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是旅遊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 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説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着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明的疏水導流的科學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裏突出地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羣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遊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鄭州黃河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它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釐米。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槳產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裏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黃河將我們的心緊密聯繫在一起,激勵我們踏上新的征程,願我們將來再次相會,謝謝大家。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石林位於昆明東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1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處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劍狀喀斯特地質地貌奇觀,被列為地球“八大自然景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和吉林霧凇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景觀。

石林景區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長湖、月湖;奇風洞、芝雲洞;大疊水瀑布;圭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個片區。今天我們主要遊覽的是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兩個片區,行程約6公里,需要遊覽兩個半小時。下面就請大家與我一起遊覽石林吧。

石林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第一個景點“石林湖”。它是根據周恩來總理建議而修建的。1955年4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到石林遊覽,周總理看到這,窪地裏只有少許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觀後,就説“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聽了總理建議,人們就把原溶蝕窪地進行了人工改造,使原來小小溶蝕水池變成了今天的石林湖。

各位請看,在這平靜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在這叢叢石峯中有一石酷似傳説中的觀音,各位請仔細找一找。對,就是她,好一尊“出水觀音”,正因有此觀音石,有人也把此湖稱為“觀音湖”。

獅子池和獅子亭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小池名叫“獅子池”。大家看,池邊的大獅子正在照看着池中幾隻嬉鬧的小獅子,而這整座山也是一個大獅子,守護着神奇的石林。現在各位請隨我上山,去縱覽石林全貌。獅子亭是我們今天遊覽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68.9米,是遠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登上獅子亭,朝南可指點石海驚濤,蒼茫浩瀚的大石林奔來眼底;向東可俯視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石林湖一覽無疑。有人稱石林是“中國風景之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和吉林霧淞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也有人説石林是“中國造園之源”。

在這裏我們就不得不説起石林的成因,這就要追朔到距今5億7千萬—2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到早二疊世時期。那時候石林所在的滇東一帶是一片大海。當時氣候温暖潮濕,使海洋中的生物生長快且種類繁多,這些生物死亡後其骨骼與砂、泥質一起沉積。直至2億7千萬年前石林成為熱帶淺海,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巖。後來,由於地殼運動,使石灰巖層抬升露出海面,在海水、雨水、地下水等的溶蝕、沖刷和風化下,才形成了如此大規模的巖溶地質地貌。

青牛戲水

參觀石林,隨時間的不同,角度的變化,光線的強弱,會產生不同的景觀。還要提醒大家,遊覽石林您可一定要發揮想象能力。各位請看,這是個小小的池塘,發現塘裏有何“物”?仔細看來,會發現兩頭小水牛正在戲嬉,脊背時隱時現,一派田園情趣。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戲水。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雙休日,爸爸媽媽準備帶我到宜昌的兒童公園裏去玩,我高興極了。

今天,我們都早早的起了牀。梳洗好了,吃了早點,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坐了一個小時的車,終於到了宜昌,我和爸爸媽媽一下車就看到了寬廣的停車場,裏面停着大大小小的汽車,走到停車場外,我看到了寬寬的馬路,馬路邊擺放着美麗的鮮花、整整齊齊的,人行道上沒有一點垃圾,乾乾淨淨的。

我們來到兒童公園的大門前,公園的正中央擺着許許多多的鮮花,五顏六色,非常漂亮;兩旁栽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樹木,長得十分茂盛,鬱鬱葱葱。

走到公園,我一眼就看到了鴿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有粉色的……看着好多小朋友在那兒喂鴿子,我也躍躍欲試。爸爸見了,買了包玉米遞給我,我從玉米袋子裏拿出幾粒,放在手裏,幾隻鴿子朝我走來,用尖尖的嘴啄着玉米粒兒,我感覺到手癢癢的,真好玩。

喂完了鴿子,我們朝前走着,突然,我看到了又高又大的摩天輪,我對爸爸媽媽説:“我想玩摩天輪,你們可以陪我一起玩嗎?”

“可以呀”爸爸説。

媽媽買來三張票,我們走到了摩天輪前,有工作人員把我們送到了車箱裏,我們坐在車箱裏,車箱慢慢地升高了,我從窗户往外望,“好高啊!”我叫了起來,我又從上往下望,看到了草坪,許多人在草坪上玩耍,車箱升到了最高外,我簡直不敢往下望了,心都快掉出來了,我緊緊拽住爸爸的手,生怕掉下去,還好,車箱又慢慢地下降了,我們走出車箱,我都有點站不穩了,頭暈暈的,不過我覺得很好玩。我想:如果再來的話,我還會玩摩天輪。

我們還玩了沙畫、打汽球、碰碰車……公園裏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呢!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傍晚,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公園。

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

2023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劍門關有一位不可不説的歷史人物--姜維。我們右側頭頂就是他當年駐軍的姜維城。姜維,字伯約(公元202年-公元264年),甘肅天水人,羌族,是魏天水中郎將,於公元228年歸漢,孔明説“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涼州上士也”。(他和孔明成為蜀漢歷史上上兩段佳話:孔明27歲時一對<隆中對>定蜀漢,六出祁山恢復漢室;姜維27歲歸漢九伐中原=成為孔明之後蜀國又一忠臣良將,公元263年由於漢中陽平關、文縣陰平橋頭失守,姜維會合張翼、廖化退保劍閣(今劍門關)十月派田章助守江油關。以不足3萬人馬抵鍾會、鄧艾、諸葛緒18萬大軍。姜維首仗用5000人馬殺得魏兵大敗,後退十餘里下寨。後因田章疏於警戒,被鄧艾設計偷渡陰平,自摩天嶺裹氈而下,破江油關、綿竹關直抵成都。劉禪聽信讒言,不戰而降,形成了“成都後主已亡國,此地姜維尚守城”。姜維聞成都有失,分兵回救,兵至梓州(今三台),太僕蔣顯已持後主詔書令姜維投降。帳下將士聞之,無不眥牙裂目,氣憤填膺,拔刀斫石,哭聲震野,拒絕投降,誓與劍門關共存亡。有一員將士化作一巨石站在關口,千百年來守着劍門關(今石胄)。公元264年蜀漢滅亡。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維示意殺北來諸將,不幸事泄軍亂,北來諸將欲成都殺鍾會、姜維於亂軍之中,享年62歲。後人有一付對聯作了中肯的評價:生活讓強敵西來,歎!表繕譙周乞降後主,錦官城到處烽煙,籲冠深矣,可奈何?縱有劍門一木洵難支大廈:死好見先皇地下,悲。計誅鄧艾、志偃武鄉,孤忠臣應昭河嶽,唯斯勝者,必多負,緣茲斗膽千秋遺恨在陰平。另一付對聯是這樣寫的:“雄關高閣壯英風,捧出丹心披開大膽:剩水殘山餘落日,虛懷遠志空寄當歸。”歷代墨客騷人對姜維盛讚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l97r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