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9篇)

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9篇)

風景區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亳州旅遊觀光。

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9篇)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花戲樓。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花戲樓它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原名山陝會館,也稱大關帝廟。舊時當地人稱其為歌台,是當時山西和陝西的藥商在亳州經營藥材的聯絡集散地,之所以有今天這個名字,是因為院中有座色彩絢麗美倫美奐的花戲樓。

花戲樓整個建築面積達3163平方米,但是其中的精華之處還是體現在那令人神往的"三絕"之上。大家想知道是哪三絕麼?不用着急,讓我們邊走邊看。

現在大家正門前看到的這兩根鐵旗杆就是花戲樓的一絕.每根重15噸,高16米多,旗杆分5節每節分鑄八卦蟠龍等圖案,每根杆上還懸掛有24只玲瓏的鐵風鈴,每當有風吹過,便會發出悦耳的叮咚聲。

再來看花戲樓的第二絕,就是大家眼前這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築-山門.它的上面鑲嵌着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在不足10釐米厚的水磨磚雕上共刻有人物115個,禽鳥33只,走獸67只,樓`台`殿`閣多處,在這裏造就了16幅人物故事,浸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精髓.是佛,是道,是儒。幾乎無所不容,方寸之地展現了大千世界.

尤其值得大家關注的是花戲樓的第三絕-木雕,共雕有三國戲文18出,人物數百,神態各異.大家請看那幅位於舞台上方中間的是.它向我們講述了曹操愛將惜才的故事,這樣看來.司馬遷筆下所描述的一代奸雄在他的故鄉還是是很受尊敬的。

花戲樓集磚雕藝術之大成,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雕刻美術和戲劇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知道花戲樓有沒有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風景區導遊詞 篇2

鵪鶉斗山朋友們,大家都知道:鶴鵓本性好鬥。但又有誰能夠料到,這裏就有一對鵪鵓在拼殺打鬥呢,它們不僅一直鬥到了高高的山頂之上,而且化作了頑石還要繼續鬥下去!不信,大家請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看見了嗎?就在那裏!你看它們嘴對嘴、眼對眼,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天知道它們鬥了幾千年,今後還要再鬥幾千年?

三秀谷、三秀石朋友們,這疊彩洞可謂“幽、奧、奇、幻”兼具。大家看,從我們剛才上山時的2號洞到現在通過的12號洞這一段,洞洞相連,時隱時現,在蛇形洞裏摸黑,在陡崖峭壁間盤旋。過了12號洞之後,眼前豁然開朗,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峽谷便是鬱鬱葱葱的三秀谷了。從12號洞外向谷對面森林上空望去,可以看見“三秀石”奇景。看見了嗎?就是那塊石頭。説它奇特無比,一點也不誇張。“三秀石”屹立在山頂巋然不動,乍一望去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如果您不斷地變換角度,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所在了。對了,它可以隨着人們視覺的轉變而變換姿態,可以從靈芝、傣族少女搖身一變成為現代派的時尚女郎。此情此景,令人歎為觀止。

仙龕峯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峯是仙龕峯。它位於12號洞與13號洞之問,地處兩道絕壁的交角上,居高臨下,拔地通天,堪稱一絕。朋友們若身臨其上,則會感到如履天台、似入雲端、超凡脱俗、飄飄欲仙。此峯四周上下,景色萬千,令人目不暇接:後上方,有主峯茱萸峯在望,形若倬筆,直插藍天自雲;前下方,阡陌縱橫,田園如畫,十八盤大道彎彎,子房湖碧波千頃;前上方.層層山巒,一望無垠,天連天,山猶如海石濤影接天。望之令人胸懷開闊,心曠神怡。除此之外,這裏還常有“白雲遊谷”奇觀出現,雲台山以雲稱勝,不觀雲不算遊雲台。如果你幸運的活,還能一睹白雲繚繞神奇。

丹風朝陽“丹風朝陽”是13號洞上方的一處植物景觀。該景觀本為一株古老的側柏,因其衰老而有一枯枝,又因其枯木逢春又生出了許多繁榮的杖權。枯枝昂揚似風頭,新枝橫披如風體,尖端下垂似風尾,亭亭玉立在洞頂小山之巔。旭日東昇時分,它便化作了一隻美麗的丹鳳,沐浴在燦爛的霞光盟,惟妙惟肖,故名‘‘丹鳳朝陽”。

風景區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為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鬆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現在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據説,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的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説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為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為弓箭,守衞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個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風景區導遊詞 篇4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將遊覽廣州市白雲山國家 4A級風景名勝區。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北部,總面積20.98平方公里,海拔382米。白雲山上有説也説不完,講也講不盡的美麗風景等着大家遊覽。請大家遵守秩序,愛護環境。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白雲山西門,這是由白色雲石和金色琉璃瓦砌成的拱形山門。上面刻有“白雲山”三個金碧輝煌的大字。大家趕緊拍照留念。進入山門,映入眼簾的是右邊山坡上的大草坪。碧綠髮亮的大草坪像一片綠色的大地毯,上面還有許多紅的、黃的、紫色的野花。清風吹來帶着草的芬芳和花的清香,請大家走進綠道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如果説西門和草坪讓人驚歎,那黃婆洞水庫就更加美不勝收了!它靜得像面鏡子,綠得像塊碧玉。它清澈見底,水並不深,所以夏天時,有許多男女老少在這裏快樂地游泳。真是一幅美麗的景象!水庫旁有幾棵千年老鬆,大家看,它們樹枝彎曲,像龍爪,樹葉在陽光下發出的綠光像龍鱗。關於黃婆洞水庫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傳説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個池塘,池塘裏住着一個美麗的田螺姑娘。池塘邊是農夫瓦期的家。田螺姑娘經常趁農夫下田幹活的時候幫他做可口的飯菜。就這樣,他們成為一對恩愛夫妻,可是好景不長,有一天,瓦期到山上砍柴,一去就沒復返。田螺姑娘望穿秋水,只見山峯高聳雲端,白雲滾滾,兇猛的山鷹在天空盤旋,卻不見瓦期的影子。田螺姑娘傷心地哭幹了眼淚。眼淚把池塘變成了水庫,她自己也變成一棵千年古鬆,立在水庫旁眺望着白雲山,等着瓦期的歸來……

到了山頂的“白雲晚望”,樹林掩蓋了山路,黃婆洞水庫變成了融在林中的小寶石。

我們的白雲山之旅結束了,歡迎大家再次來遊玩!

風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安福武功山的山門。安福武功山也被稱為“中國福山”。大家抬頭看山門兩邊有副對聯,這副對聯出自《武功山志》,上聯是:東接匡廬西連衡嶽,下聯是:仰窺碧落俯看白雲。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廬尾武功中”。站在武功山上,抬頭就可見日落,低頭就可見白雲環繞。武功山海拔較高,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

安福武功山有4大景區,分別是金頂景區、箕峯景區、武功峽景區和羊獅慕景區。今天大家要遊覽的就是雲中草原———金頂景區。武功山古名羅霄山,又名瀘瀟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總面積365平方公里,擁有大小景點36處,自然和人文景物景觀114個。

武功山風光旖旎,集“雄、險、奇、秀、幽”於一體,素有“乾坤勝境”之譽。瀑布羣、高山草甸、金頂古祭壇羣為武功山三大絕景,其中高山草甸、金頂古祭壇羣最有特點。

武功山草甸為亞洲同緯度規模最大的高山草甸,其海拔之高、面積之大在國內絕無僅有。海拔最高的白鶴峯,也就是常説的金頂達1918.3米,為江西省內最高峯,面積逾10萬餘畝,其中安福所佔面積最大,金頂上的古祭壇和道觀均在安福境內。安福武功山的植被垂直分佈特徵比較明顯,在海拔1300米以下主要是闊葉林,再往上便全是針葉林。最顯著的就是武功山的黃山鬆落羣,有些成羣,有些點綴在草甸之間。至海拔1700米以上,眼睛所到之處就是高山草甸了。

風景區導遊詞 篇6

菩薩殿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實菩薩是佛教對其的尊稱,而在道教裏她卻被尊稱為慈航真人,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相傳商王時期,在普陀山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人,發願要普度世間所有男女。她經常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為慈航真人。另據李善注引《靈寶經》説:禪黎世界墜王有一個女兒,其名姓音,她生下來直到四歲仍不能説話,墜王就將她拋棄在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姓音沒有東西吃,便靠嚥氣、引月服精等功法來延長生命。有一天她在丹凌之舍遇到一位神人,姓音不能説話,便用右手在赤石上寫了一些文字。神人看到她寫的文字文辭美妙,便讓她用心回憶自己所寫的文章。姓音一面回憶,一面焦急的總想説出來,不知不覺竟然説出話來。因為神人經常來看姓音,因此後人也稱其為觀音。觀音出山回到國中,國家正有災難,地上就像着火了一樣,而且許多人都因為天旱缺水而死去。於是姓音就祈禱上天降雨,沒有多久天上就下其了甘雨,地上也湧出了靈泉,草木得到滋潤,田禾也巨豐。因此被人們所信奉。北京白雲觀和青島嶗山太清宮都供奉有慈航道人的聖像。

五里坡這裏到山頂只有二百七十米了,可是由於山路崎嶇陡峻,人們走着的時候總有五里那麼遠的感覺,所以山下羣眾叫它五里坡。

風景區導遊詞 篇7

虞山尚湖旅遊度假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獨佔建城區“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獨特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虞山與尚湖分別是國家首批森林公園和城市濕地公園。

虞山,既有江南山川渾厚柔美的共性,也有石骨嶙峋險峻偉岸的大山之勢,又因3000多年的文化滋養而靈光四射,盡得風流,成為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常熟的人文積澱大部分能在虞山上尋根溯源,仲雍墓、言子墓、虞山畫派、虞山詩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歷代湧現的狀元、宰相、進士等,都同虞山有着很深的淵源。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因商末姜太公為尋訪仲雍前來常熟,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水域面積很大,佔尚湖景區面積近三分之一,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卧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被汪道涵譽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

【三峯景區】

【三峯寺】

三峯清涼寺因地處虞山第三峯而得名,始建於我國佛教鼎盛時期的南朝梁代。清代後期,在多位高僧的籌劃下,對當時老舊的明式寺舍多次進行修葺增建,使之逐漸成為江南名剎。清涼寺附近有一處“萬松林”,林中保存着很多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墓,參天蔽日,蔚為壯觀,吸引了諸多名人雅士到此尋訪勝蹟,借住三峯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晚年也曾多次來寺內“聞思閣”閉門讀書。

三峯清涼寺既是信徒進香祈禱的場所,更是高僧弘揚佛法培育僧才的地方。自明代以來,寺內名僧輩出,在佛教界影響巨大。

【維摩景區】

【維摩寺】

維摩山莊原名維摩寺,是遠近皆知的佛家勝地。它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其後經歷幾番毀壞與重建。1983年,江蘇省太湖風景區建設委員會為恢復虞山十八景中的“維摩旭日”,在維摩寺遺址上建成了維摩山莊。

維摩山莊坐西朝東,正對旭日。一進山莊大門就是方圓百步的寬敞院落,因其植桂成林,所以叫做“百桂園”。每年金風起時,園內金銀滿枝,芳香染衣。

穿過百桂園,但見堂軒高敞,迴廊逶迤,亭榭錯落。這裏的建築全是明清形制,您若是攜同三五親朋出遊,不妨在這裏找個清幽處坐了,泡上一壺虞山綠茶,細聽林間鳥語,那可真是一等愜意之事啊。

到維摩山莊您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望海樓。這樓已經很老了,它始建於乾隆三十年。登樓遠眺,天際有隱隱一線,那就是長江。在這裏遠眺長江,您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千古絕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心生萬千感慨呢?

【寶巖景區】

【寶巖景區】

寶巖景區主體為寶巖生態觀光園,於1998年建園,1999年正式開放。寶巖灣掩映於虞山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被稱為“虞山第一灣”,生態園就坐落其內。園內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

走入景區大門,您眼前看到的這個湖稱之為“引星潭”,這裏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呢!據説當年女媧補天多出了一塊石頭,玉皇大帝特派太白金星到人間找一塊風水寶地把天石深埋。太白金星選中了虞山的第一個山灣,預先在那裏挖了一個潭,並在潭邊守着引導天石落地。這年,虞山第一灣的楊梅是個大豐年,楊梅長得又多又好,太白金星嘗着嘗着竟然就把引導落石的事忘了。天石沒有落到預先挖好的深潭,偏到了潭西約一里的山坡上去了。這就是虞山第一灣的“寶巖”和“引星潭”的來歷。

寶巖景區內停着一輛古舊的蒸汽火車,它是由唐山機車車輛廠製造的上游型1188機車,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唐山機車車輛廠恢復生產製造的第一批機車之一。20__年4月,景區將已退休的它從南京熱電廠運至常熟,進行了整修,並在後頭的四節車廂中建設了生態科普教育館,陳列各類動物標本。你如果對它感興趣,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虞山印象】

觀光車道上方是虞山印象景點,這裏原來是一片亂石叢生的山坡,並被雜灌木林遮蓋。景區因地制宜在這規劃了石間穿梭的旅遊路線,並在沿路的石頭上刻上常熟虞山印派代表林皋、趙古泥、龐裁和龐士龍等人的篆刻作品,讓遊客在賞景的同時能體會到常熟虞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石洞冷泉】

石洞冷泉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引水瀑布,也是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入口。景區上游是天然的石洞,名為老石洞,洞中原有冷泉流出。中下游是雨水常年沖刷形成的峽谷,兩側則被大片竹林包圍。整個景區成漢字“吳”字形佈局,有綠龜伏澗、竹海聽濤、棲霞亭、石洞飛瀑、神牛戲水等景點。

您沿着景區的步遊道走上一會兒,在路邊看到的那兩個洞口便是老石洞了,裏面是相連通的,石洞壁上還刻有“冷泉”、“秉燭遊”石刻。在這裏,遊人彷彿行走在一池碧水上,周圍青山環抱,腳下流水潺潺,任誰都會陶醉其中!

【寶巖禪寺】

寶巖禪寺初名延福禪院,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現在則成了常熟及周邊地區鄉民“看楊梅,燒蒔[shí]香”的好地方。在整個常熟地區,有一千五百歷史的寺廟一共有四座,而寶巖禪寺就是其中一座,當然它跟其他寺廟一樣也是幾經興衰,在唐武宗滅法的時候就曾被毀過。現在我們看到的寶巖禪寺是20__年重新整修擴建後的建築。擴建後的這座寶巖禪寺主要由月如橋、三門殿、天王殿、普光明殿、藏經樓、財神殿這些主要建築組成,其他還有觀音殿、卧佛殿和千手觀音殿等。

和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寶巖禪寺的大雄寶殿叫普光明殿,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您可以看一下大殿的匾額,這塊匾是國民黨元老林森所書寫的,那他為什麼把殿名取做普光明殿呢?那是因為當年他來到這座寺廟的時候,正逢當時寺廟正在重修,主持為了求寺廟的平安,每天都會念一篇普文篇,所以當林森知道這件事後,就把殿名取為普光明殿。

在大殿內供奉的是三方佛。娑婆世界裏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堪忍”、“能忍”。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這是釋迦牟尼進行教化的世界,其實就是人間的現實世界。堪忍世界的釋迦牟尼是現實世界的佛祖,在充滿不堪忍受的災難、眾生罪孽深重的這個世界裏“堪忍”悲苦,任勞任怨進行教化,表現了無畏和慈懷。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祖,這位東方的如來佛,是佛教理想中的“淨土”樂園。東方如來曾立下十二大願:要使淨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無病無災,豐衣食足,解脱苦厄,身心安樂等。東方藥師佛有自己的藥師殿,與道教的藥師殿是兩碼事。藥師佛的形象是左手持缽,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而阿彌陀佛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祖,也叫接引佛,有無量壽佛等十三個名號。在西方極樂世界裏,沒有任何悲痛和苦惱,眾佛過着幸福美滿、無憂無慮,可以盡情享受諸種快樂的生活,所以叫作極樂。根據佛經記載,只要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他就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叫接引佛。他的形象多為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之意。

【興福景區】

【興福寺】

從虞山北麓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馬路折入古墓葱鬱、溪水潺潺的山澗小道,行一里許,便見綠蔭深處有黃牆蜿蜒——這裏就是興福寺了!幽雅的環境,恢宏的屋宇,悠揚的鐘聲,繚繞的香火,讓您一下子就進入了“別有洞天”,頃刻間便少了幾分浮躁。對自然恩澤的感激,對神靈敬畏的虔誠,讓您不自禁就會放輕腳步,放低話語

興福寺的寺名大有一番來歷。據地方文獻記載,早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南齊時代,曾任郴州刺史的倪德光,為了順從母親信佛的心願,“舍宅為寺”,將自家的花園捐贈並改建為寺院,取名大慈寺。又因此寺建於破山澗畔,所以也叫破山寺。樑大同三年(537年),破山寺擴建時在大雄寶殿後殿挖出一突兀石塊。高僧慧眼識寶,看出此石筋紋暗合“興福”兩字,就將此石供作鎮寺之寶。興福石名聲遠揚,眾多善男信女和四方遊客來寺拜謁,爭相撫摸此石,祈求事業興旺和家庭幸福,大慈寺因此改名興福寺。唐鹹通元年(862年),唐懿宗特賜興福寺大鐘一口;鹹通九年,又賜額“破山興福寺”。自此,興福寺聲名日隆,成為江南名剎。

【聯珠洞】

聯珠洞高三米,寬十米,深十五米。洞頂有孔,直徑半米,山泉從孔中滴灑而下,好象無數珍珠聯貫墜落,儲在洞內石潭間。洞門有近代書法家李根源題“聯珠洞”三字。

【興福茶文化中心】

常熟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大小茶館遍佈城鄉。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春來茶館”就是常熟眾多茶館的縮影。

常熟人愛喝茶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當地能產優質茶葉。十里虞山常有云霧繚繞,平均氣温在15度上下,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所產“劍門”綠茶和“虞山”綠茶均為江南名茶,以湯色清雅,味醇耐泡而著稱。

虞山上有維摩茶園和興福茗園兩家茶園,以興福茗園尤為著名。它坐落於破龍澗畔,與興福寺僅一牆之隔,掩映在一片古木巨樹的蒼翠之中,現已成為融美食和茶文化於一體的休閒園林。

望嶽樓是興福茗園的主樓,既是茶室,又是素菜館。樓前是一片寬廣的林地,“丫”字形茶廊穿插林中。整個茶園樹影斑斕,綠意盎然。春夏季枝葉茂盛,遮天蔽日,品茗者坐在樹下,清風徐來,舒適愜意;秋冬季虯枝疏朗,陽光撒地,暖意融融。

【劍門景區】

【劍門景區】

劍門觀景台是虞山的制高點,説到劍門,自然是和劍有關了。古代江南由於地處水網,盛行於中原的車戰在江南難以進行,所以吳越的軍隊主力不是車兵而是步兵。劍這種武器輕便鋒利,適宜近戰,是步兵的主要短兵器,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鑄劍技術遠遠超過了中原各國。干將、莫邪、魚腸、巨闕、湛盧等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寶劍。吳越還有許多關於寶劍和英雄的故事。對闔閭王位有威脅的王子慶忌是“筋骨果勁、萬人莫擋”的壯士。另一個身材矮小的勇士要離,在騙取慶忌信任之後刺死了慶忌。慶忌臨死前阻止手下人殺死要離,他説:“我和要離都是勇士,怎麼能一天殺掉天下的兩個勇士呢?”劍客們的豪爽俠義使得劍不僅是一種兵器,還成了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所以江南的人文傳統中既有風花雪月的柔美,還有一種劍氣凌厲的雄壯。江南的山水也是如此,總體的委婉秀麗之中還藴含着險峻和雄奇。虞山的雄奇之處便是處於虞山之巔的劍門了。

關於劍門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吳越春秋》記載説吳國有一位著名的鑄劍師干將,受命為吳王闔閭鑄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集於一爐,又候天伺地,待“陰陽同光,百神臨歡、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之時”點火開爐,歷經波折,終成陰陽二劍,陽名干將,陰名莫邪,分別是他和妻子的名字。干將擔心闔閭得到這兩把劍會再無禁忌,造成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於是把陰劍”莫邪“獻給闔閭覆命,把陽劍”干將“藏了起來。藏劍的事泄露出來,闔閭大怒,一劍斬了干將。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聽説干將在臨死前對兒子説過“雄劍藏處,鬆生石上”的話,便專挑鬆生石上之處尋找雄劍,找來找去就找到了虞山錦峯之巔。夫差一到錦峯,就聽得腰間所佩的雌劍莫邪嗡嗡作響,分明是陰陽二劍相應和的聲響,猜想幹將劍就在這一帶了,便命手下人徹底搜尋,找了三天三夜,就是找不到雄劍蹤影,夫差怒極,拔出腰間雌劍奮力劈向危崖。莫邪劍如有神助,一時間電閃雷鳴,錦峯危崖轟然裂為兩半,形成劍門。

【辛峯景區】

【辛峯景區】

辛峯景區最大的看點在於西城樓閣。它是明嘉靖虞山城牆修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位於古城西門之內,與城垣和阜城門毗鄰,為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之一,包括致道觀、大石山房、東嶽廟、嚴氏讀書館(逍遙遊)地藏庵、阜城門、城堞、牌坊等.建於南宋的東嶽廟與明代騰山而建的城牆雉堞[zhìdié]爭相聳峙,蔚為壯觀。明人蔣廷錫《城西秋望》詩寫道:“高閣三層煙樹裏,青山半角夕陽中。一行雁齒斜城界,萬井魚鱗碧瓦叢”。現在原樓閣已不存,為新建築所代。

【仲雍墓】

仲雍墓位於常熟市虞山東麓,是常熟有歷史考證的最老古墓,距今約有3000餘年歷史。仲雍,又名虞仲,為殷末周族領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為避位與兄長泰伯一起來到南方,並“斷髮紋身”,與民同耕,立為句吳。泰伯無子,由仲雍繼位,成為吳君,仲雍死後葬於常熟烏目山,烏目山因而改名為虞山。

仲雍墓墓門在山麓下,為乾隆年間所建,刻“敕建先賢仲雍墓門”,其後為“清權祠”,專祀仲雍。第二道牌坊橫額“南國友恭”,背刻“讓國同心”。再上面的牌坊橫額為“先賢虞仲墓”,背刻“至德齊光”,均建於乾隆年間。墓穴留有三塊墓碑,居中者上書“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為明代遺物。

【辛峯亭】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大軍壓境,齊國的齊景公被迫將小女兒孟姜送到吳國作為人質。孟姜憂思家國,加上丈夫早亡,鬱郁成病,臨死請求葬於虞山,以望故土。孟姜死後,吳王按其意願將她葬於虞山辛峯。“辛峯”得名於明代,“辛”有“悲切”之意,或許就是自齊女的悲涼故事而來的吧。

“齊女墓荒枯樹老”,是明代詩人的描寫,而今,齊女墓已經湮沒不可確指。南宋時,辛峯上建“望湖亭”,而後屢次修葺,亭名也多次更改,曾稱“極目亭”、“達觀亭”,最後定名為“辛峯亭”。

常熟地處湖澤水鄉。古人迷信,害怕有蛟龍出沒造孽鄉里,在河道兩旁遍植幹稞,以約束蛟龍行動。幹稞的葉子如劍,蛟龍不敢輕觸。造辛峯亭也是為了威震蛟龍,亭內有碑,刻專剿孽蛟的許真君像,此碑至今尚存。

辛峯亭六角重檐兩層,造型輕靈雋秀,端莊優雅。登亭俯瞰,常熟古城和新區盡在望中。由此南眺,可以看到昆承湖和尚湖。昆承湖稍顯縹緲,正合宋人徐次鐸《極目亭》之詩意:“幾點歸帆破暮煙,數行雁字落霞邊。”尚湖近傍城山,一碧萬頃,波光瀲灩,正是黃公望畫境。

【言子墓】

言子墓的墓主言子是孔子的弟子。他是常熟人,曾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勤奮好學,以文學見長,學成南歸,道啟東南,被尊為“南方夫子”。

言子墓初建於西漢,經歷代修建,才有現在的宏大規模。墓門面對北門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額柱聯,這些匾額柱聯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風景區導遊詞 篇8

山東日照萬平口風景區坐落於美麗的海濱城市、水上運動之都:日照,景區海岸線長5000米,佔地面積760萬平方米,她以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濕潤清新的空氣、寬闊潔淨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燦爛的陽光著稱於世。每年都會有很多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在元朝的時候,萬平口就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這裏有江北最大的天然瀉湖(現在的世帆賽基地),是天然的避風港。這裏每年都會有萬艘船隻從南方運來大米到北方來,有萬艘船隻平安抵達口岸之意,這也就是萬平口名稱的來歷。

【潮汐塔影】—萬平口十景之一。潮汐塔是萬平口區域內的標誌性建築,高42米,通過旋轉台階或電梯到達塔頂,登上塔頂可俯視景區及日照市區全貌。塔的底部是一個大的功能區,內建有海戰館,展館取材於宋金時期發生在日照石臼島的一次著名海戰,史稱陳家島海戰。這次海戰是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火器應用於戰爭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展館以古代海戰兵器、古戰爭遺留物、古戰船模型、圖片、文字説明、史實資料、沙盤、雕塑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日照海戰全過程,同時概括的瞭解中國海軍發展歷程。潮汐塔是萬平口區域內的標誌性建築,高42米,通過旋轉台階或電梯到達塔頂,登上塔頂可俯視景區及日照市區全貌。塔的底部是一個大的功能區,內建有海戰館,展館取材於宋金時期發生在日照石臼島的一次著名海戰,史稱陳家島海戰。這次海戰是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火器應用於戰爭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展館以古代海戰兵器、古戰爭遺留物、古戰船模型、圖片、文字説明、史實資料、沙盤、雕塑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日照海戰全過程,同時概括的瞭解中國海軍發展歷程。

【十里金沙】—萬平口十景之一。景區內5000米海岸線上的沙灘寬闊、平坦、細膩、潔淨,是中國乃至亞歐大陸最美的沙灘之一,也是最能體現日照市百里金沙灘特色的地區之一。

【激情演藝】—萬平口十景之一。演藝廣場是萬平口景區標誌性建築之一,以藍天為背景,以大海為舞台,猶如激浪揚帆的巨輪昂立於景區南半部分,由五面浮雕、兩個舞台和一個舞池組成。主會場由五幅石刻浮雕組成,取名為“擊浪揚帆”。每年的港城之夏等各種大型文藝匯演,20xx年歐洲級帆船錦標賽及20xx年470級世界帆船錦標賽的開幕式、閉幕式及活動期間各式演出均曾在這成功舉辦。

【夏日逐浪】—萬平口十景之一。每年夏天,景區沙灘、浴場成了暢遊者的樂園,有的三五成羣、有的攜老帶幼,或坐在沙灘椅上休息,或在追逐嬉戲,或躺在沙灘上“陽光浴”;還有的男女情侶依偎而坐,面朝大海,相互傾吐着海的深情、山的誓言。當然,玩得最開心的當屬那些孩子們,有的在堆沙丘,有的在逐水戲浪、跑來跑去……浴場裏更是熱鬧非凡,數萬遊客在盡情享受夏日的涼爽,搏風急浪,擁波暢遊,一展英姿。許多遊客紛紛坐上豪華遊艇、摩托艇披風擊浪,領略海的雄闊與寬廣。

【初光先照】—萬平口十景之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日照市位於東經118°35′—119°39′、北緯35°04′—36°02′之間,擁有“城市客廳”美譽的萬平口景區位於市區最東段,是晨觀日出的絕佳之地。冉冉升起的太陽從東方海平面升起,極目滄海,銀光閃閃,海天一色,場面壯觀。

【瀉湖泛舟】—萬平口十景之一。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水域部分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瀉湖。湖內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南北朝時期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元朝時期,這裏成為南方運送大米到北方的船隻停泊之地,有“萬艘船隻平安抵達口岸”之美譽,萬平口因此而得名。現在,這裏已經成為人們乘船休閒、垂釣的絕佳場所。

【春逐鳶飛】—萬平口十景之一。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景區到處一片生機。景區廣場上都會聚集眾多的風箏愛好者,他們有的三五成羣、有的一家三口,揮舞着手中各式各樣的風箏,放飛心情,放飛理想。   【

五環映月】—萬平口景區十景之一。萬平口大橋五跨連拱,氣勢磅礴。從中跨到邊跨,跨徑依次遞減,富有韻律和節奏感;大橋採用特殊的全透空設計,簡潔明快,輕盈飄逸。橋下水面波光粼粼,五環倒映,一輪明月點綴其中,別有一番景緻。作為水運基地的咽喉工程,這座五跨連續上乘式拱橋不僅可以滿足比賽設施的航行要求,也同時成為了一處亮麗景點。

【雙橋凌波】—萬平口十景之一。演藝廣場的南邊,向海面延伸的兩天長長的大壩就是日照“棧橋”。日照人都稱她為“口門”,也就是“萬平口之門”,有擋沙、防浪、束水三大功能,同時她也是連接世帆賽基地與比賽場地的唯一通道。其中南邊的長450米,為擋沙壩;北邊的長350米,為防浪壩。為了方便遊客觀光遊覽,現在在此已開通了擺渡,遊客可坐渡船直接到對岸。

風景區導遊詞 篇9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他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羣峯拔地,萬笏朝天,以峯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為長白山支脈,主峯高708.3米,總面積72平方公里。山峯總數為999座,其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遊人的人間勝境。

千山,以奇峯、巖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包括20個小景區和228處風 景點,分佈在幾條溝谷內。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於一山的風景旅遊勝地。盛夏時節,這裏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絕對是您的明智選擇。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滿壑;夏天重巒疊翠,鬱鬱葱葱;秋天漫山紅葉,落霞飛虹;冬天銀裝素裹,雪浪連綿。美景佳境終年紛呈,吸引遊人流連忘返。千山不僅以其秀麗風姿吸引眾多遊客,更適於痴迷於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豔的攝影愛好者一年四季從事創作。5月的千山,到處是盛開的梨花,嫩綠叢中,花香襲來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濤陣陣,樹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綠色的圓舞曲,給人以和諧、優美的感覺。金秋十月,藍天白雲下,漫山遍野處處金黃,觸目皆是染霜紅葉,是攝影採擷收穫的黃金季節。12月的千山到處是銀裝素裹。風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勢尤為峻奇。難得的冷峻壯美,更會使攝影創作美不勝收。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20餘處,宛如一顆顆閃光的寶石,鑲嵌在奇峯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這些古老而宏偉的寺廟,有的高聳於險峯之上;有的依偎於羣山環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陽坡上;有的隱蔽在古鬆怪石之陰,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峯翠,鬆含像巔煙。寺以峯為屏,山借寺為顯。”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

熱烈歡迎大家來四川旅遊觀光。在21世紀初到來的今天,朋友們帶着對大自然風光的喜愛、對歷史文化的吸引走到一起來,讓我們共同去擁抱四川雄奇美麗的山川秀水,讓我們一道去呼吸四川濃郁的風情畫意和清新空氣。

各位朋友,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司機姓 x,是一位具有多年山地駕駛經驗的師博,同時也是一位藏族司機。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我代表我們光大國際旅行社向您們表示熱烈的歡迎。今天有幸與大家一起認識,有緣與大家一路同行,我倆將全心全意以優質的服務展?quot;四川"的形象和風貌,為朋友們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請大家支持、監督和指正我們的接待工作。謝謝朋友們,謝謝!

"金雞一唱天下白,路上更有早行人。"今天我們帶着發現的眼光去捕捉每一處風景線。大家知道昨天和過去,甚至更遠的年代,有誰來到成都?成都有哪些早期旅遊節目?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20xx年),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就曾到過今天我們將要去參觀的秦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遊覽。唐代李白遊歷四川時,發出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的讚歎,杜甫對成都留有"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的感歎。宋代陸游心中的成都則是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院花溪?quot;中國人來了,外國人也跟着來了。據歷史記載,外國人來四川旅遊始於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經陝西入川。清光緒三十三年(1820xx年)十月到第二年十月,來到四川的外國人計達212人,包括領事官員、教師、醫生等,他們的足跡遠達現在的九寨溝方向和北川、汶川、茂縣,打箭爐等地。

各位朋友:您們知道嗎?四川到底擁有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有哪些?

大熊貓---我國國寶和世界動物保護的標誌

九寨溝、黃龍---佔我國三個世界自然遺產中的兩個

樂山、峨眉山---佔我國三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中的一個。

另外,還擁有:

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1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個;

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61個。

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37個。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9個,佔全國的7.5%;省級風景名勝區數量在全國列第一位。

各位朋友,我們的旅遊車沿着蜀都大道由東向西行駛,經過羊市街西沿線,它是我們成都市的飲食文化一條街,道路的兩旁彙集了中國的四大菜系,如川菜、魯菜、粵菜、淮揚菜及海外如日本、歐美風格的餐館,近年又有許多如東北菜、湘菜及四川特色火鍋酒樓應運而生,點綴出成都市區一幅幅亮麗的風景畫。我們路經這裏,可以先飽眼福,有機會等我們旅遊返回成都時再來一飽口福,細細地品味其中博大精深的風味與文化底藴。現在請允許我向各位朋友介紹一下成都,成都市是一座旅遊城市。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曾有7個政權在此建都,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蜀漢政權,明末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等。成都有一座中國獨具特色的君臣合廟的建築物武侯祠,是紀念劉備與諸葛亮等傑出人物的紀念地。

成都人口約近1 仟萬,市區人口約4佰萬,八區十二個縣市。面積約1萬2仟6 佰平方公里。成都有多大呢?我打個比方,兩個成都市的面積相當於中國的海南省,三個成都市的面積相當於中國的台灣省,海拔約400—500米,年平均氣温攝氏15—16度,成都有三個別名,一個秦代時期一度叫"龜城。;二個是西漢時得名的"錦城"又名 "錦官城";三個是五代後蜀時得名的"芙蓉城"。成都自古名聲在外,在唐朝時,成都商賈雲集,經濟貿易集中發這,曾被稱為 "揚一益二"。成都有幾個世界之最,如秦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現在仍然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造福於人民。如漢代時邛崍的火井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火井。在宋代成都發明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紙貨幣之一。成都有中國之最,如漢代時蜀郡太守文翁造石室創辦了最早的官辦學校。

各位朋友,我們的汽車已經行駛到成都前往都江堰市高速公路的人口,現已進入了金牛區的範圍,現在我給大家講有關金牛鎮的傳説。相傳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秦惠王時期,秦王一直垂涎蜀國的肥沃的土地,但礙於交通不便,無法用兵。秦王召集羣臣商量對策,經過一番策劃,最後決定利用蜀國開明王貪財好色的弱點,先派人送若干美女人蜀,使蜀王相信秦國的友好。然後,命人將金子放大五頭石牛的屁股裏,邀請蜀王觀看石牛屙金子,秦國的一些大臣從旁哄騙蜀王,説這五頭石牛是金牛,拉的屎都是金子。貪財的蜀王貪饞金子,急於得到這幾頭石牛,秦王也表示願意將這幾頭石牛送予蜀王,但要蜀王派人去取,於是蜀王派了1000多人前去拉牛。為了拖石牛,蜀王派五丁力士開山築路(古代的築路工程隊),從成都到咸陽在秦嶺上開闢了一條通道,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稱的蜀道。傳説石牛是拉回了三頭,但石牛並不能屙金子,蜀王便棄之於此,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金牛壩。

後來秦國就是沿着當年拉石牛而開闢出的道路進軍蜀國,蜀國終被秦滅。蜀國之所以被秦所滅,是因為閉關自守,井底之蛙,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結果。蜀國的昨天是不幸的。但蜀國 (四川省)的今天是充滿新生和活力的。請大家往前面高速公路的兩旁觀覽,鮮花簇擁,綠草如茵,遠處一望無際的成都平原散發着濃濃的田園風光和鄉土氣息,竹林掩映着兩、三層農家小樓及庭院,鄉間公路一條條通往村鎮,車流人流縱橫殲陌間,水牛與光纜線和高架電網形成了高低空一體化的古樸與現代並存之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成都平原的生活具有許多的閒情逸致,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此時此刻,我特別想起我們四川的老鄉宋代的蘇東坡,對此情此景的描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竹林茅舍是川西農村固有的民居特色。竹子渾身是寶,松竹梅蘭是君子之愛。千百年來竹子的確養育了我們,同時也給了我許多美的遐想、詩的禮讚、畫的抒情。

各位朋友,請往前面看:左邊有金牛區一些綠化工程公司的苗圃園,其產品大多提供給成都城區,美化市容,銷售很好。右邊是中國優秀鄉鎮企業---希望集團正在建設的製造空調的廠區。另外,還有一些現代化生產中醫藥產品的嶄新廠房。 20xx幾年,國務院已正式決定將中國中醫藥開發研究中心設在成都,這幾家中醫藥有限公司證是骨幹企業。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的前期發展的開端。

各位朋友,我們的汽車已進入郫縣的境內,道路的兩旁有一些竹林和庭院之間掛上許多五彩鮮豔的小旗幟和幾面大旗幟,上面寫有川西壩子、老農民、鄉巴佬的大字。大家覺得好奇,那些是什麼建築物呢?我告訴朋友們,這是近幾年成都平原上興起的 "農家樂"假日旅遊。當地農民打掃乾淨自己的庭院,在週末時間敞開門扉,歡迎城裏人去做客。吃、住、玩包乾,消費低廉,大約人均30元左右,深得城裏人喜歡。節目活動有棋牌、垂釣、觀花、唱歌娛樂等;餐飲供應有雞、鴨、魚、肉,新鮮的蔬菜瓜果。這些村子和農家舉辦的活動,又被城裏人叫做"點殺"。既方便了城裏人假日休閒,又刺激了鄉村經濟,老鄉們多了一些收入,真可謂一舉兩得。現在,我來給大家唱一首四川民歌《正月裏》。

各位朋友,現在是北京時間9點30分,我們順利抵達今天上午遊覽的都江堰市,將在這座美麗的山水之城,中國的優秀旅遊城市裏去參觀遊覽離堆公園、寶瓶口、二王廟、安瀾橋、魚嘴等著名風景點;瞭解岷江內、外江分流、排沙泄洪、灌溉的精妙工程。午餐後,將前往距離市區15公里處的青城山,參觀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官、老君閣等道教著名宮觀。感悟道教文化的氛圍,浸染道教文化的靈性。下山來,入住山下的青青園賓館。明天將出發去卧龍、四姑娘山。

好了,這裏已是離堆公園。請大家依次下車,行李和不急用的物品就放在車上。然後隨我進園參觀。

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喀(kā)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瑰麗富足、隱祕莫測”。喀納斯天然景觀掩護區位於布爾津西北部,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交界的黃金地帶,天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始終保持着原始風采而被譽為“人世淨土”。喀納斯旅遊區以北緯48°13′為南部界線,東以禾木鄉為界,西北至國境線,籌劃面積10030平方公里,包羅喀納斯國度級天然掩護區、喀納斯國度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度叢林公園、賈登峪國度叢林公園、布爾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三個原始圖瓦村莊等海表裏享有勝名的七大天然景觀區和三大人文景觀區,箇中喀納斯湖被譽為“天下上最瑰麗的湖泊”。

喀納斯河為掩護區內的首要河道,自東北向西南縱貫全區,注入布爾津河,因為冰川兇猛剝蝕,由高江山道拓寬、加深形成的阿克庫勒湖和喀納斯湖,就像兩面龐大的明鏡,成串珠狀鑲嵌在喀納斯天然掩護區的中心地帶,它們屬高山淡水湖泊。喀納斯湖狀如彎月,南北長24千米,對象寬1.6~2.9千米,面積44.78平方千米,比聞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領土的白頭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海本地最深的湖泊。

喀納斯湖附近羣山圍繞、峯巒疊嶂,峯頂銀裝素裹,叢林密佈、草場富強,山坡一片葱綠,湖面碧波激盪,羣山反照湖中,使藍天、白雲、雪嶺、青山與綠水美滿無缺,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這裏垂直帶譜明明,山巔銀光閃爍,當代冰川宏偉壯觀,本區冰川面積和冰儲量別離佔整個阿爾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帶原始西伯利亞泰加林一片葱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豔。

喀納斯湖會跟着季節和氣候的變革時時調動着本身的顏色:或湛藍、或碧綠、或黛綠、或灰白……偶然諸色兼備,濃淡相間,成了著名的變色湖。受強勁穀風的吹送,倒入喀納斯湖的浮木,會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灣處聚堆成千米枯木長堤,蔚為喀納斯湖的一大異景。

喀納斯為寒温帶高寒山區,長冬無夏,春秋相連,7月的均勻氣温15.9℃,無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氛圍温涼,很是相宜於寒温帶林木的發展。這裏是我國寒温帶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域,以挺秀的落葉松、塔形的雲杉、蒼勁的五針鬆、奇麗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歐洲山楊、疣枝樺等組成了植被的主體,全區叢林包圍北為19.4%,在林業用地中,叢林更高達82%。經觀察,喀納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屬798種,這裏的新疆五針鬆、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亞花楸、接骨木、鹿根、小葉樺、阿爾泰大黃雞腿參等是中國僅有的漫衍區。餬口在喀納斯已知的獸類有39種,喀納斯有昆蟲22目63屬224種,以種.種花蝶最富旅遊撫玩代價。

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鳥林在輝山腳下秀湖南側的一處溝谷之內。這裏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四周松林蒼翠,環境十分清幽。古人云:“雲以天為路,鳥以林為家”,“鳥林”便名出此端。林園全部佔地四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二千一百平方米,規模在亞洲首屈一指,被稱為“亞洲第一號鳥林”。設計新穎,佈局巧妙,層次分明,獨具匠心。

鳥林的“序幕”在正門門前。這裏平坦開闊,中心有一花壇,內豎有一座高大的棕色花崗巖題名石。上面有“輝山鳥林”四個大字。

鳥林正門用的是一隻巨大的銀白色孔雀造型,孔雀作昂首開屏狀,其形象頗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紙藝術表現手法。孔雀下部是正門正人口,寓意孔雀開屏,喜慶迎賓。這項設計主題突出,獨到、新穎,十分吸引入。

烏林前區為“綠色廣場”和“聽鵬園”,這裏有涉禽他、鴰雞舍、聽鸝廊、假山、瀑布,雕塑花壇等等,聽鸝廊是在樹狀的走廊裏展示着鸚鵡等珍稀鳥類。聽鸝園的名字顯然典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著名詩句

鳥林的主體和最精彩的部分是“飛鳥園”,這是一座由龐大的尼龍網罩編織起來的飛鳥世界,佔地面積達20577平方米,整個網罩由24根鋼柱高高撐起。裏面還建有假山、林木。溪流。這座飛鳥大家庭的主要成員有綠孔雀、白一鵝、丹頂鶴、海鷗、湖鷗、鵲雀、錦雞等等。他們或自由自在,或閒庭信步,或翩翩起舞,或展動飛翔,或引頸鳴唱。各展風姿,各盡其才。

鳥林的最後一區是“水禽園”。裏面飼養着各種水禽並設有水面、沼澤、臨水平台和步訂等等不同環境,以滿足水禽們的生存需要。

整個鳥林有鳥禽80餘種,共20xx餘尺。遊人到此可以見到許多難以謀面的珍稀鳥品。禽品,飽賞他們的千姿百態,領略他們的美妙動人的歌喉,可以增長許多有關鳥禽的知識。遊輝山不可不光顧鳥林。

(向陽寺)

我們沿路繼續往前走,左側可見一寺院,這就是“向陽寺”。向陽寺位於棋盤山北麓,是一座明代古剎。據傳,此廟佔地數百畝,有上下兩層殿,上層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等全身塑像,牆壁上繪有彩色壁畫,下層殿供奉四大天王。殿的南側有磚塔一座,佛堂一座,上門前懸掛匾額,上刻“雙峯翠水”四個大衣原來的寺院早已不存,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寺院建築是後來修建的。這裏所供奉的菩薩各有不同的講究,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上殿供奉承的“觀世音”是梵文的音譯,佛經裏説她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脅待,其德性“大慈大悲”,是所謂“救代初期已見其名。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第一'範文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棋盤山取義於“棋盤石”。對棋盤石的記載很多。如,清代纓公恩在《輝山》一詩注言:棋盤山“山陽之半有大石,平廣太餘,傳是仙人棋盤”《東三省古蹟遺聞續編》:棋盤山有平崖一處,中列天然棋盤、棋子,橫豎皆可移動,惟不能拾起耳,近被牧畜牧子摧殘,已毀壞不復舊觀。”民間亦有各種傳説流傳。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段故事:據傳每年長白山天池蓮花盛開時各路神仙都會趕來採蓮沐浴。一次羣仙聚會後各駕雲回洞府,鐵枴李和呂洞賓結伴而返。行至半途中,忽見腳下有奇山如雪,更有一塊平整光滑的巨石。二仙恰好棋性大發,於是降下雲頭,畫石為盤,抬石為子,大戰數十回合之後興盡而返。而在這山上留下了這棋盤還有可移動不能拾起的石頭棋子。由於年深日久,棋子或風化或遺失。已不復存在了。據筆者近年調查,棋盤上的溝線很象是民間的五道棋,“棋子’有臉盆那樣大小,棋子早已不存在,棋盤石在1968年因採石被毀。近年,棋盤山風景區根據市政府提出的“超前發展旅遊業”,將棋盤山建成具有古城歲月的旅遊區的要求,與瀋陽麒麟居有限公司合作重建這座名聞遐邇的古棋盤。據計劃,重建後的古棋盤用漢白玉雕刻長約1.6米,寬2.5—4米之間,高度為0.6米,重15~20噸,棋子直徑為0.16-0.3米之同,重225—30公斤。這座棋盤將被安設在棋盤山山頂附近,還計劃重建觀棋閣,增建殘局廳、對弈廳,樓類院等設想。

棋盤山為景區第二高峯,週轉有輝山,大洋山、鳳凰山、饅頭山,東有波光粼粼的十里秀湖。登棋盤山有兩條山路;山的東麓有人行步道,山的北麓有車道。可驅車至半山腰,再改步行道。徒步登山彎轉曲折,行走其間卻有“深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情趣。山上有“望湖亭”和“觀棋閣”。望湖亭是一座四角重檐仿古涼亭,屋頂滿鋪黃色琉璃,寶頂高矗,飛檐鬥翹,聳立在峯頂之上。觀棋閣在望湖亭下方不遠處棋盤石遺址附近。登上望湖亭舉目四望,遠山近樹,湖光山色一覽無遺,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

(大洋山)

“大洋山”,即秀湖東北的大洋山,海拔241.8米,是景區內第三高山。大洋山方圓約四平方公里,被油松、落葉松、刺槐覆蓋成林。谷幽山深,樹高林密,濃廕庇日,人跡稀少。給人以粗擴、鄉野之感,是登山旅遊,體味自然野趣的最佳去處。山頂建有“翠微亭”,供遊人小惠和眺望,領略洋山疊翠的風采。

現在,我們已基本講完了這裏的主要景點,當然,整個棋盤山風景區內還有許多其他的著名景點,如點將台、仙人洞、媽媽石等,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大都是關於滿人勤苦守業。英勇創業的故事。比如,點將台位於秀湖上游、蒲河入口處。高五米,方圓20餘米,屹立於十里沃野之中。是當年努爾哈赤招集八旗精兵驍將的地方。立足此處,遙想當年施旗千幟、萬將雲集的場面,耳邊彷彿可以聽到戰馬嘶鳴,戰鼓隆隆。

下面,大家可以隨便走走,我們一會在秀湖碼頭旁集合。

(返回路上)

棋盤山風景區是瀋陽地區難得的風景名勝,休閒佳處。這裏山水相依、林木葱鬱。冬日時節,一場大雪落下,便是千里冰封的銀色世界,每年12月初至翌年2月末在這裏舉辦的瀋陽冰雪節是遼瀋地區重要的冬季旅遊項目,除高山滑雪、滑冰、各種爬犁、摩托雪橇、冰車等冰上活動外還有冬令營、民俗旅遊、狩獵旅遊、燃放煙火爆竹等各種表演活動。深受廣大遊人喜愛。到了春天則漫山遍野的新綠野花,明媚的陽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季節;而到了夏天,悠然泛舟湖上,茗茶小飲,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暑方式嗎?秋季是棋盤山風景區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了,漫山遍野的金黃色。温暖的陽光透過樹隙照在一地落葉的山上,大概能令最冷漠的人心裏也不由感受到一絲詩意。而這季節也正是輝山棒子、大山裏紅果成熟的季節,嘴饞的人可以一飽口福。

總之,無論從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來講,棋盤山風景區都是瀋陽市屈指可數的好地方。只有親臨其中,才可以體會到那種“遮不住的青山隱隱,隔不斷的綠水悠悠”的美好境界。

風景區導遊詞 篇13

四姑娘山,嘉絨藏語叫做"斯格拉柔達",意思是保護山神。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隆這個地方洪水氾濫,人們飽受自然災害的苦難。萬山之祖扎依扎嘎為拯救生靈,派遣了三位非常精明能幹的山神下凡,他們是斯格拉、阿葉仁娜和都爾麥。在拯救蒼生的過程中,阿葉仁娜和斯格拉相愛了。但與此同時都爾麥也愛上了阿葉仁娜。當三位山神完成了拯救生靈的任務之後,阿葉仁娜嫁給了斯格拉,這就便都爾麥陷入了"痛苦和落泊之中"。後來阿葉仁娜為斯格拉生下了四個可愛的女兒,長大成人後更是一個比一個美麗,最小的四姑娘當然是最美最聰明的。她的一舉一動重新打動了都爾麥的心。

都爾麥備上禮物向四姑娘求婚,斯格拉拒絕了他。都爾麥再次受到打擊之後,便喪失了自己的理性,開始由神轉化為魔。都爾麥趁斯格拉和阿葉仁娜熟睡之際,打開了天河,讓天河的水奔瀉到人間。大地又被洪水淹沒。斯格拉和阿葉仁娜化為兩座大山,擋住了天河的水。四位姑娘和都爾麥搏鬥一番後,選到了外祖母阿妣婆婆那兒。四姑娘為了拯救蒼生,同時也拯救都爾麥,留下三個姐姐在阿妣婆婆那兒養傷,自己騎上阿妣婆婆的神鵰,找到了萬山之主扎依扎嘎。她向扎依扎嘎的兒子貢嘎大哥學習用繡花針編織雲朵、風、雨、雷、電等本事。四姑娘不僅美麗,而且非常能幹與好學。不久便贏得了貢嘎的喜愛,並給了他一件定情之物——雪山白玉石。又送她三件寶物:一付弓箭;一面日月寶鏡;一件變幻無窮的五色百鳥衣。好去降服都爾麥。

當四姑娘返鄉時,扎依扎嘎大神給了四姑娘三顆沙棘。要四姑娘找機會給都爾麥服下,這樣就能救都爾麥。並叮囑地,雪山白玉石千萬不要吞進肚裏,要不然會化成一座山。然後目送四姑娘騎上神鵰離去。

風景區導遊詞 篇14

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二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經書上説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傳説太上老君是玄妙玉女貞靜自守,受氣於天,懷胎八十一年所降生。據經書載:玉女夢見天開數丈,又真人捧日而出,對日凝想良久,日精漸小,從天墜下,化為流星,如五色珠,飛至口邊,玉女吞下後,從左肋下誕生一子,初降即能行九步,且步生蓮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説:“天上天下,唯道獨尊,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度一切動植物眾生,位登太極,無上神仙。”復趺坐李樹下,指樹説:“以此為吾姓”至六歲,自謂耳大,取名重耳。人門因其生而白首,而稱為老子,又以其耳曼無輪,耳門三漏,化後縊為聃,所以又稱老聃。太上老君手持太極神扇,象徵三才定位,萬物化生,陰陽分明,陽中又陰,陰中又陽,老子的誕辰為農曆二月十五日。大多數道觀中都有供奉。

孫思邈道教裏有四大神醫,他們分別是:戰國初期醫藥家扁鵲,東漢末年醫學家張仲景,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老君廟裏供奉的是在道教裏被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傳説他是京兆華原(現在陝西省耀縣)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説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孫思邈7歲時開始就學,博聞強記,每天都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不到20歲,已成為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説又兼通佛學經典的人。被稱“聖童”。他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山區,先隱居太白山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後來又到終南山隱居,終身不仕。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徽宗追封為妙應真人。孫思邈給後人留下許多醫學理論與藥方,被後世中醫們譽為臨牀醫學的百科全書,他的許多醫藥方法和理論被廣泛流傳,如公元625年寫成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千金要方》,655年寫成的《千金翼方》以及《攝生論》、《太清丹經要決》、《枕中方》等著作。他的醫學著作集方廣泛,內容豐富,對後世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發展椰油積極作用。同時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正確記載腳氣病和治療方法的人。他提倡用海藻治療大脖子病,比國外早1200年左右。孫思邈不僅是一位多有建樹的醫藥學家,而且還是一個煉丹專家。他在《丹經內優硫磺法》一書中,記述了把硫磺、硝石、皂角放在一起燒的硫磺伏火法,這是現存最早的記錄。火藥的發明,孫思邈也是功不可沒的。

風景區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度過愉快的衡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峯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峯,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峯祝融峯,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羣。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歎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説。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説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説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台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峯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峯,如避羣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文革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温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峯祝融峯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裏?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葱葱。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裏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裏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風景區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朋友,離“飛來石”不遠,就是著名的“白司馬花徑”。現在,我們要去“白司馬花徑”遊覽。

“白司馬”也許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要説起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知道的人就太多了,白司馬就是白居易,“司馬”是白居易被貶江州,也就是今天九江的官職,白司馬花徑與白居易有緊密的聯繫。

啊,看,一個多麼美麗的湖出現在我們面前,她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如琴湖”,她的形狀很象一把提琴,美國一位記者就寫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小提琴鑲嵌在廬山的懷抱中。湖的名字還有另一重含義,清澈的泉水從青山、密林中淌來,汨汨流淌的聲音清脆動聽,如同琴聲一般,湖旁的石塊上就刻有“如琴可聽”4個大字。如琴湖真美,有了湖,環湖的青山就顯得更加雄偉,更加精神;有了山,湖水才顯得更加嫵媚,更加嬌柔。山水相依,就象陰和陽一樣不可分離。如琴湖建於1961年,水域面積11萬平方米,蓄水量100萬立方米。它是白司馬花徑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琴湖與第四紀冰川也有密切關係,飛來石是冰川運動的產物,如琴湖也是冰川運動的產物,蓄水的巨大凹地地質學上叫做“冰窖”,是儲冰的地方,冰雪融化後,便形成了巨大的凹地。

現在我們來看花徑石門。石門橫額刻着“花徑”兩個大字,兩邊石柱上刻着:“花開山寺,詠留詩人”,右邊石柱上一側還刻有“白樂天詠桃花處”。這座石門建於1929年,是由題寫橫額、對聯的李鳳高和著名詩人陳三立等人籌資興建的,和石門一起修建的還有花徑亭、景白亭。這一組建築初步奠定了“白司馬花徑”這個著名景點的基礎。

我們先來説説白居易在此詠桃花、寫詩的故事。白居易是公元815年被貶到九江來司馬的。在此之前,他在京城長安陪伴皇帝的太子讀書,向太子解答各種疑難問題。當時唐朝已處衰敗時期,宦官專權,統治十分黑暗殘暴。815年元月的一天早上,上朝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分別被人刺死、刺傷,朝野震驚。白居易當時是“東宮宮官”,按朝規是不許過問朝廷之事的,但他按捺不住極度的悲憤,當即向皇帝上書,要求立即追捕兇手,嚴查幕後指使人。早就對白居易喜歡仗義執言極為不滿的宦官抓住這個把柄,向皇帝進讒言,説朝廷大臣們尚未上書,他這個明文規定不許過問朝政的人倒先來上書,是明顯的對朝規的蔑視,也就是對皇帝的不尊。皇帝大怒,當即下旨,將白居易貶為江夏刺史,逐出京城。皇帝還不消怒,又追加聖旨,將還在路途中的白居易再貶為江州(今九江)司馬。“司馬”是個毫無實權的小官。

白居易在江州,心情十分鬱悶。第二年的初夏時節,他上廬山遊覽,住在大林寺,大林寺就在如琴湖的旁邊,現在已毀壞了。他看見大林寺旁的山坡上,一大片桃花剛剛盛開,十分美麗,而此時,山腳下的春花早已凋謝了。白居易又驚又喜,不由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通過山下春花已盡、山上桃花剛剛盛開的描寫,充分表達了詩人埋怨山下春天走得太快、沒想到在廬山又遇見春天的喜悦心情。

白居易詠廬山桃花詩很快流傳開來,很多人慕名前來廬山大林寺欣賞桃花,這裏也慢慢被人叫做“白司馬花徑”。清朝詩人查慎行公元1698年上廬山遊覽,在遊記中寫道:“上大林寺,樂天先生曾遊此見桃花,今猶稱白司馬花徑”。由此可見,“白司馬花徑”之稱由來已久了。但是清朝之後,大林寺逐漸衰敗,桃林也無人管理,桃樹漸漸衰老、枯死,遊人也越來越少,白司馬花徑也慢慢被人冷落、遺忘了。

白司馬花徑的重新興旺,和一塊刻有“花徑”二字的巨石被發現有密切關係,這塊巨石現在收到精心保護。現在我們去看這塊石刻,再接着講花徑的故事。

我們現在來到花徑亭,亭子底部就是刻有“花徑”二字的巨石。1929年5月的一天,在廬山居住的文人李鳳高與朋友一行在此遊覽,發現路旁一塊被石工挖出的巨石上有字,馬上停下來仔細觀察,發現是“花徑”兩個正楷大字,可惜邊款已被毀壞,無法確定題刻者是誰。李鳳高請來居住在廬山的大詩人陳三立、大學者吳宗慈等人一起商討,他們認為這有可能是白居易的手跡,也可能是後人為紀念白居易在此賞花吟詩而題刻的,不管哪種結論,都與白居易有緊密關係。他們立刻籌資將這塊石刻買下,並在石刻上建亭加以保護,還在旁邊建了一座景白亭,亭前立有石碑,碑文由陳三立撰寫,吳宗慈書寫,詳細記述“花徑”石刻被發現、眾人籌資建亭、重振白司馬花徑的過程,並在路口建了石門。至此,冷落已久的白司馬花徑又逐漸興旺起來。

解放後,人民政府撥巨資對白司馬花徑重新進行規劃、整修,建立了花卉區、巖石園、花房、桃林等,使白司馬花徑成了廬山一個遊人必至的著名景點。1987年,又新建了白居易草堂,草堂內陳列着有關白居易的資料、圖片及字畫,並在草堂前立了白居易塑像,使花徑公園的內容更加充實,增加後人對白居易在九江、廬山貶居三年生活的瞭解,更好地表達和寄託後人對這位偉大詩人的追思和懷念。

廬山的桃花引出了白居易的詩作,白居易的詩作又造就了一個著名景點,白居易也因此和廬山永遠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恐怕是白居易當年在此賞花吟詩時所未曾料到的,九泉有知,他該為此而感到欣慰吧。

風景區導遊詞 篇17

馬鞍山採石磯導遊詞篇一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裏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蹟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着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遊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葱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葱鬱,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蹟均分佈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峯。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

(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

(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

(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

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着太白遊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曆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葱鬱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説詩人李白是在這裏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樸典雅。傳説東晉將領温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釐米長的大腳印,傳説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巖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緻,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蹟。

馬鞍山採石磯導遊詞篇二各位來自合肥三中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歡迎來到山水詩城馬鞍山,大家看到我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呢?是的,我是大家10屆的學姐兼本次出行的導遊。今天呢,將由學姐我帶領大家參觀馬鞍山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採石磯!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五公里的採石公園裏的翠螺山麓,它和湖南嶽陽的城陵磯,江蘇南京的燕子磯合稱為長江三磯。鳳台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磯,採石磯以雄、奇、秀、險集於一體而居於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的美稱。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就吸引着許多文人名士的到來,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唱詠,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多次來採石磯遊覽,留下來許多有名的詩篇。當代著名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説:國中園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絕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園者,獨採石磯矣!

採石磯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市重要的旅遊景點,內建有延園,林散之藝術館,圓夢園,太白樓等旅遊景點。

其中太白樓是為了紀念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大家都知道李白號三仙,詩仙、酒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還有一位是謫仙,説李白不是凡人,他是天上被貶謫下來的仙人。李白字太白,不是因為他皮膚很白,而是因為他母親懷他時夢到太白金星入懷,所以很多人説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而關於李白的出生之地呢至今尚有爭議,但他的終老之鄉卻早有定論,就是在馬鞍山啦!關於他的逝世有很多種不同的説法,有人説是醉酒,有人説是溺水,有人説是病逝。最廣泛的説法就是我剛才説的,醉酒後跳江捉月,但事實上呢,李白是病逝的,得的是胸膜炎。採石磯的著名景點太白樓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大詩人而建造的,它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多年曆史,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叫唐李公青蓮祠,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以及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太白樓是清光緒年間湘軍水師總督彭玉麟所建。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是閣樓式建築,主樓為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李白祠。樓內有兩尊黃楊木雕的李白立、卧像,陳列有太白手拓本和各種版本李白詩集以及歷代文人名士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其中李白的卧像就和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有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寫這首詩時李白已經到了晚年,落魄的他這時已經沒人和他一起喝酒了,這個時候只有他自己,還有酒杯中自己的影子和他的好朋友月亮,所以李白的很多詩都是描寫月亮的,我們來想象一下啊,舉杯邀明月,杯子應該是高高舉起來的啊,可是大家到了那兒我們會發現,其實杯子是在李白懷裏的,這是為什麼呢?這和當時創作李白像的年代有關,當時處於__時期,我們知道__時期舉出去的一定是毛主_語錄紅本子之類的,所以當時呢是硬生生的把李白的手給收回來了。昂首挺胸的金絲楠木是古代皇帝棺木的高規格,現在都是按兩來稱的,而且這幅相不僅它的本身價值高,它的人文價值也非常了得。這幅相是由十大雕刻家閆玉明主刀的,由三個人共同指導他完成。這三個人都很了不起,第一位郭沫若先生,當代文豪,它的神態就是由郭老師塑造的;第二位沈從文,當代有名的作家,他對古代服飾也有很多的研究,這雕像上李白穿的衣服就是由沈先生定的;第三位劉開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創作者。三個巨匠共同完成了這幅雕像,所以這幅像被稱為李白的標準像,很多攝影或者照片都是按照這幅像所完成創作的,所以到了太白樓,我們得仔細看一看這幅流芳百世的雕像。

出太白樓向東,便來到彭公祠,它和太白樓連成一體,構成了馬鞍山李白紀念館。院內有吟詩台,台上的是李白的將進酒,是毛主_的狂草,這是1958年毛主_來到馬鋼視察吃完飯後所寫的,毛主_寫這首詩時一氣呵成,所以有個錯別字,與爾同消萬古愁的爾字寫成了你,當時毛主_的祕書看到了就對主席説有錯別字,主席就説,有人好啊,人多力量大麼!所以這句口號還是從我們這裏傳出去的呢。

院內還有一位天外來客隕石。在歷史或者傳説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出現總是伴着一些奇特的現象,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像孫悟空,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賈寶玉,是銜玉而生的;三國時期魏國之主曹丕的妃子甄氏,出生時雙眼緊閉,手握美玉,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佳作《感甄氏》,也就是《洛神賦》。相傳李白出生時就有一顆隕石落在了他出生的地方,這顆隕石面上呈現的是一個不規則的八卦,它與我們常見的八卦有所不同,很像麻將中的一筒,而另一邊卻像一個人的臉,相傳這就是李白的長相。隕石上的人相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栩栩如生,有一種説法是,摸一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仙氣,摸兩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才氣,摸三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酒氣。大家有興趣的呆會可以嘗試一下。

從太白樓西側沿小道上翠螺山,不遠就可以看見古木掩映中的黃牆黑瓦的廣濟寺,它建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從寺門兩邊經傳白馬,寺創赤烏就可以看出這座寺廟的悠久歷史。確實,寺前的赤烏井就是當年僧人為取水而挖掘的,赤烏井又叫廣濟井,是採石磯最古老的歷史文物。那説道廣濟寺的赤烏井,就不得不説説採石磯名字的由來了。關於這呢,還有一段傳説,相傳,採石磯下曾有金牛出沒,所以採石磯古稱牛渚,三國吳赤烏年間,僧人在挖井取水時得到了一塊璀璨奪目的五彩石,視若珍寶,便琢成了五彩香爐供奉寺內,作為鎮山之寶,故得名彩石磯,取五色彩石之意,又叫採石磯。

因為獨特的山水景觀和眾多的文人遺蹟,更因為李白在這裏留下了著名詩篇和浪漫傳説,採石磯歷來就是人們尋幽探勝的絕佳去處,歷代文人名士的到來更使採石磯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神奇的魅力。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説到着呢,我們已經到達採石磯腳下了,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下車看看這風景秀麗的採石磯吧!

馬鞍山採石磯遊記篇三7月17日,爸爸和媽媽帶我來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採石磯風景區遊玩。爸爸先開車帶我們來到合馬汽渡,這可是我第一次坐汽渡,不要太興奮哦!原來汽渡是人坐在車裏,然後輪渡載着汽車過江,到江對岸的馬鞍山。在汽渡上,我們全家走下車,站在船邊,吹着陣陣江風,看着滾滾長江水,真有一種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覺!

下了汽渡,爸爸把車開到採石磯門口。下車嘍,現在,就由我來當一名小導遊,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采石磯的秀麗景色吧!採石磯,又稱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我們先來到了著名的太白樓,唐朝詩人李白,字太白,他曾多次在這兒吟詠詩歌,是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其中《望天門山》就是他在登臨採石磯時寫下的優美詩句。我現在再背起這首詩來,真是身臨其境,也能體會些詩中的意境了。唐代元和年間,這裏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參觀完太白樓,我們順着山路往上走,經過了燃犀亭,再沿着江邊的台階往上走,來到了三元洞。洞裏有望江佛和石磯娘娘的塑像,以及有關他們的美麗傳説和介紹。之後,我們又來到了傳説中常遇春從長江縱身登磯的大腳印處,那裏真的有一塊巨石上印着一隻大大的腳印哦!再往山上走,我們又參觀了詩人李白的衣冠冢。後來,我們還去了始建於東漢的廣濟寺,這也是座江南名剎,香火很旺的。最後,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山路,終於登上了採石磯的頂峯。山風輕輕地吹着大汗淋漓的我們,透心涼!這時,我才真正能理解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所包含的意思,感覺到當人登高望遠時,心胸會更寬廣,眼界會更開闊。

採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愉快的採石磯之旅就要劃上圓滿的句號了。大家聽了我這個小導遊的介紹,有沒有一種如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呢!採石磯,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風景區導遊詞 篇18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的嶗山區,距市中心40餘公里。它聳立於黃海之濱,氣勢雄偉,山海緊錯,嵐光變幻,雲氣離合,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名山,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嶗山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東、南兩面瀕臨黃海,西部與青島市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總面積44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7.3公里,主峯“巨峯”海拔1132.7米。

嶗山形成於億年前的白堊紀,經過漫長歲月的滄桑鉅變,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鑿中,形成了雄偉、壯觀、奇特、秀麗的地貌形態。山脈以巨峯為中心,向四方延伸。按自然走向分為巨峯支脈、三標山支脈、石門山支脈和午山支脈。嶗山東部和南部緊逼大海,形成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觀。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小島嶼星羅棋佈。海上看山,羣峯攢簇,雲霧繚繞;登山觀海,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每當風疾波湧之時,驚濤裂岸,濁浪排空,迸珠濺玉,咆哮轟鳴。古往今來,皆以“山海奇觀”稱頌嶗山。

嶗山地處暖温帶,氣候温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突出表現為“春涼回暖晚,夏温熱雨多,秋爽降温遲,冬暖少雨雪”的氣候特徵。由於山勢陡峻和地形複雜,形成了上下不同、內外迥異的小氣候,山南麓的太清宮一帶名為“小江南”,巨峯北側的北九水則稱“小關東”。嶗山的氣象景觀頗具特色,夏秋之際,如絮似縷、變幻無窮的雲海,春來夏初,溟濛飄渺、瀰漫翻騰的海霧,為嶗山平添了無限風光。

嶗山之春,是花的天下。正是山花爛漫時,且看春意枝頭鬧。花團錦簇的嶗山,就是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天堂。嶗山之夏,主色調是濃濃淡淡深深淺淺的綠,草綠,樹綠,山綠,水綠,觸目皆綠。綠滿青山水滿川,令人忍不住要張開雙臂擁抱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嶗山之秋,是熱熱鬧鬧的紅,豔光灼灼,濃烈奔放。“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漫山遍野的紅葉,彷彿一簇簇燃燒的火焰,温暖而明亮,生動了整個秋天。這其中,落葉的金黃亦是不可或缺的點綴。嶗山之冬,是瑞雪皚皚的天地,玉樹瓊花,冰雕雪琢,銀粧素裹,分外妖嬈。這晃嶗山最為清麗絕倫的季節。

風景區導遊詞 篇19

大家往前看,前方一大片耀眼的紅色,便是楊家巖的核心景點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這裏是赤水最早被發現並開發的丹霞景觀,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黃進教授到此考察後題詞:“楊家巖天然石刻,奇妙無窮,舉世罕見”。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長148米,寬20米至40米,高20多米。佈滿了丹霞壁畫石刻,若飛禽如走獸。最為巧奪天宮的則是那些蜂窩狀的痕跡,均勻精緻,玲瓏圓潤,但他並非出自人工雕琢,而是自然而成。巖穴正上方一條金龍張嘴翹尾,全身佈滿蜂窩狀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靈動,栩栩如生。下方的金蛙,金龜像一對披上金紗的護衞,守護家園。有詩曰:丹霞一絕閃金輝,活潑金龍勢欲飛;金佛金花紅寶殿,金龜金甲紫螺堆;金蛙金鹿檐前雨,金谷金樓壁上碑……

巖前飛瀑灑落,翠竹婆娑。像把亞熱帶巨型紅層盆地發育而來的丹霞巖穴,嵌進玉儲碧窗,精緻地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大地構造運動演化過程的縮影。鮮豔的丹霞石刻,遍佈巖穴,有的表面如魚粼、如蜂窩、如水波,紋理相通,造型各異,講述了巴蜀古湖從形成到消亡的歷史過程。

楊家巖最具特色的地方,不僅在於他的觀賞性和科考價值,還在於他的參與性。返程中,坐在一條長達600多米的滑槽內,就能直通山底,讓您一邊領略原始叢林的古樸幽靜,一邊享受童年的樂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過如此之長的滑滑梯。到達溪邊,您還可以乘上飄流船,順流而下,與紅石清泉碰撞搏擊,盡情感受清溪峽谷中的激情奔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vp7v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