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安平橋導遊詞(通用4篇)

安平橋導遊詞(通用4篇)

安平橋導遊詞 篇1

位於安海的安平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稱,是中國名橋之一。今天,我們採風團的採風地點就定在了安平橋。

安平橋導遊詞(通用4篇)

我們的車開了一個小時,終於順利到達安平橋。原來,這是一座全長有2255裏的橋,所以,又名為“五里橋”。我們是在橋中下的車,放眼望去,向北看不見頭,向南望不見尾,大家都驚叫了起來。我們便選擇了向北先走到橋頂。它全橋由花崗石和沙石建成的,因石條凹凸不平,到處沆沆窪窪,使我們走起來忽高忽低。就在這時,何叔叔説:“佈置你們一個任務,你們四處找找,橋上的石獅子和兩個護橋將軍,還有一副對聯。去找吧!”

説完,我們便一鬨而散,跑到了一座亭子裏。果真,在亭子裏,我們找到了有兩位護橋將軍,他們目光尖鋭,神情莊重,每人手持一把寒氣逼人的寶劍。再看他身後的門上寫着一副對聯: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哈,找到了!"我們興奮地告訴何叔叔。只是“石獅子”在那裏呢?好不容易,我們在護橋將軍身後分別找到了四尊姿態不一,栩栩如生的石獅子。

我們繼續向前走,只見這裏的湖水有些被污染了,青一片紫一片的,像被人痛打了一頓。四周的蘆葦也多起來,有齊橋高呢!它們一棵棵隨着風搖擺,彷彿迎接着我們的到來。這時,林小妍壯着膽子跨過護攔,蹲在石階上,摘了幾根蘆葦,分給大家,大家都很高興。

後來,我們走完了全程,在回家的路上,我吟了一首自己作的詩。

安平橋導遊詞 篇2

今天,我見到了安平橋。

安平橋坐落於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鎮的交界處,全長共2255米,所以人們又稱它為“五里橋”。

我們的車在一個寫着“橋頂”的亭子前停下,下車後,我們開始徒步過橋。我們一行16人便擁擠着進了亭子。出了亭子,眼前一片開闊,橋面挺寬的,這整座橋全是由這種花崗巖石鋪成,它既堅固又耐磨,從南宋時期算起,它到今天有871歲,期間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現為國家撥款依舊重修並保留現狀,是現存最長的唯一一座樑式石橋。我們索性數起了這些長條形的石板,橋寬由6條花崗巖石鋪成,每條長3米,全長五里,得有多少條石板鋪成啊,想到這裏,大家不由得驚歎了起來:光是鑿這些石頭得費多少勁,它們又是如何從大山石窟裏運出來,如何在大海兩岸鋪設起這座橋樑,大家不由得嘖嘖稱讚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來。

再看這些橋面,由於表面凹凸不平,石條與石條之間開了一條條的縫,起先我們都走得有點小心翼翼,加上赤熱的太陽光毫無保留地把它秋日的火種潑灑向大地,我們面前彷彿徐徐展開一條星光大道,大家不覺歡呼雀躍了起來。踏着大道,我們腳步輕盈了起來,一眼望去,這果真是一座筆直如一的橋,我跳了跳,踮了踮,還是難以看到它的盡頭,想想,還真是應了那一句:“天下無橋長此橋。”

橋兩側,是與橋齊平的蘆葦,有些翠綠,有些乾枯。再看碧波粼粼的湖面,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只可惜了湖面有些受污染了,湖水青一片,黑一片,紫紅色的,咖啡色的這些色塊交替出現,還時常有一些礙眼的礦泉水瓶、雜物等垃圾,真是令我們心生不滿。稍遠處點,那是白鷺的天堂。那片湖就顯得乾淨了一些,綠地也不少,尤其一片小樹林成了它們嬉戲的天地,只見一隻白鷺擦破了這片寧靜,它們便突地騰空而起,從一個地方出發,不一會兒又降落在另一個離起點不遠的地方,我想它們也知道只有在這裏,才是它們的天堂。

“出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我想我們的環保問題已危在旦夕了。很快,我們便走到了湖中心。湖中心了建起了一座亭,叫水心亭。亭的一側修了一座廟,裏面供奉的是關公佛像,我進去拜了三拜。走出廟,我看見廟兩側守護着兩尊“護橋將軍”,它們頭戴盔,身着甲,手執劍,那威武的樣子儼然是守衞的英雄豪傑。

其實,這座橋不僅記錄了它繁榮而風霜的過去,在湖心亭這裏,它的現代化氣息也被點綴了一筆。你看,沿着護橋將軍下了石階,寺廟對面是個開闊的上花園,園中心是一尊滴水觀音,觀音下面是放生池,裏面的金魚自由自在地遊動着。花園的一側是一條鵝卵石大道,另一側是一排排的健身器材。老師建議我們在這裏休息一下,大家便玩開了。

再往前,還有一半的路要走,老師讓我們依體力而行,誰能走到橋尾,誰就是獲勝者,體力不支的,也不必勉強,我們一鬨而散,便比賽起跑步來。自然有先來後到的,也有半途而廢,但大家一樣玩得很開心。

好不容易,我們走完橋,又原路返回。大家一路上説説笑笑,誰都那麼開心,誰都有收穫。

安平橋導遊詞 篇3

安平橋全長2255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3種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橋面用 5~8條大石板鋪架。石板長5~11米,寬0.6~1米,厚0.5~1米,重4~5噸,最大者重25噸。

橋上築憩亭5座,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規模最大,面寬10米,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16方。亭前佇立2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着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1座白塔,高22米,磚砌,五層,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近年來,因各種破壞,安平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其水域,特別是兩個橋頭和中亭的水環境已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橋體經上世紀80年代維修至今,受自然力影響加上近年幾次大的颱風,橋體石欄及橋板多處受損,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閉,鐵欄圍內雜草叢生有礙景觀。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雙重侵襲,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無法改變這種苦難。有人説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孽龍在作祟。

這事讓一位在此修煉的道人知道了,他想為民除害。有一天他見到這兩條孽龍在海灘上嬉戲,等到它們玩累了在睡覺時,道人就做起仙術鎮住孽龍。然後決定將它們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於是道人化出兩個大畚箕和一把大鐵鏟,把這兩條孽龍鏟到畚箕上。頓時海灘上留下了兩個大窟窿,後來水流積聚就變成了現在的“龍湖”和“虺湖(huǐ)”。“龍湖”是黑龍住過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龍睡過的地方,因此這個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説道人挑着這兩筐孽物走到一處叫大山後的地方,由於跨越溪澗時,步子邁得過大,一下子將扁擔壓斷了,兩條孽龍從夢中醒來,趁着道長不及下手,變作兩堆土,真身飛上天去了。這兩堆土就成了現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説這兩座山推去填“龍湖”和“虺湖”正好絲毫不差。道長看沒收拾好這兩條孽龍,就悶悶不樂地回靈源山繼續修煉。

若干年後,安海地界大雨下個不停,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了石壁峽,直衝安海港而來。得道成仙的道長在靈源山頂望見那兩條孽龍又在作怪,便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安海鎮跨過海灣,直到南安的水頭鎮,孽龍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們見到長虹驚退了孽龍,怕以後它們又捲土重來。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龍作怪,二來便於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里的跨海大石橋終於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隻,相邀而來。於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座橋就被稱作“安平橋”,因為橋長五里,又俗稱為“五里橋”。

神話終歸是神話,其實據《泉州府志》記載:安平橋是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築品橋,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趙令衿成之。此橋前後歷時一十三年,是座花崗巖構築的樑式長橋,其長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廣一丈六尺(5米餘),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橋上建有五座憩亭(每裏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稱中亭(這是郡守趙令衿的記載)。

安平橋導遊詞 篇4

安平橋俗稱五里橋,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交界海灣上。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後建成。它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國家第一批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全橋長2255米,寬3-3.8米,橋墩361座,橋上有水心亭、樓亭、中亭、雨亭、宮亭等五座。橋東頭有白塔,高22 米,五層六角空心磚塔,外塗抹白灰。高塔長橋,相映成趣。

橋墩築法,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呈四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三種形式,尚存331座,狀如長虹,為中古時代世界上最長的樑式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贊。

長橋的兩旁置有形式古樸的石塔和石雕佛像,欄杆柱頭雕刻着惟妙惟肖的雌雄石獅與護橋將軍石像,皆為南宋的石刻。 整座橋上面的東、西、中部分別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並配有菩薩像。兩翼水中築有對稱方形石塔四座,圓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豐滿慈善。

中亭二尊護橋將軍,軀高1.59至1.68米,頭戴盔,身着甲,手執劍,雕刻形象威武,這都是宋代石雕藝術的精華。在橋頭有磚塔和觀音堂,塔高達22米,為五層六角形空心建築,南宋時所創建。

1961年3月,五里橋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撥鉅款重修巳傾圯塌斷的橋墩橋板,修復三座橋亭、橋塔和橋欄。掘除橋兩側淤積,恢復水映長橋美景,橋下游處今闢了公路和閘橋,交通更加方便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609d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