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子牙河下游上段水環境現狀及治理調研報告三

子牙河下游上段水環境現狀及治理調研報告三

1.3.2過境水

子牙河下游上段水環境現狀及治理調研報告三

該段河道位於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交匯處下游,原為海河南系(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洪水進入天津通過海河入海的要道。

建國以來,尤其是毛澤東主席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戰略決策後,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防洪治理方針,拉開了海河流域以防洪除澇為中心的大規模水利建設序幕,先後開挖、擴挖了子牙新河、漳衞新河和獨流減河等,改變了海河南系洪水彙集天津如海的不利局面。現在該段河道為汛期大清河洪水入海通道之一(大清河洪水主要經由獨流減河入海)。

近年來該段河道過境水主要有大清河洪水、引黃濟津、北水南調和中亭河澇水等四種:

(1)大清河洪水

西河閘是大清河系洪水進入天津市的控制型工程,為該段河道下口。

大清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發生的季節以7、8月份最多,7月下旬到8月上旬更為集中,量級最大。根據西河閘水文站1963年~XX年實測流量資料統計,建站來,1963年8月27日出現了最大過閘流量1520m3/s;60年代的洪水較大,年最大洪峯流量發生時間多集中在8、9月份,除1963年洪水以外,大於500 m3/s的洪水發生過4次:1964年8約的洪峯流量為1100 m3/s,1966年9月為625 m3/s,1967年8月為563 m3/s,1977年8月654 m3/s,其餘年份的洪峯流量較小,1980年以來的多數年份出現河流斷流現象。

(2)引黃入津

由於天津地處流域最下游,自身沒有固定水源,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靠開採地下水供水。1983年,國家實施了引灤入津工程,從此位於灤河的潘家口水庫便成為天津市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海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徑流量年際變化很大,經常發生連豐、連枯現象,自1997年以來,華北的大部分地區持續乾旱,主要入海河道先後斷流,水庫蓄水鋭減。特別是天津市主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庫,自1998年進入枯水期,入庫水量大幅度減少,已無法滿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天津面臨着缺水危機。為了解決天津市的缺水、

危機,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經國務院同意,國家防總、水利部分別於XX年、XX年、XX年和XX年組織實施了四次引黃濟津應急調水。XX年以來的四次應急調水,共從黃河引水33億立方米,天津市收水16億立方米。

其中XX、XX年引黃濟津輸水線路,從黃河下游位山閘引水,經位山三乾渠至臨清立交穿衞樞紐,進入河北省境內的臨清渠、清涼江,經清南連接渠入南運河至天津九宣閘收水,黃河水進入天津後,將分兩路,一路由南運河進入天津市區,另一路經馬廠減河進入北大港水庫。

兩次調水分別從位山閘引水9、9.25億 m3,天津市九宣閘分別收水4.3和5.1億 m3 ,有效緩解了天津面臨的缺水危機,保障了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owompz.html
專題